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新冠肺炎疫苗
共找到
1824
筆 文章
-
-
2020-12-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三支最快疫苗比一比 學者建議四大高危險共病族都要打
疫苗被視為終結新冠肺炎疫情,恢復正常生活的解方,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持續透過直播討論最新疫苗科學證據。學者指出,目前三支進度最快的疫苗各有表現亮眼之處,然而現有實證,只知道疫苗能減少有症狀個案,仍不知疫苗能否阻止病毒傳染、免疫力能持續多久、對高風險族群的保護力。公衛學者郭芳廷表示,目前三支進度最快的疫苗當中,輝瑞/BNT研發速度最快,不到100天就進入第三期試驗,受試者人數最多,也率先發表第三期初步報告,最大的缺點是需要在零下七十度保存和運送。緊接在輝瑞之後發表第三期試驗初步報告的美國Moderna,目前有效性最高達94.5%且證實可預防重症。英國牛津大學/AZ的疫苗平均保護力雖然只有70%,但他是三支疫苗中唯一證實在老人耐受性較佳,而且可保存於傳統冰箱、單價最低,未來較可能投入開發中國家。陳秀熙提醒,疫苗效益有三個重要的評估終點,包括疾病嚴重度和死亡率、感染率、傳播力,需要定期檢測收集樣本中陽姓個案,評估其持續時間,還要檢測樣本中是否包括具有複製能力的活病毒。目前相關證據只有呈現出症狀個案的減少,對於傳播力和傳染期,還需要更多資訊才能評估。目前疫苗也只有少數報告了長者對疫苗的耐受度。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根據中國、美國、義大利的研究,共病症很可能提高新冠肺炎死亡風險,特別是心血管、腎臟病、肥胖、慢性肺病。在老人和共病患者身上,疫苗保護力可能不佳,因免疫功能低下,導致身體對疾病更敏感。長者常見營養不良,蛋白質、能量與微量營養素缺乏,會降低細胞免疫力,導致發炎反應。長者常見的衰弱和活動力下降,也會導致免疫反應下降,容易感染。陳秀熙說,過去小兒麻痺疫苗耗時23年才問世,當時每年大約一萬人感染。新冠肺炎一年超過六千萬人感染,但疫苗開發技術已經有巨大進步,耗時0.7年,就已經有第一個國家(英國)已經宣佈12月7日開始施打輝瑞的疫苗。他個人認為高危險族群應該要先打,之後如果年輕人也打,更能加速族群免疫的產生。陳秀熙指出,巴西經歷第二波疫情反彈,雪上加霜的是,巴西地方政府在疫苗決策卡關,國內各地方有非常分歧的意見。他呼籲國人對疫苗要有信心,希望未來全世界的疫苗施打態度一致,如此便可望終結大流行。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搶先全球!英國核准輝瑞疫苗 最快下周開始施打
英國2日宣布,批准由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和美國輝瑞(Pfizer)合作研發的疫苗,並於下周開始接種,讓英國搶在美國和歐盟前,成為全球首個批准使用輝瑞疫苗的西方國家。根據英國政府的聲明,疫苗將於下周在英國上市。輝瑞與BioNTech於11月18日公布逾4.4萬志願者參與的第3階段人體試驗成果,顯示該公司的新冠疫苗保護力達95%。這項緊急授權讓疫苗有望在全球遏制新冠病毒中發揮重要作用。對英國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彌補疫情期間政策失誤的機會,目前英國因疫情死亡人數已接近6萬人。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明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是義務 費用國家付
日本國會參議院今天一致通過「預防接種法」修正案,明定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是國民的「義務」,疫苗費用則由國家全額負擔。日本放送協會(NHK)、讀賣新聞等媒體報導,修正案中明定,國民對於接種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有「努力的義務」,由市町村執行接種工作,費用則由國家全額負擔。不過若是無法確認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時,這項國民的努力義務即不適用。修正案也規定,若因接種疫苗而發生副作用、損害健康,導致藥廠須賠償受害人時,由國家補償藥廠損失。另外,參議院今天也通過修正檢疫法,規定入境時對確診病患進行隔離的措施,在明年2月的實施期限到期後,可再延長一年。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疫苗好消息 陳時中:又有一家廠商到簽約最後階段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解禁希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才剛公佈「口袋中已有疫苗有1500萬劑」,目前簽約成功,已付部分訂金。陳時中今再次透露,又有一家廠商到簽約最後階段,是持續直洽其他三家疫苗廠之一,劑量不會少,但不方便公布,「數量是簽約前的底牌。」針對疫苗護照,陳時中認為,這些疫苗、採證驗證發照等相關制定不容易採證,「我們也期待發展此策略」,希望更清楚身體狀況、施打疫苗情況,雖然沒辦法百分之百,但是發展認證機制等,認為是有幫助的。新加坡又傳旅遊泡泡可能性,陳時中說,目前來講,各國防疫重點都放在秋冬防疫,並規劃疫苗施打。如今秋冬疫情高漲,民眾旅遊意願會相對更低,相信台灣民眾也是一樣,目前台灣也是花更多心思在怎麼好好守住,指揮中心並無考慮擴大旅遊泡泡。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籍社福移工打公費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有機會再討論
各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亞洲以印尼日增4000名確診較嚴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禁止印尼移工入境,為期兩周。印尼籍女性移工長期是台灣社福長照重要人力,禁令一出,國內19.4萬名印尼籍社福移工更顯供不應求;失聯移工更搶手,勞動部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印尼籍女性移工有4782人失聯。根據指揮中心公布國人新冠肺炎疫苗公費接種優先序,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為第四順位,上述近20萬名印尼籍社福移工卻不在列。傳染病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ACIP)主席、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印尼籍移工是許多高風險國人的照顧者,疫苗最優先接種應是高風險族群本身,其照顧者不是最優先,但仍可評估什麼時機打、考慮納入公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目前還是國人優先,未來若有適當機會,ACIP會再討論外籍社福移工是否納入公費接種對象。公衛學者任小萱今於台灣大學流病所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指出,非裔美國人的新冠肺炎死亡率最高,是白人的兩倍,印地安或阿拉斯加原住民、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的死亡率也較白人高。任小萱表示,目前全球疫苗分配策略,第一階段是讓每國先達到3%覆蓋率,這階段以醫療人員、65歲以上、共病者等高風險群優先。第二階則是各國境內疾病威脅危險分層評估,逐步將覆蓋率提高到20%人口。移民國際組織建議各國在慢慢達到20%的分配過程,應考慮到非本國籍弱勢族群的疫苗分配。任小萱表示,例如尋求庇護者、移民、難民、少數族裔,因為他們有較高機率具備多項加重其感染重症和死亡風險的因素。包括社會支持低、社經地位差、不容易取得醫療照護或社會服務、居無定所、生活及工作不定、遭到剝削和虐待的風險較高。包括葡萄牙、德國、英國都正在積極消除上述族群取得醫療服務的結構性障礙。依照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本國人公費新冠疫苗接種順序,第一優先為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優先為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為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為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順位以後是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
-
2020-12-02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司徒惠康:新冠疫苗屢創百年疫苗紀錄
Jennifer Haller是人類疫苗史上最有名的女人。科學期刊刊登她在今年3月16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照片,她不僅是全世界第一個接種全新的mRNA疫苗的接種者,也是除中國大陸之外,第一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人。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是免疫學專家,在新冠疫情下,被賦予協助國內疫苗研發的重責,他以「世紀挑戰,從國際疫情看各國新冠疫苗發展策略和台灣疫苗研發進度」為題,深入淺出頗析這一場人類與病毒戰爭中,人類奮鬥的痕跡與歷程。從中國大陸第一位吹哨者李文亮醫師,發了一條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開始,人類開始與SARS-CoV-2的戰爭。司徒惠康說,新冠疫苗研發之迅速,改寫人類疫苗史,從今年一月十日中國破解新冠病毒核酸序列,NIAID取得資料後,只花三天就設計出疫苗架構,交給藥廠Moderna後,歷經六十天研發,一名美國女性成為全世界第一名接種mRNA疫苗的受試者,發展速度之快,破了百年的疫苗史紀錄。司徒惠康說,目前全世界已經超過二百個新冠疫苗在研發中,其中十支疫苗已經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隨著各國的研究,也注意到肺部T淋巴細胞的誘發,可能是未來維持長期保護力的重要方向。台灣的表現也不俗,已有包括國光、聯亞、高端三支次單位疫苗進入人體實驗。為了協助國內的疫苗廠商,自給自足供應國內所需,也能有一天站上世界的舞台,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呼籲,應透過政府與民間的PPP公私協力,全力扶植國內疫苗產業。司徒惠康說,在國內新冠疫苗的研發與量產上,除了給予經費支持之外,食藥署與藥品查驗登記中心,也主動參與協助,這也都是史無前例的投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對象必須是在感染風險較高的地區,而台灣感染人數少,將形成臨床試驗的困難度。司徒惠康透露,衛福部其實也早已超前部署,責成國衛院收集感染病患的血液檢體及血清,作為標準品,也就是在P3等級的國衛院、中研院、台大、長庚的實驗室中,比對受試者產生中和抗體的效價,看看接種疫苗後是否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若是真不及進入第三期臨床實驗,而新冠疫情又鋪天蓋地而來,在風險與安全的評量下,司徒惠康指出,應變措施是透過「加強版第二期臨床實驗」的準備,收案人數必須達到3000人,再透過緊急授權的EUA方式,讓疫苗可以提供給國人接種。近二十年來,全世界面臨三大流行病,包括SARS、H1N1、COVID-19,新型傳染病一波比一波更為猛烈。司徒惠康說,國內疫苗產業需要強盛,不僅僅是因應新冠肺炎,未來還可能有更多的新興傳染疾病的挑戰,疫苗產業確實是安定民心、維持國家穩定的國安議題。身為科學家,面對新病毒,司徒惠康坦言,即使人類以破疫苗史的紀錄,迅速研發疫苗,其實,人類對於病毒的所知甚少,對於疫苗將在人體引起的後續反應,所知真的非常非常有限,應更為謹慎、謙虛。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師用心整理 1張表讓你秒懂新冠肺炎3大疫苗優缺點
全球新冠肺炎進入第二波大流行,但值得慶幸的是疫苗已上市有望,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整理目前三大疫苗的優缺點,看起來阿斯特捷利康生產的疫苗價格最便宜,也最容易保存,但前後進行兩次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保護效力差異頗大而受質疑,莫德納的保護效果最好,保存條件負20度相較輝瑞的負70度較容易,但價格也最貴,一劑大約25美元、約750元台幣。全球努力研發疫苗,率先傳出好消息的是上述3家藥廠的疫苗,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等人,根據國外的最新資料,將3大疫苗的特色整理出來,讓人一目瞭然。許秉毅指出,目前引領風騷的3大疫苗龍頭為莫德納 (Moderna)、輝瑞 (Pfizer)/BioNTech、阿斯特捷利康 (Astrazeneca);莫德納與輝瑞的疫苗皆屬於「RNA疫苗」,目前已完成第3期試驗,且結果顯示成效良好。其中莫德納的人體試驗,受試者達3萬人,最終共計有95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安慰劑組感染者佔90人,疫苗組只有5人,疫苗之療效達94% (85/90)。輝瑞的人體試驗,受試者為4萬3538人,最終共計有170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安慰劑組受感染者有162人,疫苗組只有8人,疫苗之療效為95% (154/162)。阿斯特捷利康使用的是「腺病毒載體疫苗」,該公司曾進行兩個人體試驗,結果差異頗大,第一個人體試驗,受試者為2741人,疫苗的療效高達到90%;第二個人體試驗,受試者為8895人,疫苗的療效只有62%。兩個實驗的數據綜合起來,平均疫苗療效為70%。許秉毅表示,由於阿斯特捷利康的疫苗試驗結果療效差異大,有點受到質疑。尤其令人費解的是:第一個人體試驗所用的疫苗劑量事實上較第二個研究的疫苗劑量小,保護效果反而高達90%,比第二個研究的62%好。他表示,許多人都關心這些疫苗使用起來到底安不安全,3家藥廠所公布的報告中,只有少數病人出現疲累無力、頭痛等副作用 ,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甚低。不過阿斯特捷利康在進行第3階段臨床試驗時,有一名受試者曾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橫斷性脊髓炎, transverse myelitis),一度暫停試驗,後來經過該國的藥品健康管理局的核可後,試驗才有辦法重回軌道。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全球還有6株疫苗尚未完成第3階段的人體試驗前,就已經在中國、俄羅斯及阿聯酋被當地政府核可使用,預防效果及副作用發生率如何有待完整的研究報告。而疫苗的保存方式牽涉到未來的使用,許秉毅表示,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保存最為簡易,只需放在常規冰箱 (2-8°C),便可保存6個月。莫德納疫苗需保存在-20°C (等同於家用冰箱的冷凍庫溫度) 下。最困難保存的是輝瑞疫苗,因為該疫苗需存在-70°C,會造成保存和運送時的不便。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國內防疫做太好「易感宿主多」 春節是嚴峻挑戰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台灣確診人數六七九例、死亡七例,超過兩百天無本土個案。台灣如常生活,有賴官民一起防疫,在疫苗還沒有施打前,大家都是易感宿主,面對秋冬疫倩,仍要繃緊神經,把口罩戴回來,勤洗手,而搭大眾運輸時,手扶梯和把手是高危險區域,要少接觸。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同時也是食藥署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在專家會議中指出,今年三、四月疫情緩和,隨著六、七月解封,之後面臨第二波或第三波高峰,台灣經邊境檢疫及社區防疫,新冠肺炎死亡率百分之一點○四,遠低於全球的百分之二點三三,但面對新年假期及境外移入個案增加,仍不能輕忽。鍾飲文強調,秋冬防疫挑戰,來自於病毒會在攝氏四度及廿度演化,但有研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在攝氏十到廿度間活躍,年底假期加上春節,大批台商回台,秋冬氣溫低於室溫而減少開窗,都有利病毒傳播。秋冬防疫專案從十二月一日起跑,包括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未佩戴經勸告不聽者,可由地方政府裁罰。本身也是胸腔科名醫的鍾飲文強調,防疫需要群策群力,疫情是否會有變數,除了疫苗研發與臨床試驗進度外,民眾心防鬆懈也可能是原因。有人抱怨為何電影院、三溫暖及健身房需要戴口罩,但學校及補習班卻不用,鍾飲文解釋,前者會接觸不特定的人,在學校上課則接觸的都是特定的人,只要有機會接觸不特定人,都有必要戴上口罩。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打疫苗可出入境? 司徒惠康:仍應看陰性證明
澳洲航空已經宣布,未來疫苗廣泛上市之後,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必須先打疫苗才能登機。未來的世界,是否人人都需要一本疫苗護照,才能暢行世界呢?專家們認為,疫苗確實可能使某些地區解封,理想的疫苗護照應該有施打證明與中和抗體檢測,能做到的國家有限,因此,出入境應仍以陰性證明為主。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疫苗接種之後,國際的交流會增加,對於一個理想的疫苗護照,應該有疫苗接種證明,以及綜合抗體檢測,證明疫苗具有保護力,然而能夠做到的國家很有限。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說,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林奏延:疫苗研發 交副總統主導
疫情嚴峻,各國搶購新冠疫苗,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以「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形容「疫苗研發等同於展現國力」,強調政府應該將疫苗視為國安產業,拉高「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層級,由副總統或行政院副院長來統籌負責。林奏延出席「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時表示,疫苗產業為生物醫療技術的總和,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已是先進國家扶植疫苗產業的主流趨勢。林奏延說,「政府在這場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林奏延指出,以中國大陸為例,政府之力扶植疫苗產業,協助業者打入國際市場,這次新冠疫苗競賽中,表現優異。美國在疫苗研發上拔得頭籌,聯邦扮演合作夥伴,提供必須資金,並實施生物防衛盾計畫,以及設置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RADA),支援技術服務,簡化行政流程。韓國則設立專責「疫苗產業技術推展院」,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PPP,政府給予優惠與補貼措施。國衛院院長梁賡義指出,樂見於疫苗主管機關衛福部食藥署在角色上轉變,「以前是把關,現在轉變成伙伴關係」,此外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願意傾聽產業界聲音,溝通比以往更為順暢。梁賡義表示,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設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整合產官學界力量,中研院、國衛院均具備疫苗研發能力,但疫苗研發成本驚人,廠商是否有意願承接下來,進行三期臨床研究,以及接下來的量產問題,這些都需要建立制度,才能解決各項瓶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國內疫苗產業始於於九十二年,但因跨部會層級過低而失敗,迄今政府仍無明確疫苗產業政策。他希望這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成為國內疫苗史上的轉捩點。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台灣有時間等好疫苗 一張表看全球7家新冠疫苗研發進度
新冠肺炎疫情即將屆滿一周年,全世界對疫苗引頸期盼。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國內疫苗專家一致認同,疫苗安全性最重要。疫情嚴重的國家或能因疫苗而逐漸解封,台灣疫情相對緩和,尚有充裕時間確認疫苗安全,「台灣有條件等好的疫苗」。哪支最快送至台灣?充滿變數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指出,這次透過「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畫)」採購疫苗,物資分配,這在我國疫苗史上首開先例。國人何時能施打?周志浩坦承,「供應時間為一大挑戰」,因為研發充滿變數,就連國際大廠也很難確定供貨時間以及數量,現在預購多家國際疫苗,但還不確定哪一支疫苗能最快送至台灣。國衛院長梁賡義指出,國衛院作為國內最高醫療智庫,深感民眾有知的權利,所以舉行專家會議,為國人解讀新冠疫苗政策。國衛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傳統疫苗開發需要七到十年,因應新冠肺炎,及早解封邊境與挽救經濟,全球卯足全力開發新冠肺炎疫苗,透過緊急授權制度,鬆綁行政程序,從疫情開始至今將滿一年,超過上百支新冠疫苗研發中。但不久前參加疫苗研發研討會,現場醫師專家與一般民眾想知道的都是,「你會讓家人打哪一支疫苗?」,如果明年開打,要趕第一時間接種嗎?還是「你先打,我OK」? 疫苗涵蓋率必須超過六成五,才有群體保護力,根據疾管署委託的民調顯示,國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意願逾五成,顯示國人對疫苗接受度很高。但周志浩說,民眾對於疫苗的安全性非常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讓接種熱情「急凍」,因此安全與有效,絕對是疫苗的核心價值。台大副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指出,安全是接種疫苗的重中之重,不論在臨床試驗或未來上市之後,都以健康人為接種對象,安全是首要目標。疫苗接種後,疫情嚴重的國家可能因此逐漸解封,台灣疫情相對緩和,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確認疫苗的安全性。張上淳認為,我們應掌握自己的節奏,「民眾的疫苗接種可以有點慢,但是不要太慢。」時間站在台灣這裡,我們有時間等。施打初期 應只有公費疫苗至於是否同意民眾自費接種?周志浩說,疫苗有限,會先以醫療防疫等人員為主,公費施打,或有少量的自費市場,提供有特殊需求者。全球疫苗研發都爭取緊急授權,對於國內疫苗廠緊急授權的時間點,專家看法不一。國衛院董事長林奏延表示,新冠疫苗研發速度已是展現國力指標,台灣如能夠加速腳步,就能繼續成為防疫績優生。但本土疫苗想要外銷,必須執行臨床試驗第三期,屆時政府應傾全力協助廠商在海外進行,單靠業者力量,很難完成。張上淳認為,面臨緊急需求,才需要緊急授權,英國疫情太過嚴重,才會透過緊急授權,讓民眾早一點接種疫苗。台灣疫情如果風平浪靜,並未失控,明年初有必要緊急授權嗎?這值得討論。國產疫苗緊急授權?值得商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國內疫苗業者完成二期試驗後,不建議立即獲得緊急授權,應先通過專家審議,確定免疫抗原具有保護效果,否則將影響國人接種意願,國外也不見得願意埋單。
-
2020-12-02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搶打或觀望?張上淳:台灣有條件等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噴發期,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疫苗,台大醫院副校長張上淳指出,疫苗以安全性最為重要,需要透過層層機制為安全性把關。疫苗接種之後,疫情嚴重的國家可能使用疫苗而逐漸解封,而台灣的疫情相對緩和,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確認疫苗的安全性,應掌握自己的節奏,「民眾的疫苗接種可以有點慢,但是不要太慢。」、「台灣有條件等好的疫苗」。近20年來,全球三次重大疫情,包括SARS、H1N1以及這一次的COVID-19,鍛鍊出台灣愈來愈精悍的防疫能力,三役全與的張上淳目前是台灣大學副校長,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在國衛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 」專家會議中,張上淳指出,接種疫苗的重中之重是「安全」,不論在臨床實驗,或是未來上市之後,都以接種在健康人身上為主,因此安全是首要的目標。傳統疫苗的開發,通常需要七到十年,為了因應新冠肺炎,及早解封各國邊境與經濟,全世界卯足全力開發新冠肺炎疫苗,從疫情開始至今將滿一年,全球目前有超過上百支研發中的新冠病毒疫苗。時程縮短,安全性的把關不能放鬆。張上淳說,疫苗的臨床實驗中,會監測局部的疼痛、紅腫,全身性的發燒、頭痛、倦怠、嘔吐、過敏反應等。而這次感染新冠肺炎者很出現很特別的嗅、味覺異常,也會去設定觀察有沒有出現這樣的狀況。每完成一階段的臨床實驗,都會有獨立的委員會評估,能不能繼續試驗下去。如果真的出現不良反應,試驗就會喊停,AZ疫苗今年9月初也因為受試者出現副作用(脊髓炎得暫停進行人體試驗,目前也已重啟人體試驗。疫苗接種後的風吹草動,特別容易引起民眾的信心危機。即使在疫苗上市之後,也會透過接種後疑似不良事件監測機制去主動、被動監測,張上淳說,國內主動監測只要比對疫苗接種紀錄和健保就醫資料,很容易發現不良事件,或是通過民眾和醫師的通報。張上淳說,政府會透過背景值監測,例如H1N1疫苗上市之後,監測每週發生的GBS事件、顏面神經麻痺事件、中樞神經免疫事件、抽筋或痙攣事件、急性腦中風等等,確認異常事件沒有增加。台灣有國光、聯亞、高端、安特羅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紛紛進入人體實驗,介於第一期與第二期臨床實驗中間,是不是在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就可以採用EUA上市呢?對此,張上淳表示,國際上走得比較快的人,會有一些資料可以參考,參考綜合抗體可以到什麼程度,用此判斷我國的疫苗保護力是否足夠。至於台灣需不需要搶先接種對國外採購的新冠肺炎疫苗呢?張上淳說,早一點打比較好,還是晚一點打比較好?需要視當地的疫情嚴重度而定,美國、英國的疫情嚴峻,透過EUA(緊急使用授權)讓國民早點接種有其必要。等到其他國家都解封了,疫情相對和緩的台灣,是不是要搶快接種疫苗呢?「我們在接種時程的掌握上,可以比人家慢一點,但是不能慢太多。」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周志浩:新冠肺炎疫苗先以公費供應為主
澳洲航空已經宣佈,未來疫苗廣泛上市之後,搭乘國際航班的旅客必須先打疫苗才能登機。未來的世界,是否人人都需要一本疫苗護照,才能暢行世界呢?食藥署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建議,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對於不是優先接種對象,可是急須打疫苗的民眾,疾病管制署長周志浩說,因為疫苗非常有限,會優先以九大類對象為主,而且以公費供應為主,可是考量急需出國,或有特殊需求的民眾,又沒有被列入九大類對象者,確實有在考量少量的自費市場。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指出,全世界疫苗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國內的公費疫苗都恐怕不足夠,因此應考量優先施打對象,再有餘力的時候,才考量其他族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九類優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對象,包括:第一: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第七: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第八: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第九: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至於未被納入試驗對象的民眾,則不建議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包括:ㄧ、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二、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三、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四、癌症正在療程或是將接受治療者五、嘗試受孕或懷孕正在餵母乳的女性
-
2020-12-02 醫聲.疫苗世代
專家領袖意見/林奏延: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
疫情嚴峻,各國搶購新冠疫苗,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以「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形容「疫苗研發等同於展現國力」,強調政府應該將疫苗視為國安產業,並提出扶植國內疫苗的三大必要理由。林奏延出席「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專家會議」時表示,疫苗產業為生物醫療技術的總和,以中國為例,政府之力扶植疫苗產業,協助業者打入國際市場,這次新冠疫苗競賽中,表現優異。至於美國,在疫苗研發上則是拔得頭籌,聯邦扮演合作夥伴 ,提供必需資金,並實施生物防衛盾計畫,以及設置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局(BRADA,支援技術服務,簡化行政流程。韓國則設立專責「疫苗產業技術推展院」,透過公私協力的合作模式PPP,政府給予優惠與補貼措施。日本同樣導入PPP模式,產官學界齊心協力,加速疫苗的開發。林奏延強調,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已是先進國家扶植疫苗產業的主流趨勢,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共享成果,共用負擔開發風險。 林奏延說,台灣人口不多,內需市場較小,對於業者而言,誘因已經不高,更需政府關注,只可惜,台灣缺乏明確的疫苗產業政策,這次有機會化危機為轉機,盡素成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將疫苗產業視為國安產業,以跨部會方式來推動及扶植本土疫苗產業。林奏延列舉出扶植疫苗產業的三大理由,首先為這次新冠疫苗抗體不知能夠持續多久,如果只壓寶或是購買國外疫苗,一旦疫苗來源不足,對於防疫將造成重大影響。其次,目前仍不知新冠病毒未來演變,如果依照專家學者預估,新冠病毒流感化,未來可能必須每年接種,或是兩年打一次,更不能只依賴國外疫苗廠。第三,新冠疫苗進入國際社會的最佳利器,近一年來,台灣為全球防疫績優生,但想在防疫下半場展現實力,就必須倚賴疫苗研發,正是所謂的「得COVID-19疫苗者得天下」。 林奏延說,「政府在這場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拉高「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層級,由副總統或行政院副院長來統籌負責。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指出,樂見於疫苗主管機關--食藥署在角色上轉變,「以前是把關,現在轉變成伙伴關係」,此外,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願意傾聽產業界的聲音,溝通以以往更為順暢。 梁賡義表示,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設立「國家人用疫苗策略委員會」,整合產官學界的力量,中研院、國衛院均具備疫苗研發能力,但疫苗研發成本驚人,廠商是否有意願承接下來,進行三期臨床研究,以及接下來的量產問題,這些都需要建立制度,才能解決各項瓶頸。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鍾飲文表示,國內疫苗產業始於於九十二年,但因跨部會層級過低而失敗,迄今政府仍無明確疫苗產業政策,希望這次新冠疫苗的研發,成為國內疫苗史上的轉捩點。
-
2020-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挑戰新冠疫苗/鍾飲文:台新冠疫苗三期擬南向進行試驗
英國因疫情嚴重,已決定讓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的疫苗緊急上市,讓民眾施打疫苗,控制疫情。但相較於疫情平緩的台灣,是否需要如此,食藥署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會議主席,同時也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說,新冠疫苗要在台灣上市,一定是確保其安全性,國內疫情控制良好,目前無本土個案,要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有其困難度,已有疫苗廠打算把觸角延伸到南向國家。國衛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抗疫世紀挑戰COVID-19疫苗之國家政策 」專家會議,本身是胸腔內科專科醫師的鍾飲文指出,在輔導台灣疫苗藥廠的政策上,食藥署(TFDA)及醫藥品查驗中心(CDE)都是超前部署。他指出, 疫苗研發階段,本來是動物試驗再到人體試驗,但為了新冠疫苗研發速度,進入人體試驗之前,TFDA及CDE幾乎把所有臨床前和臨床試驗階段的法規探討和技術性資料的要求都準備好,給廠商明確的指示,廠商若有研發資料進來時,就採滾動式諮詢。為了加速人體臨床試驗,原本標準的臨床試驗是從第一期、第二期到第三期的漸進式,這一次某些部分的要求,因應球球衛生緊急事件的要求,參考美國FDA和歐盟的作法,採取平行進行,讓業者爭取時間,而原本第二期約幾百人進行試驗即可,但考量國內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可能有其困難性,且為確保候選疫苗的安全性,因此,將第二期的人數拉高到3000人。至於國內是否需在第二期後就緊急授權上市,鍾飲文認為,屆時可能仍然需要專家會議來討論,並由主管機關食藥署做最後決定,即使歐美疫苗因為國外疫情嚴重,當初認為可考慮二期後緊急授權上市,但目前看來都有三期的期中報告,來確保二期的臨床試驗中的免疫原性,即中和抗體有保護效果。他解釋第二期及第三期臨床試驗的不同,「本來第二期臨床試驗是要看疫苗在不同族群、不同的間隔時間,它誘發的免疫反應(但呈現的抗體結果不全然是具保護性的抗體),而三期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疫苗所產生的抗體是否具保護效果,能降低感染或發病的風險。」他說明,新冠肺炎疫苗和一般不一樣,它施打產生的抗體不一定具有保護性,有的反而會引起免疫增強反應,產生肺部發炎等,必須產生中和性抗體才有保護效果,一般要做第三期試驗,是要看看二期的免疫反應是不是真的能保護到我們,減少疾病發生或感染。如果情況真的緊急或特殊,無法進行三期試驗,就必須訂有統一的標準化的抗體分析方法,去驗證廠商二期試驗中產生的中和抗體具有保護性。鍾飲文也透露,目前已有疫苗廠考慮到南亞國家做第三期試驗,將觸角往南向前進,這是一種新的契機。因此,他也提醒,想將疫苗賣到東南亞國家的疫苗廠,若只做到二期臨床試驗,這些國家是否能接受,值得思考。而鍾飲文也呼籲,國內從民國92年起由國衛院承接衛生署「人用疫苗自製計畫」,雖然初步有相當成果,我們應趁此機會,思考把疫苗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安層次,由行政首長或副首長等級進行跨部會整合,利用台灣目前擁有良好的生醫人才,醫學中心優質的臨床試驗品質,及產業界現有研發成果等優勢,訂定明確的疫苗產業政策,建立國產疫苗自製能力,帶動生技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另外,為了避免像南韓流感疫苗事件後,導致國內民眾有拒打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未來上市首重「安全性」。加上民眾也擔心,這麼快疫苗就誕生,是否比較不安全,鍾飲文強調,一般而言,流感疫苗引起的Guillain-Barre syndrome、腦炎或脊隨炎等,大部份副作用較常在前三周出現,至遲在二個月內。美國FDA的緊急授權許可,就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建議最後一劑施打後,至少要追蹤一個月,而台灣二期臨床試驗將此時間拉長為兩個月,就是希望確保疫苗的安全性。
-
2020-12-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打了疫苗就可以出國嗎?COVID-19疫苗接種前,你該知道的9個實用小知識
輝瑞藥廠與德國BioNTech生技公司合作開發的COVID-19疫苗宣稱預防效果超過90%,若藥廠能如預期供給,美國政府計畫從十二月起開始替民眾施打。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卻出現瑕疵,英國政府要求評估這款疫苗是否符合取得緊急授權的資格。而台灣,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則表示「手中已經確定有1500萬劑」,保守估計明年中可開打。但無論哪一國哪一種疫苗,大眾對新冠疫苗仍多有疑慮,安全性沒問題嗎?打了就可以出國了嗎?以下咨詢專家意見為你釋疑。Q1:打COVID-19疫苗還會得新冠肺炎嗎?A:有可能,每一個人的免疫反應不同,目前還不知道保護力是多少,需要更多的證據。(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2:COVID-19疫苗打了一次之後,就一輩子不會得新冠肺炎嗎?A:不知道,COVID-19可能流感化,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3:為什麼COVID-19疫苗需要超級冰箱保存?A:環境中充滿RNA水解酶,導致mRNA疫苗失效,因此部分國外研發的mRNA疫苗需要超低溫保存。(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Q4:哪些人應該優先接種COVID-19疫苗?第一: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第七: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第八: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第九: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Q5:哪些人不應該接種COVID-19疫苗?A:ㄧ、疫情控制不穩的慢性病患二、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免疫系統疾病者三、最近一個月接受大手術者四、癌症正在療程或是將接受治療者五、嘗試受孕、懷孕、及正在餵母乳的女性(以上民眾因為不在臨床試驗的收案對象,因此無法預知會有何反應,因此目前不建議接種。)Q6:接種covid-19疫苗真的安全嗎?要注意哪些副作用?A:目前各家藥廠發表的臨床試驗,副作用以發燒、倦怠、接種部位疼痛等為主,至於有些藥廠會產生嚴重頭痛,是因藥廠第一次做RNA疫苗,為了讓疫苗穩定,會添加很多傳統疫苗不同添加的物質,這部份的原因仍待未來更多研究分析。至於有藥廠發生嚴重的脊髓炎,仍屬單純個案,但施打疫苗仍比一般發生率高一些。(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Q7:我接種covid-19疫苗要付錢嗎?要付多少錢?A:未來被政府列為需要施打者,將是公費支付,至於一般人有無自費施打的機會,短期內藥廠應該生產不及,多餘的疫苗供應自費市場有困難,但在考量中。而目前已有航空公司規定得施打疫苗才能搭機,未來當疫苗生產量大時,應該會有出差出國者自費施打。(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疾管署署長周志浩)Q8:如果感染過COVID-19肺炎的人,還需要再接種疫苗嗎?A:若感染過的人有相當的保護力不見得立即施打疫苗,另外,這也需要看未來更多研究分析,屆時國際上疫苗接種的建議。(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Q9:打了COVID-19疫苗就可以出國,並且回國不隔離嗎?A:由於目前仍不知疫苗的效力有多高,因此,即使打了疫苗出國,建議回國仍需要隔離。(食藥署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之專家討論會議主席鍾飲文醫師)
-
2020-12-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利潤大 日本企業為何不賺這個錢?
日本共同社報導,歐美製藥巨頭輝瑞與莫德納的新冠肺炎疫苗即將上市,日本卻明顯落後,日本國內製藥公司中,源自大阪大學的製藥創新企業AnGes是唯一已開展臨床試驗的一家,鹽野義製藥和第一三共甚至還未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原因是日本政府指揮不力,加上製藥公司認為,一旦疫情平息就沒人接種,對具有風險的巨額投資怯步不前。輝瑞疫苗預計最早12月11日能在美國接種。競爭對手、英國製藥巨頭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疫苗也有望在年內申請使用授權。美國生物科技企業莫德納也公布初步結果稱,其疫苗有效性達到94.5%。日本研發疫苗進度落後,原因之一是企業規模差距大。2019會計年度(1至12月)財報顯示,輝瑞和阿斯特捷利康的銷售額分別達到517.5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和243.84億美元(約台幣7000億元)。而日本巨頭之一的第一三共2019會計年度(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財報銷售額僅為9817億日圓(約合台幣2674億元)。其差距主要表現在左右競爭力的研發費上,第一三共僅為輝瑞的約五分之一。此外,日本近年來一直未發生大規模疫情,此外,國民對疫苗副作用的警惕心理原本就很強。瑞士信貸證券高級分析師酒井文義指出,「幾乎沒有日企認為這是商機」,因為一旦疫情平息,疫苗需求就不復存在。
-
2020-1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莫德納和阿斯特捷利康哪款新冠疫苗最好?教授圖表解析
目前已經有五款新冠疫苗發布新聞,聲稱有效。其中一款是俄國製造,另一款是中國製造。由於這兩款可能會有國家介入,從而誇大效率及安全性,所以我就不把它們列入討論的行列。剩下的三款,根據新聞發布的先後,分別是由這三個團隊研發出來的:(1)美國的Pfizer公司/德國的BioNTech 公司,(2)美國的Moderna公司,和(3)英國的AstraZeneca公司/英國的Oxford大學。為求簡單明瞭,我會把這三款疫苗分別稱之為Pfizer,Moderna,和AstraZeneca。請看下面的圖表以及說明:技術:Pfizer和Moderna都是採用RNA技術。這將會是有史以來首次上市的RNA疫苗。這種技術的概念大約在30年前出現,在經過無數的改良之後,如今總算揚眉吐氣,一鳴驚人。AstraZeneca是DNA疫苗。這也將是有史以來首次上市,人用的DNA疫苗。不管是RNA疫苗或是DNA疫苗,都是用基因改造技術做出來的,所以這又再次顯示基因改造技術對人類的貢獻。希望反對基因改造技術的人能因此而拋棄沒必要的意識形態。請看反基改:你會接種基改的新冠疫苗嗎。效率:這三款疫苗都需要接種兩次,而Pfizer和Moderna的效率都是95%。這樣的高效率應該是超乎所有專家的預料。AstraZeneca的效率是62%或90%。很有趣的是,當第一次打半劑,第二次打全劑,所得到的效率是90%。但是當兩次都打全劑時,效率反而只有62%。平均而言整體效率是70%。貯存溫度:我在新冠疫苗,DNA,RNA,孰優孰劣這篇文章裡有說,RNA是很不穩定,而DNA則是很穩定。RNA的全名是Ribonucleic acid(核糖核酸),而DNA的全名是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就是因為DNA《去氧》(少了一個氧)而使得它會比較穩定。AstraZeneca是DNA疫苗,所以可以放在一般冰箱貯存。反過來說, Pfizer和Moderna都是RNA疫苗,都需要冷凍貯存。雖然這兩款都是RNA疫苗,但由於它們所使用的載體不同而需要在不同的溫度貯存。Pfizer是零下70,Moderna是零下20。換句話說,Pfizer的載體技術不如Moderna。Pfizer的超低溫需求將會在運送和貯存上帶來極大的挑戰。保質期:保質期的英文是Shelf-life。就Pfizer和Moderna而言,保質期是從貯存的冷凍冰箱取出來之後,放在一般冰箱裡(攝氏2到8度)還能維持效率的期限。Pfizer在這方面又輸給了Moderna。價格:圖表所顯示的是每劑的價格,而這三款疫苗都是需要打兩次,所以實際的價格差別還需要乘以2。尤其是,如果AstraZeneca是第一次打半劑,第二次打全劑,那價格上的優勢還會再加大。牟利:Pfizer和Moderna都計劃從疫苗中獲利,而這是理所當然。 AstraZeneca則表示在這次的疫情結束後才會追求利潤。也就是說,它預期新冠疫苗的施打將會在未來成為一種常態。供應量:圖表所顯示的是2020年底之前所能供應的劑量。由於DNA疫苗較容易製作,也較容易貯存,AstraZeneca的在供應量上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雖然AstraZeneca的效率不如Pfizer或Moderna,但它的穩定性,價格,和供應量都是遠遠勝過Pfizer或Moderna。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一個有70%效率的疫苗就能達到群體免疫,更何況AstraZeneca還有可能達到90%的效率,所以我認為,在這三款疫苗裡,AstraZeneca是最符合全球性(不分貧富)的需求。原文:哪一款新冠疫苗最好?
-
2020-1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巴西總統:拒絕COVID-19疫苗 也不强迫國民接種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今天傍晚宣稱,他不會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這是他對疫苗連連表示懷疑的最近一次。路透社報導,右派的波索納洛在各社交媒體平台直播的談話中並說,國會不可能會規定巴西人民接種疫苗。巴西染疫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二,而波索納洛本人雖曾在7月感染病毒,數月來仍對疾病的嚴重性輕描淡寫。波索納洛說:「告訴各位,我可不會接種疫苗,這是我的權利。」波索納洛在直播中也對配戴口罩的防護效果表示懷疑,他暗示,並無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足以證明口罩阻止病毒傳播的效力。波索納洛一再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普及後,不會規定巴西人民必須接種。他10月間曾推文開玩笑稱,只有他的狗必須接種疫苗。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500萬劑新冠疫苗到手! 我首度成功直洽藥廠取得疫苗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解禁希望,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才剛透露「口袋中已有疫苗」,近再傳捷報,我首度透過直洽藥廠,取得新冠疫苗,陳時中透露,目前已直接透過藥廠取得1000萬劑「加上covax,我們手中已經確定有1500萬劑」目前簽約成功,已付部分訂金。我國已成功與一家廠商簽約,陳時中強調,目前還在三家疫苗廠持續洽談中,當然付訂進就是上次提及「在口袋中的疫苗」當初已簽約,只是還在等最後契約確認,所以等到付了訂金後才向國人宣佈。這算是直接跟廠商談成的第一筆,整個完成簽約的第一家。但這一千多萬劑疫苗何時可在台接種,陳時中不願多談,因為目前所有疫苗成在研發階段「沒人知道。若今天有廠商答應明年一月可打,我們就放鞭炮了」,疫苗安全仍須不斷研析,是否可更快取得,還需要更多時間努力。近日一份對53國對抗新冠病毒排名,我排名第三,疫苗可近性排名低於越南泰國,陳時中說,整體可以前三名是肯定台灣防疫成果,有些國家取得疫苗就會報告,我國疫苗洽談因從頭到尾都保密,但取得的疫苗不會比人家少,保密是談判需要,「才會讓人以為我們沒有取得。」另外,國外打過疫苗入境是否可縮短檢疫期,陳時中僅說,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國正式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未來如何因應正式開打國門,要看科學證據去研議政策。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連傳捷報全球何時達群體免疫?專家曝最快時間點
新冠疫苗研發近來接連告捷,藉由透過大規模疫苗接種達成群體免疫的希望也露出了曙光。至於何時才能形成群體免疫,最新研究稱最快在2021年第4季。花旗研究(Citi Research)23日出具研究報告指出,已開發經濟體將最先出現群體免疫帶來的經濟效益。這些經濟體有許多已預訂大量疫苗。該研究假設輝瑞、莫德納與牛津的疫苗,能在下月到明年1月之間獲得緊急使用批准。花旗研究的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共獲得雙邊預訂疫苗總量的85%,美英日加澳和歐盟等國與地區的訂購量超過了自身人口數。一般來說,疫苗覆蓋率至少應達70%才能形成群體免疫。分析師表示,這意味者主要經濟體可在明年第2季或第3季開始更廣泛地分發疫苗,並在第4季形成群體免疫。花旗研究指出,經濟活動的正常化,將讓已開發經濟體明、後年成長率分別提高1.2和3.9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則僅提高0.1和2個百分點。分析師解釋說,新興市場之所以經濟效益較小,部分是因為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已控制住疫情,恢復了多數經濟活動。此外,疫苗分發恐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到達新興經濟體,低收入國家可能要等到2022年底甚至更晚。但分析師也指出,疫苗有效性及染疫患者傳染給別人的再繁殖率、疫苗生產速度以及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度,可能影響上述達成時間預測值。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誤打誤撞!牛津疫苗研發人員犯錯 竟使保護力激增
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23日宣布,初步資料顯示,與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平均保護率為七成,但若微調接種劑量,保護率可達九成,而且沒有嚴重副作用。阿斯特捷利康副總裁潘加洛斯透露,是研發人員注射時搞錯劑量,才意外使保護率提高到九成。他說:「只注射一半劑量,實在是機緣巧合。」英國受試者原定接種兩劑全劑量疫苗。潘加洛斯說,研究人員注意到,受試者接種後的副作用,如疲勞、頭痛和手臂痛等,比預期的小,這讓研究人員大惑不解,「所以我們回頭去找原因,才發現他們少注射一半的劑量」。研究團隊決定繼續研究這群只注射一半劑量的受試者,並讓他們在原定時間接種第二劑全劑量疫苗,結果保護率達到90%,比兩劑都接種全劑量的另一群受試者的62%高多了。
-
2020-11-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首透露新冠疫苗貨量 至少460萬劑給優先對象打
新冠肺炎疫苗被視為疫情解禁希望,過去僅願說明「已有疫苗在口袋」的指揮中心今首度透露我新冠疫苗貨量最低門檻,發言人莊人祥表示,COVAX平台疫苗量計算模式為當地人總口數1至5成,換句話說,以一人接種兩劑計算,我至少可取得460萬劑提供優先對象施打。莊人祥表示,我國已決定透過COVAX要拿多少疫苗量,但現階段不便多說明,僅說我爭取新冠肺炎疫苗管道不僅COVAX,還會直接與藥廠接洽,及研發國產疫苗,國內最終獲得的疫苗數量一定會更多。保守預估明年六月前在台接種,若COVAX「守信」則可在明年第一季開打。目前COVAX平台釋出第一波可選疫苗包含輝瑞/BNT疫苗、牛津疫苗及賽諾菲疫苗,莊人祥說,我國在COVAX平台屬於具選擇權國家,但現在不是選擇時機,應將選擇權都保留下,「未來不論哪支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選擇。」莊人祥也說明,COVAX平台以一劑10.5美元計算交付訂金,未來將依據選擇的疫苗售價,再補差額給COVAX平台,目前第一波可選三種疫苗,其中一家不論各國經濟水準,疫苗均一價,其餘兩家疫苗售價則依各國經濟狀況等有高有低,台灣屬於未來疫苗定價較高的國家。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33萬名醫護人員、14萬名防疫人員、警政9萬人、安養機構15萬人、國軍20萬人、300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300多萬成人慢性病患、3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
-
2020-11-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牛津新冠疫苗保護力僅70% BBC直言:令人失望
BBC報導,大規模臨床試驗顯示,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保護率為70%,這「既是勝利,也令人失望」,因為美國輝瑞和莫德納公司的新冠疫苗,保護率都達95%。不過,牛津疫苗比另外兩款疫苗便宜得多,而且更容易儲存和運送,所以若獲批准,仍將在抗疫行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另有資料顯示,牛津疫苗的保護率可以提升到90%。牛津研究人員已成功把通常耗時十年的疫苗研發過程縮短到10個月。英國政府已預訂1億劑牛津疫苗,可供5000萬人接種。【中央社/倫敦23日綜合外電報導】一項大規模試驗結果顯示,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可防止7成受試者出現症狀。之前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與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已分別表示,旗下疫苗試驗結果顯示防護力達95%。牛津大學試驗結果雖堪稱成功,卻也令人失望。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相較於另外兩種疫苗,牛津大學疫苗價格便宜得多,而且儲存更容易,更方便送到全球各個角落。英國政府已預訂1億劑牛津大學疫苗,足夠替5000萬人接種。參與牛津大學疫苗試驗的志願者超過2萬人,其中一半在英國進行,其餘在巴西受試。研究者說疫苗防護力為70%。有趣的是,有一群志願者先接種半劑疫苗後,再接受完整的一劑疫苗,防護效力就增至9成。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有此差異。
-
2020-1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國和台灣都用基改 教授:你會接種基改的新冠疫苗嗎
相信大家在這一兩個禮拜來已經聽到很多關於新冠疫苗的好消息:輝瑞和莫德纳這兩家公司所研發的新冠疫苗都有95%的保護率。但是,你知道這兩款疫苗都是用基因改造技術做出來的嗎?傳統技術製造的疫苗通常需要10年才做得出來,但是基改技術可以1年就做出來。美國有一個致力於提供正確醫療資訊的網站叫做American Council on Science and Health(美國科學與健康協會)。它在2020-11-17發表Will COVID End The Anti-GMO Movement?(新冠會終結反基改運動嗎?)。它的最後一段是:Americans love to hate Big Business, particularly Big Pharma and Big Ag. But when we need them to rescue us, we run to them for help. They usually deliver. Let’s hope the new vaccines are so successful that they are able to end not only the coronavirus but anti-GMO ideology, as well — in other words, wiping out two viruses at once.(美國人最喜歡仇視大型企業,特別是大型製藥公司和大型農業公司。 但是,當我們需要他們拯救我們時,我們便會跑去向他們求助,而他們通常也都會有求必應。 但願這次的新疫苗會很成功,以至於它們不僅能終結冠狀病毒,也能終結反基改意識形態,換句話說,可以一次消滅兩種病毒。)(註:台灣人也喜歡仇視大型製藥公司和大型農業公司,請看渾沌文茜世界)沒錯,《反基改意識形態》的確是一種病毒,而且已經肆虐全球20多年了。打從1994年美國FDA核准第一個用基因改造技術做成的農作物(番茄),反基改的聲浪就一年比一年大,儼然形成主流民意(請看從反基改到親基改)。但是,事實上,美國FDA核准的第一個用基因改造技術做出來的產品是許多糖尿病患賴以為生的胰島素(1982年核准)。如今,基因改造技術又即將拯救全人類於水深火熱。那,反基改人士,您還要繼續反下去嗎?我在2020-10-6發表新冠疫苗,DNA,RNA,孰優孰劣,列舉了7款正在做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而其中6款都是用基因改造技術做出來的。唯一的那一款用傳統技術做出來的新冠疫苗是來自中國武漢病毒研究所。所以,顯而易見,美國和台灣都只會採用基改技術做出來的新冠疫苗。那,反基改人士,您會願意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而放棄反基改的立場嗎?原文:反基改:你會接種基改的新冠疫苗嗎
-
2020-11-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避免重演「疫苗之亂」 陳時中:新冠肺炎疫苗將排除社區施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周五透露,「口袋已經有一些疫苗」。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今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則質詢陳時中,未來如何讓新冠疫苗施打不發生類似流感疫苗的「疫苗之亂」;陳時中回應,未來會將計畫性施打部分擴大,且暫不考慮在社區施打。陳時中日前表示除了向COVAX採購,可選擇包括牛津疫苗、輝瑞/BNT疫苗及賽諾菲疫苗三種疫苗,也另外直接和疫苗廠接洽,幾乎完成簽約,僅差付訂金。陳時中今天在衛環委員會接受質詢時進一步表示,學術界目前認為涵蓋率應達六成,也就是需1500萬國人施打,才有保護力。但他也表示,目前除了少數未公開的疫苗,大部分的疫苗都需要打兩劑,因此須準備3000萬劑才夠。蘇巧慧及民進黨立委莊競程都關心,未來若取得新冠肺炎疫苗,如何避免類似流感疫苗的搶打現象,建議可比照口罩建立地圖,並以身分證單雙號分流。陳時中表示,資訊系統都在準備中,但任何一個事件都可能引發民眾恐慌的心理,搶打或是不打「很難完全避免」。他也強調,事實上流感疫苗地圖,未來新冠肺炎疫苗也一定會建置。而疫苗分為民眾主動來打,以及被動計畫性安排,未來會將計畫性施打的部分擴大,實施分流方法。另外,因為新冠肺炎相關副作用尚不清楚,且無SOP,因此將先排除社區,考慮於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施打、評估。
-
2020-11-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事、防疫、警憲列前三優先 計92萬人先打新冠疫苗
隨著國際間多支新冠肺炎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進行,疫苗接種對象的優先順序也受到關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指出前排名比較前面的優先對象包括醫療、防疫、警察、憲兵、軍人、長照社福機構人員。相較於年輕人與老年人,目前兒童案例都是輕症且人數較少,因此目前優先接種族群不包括兒童,未來會視需要隨時評估。莊人祥指出,新冠疫苗接種優先順序,第一優先為醫事人員(估33萬人),第二優先為中央、地方、機場之防疫人員(估14萬人),第三為維持治安的警察及憲兵(估9萬人),第四為長照及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及受照顧者(估15.8萬人),第五為維持國家安全的軍人(估20萬人)。第六順位以後依序是64歲以上長者(估348.5萬人)、19到64歲具重症高風險相關疾病者(384萬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3.5萬人)、50到64歲成年人(530萬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所有疫苗都還在臨床試驗接段,需要多方努力,只要進入第三期的疫苗,都會盡力去聯繫,不可能僅押寶在某些疫苗。目前管道包括全球新冠疫苗計劃(COVAX)、國內自製疫苗、逕洽廠商購買等三方面,都是為了分散風險近快取得疫苗。莊人祥表示,COVAX最早在網站上公布九隻疫苗,後來針對有選擇權的國家釋出第一波可選的疫苗有三支,包括輝瑞/BNT、牛津/AZ、 GSK/賽諾菲,目前都保留可以選擇,台灣也會與這些疫苗廠商聯繫,目前輝瑞/BNT、牛津/AZ都有直接聯繫,GSK/賽諾菲比較沒有,不在COVAX名單但已傳出捷報的美國Moderna也曾經聯繫過,未來還會持續洽商。希望盡可能在明年第一季爭取到,保守估計明年中可以打。
-
2020-11-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盤點我「口袋疫苗」 投資預購不只1家
新冠疫苗被視為疫情解封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廿日透露,「口袋已有一些」,專家估計,根據經驗,疫苗最少需購買為兩百萬劑到一千萬劑;衛福部食藥署指出,國際大廠研發疫苗可循緊急使用授權模式,開放台灣民眾使用。在國產疫苗方面,三大疫苗力拚年底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在全球疫苗研發競賽中,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支疫苗成功上市,但 「輝瑞/BNT」疫苗、「莫德納(Moderna)」疫苗、「牛津/AZ」疫苗為領先群,即將完成第三期臨床試驗,各國皆以投資的方式預購。專家指出,我國也採取相同模式,但因預算有限,目前僅編列一一五點五億元,目前傾向先投資一至兩家。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COVAX平台第一波釋出可選疫苗名單中,包括「輝瑞/BNT」疫苗、「牛津/AZ」疫苗及「賽諾菲/GS」K疫苗,前兩支疫苗已於六月起陸續與藥廠接洽;賽諾菲疫苗目前進行第一期及第二期臨床試驗,考慮其存放一般冰箱保存即可,我保留於COVAX選擇權,暫時未與藥廠直接接洽。雖然莫德納疫苗目前沒有列COVAX平台第一波名單,但指揮中心已直接與藥廠接洽。上述疫苗種類、價格及冷鏈模式皆不同,外界好奇我國疫苗挑選原則,莊人祥說,目前是把握住所有的選擇機會,「未來不論哪支疫苗先上市,我們都可以做出選擇。」國際間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陸續傳出好消息,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國際大廠研發疫苗若已取得緊急使用授權(EUA)上市,在台灣也可依EUA模式辦理,只要將動物試驗、臨床試驗資料送食藥署審查,通過緊急使用授權模式,即可開放台灣使用。國產新冠肺炎疫苗也是我取得疫苗的主要策略,目前有國光生技、聯亞生技及高端疫苗展開研發,吳秀梅分享,我三支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國產疫苗進度順利,第一期臨床解盲將於下個月開始分析,預計十二月中下旬出爐。
-
2020-11-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非高風險 醫:兒童接種順序勢必往後
我有望爭取到國際新冠肺炎疫苗,民眾何時可以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曾預計比照公費流感疫苗,初估一千三百五十萬人為優先對象,含五十歲以上長者及成年慢性病患。醫師認為,接種對象均以成人、老人為主,兒童並非新冠肺炎高風險族群,順序勢必往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共九大類,依序為卅三萬名醫護人員、十四萬名防疫人員、警政九萬人、安養機構十五萬人、國軍廿萬人、三百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三百多萬成人慢性病患、三萬名罕病及重大傷病者,最後才是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全球新冠肺炎疫苗開發人體試驗對象並不包含兒童,而是健康成人及老人為主,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分析,兒童罹病機率不高,即使染疫重症及死亡率都很低,即使新冠肺炎疫苗在台開打,兒童可能等優先對象及其他商業人士接種後,第三輪才開始施打。對於疫情穩定的台灣而言,接種疫苗不僅為防疫,更是為開放邊境,目前歐美接種疫苗時程勢必比台灣更快,各界關注未來出入境各國是否需「疫苗護照」,證明已對新冠病毒免疫,可免居家檢疫,為委靡經濟解渴。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任何疫苗問世,其效果都需觀察一段時間,每家藥廠推出疫苗,拿著不同保護力報告,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效果,得看施打後該國案例是否大幅下降,屆時再來討論是否可放寬施打新冠疫苗者入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