2022-03-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桃園
共找到
2713
筆 文章
-
-
2022-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北市聯醫醫護確診! 工會:補償金比防疫保單還不如、審核標準連衛福部都不清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今日增一名急診護理師染疫,包含丈夫、小孩三人皆確診,此事也引爆多所醫院工會出面抗議,上午十點集結多家工會至衛福部疾管署陳抗,醫護因公染疫但醫護補償金「少的可憐」,疫後深受長新冠後遺症困擾也求助無門。「完全感覺不到政府挺醫護的心。」北市聯醫常務理事傅奕寧表示,院內有多名工作醫護因照顧染疫者而確診,衛福部宣稱補償金從35萬上限提升至100萬,但實際拿到的染疫補償金平均低於十萬元,比起台產的防疫保單理賠還不如,且審核標準和過程都不明不白,讓醫護錯愕又心寒,有的人從此肺部纖維化未獲改善。北市聯醫工會理事長郭蕢瑩指出,包含有一位急診醫護染疫後,連帶其家人五人也因此確診,但請領的補償金同樣低於十萬元,另一位梁先生為急診助理,疫情期間替病人尿布汙衣床單及尿壺,未料因此確診且遭強制復工後,受到職場另眼相看,也害怕傳染給同事與家人,並被迫在外租屋,至今仍受到經常性喘、胸悶困擾,收到六萬八千元補償。工會質疑,國際對於新冠肺炎對於身體的傷害至今都還不清楚,政府如何決定醫護染疫金的補償標準,並強調盡快公布《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補償金額的審核標準及審議小組成員,並具體說明補償金額的審定標準。郭蕢瑩說,北市聯醫有一位醫護自從2003年SARS事件至今,都還在醫院進行高壓氧治療,新冠肺炎發展至今不過兩年,已經有多名病患也有喘、疲倦等後遺症。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理事黃盛祥表示,衛福部號稱有「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但非每一間醫院都開設,染疫醫護還得自己靠醫院健檢、自行就醫復健。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秘書長周凱表示,空服員也在這次疫情之中與醫護同樣受到不公平待遇,勞動者的職災是有受到明確的職災標準,但衛福部對於染疫人員補償機制卻是不清不楚,連公文也沒有公開標準,工會也會協助提出訴願,衛福部應該給予因公染疫人員一份交代。
-
2022-03-22 新聞.長期照護
長者邊吃邊咳吞不下 5種訓練有助進食
隨著年紀增長,老年人的進食與吞嚥功能逐漸衰退,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賴宣孜表示,許多長者因食欲減退,常有吃不完一餐、進食時間拉長,用餐或用餐後一直咳嗽或嗆咳,老是感到喉嚨疑似有東西卡住吞不下去,偶爾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及體重減輕等問題,這些狀況可能是吞嚥能力下降所致。賴宣孜指出,高齡長者有類似情況出現時,可以簡單做重複吞嚥動作測試,檢測是否有吞嚥困難問題。首先請長者在椅子上坐正,給1cc的水含在嘴巴,盡可能分次將口水吞下,觀察喉嚨的吞嚥動作,是否可在30秒內完成三次以上的吞口水動作,當長者有吞嚥困難時,常會在吞完第一次口水後,無法順利第二次吞口水或感到費力困難。他說,吞嚥動作是靠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動作完成,因此吞嚥能力是可鍛鍊的,可藉由活動喉嚨、雙頰、舌頭和雙唇的肌肉力量,來加強吞嚥保護力,減少咳嗽或嗆咳次數。若高齡長者有進食困難的問題,吞嚥運動訓練可讓長者進食更順利且更享受美食。常見五種吞嚥運動:1.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需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可重複3次。2.下顎內縮阻抗(CTAR)訓練:在椅子上坐正,不靠椅背,將直徑約12公分左右且具有彈性的球放置於下顎處後,持續用力向胸口擠壓,需維持約30秒,可重複3次。3.馬上扣運動(Masako)訓練:舌頭輕輕伸出至唇外,上下齒輕咬住舌頭並且用力吞口水,可重複5至10下。4.舌頭運動:雙唇張開,用力把舌頭向前伸出至唇外,然後依往前、往左、往右的順序轉動舌頭,且每轉一個方向,舌頭需維持10秒,可重複5至10下。5.吹氣運動:手握捲笛,用力將捲笛吹出聲音,每次可連續吹20下。
-
2022-03-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案例+5 嘉義婚宴群聚再增四人確診
國內今天新增五例本土個案以及93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個案中42例為落地採檢陽性,本土個案中一例為居隔陰轉陽個案,另四例和嘉義婚宴群聚有關。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四例與嘉義婚宴群聚相關個案,一例居住於嘉義縣、嘉義市兩例、雲林一例。四人皆於3月13日參加過婚宴,匡列採檢陽性,Ct值介於15至24。目前匡列採檢共235人,205人陰性、9人陽性,剩下21人採檢中。另一例台南市個案(案22086),與旅遊團衍生群聚相關,為日前確診個案(案20297)的母親。居家隔離期滿後採檢陽性。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印尼(17例)、越南(14例)、美國(6例)、新加坡及泰國(各4例)、韓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土耳其、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香港、法國、德國、菲律賓、印度及澳大利亞(各1例)移入,另3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3月5日至3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2003例確診,分別為6441例境外移入,1萬550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高齡長輩邊吃邊咳可能吞嚥力下降 治療師建議這樣做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賴宣孜語言治療師表示,進食與吞嚥功能會隨著年紀增加而衰退,家中長輩有食慾減退,常有吃不完一餐、進食時間拉長,用餐或用餐後一直咳嗽或嗆咳,感到喉嚨疑似有東西卡住吞不下去,偶爾被自己的口水嗆到及體重減輕的問題,可能就是吞嚥能力下降。賴宣孜指出,高齡長輩有類似情況,可以簡單做重複吞嚥動作測試,檢測是否有吞嚥困難問題。一開始請長輩在椅子坐正,給1毫升水,盡可能分次將口水吞下,觀察喉嚨的吞嚥動作,是否可在30秒內完成3次以上的吞口水動作,當長輩有吞嚥困難時,常會在吞完第1次口水後,無法順利第2次吞口水或感到費力困難。賴宣孜說,吞嚥動作是靠一連串的神經肌肉動作完成,因此吞嚥能力是可以鍛鍊的,可藉由活動喉嚨肌肉力量、雙頰、舌頭和雙唇肌肉力量加強吞嚥保護力,減少咳嗽或嗆咳次數。若高齡長輩有進食困難的問題,吞嚥運動訓練可讓長輩進食更順利且更享受美食,下列是常見的吞嚥運動:1.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頭不墊枕頭,仰躺在地上,雙肩著地,緩緩抬頭看向自己的腳尖,當頭抬到最高時,需維持靜止30秒至1分鐘,再緩慢放下,可重複3次。2.下顎內縮阻抗(CTAR))訓練:在椅子上坐正,不靠椅背,將直徑約12公分左右且具有彈性的球放置於下顎處後,持續用力向胸口擠壓,需維持約30秒,可重複3次。3.馬上扣運動(Masako)訓練:舌頭輕輕伸出至唇外,上下齒輕咬住舌頭並且用力吞口水,可重複5至10下。4.舌頭運動:雙唇張開,用力把舌頭向前伸出至唇外,然後依往前、往左、往右的順序轉動舌頭,且每轉一個方向,舌頭需維持10秒,可重複5至10下。5.吹氣運動:手握捲笛,用力將捲笛吹出聲音,每次可連續吹20下。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確診者6足跡曝光 肯德基、ZARA、全聯全入列
桃園今天沒新增本土確診個案,市府公布6處確診者足跡,集中在大園區與中壢區,包括全聯、肯德基、ZARA都入列。市府表示,案21913及21914公共場所足跡,包括11日下午2點8分曾至大園區中正東路的肯德基桃園大園店;12日下午3點17分曾至大園區和平東路的全聯大園和平門市。13日下午2點42分曾至桃園國際機場台灣玩藝大街(5F南側商場),及下午3點40分曾至中壢區領航南路的雲之滇米干米線;15日下午4點43分曾至中壢區實踐路的福州乾拌麵、下午5點58分曾至大江購物中心內的ZARA門市。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例確診 境外移入118例創次高
國內新增12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3例本土個案及118例境外移入,境外移入創次高。其中6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其中嘉義縣的群聚新增兩例個案,另一例個案則為旅遊團相關個案。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9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8例)、印尼(10例)、美國(7例)、菲律賓(6例)、香港(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英國、加拿大、泰國及西班牙(各2例)、模里西斯、日本、馬來西亞、埃及、突尼西亞、柬埔寨、印度、韓國、衣索比亞、荷蘭及卡亞(各1例)移入,另2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日至3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905例確診,分別為6348例境外移入,1萬55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境外+120創高 檢疫期縮短添變數
國內昨新增六例本土案例,為嘉義縣市三例、桃園三例,其中嘉義確診案例引爆婚宴群聚,匡列一九六人,恐再釀社區感染。另增一二○例境外移入案例,創下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高。一二○例中有卅一例為三月七日後適用十天檢疫期的境外入境者,與新制首日出關確診有十二例相比,昨新制確診數高出近三倍,讓檢疫期再縮短增添變數。昨日新增六例本土個案,包含二例為長榮清艙人員於三月十八日桃機例行採檢驗出,群聚感染源仍待釐清。長榮航勤已針對工作場所以及兩人上下班的第二航廈行經動線及區域進行深度清消作業。另一例桃園個案為四十多歲女性,三月十六日因其他疾病就醫確診,Ct值為卅四,後續採檢皆陰性,研判是舊案,認為對社區影響性小。嘉義縣市新增三案,皆於三月十三日與已確診嘉義業務(案二一七九二)共同參加婚宴,其餘參加婚宴的一九六人均列居家隔離進行採檢,感染源仍持續疫調及基因定序釐清。確診者中有民雄鄉秀林國小校長,曾於三月十五日參加全縣國中小校長資訊研習,篩檢結果未出爐又參加公所舉辦全鄉村鄰長餐會,席開百桌,嘉義縣政府緊急開設篩檢站替民眾篩檢,並針對確診者未獲篩檢結果出爐就參與活動,縣府依法懲處。境外移入案例創單日新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居隔陰轉陽個案中有採「十天檢疫」或「十四天檢疫」的民眾,篩檢案例數較多,預計三月廿日後,僅剩十日檢疫期入境者,數字會稍微再下降。另外,因應南韓疫情升溫,廿二日起增列南韓航線入境航班進行落地採驗。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表示,境外確診數上升與近期東南亞入境比例多有關,昨確診前三名國家為緬甸、印尼、越南共占境外確診五成之多。尤其緬甸、越南自然感染率仍上升、確診數低報,在台灣落地採檢陽性或居檢轉陽個案仍多,需要再觀察一至二個月較明朗。陳秀熙認為「七五三檢疫期縮短都有在軌道上」,依照Omicron潛伏期短,檢疫期仍有機會再縮短,且就算檢疫後期個案未被篩出,其病毒量低,對社區風險影響不大,開放前需把握時間盡快施打三劑疫苗,針對自然感染風險高的國家,落地採陽者送集中檢疫所或醫院減少個案進入社區的機會,但未來則朝向居家隔離放行。
-
2022-03-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機場昨檢測出2員工確診 前兩次PCR篩檢均為陰性
桃園機場在昨日執行高風險工作人員每周篩檢計畫時,總共有3984人接受篩檢,其中有2人呈陽性反應,機場公司立即通報疾病管制署、桃園市衛生局及員工所屬單位長榮航勤,釐清2人的工作場域與活動足跡範圍,啟動各項應變措施。長榮航勤已針對其工作場所進行清消,桃園機場公司也針對兩人上下班時於第二航廈行經動線及區域進行深度清消作業,並於今日上午10時30分召開應變會議,檢討後續應辦事項。該2名員工之前在本3月11日PCR篩檢之結果均為陰性,今日未上班,由衛生單位進行疫調後,安排前往醫療院所隔離。桃園機場公司表示,桃園機場自2月15日起依據111年強化桃園國際機場防疫措施專案,統籌機場各作業單位執行健康監視計畫,依據其風險程度及疫苗接種情形,進行每周PCR篩檢與快篩,追蹤健康情形。昨日有3,742人進行唾液PCR、242人執行家用快篩,總共3,984人接受篩檢,該兩人是在定期篩檢名冊中的第二類人員,均已於一月底完成第三劑接種,在前兩次3月11日及3月4日的PCR篩檢均為陰性,昨日在例行篩檢中呈陽性反應,目前已由疾病管制署及桃園市衛生局進行檢疫及疫調作業中。
-
2022-03-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本土+3公布足跡 曾去過IKEA、台茂購物中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桃園新增3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2例與桃園機場有關,1例有症狀就醫採檢確診。桃園市政府初步已匡列數十名接觸者,同時也公布個案相關足跡,包括IKEA桃園店、台茂購物中心等地。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新增個案21913、21914是某航空航勤清艙人員,為桃園機場例行唾液PCR採檢發現確診,Ct值分別為26.55和26.93,其他同一批採檢的3738人都為陰性。針對事件,衛生局已匡列54名工作密切接觸者,疫調仍在持續中。另外,今天尚有一名40多歲女性確診,案號為21915,她是16日因有症狀就醫,經醫師評估有收治住院需求,經PCR採檢確診,後續指揮中心依二採、抗體檢驗及相關接觸者檢驗結果分析,初步研判非進其感染。桃園市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個案21913、21914在10日下午曾去過宜家桃園店,12日和16日則去過大園區和平路久久大賣場大園店, 14日下午至台茂購物中心、貳樓桃園台茂店,3月15日晚間則有蘆竹區忠孝東路「W1美學館」足跡,如民眾有足跡重疊情形,請做好自我健康監測。
-
2022-03-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例分布桃園嘉義 境外120例再創新高
國內新增12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120例境外移入,有6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70多歲,分布於嘉義縣市新增3例、桃園新增3例不明感染源個案。國內境外移入個案再創新高達120例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除了境外落地篩檢個案外,還有居隔中轉陽個案,目前同時有「十天檢疫」及「十四天檢疫」新舊制並行,陸續有個案篩檢出爐,因此案例數較多,維持在90例至120例,預計3月6日那一批境外入境結束十四天檢疫後,3月20日至3月21日以後人數會降低。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1例男性、5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緬甸(26例)、印尼(14例)、越南(12例)、美國(8例)、香港(5例)、菲律賓(4例)、泰國及捷克(各3例)、澳大利亞、奧地利、新加坡及韓國(各2例)、多明尼加、印度、法國、波蘭、西班牙、丹麥、馬來西亞、荷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日本及巴西(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3日至3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711,1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88,929例排除),其中21,784例確診,分別為6,230例境外移入,15,50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令4月有望再鬆綁? 羅一鈞:正搜集各部會意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鬆綁部分口罩令,包括飲食、運動、拍照及主持、演講等,不過唱歌仍然需戴口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口罩規定從3月1日維持到3月31日,4月1日會搜集各部會意見,例如空曠無人或活動工作需求等不適宜戴口罩,可提出免戴口罩配套,指揮中心也會參採,至於特定情境如拍照、唱歌戴口罩等,也會評估是否再解封。針對目前醫療院所探病、長照機構探視等,全台仍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等4縣市維持禁止,羅一鈞表示,目前北北桃高等疫情穩定,是否在1至2周內開放部分所有縣市長照機構探視、醫院探病等規定,近日將開會討論,討論出結果後會報告。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922預約第27期今中午12點截止,此次提供100萬量能,已預約14萬8537人、預約率14.81%,希望已預約民眾下周如期赴約接種。昨日疫苗接種7萬5370人次,疫苗覆蓋率第一劑83.26%、第二劑77.8%、基礎加強劑0.81%、追加劑47.61%。有媒體詢問,松山機場觀景台已開放,桃園機場觀景台是否可開放?羅一鈞回應,桃園機場管制措施尊重交通部決定,若交通部說可以開放,可依照程序修改。
-
2022-03-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境外74例 境外陽性率3.34%
國內新增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74例境外移入,有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有18個航班入境,共篩1077人,陽性36人, 陽性率為3.34%。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案21792),為南部30多歲男性,曾接種2劑BNT疫苗,3月14日開始陸續出現喉嚨不適、畏寒及咳嗽等症狀,自行購買家用快篩陽性後,3月1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11.4),感染源調查中,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調及相關防治工作。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5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美國(9例)、印尼(7例)、加拿大(3例)、波蘭(2例)、柬埔寨、香港、南非、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26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7日至今(2022)年3月17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90,78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68,696例排除),其中21,658例確診,分別為6,110例境外移入,15,49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8 新聞.長期照護
禁長照探視卻鬆綁邊境 家屬炸鍋:政府監禁弱勢長者
台灣3月7日起邊境鬆綁,包括開放商務客可入境、檢疫期縮短至10天等,未來更朝「753」規劃,從檢疫7天、5天、3天到全免檢疫。但目前國內仍有4縣市長照機構全面禁止探視,家屬怒轟,政府稱「因疫情」不開放機構探視,卻猛開邊境、商務甚至未來的國際旅遊,「是要保護長者,還是監禁長者隔離在社會外?」要政府應先開放長照機構探視,再開邊境。居住桃園市的50歲陸先生,透露高齡80歲的失智母親居住長照機構,10多年自己和哥哥天天探視、陪媽媽聊天,相較其他住民,母親精神狀況明顯較好,認知功能也退化較慢。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最近一次探視是過年前,因桃機爆發群聚,桃園1月8日起即禁止長照機構探視,至今依舊無法解封,他憂心許久未見「母親會認不得自己」。陸先生表示,這2、3年來長照機構住民探視權「彷彿被漠視」,中央只要遇到疫情,「禁止速度快,但解封速度超慢」;就算中央宣布開放長照機構可探視,地方政府不一定立刻跟進,中央只會說「尊重地方自主權」;地方政府開放了,長照機構也不一定開,地方只說「尊重長照機構」。機構起初先開放單一時段,過3個月才開第二時段探視,好不容易「過3關」可探視母親,但有新疫情時「全部立刻禁止」。「除了禁止探視,政府沒有其他做法了?」陸先生說,政府頻催疫苗施打率,他早在1月就施打第3劑,母親也已完整接種,政府應該「有條件」開放探視,像是疫苗接種、快篩陰性證明等,讓符合條件的家屬可以探視,而不是用「最嚴格」、「不符合比例原則」的手段,完全禁止探視。陸先生憂心,失智症母親並不適合用視訊方式互動,禁止探視的政策,剝奪家屬親情交流的權利,他怒斥「人不是只要活在世上就好,要有生活品質,政府不能這樣監禁長者,好像關著就不會染疫、不會出事一樣,非常不人道!」陸先生認為,政府急著開放邊境,另一面卻是「把長者拘禁起來,要他們不要出來」,質疑政府「到底是要保護長者,還是隔離長者不要進入社會?」他身為家屬的立場,認為國內應該先開放機構探視,才考慮邊境是否解封。指揮中心3月1日開放醫院探病、長照機構探視管理措施,但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除例外情形之外,維持禁止探病、探視。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先前指出,北北桃高還是列在中風險等級以上,需再觀察一段時間。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每星期評會評估這四縣市的風險等級,看後續是否調整。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了1劑莫德納疫苗「害我差點死了」他曝鬼門關走一遭
43歲許姓男子在台北某公務機關服務,因屬於第二類公職人員,去年6月28日在台北市士林區榮民總醫院接受冠狀肺炎疫苗第一劑施打,未料打完莫德納第一劑,竟是噩夢的開始!許姓男子說,打完莫德納疫苗的一周內,睡眠品質變很差,胸悶無法入眠,精神非常不濟。第9天上樓梯有暈眩無力感,全身倦怠。第10天早上身體發燒,體溫38.6 度,起床馬上暈倒在地上,臉色發白全身冷汗,有要休克的傾向,只好呼叫年邁的父母陪侍在旁,跟服務單位請假在家休息。許姓男子說,翌日仍打起精神上班,但隔天上完夜班,早上7點下班在單位下樓梯時,覺得暈眩差點暈倒,經由同事攙扶下在單位一樓休息後,由同事扶持下搭同事的車返桃園住家休息補眠,但很難入眠,胸悶難耐,7月12日當天下午感覺全身不對勁,在家人陪同下叫計程車緊急到桃園某醫院掛急診,經抽血,電腦斷層後,主治醫師懷疑是心肌梗塞,建議立即住院做心導管手術,家人感覺怪怪的,要他趕快轉院到大醫院,還好有轉院,否則「差點莫名遭挨一刀」。許男說,當晚由醫院轉診到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後經由急診室醫生問診初判為心肌炎,經抽血檢驗,並且做所有能致心肌炎症狀的病毒檢測,奇怪的是,都未查出致心肌炎的病源,7月13日當晚轉入該院心臟內科加護病房,醫師建議自費安排做了更精細高階自費的心臟血管斷層顯影、核磁共振MRI等檢查,因當時全台注射莫德納疫苗的人不多,因此也不敢說就是莫德納引起的心肌炎,只能用「排他法」希望找到真正病因。你當時會害怕嗎?許男說,「會呀!」醫護人員說「心肌炎可大可小」,可能病情急轉直下,隔天插管,人甚至就離世走了,家人立即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他住進加護病房,當時身體的確很虛弱,因心臟受損,呼吸困難而喘醒,前兩天根本無法入睡,因肺部跟肋膜積水感覺整個肺部肚子很不舒服,血壓低到70-50,身體感覺非常疲累與痛苦,真的非常痛苦。許男說,正常人血氧60%,他只有40%,心臟功能下降,必須戴呼吸器及氧氣罩,晚上睡覺也很困難,不舒服,常睡一半吸不到空氣被驚醒,「我的小孩一個才4歲,一個2歲」,躺在加護病房時,看著白色的天花板,「人生跑碼燈好像回帶一次,鬼門關走一遭,萬一我死了,老婆小孩就很可憐了」,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害怕。許男說,經林口長庚醫院證實發生心肌炎,為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不良反應,並通報衛生單位,他去年有向衛生單位申請救濟,但迄今無下文。他目前心臟仍感無力,無法提重物,造成心臟受損嚴重副作用,還要依醫院規定定期回診追蹤心臟復原的程度,下月醫院排定核磁共振等相關檢查。「如果讓你再選擇一次你會打疫苗嗎?」許男說「我不會打了」,風險太大,「害我差點掛掉死了,政府都沒有關心我們」,感到很沮喪,他呼籲政府應多關心注射疫苗造成副作用身體有不良反應的人。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鬆綁滿10天本土+0 境外增91例為今年次高
國內今日本土個案零確診,境外移入新增91例,為今年度次高,且有4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移入個案較多有91例,近來趨勢以南亞、東南亞班機陽性率相對高。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4例男性、5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19例)、越南(13例)、法國、印尼及泰國(各4例)、美國、荷蘭、香港、瑞士及英國(各2例)、伊朗、緬甸、馬來西亞、韓國、波蘭、新加坡、巴西及巴基斯坦(各1例)移入,另2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16日至3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71,75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49,534例排除),其中21,583例確診,分別為6,036例境外移入,15,4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個案+3 南韓入境班機擬落地採檢
昨新增三例本土個案,兩例為陰轉陽個案,一例研判為舊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疫情穩定,「這幾天是已經有點類清零了」,下一步解封須觀察十七日後的疫情變化。此外,南韓境外移入個案多,考慮將南韓入境班機列入落地採檢範圍。新增本土個案為一男二女,年齡介於十多歲至七十多歲,皆住桃園,其中兩例(案二一六○四、案二一六二六)與米迪幼兒園群聚相關,是日前公布富林國小確診姊弟的同住家人,居家隔離期滿採檢陽性,Ct值分別為廿五點八、廿五點二,整起群聚事件累計卅四人。另一例本土個案(案二一六○五)則與早已結案的聯邦銀行健行分行群聚有關。近日仍有零星本土個案,是否影響階段解封?陳時中表示,這些案例不在考慮範圍,三月七日起實施十天檢疫隔離後的情況,才是後續考量依據。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六十男、廿七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六十多歲,分別自越南、南韓、印尼、香港等地移入,其中南韓出現十一例個案,指揮中心考慮針對南韓進行落地採檢。陳時中表示,南韓近七天確診率位居全球之冠,一下子出現十多例個案,需提高警覺。國內疫苗覆蓋率第一劑八成三、第二劑七成七、追加劑(第三劑)四成七,前副總統陳建仁提出,第三劑接種率達七成是解封條件之一,陳時中說,要打到七成需一點時間,但應做得到。ACIP廿四日開會討論青少年第三劑接種事宜,及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接種疫苗,陳時中說,青少年最快四月初接種第三劑,屆時由專家依據BNT存量,決定是否繼續接種BNT疫苗,或改打其他牌疫苗。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及研究團隊則認為,兒童是否接種應慎重考慮。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台灣「類清零」下一步解封關鍵為3月17日後
國內疫情未停歇,陸續有零星個案,外界憂「清零」難達標,恐成解封變數,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期台灣已「類清零」,下一步解封須觀察17日後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尚在監測期、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源待釐清傳播鏈維持3條,分別為基隆染疫女(案21497),定序尚未出來,及雙北家族親友群聚,還有桃園米迪幼兒園群聚。雖然偶爾會出現本土零確診,但持續出現零星個案。陳時中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目前台灣境內的零星個案,不在考慮造成疫情升溫的範圍內,這幾天台灣疫情有點「類清零」傾向,但仍然不可因此鬆懈。陳時中提到,因為自3月7日入境檢疫天數縮短至10天,且檢疫場所改為居家為主,預估3月17日後,是觀察新制上路後,是否對於境內疫情造成影響重要關鍵期,如果疫情可以穩定控制,才會考量後續解禁。台灣正朝經濟防疫模式前進,陳時中日前鬆口,入境檢疫期將朝向753規劃,也就是循序漸進將檢疫天數縮短至7天、5天、3天,最後則是全免檢疫,紐西蘭已宣布入境免隔離,台灣入境解禁規劃何時上路備受關注。陳時中表示,邊境管制放鬆,本土疫情勢必升溫,台灣打開國門規劃,秉持「不落後太多,在逆境中做好」原則,須將本土疫情控制在可承受範圍。針對媒體詢問若檢疫縮短到5天,推估20%染疫者可能進入社區,他坦言,確實可能出現大量本土或境外輕症患者,但尚無規劃改為居家隔離。陳時中認為,解禁後,本土疫情控制關鍵在於民眾自主應變性,如染疫者疫調據實以告,疑似症狀者積極居家快篩,辦公場所落實分流分艙,設立內部防疫小組等,都有利於將疫情控制,全民防疫做愈好,解禁速度自然會加快。國際疫情持續,自韓國入境的確診人數明顯增加,今天共新增11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解釋,其中9例自韓國境外移入個案是船上自費採檢發現。至於為何僅擬將韓國增列入落地採檢範圍,不考慮所有國家一視同仁,皆納為落地採檢對象,陳時中解釋,是否執行落地採檢有2大考慮因素,首先是機場容量跟班機頻繁度,再者是當地及入境陽性率,韓國近一週確診率是世界最高,所以才會考慮納入。據指揮中心現行規定,旅客抵台時須「落地採驗」航班為歐美、中東、紐澳及印度、東南亞航線航班,檢驗結果陰性者接續入境通關程序,檢驗結果陽性者,指派專人完成證照查驗後,由空側後送醫院或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宿。
-
2022-03-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 境外+87 指揮中心擬列韓國落地採檢
國內新冠肺炎新增三例本土個案、87例境外移入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要注意的是韓國有11例,會稍微檢討一下考慮韓國來的班機是否要列入落地採檢的範圍。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一例男性,兩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三例本土皆為桃園個案,其中兩例與米迪幼兒園群聚相關(案21604、案21626),居家隔離期滿採檢陽性。兩人為富林國小確診姊弟檔的同住家人,Ct值分別為25.8及25.2,整起群聚已累計34人。另一例本土個案(案21605)為70多歲女性,本身有糖尿病史,與早已結案的聯邦銀行健行分行群聚有關。個案昨天因高血糖導致意識不清而送急診,採檢陽性,Ct值39。經疫調發現,個案過去的活動史僅有買便當和前往聯邦銀行,與案17672有工作場域的足跡重疊,1月13日曾被匡列,採檢陰性。進一步檢驗血清抗體為N抗體陽性,因此研判為舊案。至於外界關注的五分埔不明感染源確診女性(案21497),採檢37名接觸者皆為陰性。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60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30例)、韓國(11例)、印尼(5例)、香港、澳大利亞及美國(各4例)、馬來西亞(2例)、波蘭、泰國、丹麥、模里西斯、新加坡、德國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8日至3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492例確診,分別為5945例境外移入,1萬549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回首四十載與命運拔河的歲月,展望未來自閉兒被關注的社會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自閉症」。一位特教老師分享自己如何照顧兩位自閉症子女的經驗與期待;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分享自己與一些家長共同組成病人團體,開啟與公部門斡旋的的各種心得;台大醫院宋維村醫師以多年研究、教學與照護這種病人的經驗,寫出這篇幫忙社會大眾以及醫療團隊更了解「自閉症」的文章。希望他們的共同努力,可以使促使社會大眾更了解過去以為「可望不可即」的「星星兒」,並給予支持。【延伸閱讀:醫病平台/一個特教媽與兩個自閉症孩子的故事】【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自閉症是神經發展多樣性的表現】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稍有能力的家庭想方設法送子接受教育,窮困家庭的優秀青年大都考上免繳學費的師範學校,而有心智障礙或感官障礙者幾乎進不了學校大門,家有障礙者的父母為顧及顏面會盡量隱藏而不被發現,有的甚至用籠子關了起來,有的就任其四處流浪被兒童追逐、戲謔。左鄰右舍偶有人竊竊私語,卻沒人會同情或關心,在當年的價值觀真的是一件不名譽的事。1981年一個先天有障礙的自閉兒闖入我的世界。他的眼睛不看人不理人,無言無語成天沉迷於旋轉的物品,一副與世隔絕的怪樣子,我無法面對一個有障礙的孩子,只能怪天怪地怪自己前世是否造了孽?佛徒說:是「因果報應」公公說:「祈求神明保佑,孩子會變好。」老公說:「大隻雞慢啼。」不管怎麼說我總是心亂如麻,終日以淚洗面,負面的情緒更沾滿了哀傷的心靈,理智告訴我孩子無辜,我也無辜。1983年從醫學寶典看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預後良好」的立論依據,才兩歲就送進日托中心接受訓練,天天等待奇蹟出現,但日子一天天過也看不到進展;要駕馭一個小小孩只不過是吃喝拉撒、開口說說話、學學生活本能,但孩子的障礙程度卻難以突破,有天負責的老師建議我北上至台大醫院日間病房,幸運地得到由宋醫師給的一帖良藥:「馬上要一對一的密集訓練。」不到半年光景就看到一線曙光,光只是開口說話的動機,就足以讓家人雀躍不已。俗語說「同病相憐」,這可是一群與命運拔河的家長最好的解藥。1989年我與大高雄地區幾位求助無門的家長組成「高雄市自閉症協進會」,開啟與公部門斡旋的途徑,跟隨宋醫師倡議將自閉症納入「殘障福利法」,並緊跟劉俠女士倡議立法增加社福預算而撬開社會福利大門的經歷。義務教育的普及並未嘉惠身心障礙者,尤其是伴隨情緒障礙的自閉兒。我兒得力於宋醫師的輔導評估可進普通班,在融合的教育環境,費心改變老師的觀念,指引老師如何帶領學生幫助自閉兒。當年的自閉症學生猶如燙手山芋,從普通班丟到特殊班;特殊班丟到啟智學校。家長團體洽借學校場地辦理特殊教育或親職溝通講座時,亦遭學校高層的奚落,對自閉症家庭的不友善,讓自閉症家庭遭受第二次的傷害。老師害怕自閉症學生也是情有可原,高雄市教育局基於實情,特別委託家長團體培訓自閉症種子老師,歷經三個階段後也成立自閉症資源班,教學問題逐漸有解,俟特教法修法納入自閉症類,後來才有普遍的師資。自閉兒的行為模式千奇百怪。椅子沒排好,他會去排整齊或者你翹腳他會走過去把腳扳好,是好意但會嚇到別人;有的會直盯著喜歡的對象傻笑(常常不會分歐巴桑或小姐)引起他人的不舒服,口語表達不足的可能緊貼或依著對方,拉小手或熊抱。還有的聽了廣告詞喜歡上成人紙尿褲,趁機跑進安養中心拿幾塊紙尿褲塞進背包而被當成現行犯處理。前年有位在外工作自閉症青年看到女生亮晶晶的鞋子,因為喜歡而俯身觸摸,當下被懷疑性騷擾,女生就糾眾毆打他。一般人對自閉症者認識不足,無法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而其特殊癖好所衍生的行為問題造成社會事件者屢見不鮮。即便星星兒的世界難以企及,仍不乏經由教育、家庭、社會合力而融合成功的例子。住屏東的小文,剛入學在座位上半分鐘都待不了,普通班老師招架不住,屢次抗議校方的安排,心理處於歇斯底里的狀態,經過團體出面溝通輔導後,老師調整接納的心態,再由專業老師的介入,家長的努力陪伴。小文的轉變讓老師刮目相看,如今小文已是小有名氣的藝術家。自閉症者因先天上大腦神經系統損傷,好像被鎖進了密閉的空間,為了打破那道牆,為人父母者莫不竭盡所能,耗盡財力、物力、精力,堪稱無所不用其極,還經常幻想著,有一天能翻轉命運,可是等啊等啊,無法等到那一天的到來,因而開始未雨綢繆在西元2000年集資成立「星星兒社會福利基金會」,針對自閉症者的成年後的人生,希望孩子未來有尊嚴的過好每一天。三十多年來在倡議路上,見證政府在身心障礙政策上的修正蛻變。從早療評估系統、特殊教育個別化合併融合教育的方向、社會福利多元化服務的安置模式、職訓及就業方案的促進,種種為身心障礙者量身訂造的政策,對障礙者的助益顯而易見,且有目共睹。唯獨對自閉症者特殊障礙特質,尚未發展特別解決方案。近十年來,陸續接觸離開教育體制的成人自閉症者,空有就業能力卻未能融入就業市場,多數還殘存情緒行為困擾而不易被雇主接納;如果與其他身障者相較,自閉症者成功的就業率真是少之又少。職訓局如能有一至二年的職訓課程,針對自閉症特質而設計擘劃,其實會創造有潛能的自閉症者的就業機會。桃園有家科技大廠晉用十多位高功能自閉症者,負責影印機的品管工作,另聘兩位諮商心理師就近輔導,結果為企業創造極佳的業績。有些自閉症者擁有天賦異稟的音樂、繪畫才能,經過家長組織,數十年有家長陪伴的努力學習,已經培養出稍有自食其力的技能,勞政單位應支持以非典型就業的模式,給予支持性就業輔導的人力,但現況是沒有支持系統,無法減輕家長的負擔。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歷經二十幾年從早療、特殊教育、社會福利的雕琢,仍無法讓大部分的自閉症者有更穩定的情緒及具備融入社會的條件,這或許是老師專業工作人員及家長要深入探討的課題。台灣已加入「國際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公約的目的是要保證身心障礙者跟其他人一樣,有相同的權利。身為家長莫不期待,我們的社會大眾都能秉持平等的人權概念,讓子女能生活在不被歧視的社會。而實際上伴有嚴重情緒行為的自閉症者,在尋找安置機構往往都碰一鼻子灰,所以期許政府正視自閉症及其家庭困境,成立情緒行為中心或中途之家,並投入自閉症相關研究。無論如何,我們期盼社會大眾對這群星星兒有更多的認識、關懷與接納。很多父母真正擔憂的是「自己老了、走了」,孩子還能在社區自由自在的生活嗎?
-
2022-03-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平穩醫院擬探病全面解禁 專家:應觀察至4月7日
國內新冠疫情日趨平穩,醫院開放全面探病呼聲漸起。目前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醫院維持禁止探病,但家屬若有特殊緊急需要,可向醫院提出申請。其餘縣市開放探病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專家表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是可以討論,但應再觀察一個月再做決定;另有專家認為,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爆發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若疫情更加平穩時,雙北、桃園市、高雄市醫院開放探病,將先比照其他縣市,包括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優先開放,而已開放探病的其餘縣市醫院,探病次數可望由現在的一次,再有所增加。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目前雙北、高雄、桃園都是中等風險,雖然疫情趨緩,但還需要觀察一小段時間,或許就可以開放,但本周還無法開放。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觀察,現在亞洲疫情較為嚴峻,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越南等持續傳出疫情,但歐美疫情已逐漸趨緩,可是若要進一步開放醫院全面探病,還是必須小心,建議再觀察一個月,屆時依疫情變化再行研議。「國內疫情平穩,民眾應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醫院是否全面開放探病,這是可以討論的議題。」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但仍須觀查四大指標,分別是國外疫情變化、有無新變異株出現、疫苗覆蓋率有無持續上升,以及社區有無爆發大規模疫情。尤其國內3月8日起放寬邊境管制後,是否進一步解封,包括醫院全面開放探病等,最好是再觀察至4月7日再來評估,可能較為恰當。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社區疫情雖然平穩,但仍有不明感染源且有隱性染疫患者,而民眾也是可以到處看病,若醫院全面開放探病,恐增加院內感染風險,不應輕易開放,避免醫療量能受到衝擊。至於何時才可以開放,就是「與病毒共存」的時候。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再度+0、境外移入39例
國內新增39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有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天共有9個航班入境,共447人採檢,10位為陽性,陽性率2.24%,今天上午共有3航班,共篩檢128人,3位陽性,陽性率2.34%。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8例)、印尼(5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法國、泰國、英國及西班牙(各2例)、菲律賓、韓國、捷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8日至3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625,58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603,358例排除),其中21,402例確診,分別為5,858例境外移入,1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入境檢疫 可望縮為7天
國內昨新增二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及七十三例境外移入個案。本土個案分別為桃園和基隆個案,前者與雙北家庭群聚有關,後者則為新的不明感染源個案。另指揮官陳時中說,入境檢疫期將朝向「七五三」規畫,也就是七天、五天、三天,最後則是全免檢疫,若疫情一個月後沒特別變化,將先縮短往七天走;至於青少年第三劑疫苗,最快在四月初開打。雙北家庭群聚昨再增卅多歲桃園男性案二一四四○,曾與之前案二一三五九共餐。陳時中說,該案病毒量低且N抗體呈陽性,恐非此群聚感染源頭,其未確診的弟弟PCR雖陰性,但N抗體為弱陽性,被懷疑才是感染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這起家庭群聚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桃機序列有相關性,但還沒找到確切感染途徑,仍暫列不明傳播鏈。至於另個廿多歲女性案二一四九七,住基隆,為台北市五分埔服飾店「禾荷HER HER」女店員,自行快篩呈陽性,主動通報,且感染源不明,Ct值僅十三點一,目前匡列八人,包括同住家人及職場匡列者,但三月十至十二日連上班三天,十一日晚間曾到饒河夜市的下港名彭臭豆腐用餐。
-
2022-03-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增1本土 麥當勞、肯德基入列足跡
桃園今天新增1例本土個案,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案21440為30歲男性,ct值30,為台北市確診個案21359的朋友。目前包括同住家人及友人等7名接觸者採檢,結果皆為陰性,還有1人檢驗中;昨針對案21440的職場已採檢99人,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此案目前共匡列居隔60人。王文彥表示,案21440在2月27日中午曾與案21359一同用餐,3月11日因案21359確診,市府衛生局接獲北市衛生局通知後,安排採檢確診。王文彥表示,桃園社區採檢站今天共採檢112人,截至目前,桃園社區採檢站已累計採檢11萬8552人,其中陰性11萬8253人、陽性187人,檢驗中112人。市府持續進行社區健康監測,並開設中壢區中正公園及桃園區中路公園2處採檢站。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案21440公共場所足跡,包括龍潭區中正路「黑風堂丼飯」、肯德基龍潭北龍餐廳、北龍路「麥當勞桃園龍潭店」。
-
2022-03-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案例+2、境外移入+73 雙北家庭群聚又增一人
國內今天新增2例本土個案,73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死亡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3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這週歐美入境陽性率降低,東南亞入境者陽性率增高。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分別為30多歲及20多歲,桃園和基隆各一例。桃園個案為雙北家庭群聚相關個案,為妹妹(案21359)的朋友,2月27日曾與妹妹一家人吃飯,經匡列檢驗確診,Ct值從30升至33,N抗體陽性。不過指揮中心研判,這名朋友並非群聚感染源頭,因該家庭中未確診的弟弟PCR雖陰性,但N抗體為弱陽性,懷疑才是感染源。而病毒基因定序也已出爐,與樹林電子廠、米迪幼兒園、新北涮涮鍋等案一樣,都屬桃機序列,但彼此有些微的差異。另一名基隆個案(案21497)則為不明感染源個案,為20多歲女性,平時在台北市工作。因出現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等症狀而就醫,但醫療院所僅開立藥物就讓個案返家。因個案持續發燒且有警覺性,快篩陽性後進一步篩檢確診,Ct值13.1。目前匡列八人,包括同住家人四人以及職場匡列者四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2例男性、30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索羅門群島(6例)、越南(5例)、香港(4例)、泰國及美國(各3例)、新加坡、緬甸、印尼、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及巴基斯坦(各2例)、巴拿馬、日本、英國、柬埔寨及俄羅斯(各1例)移入,另3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2月27日至3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363例確診,分別為5819例境外移入,1萬54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5例分別為台南+4、台北+1 羅一鈞:社區感染風險仍在
國內新增五例本土個案及58例境外移入,其中3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本土個案皆非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都是擴大匡列的個案,社區感染風險仍在。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羅一鈞表示,台北新增一名個案為日前不明感染原家庭群聚的相關個案,另四名為台南個案,皆為遊覽車群聚相關個案。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1例男性、2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越南(16例)、美國及香港(各4例)、印尼(3例)、新加坡及澳大利亞(各2例)、荷蘭、柬埔寨、白俄羅斯、墨西哥、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6日至3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1288例確診,分別為5746例境外移入,1萬54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3 新聞.元氣新聞
態度轉趨低調 地方縣市只好比照中央規定
行政院擬有條件開放加熱菸,原本多個縣市自治條例中對電子煙與加熱式菸品設有禁止規定,如今態度都轉趨低調,多表示會依中央規定處理。台北市去年才剛通過新興菸品管理自制條例,對類菸品及加熱式菸品訂出限制規定,不過,台北市衛生局昨表示,法律有位階,中央是政策制訂單位,地方是執行單位,衝突時就以中央制訂的法條為主。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中央若修法通過,自治條例與法律規定不符者無效,待中央法規相關配套措施研擬以後,將採取嚴格控管販賣業者並加強查核。桃園市衛生局認為,自治條例就是在填補修法前的空窗期,雖然中央修法傾向開放加熱菸,但自治條例僅規範不得販售給未成年者及禁止在菸害防制法規範場所吸食,未限制不得販售,與母法應無牴觸問題。台中市衛生局說明,中央修法通過後,將參採FDA上市前的審查模式,依健康風險評估,邀專家審查,未來有法可管後,加熱菸都須通過審查才可製造與輸入,台中市將依規定辦理。高雄市衛生局則說,電子煙成份不清楚,無限制標準,但其實比抽香菸危險,至於加熱菸,中央若能公布相關健康風險評估報告,自然就有管理辦法,更符合地方政府的希望。台南市衛生局表示,為避免電子煙及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危害市民健康,並積極保護兒童、青少年,制定「台南市新型菸品危害防制自治條例」,現進入議會待審議階段,已排定十五日臨時會討論;目前六都只剩下台南市還沒有通過,在中央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通過前,能早日立法保障青少年,後續則視中央修正草案再因應。
-
2022-03-13 新聞.元氣新聞
「一開一禁」惹議 加熱菸納管本會期闖關
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充斥,目前無法可管,「菸害防制法」長達十四年未修訂,預計在立法院本會期討論最新修正版本,擬禁止電子煙,開放加熱菸。專家指出,一開一禁諸多爭議,目前許多地方訂有自治條例禁止新型菸品,一旦政院菸防法版本通過,地方縣市自治條例將立即失效。蔡政府第二任期以來,開放加熱菸恐是繼美國萊豬、日本福食後,第三個政府「底線倒退」的政策。目前全台有十一個縣市訂定自治條例,以不同程度禁止新型菸品,包括新竹市、高雄市、台中市、宜蘭縣、桃園市、嘉義市、新竹縣、嘉義縣、台北市與新北市更是「雙禁」,同時禁電子煙、加熱菸,不得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及廣告,新北則是全台唯一納管加熱載具的縣市。未來恐因母法通過,無法針對菸商管制。另外,行政院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中,第七條規定業者輸入前應向主管機關申請「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核定通過後始得為之。未來若修正草案通過後,將由專家訂定健康風險評估標準,菸商必須通過評估才可製造及販售。目前紙菸上市並未經過衛生主管機關審核,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郭斐然直言,若讓菸商通過健康風險評估,政府等於幫菸商一把,給予加熱菸「國家認證標準」,形同政府為菸品背書。且現行修正草案雖稱列管加熱菸,但無明確規範如何管制「菸草柱」及「加熱載具」。郭斐然比喻,加熱菸的菸彈與加熱載具,好比「槍與子彈」,分開無法傷人,合體就會致命,若載具不列管,廠商可廣設實體店賣加熱載具,當年輕族容易買得到「槍」,自然想辦法買到「子彈」,日後恐衍生更多問題。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劉家秀指出,若「菸防法」通過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縣市仍必須以中央母法為主,不能禁止加熱菸。至於菸商需要通過健康風險評估標準,劉家秀強調政府是「嚴管」,並非開放;至於載具未納管,劉家秀澄清,國健署是納管「加熱菸」,廠商必須將兩個一組送審,做健康風險評估。行政院版「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於今年一月提出,已送進立法院等待審議,修法共七項重點,包括全面禁止包括電子煙在內各式類菸品、指定菸品(如加熱菸)須經健康風險評估、菸品容器警示圖文標示面積由百分之卅五增加至八十五、禁止加味菸、禁止吸菸年齡由未滿十八歲提高至未滿廿歲、擴大禁菸室內外公共場所、加重罰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3-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1、北部20多歲女 境外增61例
國內新增6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有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案21359),為北部30多歲女性,曾接種1劑BNT疫苗,曾在2月27日與案21295接觸,於3月11日擴大匡列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28。個案無症狀,衛生單位將持續進行疫調及相關防治工作。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及加拿大(各6例)、泰國(5例)、斯里蘭卡(4例)、香港(3例)、澳大利亞、巴西及美國(各2例)、巴拿馬、日本、蒙古、印尼、尼加拉瓜、印度、新加坡、墨西哥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2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2月20日至3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565,30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543,605例排除),其中21,225例確診,分別為5,688例境外移入,15,4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4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3-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聲請提審成功!4人主張「一人一戶」獲法院釋放
新冠疫情影響,機師、空服員執勤回台需在飯店居家檢疫,不少人認為形同拘禁,接連向桃園地方法院聲請提審主張釋放都被駁回;4名機師昨晚再向桃院聲請提審,法官認為4人提出以「一人一戶」方式居隔,應由航空公司負責稽核,昨裁定4人釋放,也是首次機師空服員獲釋案件。據了解,法官認為這4名機師主張可以在居家裡面以一人一戶方式隔離,航空公司雖認為無法執行,但應屬公司本身要去稽核的問題,以此主張昨深夜裁定4人釋放。桃園地院今傍晚也會公開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