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8856
筆 文章
-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2193例 鄭文燦示警:確診數每5天成長2.54倍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下午在防疫會後表示,從5天統計一輪新增確診者的數字顯示,桃園21日到25日新增確診3296位,26到30日為8272位,成長2.54倍,全國同期新增確診總人數為2萬1061、5萬3475位,也是成長2.54倍,也就是說目前桃園跟全國趨勢是一樣,必須做好醫療資源整備工作。鄭文燦說,桃園市目前有6個採檢站,和另外一個專為快篩陽性者做PCR的採檢站合計7個站,已經採檢27萬4071位,這段期間採檢出6199位陽性。如果從整個社區採檢站的陽性率觀察,現在確實增加不少確診者,因為4月1日開始為0.3%,到現在已經超過10%,很明顯陽性率有所提高,這段時間希望快篩試劑能提供學校、職場和家庭,快篩試劑的實名制購買已經上路,桃園有477家健保藥局可以讓民眾就近購買,剛開始或許有點塞車但是過幾天應該都能買到。鄭文燦表示,現階段一定要備量好防疫物資,目前除了設置7個採檢站,部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也要負責觀音、新屋區的採檢工作,藉此降低其他採檢站的負擔,更有效迅速服務民眾。目前採檢站的採檢數量慢慢下降,代表快篩逐漸普及,希望採檢站採檢的數量能下降再快一些。鄭文燦說明醫療資源整備的狀況,指出目前輕症在家大約有5500位,由11家責任醫院分區域關心,有75%透過線上診療,讓輕症在家能得到適當的醫療服務。生活上有需求,會由區公所擔任第一線服務工作,他要謝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區公所、衛生所的服務,在第一線承擔送居家隔離通知書和關懷包的最大壓力,要非常有耐心。在責任病床方面,鄭文燦表示目前使用率不到4成,11家責任醫院有462床,會請責任醫院看自己醫療的量能,預備更大的病床數,為往後輕重症醫療分流所需要照顧的確診者做準備,因為現在數字顯示每隔5天會翻2.54倍,所以醫院責任病床和人力要準備好,因應重症在醫院診療,輕症在家照顧。衛生局長王文彥說,目前11家責任醫院專責病床有379空床,不過未來一定會填滿,因此要提早準備。增加專責病床的作法是,原來專責病床比率比較低的醫院要提高,再不夠,一般病房就必須降載。另外就是加強籌設防疫型的旅館,第三就是加強和基層醫療的合作,除了目前的視訊醫療,未來確診者更多的時候,基層醫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量能,透過視訊診療每天關懷確診者。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竹縣+195…六成無症狀 染疫者仍以青壯年占多數
新竹縣今(30日)新增195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分別為110名男性和85名女性,均為輕症或無症狀,12歲以下40人,65歲以上11人,仍以青壯年為多數。無症狀者有120人,約占6成。目前新竹縣居家隔離人數為976人,居家照護人數為554人。195例地區分布為竹北市81例、竹東鎮36例、湖口鄉28例、新豐鄉13例、新埔鎮16例、關西鎮2例、芎林鄉7例、橫山鄉2例、尖石鄉2例、北埔鄉1例、峨眉鄉1例、寶山鄉4例、五峰鄉2例,均已分別安排就醫住院、集中檢疫場所治療及申請居家照護方案。快篩試劑為重要防疫資源,衛生局提醒,有確診者接觸史、密閉空間長時間工作者、關鍵基礎設施或產業工作人員因為需要長時間與不特定對象接觸等人,才需要在有症狀時或指定時間快篩。新竹縣持續開設社區篩檢站,4月30日至5月2日晚間6時至9時,於竹北大安醫院急診室外、竹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急診室外,提供篩檢服務。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跟進快篩陽性才能PCR? 陳時中:很快會有這樣的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尚看不到盡頭,民眾擔心染疫紛紛到醫院急診進行PCR採檢,導致醫院急診室外大排長龍。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希望台北市民快篩陽性再到醫院做PCR。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未來除醫療專業判斷的情形外,預計走向快篩陽性的人,才能進行PCR採檢,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要求,但是很快會要求這樣的情形。陳時中說,每天PCR檢驗量能最高可達19萬,但無法拚很久,因無法天天熬夜,目前平均為10萬,但現在最主要問題是,大家都擠到急診進行篩檢,造成篩檢不均衡,民眾應該要多利用社區篩檢站進行篩檢,目前新北市也於社區篩檢站安排小夜班的採檢人員,民眾應多加利用。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這兩天確診人數趨緩,原因是全台篩檢量有限,PCR無法呈現實際黑暗期,專家也認為應公布陽性率,指揮中心有無考慮?陳時中說,前兩天陽性率約為9%,台北、新北更高,可以將各地陽性率向大家報告。柯市長認為將快篩陽性當作是確診個案,而指揮中心現在也指出,快篩陽性再做PCR採檢,而大家看法會趨於一致,大家做理性討論,可以找出比較好的方法。陳時中也說,重症或死亡比率都是相對落後的指標,雖然可能有少數的個案,可能今天染疫後就隨即過世,但絕大多數都有一定的病程,因此,相關的人數、比率公布的時候,均是相對落後的指標。目前這數據就是大家要注意,不要因為中重症、死亡的數字低就掉以輕心,還是要提高警覺。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18例中重症、2人死亡 10多歲男性中症為年齡最小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8例中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人為先前公布的重症個案。此兩例死亡,一名為80多歲女性,具有糖尿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但她最近意識不清緊急送醫,急診檢查血氧偏低,心跳過慢,經初步治療,採檢確診,當日因病程惡化,醫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是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另一名死亡個案為日前曾公布的重症個案,一名60多歲女性,家住基隆,為在家過世,她有癌症病史,4月21日出現症狀,經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4月22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於,4月24日被朋友發現在家無呼吸,通報警消聯繫醫師行政相驗開立死亡通知診斷書,診斷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併呼吸衰竭。今公布一名重症個案為50多歲女性個案,具有癌症病史及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住院是因染疫後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經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其餘15名中症個案,其中一名為年紀較小10多歲男性,屬於12歲以下,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此男性有神經系統疾病,因肺炎合併血氧偏低,在院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此外,再度說明一例先前已公布的重症個案死亡,此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沒有打過疫苗,本身多重慢性病史,住院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先前公布重症時氧氣狀況惡化,經家屬與醫師討論,不插管也不用呼吸器,後續併發呼吸衰竭,有用過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經統計至今,共累計12例本土個案死亡,其中5人沒打疫苗,1劑1人,2劑3人,3劑2人,而未完整接種疫苗的7人中,占總死亡人的一半,鼓勵長者盡速完成2劑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持續發展超過1萬5千例,未來會持續增加,沒有看到到達頂點情況,現在最重要做的很多事,如何疫調簡化輕症分流藥物分配即時,最重要是打疫苗,建立群體防護力,打越多越好,拜託大家還沒打滿三劑,儘速盡快完成注射。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慢性病患畏疫情不敢回診 門諾醫院:勿自行停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花蓮門諾醫院發現,有慢性病人擔心染疫,不敢回醫院回診拿藥,有慢性病患因此停藥,血壓、血糖飆高不適送醫,醫帥提醒,慢性病患切勿自行停藥,若擔心疫情,也可透過視訊門診完成診療千萬不要任意停藥,否則怕恐會造成病況惡化,甚至增加腎臟病風險。一名70歲的陳姓長者,因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原本都乖乖定期回診抽血,服藥規律,病況相當穩定。近日因為疫情關係,不敢到醫院回診,自己在家「預防性自主隔離」,結果血壓、血糖飆高,身體不適,家人發現趕緊將他送醫。門諾醫院腎臟內科主任何承恩表示,慢性病友如果沒有按時服藥,可能讓病情急速惡化;根據國外數據統計,重症病人多半與慢性病相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這兩種疾病,同時也是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之一,提醒若長輩有這兩種慢性病,更要積極控制血壓與血糖,才是疫情下最好的腎臟保健。醫師說,如果擔心染疫風險,可在常備藥物即將吃完前提早就醫或藉由視訊門診的方式完成診療。若病況穩定,可拿3個月的連續處方籤,最忌諱的就是自行停藥,或者到藥局自行購買成藥來替代,反而造成肝、腎臟負擔,患者有任何用藥問題,都應與主治醫師討論後再決定。醫師也說,疫情讓很多人長時間待在家,若沒辦法外出運動,在家也要記得常常起身動一動,若長時間久坐維持一樣的姿勢,會影響血液循環,對於肌肉與體重也有不好的影響。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醫院推居家照護者「成功照護藥包」 家屬可代領
因應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成大醫院除繼續加強防疫維持醫療量能外,也積極配合台南市政府居家照護政策,從4月28日起,針對台南市13個行政區居家照護輕症確診者,開辦「健康照護」服務。成大醫院成立「新冠肺炎居家照護中心」,由醫師透過通訊方式給予確診者關懷及評估,並針對其症狀提供症狀緩解備用處方,專業藥師調劑後裝袋,先提供500份「成功照護藥包」,將配合台南市衛生局防疫包,由專業團隊配送至確診者家中。另,成大醫院關懷的13區確診者親友,只要持確診者相關證明文件,也可至醫院慢箋快取棧代領確診者的「成功照護藥包」。領藥地點:門診大樓3號側門車道(由小東路轉入)的【慢箋快取棧】領藥時間:周一至周五9:00至18:00,周六、日及國定假日8:00至12:00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封關鍵曝...名醫估「脫口罩時間點」揭台人1慣性:今年恐無望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但國際間以已經陸續放寬管制,丹麥宣布不再大規模接種疫苗、南韓則是從下5月2日開始將解除室外強制戴口罩規定,至於台灣什麼時候才能脫口罩及疫苗限制取消,專家認為「至少要觀察至明年」。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新增本土案例1萬1974例,另增2名死亡個案,不僅連續2天單日破萬例,總病例數也超過10萬,指揮官陳時中也直言,目前已經無法清零,國內要達到群體免疫,主要透過施打疫苗及自然感染,築起抵抗病毒的高牆,防疫措施也將滾動式調整。根據「ETtoday」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受訪表示,台灣目前病例增加速度還不至於讓醫療體系癱瘓,但是相對疫情時間就會拉長,從紐西蘭的經驗來看,從疫情爆發到趨緩,花了3個月的時間,如果台灣比照來看,最快要到6、7月才能相對平穩,至於要把口罩、疫苗限制取消,則要看群體免疫程度。黃高彬說,感染比率及疫苗覆蓋率增加,可以算出國內群體免疫程度最大值,如果沒有達到8-9成,還是無法脫掉口罩,目前台灣確診人數約0.2%,疫苗接種率接近6成,兩者相加約6成多,加上台灣民眾慣性,有疫情出現搶打潮,疫情平靜後又是緩打潮,推估年底前可以脫口罩的機會不高,應該要等到明年。
-
2022-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輕中重症狀一次看 專家:出現「10狀況」立刻就醫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已經連續2天單日本土確診破萬,Omicron傳染力強,儘管大多數症狀為輕症,但台灣人還有不少人沒打疫苗,可能存在更高風險。中研院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了10個症況,請立刻就醫。何美鄉在臉書發文說,網路上有很多反對疫苗的人,聲音都很大,當然每個人可以選擇不打疫苗,但我們都無法選擇被Omicron感染,或不被Omicron感染,因此她提醒大家如果確診在家時,該注意什麼。何美鄉列出了Omicron確診病人最常見的症狀,輕症的狀況像是,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癢、乾咳、聲音啞、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疲憊、食慾不振、噁心、拉肚子,約只有50%的人會發燒,年長者要注意攝水量不足,導致脫水對老年人很致命。若是出現以下症狀,恐怕是中症,需要就醫,像是呼吸急促、血氧下降、嚴重脫水、劇烈頭痛,進入重症的話會有呼吸困難、嘴唇發紫、皮膚冰冷、昏迷不醒、昏倒、胸痛等情況產生,這時最好要叫救護車送醫。
-
2022-04-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6至11歲下周疫苗在校開打 新北12足歲家長怒成邊緣人
為強化兒童新冠疫情保護力,下周二起台灣全面開打6至11歲兒童新冠肺炎疫苗,降低兒童重症發生率,但新北市議員彭佳芸接獲家長陳情,表示新北市滿12歲的六年級生將無法在校內統一施打十分不方便,希望市府可以針對滿12歲的六級生也提供在校施打的服務。彭佳芸表示,根據家長提供問卷表單,明顯出現「已滿12足歲,無法在校內施打」選項,讓家有12足歲小六生家長一頭霧水,明明都是六年級小孩,卻有不同的待遇。家長只能另外撥時間帶著小孩去診所施打,不僅要自己預約,還要冒著前往醫院診所等高風險環境的疑慮,引發家長憂心,一班兩制(部分滿12足歲、部分未滿12歲)也影響施打意願,不利防堵疫情。彭佳芸議員表示,是否因為5-11歲兒童劑以及12歲以上青少年劑量或疫苗不同才有此舉不得而知,但是這些都可以透過提前的問卷與規劃來一一克服,也希望新北市府可以從善如流,讓已滿12歲的小六生也可在校內獲得施打機會,全面保護小孩降低重症發生率。新北市教育局則表示,考量滿12歲以上六年級學生之疫苗劑量(0.5ml)與本次莫德納校園接種劑量(0.25ml)不同且開打在即,建議此類學生可由家長帶到醫療院所預約接種,新北市COVID-19疫苗接種地點可至新北市衛生局官網查詢。
-
2022-04-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4月30日疫情整理包/駐衛警染疫 新竹縣長楊文科PCR採檢結果出爐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台中2局長確診 疫情記者會、市政會議改線上台中昨天新增586例確診,台中市一級主管文化局長陳佳君、教育局長楊振昇和一名議會人員聚餐確診,府會拉高防疫等級,台中市議會昨晚大清消,市府剛剛宣布…more...駐衛警染疫 新竹縣長楊文科PCR採檢結果出爐新竹縣長公館昨晚傳出有駐衛警確診新冠肺炎,縣長楊文科等9人被匡列居家隔離3+4天,並緊急PCR採檢結果出爐,楊文科稍早在臉書上…more...
-
2022-04-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4月29日疫情整理包/再度破萬例! 高雄本土+379 J女模、男模會館入列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再度破萬例 本土+11974 境外+339 增2例重症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萬23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萬1974例本土個案及339例境外移入(26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成長率低一點,約3%。more...學生確診數累計達1萬1361例 全台1531校停課國內今(4/29)確診人數再增加1萬1974例,教育部晚間公布校園最新統計資訊,學生確診案例統計突破萬達1萬1361例,相較昨日再增1628例,全台則有1531校停課。more...數字沒增加是PCR沒辦法做 柯文哲:恐怕變成假象數據今天中央公布全國疫情1萬1974例,台北市本土2702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針對社區篩檢站陽性率達13.16%,柯說,看到「不好的數據」表示社區已感染人數愈來愈多。more...疫調簡訊遭竄改 侯友宜重話:惡意傳播將重罰新北市府下午舉行疫情說明會,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今天確診數4095人,較昨天4552人減少,是因法傳系統這兩天的確診者順序及序列時間點切換而導致減少。more...桃園確診+1938居隔逾1.8萬 又一家PCB廠群聚增60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下午表示,今天COVID-19本土新增確診1938例,居家隔離人數已到達1萬8461位,一般1人確診匡列居隔接觸者可能到達10位,但是如果一位老師或學生確診整班匡列,隔離可能就有30位,因此目前居格者師生有6500人約占總人數3分之1,用意在於確保學校防疫安全。more...竹市今天+107 累積居家照護確診者387人疫情持續擴大,新竹市今天新增107名確診個案。市府指出,竹市今年以來累積722名確診個案,0例重症,目前仍住院中確診者有73人,「採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共387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共370人。more...竹縣+162例其中最小確診者才1歲 無症狀者占5成新竹縣今(29日)新增162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分別為85名男性和77名女性,皆為輕症或無症狀,年齡為1歲至76歲,12歲以下佔17人,65歲以上3人,多數仍為青壯年。無症狀者81人,佔5成。地區分布仍以竹北市佔59人為最多。新竹縣居家隔離人數為757人,居家照護人數為444人。more...苗縣+55 中小學幼兒園停課達28校 其中7校預防性停課苗栗縣今天新增55例確診,其中男性18人、女性37人,年齡介於1歲以下至95歲,分布在13個鄉鎮市,包括苗栗13人、頭份及公館各7人、竹南、後龍及通霄各5人、銅鑼及三義各3人、苑裡及西湖各2人、南庄、泰安、大湖各1人。more...台中+586 盧秀燕:文化局長確診聚餐1同事快篩陽性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居隔中,她在下午三時透過視訊宣布,台中今新增586例確診。文化局長陳佳君確診,是市府第一位染疫局處首長,目前已知陳佳君26日晚間跟議會、府會同仁聚餐,其中一名同仁快篩陽性,前往醫院PCR採驗中,她也宣布,市府會議盡量採視訊。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中央規定匡列對象沒有包括聚餐共食,非法定匡列對象。more...台中+586 熱點足跡大甲鎮瀾宮、麥當勞、麗寶樂園入列台中今天新增356例確診,台中市政府公布確診者處熱點足跡,包括大甲鎮瀾宮、麥當勞、麗寶Outlet Mall、嶺東科技大學、勤益科技大學入列。提醒市民,外出落實防疫規定,戴好口罩、維持安全距離。more...南投縣公布確診者+52 以家庭感染20人38.5%占比最高南投縣今天確診人數大幅上升至60人,而8人已轉外縣市衛生局,全縣確診個案仍高達52人,其中以家庭感染20人占比38.5%最高,其次是其他不明感染源16人,加上校園及朋友感染源各有6人顯示,不排除未來確診人數還會再上升,居家隔離人數今天也上升至371人。more...雲林今+83 警專生也傳出確診中央公布雲林縣今天本土確診個案88例,縣府衛生局表示,有5例已轉外縣市,確診數更新為83例,40名男性,43名女性,年齡介於2至96歲,28人無症狀、55人分別有喉嚨痛、咳嗽和發燒等輕症症狀,分布於14個鄉鎮市,西螺20例,虎尾17例,斗六12例,北港8例,土庫5例,斗南及麥寮各4例,古坑、二崙各3例,莿桐、褒忠2例,大埤、水林還有元長各1例個案。more...嘉義市增36例確診 市府籲有需要時再快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全國本土新增11974例,嘉義市新增36例確診個案,包含12歲以下10例,12~64歲24例,65歲以上2例。其中18例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或匡列居隔採檢PCR陽性;3例有外縣市活動史;7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8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為保持快篩試劑量能,市府請民眾有需要時再使用快篩試劑。more...嘉縣+26例包括2員警 翁章梁:不必異地分流遠距辦公嘉義縣長翁章梁下午線上記者會,公布嘉義縣新增26例確診,其中2名員警分別在縣內及嘉市就醫採檢確診,縣府水利處1名員工也在嘉義市採檢陽性,翁章梁說,已按規定匡列居隔治療,不影響服務辦公,不必啟動異地分流辦公。more...台南+227燒進警察、消防局 里長確診造成黃偉哲居隔台南市今(29)日共新增227名COVID-19本土病例,當中110例為男性、117例為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1日至4月28日,其中包含37例為無症狀感染;227名病例中38名為經匡列為居家隔離者後採檢確診、32名為接觸親友而確診、1名校園接觸者、1名職場接觸者;另有155名疫調中個案。more...高雄確診+379 男模會館、左營區武昌新世代教會皆有足跡高雄市確診人數持續攀升,今天新增379例。高雄市府表示,外縣市旅遊史確診者降下來,50%確診者為匡列對象,不過左營區的武昌新世代教會也傳出確診者值得注意,因為國際有多起宗教活動引起的群大型群聚經驗,所幸可連結至部隊傳染鏈,可清楚掌握影響範圍。more...屏東+118 幼童疫苗5月2日開打、車城國中今全校停課屏東縣今新增118例本土確診個案,是今年疫情以來屏縣確診病例首度破百,縣長潘孟安說,疫情已不可避免進入社區化、流感化,但社會經濟發展仍要繼續活動,比照歐美、亞洲先進國家,疫苗施打率再提高,防疫優先,生活才能如常。more...澎湖增6例COVID-19都輕症 累積達47例澎湖縣政府今天公布,新增6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1例是非澎湖籍29歲女性,其餘5例澎湖籍,介於23歲到79歲;6例都輕症,病況穩定,目前已累積達47例。more...金門確診+10 縣府分流啟動神鷹營區台灣已經連續2天本土確診個案破萬人,金門今日也新增10名確診者,分別陽翟家族群聚、金沙國中、金湖國小等確診案例的同住家人與密切接觸者,都是在匡列居隔期間陰轉陽,其中湖小學生一家4口全確診,目前確診者均已收治於部立金門醫院專責病房,金湖國小也宣布全校停課一周。more...基隆+605全校停課達12校 5月3日實體與遠距融合上課基隆市政府今天舉行疫情記者會,市長林右昌說,今天基隆的確診是605例,近來,學生確診的案例一直增加,停班停課的學校也一直在增加,全市校園停課已有12校,自5月3日起正式實施的「實體與遠距融合上課」政策宣布後,教育部將基隆的教學影片納入資料庫,分享給全國學校參考。more...宜蘭今增180人染疫 兒童莫德納疫苗5月9日起開打宜蘭縣今天新增180例確診個案中,南澳鄉有15人,校園則有35名學生、4位教職員工,新增2校全校、7校部分班級停課。縣長林姿妙宣布,將為6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規劃5月9日起開始施打莫德納,家長可選擇讓孩子在校園集中施打或自行至合約醫療院所接種。more...花蓮增272例確診 5月8日起社區篩檢站將限居家篩陽花蓮今天新增272人,累積確診個案達到2487人。衛生局長朱家祥說,因大量快篩陽性湧入醫院急診室做PCR,造成醫療負擔,社區篩檢站將轉型,下月8日以後,僅供居家快篩陽性民眾做進一步PCR核酸檢測,民眾若要抗原快篩,就買快篩試劑在家自行檢測。more...台東增64例確診 醫院、長照禁探病延長至5月31日台東縣今天新增64例COVID-19確診者,年齡介於8至80歲間,皆屬輕症,因全國疫情持續延燒,台東縣政府宣布,延長醫院、長照機構禁止探病探視至5月31日。more...台中文化局長確診Ct值9.4 同聚餐2人快篩陽台中市長盧秀燕今天居隔中,她在下午三時透過視訊宣布,台中今新增586例確診。文化局長陳佳君確診,是市府第一位染疫局處首長。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陳佳君確診,Ct9.4,陳佳君26日晚間有跟議會、府會同仁聚餐,同場20多人快篩,其中一名局長、一名專員快篩陽性,兩人都已赴醫院採檢中。more...新北市議員林金結確診 服務處暫停服務3天中國國民黨籍新北市議員林金結表示,他確診新冠肺炎,目前身體安好謝謝外界關心,服務處暫停3天,請26日曾到服務處的民眾,做好居隔與自主健康管理。more...與確診者餐會 台中市教育局長傳快篩陽性台中市文化局長陳佳君昨晚PCR陽性確診,本周二台中市議會教育文化委員舉辦餐敘,多名官員、民代出席。當天有出席餐會的教育局長楊振昇今傳出快篩陽性,但仍待PCR檢驗。more...秘書確診 疾管署長周志浩昨起在辦公室居隔3+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長周志浩因接觸確診者,目前正在辦公室居家隔離。指揮官陳時中今證實,周志浩目前正在居家隔離中,昨天下午得知秘書確診訊息後,周志浩等於在辦公室內居家隔離。more...增30中重症!50歲男打3劑染疫死 1國小女童中症低血氧國內今新增2例死亡個案,另有30例中重症個案,包括29例中症、1例重症。1例重症患者為80多歲女性,曾施打3劑疫苗,目前住加護病房使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狀況穩定需持續觀察。more...疫情燒進嘉義縣政府 水利處有員工篩檢陽性縣府清消嘉義縣內確診案例增多,繼朴子警分局、水上警分局各有警員確診,上午又傳出水利處員工陽性,待PCR檢驗,衛生局說,這名員工還未確診通報登錄。more...台南歸仁消防分隊2隊員確診 全隊暫停任務、22人PCR歸仁消防分隊今29日有2名隊員確診,居家隔離中,消防局全員召回同隊其他22名隊員緊急快篩,目前皆為陰,仍待進一步PCR確認。more...苗縣幼兒園到國中已有近30名師生染疫 逾20班停課中苗栗縣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因有學童確診而停課,部分學校、幼兒園並採取全校或全園預防性停課,教育處公布到昨天為止,縣內共有6所幼兒園、10所國小及2所國中受波及,到今天上午又增5校。more...北市議會昨篩檢464人 侯漢廷與其他5人PCR確診繼黃郁芬、耿葳後,台北市議員侯漢廷昨日PCR後,也收到確診通知。侯漢廷表示,自己有喉嚨乾啞、略微暈沉的症狀,團隊休假1天快篩,並停止2周內的外出活動,如有服務需求一律以電話及網路為主。more...台南波麗士染疫!警局長方仰寧證實增4人確診 包括派出所長台南警察局長方仰寧證實目前已有4名員警染疫,除局本部犯罪預防科陳姓警務員,永康警分局某派出所林姓所長及張姓警員在逮捕失聯移工時遭染疫,另一名是交大張姓隊員休假返隊後感到身體不適,篩檢後確診。more...嘉義縣水上、朴子兩警分局傳員警確診 警察局啟動防疫嘉義縣警局水上、朴子警分局今天傳出有內勤及外勤員警確診,已知有2人,衛生局證實有員警染疫,這是嘉義縣警方首次傳出確診,警察局緊急啟動防疫篩檢、適時分流異地辦公。more...麻豆國小清晨傳學生確診 全校急停課台南市麻豆國小緊急公告因校內有學生確診,師生匡列達10班以上,故今天緊急停課一天。但因太過倉促,有不少家長已送學生出門,接到通知才緊急又將孩子帶回家。more...嘉市文雅國小再增1生陽性 四年級同班4人確診嘉義市文雅國小28日晚間通知家長,再採檢出1名四年級學生為陽性,是第1批採檢沒有成功的學生;校方表示,從第1例四年級學生確診後,四年級共2個班匡列45人採檢,同一班,再出現3名學生也陽性。more...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再掀快篩劑之亂 孫大千:超前部署成世紀大謊言
本土疫情大爆發,國內掀快篩劑之亂。前立委孫大千今在臉書批評,指揮中心口中的「超前部署」根本就是一句「世紀大謊言」,民進黨政府心中想要和病毒共存,卻又不願意鬆口,導致民眾無所適從,相關單位也根本沒有事先做好準備。孫大千表示,從第一波本土疫情「疫苗之亂」,到第二波本土疫情「快篩試劑之亂」,指揮中心一再延誤黃金時機,第一次犯錯可說是大意,第二次犯錯只能說是無能,千錯萬錯都是指揮中心的錯,既然不敢怪自己,只好把責任推給病毒了。孫大千認為,要能夠做到與病毒共存至少要滿足下列四項條件:第一,疫苗施打的普及率要夠高。然而指揮中心浪費了過去幾個月時間,沒有大幅提高三劑疫苗施打的覆蓋率,也未針對幼童疫苗施打政策放行,並進行疫苗採購。第二,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要充足。截至目前為止,確診就醫的民眾所得到的藥物都是一般對抗流行性感冒的藥物,並非針對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這不但會降低民眾主動就醫的意願,造成確診黑數的擴大,同時,也極有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第三,民眾必須可以平價而且便利的取得快篩試劑。台灣現階段已經陷入了快篩試劑之亂,試劑的數量不夠,操作不便,價格過高,這都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長期打壓普篩,不願意面對現實所造成的後遺症。第四,醫療量能必須大幅提升。台灣PCR檢測的價格過高,時間太久,已經是長期被詬病的問題,但是指揮中心絲毫沒有做出任何的改善,當此時大量快篩陽性病患湧入,導致醫療體系PCR篩檢大排長龍,往往需要一到兩天才能夠得到結果,導致疑似確診者的同住家人都處於風險之中。更別提到醫療院所的專責病房和病床不足,隨時可能面臨癱瘓的風險。
-
2022-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BNT有望6月開打 陳時中:莫德納反悔可收回意願書
國內12歲以下兒童將於5月2日開打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廠牌為莫德納,但昨指揮中心完成輝瑞BNT疫苗供應協商,食藥署也完成BNT兒童疫苗EUA(緊急使用授權)審查,近期不少家長收到莫德納疫苗意願調查書,仍觀望等BNT兒童疫苗到貨,再讓孩子接種。昨完成輝瑞BNT疫苗供應協議,預計有220萬劑兒童疫苗、180萬劑成人疫苗共400萬劑,於5月中到貨,後續檢驗封緘是否還要1個月時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BNT是否5月中旬抵台「我也沒這麼大把握」,但可建議行政程序不會到1個月時間,但會抓1個月合理時間。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說,莫德納疫苗都已經完成家長的意願調查,準備開打,現在又多了兒童輝瑞的選項,恐怕會造成莫德納的棄打潮,批中央是「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陳時中說,我們沒有其他方法第一時間得到什麼疫苗就讓大家知道,若他拖2個月在報告「才有問題」,不知道第一時間報告「有什麼問題」。陳時中說,對於BNT比較晚來,莫德納也一定要打,越早施打比較好,也呼籲各界別責怪、折損戰力,我們共同敵人是病毒。陳時中說,要重新調查及思考,在行政上做得到,家長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有理性判斷,社會近期也討論多,(施打疫苗)就是利大於弊,打比沒有打好。至於要打哪一種、副作用是否多、效果是否較好,各有利弊,但因為提供民眾選擇,相信大家可以更心安注射。對於兒童接種疫苗填寫意願書,陳時中說,任何疫苗要讓學生施打之前,都有調查意願的程序,在醫院接種也一樣,無論施打BNT、莫德納或高端,每個人填寫不同的接種意願書、說明不同的內涵,校園接種則是統一來進行,效率較高。陳時中說,不希望BNT疫苗等到6月多才施打,行政程序上會盡快,也相關疫苗可以先送,盡量縮短時間。若有家長先預約莫德納,但後續BNT到貨後想改BNT,陳時中說,這可以自由選擇,調查完畢後家長經過思考,可以收回同意書,若最後一刻反悔「也可以不打」,但會影響到醫療人員準備,如果有意願改打BNT可收回同意書。
-
2022-04-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59元快篩試劑從何而來? 陳時中曝業者背後販售技巧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民眾搶購快篩試劑,但目前指揮中心配送的實名制快篩試劑1劑100元,但高雄市長陳其邁採購的快篩試劑僅需59元,外界抱怨實名制的試劑太貴。指揮官陳時中說,59元快篩試劑的價格,這是指揮中心共同供應平台的契約價格,這是中央設定的。至於,為何可以設定為59元。陳時中說,其中一個是搶標,另一個是市場價格,當時快篩試劑產能高於市場需求,但市場價格賣的比較高,所以有些賣不掉,業者為了消化賣不掉產能,就把它放在共同供應契約,願意用低價販售,因此一個是市場機制與共同供應契約低價的平衡。陳時中說,當時指揮中心用總價及單價一起標案,總劑量目標為800萬劑,因為用低價搶標,就是可以提供1200萬劑,現在突然需求變高,廠商供貨變得保守,若業者已定約又無法供貨,中央就會設法來支持,以前購買都是59元這個價格,但現在需求變高,產能變緊,所以之後用59元價格的可能性就會變低。
-
2022-04-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30中重症 50歲男打3劑染疫死 1國小女童中症低血氧
國內今新增1萬1974例本土個案,包括2例死亡個案,另新增30例中重症個案,包括29例中症、1例重症。1例重症患者為80多歲女性,曾施打3劑疫苗,過去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確診後引發肺炎併呼吸窘迫,目前住加護病房使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狀況穩定需持續觀察。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29例中症個案,年齡從10至90歲皆有,最小的為10多歲國小女童,沒有施打疫苗,過去有心臟病、神經系統疾病史,有肺炎、血氧低、瑞德西韋,目前判定無須住院。羅一鈞表示,今新增2名死亡案例,包括1例重症、1例中症轉重症,過去皆曾公佈過個案,但不包括4月24日確診死亡的基隆60多歲陳姓女子在內。羅一鈞說,死亡個案包括,80多歲男性,原先是中症,後續變重症而死亡,曾打過2劑疫苗,有腎臟病史、神經系統疾病,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未插管使用呼吸器,有用瑞德西韋藥物,4月18日確診,4月23日死亡。羅一鈞指出,另一名死亡個案為50多歲男性,打過3劑疫苗,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史、長期臥床,死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使用高流量氧氣鼻管,未插管使用呼吸器,有用瑞德西韋藥物,4月21日確診,4月24日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本土確診個案為6萬3006人,輕症無症狀62817人,比率99.70%;中症增加29人,重症增加2人,中症率0.27%、重症0.03%,目前累計解除隔離46人。
-
2022-04-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該不該讓孩子打新冠疫苗? 兒科醫師建議:至少先打1劑
12歲以下兒童即將接種新冠疫苗,家長關心到底要不要讓兒童打新冠疫苗?如果要施打,要不要選擇疫苗廠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說,「至少先打一劑」,形成保護力,打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相對低,不僅可預防重症,也能避免確診併發重症後,留下嚴重後遺症。陳思融指出,兒童施打疫苗可預防重症,根據國外數據統計,打第一劑的副作用比第二劑相對低,未施打疫苗孩童一旦確診併發重症,無論是呼吸衰竭或更嚴重的多重器官衰竭,恐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家長對於兒童疫苗廠牌的選擇,究竟要打莫德納還是等BNT?陳思融說,雖然莫德納在美國沒有被核可用於5至11歲的孩子,但在其他國家,如澳洲、英國、歐盟、加拿大已經核准使用也開始施打,歐洲國家統計,莫德納打在6至11歲孩子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比例,其實比青少年打莫德納還要低。家長也質疑就算打了疫苗還是會確診,還是要打嗎?陳思融表示,打疫苗的重點在預防重症,打疫苗還是有非常好的保護力,以預防重症的角度,建議兒童施打。不過許多家長擔心兒童打疫苗會得心肌炎,陳思融指出,就國外統計看來,打疫苗得心肌炎多數都是輕微的,追蹤1、2天後,心肌酵素危險值就已降低恢復正常,需要到強心劑或葉克膜那麼嚴重的心肌炎比例上是低的,比得到病毒本身造成的心肌炎比例還要低很多。陳思融說,大部分疫苗誘發的副作用,據國外統計,預後的狀況都還不錯,即使誘發心肌炎也很快痊癒,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反之,如果兒童因為未打疫苗,不幸得到新冠肺炎誘發重症,則有可能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打第一劑副作用的比例不高,對重症也可開始產生保護力。陳思融指出,孩子沒打疫苗確診,急性期可能出現呼吸窘迫,肺炎、細支氣管炎或哮喉等症狀,除了需要氧氣支持,嚴重者可能需要進入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甚至有病毒誘發全身嚴重發炎反應,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進而死亡的案例,依美國的資料看來雖然住院率不高,但疫苗對於需要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是有的,所以還是建議施打。陳思融說,新冠病毒在兒童身上還有一個比較長期可能的併發症,就是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有點像川崎氏症,川崎氏症大部分是在5歲以下的孩子,多天發燒後合併黏膜發炎、結膜炎、皮疹、淋巴腫大,最嚴重的後遺症可能併發冠狀動脈的發炎疾病,可能造成孩子長期心臟功能的影響,新冠疫苗在兒童不只可以降低急性期的重症比率,對於中長期的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也是有顯著保護力。陳思融說,5歲以下幼兒目前還沒有開放施打新冠疫苗,但每5個確診必須住院的幼兒,就有一個會需要進加護病房,因此建議幼兒身邊的父母親和親朋友好一定要完整接種完3劑疫苗,滿6歲的手足也須盡速接種,提升保護力,預防家內感染,同時5歲以下兒童一定要勤洗手,戴好口罩,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與病毒共存策略 陳建仁揭重點:2數據降至最低
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晚上在臉書表示,Omicron變異株導致我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呈現幾何級數增加,民眾難免心生惶恐,最近更有一些人士針對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作出駭人聽聞的預測,這些預測往往根據以往Alpha、Beta、Delta變異株的致死率,或是其他國家的致死率,套用在我國Omicron確診個案,以致造成誇大的預測;與病毒共存策略的重點,應為「重症」與「死亡」降至最低。陳建仁以外國為例指出,美國、法國、以色列先後在1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2426、5436、10968人;香港、南韓先後在3月達到流行的最高峰,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分別高達8764、7894人;我國的高峰在4月26日,每百萬人口每天平均確診人數是182。且每百萬人口每天的平均確診死亡數是0.01,致死率也由1月中旬的0.6%逐漸下降至4月底的0.03%,這些數據台灣目前都是最低的國家。陳建仁說,未來疫情預測對現階段的防疫工作沒有任何幫助,而且誤用外國數據進行台灣疫情的推測,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感染者,有相當高比率是無症狀感染者,大多數未接受任何檢驗,特別是在高疫苗覆蓋率的國家,有更多感染者屬於無症狀感染,確診病例的估計是相當容易有偏差。陳建仁表示,最近美國CDC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指出,美國在今年2月前,已有1.9億人(全人口的58%)感染新冠肺炎,但是官方紀錄卻只有7510萬例,這些官方無紀錄者,大多數是未診斷、無症狀或未通報者。唯有進行國內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掌握已經感染的人數,並且推算出感染而未接受檢驗者的百分比、無症狀感染者的百分比、以及確定感染而未通報的百分比等參數,才能夠做出適時適地、經得起驗證的推測。陳建仁指出,在Omicron盛行的現在,防疫的觀察重點不再確診病例數,在重症和死亡人數;防疫的目標不再是零感染,而是將重症與死亡數降至最低。只要疫苗覆蓋率繼續大幅提升、快篩試劑充足而且普及社區基層、快篩陽性必須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都能在黃金時間內接受治療,重症數及死亡數即可大量減少,無須過度恐慌。
-
2022-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逾5成兒少害怕新冠肺炎 學者:孩子的焦慮源自家人
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疫情轉變人們的生活、學習、社交方式,無形間替孩子們創造一個不同的世界。台灣世界展望會與台大社工系教授陳毓文合作參與22國組成的「跨國兒童研究福祉研究調查計畫」,針對台灣近2000位10至12歲兒少採網路問卷抽樣。調查指出,51%兒少對新冠肺炎「非常害怕」,43%「非常害怕」染疫死亡,陳毓文也觀察到,孩子的焦慮通常來自同住家人,由於近日疫情有蔓延趨勢,展望會提醒家庭照顧者宜穩住心情,傳達適度的疫情資訊給孩子,減少陷入過度恐慌所致負向身心狀況。調查指出,55%經濟弱勢兒少自認非常害怕新冠肺炎,48%非常害怕自身染疫失去性命,因疫情造成負向身心感受高於一般兒少。去年學校停課期間,14%弱勢兒少面臨每天沒有足夠食物可吃的困境,22%在家上課連線經常遇到斷線等網路問題,而原民弱勢兒少更仰賴捐贈或外界提供的數位工具資源(電腦、平板、網路等)。此外,超過兩成經濟弱勢兒少提到父母因疫情失業且未獲補助,68%弱勢兒少擔憂疫情期間家裡錢不夠用。而停課在家期間,經濟弱勢兒少獲得的家庭支持更低於一般兒少。展望會表示,疫情爆發前,學校、社福機構及社工合力的支持系統,協助弱勢兒少度日,反映出的生活滿意度甚至不亞於一般兒少。調查反映出,每逢疫情停課,許多家長為安排孩子在家學習、飲食及教養負荷大感吃不消,孩子在家也備感壓力,調查中不分社經地位的兒少生活滿意度皆明顯下滑,61%停課孩子經常期待回到學校上課。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孩子瀰漫對疫情的恐懼氛圍,調查指出,51%兒少坦言對新冠肺炎「非常害怕」,43%「非常害怕」自己染疫死亡。陳毓文觀察到,孩子的焦慮通常來自同住家人,「在家學習的孩子們暴露在各種疫病資訊中,其實根本沒有認識染疫者,仍很焦慮自己染疫或傳染他人。」展望會建議,疫情蔓延的高峰期,防疫安全不能輕忽,但家庭照顧者宜穩住心情,規律運動及作息,傳達適度的疫情資訊給孩子,或陪孩子聊聊紓解情緒,關注生活的正向事物,以減少陷入過度恐慌所致負向身心狀況。
-
2022-04-28 焦點.元氣新聞
比陳時中菸齡更久 他96歲菸齡78年、日吞22顆藥決心戒菸
今年69歲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從17歲開始就抽菸,菸齡高達52年,今年下定決心擺脫「老菸槍」,率先參加國健署、董氏基金會及各地衛生局每2年舉辦1次的「戒菸就贏比賽」。董氏基金會表示,近日一位高齡96歲、菸齡78年的桃園中壢梁老先生完成報名,打破過去10屆共23萬組報名戒菸者紀錄,成為最高齡、也是菸齡最長的參賽者。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梁老先生的兒子梁勝崑擔任不吸菸見證人,他透露103年1月26日爸爸外出訪友,返家時卻光著腳,卻完全沒有痛覺,就醫竟確診小中風;3天後的半夜,梁老先生氣喘吁吁,無法平躺、免強端坐入睡,清晨家人送急診,又被診斷患有肺氣腫,醫生再三叮嚀老先生要按時服藥且不能再吸菸,近來老先生每天早、中、晚要吞服22顆藥,病況暫且穩定,但仍無法戒菸。今年4月初,他的兒子聽到桃園電台播出藝人隋棠代言的戒菸比賽廣告,趕緊錄下來播放給老爸聽,沒想到梁老先生立刻就說「我要報名戒菸」。梁老先生從4月6日起戒菸至今超過3周,讓家人相當開心。梁老先生表示,若自己沒有中獎,就是別人中獎,別人會開心,若我抽到獎,那就捐回給基金會,「因為辦戒菸比賽應該很辛苦!」另外一位住台中的劉先生,今年3月31日剛結婚,年僅23歲的他卻有7年菸齡,每天菸量高達40至50支,太太預產期是10月,他在醫院門口看到隋棠的戒菸比賽廣告布條,為了當負責任的先生與爸爸,當下上網報名戒菸就贏比賽,拚「結婚、生子、戒菸成功」三喜臨門。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江建勰指出,面對染疫人數破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吸菸者新冠重症風險提高1.5倍」;江建勰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也證實,吸菸者感染新冠病毒後,住院風險為不吸菸者的1.8倍,如每日吸菸超過20支者,染疫後死亡風險更高達6.1倍。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賴志冠說,研究發現,吸菸者的手指可能碰觸受病毒汙染的菸品,吸菸時手指與嘴唇不斷接觸,增加了病毒的手口傳播機會。賴志冠說,吸菸者容易群聚,摘下口罩近距離吞雲吐霧,只要其中一人染疫,將無一倖免,上周台東就有2位新冠肺炎確診者是因在同一個場館運動,並且脫下口罩吸菸,於是先後確診。還有研究發現,吸菸會影響免疫系統,降低抵抗力,進而引發呼吸道或肺部疾病。林清麗表示,過去每屆平均有6千至1萬組報名,今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完成報名僅4450組,呼籲民眾把握時間報名「2022戒菸就贏比賽」,報名時間到5月1日午夜12點,吸菸與不吸菸要一起報名,兩人一組上「華文戒菸網」報名(http://www.quitwin.org.tw ),5月2日起完全不吸菸,就有機會一起抽中獎金30萬元或6萬元(六組)獎項。台北市有專屬加碼獎,只要就讀臺北市國小、國中、高中職的學生,都可以擔任「特別見證人」幫家人親友報名戒菸,成功戒菸組就可以再抽臺北市學生專屬的3萬元(三組)。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2-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傳每日確診數 轉傳與散布指揮中心要罰
今天上午網傳「本土確診13428人」,不過今天實際本土新增1萬1353人,而非「1.3萬」。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日社群軟體、網路流傳每日錯誤病例數,例如今日流傳「本土確診13428人」等即為不正確訊息,每日疫情數據應由指揮中心公布,請民眾勿再轉傳與散布,以免觸法遭罰。陳時中說,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資訊,均會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外公布,勿信社群軟體流傳消息,以免自身權益受損。另提醒民眾,防疫相關資訊應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內容為主,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詳情請上官網查詢 ( http://at.cdc.tw/Q7S2Vt )。他更說,散播假訊息構成犯罪,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會被判處最高三年有期徒刑或併科300萬元罰金。提醒民眾,收到來路不明訊息多加留意、查證,切勿轉傳散播,以免觸法。據了解,每天包括PTT等網路論壇都有暗示當日確診數的數字,如4月27日網友以各種方式暗示新增8822人,果然與當天新增人數不謀而合。
-
2022-04-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新冠疫苗差一點洗腎? 醫籲有四症狀趕快檢查
注射COVID-19疫苗會不會有副作用?彰化縣60歲陳姓婦女、45歲李姓婦女在注射後約兩個月,各自出現泡泡尿、水腫、血壓異常上升等症狀,確診為「A型免疫球蛋白型」急性腎絲球腎炎。衛福部彰化醫院副院長陳殷正今天表示,注射COVID-19疫苗後要注意水腫、泡泡尿、血尿、血壓異常上升等4種症狀,可能是少見的腎臟併發症。陳殷正說,這兩起個案的共通之處是不久前打過新冠肺炎疫苗,陳婦只注射一劑BNT、李婦完整注射三劑莫德納,都屬於mRNA疫苗,而根據患者的切片結果,都是和免疫反應有關的「A型免疫球蛋白型」腎絲球腎炎,兩名患者懷疑是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腎臟內科醫師黃耀宣引用國際醫學期刊資料,指出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出現腎臟病變的個案以3類人居多,包括自體免疫疾病者、癌症患者及腎功能較差者,彰化醫院這兩起個案恰好是屬於這3類。陳姓婦女罹患類風濕關節炎,長期在免疫風濕科就診追蹤,病情穩定,日前發現雙小腿及腳掌有水腫現象,尿尿冒泡,因身體沒有不舒服就沒理會,過了幾周水腫也沒消退才就醫,抽血發現腎絲球過濾率竟僅有10(正常值100~120),和她兩個月前的免疫風濕科門診檢驗數值60相比,腎功能急遽衰退,差一點需要洗腎。45歲李婦有腎臟病史,因血尿、泡泡尿和血壓異常上升,就醫後也確診為「A型免疫球蛋白型」腎絲球腎炎,治療後已回穩。陳婦雖同樣發生A型免疫球蛋白型的腎絲球腎炎,造成急性腎損傷,經過緊急治療也腎功能慢慢回穩。黃耀宣說,國際醫學期刊曾發表疫苗副作用的論文,急性腎絲球腎炎病例在全球都有,但比例很低,出現症狀就及早治療的結果都還不錯,民眾不用過度擔心,整體而言,施打疫苗還是必須的,畢竟發生較大副作用的比例很低。黃耀宣又說,腎絲球腎炎是以腎絲球損害為主的發炎反應,「A型免疫球蛋白型」是最常見的一種,可能原因是某些不明機轉或免疫性因素造成,當腎絲球被破壞後,導致大量的蛋白質進入腎小管,使得尿液呈現泡沫狀,被稱為蛋白尿,俗稱為泡泡尿,可能併隨出現臉部及四肢浮腫、血尿、高血壓等4種常見症狀。
-
2022-04-28 新冠肺炎.全球疫情
上海疫情受控 新增本土降至萬例以下
上海新冠疫情逐漸受控,本土新增疫情降至萬例以下。上海今早(28日)通報新增本土9764例,比前一日大降3798例。新增死亡病例47例,累計死亡已285例。上海市衛健委今早通報報,4月27日0—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92例(含既往無症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858例)和無症狀感染者9330例,實際新增本土陽性感染者9764例。死亡部分,4月27日0—24時,新增本土死亡47例。平均年齡84.7歲,最小年齡67歲,最大年齡101歲。47位患者合併各種原發基礎疾病(慢性病),包括心功能不全IV級、心肌梗死、高血壓3級(極高危)、腦出血後遺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阿茲罕默症、帕金森氏病、尿毒症等。自4月17日出現死亡3例以來,累計11天死亡285例。北京今早通報,新增48例本土確診病例(確診病例1至24昨日已通報)和2例無症狀感染者。
-
2022-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輕症、無症狀不用擔心?最新研究揭「恐有腦損傷」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單日確診人數屢破新高。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99%屬於都是輕症或無症狀,但國外最新研究卻發現,即使是輕症或無症狀,也可能造成腦部神經後遺症或腦損傷風險。新冠病毒造成慢性腦缺氧,無症狀也會臨床上新冠肺炎患者常會出現頭暈、頭痛、精神錯亂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醫界一直不了解其症狀與感染新冠病毒之間的關係。不過,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4月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影響腦部中樞神經系統,造成5種與人類感染病毒時的相似症狀,且與感染新冠肺炎死亡者的解剖報告相符: 腦部明顯發炎神經元損傷細胞凋亡輕微腦出血慢性腦缺氧中樞神經系統缺氧恐腦出血、神經損傷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針對感染新冠病毒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進行觀察,發現大腦中樞神經的血氧量有減少現象,這與出現腦損傷症狀的情況相符,包括造成皮下血管與神經細胞的損傷和死亡,亦使腦部有微出血現象。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發現也出現在無症狀或輕症者身上。 參與該研究的杜蘭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Tulane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首席研究員翠西・費雪(Tracy Fischer)在受訪時表示,由於他們沒有明顯呼吸道症狀,沒有人預料到會出現腦部損傷,但從結果可以明確得知,確實是因為病毒感染所引起。新冠病毒恐使腦容量減少無獨有偶,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也在臉書粉絲頁表示,根據英國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可能會使腦容量減少,造成精神不集中、生活認知出現障礙、容易疲勞,甚至會有失去嗅覺的感受。雖然新冠病毒是否會造成感染者的腦部損傷,醫學界尚未有公認的定論,且潛在病理機制仍不清楚。黃軒呼籲,即使這波疫情症狀多為輕症、無症狀,在疫情真正結束前,同樣要落實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等防疫習慣,畢竟新冠病毒對於身體各處仍可能有潛在影響,仍須小心謹慎。【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3995】
-
2022-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每10位新冠確診者1人成糖友
糖尿病患者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為重症或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2到3倍。國外最新研究指出,過去沒有糖尿病史的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恐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專家呼籲,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流行期間,仍要定期回診追蹤及檢查,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也應追蹤血糖值。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未控制好,容易引起大小血管的病變,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視網膜病變等合併症發生,合併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卻會在不知不覺中侵害個人的健康。調查顯示,18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約有5%會發生眼部病變、約1成合併腎臟疾病,需透過定期就醫及檢查,才能及時防範。但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糖尿病患者眼底檢查率為44.7%,相較109年為46.6%些微下降;尿液微量白蛋白為67.5%,推測是疫情導致部分糖尿病患者擔心受到感染,而沒有定期接受檢查。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表示,美國過去2、3年觀察,糖尿病患者有無追蹤用藥及胰島素施打,直接影響病患的預後及死亡。若不規則追蹤,有可能引起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酸血症、高血糖高滲透壓狀態、低血糖等。王治元指出,有統計資料發現,美國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第一波感染期間,因封城而無法回院看診,許多因發生急性高血糖而致死,死亡率增加40至60%。除了急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也可能有慢性併發症如視網膜病變、腎臟蛋白尿等,若血糖控制不佳,恐讓病況惡化。王志源說,依照國外報告資料發現,原先沒有糖尿病的人,一但確診新冠肺炎,約有20至30%機率會新確診糖尿病,其中有4成經過一段時間會改善,但仍有6成會轉為糖尿病,等於國外每10名新冠肺炎確診者,就有1人有罹患糖尿病風險。王治元說,過去的確有發生病毒感染後,產生第一型、第二型糖尿病比例比沒感染病毒者更高的狀況,導致胰島素敏感度更差、血糖更不穩定,雖糖尿病尚未列為新冠肺炎後遺症之一,但依目前證據顯示,確診新冠肺炎後產生血糖異常機率的確高於沒有確診的人。王治元提醒,台灣新冠肺炎,糖尿病患者建議每3到6個月定期做併發症檢查,如糖化血色素、肝腎功能、膽固醇、酸甘油脂等,及驗尿蛋白、神經病變追蹤,至少1年做1次眼底及足部檢查;若沒有糖尿病但不幸確診新冠肺炎的民眾,建議定期追蹤血糖,避免病情惡化。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糖友們在防疫作為上,日常生活除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外,更應重視血糖控制,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用藥及定期測量血糖、血壓等,做好個人健康管理,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
2022-04-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北+1892!1.7萬多人今解隔原1.9萬多居隔者剩1714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892例本土,北市衛生局說明,統計至昨日晚上,確診者居家照護人數為3075人、列管中的居家隔離人數為1萬9070人,但因應3+4居隔新制,今天解除隔離人數為1萬7356人、還在列管中的居家隔離人數剩1714人;另北市新冠肺炎確診者已有1272餘人完成自主填報。衛生局指出,3+4居隔新制上路,後續的4天自主防疫須多注意,「前3天居家隔離需待在家中以1人1室為原則,不得外出」,並於接觸者匡列後進行快篩1次,若快篩陽性,須主動告知隔離通知書發放單位或集中檢疫所工作人員,並依衛生局只是前往指定地點做PCR採檢。後4天自主防疫期間,外出前需先快篩,快篩陰性後才能戴口罩外出工作及購買必需品、禁止在餐廳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及與不特定對象接觸,上班期間須維持社交距離,在自己的座位上脫口罩飲食。而快篩陽性者,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接送或聯繫北市防疫專線安排防疫計程車至社區採檢站做PCR採檢。衛生局提醒,北市有14處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醫院,有需求者可至北市聯醫和平、中興、陽明、忠孝院區,以及萬芳醫院、關渡醫院、台安醫院、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台北長庚醫院、康寧醫院、西園醫院、博仁綜合醫院、秀傳醫院等預約採檢。
-
2022-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時中:中國防疫數字漂亮、但可能餓死比病死多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今早表示,中國大陸在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最低,而依當前台灣所謂的新防疫模式,到年底前會有400萬到700萬人感染,「可以算一算有多少台灣同胞失去生命」。對此,我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中國防疫數字很漂亮不得不佩服,但「未來可能餓死比病死多」。馬曉光表示,疫情發生兩年多來,中國大陸實施動態清零的防疫總方針,切實有效地阻擊了新冠疫情,是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率、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但上海封城已近一個月,3月27日分為兩區封閉管理及全民核酸檢測,隨後於30日宣布採取「全域靜態管理」,正式進入全城封鎖。陳時中表示,中國防疫數字很漂亮,不得不佩服,但未來可能餓死比病死多。每個國家有自己好與不好的地方,「我們見賢思齊,見不賢就不要齊」。不過國內最近隔離措施調整,有民眾表示,解隔離時間到了卻根本沒拿到試劑。陳時中表示,到現在還沒拿到單子或是物資但已經符合自主防疫者,一是有衛生局或關懷中心、鄰里長協助,或是也可以請親友幫忙購買快篩,即時使用。
-
2022-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後疫時代藥師陪跑,台大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慢性病患者用藥不能停
新冠肺炎肆虐兩年多,對全球帶來影響,除了民眾日常就醫行為改變,慢性疾病患者領藥的習慣也受衝擊。面對將來臨的後疫時代,除讓遠距醫療、智慧藥局有更自由的發展空間之外,藥師更應回到初心,建立起「陪跑」文化,透過病人提出問題,讓藥師和病人一起為用藥負責,使「醫」「藥」之間的合作協調更順暢。遠距醫療 智慧藥局 法規須及早因應因疫情帶動了遠距醫療發展,台大藥學院院長沈麗娟認為,未來智慧藥局、電子處方箋等技術,要做到確實安全地開出處方,送到正確的病人手上,而且從處方的確認、藥品的調劑、交付及衛教,乃至用藥後的療效和副作用監測,以及透過APP等遠距工具來評估,都是台灣目前的醫藥法規必須正視的議題。然而藥師的角色,在疫情下只能賣口罩、看處方配藥嗎?沈麗娟強調,WHO界衛生組織和FIP世界藥學會已提早因應這些改變,訂出計畫,從未來的藥學教育訓練和技術端著手,台灣也應有更開放的空間,去討論法規調整和醫界和藥界的合作協調。當未來醫療科技大幅往前時,法規要有更自由的空間,讓醫、藥人員的角色有更多元化的可能。回歸以病人為中心 藥師要擔起衛教之責沈麗娟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許多病人不願去醫院和藥局,因此藥師便扮演提供衛教的重要角色,應讓病人了解「即使有疫情,也要能拿到藥品且正確用藥」,而且藥品只是溝通工具,藥師應聚焦在病人身上,藥師真正的目標是向病人說明為何要吃藥,以及提供正確用藥的建議與服務。沈麗娟指出,藥師是在第一線面對病人的專業人員,不論是在社區或醫院藥局的藥師,都應了解病人的用藥狀況,但受限於現今就醫環境和時間緊縮,藥師和病人互動較少。故目前全台九所大學的藥學系,目前已有七校的就學年限從四年延長至六年,沈麗娟說,這正是對藥學生增加訓練,教育他們如何面對病人、評估病人的臨床治療需求,這也是分級醫療的第一線,而病人可以透過多留意社區藥師的服務品質,在自家社區選擇信任的藥師,做為家庭藥師。高齡化社會 慢性病患用藥不能停歇另外,台灣進入高齡社會,慢性病已是普遍的健康問題,應教育患者「每天只要多做一件事」,即是遵醫囑規律服藥,就能落實預防醫學,避免晚年因中風、心肌阻塞等突發問題而長期臥床,享有健康愉快的老年生活。沈麗娟指出,後疫情時代更要慎防病人不願就醫及擅自停止領藥和用藥等狀況。尤其疫情期間抗疫藥物資訊複雜混亂,未來病人接受到的資訊恐將更多元,如何讓病人獲得正確且臨床可用的資訊,也是藥學領域研究者要努力的重點。【專家疫後小叮嚀】慢性病病人一定要與藥師的充分溝通和衛教,為自己的健康負起長期責任,理解疾病、為何要用藥和自身服用藥物的效用以及治療不中斷的重要性,建立自我照護的觀念。
-
2022-04-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輝瑞預計本周簽約 兒童疫苗EUA食藥署還在審
莫德納疫苗於最快將於5月2日針對6至11歲兒童接種至於輝瑞兒童疫苗,衛福部次長薛瑞元今在立法院表示,輝瑞BNT疫苗預計本周簽約,但兒童專用劑型數量目前暫不確定。不過針對輝瑞兒童疫苗的EUA審查,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資料陸續送來,在審查中。至於這周能否審查通過,吳則表示「會盡快」。防範12歲以下兒童染疫,食藥署於4月17日通過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的緊急使用授權(EUA),緊接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於20日決議開放6至11歲兒童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兩劑疫苗間隔12周。目前教育部正在著手調查接種意願,並預計於5月2日開打。然而,除了莫德納疫苗,國外用於兒童接種最多的輝瑞疫苗,我方則卡在輝瑞、BNT、上海復星四方的談判。另一方面,食藥署日前表示因輝瑞兒童疫苗還有許多技術性資料需要審查,因此也遲遲未通過EUA。針對輝瑞兒童疫苗的採購、接種,薛瑞元今天表示,BNT疫苗因涉及四方合約談判較為複雜,但預計這周可以簽約,之後就會有運送疫苗的排程;不過兒童劑型數量則無法報告。至於輝瑞兒童疫苗的EUA審查進度,吳秀梅則表示,食藥署都在加速審查作業,但資料還在陸續送來,包括檢驗標準品等,以利未來疫苗進貨後,需要封緘檢驗。
-
2022-04-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早25個孩子確診 醫:不驚訝與病毒共存就是這樣
國內連續多日本土確診數破千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今天一早就得知自己昨天經手的孩子就有25人確診,但他沒有太驚訝,「就是這樣,與病毒共存了」。他也呼籲國人當出現不適症狀,請先快篩,再依篩檢結果至戶外篩檢站或就醫,不要急著衝急診。吳昌騰在臉書透露,「早上起來簡訊收到25個異常訊息,這代表昨天我上兒科急診班,被我採檢的小孩們,PCR有25個陽性!」此外,還有學生在班級活動中突然昏倒,後續快篩、PCR也是陽性,「在兒科急診上班,病毒真的隨時會跟我們擦肩而過!」吳昌騰說,自己沒有太驚訝,因為與病毒共存就是這樣了,大家不需要恐慌,此舉只會癱瘓急診醫療量能。他建議,民眾若出現如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噁心腹瀉等不舒服症狀,較好的做法是不要衝急診,可先自行快篩,若為陰性可就近至診所看診;如果快篩陽性,則可先到戶外篩檢站進一步做PCR採檢,待症狀較明顯時再到急診就醫,「這樣才不會讓前線作戰的量能耗竭太快!」吳昌騰也提到,由於嬰幼兒免疫系統不成熟,與年齡較大的兒童相比,1歲以下的嬰兒染疫重症的風險可能更高,當社區感染嚴重,嬰幼兒的照顧者,應該要完全接種3劑疫苗;照顧嬰幼兒時,建議佩戴口罩,並且要經常洗手;如果父母親或照顧者出現咳嗽、喉嚨痛、身體酸痛、發燒和疲倦等症狀,必須與嬰幼兒保持安全距離。另外,疫情期間,請不要帶嬰幼兒去人多的地方或任何社交聚會;當嬰幼兒出現發燒、咳嗽和嘔吐的任何症狀,照顧者都不應忽視,請不要自行服藥,必須帶嬰幼兒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