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0021
筆 文章
-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增1例居隔陰轉陽 公布舊案確診足跡曾停留2宮廟
新北今日新增1例確診個案,為北市宗教協會用餐、KTV聚會相關。新北衛生局表示,該案為居住新店30多歲男性(案20100),居隔第四天陰轉陽,Ct值13,對社區幾乎沒有影響,相關接觸者先前均已遭匡列,因此無新增匡列者。此外,衛生局也公布案20066的足跡,曾在2月15日停留永和保福宮、店仔街福德宮各半小時。宗教協會群聚案持續擴大,繼昨日新北增4例相關的確診者,今日衛生局公布再增一例確診(案20100),為居隔陰轉陽,2月13日和女友(北市案19950)及女友家人(北市案19877)一同在北市某餐廳用餐,並參加KTV聚會,2月16日遭匡列接觸者居家隔離,採檢PCR為陰性。2月17日因女友(北市案19950)採檢陽性確診,加上出現喉嚨痛症狀又接受二度採檢,PCR為陰性,2月19日居隔期間持續有喉嚨痛症狀,經採檢PCR轉為陽性,Ct值13,收治專責病房治療。由於個案在居隔陰轉陽,衛生局表示對社區幾乎沒有影響,相關接觸者先前均已遭匡列,無新增匡列者。此外,衛生局也公布案20066的足跡,2月15日上午10時30分至永和保福宮(永和區仁愛路)停留30分鐘,上午11時前往店仔街福德宮(永和區秀朗路一段)也停留半小時,下午3時30分到四寶貝美食團購鋪(永和區信義路)停留5分鐘,下午3時36分至41分曾到蝦皮店到店永和仁愛門市(永和區仁愛路)。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歸仁家族群聚案確診再增1人 爸媽小孩都中鏢
台南市歸仁區家族群聚案今天再增一名確診個案,該名居家隔離的家人中,目前已經有3人確診,而該群聚案主要是在高雄鋼鐵公司上班的友人到家中拜訪造成。衛生局表示,今天新增1名20多歲歸仁區女性COVID-19本土個案案20101,為高雄市個案案19732接觸者、台南市個案19862、19949同住家人。個案Ct值14.7,因2月12日接觸高雄市個案19732,14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採檢結果陰性;15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採檢陰性;昨日晚間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胸痛症狀,再次安排採檢後陽性確診。衛生局指出,案20101於2月12日接觸高雄市個案19732之後,14日被匡列進行居家隔離前,於本市活動範圍包含BB YOUR LOVE西華店、全聯福利中心歸仁忠孝北店、歸仁區南一排骨、大盤大五金百貨食品大賣場、7-11紅瓦厝、歸仁豐生門市、富林漢堡歸南店等地點。台南市民於2月12日至14日和確診個案有相同足跡,請於今日下午3時至5時、21日上午8時至中午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攜帶身分證至臺南市歸仁區衛生所(台南市歸仁區中正北路一段1號)領取居家快篩試劑,並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可撥台南市防疫專線(06)2880180 或1922;提醒市民對於疫情變化保持警覺、儘速接種疫苗追加劑,如出現身體不適情形或疑似COVID-19症狀儘速就醫。另18日公布之台北KTV群聚案台南相關個案案19948,匡列之相關接觸者中,尚有1位自我健康監測者採檢結果未出,其餘接觸者,與案19949之接觸者,採檢結果皆為陰性。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醫護補償僅獲6.5萬 指揮中心:非染疫就補助至上限
醫護染疫不得已,衛福部去年3月雖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35萬元提高至100萬元,但去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造成許多醫護染疫,多位醫護癒後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體力大幅下降、半夜胸痛驚醒,有人僅獲6.5萬元。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補償金審定由審議小組依症狀輕重和治療過程而定,並非染疫就一律補助至上限。有染疫胸腔科醫師表示,自己被嘔吐物噴濺感染住院十天,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出院後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6.5萬元。但另一位醫師更嚴重,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兩個月,肺部三成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獲賠20萬元。莊人祥表示,醫護因工作關係而染疫的補償金審定,指揮中心成立審議小組,逐案審查決定補助金額,依當事人症狀輕重和治療過程而定,並非染疫就補助至上限。另針對有醫師出現肺纖維化情形,每個月藥費驚人,卻僅補助20萬元一事。莊人祥也表示,健保署以及其他衛福部的司署有成立「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只要康復後六個月內有任何醫療相關問題,都可參與此計畫,並請醫護任職的醫院多加留意;指揮中心也會針對相關個案進行了解。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及66例境外 本土皆陰轉陽對社區影響不大
國內今天新增四例本土個案及66例境外移入,其中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的四例本土個案分別為宗教團體、煉油廠以及桃機航警群聚的衍生個案,皆為居格中陰轉陽個案,對社區影響不大。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居住於台北、新北、桃園和台南。莊人祥表示,雙北兩例(案20099、案20100)皆為房屋代銷公司衍生宗教團體群聚的個案。案20099居住於台北,與日前確診的台北市內湖區某國小家長(案19930)為同事關係,曾於2月15日接觸;另一名宗教協會群聚個案(案20100)則居住於新北,曾於2月13日一同參加該宗教團體的吃飯、唱歌聚會。另外,高雄大林煉油廠和桃園航警群聚也有新增個案。案20101居住於台南,因曾於2月12日拜訪日前確診的案19732而確診;案19732為日前確診於鋼鐵公司上班的鳳山家族群聚兒子。案20141則為桃機航警的同住家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12例)、美國(9例)、越南(7例)、菲律賓(4例)、印尼、斯里蘭卡及馬來西亞(各2例)、泰國、孟加拉、尼泊爾、澳大利亞、荷蘭、香港、韓國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31日至2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7例確診,分別為4572例境外移入,1萬53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受害救濟! 6例救濟 最高獲核予40萬元
疾病管制署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今年1月27日的最新會議紀錄,這次共審查48名個案,其中與新冠肺炎相關案件共40件。其中三例判定疫苗相關,皆為AZ疫苗,但僅一例核予救濟;另有五件無法確定是否與疫苗相關,包括一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及三例接種AZ疫苗者,也核予救濟,包括一例接種AZ疫苗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個案,獲救濟40萬元。這次會議共審查與新冠肺炎相關個案46件,其中33例為接種AZ者、6例接種莫德納、1例為接種高端疫苗。其中,28例AZ接種者、5例莫德納接種者以及一例高端接種者被判定症狀與疫苗無關,或是症狀雖有關但屬輕微,而不予救濟。核予救濟案件包括五例AZ疫苗接種者和一例莫德納接種者,判定為與疫苗相關或無法確定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救濟金額為新台幣2萬至40萬元。其中,一名新竹市郭姓個案(編號:3126)接種AZ疫苗後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的症狀,經委員會審查認為,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台幣40萬元。新竹市蔡姓個案(編號:2954)則是接種AZ疫苗後出現左側眼第六對腦神經麻痺的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0萬元。另外,新北市葉姓個案(編號:3243)則是接種莫德納疫苗後七日出現手腳紅疹情形,經診斷為史蒂芬-強生氏症候 群。委員會認為此疾病引發原因主要為藥物及感染,目前資料顯示因接種疫苗引發史蒂芬-強生氏症候群有多篇病例報告,故判斷個案的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台幣9萬元。或是症狀有關但屬輕微且常見的頭暈及紅疹,所以上述43案都不予救濟。其餘三例獲得救濟者,分屬接種AZ、莫德納、高端。
-
2022-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當醫生散播有關新冠的不科學資訊 為什麼散播新冠謠言的醫生不會被制裁?
Kaiser Health News(KHN)是一家致力於提供健康資訊(尤其是醫療政策)的非牟利傳媒。它在前天(2022-2-15)發表Medical Boards Pressured to Let It Slide When Doctors Spread Covid Misinformation(當醫生傳播 Covid 錯誤信息時,醫療委員會被迫不得採取行動)。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昨天(2022-2-16)發表When Physicians Spread Unscientific 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當醫生傳播有關 COVID-19 的不科學信息時)。這兩篇文章都是在討論為什麼散播新冠謠言的醫生不會被制裁,而事實上我在去年9月有發表散播新冠疫情虛假信息的醫生會被制裁嗎?,所以這兩篇文章算是回答了我的問題。我現在把它們的重點整理和翻譯如下:在 2021 年 12 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78% 的人表示故意傳播 COVID-19 錯誤信息的醫生應該受到紀律處分。專業醫學協會和專業委員會也同意,但是很少有醫生因為支持缺乏證據的 COVID-19 主張而受到紀律處分。COVID-19 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充斥坊間。散播新冠謠言的醫生通常會用聽起來很有說服力的技術語言,而一般民眾根本沒有能力分辨真假科學。雖然醫生不是唯一的來源,但他們的言行是最令人震驚的,因為他們破壞了醫患關係核心的信任,並且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健康。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是一直都存在的,然而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散播虛假信息的醫生通常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如今由於社交媒體的力量,擴大了散播虛假信息的少數醫生的聲量,從而導致錯誤信息的盛行。由於醫生散播謠言所傷害的人並非醫生的患者,所以醫療委員會傳統的條文無法對這些醫生進行紀律處分。事實上,醫療委員會也沒有資源在互聯網上追查散播虛假信息的醫生。許多散播新冠虛假信息的醫生是屬於一個叫做《美國前線醫生》的組織。 其創始人 Simone Gold 聲稱,患者死於新冠病毒治療,而不是病毒本身。 Sherri Tenpenny 在俄亥俄州的一次立法聽證會上說,新冠病毒疫苗會導致患者具有磁力。 Stella Immanuel 在德克薩斯州將羥氯喹作為一種新冠病毒療法,儘管臨床試驗表明它沒有任何益處。 (註1:有關這三位醫生,我曾發表33位散播新冠疫苗謠言的專家,Simone Gold:散播新冠謠言的醫生、律師、叛亂者,以及外星級神醫,天后級巨星)(註2:本文插圖是拷貝自KHN那篇文章,而顯示的是Simone Gold醫生正在發表反對新冠醫療政策的演講。這位醫生有參與1月6日攻擊國會的暴動)田納西州的醫學委員會在 9 月一致通過了一份聲明,說醫生傳播新冠病毒錯誤信息(例如暗示疫苗含有芯片)可能會危及他們的執業許可。可是,在任何醫生因散佈關於 covid-19 疫苗或治療的謊言而受到譴責之前,醫學委員會本身卻已經面臨被解散的命運。田納西州的立法機構於在10 月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以解決因新冠病毒而設定限制的問題,而共和黨籍的州長比爾·李簽署了一系列反對流行病規則的法案。其中一項包括針對醫學委員會最近的新冠政策聲明的語言,這使得該委員會更難調查有關醫生對新冠疫苗或治療建議的投訴。在11 月,共和黨籍的州眾議員約翰·拉根 (John Ragan) 致函醫療委員會,要醫學委員會書面回答20 個問題,包括為什麼在疫情近兩年後才提出錯誤信息政策,要如何確定什麼構成錯誤信息,以及政策如何不侵犯醫患關係。拉根表示,任何拒絕遵守法律的執行機構,包括醫學委員會,都將被解散。類似的法案也已經在其他共和黨控制的州提出,並且正在審議中。在佛羅里達等州,立法委員正試圖剝奪其醫療委員會對散佈虛假 COVID-19 信息的醫生進行紀律處分的權力。 佛羅里達州參議院第 1184 號法案,「醫療從業者的言論自由」,將禁止「某些監管委員會和衛生部在特定情況下譴責、制裁、吊銷或威脅吊銷醫療從業者的執照、證書或註冊。」原文:散播新冠謠言的醫生不會被制裁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師工會促 補償審核標準應透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年三月修訂「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允諾加碼醫護染疫補償金,從卅五萬元提升至一百萬元,且溯及至去年一月十五日。但前線染疫醫護近日獲發補償金,卻不如預期,有人僅得六萬五千元,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呼籲,補償金審核標準應公開透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醫護染疫補償金申請案有一○六件,其中八○件審議完畢,有卅八案核定補助,兩案不予補助,發出總額三九一萬九千五百元,平均每案十萬三千元,單案最高核定金額為五十三萬五千元,超越過去卅五萬元天花板。不過,平均每案僅十萬三千元,僅達百萬補償金的一成。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日前解釋指出,一百萬元指的是補償金上限,醫護染疫後還需經過中央審議小組審查,依感染程度、住院時間長短研判,並非每案都能拿到最高上限。據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中央審議小組會根據需要補償公平處理,未來因新冠肺炎相關影響和住院天數較短,補助金也會變低。陳亮甫指出,若因Omicron染疫後有輕症化趨勢,則不再給付高額,並不合理。「國內外對新冠肺炎後遺症認識時間短,不該輕率判斷生命價值。」他認為「沒人自願染疫,應拿出公開透明的標準審核。」包含是否衡量住院長短、疾病傷害程度、職位薪資補償等條件,都該一併公布。針對醫護人員染疫產生後遺症,莊人祥表示,除了補償金外,還有兩個管道如參與「新冠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或院方成立支持系統,皆能提供照顧服務。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3波感染已有34起病例 指揮中心將宗教群聚列專案
昨天國內新增八例本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有四例為佛道雙修協會聚餐相關人員,三例為竹南市場攤商與砂石場個案相關,餘一例為新北加強版防疫旅館醫護人員染疫,感染源待釐清。佛道雙修協會聚餐相關傳播鏈已進入第三波感染,宣布成立專案,相關接觸者送集中檢疫所隔離。指揮中心前天宣布,染疫個案接觸者若配合疫調匡列,卻被要求自費入住防疫旅館隔離者,相關費用將由中央統一支付,但期限為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到今年二月十八日,引發討論。陳時中重申,確診個案接觸者原則上可在家中一人一室居家隔離,有專案型態的可送集中檢疫所隔離,民眾都不用另外花錢。先前因過年期間有不方便、不周全等因素,才會將部分隔離者送到防疫旅館隔離,儘管不符指揮中心規定,中央仍決定負擔住宿費。但若人人都住一晚兩萬元的疫疫旅館,陳時中坦言「政府付不起。」重申匡列隔離不是旅行,而是配合防疫的一環。佛道雙修宗教協會餐會群聚感染被列為重點觀察事件,昨再新增四例,其中三人曾參加聚餐,為已確診個案家人陰轉陽,另新北市新增一名國中生確診,遭參加餐會的同班同學傳染,進入第三波傳染,現已匡列廿九位同學及十三位老師,採檢均為陰性。整起群聚已有卅四人,參加餐會者累計廿七人。高雄砂石場員工苗栗家人確診,家人曾前往竹南市場水餃攤商,日前也確定遭感染,昨天進一步確認三名已匡列家人確診,「這家人聚會染疫者多,累計至今有廿二人。」陳時中說,家庭聚會侵襲比率高,但昨天新增確診者屬於居家隔離陰轉陽個案,對社區影響較小。新北加強版檢疫旅館護理人員確診,為新感染鏈,個案無症狀,負責在紅區擔任接待確診個案工作,每七天接受例行PCR採檢,個案十四日至十八日的接觸者十四人及親友四人,採檢均為陰性,匡列居家隔離。先前確診桃機航警傳染給女兒,該案經定序後找到感染源頭,為與航警值班同時段航班入境的印尼境外生(案一九五七一)相同,已知該生落地採檢為陽性Ct值低,兩人沒有密切接觸,感染方式還要調查。目前我國不明傳染鏈仍有九條。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延燒…陳時中:不影響下月商務客入境
宗教團體聚餐群聚延燒,且一名參與餐會的國中生傳染給同班同學,是否影響解封時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需持續觀察,但不影響三月開放商務客入境腳步;至於台灣何時放寬口罩禁令?他指出,口罩自我防護效果好,將來不會放棄戴口罩,但對於戴口罩場合會有限度的限制。宗教團體聚餐群聚累計卅四人染疫,專家認為,必須觀察兩波傳播期,也就是要到三月初,才知疫情是否擴散,如此是否影響三月開放商務客入境?「這大概是不會影響。」陳時中說,將持續觀察及進一步評估。美國有多州放寬口罩規定,國人口罩令何時解除?陳時中表示,「對台灣來講,口罩對自我防護好,將來不會放棄戴口罩,但對於戴口罩場合會有限度的限制。」他指出,在室內若長時間待著,戴口罩防疫仍是較好的方式,且對防治流感有效,未來將根據疫情狀況訂定配套措施。有專家建議,唱歌每廿分鐘應換口罩。陳時中表示,一般戴口罩是為了避免接觸到外來的病菌飛沫,如果是聽歌的人,沒必要廿分鐘換一片,至於唱歌的人若想謹慎一點,並不反對,不過他個人認為沒有頻繁更換口罩的必要。指揮中心統計,前天國內共接種卅一萬五九○五劑,累計接種逾四五五一萬劑,第一劑疫苗涵蓋率百分之八十二點五七、第二劑百分之七十六點一六、第三劑卅五點四四。指揮中心是否再祭出獎勵金催打第三劑?陳時中表示,打疫苗是民眾權利也是義務,目前疫苗量充足,呼籲民眾接種降低染疫重症風險。
-
2022-02-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機組員爭居檢縮短 專家:再等等
世界各國都已陸續解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力拚三月中旬鬆綁邊境,檢疫改為十天居檢、七天自主健康管理。長期在執勤、居檢、加強自主健康管理中輪迴的航空機組員返台檢疫,能否同步調整?航空公司與工會正極力爭取鬆綁,公衛學者卻認為還要再等等。目前機組員的檢疫規範為長程航班返台,完整接種者需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短程航班是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在第七天採驗PCR。從重點高風險國家返台者,則要十四天居家檢疫,加七天自主健康管理,檢疫地點都是公司宿舍或防疫旅館。桃園市機師工會建議,居檢期可比照春節檢疫專案改採「小時」計算,並允許機組員得以返家檢疫。長榮航空關係企業工會也認為,全球疫情重症率大減,已有流感化趨勢,且各國檢疫都已大幅鬆綁,考量機組員第三劑疫苗施打率已達八成,可以PCR或快篩配套,增加自宅檢疫的選項,也同步縮短機組員檢疫天數,例如改為三加七天或四加六天等。長榮航空表示,機組員完整接種比率近百分之百,追加劑施打率近八成,且外站防疫泡泡管理精進,為舒緩長程航行組員長期循環執勤、居檢所衍生的壓力,確保飛航安全,建議調整長程航班機組員返台檢疫措施。據悉,民航局已綜整各方意見,將行文指揮中心。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中醫大附設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國際疫情還是很嚴重,第一類醫事人員第三劑施打率已達九成八,機組員是高風險族群,建議第三劑施打率接近百分之百再來討論調整比較合適。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歐美雖已解封,但陰性感染個案相當多,機組員飛到國外,暴露在病毒傳播力很強的環境下,若台灣仍要維持社區防疫控制,維持現行機組員返台檢疫措施仍有必要。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染疫醫:20萬補償 換不回健康肺
醫護染疫不得已,最近一位染疫醫師拿到防疫補償金六點五萬元,同儕不平,大嘆人命不值。本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當天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同時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員及警衛,累計十人確診。他說自己是輕症,補償金額少,一位肺部三成纖維化的同事拿到廿萬元,但這廿萬換不回健康的肺。穿全套隔離衣 難擋病患嘔吐衛福部去年三月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卅五萬元提高至一百萬元,但去年五月本土疫情爆發造成許多醫護染疫,北市聯醫陽明院區更是「重災區」,多位醫護癒後飽受「新冠後遺症」困擾,體力大幅下降、半夜胸痛驚醒,更有工作人員因家人染疫死亡,就此離開傷心地,不願意重回醫院工作。這位獲六點五萬元補償的胸腔科醫師說起染疫情形,歷歷在目。去年六月疫情高峰,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遇到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要監測血氧,除了我和三名護理師,還有麻醉主任、麻醉護理師。」大家穿起全套隔離衣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染疫。當天的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診查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的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被波及,同天累計十人確診。肺損走路會喘 拿30萬又如何胸腔科醫師表示,他被嘔吐物噴濺感染住院十天,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出院後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一位醫師更嚴重,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兩個月,肺部三成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獲賠廿萬元。清潔和傳送人員也受創嚴重,一位住院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就開始喘,「四成肺功能喪失,就算拿卅萬又如何?」;另一位雖為輕症,但先生也因此染疫,重症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醫師問她是否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對她來說就算拿到一百萬,也換不回先生。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他指出,自己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協助蒐集病歷、請醫護填寫染疫過程,院內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但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他表示,「有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讓人質疑審核標準,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還記得當時社會瀰漫著對醫護人員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家人,在旅館住好幾個月,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找別人剪頭髮。」他說,現在還有許多院內醫護持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治療,對於政府畫大餅開支票,卻沒替第一線奮鬥的醫護送暖,感到心寒。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幫患者插管染疫…醫師僅拿6.5萬嘆:補償再高換不回健康的肺
本土疫情爆發後,多位醫護傷痛仍未平復。最近一位染疫醫師只拿到6.5萬元補償,外界大嘆人命不值。聯合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當天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且不乏有人癒後飽受「長新冠」後遺症,體力下降、半夜胸痛驚醒,現在都還在治療。胸腔科醫師(化名L)說起染疫情境,「去年六月疫情高峰,許多重症患者被塞往急診室就醫,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值班第三天,遇到一個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因體型大、脖子短,須要多人合力協助,他與醫護同仁扛起急救責任,殊不知這天就此蒙上的染疫陰影。「當時這位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須要監測血氧位置,除了我(胸腔科醫師)和三名護護理在內,前後請了麻醉科主任、麻醉護理師都到現場。」大家穿起全套隔離服到負壓室監測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都染疫。當天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正在檢驗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正在進行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清潔、傳送工作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之後還有兩位護理師染疫,一位甚至有孕在身。胸腔科醫師L表示,他被嘔吐噴濺感染住院十天,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順利出院,出院後因須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外一名外科醫師症狀更嚴重,須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二個月,獲賠廿萬元,有三成肺部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可領重大傷病卡。除了醫護,症狀嚴重的其他工作人員,有一位光住院就住了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都會開始喘。另一位雖是輕症,但創傷更深,她的先生因此感染,出現肺浸潤等重症,最後在加護病房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L醫師自嘲,自己症狀相比其他人算非常輕微,「金額數字越少,應該開心慶祝!」但另一症狀嚴重醫師獲二十萬元補償,卻讓他嘆人命不值,「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身入死,拿廿萬喚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醫護和醫院工作者還是承擔當時社會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給家人,在外面旅館住好幾個月,就連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叫別人剪頭髮。他指出,自己在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也蒐集醫院病歷、請染疫醫護填寫染疫過程,而醫院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且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我問阿姨會不會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醫師想想說到,對她來說就算拿一百萬,也換不會她先生的命。他說,當初中央說將補償金從卅五萬提高到百萬,至今過了半年收到公文,「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但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其中光是值班費和看診費就不及補償金額,懷疑審核標準到底在哪裡,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如今回到醫院是否會有陰影?他無奈說「有陰影的都辭職了」至於院內同仁,後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護持續治療,深深體會到「一但染疫後,面臨長新冠的痛苦和無奈。」對於政府開了支票,卻沒有替在一線奮鬥的醫護及工作人員送暖,感到心寒。
-
2022-02-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隔限在家或檢疫所 陳時中曝若安排防疫旅館這樣付
為控制Omicron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採取居家隔離措施,並宣布補助對象及條件。指揮官陳時中說,昨天公布後,還是有些人不了解情況,可能也講的不夠清楚,因此詢問的人多,今天再重申一次,補助對象為去年12月14日至今年2月18日期間,經地方政府匡列為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並安排至防疫旅宿進行居家隔離者。陳時中說,相關補助原則是中央概括承受,地方一起解決問題,中央訂定方法及編列相關經費,地方執行造冊申請,原則是被隔離者對防疫也有貢獻,避免受隔離民眾要負擔防疫旅宿費用。此外,關於每天1000元補助,大家可以按規定提出申請,相關申請時間已於昨天晚上截止,而現在本來就有一個辦法,將會依相關辦法執行。陳時中說,目前居家隔離以1人1室為原則,如果無法符合這樣的條件,但經過地方政府認可,可以轉送至集中檢疫所,不收任何費用。另為列入指揮中心的專案,相關居家隔離者送至集中檢疫所,也是不收費用。因此,佛道雙修協會聚餐群聚染疫事件為指揮中心專案,陳時中說,相關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及相關疫調衍伸需要的居家隔離者,若需要入住集中檢疫所就會加以安排。陳時中說,原本的原則及辦法是,首先,在家居家隔離是不需花錢的;其次,若是範圍較大的群聚染疫事件,相關需要居家隔離的人,就會以專案型態入住集中檢疫所,這也不需要花錢;第三是如果需要居家隔離者,其隔離環境不符合1人1室情形,也可以入住集中檢疫所,不需要花錢。而未來也只有這三種方法。但過年期間遇到許多的情形,因此有部分入境者會住防疫旅館居家隔離,但這部分與原先規定不同,因此,相關費用就是由安排入住的中央或地方政府安排,有如此規定,為有人不想住在集中檢疫所,可能想要住一晚2萬元的防疫旅館,而政府也要這樣付嗎?如果每個人都住一晚1萬、2萬元的防疫旅館,政府也付不起。陳時中說,居家隔離者是配合防疫,這不是旅行,因此,如果地方政府認為,居家隔離者一定要入住防疫旅館,相關費用就由地方政府出,而若是個人要住防疫旅館就由個人自付。
-
2022-02-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調查 第3劑疫苗混打莫德納抗體高於輝瑞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公布第3劑疫苗混打調查結果顯示,前兩劑接種輝瑞疫苗、第3劑混打莫德納疫苗的民眾,體內抗體值較第3劑仍接種輝瑞來得高,但出現副作用比率也較高。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研究小組以境內最早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醫療從業人員為對象進行調查;這些醫療從業人員前兩劑都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調查顯示,接種第3劑輝瑞疫苗起算一個月後體內抗體值,平均是接種前的54.1倍;第3劑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抗體值,平均為接種前的67.9倍。也就是說,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體內抗體值是第3劑接種輝瑞的約1.5倍。如果基於海外研究結果來看,可以推測第3劑疫苗接種莫德納,對預防Omicron變異株的效果較高。至於副作用的部分,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只有21.4%會發燒超過攝氏38度;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則有49.2%會發燒超過38度。出現倦怠感及頭痛的比率,也是接種莫德納比接種輝瑞來得高。不過,上述副作用都是接種隔天為出現高峰,2到3天後幾乎就會消失。另外,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雖然有2例疑似出現心肌炎,但症狀並不嚴重;而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並沒有出現包括心肌炎在內的嚴重症狀。根據日本政府本月18日公布的最新疫苗接種進度,全境已有79%民眾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只有人口總數12.6%的1600萬9146人完成第3劑接種。已接種第3劑疫苗的民眾,有71.9%的1150萬6498人接種輝瑞,另有28.1%的450萬2648人接種莫德納。
-
2022-02-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怨染疫補償金太少 醫師工會籲「審核標準應公開」
衛福部去年3月提高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至100萬元,但北市聯醫醫師指出,自己染疫後出現肺纖維化,且受「長新冠」後遺症影響,卻僅獲6萬5000元補償。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表示,補償金的審核標準應公開透明。北市聯醫急診醫師表示,在本土疫情嚴峻時因替新冠重症患者插管,遭嘔吐噴濺感染Alpha株病毒住院十天,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順利出院,出院後因須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6萬5000元。另名醫師症狀嚴重,有三成肺部纖維化,須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須停工二個月,獲賠20萬元,且多名醫護癒後飽受「長新冠」後遺症,體力大幅下降、半夜胸痛驚醒等現象,癒後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他指出,自己在6月上旬確診,院方也蒐集醫院病歷、請染疫醫護填寫染疫過程,而醫院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且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我送件比較早,現在才收到,但據當初中央提高到百萬補償金,同仁也開玩笑說,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但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醫師說,光是值班費和看診費就不及補償金額,認為審核標準到底在哪裡,又是那些領域等公正人士在審核。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醫護染疫補償金已由中央審議小組審議,最高補助上限從35萬調到100萬,但因個人染疫後傷害有所不同,會經審議小組公平處裡,未來因新冠肺炎相關損害和住院天數等都比較低,補助金也會變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醫護補償金申請共有106件,其中80件審議完畢,有38案核定補助,2案不予補助,發出總額達391萬9500元。平均每案僅10萬3144元,單案最高核定金額為53萬5000元,超越過去35萬元上限。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祕書長陳亮甫指出,對於醫護《執行第五類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所審議的標準不明,例如是按照「住院長短」、「疾病傷害程度」、「職位薪資補償」等條件作為給付,都不清不楚,且審核小組成員、審核名單也未曾公布。另外指稱「新冠肺炎損害變低,補助金變低。」直指Omicron染疫後有輕症化趨勢,則不再給付高額。陳亮甫也認為相當不合理。「醫護沒有人是自願染疫,要拿出公開透明的標準審核。」陳亮甫進一步指出,尤其世界對於新冠肺炎的認識不過五年內,對於疾病產生的後遺症、嚴重及傷害程度,仍就未知,面對疫情要靠醫護國人努力,不該輕率判斷生命該值多少錢。
-
2022-02-18 新聞.健康知識+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除了生病發燒之外,有時在服藥後也可能會讓體溫偏高!廖偉呈藥師,為大家說明藥品為何會引發體溫偏高,常見原因如下:1、過敏性反應一般在使用藥品1-3週後出現症狀,尤其是抗生素,可能有起疹、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等現象。主要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原抗體結合後的免疫複合物,可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推薦閱讀:我發燒了嗎? 一張圖秒懂「5種測量方式」標準)2、影響體溫調節機制‧藥品增加熱能產生有些藥品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增加熱產生,如: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的交感神經作用劑(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Caffeine)、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藥酒(保力達B、維士比等),或含酒料理,也有可能提升體溫。(推薦閱讀:吃錯感冒藥恐致肝衰竭、猛爆性肝炎! 食藥署揭「服用禁忌」:你犯幾個?)‧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某類藥品會抑制汗腺分泌,而影響身體的散熱。如: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暈車藥所含的抗膽鹼成分(Scopolamine)、某些具抗膽鹼作用之帕金森藥品(Biperiden, Trihexyphenidyl)、三環抗憂鬱劑(Imipramine/Chomipramine/Doxepine)等。(推薦閱讀:過敏性鼻炎發作!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差在哪? 耳鼻喉科醫解答「各別用途」)‧阻礙心血管系統對熱調節心血管系統是身體調整體溫的重要角色,但有許多降血壓藥品或是影響心跳速率的藥品,或多或少會降低心血管系統對體熱的調節能力,導致體溫偏高如:乙型阻斷劑。而血管擴張劑,可能使周邊動脈擴張,血液滯留於周邊動脈血管,影響體溫調節,此外常被應用於消水腫或降血壓的利尿劑,也可能導致水分流失,間接影響散熱功能。‧抑制下視丘對熱的調節抗精神疾病藥品(Chlorpromazine)為多巴胺阻斷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下視丘體溫設定點改變,導致體溫過高。(推薦閱讀: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3、藥理作用的延伸這類原因導致的藥物熱較為少見,主要因藥品的藥理反應,引發內生性熱原的釋放,如:梅毒病人在接受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治療6-8小時後,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釋放出內毒素導致發燒現象。(推薦閱讀: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而藥理作用引起發熱狀況,也常見於癌症病人在使用抗腫瘤藥品後,因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被化療藥物毒殺後而產生藥物熱現象。延伸閱讀: ·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
2022-02-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旅行社上架日本自由行團 陳時中曝國門最快開放時機
日本宣布3月重啟國門,隔離天數將降為三天,且台灣也列入首波開放名單中,雄獅旅行社重新上架日本自由行產品。中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要等這波商務客運行順暢,且疫情控制才會開始考慮。雄獅近期也悄悄上架日本自由行的商品,推出東京、大阪、四國、名古屋、東北等自由行商品進行銷售,出發時間為4月份,皆以出入境皆免隔離為前提,否則會退回訂金,取消行程。然而國內邊境檢疫天數尚無定案。陳時中表示,台日開放條件須兩邊疫情要差不多,至於國內入境檢疫天數最快三月,是否能縮短到十天,未來四月可縮短到七天,陳時中則表示,「仍要看疫情情況而定。」對於最快下半年國門「非開不可」,只要有國民身分或居留證就可來台,未來也會開放非國民者入境。商務客入境開放前提條件,會由經濟部考量其必要性及對台灣的貢獻評估。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醫護染疫補償金、匡列隔離補助費落差大 陳時中回應了
衛福部去年3月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35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北市聯醫胸腔科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醫院同仁染疫出現肺纖維化卻僅獲6萬5000元,對於醫護染疫賠償落差大,審核標準嚴苛。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由中央審議小組審議,最高補助上限100萬,但因個人染疫後傷害有所不同,審議小組會根據需要補償的公平處裡,而未來因新冠肺炎相關損害和住院天數等都比較低,所以補助金也會變低。但為於隔離者遭匡列隔離是否有賠償。陳時中說,隔離者的補償是特別條例第三條,各級主管機關認定應接受隔離檢疫者,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受隔離檢疫者,若有支領薪資或有其他補助者不得重複請領。「有立委說我們擅自修訂辦法,但法條寫得很清楚,不能簡化為受隔離者就有補償,是需要符合規定。」他也強調,前年該法條頒布,在去年也修訂過,不是衛福部或指揮中心擅改規定。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連環爆 陳時中坦言最擔心這2條傳播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北設計師衍生的房屋代銷群聚案擴大,今天新增10例個案,其中八例來自唱歌吃飯的聚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幾條傳播鏈最擔心兩條,一是設計師衍生房屋代銷群聚,另一個是中油煉油廠群聚。由於確診的房屋代銷職員(案19816)於2月13日參加協會聚會,共80幾人聚餐吃飯、25人至KTV唱歌,新增八名感染者,其他檢驗都在進行中。陳時中表示,唱歌是吃飯的同一群人續攤,是一個有關信仰宗教的協會,因此各種行業職業都有。而這起群聚因為牽涉人多足跡也廣,加上並非同一家人且工作性質場域各有不同,散開範圍比較大,因此是較關心的群聚。另外,煉油廠也是令人關心的群聚。因為煉油廠對於國家經濟影響有不可取代性,雖然是同一場域工作、相對單純,但是對於國家經濟影響大。陳時中表示,煉油廠已檢驗1901人都是陰性,還有1300多人檢驗中。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疑社區隱藏傳播鏈!煉油廠、紅茶牛奶店定序與高雄港案同
國內基因定序個案調查,發現鳳山煉油廠及紅茶牛奶店傳染鏈,有三人定序跟高雄港相關個案一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是否為當地社區隱藏傳染鏈有關,須要進一步調查。該案今日定序結果包含鳳山母子(案19730、案19732),兩人序列都是高雄港相關,此外紅茶店員(案19733)也同樣屬於高雄港相關個案。羅一鈞說,中間一度認為案19730有從中國入境,且住過旅館,懷疑是境外或是旅館群聚,但後續Ct值由高轉低,不像防疫旅館感染,而是像是社區感染。羅一鈞表示,煉油廠及紅茶牛奶店的序列也像是本土群聚的序列,但究竟與高雄當地社區哪條隱藏傳染鏈有關係,還需要進一步調查。至於其他序列如高雄港收斂中,而砂石場、苗栗個案等看到都是高雄港相關序列。至於案19592桃園群聚,已知有兩位家人序列也是桃機相關,後續要等全基因出來才有結論,而航警家庭案序列尚未出爐。另外新店設計師案延伸代銷公司聚餐唱歌,疑似代銷人員案19859為吃飯聚餐的源頭。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例關聯曝!砂石場移除3個案 新店設計師另有源頭
本土確診新增14例個案,其中有高雄砂石場相關2例、紅茶牛奶店員延伸煉油廠的個案1例、桃機航警案相關1例、新店設計師延伸房屋代銷個案10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中紅茶牛奶店延伸鳳山煉油廠定序,跟高雄港相關,此外砂石場有3案移除案號。陳時中指出,紅茶牛奶店延伸鳳山煉油廠相關,今日增紅茶店員女友1人確診,全案累計8例個案,其中已確診的案19732、案19817、案19844、案19863,4人為煉油廠員工,該廠區昨日又檢驗1091人皆為陰性,今天上午再驗1371人,結果出爐會再報告。針對案19380相關的高雄砂石場案,今日新增2例為案19622的同住家人,為居隔中陰轉陽,另有3例台南的案19599、案19655、案19656,曾與確診者具有至同診所就醫,重新檢驗後確定無染疫,已移除案號,全案累計36例個案。另外案19665的新店設計師案,牽涉到售屋廣告公司3位員工確診,今天新增2例同住家人,相對年紀也都很大。陳時中說,「原本懷疑是源頭的案19859,後續Ct持續升高,看來是比較舊的案子、感染較早,可能為吃飯聚餐的感染源頭。」而這一案後續也出現案19816廣告公司員工,曾經於2月13日參與協會聚會,有吃飯及唱KTV行程,總共產生了另外8位感染者,其延伸的吃飯唱歌群聚,累計有9人確診,且足跡到過台東。另也發現案19931參與協會活動的一員,也在高雄港工作,但與染疫的碼頭不同。
-
2022-02-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疫苗致淋巴結腫大 醫師:正常反應
衛福部立彰化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李忠懷今天指出,淋巴結是免疫系統, 接種任何疫苗都可能出現腫脹情形,一般人打完疫苗腋下淋巴結腫大是正常反應,幾週後沒恢復需趕速就醫。李忠懷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說,48歲黃女1月中接種第1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右手臂打完疫苗後覺得腫腫卡卡,原本以為是接種疫苗後出現血栓。李忠懷說,黃女用手觸摸右臂,發現不只腋下淋巴結腫大,後來摸右乳也有發現腫塊,前往彰化醫院求診,醫院檢查後確認是乳癌。李忠懷說,醫院幫黃女進行乳房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確認黃女為第3期乳癌併腋下淋巴結轉移,乳房腫瘤為5公分,淋巴結腫瘤約3公分,已安排黃女接受化療,等腫瘤縮小一點再進行手術切除。李忠懷說,淋巴結是免疫系統,打任何疫苗都有可能出現腫脹情形,而COVID-19疫苗確實會造成部分接種者腋下淋巴結腫大。李忠懷指出,打完疫苗淋巴結腫大是正常反應,其形態和正常淋巴結差異不大,通常幾週內會消失;不過如果是惡性腫瘤轉移的淋巴結,皮質會增厚,只要進行超音波檢查就能看出來。李忠懷表示,如接種疫苗後不只淋巴結腫大,還有身體其他部位出現腫大情形,像是乳房及手臂,有可能是其他病因或血栓反應,一定要趕快就醫。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設計師房屋代銷群聚擴大+10例 足跡遍至台東
國內今天本土新冠肺炎新增14例,其中新北設計師衍生的房屋代銷公司人員群聚案,新增10例,群聚擴大。除染疫職員案19859的父母兩人確診,另昨天宣布確診職員(案19816)與友人聚餐歡唱增加八人染疫,染疫者跨雙北、高雄三縣市,其中一名確診者足跡曾到台東。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一開始是先發現設計師染疫,但目前懷疑起頭是房屋代銷人員(案19859)。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昨天公布房屋代銷公司三位員工確診,由於案19859的Ct值持續升高,從34.5升至37.7,因此懷疑可能是源頭。且其父母今天也確診,Ct值也高,分別為32.8和31.7。另外,昨天另一位確診的房屋代銷職員(案19816)於2月13日參加協會聚會,共80幾人聚餐吃飯、25人至KTV唱歌,新增八名感染者,其他檢驗都在進行中。至於傳出台東有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該名確診者也是這起群聚的感染者(案19926),也是參加吃飯唱歌聚會的一員,屬於新北個案。由於這名個案工作為旅行社帶團,正準備到台東去帶團,但因為新北市動作快,馬上和台東衛生局聯繫,檢驗後確診,但旅行團尚未開始。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境外54例!指揮中心:有11例是新匡列
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4例境外移入,有3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14個案例有11個是新匡列個案,有3例是居隔陰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陳時中指出,2月16日航班共篩檢937人,有30人陽性,陽性率3.20%,今日上午有五航班,共篩檢109人,2人陽性,陽性率1.83%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越南3例、澳大利亞、法國及印度各2例、菲律賓、烏克蘭、查德、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日本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2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4日至今(2022)年2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080,9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060,668例排除),其中19,797例確診,分別為4,390例境外移入,15,35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3例空號病例(案19599、案19655、案19656,均為本土個案改判陰性),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7 癌症.乳癌
注射疫苗冒出無痛腫塊 求醫確診乳癌第三期
部分民眾注射Covid-19疫情之後,注射部位會紅腫,彰化縣黃姓婦女卻右側腋下和右乳腫起,起初以為是注射副作用─血栓,求醫檢查竟是乳癌。她很慶幸因為注射疫苗而注意身體腫瘤,進一步發現乳癌第三期,現在接受化療,等腫瘤縮小再切除。衛福部彰化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還有另一起冒出「腫塊」個案,51歲劉姓男子第一次注射Covid-19疫苗,幾天後右臂出現兩顆腫塊,有一點疼痛,他就醫確診手臂一條表淺靜脈被兩個血栓完全塞住,經手術摘除並通報疾管署,劉男在第兩次改為注射另一廠牌新冠疫苗,已無大礙,目前門診持續追蹤。48歲黃姓婦女注射疫苗的4天後,發現右腋腋下與右乳房腫大,懷疑是注射後副作用─血栓,因腫塊沒消退也不痛,她感覺奇怪,到彰化醫院乳房外科診治,確診竟是第三期的乳癌併腋下淋巴結轉移,乳房腫瘤5公分,淋巴結腫瘤3.2公分,推估腫瘤至少長出數個月,只是平時沒注意,並非打疫苗引起。黃姓婦女看診時告訴醫師,右臂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後,覺得右腋下「腫腫的、卡卡的」,仔細一摸,不只是右腋腋下淋巴結腫大,連右乳也有腫塊的感覺,她以為是打疫苗之後可能血栓,沒想到不是副作用而是乳癌,雖然難過,但也慶幸因為接種疫苗,陰錯陽差發現乳癌。李忠懷表示,淋巴結是免疫系統,接種任何疫苗都有可能出現腫脹情況,國外研究,COVID-19疫苗確實會造成部分接種者腋下淋巴結腫大,約有5%的女性打完疫苗會出現這種症狀;若出現淋巴結腫大,通常疫苗打右臂者會出現在右腋下,打左臂者出現在左腋下,這種反應是正常,通常幾周內會消失,形態和正常淋巴結差異不大,頂多是整體變大,若惡性腫瘤轉移的淋巴結皮質會增厚。黃姓婦女經過乳房超音波、粗針切片和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罹患乳癌,目前正進行化療,等腫瘤縮小些再進行手術切除。通過癌症轉移的腫瘤經超音波檢查就看得出來。李忠懷強調,如果施打疫苗後不只是淋巴結腫大,還有身體其它部位腫大,幾周沒恢復或不只是淋巴結腫大,還有可能是其它病因或血栓反應,一定要趕快就醫。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百萬補償金跳票!醫護染疫獲6.5萬 通過38案平均10萬
衛福部去年3月宣布將醫護染疫補償金上限,從35萬元提高至100萬元。北市聯醫胸腔科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醫院同仁染疫出現肺纖維化卻僅獲6萬5000元,認為「政府說要挺醫護」,但結果不如預期,門檻依舊嚴苛。蘇一峰指出,院內有同仁因重症COVID-19 患者插管困難,被患者嘔吐噴濺感染Alpha株病毒。「不只發燒、喘住院多天,被迫停工一個月頓失收入」。如今過了半年收到公文,發現僅獲6萬5000元。且身體除了輕微纖維化,隨之而來的「長新冠」症狀更讓人困擾,體力已大幅下降。此外,蘇一峰說,院內也有7、8名醫護染疫,且另一名醫師症狀更嚴重,有明顯肺部纖維化,且須高流量氧氣鼻導管,且停工二個月,如今該名醫師體力非常差,晚上睡覺時常胸痛驚醒,獲賠20萬元。蘇一峰不解,「政府說要挺醫護,但當初說的百萬補償金,如今連35萬賠償都不到,難道非要到確診身亡才算數。」認為醫護補償金「門檻仍高」且「宣達不實」,認為不該拿「挺醫護」作秀。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去年3月,允諾加碼醫護染疫補償金,修訂「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補償金從原本的35萬元提升至100萬元,且可溯及至去年1月15日。衛福部次長薛瑞元指出,目前100萬指的是上限,醫護染疫後還需經過中央審議小組審查,比如依感染程度、住院時間長短研判,並不是每項案子都能拿到最高上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醫護補償金申請共有106件,其中80件審議完畢,有38案核定補助,2案不予補助,發出總額達391萬9500元。平均每案僅10萬3144元,其中單案最高核定金額為53萬5000元,超越過去35萬元天花板。蘇一峰表示,國內本土疫情在5月最為嚴重,許多醫院醫護全程穿著完善防護衣仍須捨命救人,但許多染疫醫護申請補償金卻超過半年,「本來應該又快、又到位,如今是又慢、又打折。」審查結果卻讓不少醫護心寒。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本土+3 傳航警女兒確診、北投婦再傳2人
桃園一名航警(案19763)日前檢驗出Covid-19確診,昨天傳出女兒在居家隔離期間也確診;另外,住在北投區50多歲女性(案19816)確診後匡列採檢,也傳出再傳2人,北市擴大匡列,下午將公布確診資訊。據了解,航警女兒昨天篩檢呈陽性反應,工作地點在北投的某溫泉旅館工作,目前已經暫停營業並緊急消毒。而住在北投區的50多歲確診女性家住北投,曾去過多個公共場所,北市衛生局於昨日發布確診足跡,衛生局昨日禁行採檢,發現有2名確診者,Ct值都在20以下。【中央社/台北17日電】台北市昨天公布COVID-19個案19813、案19816的足跡,傳出有2人驗出陽性確診,另一名疫調不實桃機航警的女兒也確診。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已掌握相關狀況疫調中,將於下午說明。台北市衛生局昨天公布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者案19813、案19816的足跡,包含台北霞海城隍廟、台灣省城隍廟、大龍峒保安宮、台新銀行及中國信託銀行石牌分行等;共匡列56人居家隔離,擴大採檢15人。今天傳出有2人驗出陽性確診。案19813為台北市某房屋行銷公司員工,因與新北設計師(案19665)在9日於同餐廳同時段用餐染疫,與案19816、案19859為同事。此外,桃園市昨天公布一名確診桃園國際機場航警(案19763)的女兒在台北市北投區某飯店工作,且案19763曾在13日到北投載女兒回住處,因疫調不實遭罰新台幣6萬元。據了解,案19763的女兒昨天採檢時已呈現陽性,於今天確診。對於北市將新增3名本土個案,衛生局表示,已掌握相關狀況,並正在進行疫調作為中,將於下午3時30分的記者會統一說明。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部一民眾台東旅遊PCR檢測確診 到過桂田飯店、天野餐廳
台東縣衛生局昨傍晚接獲一名北部民眾其列為外縣市確診個案(案19816)接觸者,經衛生局確認後,立即安排防疫專車至醫院進行PCR採檢,檢測結果為陽性反應,衛生局深夜發布新聞公布疫調該確診者足跡。衛生局指出,該北部民眾搭乘飛機約11點抵達到台東,隨後搭乘計程車至桂田飯店,短暫停留後再搭計程車到天野餐廳獨自用餐時,有感頭暈不舒服,用餐完畢再搭乘計程車回桂田後,接獲北市衛生局通知須居家隔離,即電洽台東縣衛生局,立刻派防疫專車送該民眾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確診。衛生局已初步匡列3名接觸者並列為居家隔離,同時徹夜清查相關場所監視器畫面等確定足跡無虞。另餐廳、飯店已進行內部清潔消毒,今天將先行停業。縣府相關防疫清潔消毒大隊也將配合於周邊環境同步進行清潔消毒作業。有關本案相關案號等詳細資訊須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
-
2022-0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動態清零 專家:6月可望類流感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縮短入境檢疫天數,預估一個月內全球疫情往下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全球確診個案已達四億一千多萬,逾五八○萬人死亡,隨著染疫輕症化、無症狀,各國通報積極度明顯下降,應有很多個案隱藏在社區中,應小心解讀相關數據。「不可輕忽Omicron對生命的威脅」。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公布國內首例本土Omicron死亡個案,一名八十多歲合併慢性疾病患者,確診後十幾天即死亡,這是一大警訊,因為年齡愈長,感染後死亡機率愈高。若感染人數眾多,重症死亡人數仍可能壓垮台灣醫療體系。對於疫情發展,陳秀熙則是樂觀看待,「只要沒有病毒變異來攪局,類流感化將是新冠病毒與人類共存的最後一站」。陳秀熙說,如果三到五月順利「動態清零」,台灣可望於六月進入「類流感化」階段。屆時備妥次世代疫苗及口服藥,邊境開放,入境者不必居家隔離,也無須執行高強度疫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