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恐慌
共找到
997
筆 文章
-
-
2020-04-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留法學生:出門限離家1公里、進家樂福要排1小時
新冠肺炎疫情讓獨留異鄉的Charlotte一夜長大。廿五歲的她,去年才從台灣飛往法國南部圖盧茲攻讀大數據碩士,今年三月中碰上全法封城,學校停課,室友全返鄉躲避疫情。超市一度被掃空,口罩至今仍缺貨,只能在離家一公里內活動。法國確診新冠肺炎人數超過十一萬,僅次於美國、西班牙及義大利。Charlotte接受越洋採訪指出,法國三月十六日緊急宣布隔天封城,很多台灣留學生立刻奔回一萬公里外的台灣,但她怕在飛機上感染,選擇留下。不飛的代價,是獨處在出家門一公里內的活動範圍,宛如孤島。Charlotte說,法國預計封城到四月十五日,民眾出門前都要用手機上網填單,載明姓名、住址、出門時間及理由,路遇警察臨檢要出示,違者罰一三五歐元。如累犯,罰金再往上加,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要在家坐牢六個月。首都巴黎至今已開出卅幾萬張罰單。Charlotte說,非必要不能出門,除工作、買菜、照顧老人等;政府也允許散步運動,但只能在離家一公里內活動,且不能超過一小時。法國主要大眾運輸為地鐵,封城後減班且不收費,只供上班的人通勤。封城首日人民恐慌,當地超市食品貨架被掃空,讓Charlotte害怕斷糧。商家為控管入場人數,家樂福一度要排一小時才進得了大門。入場後,六到七成採買民眾戴口罩和手套。店家除在收銀機加裝玻璃隔板、地上畫格線保持距離,收銀員也都戴口罩、護目鏡。Charlotte羨慕台灣實施口罩實名制,法國任由民眾上藥局搶購,預估還會缺貨很久。她只剩五、六片口罩,未來會減少出門、節省使用。她就讀大學隨法國封城而停課,幾乎沒有一門課「超前部署」,每門課都移師遠距視訊軟體Zoom上進行,老師一開場就和學生說「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Zoom」。甚至有一、兩門課無法遠距教學,直接停課,也沒說明補課時間。
-
2020-04-09 養生.抗老養生
均衡四類飲食 免疫力升級
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似乎沒有消減的趨勢,反而人心惶惶,日日增添恐慌!近日網路、媒體新聞也出現大量的預防之道,而飲食保健永遠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均衡飲食」則是最常出現的飲食保健方法,但很多民眾對於「均衡飲食」相當困惑,我才發現原來「急病亂投醫」、隨風向起舞亂亂吃,是變成現況的飲食保健之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免疫力,是由飲食建構而成,而每日飲食指南的六大類食物,就是均衡飲食的核心重點,國人若能補足攝取不夠的營養素,免疫力絕對是自動升級。1.優質蛋白質:構成細胞(尤其是白血球、免疫蛋白、抗體)主要成分,增加抵抗細菌、病毒的感染。2.維生素D:2017年英國醫學期刊整合各類補充維生素D人體臨床研究,發現體內維生素D低的人經過補充後,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風險效果較佳。在飲食指南裡,屬於優質蛋白質的豆、魚、蛋、肉類及乳品類含量是豐富的,若每日飲食可以吃到這些食物,相對的也能補充到足夠的營養素,但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乳品類國人的攝取狀況只有0.3至0.7份(建議量1.5至2杯),而維生素D的攝取狀況普遍較差。3.礦物質鋅:體內有足夠的鋅,可減少發炎現象,提升免疫力,並能促進修復上皮細胞,幫助免疫細胞的生成。4.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C、植化素,都具有維護眼睛、鼻子、口腔、肺及胃腸道各處的黏膜健康作用,能阻止細菌、病毒入侵體內。在植物性食物中,鋅、抗氧化營養素含量豐富。鋅除了海鮮類、肉類含有外,堅果種子類中也含量豐富,但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國人的攝取量都不足0.5份(建議量1份);而植化素在不同顏色的蔬菜及水果中,含量豐富並具有許多不同型態的植化素,對人體健康的維護,免疫力的提升都有幫助,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發現,國人的蔬菜類攝取量只有1.4至1.9份(建議量3至5份)、水果類也只攝取1.1至1.8份(建議量2至4份)。綜觀飲食保健提升免疫力的方法中,若是以每日飲食指南為方針,日日吃足均衡飲食,我們的免疫力在需發揮功能時,就會好好守住我們的健康!而非人云亦云下,慌張恐懼亂吃一堆東西下肚。
-
2020-04-09 科別.心臟血管
慢性病患新冠肺炎致命風險高 做好3C自我管理
慢性病患者罹患新冠肺炎的致命風險高!研究發現,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國健署因此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盡量待在家,做好3C自我管理,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減少病毒感染風險。目前正值季節交替之際,也是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國健署長王英偉表示,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的血壓,務必要做好自我管理。面對疫情,要保持警覺,但不必過度緊張,掌握下列注意事項,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每日記得量血壓(Check):民眾平時可利用醫療院所或生活周邊的血壓站來量測血壓,但在疫情期間,建議改在家測量血壓,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記錄血壓數值,除了可自己監控血壓變化,也可在就診時提供醫療人員了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參考依據。●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例如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拒菸酒,適度居家身體活動,例如做健康操、散步、做家事等,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應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因應疫情,可憑醫院或診所開立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優先至社區健保藥局領藥,減少出入醫院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民眾必須至醫院領藥,部分醫院有增設慢性處方箋院外領藥服務窗口,建議先上醫院網站查詢,或打電話洽詢了解該醫院是否有相關服務後再前往,以確保個人健康安全,減少感染機率。由於全球疫情持續嚴峻,國健署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慌,緩解焦慮情緒,可減少血壓波動,另外,慢性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早晚量測血壓,依照時程回診。
-
2020-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如何自保?前和平醫院護士的封院回憶:口罩洗手外,最重要的4件事
編按:武漢肺炎(COVID-19,正式名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暫時尚未看到盡頭。在此不確定的危機中,我們當如何自處?SARS風暴時的和平醫院封院事件,造成員工與院內民眾超過百人感染,數十人死亡,是台灣防疫史上被視為失敗的重大事件。50+讀者陳蓉心,當時是和平醫院被封院隔離的門診護士。曾經歷「離死亡最近」的恐懼,她從中學習到什麼?她提醒了我們除了口罩、洗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背景:2003年3月,SARS在疫情已經在中、港地區擴大。4月20日台灣曾舉辦全球第一個SARS國際研討會,當時政府還很自豪保有「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的「三零」紀錄。未料,4月24日即爆發和平醫院封院事件。2003年,我在和平醫院的胸腔科擔任個案管理師。當時醫院隱匿消息,所以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有SARS。記得在封院的前幾天,主任突然和我說:「這段期間不要來上班。」當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要來上班?其實是主任已經知道了,才這樣勸我,但因沒有原因,無法說服我,所以我還是去上班。結果,平日很溫和的主任突然生氣:「我命令你立刻回家!」後來才知道,原來主任是為了保護我們。 大約2、3天後,看了電視才知疫情已經很嚴重,新聞跑馬燈公告所有和平醫院的員工一定要回去醫院封院隔離。其實想想很殘忍,不管有感染的、沒感染的都關在同一個醫院裡,每個人都會覺得害怕。但若沒有回去,幾乎是觸法,會有管區警員來家裡把人帶到醫院。當時緊張死了!我很擔心警察一來,驚動鄰居,會影響公公婆婆老人家的生活,於是把用品匆匆收拾,去已封院的醫院報到。 當下的感覺?想著我的孩子還這麼小,才8歲和10歲,出門前我忍不住和先生抱頭痛哭,因為不知道這一去,是否會就此離別。 以為要和家人永別:我曾經歷的SARS封院回憶 一開始時,大家根本都不懂。照顧感染者的一線的醫護人員,當時甚至還沒有隔離衣,都只穿著簡陋的雨衣。 和平醫院共有2棟建築,A棟為沒染病的人住的安全區,B棟是已染病者的危險區,但情況很亂,一開始2棟仍是流通的,並沒有分隔,大家都怕死了。便當送到兩棟之間的連通道,很多便當都放到餿掉了,寧可餓肚子還是沒人敢去拿。 我和2個同事被隔離在A區一間健保病房,隔離的措施是被要求三餐量體溫、並24小時戴N95口罩,連睡覺都不能拿起。我戴到臉都長滿了疹子。 當時的生活像坐牢,有人稱為「和平監牢」,沒有電視,那時也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上網,也不能走出病房,且3個人必須要保持距離,幾乎身體不太能動,有人自殺的消息,我是出院後才知。那時非常孤單無助,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一直打手機給先生和家人,才2週電話費就打了1萬多元。 如今想起來還很難過的是,小孩子想媽媽時,他們見不到我。老公就只好每晚帶著2個小小孩,偷偷到醫院後面的巷子裡來看我,其實隔很遠,只能往上看窗戶,我就隔著窗戶看他們,這樣就滿意了,沒有話語,就是一直哭。 從和平醫院隔離,至基河國宅再隔離,總共22天,度過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事情結束後,家人不允許我再從事護理工作,於是我辭職了,聽說好幾個同事也是這樣,我們從未再接觸曾經熱情的護理工作,那年我33歲。 心安,而不是心慌:我學習到的4個防疫自處之道 現在武漢肺炎疫情會擴大到什麼程度,還沒人知道,社會人心惶惶,看到搶口罩、衛生紙或各種假消息的新聞,實在很感慨。目前的防疫,大家會著重在口罩洗手或各式秘方,我雖然只是一個曾經擔任過護理人員的人民,但經歷過離死亡最近的的SARS封院,我學習到幾件目前媒體上較少談到的心理層面重要功課: 最好的面對疫情的態度,不是心慌,反而是心安。我們應該要謹慎,但不是恐慌,恐慌其實更不利防疫。 第一、要信任當時在醫院,每個人都會懷疑對方染病,只要有一個人輕輕的咳嗽,大家都會嚇個半死,就很可能被排擠。於是我們3個室友就相互說好,我們一定要彼此信任。有人咳嗽,說她是喉嚨乾、或是嗆到,我們就相信她,讓自己不要過度擔心,其實因為這樣,我們才共同度過那段痛苦的日子。試想若天天在猜忌中,自己會好過嗎? 信任與接受,有助於心的安定,無論是政府的決策、疫情的變化,就是理性的信任,冷靜的因應。因為身心是一體的,當自己處於憤怒或過度恐懼中,心理狀態絕對不會好,免疫力也不會好。 第二、保持信心有件大家比較不知道的事,SARS封院期間,我們每天最期待的一件事是:近中午時,聽葉金川(時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院內廣播!葉金川被稱為是抗煞英雄,除了他進駐並且做好隔離AB區控制了疫情外,有個很少被外界被提起、但是很重要的關鍵是:他的說話方式。 他會報告今天又有誰退燒了,誰已經康復了,今天有了哪些改善,明天有什麼計畫,這些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定心丸,讓我們至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死。當大家聽到:「早安,我是葉金川」時,彷彿聽到一絲希望。很好笑的是,有時他遲到了幾分鐘,我們都會很擔心,會不會連葉金川都感染了?結果,他遲到會報告原因,我們才鬆一口氣。當時因為大家內心穩定下來,院內才不會有暴動。 現在很多人會傳武漢一些非常可怕悲慘的故事,大家愈看愈怕,造成假消息流傳或物資搶購,仔細想,到底有何好處?我覺得這社會應該多報一些正面康復的訊息,增加大家的信心。社會面臨危機與脆弱時,每個人內心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記得給醫護人員正能量很多擔任一線的醫護人員非常很辛苦,願意冒著風險工作,是因為救人的使命感,據我所知當時很多同事甚至躲起來哭,也要把工作做好。社會上一定要多給她們支持的力量,因為他們是社會的重要防護線,不能垮。 我曾經擔任小孩學校的說故事媽媽,當被封院時,小朋友們竟然全班發起每個人寫一張卡片,透過院方送進來鼓勵我,用注音、稚嫩的字體加油打氣,還有人寫:「要我一定要再回去,說故事給他們聽」。我看了不住流淚,內心突然生出很大的力量,想著:「我一定要活著回去!」結果,正能量的力量真的超乎想像!出院後,我自此覺得時常感謝與稱讚他人,真的是很棒的事。 第四、做好自身健康管理的決心武漢肺炎目前的致死率,相對還沒有那麼高。其實各種病都一樣,自己的健康與免疫力,還是最重要的。經過那件事後,我很著重運動,以前很緊張的事,現在也盡量讓自己放鬆、放下,避免過大的壓力影響免疫力。身體好的人,自然就不怕病毒。 防疫如抗癌!別忘了心的力量 在和平醫院之前,我曾經服務過長庚與和信的癌症病房,負責打化療,得到很重要的學習,看過那麼多癌症病人,我認為信心對於抗病是非常重要的。當病人沒有信心時,給他再好的藥有時都是枉然。 面對武漢肺炎也是一樣,雖然恐懼一定會有,但是真的不應該恐慌,但當內心穩定而平靜時,其實對身體健康才會真正有益,免疫力才會好。 在我們急於做許多防護措施時,別忘了一個更重要的防護:心的力量。 原文:武漢肺炎如何自保?前和平醫院護士的封院回憶:口罩洗手外,最重要的4件事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老人共餐暫停 防疫與避免長者孤寂的兩難
「如果確診100個死100個,確診50個死50個,我贊成政府用最高規格來封」,台北市中正區忠勤里里長方荷生痛批台北市政府暫停共餐的政策,認為下令太過倉促,罔顧長者需求;不過,信義區西村里里長馬念慈則基於「人命比較重要」暫停共餐服務。不過長者逗陣來呷飯,除了照顧飲食,也能鼓勵長者走出家門與人互動。方荷生顧慮長者一個人在家隨便吃,因此透過建立社區防疫SOP,繼續辦共餐並紓緩長者獨自在家「鬱卒」的心情;馬念慈雖然遵照市府指示停辦共餐,但也擔憂老人家因為共餐取消而減少與外界互動,又不願出門產生的「孤寂感」,改以定時電話關心、送物資等方式,取代社區阿公阿嬤們的共餐時光,讓他們同樣能感受到滿滿的關懷。台北市忠勤里的餐廳不只服務老人,還有課輔班的小孩來用餐,堅持服務不能中斷的里長方荷生訂下SOP,先洗手才能進餐廳,並針對社區居民做旅遊史、接觸史調查;先前從中國等疫區回來的里民、新住民,也會主動向他通報,希望里長在居家檢疫期間協助送餐。方荷生不滿台北市政府政令下得突然,他認為如果新冠肺炎致死率是100%,他便贊成政府用最高規格來禁止一切活動,但目前國內並未社區傳播,若忠勤里有確診個案,他也不用政府下令,他自己就會停辦共餐,他越講越生氣,痛批台北市政府「一刀切下去,就沒有責任」,沒有安撫民眾不要恐慌可以正常過生活。忠勤里民潘女士在共餐前做體操伸展筋骨,她向我們透露她兒子擔心她會被感染,叫她把共餐的錢當作做公益,不要再去食堂跟里民一起吃飯,但她總覺得一個人待在家裡心情很煩悶,因此還是決定來共餐;另一位參與共餐的陳先生則表示,取消的話,孤單老人一個人在家「要怎麼煮?」強調在這裡一起吃飯大家都會互相注意,彼此很謹慎。「人命比較重要」,這是台北市信義區西村里里長馬念慈在疫情期間,維護里民健康的最高指導原則,馬念慈2018年當選里長後,就積極舉辦共餐,並發展到成為全台北市共餐規模最大的里,最多可以容納200多人。馬念慈里長帶記者參觀共餐的場地,一打開禮堂電燈,偌大的空間空無一人,連桌椅都被收好堆疊在角落,但疫情爆發前,這裡是阿公、阿嬤們一起吃飯聊天的好所在。西村里民古先生感嘆,因為疫情因素,人際關係幾乎降到0,為避免爆發群聚感染,連朋友家都不太敢去拜訪。馬念慈表示,當初他告知里民共餐取消時,曾被質問為什麼,他向里民解釋,目前疫情嚴峻,尤其西村里內超過65歲的人口高達2000多人,身為里長的他必須為里民健康把關,因此不得不遵照政府指示停辦。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分別在今年2月初與3月初下令停辦老人共餐,台北市政府暫停60歲以上長者每餐40元、中低收入戶或低收入戶身分之長者每餐80元的補助,希望藉此方式達到停辦的目的,待6月底再重新評估恢復與否。台北市社會局老福科長楊雅茹解釋,政令的下達並非政府害怕承擔責任或是製造恐慌,而是參酌相關專業意見後的判斷,希望超前部署來維護長者健康,一部份停辦原因也是因為某些居民活動中心為了防疫而停止租借,因此缺乏場地辦共餐,這也是停辦原因之一。她表示目前市政府已蒐集線上資源給長輩,可以在家做一些運動,也鼓勵他們在避免群聚的前提下,自己到外面走走。暫停共餐,也可能因此連社交也暫停了,老人家們一整天待在家裡,特別是沒有子女同住的獨居老人,身心狀況也成為一大課題。馬念慈表示他會以更多的關心,來替代這段消失的共餐時光,比如致電問候或者是請志工準備青菜、水果送給他們,如果2天沒看到老人,也會請鄰長去關心長者,希望能透過這些關心,讓阿公、阿嬤不會感到孤寂。台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珏也認為透過電話慰問、視訊溝通或者讓老人家在家有活動,比如做手工等等,可以有效緩解長期悶在家內的負面情緒,只是老人家若不會用網路,問題就會比較大,就需要仰賴他人幫忙建立能與友人對話的網路橋梁。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美國看台灣健保制度
【編者按】非常高興因為一個多月前陳榮基教授提出,醫界應該正視濫用高科技檢查、浪費醫療資源的現象,而引起一共三篇有關健保政策的「使用者付費」、「定率制」、「部分負擔」的改革構想(2/24、2/26、2/28)。想不到,這竟然引發另ㄧ位讀者來信,指出健保應進一步重新審核長期定居國外,但享用健保的種種偏頗常理之現象。我們非常慶幸能得到一位從醫學院畢業五十年來一直定居美國的退休醫師以客觀明理的立場,給予正面的回應。更難得的是目前正為「武漢肺炎」人仰馬翻的健保署李署長居然親自撰文給予各種寶貴的數據,而提出可行的漸進修法。這是「醫病平台」自從2016年開辦以來,最讓編輯團隊感到成就感的片刻。希望這呼籲能得到國人更深入積極地探討,讓台灣引以為傲的健保政策得以開源節流、永續發展。我目前被困在台北,想就「健保保費的大漏洞」表示一點意見。其實我自畢業就到美國,對台灣醫療制度的了解可說是像井底之蛙。但是文中提到「第六類」,似乎就是像我這樣的人。我自2017從美國工作退休,回台機會增加,在2018恢復國籍,半年後加入建保,現在每月繳749元台幣的保費。常聽說,也見到,不少「同流」盛讚台灣制度既優秀又便宜,因此常回台作健康檢查或整治牙齒。看來改革方針也指向這一塊。如果提議要增加第六類的保費並取消出國時的停保,我毫無猶豫會舉雙手贊成。這一群組大概還保留在國外的保險,而其保費可能是大大多過749元台幣,靠近每月12002元台幣。用了服務,多繳一點健保費對應該是理所當然。對於這些人,取消政府40%補助及取消停保權益應該是可以接受的。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井蛙如我想知道的是第六類,和增加的第七類,到底佔了健保多少「便宜」?增加這兩群族的保費對健保的虧損能有很大幫助嗎?老實說,大概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參加健保之後,還沒有用過一次服務。我是到現在要買口罩才用了健保卡。我在美國繼續醫療保險,所有檢驗也還在美國做。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有「家庭醫師」的連繫,較台灣的系統可能多一點親切感和連續性。要找醫師或醫師助理資詢似乎也比台灣容易。相信如我一般,在台灣繳費而沒有消費的人應該也不少。一般來說,「吃到飽」內存無可避免的危險。如果讓每個人繳五十萬台幣就可以去車行任選一輛車,不選高檔車的應該很少吧? 同樣,繳了保費,即使了解沒有健康的保證,至少會感覺「買」了心安的權利。因此,為防萬一,能多看醫生,多有會診,多做檢驗,越貴越新的越好,多用新藥,多打點滴,總應該是沒錯吧?被保人存著這種心態,醫務人員沒有理由採取不同意來引動反感,醫院、檢驗所、藥界當然欣然同意。低效率的運用資源,恐怕是入不敷出的更大原因吧?結果是政府挑擔子直到健保產生資源恐慌的現象。如果局限眼光只在一個小的漏洞,可能像是用手指塞住堤防上一個小孔就沾沾自喜覺得防止了淹水,卻忽略了坡防外水位已上升到即將越堤而過的程度。那就很不幸的本未倒了置。能夠有一個成功的醫療系統,所有參加者須要有同舟共濟的共識,了解「劫富濟貧」的必要,也知道做太多可能引起不期的副作用,而且知道一些人吃很飽可能造成另一些人餓肚子。要到達成功,最重要的還是醫藥教育。不僅是醫療界自身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教育到所有在健保系統內的份子,以被保人為主角,真正做到看護人和被看護人在一個平台上的境界。也許我只是像瞎子在摸象,完全是偏頗之見。但是為了這個美麗的地方和一個相當成功的制度,希望一點淺見也能是一些貢獻。
-
2020-04-08 橘世代.時尚橘
蔣黎麗年過半百真腰瘦 窈窕體重永保49公斤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蔓延,一場大病讓全世界都陷入恐慌,資深女星蔣黎麗自認平常就很注重身體保養、增強免疫力,一直在做防疫準備。57歲女星蔣黎麗曾是中視當家花旦,拍過知名「花系列」戲劇,25歲當紅之際,嫁給富豪地主林大德,10年前離婚,她獲得上億身家,2個兒子也大了,她的經濟無虞、生活過得更悠哉,表示當年生完小兒子後,產後身材未恢復,又因照顧兒子,因不想浪費食物,兒子吃不下的,全進到她肚子裡,導致身材一度胖到近60公斤。這些年來,她養成每晚9點就寢、清晨6點半就起床,每天花1個半小時到公園跑步、偶爾也會騎腳踏車,並在自家健身房運動,連到美國看兒子,也帶著影片跟著健身,從未間斷,讓她長期持續保持49公斤窈窕身材,防疫非常時期,她也認為:「宅在家就是一種貢獻。」呼籲沒事別亂跑。【女星凍齡秘訣大公開↘↘↘】。這樣做年輕10歲!賴雅妍獨門保養,把握喝水黃金時間。身材數十年沒變 白嘉莉笑稱「沒秘訣」,就靠兩個字。52歲萬芳完全凍齡 保養最在乎「心」訣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橘世代」一個專屬於50後世代的舞台。在這裡你可以做好準備,迎接精彩第二人生!>>>立即加入
-
2020-04-0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台留學生:法國禁足30天抗疫 還有人不知口罩怎麼戴
疫情讓獨留異鄉的Charlotte一夜長大。1995年次的她,去年才從台灣飛往法國南部圖盧茲攻讀大數據碩士,今年3月中就碰上全法封城,學校課停了,室友全都返鄉躲疫。距她離租屋四分鐘腳程的超市一度被掃空,口罩至今仍缺貨。法國確診新冠肺炎人數超過9.2萬,居全球第五。Charlotte接受越洋採訪表示,法國3月16日緊急宣布隔天封城,很多台灣留學生立刻奔回一萬公里外的台灣,但她擔心返鄉後上課有時差,也怕在飛機上感染,選擇留下。不飛的代價,是獨處在出家門一公里內的活動範圍,形如孤島。Charlotte說,法國預計封城到4月15日,民眾出門前都要用手機上網填單,載明姓名、住址、出門時間及理由,路遇警察臨檢要出示,違者罰135歐元。如累犯,罰金再往上加,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要在家做牢六個月。人口和警察最多的首都巴黎,至今已開出30幾萬張罰單。Charlotte分享,民眾非必要不能出門,常見的出門理由包括工作、買菜、照顧老人等;政府也允許散步運動,但只能在離家一公里內活動,且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法國主要大眾運輸為地鐵,封城後也減班且不收費,只供仍需上班的人通勤。封城首日人民恐慌,當地超市食品貨架被掃空,讓Charlotte跟著害怕斷糧。商家為控管入場人數,家樂福一度要排一小時才進得了大門。入場後,六到七成採買民眾戴口罩和手套,其他人毫無防護就出門買菜。倒是收銀員防護周全,除在收銀機上加裝玻璃隔板、地上畫有格線保持距離,收銀員也都戴口罩、護目鏡。持續與台灣家人聯絡、定期收看台灣新聞的Charlotte觀察,若法國一開始就做足防護,也許不必封城。台灣農曆年節疫情一爆發,口罩立刻缺貨,她的法國同學都以為亞洲人天生愛恐慌,把看似感冒的病毒想得太嚴肅。2月底義大利爆發疫情,法國民眾才開始感到危險。直到上個月政府宣布封城,各地終於出現搶購口罩人潮。「歐洲人認為口罩是生重病才戴,很多人一開始還不知道要怎麼戴上,」她描述台灣與法國公共衛生觀念差異。Charlotte也羨慕台灣實施口罩實名限購,而法國任由民眾上藥局搶購,預估還會缺貨很久。她手頭上只剩五、六片口罩,未來預計減少出門、節省使用,希望能順利撐過疫情。她就讀的大學也隨法國封城而停課,情急之下,幾乎沒有一門課「超前部署」。她描述,學校停課後,每門課都移師遠距視訊軟體Zoom上進行,老師一開場就和學生說「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Zoom」。她指出,上課會遇網路不穩,也有些課需要操作資訊系統,但她在家只有一個電腦螢幕,又要看老師操作,看完後又得切換回自己的介面操作,很不方便,也容易跟不上老師的步驟。還有老師直接放棄。Charlotte說,她有一、兩門課宣布無法遠距教學,所以直接停課,也沒說明補課時間。另有些課修改作業內容,從團體報告改成個人作業,以利學生自己在家完成。法國停課和封城邁入第三周,Charlotte說她不再恐慌,至今出過三次門,在三房一廳的租屋中慢慢適應獨居生活。她看法國新聞,教育部長最近宣布5月4日復課。她認為沒辦法那麼準時回校園,但這幾天看著在地重症人數減少,讓她相信疫情終有落幕的一刻。
-
2020-04-08 科別.精神.身心
疫情恐慌症候群? 疫情延燒民眾擔心感染緊張求醫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內確診案例不斷增加,疫情延燒,媒體天天報導疫情新聞,最近有民眾向衛福部朴子醫院身心科醫師張凱棠求助,指稱工作忙壓力大,每天接收大量疫情訊息,擔心感染,公共場合擔心迎面而來民眾可能帶病毒,產生失眠、易生氣、缺乏耐心,甚至出現吸不到氣、心悸、冒汗、手腳麻木等恐慌症狀。張凱棠說,台灣目前確診病例大多來自境外,不需過度恐慌,過多疫情資訊,造成不必要採購與緊張情緒,結果產生囤積民生物資,搶購口罩、酒精情形。為減少不必要恐慌,對疫情動態,不要反覆大量查看,尤其對未查證資訊更應小心看待,有需要時可查詢疾病管制署或衛福部官方網站相關資訊,獲得正確資訊,建議民眾保持情緒穩定,按照政府提供防疫方法。 張凱棠建議民眾,可以利用腹式呼吸法減緩焦慮症狀,腹式呼吸法主要是以緩慢且深長的呼吸方式,調節自律神經系統,達到放鬆效果,將注意力從壓力環境轉移開,專注自己呼吸,這種呼吸法可幫助減輕焦慮不安的情緒,另正念減壓方式也受歡迎。對居家隔離或檢疫民眾,張凱棠建議替自己計畫時間表,保持規律生活,做平時沒機會做的事,如看書、看電影、整理家居環境,不要因為隔離中斷社交生活,可利用電話、通訊軟體與親友聯絡,規律生活、親友支持,保持愉快心情,度過隔離期間。朴子醫院心理師推薦參考「法鼓八式動禪系列的APP」,在家下載觀看,以動禪方式享受身心放鬆感覺,在家練習正念減壓方法。
-
2020-04-08 科別.精神.身心
健康保衛站/「四安」靜心 度過疫情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風暴未歇,國內確診人數攀升,焦慮、不安感蔓延。衛福部台東醫院諮商心理師周牛莒光提出「四安療心」,包涵安頓、安心、安在、安全對策,讓心平靜,度過疫情危機。周牛莒光說,日前一位民眾求診指出,他在早餐店卡痰咳了兩聲清理喉嚨,鄰座客人立即閃開,讓他有些錯愕、尷尬,心想「我到底做錯什麼」,現在外出不敢咳嗽,深怕別人的異樣眼光。「這些行為都是恐懼和焦慮造成!」周牛莒光說,面對未知病毒的不確定感、SARS時期遺留的創傷、流行疫情造成的集體焦慮等,都是構成不安的因素。他提出「四安療心」自我心理療程,首要是安頓,減少外出,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安頓生活,好好整理居家環境,讓心情愉悅。安心則是在家自我防疫,獨處時間增加,一旦想起疫情感到焦慮,可以深度、緩慢呼吸,體會胸腔慢慢擴大的生理感覺,讓內心安靜下來。安在則是趁這一時機好好陪伴家人,以往因工作壓力或交際飲宴多,無暇陪伴家人,可以在家好好吃頓飯,凝聚家庭情感。安全是需要外出或參加活動時,戴口罩、常洗手,保護自身安全。周牛莒光建議,長期宅在家不出門難免心情鬱悶,讓心情放鬆,保持運動習慣,是調劑身心、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
-
2020-04-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網瘋傳圖「美國大型冠狀病毒滿天飛」 專家:勿信假消息
近日在網路上及通訊軟體的群組裡,流傳著一張聳動的圖片,宣稱「你還敢出去嗎 美國用最先進的顯微鏡看到空氣中的病毒」,並附上超大紅色冠狀病毒在街上每天飛的圖片,企圖造成民眾恐慌。但根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證,網傳圖文為「錯誤」訊息。一、專家指出,運用電子顯微鏡無法觀察空氣中的病毒;運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病毒為平面、單色的樣態,不可能是立體、彩色圖。二、專家指出,新冠病毒為奈米大小,與街道不成比例,因此,此圖為合成圖。查核爭議點、此圖片是否為真?冠狀病毒直徑約為120 nm,無法利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而必須使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查核中心採訪中國醫藥大學微生物學科主任兼感染科教授盧敏吉,他檢視網傳圖片後表示,新冠病毒一定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大小是奈米等級,不可能像網傳圖片有「望遠鏡」的視角。且病毒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不會呈現鮮豔的紅色,也不可能呈現立體狀態。盧敏吉補充,該網傳圖片中的病毒與街道景物大小完全不成比例。因此,他研判,該圖應為合成圖。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內科部風濕科主治醫師林靖麒,他檢視照片後指出,病毒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且只能看到切面,不可能是球狀;而圖片的街道景物,並沒有跟著病毒一起被放大,並不合理。綜合以上,此圖文為錯誤訊息。若有再看到此圖片,請勿再轉發。疾病管制署提醒,在疫情期間少出門,盡量不要到人口擁擠的公共場所,定時量體溫、以肥皂勤洗手、減少觸摸眼鼻口、進出醫院及公共場所全程配戴口罩,就可防範新冠肺炎。哪裡可以查證訊息真偽?民眾接獲來源不明或未經證實之疫情資訊,應先查證內容是否屬實,切勿隨意散播、轉傳,避免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若想查證傳染病相關訊息,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或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疾病管制署新聞專區●疾病管制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QA●TF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Line官方訊息查證
-
2020-04-06 癌症.卵巢.子宮
賴瓊慧/2030年根除子宮頸癌 應降篩檢障礙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示2030年根除子宮頸癌,由於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重要危險因子,2030年要達成子宮頸癌發生率每十萬女性四人以下,台灣已開始針對國一女生公費接種HPV疫苗,但距離達標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子宮頸癌為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八點四人,「印度、太平洋根除子宮頸癌策略聯盟」日前已舉行第一次跨國視訊會議,我國代表也在會議中分享台灣篩檢異常診斷治療報告,以及疫苗接種的初步成果。為了達標,印太策略聯盟提出三個防治策略確保初級和次級預防:一、 HPV疫苗接種涵蓋率要提高:15歲的HPV接種率可達九成。二、 篩檢方法要更精準:70%女性一生至少做過兩次精準篩檢。三、 篩檢異常者出來確診、治療:90%篩檢異常者可接受治療。提高未成年HPV疫苗接種率在疫苗方面,台灣針對國一女生提供公費HPV疫苗,目前校園接種率達八成八,但醫療院所接種率偏低,未來國一女生的公費HPV疫苗應統一在校園施打,提高接種率。另外,預算有限,公費HPV疫苗提供二價疫苗,只能讓國一女生接種,保護效果有限。根據澳洲經驗,最好擴大到13至15歲,接種年齡可向上延伸到18歲(高三),讓預防效益最高的人很快得到保護。澳洲率先全球施打HPV疫苗,全國接種率逾八成,男女都接種,HPV透過性行為傳染,全面接種後,少了相互傳染風險,感染機率大幅降低。疫苗接種效益在部分非洲國家更顯重要,因為當地缺乏篩檢系統,必須耗費鉅資和心力重新建立,比爾蓋茲基金會已特別捐助HPV疫苗給非洲國家,保護年輕女性不被感染。成年或已接觸者 加強篩檢至於成年女性及可能已接觸感染HPV者,就要好好篩檢。台灣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世界最好的篩檢系統之一,但近年進入停滯期,近六年做過子宮頸抺檢者約七成,無法再突破,臨床上子宮頸癌新確診案例中,半數從未做過篩檢,有些是五年、十年前曾做過。如何接觸到不曾篩檢的婦女或使用更簡便的工具突破瓶頸,是公衛上待克服的課題。近年日本、台灣都曾出現疑以HPV疫苗受害的「痛痛女孩」,這些個案造成醫療爭議,也影響HPV疫苗接種率。HPV疫苗2007年上市至今,學界和WHO曾針對日本、愛爾蘭疫苗受害事件成立專家小組,大規模調查兩次,結論都認定和疫苗無因果關係。「痛痛女孩」的救濟補償預防接種在公衛上有重大意義,但「痛痛女孩」受害情況發生在個人就是百分之百,提供疫苗藥害救濟補償也是方法之一,建議政府成立包括兒童免疫風濕性、神經科、婦科相關專家小組,對案例嚴格審梘,由大家信賴的專家對社會說明,以免恐慌。台灣要達成2030HPV根除目標,除了現行防治政策,如何發展更精準、簡便的篩檢方法,甚至提供可自行在家採檢的工具,降低婦女篩檢及就醫障礙,將是未來更進一步的挑戰。(本文作者賴瓊慧為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4-05 癌症.抗癌新知
「乾脆死死好」、「不要醫了」…該怎麼面對罹癌父母
國人平均餘命邁向80.7歲,這也意味著,在高齡時罹癌的機會愈來愈高。高齡癌患只能等死嗎?那可不!日前就有一位95歲的三期攝護腺癌患者,醫師考量高齡不做手術,給予放射治療與抗荷爾蒙療法,四年過去,生活品質良好,每年還出國打羽毛球比賽。日本上皇后美智子去年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第一期,高齡84歲的她,平安順利完成手術。高齡罹癌不等於沒有希望,但面對癌症造訪,對有些人來說,心理的打擊可能比生理還大。子女該不該將病情據實以告?有沒有必要積極治療?是每個人都該準備好的功課。許多子女面對長輩罹癌,往往會猶豫是否該告知長輩,擔心長輩因此而崩潰或是失去求生意志。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前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陳冠宇表示,從心理腫瘤醫學的觀念,應該要尊重當事人的權利,告知病情,病人才能選擇積極接受治療或是安寧照顧。要告訴他嗎?建議:尊重病人,由醫師告知、家屬釋疑。陳冠宇表示,由醫護人員告知是最合理的方式,而家屬只是從旁協助、補充,以確認長輩是否明白醫師的說明。陳冠宇說,畢竟「住院是他、治療是他、副作用也是他在承受」,沒有人可以替代當事人承受治療的好處與痛苦,因此剝奪他們的決定權是不合理的。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也表示,過去因認為癌症是絕症,才會有「要講不講」的顧慮,但這十年來癌症治療模式越來越好,應該有「與癌和平共處」的觀念,因此目前主流醫囑都是「醫師善盡告知責任、病家善盡釋疑責任」。他會不會承受不了?建議:別小看長輩,驚慌的有時是家屬。醫病關係中,雖然病情必須清楚告知,但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林葳婕認為,如何告知則是「一門藝術」。而華人圈的家庭感非常稠密,因此醫護人員可以邀請家屬一起聽報告,尤其病人聽到罹癌時的「空白感」很強烈,家屬除了在旁陪伴外,也可以協助做筆記。然而誠實以告,強大打擊會否讓患者一蹶不振?陳冠宇認為絕對不要小看長輩,尤其華人長輩,沒有子女們想像的那麼脆弱,也不可假設他們對癌症一無所知。他曾臨床會診過一名八十幾歲罹癌長者,當時他的大兒子知道父親罹癌,因害怕父親會非常驚慌,而不願意讓他知道。但會診後可以看出,這個「恐慌、驚慌」並非病人本身的狀態,而是作為子女內心的徬徨。因此臨床上便必須承接家屬的情緒,並且給予他們鼓勵。懇談後,家屬終於願意讓醫師向父親告知病情,而他們擔心「父親會抓狂、崩潰」的情況都沒有發生。如果瞞著病況?建議:互相猜疑、不及道愛,最後徒留遺憾。陳冠宇說,也許和華人社會不太討論死亡有關,才會有「長輩會崩潰」的擔憂。事實上,長輩有許多人生歷練、看盡風霜,且臨老多少都有一些心理準備。陳冠宇說,最怕的狀況是雙方「都在演戲」,子女向長輩假裝沒事,但老人家動了手術、住院住久了,心裡也會有底,猜測子女是否在欺騙自己。如此一來,雙方都陷入孤獨的狀態,然而疾病不會因為善意的謊言就不繼續侵犯,最後反而因為沒有趁機會好好道愛、道別,徒留遺憾。「乾脆死死好……」父母負面情緒 子女別反射回去有些長輩知道罹癌後,可能會把「乾脆死死好」、「不要醫了」這類話語掛在嘴邊,將罹癌壓力情緒發洩在子女身上。許正典說,罹癌者心理的痛苦不會輸給疾病本身帶來的苦痛,因此不是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就是發洩在家屬身上。許正典說,子女盡量「左耳進、右耳出」,不要再反射回去,例如說出「我這麼用心照顧你還這樣」此類的話語。他建議可以找另外抒發的管道,例如尋找心理諮商、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或透過團體治療的方式,承擔負面情緒。另外,子女也可幫長輩尋找、加入病友團體,林葳婕表示,現在資源很多,相關NGO團體也針對病患或家屬,提供許多成長課程。許正典說,珍惜和父母親相處的時光,把好的情緒留給父母親,正向回饋就越多。
-
2020-04-05 養生.聰明飲食
朱慧芳/我們與食物的距離
民眾開始搶購衛生紙的那個下午,我去黃昏市場想買點現成的滷味,平常兩三個賣滷味滷肉的攤子早早就在收攤,大鍋大盆都見底了,這是過年也沒看過的景象。我常光顧的攤子也僅剩幾塊不成形的豆乾,老闆大方的送給我,還加碼打包剩下的滷汁。老闆邊收拾邊說:「今天很多人買得比平常多,我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擔心!有些攤子說明天不出來擺了,怕市場人多會被傳染。」離開黃昏市場,我好奇的轉往附近的超市,想看看人們心裡恐慌時會買些什麼東西。衛生紙區空空的貨架前立著人高的牌子,上面寫著「持續補貨中」。泡麵區的貨架也是空的,罐頭食品區剩下零星幾罐,雞蛋和包裝米的貨量比平時少了些,除此之外,牛奶、豆漿、蔬果魚肉看來還都有剩。大家搶購的都是些耐放、耐儲存,不容易壞掉,又可以在危機時能方便「進」「出」的補給品,對於供養生命品質所需的生鮮食物則顯得很淡定,並沒有像颱風前擔心漲價而出現的大掃貨。台灣寶島 鮮食近在身邊在台灣,所有的點對點說起來都不算遠,平時跟居家附近的小農互動往來也很容易。即使大樓林立的都會區如台北市,在近郊的新店、淡水、內湖、陽明山也有不少小農。只要常往來就不怕臨時買不到新鮮優質的好食物,萬一遇到突發疫情或是天然災難,也可以直接到最近的農場採購,不必完全仰賴大型的購物通路。聽養蛋雞的五湖農場老闆娘說,最近大家比較不敢外食,雞蛋容易料理又有營養,再怎麼不會煮的人也可以煎荷包蛋,或水煮蛋。因應消費量的擴大,店家現在叫貨都叫得比較多。需求增加,供給卻是固定的,母雞不會因為市場需要就下更多的蛋,平時沒有往來的店家,這時候要臨時調貨只能排隊等候。梨花發酵飲 美得冒泡種水梨的邵清淵農友則很淡定的說,走小眾市場路線的優質水果不太受景氣影響。他的水梨因為品質好,向來有固定的主顧客訂購,現採現包裝連冷藏設備都不用。我開玩笑說,「水梨化痰止咳,說不定這一波肺炎流行也會造成水梨搶購潮喔!」台灣的水梨依品種不同,從五月開始陸續上市,而現在則是梨花盛開的時候,賞花之餘,也可以做花料理。梨花是花繁葉茂的果樹,花開時,專業農夫必須進行疏花定果,免得整樹的小梨分散養分,全都長不大。梨花並沒有特別的香氣,花瓣上卻帶著天然的益生菌,可以製作天然發酵飲料。我用邵清淵的梨花,做成好喝的梨花氣泡水,再把濾出的花瓣,加入一顆鳳梨做成梨花鳳梨果醬。朵朵梨花在水中發酵時,美得像名家的油畫,賞心悅目。但是做好的果醬卻因為氧化的關係,並不十分美觀。能夠在疫情緊張的此時,悠遊在廚房與書房之間自得其樂,享受優質又健康的真食物,全都要感謝我所認識的農夫朋友們。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隨時可能發生,平時就建立起安全的食物來源管道,可以多一份安心。希望這波疫情快快結束,也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
2020-04-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男發燒懷疑染新冠肺炎?檢查發現竟是這個病致肺炎發燒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全球陷入病毒恐慌,一旦有民眾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各醫療院所無不如臨大敵。但發燒除了新冠肺炎外,常見的細菌感染、微生物感染,甚至是牙周病都有可能引起肺炎導致高燒。日前台北有1名男子因發燒,懷疑自己罹患新冠肺炎,隨後緊急入院檢查,結果確認是重度急性牙周病導致肺炎,進而引發高燒的現象,在接受一系列口腔治療,目前病情已獲得控制。牙醫師呂睿庭表示,像該名男子一樣,因牙周病而引發肺炎的個案,臨床上不在少數,兩者之間可說是息息相關。許多民眾總把牙齒保健、看牙這件事情排在其他科別之後,但俗話說「病從口入」,如何控管感染的入口,便是民眾的首要任務。一旦口腔不健康,就像是把大量的病菌放在身體的入口一樣,而呼吸系統正好首當其衝。這也是為什麼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牙周病菌透過身體循環系統,流經全身而造成許多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罹患肺炎的風險更高達2倍。呂睿庭指出,國人除了對於牙周病的認識不夠以外,對於牙科的恐懼感也是就醫率偏低的主因。特別是以往在治療牙周病時,常需對牙齦進行翻瓣手術,不僅復原期長,且疼痛感較高,因此讓患者對於治療牙周病望之卻步。但隨著醫療的進步,近年日益普及的水波雷射治療,對於多數的牙周病的狀況都能施行並解決。而水波雷射的原理便是運用雷射能量與水氣的結合,從而對口腔組織進行冷切割、冷包紮的動作,由於非傳統的侵入式治療,因此具備少疼痛、少流血、快速恢復等優點,臨床滿意度相當高。雖然水波雷射看似集優點於一身,但仍相當仰賴牙醫師的專業度。特別是在能量調整的部分,技術與經驗兩者缺一不可。能量過強,將導致健康的牙根壞損;能量不夠,則無法達到精準切割與滅菌的作用。因此,提醒有意接受水波雷射治療的民眾,仍需選擇有執照且經驗豐富的牙醫師執行,才能保障自身的權益。最後,呂睿庭提醒,牙周病可以說是台灣成年人的國民病。根據統計,將近8成的成年人有輕重不一的牙周問題,稍不注意病菌便從口腔深入呼吸道,進而導致肺炎。因此每日徹底進行口腔清潔,每半年定期接受洗牙,便是控制病菌感染的第1道防線。至於一旦出現牙周病的徵兆,如:牙齦流血、腫脹、疼痛,或是持續性的口氣難聞、味覺改變等,就得立即就醫檢查與治療,切莫拖延,除了可保有健康的口腔外,也可降低感染肺炎及引發其他疾病的機率。★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4-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封城之後會是什麼樣子?武漢居民第一手日記揭密
【文、圖/選自聯經出版《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要囤積多少食物才夠呢?朋友問我家裡現在有多少米?我說10 幾公斤。她說,這也就夠吃一個月而已,叫我再囤一些。我知道她說得對,可是我難以接受不斷囤東西的狀態,這感覺很變態。她有點擔心地說:「可是要是沒有足夠食物的話,現在沒有任何人能幫妳。」人一般在極端的狀況下才會囤積很多食物,而我一定程度上還在否認自己的處境。有人覺得封鎖社區是為了控制疫情,可我更加覺得是控制人。封城後出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而且大家都會做防護措施,也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病毒的傳染率是很低的,但我也不敢說毫無可能,也沒有人敢打包票。我自己出門時,也還是會帶著些許擔憂。但是,這個被傳染的可能性,是否足以大到封鎖社區呢?因為封鎖社區會加深人們的恐慌和無力感。社區封閉後,我通過出門了解周圍的情況找回的掌控感,再次被剝奪。當然,還是有人覺得封社區是必要的,如果我不幸感染肺炎,這些人甚至可能會拍手稱快。昨天的晚餐是高麗菜炒肉和稀飯。那個掉了一個螺絲的炒鍋終於撐不住了,整個手把掉了下來。幸好,前房客留下了一個炒鍋,雖然比較容易把料炒糊。晚上和朋友們聊天。有人在吃夫妻肺片,大家集體表示羡慕。有人酷愛吃辣,但現在她只能在夢裡吃麻辣燙了。有人開始在家上班,她說週一至週五要工作。自封城以來,我沒有了「今天星期幾」的概念,只有「今天」和「明天」。在湖北某縣城的朋友說,她那裡的戒嚴程度已經成了完全不能出門,還有親戚轉發了一段影片,影片裡的人連出門曬個衣服都會被抓走。網路上有河北、上海、湖北等多地打麻將的人被抓,有人被行政拘留,有人被罰款,有人寫了檢討自己的文章,還上了電視念自己寫的保證書。有人說恒大房產發了特大優惠通知,2 月18 日至2 月29 日期間,全國各地買房可享75 折優惠。這是很大的優惠,可是買不起的人依然買不起。現在全國的高速公路免收費,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開車上路呀?有錢人買房子增值,一般人只能買米保命。有些便宜,是普通人享受不到的。晚上,我夢到自己的隱形眼鏡碎了,疫情期間也沒辦法配新的,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我在夢裡嚎啕大哭。這副隱形眼鏡我戴了快半年,一開始特別磨眼,我會時不時地流淚,現在終於習慣了。今天早上7 點多就醒了,醒來後我看著頭頂的天花板,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燈外殼上面貼了一隻喜羊羊。這是我之前沒有注意到的,因為平時我不會沒事躺在床上看天花板。我嚇了一跳,便趕快起了床。封城後,我對周圍的環境多了一些留意,這是之前不會有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一部分世界消失了。我有很多情緒。憤怒、傷心、無力⋯⋯但這些情緒一起轉化成了麻木。封城那天我買了麵粉,想著有空可以煎蛋餅,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沒有心情做。買的番薯也只吃過一次而已,於是我在煮粥的時候,加了一個。今天太陽依舊很好,是亮得有點晃眼的那種。天空藍得很清澈。可惜我住的房子朝北,曬不到太陽,於是吃完早飯我就下樓,到社區裡曬太陽去了。我所在的社區有3 棟大樓,我住的這棟有10 層,其餘2 棟只有7 層。總共有200 多戶居民住在這。現在無法出社區,只能在裡頭走,運動量非常有限,而我住7 樓,就開始走樓梯上下樓。社區很小,能曬到太陽的地方也很少,我只能在2 棟樓的間隙裡,一個長50 公尺的地方來回走。有個中年男人也在散步,他的手機放著戲曲,我則帶著耳機聽音樂。自封城以來,我從不聽傷感的音樂。我們終於都被指定監視居住了。指定監視一般是針對犯罪嫌疑人的,而現在很多人都在「享受」此待遇。今天,社區平常給人出入的門也被藍色圍欄擋了起來。社區的群組裡有人發訊息,提醒大家注意:「不聽話亂竄人員,集中到體育館學習14 天,伙食費每天50 元自費。」社區的群組裡開始發起各種團購,有買菜的、買肉的,團購要達到一定分量才能送。我昨天才加入社區的群組,裡頭偶爾會接龍買東西,一開始我是很抗拒的。封城前,我都在網路上買菜,而現在我則極度渴望可以自己去買菜。但今天,我終於還是接龍了群組裡的團購。下午5 點左右,我聽到有人敲門,緊張了一下,隔著門問:「誰呀?」「社區的,不用開門。家裡幾個人?」「1 個。」「體溫正常嗎?」「正常。」「門上貼了社區的電話,有事打電話。」他們離開1 個小時後,我開門,想把門上的紙撕下來,但紙黏得有點牢,我就拍了照。門上貼的是「新型冠狀肺炎入戶排查表」,上面寫著居家人員數量、健康狀況,留了社區的聯繫方式。列印排查表的印表機應該出了問題,有些地方的字特別淺,但也看得出來內容。我進屋之後洗了手。網友留言:•其實最壞的結果武漢人早就已經想到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使勁往好的方面想。•感同身受!無處釋放的壓抑⋯⋯•有可能您那邊是大城市的緣故,最近才開始封社區。我們這邊早就開始用通行證,每戶只能1 個人進出,開放時間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
-
2020-04-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增溫慢性病患怕回診?醫:該回診還是要回診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很多慢性病患者因抵抗力弱,擔心到醫院回診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不如如何是好。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認為,慢性病患者回診主要是讓醫師檢查身體狀況、評估病情、調整藥物,建議該回診還 是要回診比較妥適,不想進醫院,可轉介到基層診所追蹤,也提醒民眾防疫期進入醫療院所,請配合防疫措施戴口罩、量體溫,攜帶健保卡並配合調查旅遊史等。50歲林姓高血脂患者因新冠肺炎疫情增溫,超過回診日仍不敢到醫院回診抽血檢查,後拖了十多天,才轉介到診所抽血追蹤;另一名90多歲糖尿病阿嬤的家屬更是擔憂,因為阿嬤身體不好,走路都要人攙扶,抵抗力特別弱,不知如何是好。童綜合醫院急診部緊急救護科主任黃泰霖說,慢性疾病處方箋3個月開立藥物一次,是為了可以回診讓醫師檢查身體狀況、評估病情、調整藥物,患者無論是長者還是壯年,都應三個月回診一次,由主治醫師檢視,若疫情期間有所擔憂,也應由主治醫師診視後再調整回診時間,對民眾健康有保障。回診進入醫院也無須過度恐慌,戴好口罩、不隨意觸摸口鼻、做好洗手或消毒動作等,避免因害怕到醫院就醫導致病情更嚴重。黃泰霖建議,慢性病患者平時除了按時服藥,也要保養身體,飲食控制與正常作息,定時量測血壓、血糖,才能避免三個月回診日前因為身體不適或變化而需要提前就醫。另外,民眾領取慢箋,可到醫院設置慢箋得來速,不用進醫院,也可以選擇鄰近藥局領。
-
2020-04-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陳時中開金嗓 「愛不孤單」為防疫打氣
SARS疫情當年重創台灣,演藝圈集結合唱抗疫歌曲「手牽手」撫慰人心;面對新冠肺炎,被視為安定人心的指標人物陳時中,近期則被網友挖出陳時中曾在二年前為照顧者獻聲「愛不孤單」,雖然指揮官未在歌曲中獨唱,但網友不斷敲碗,希望可以在此次疫情中,聽見指揮官溫暖的歌聲。家庭關懷總會2017年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錄製「愛不孤單」MV,同時金曲歌王蕭煌奇、金曲歌后彭佳慧等歌手也一起獻唱,替照顧者加油;2020年,全球皆籠罩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陰霾中,家總的這支原本是替照顧者加油的歌曲,也希望能鼓勵國人團結對抗疫情。我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呼籲國人減少出門,家總表示,減少外出的建議,常常會使長輩增加焦慮感,也使照顧者增加照顧壓力。家總呼籲,家庭照顧者面對疫情,除了要照顧好家人,也要照顧好自己,平時應落實勤洗手、少接觸等防疫習慣外,可藉由栽種植物、線上收看「照顧電視台」節目等方式,適時轉移對於疫情的注意力。此外,最重要的是注意身心變化,並接納情緒,在疫情期間,容易因外在因素產生易怒、煩躁、害怕、恐慌等各種負面情緒,甚至可能導致睡不好、胃口差、頭痛等各種身體狀態。對此,家總也提出建議,鼓勵照顧者覺察這些情緒和身體反應,並允許存在及學習接納,適時運用「聽音樂」、「深呼吸」、「運動」、「轉念」來協助放鬆與安定身心,也可透過照顧者專線0800-507-272尋求專業人員的支持和協助,讓自己和家人得以順利度過這段防疫期間。
-
2020-04-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蘇東平:重視醫護的精神支持
疫情嚴峻,全民防疫,現在還能歲月靜好,那是因為全體醫護人員負重前行,許多居家隔離與檢疫者嚴守規定。醫護人員相當辛苦,但遭歧視消息卻時有所聞,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呼籲,政府及社會應重視醫護人員的精神支持。十七年前抗煞,醫師、護理師、救護人員等殉職的醫療救護人員超過十位, 甚至懷孕護理師染煞過世,這對當時許多醫護人員是不堪回首的記憶。蘇東平記得,那時有些護理人員連家都不敢回,擔心家人因自己在醫院工作被歧視,也害怕自己染病而傳染給家人。抗煞護理師 憂鬱失眠比率超高最直接照顧SARS患者的護理人員,受創最深。SARS時,蘇東平針對醫院護理人員進行研究,發現他們除了受到感染威脅,心理精神層面也出現災難後經常見到的精神疾病,包括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等。蘇東平以某醫院醫護人員為對象,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定義其接觸SARS的程度,劑量最輕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中度劑量則是直接照顧SARS患者,劑量最重的則是實際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在被隔離的一○七位醫護人員中,百分之五到十七在隔離時出現精神症狀,他們擔心親人也遭感染,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都受到干擾。調查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醫護人員七十位,評估其身心狀態評估一個月,並與非SARS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相互對照。結果發現,在SARS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其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十三倍,失眠發生率則高出四倍。染煞醫護 多年後仍有PTSD另外,針對廿二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被感染的倖存者,進行長達一年半及四年半的追蹤,發現在SARS盛行時,這些染煞的醫護人員,三分之二以上都有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一年半之後降低至三分之一左右,但四年半後仍有三至四成有輕微的殘餘症狀,且少數個案的精神症狀十分脆弱,對災難報導敏感,甚至聽到就導致症狀復發。調查也發現,護理人員韌性極大,在SARS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一個月後,因為對SARS的知識和經驗逐漸增加,負面感受也隨之降低,心理層面上漸漸適應,血液中的壓力激素「皮質醇」(cortisol)濃度也在一個月後逐漸恢復正常。嚴守SOP 可以避免感染疫病蘇東平指出,上述研究顯示,疫病流行時,有組織的工作環境和條理分明的照護步驟是可以避免感染、增加安全保護的良方。目前政府已定期將新冠肺炎最新資訊上網公告給醫護人員,蘇東平提醒,公開透明的資訊非常重要,更應給予醫護人員精神支持,提供篩檢和協助,甚至實質的鼓勵。統計顯示,接受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人數已有五、六萬,蘇東平指出,這群人心理健康也值得重視與關懷,建議利用電子設備提供心理諮詢,並建立溝通管道,鼓勵聯繫,降低隔離感。
-
2020-04-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脫口罩聊天、吃早餐…直擊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的第一天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宣布今起搭乘台鐵、高鐵等大眾交通工具都要量體溫、戴口罩,台北車站今天上路第一天狀況大致良好,99%旅客進入票口閘門都有戴口罩,但「順利通關」進入車廂,也有少數人脫下口罩聊天、吃早餐,成了漏網之魚沒人管,全面搭口罩政策第一天就破功。記者今天上午8時從汐科站南站進入台鐵,汐科站北站排隊量額溫民眾大爆滿,不過南站人數相對較少,不需要排隊,只需要花3秒鐘量額溫,乘客也都有戴口罩。進入車站搭乘4113號區間車後,由於正值上班通勤時間,車內乘客擁擠、彼此摩肩擦踵,但其中有一名民眾邊吃早餐邊看手機追劇,全程完全沒有戴口罩,另有兩名男子也沒戴口罩,短短一節車廂約50、60名乘客,就至少3人沒戴口罩,也沒看到列車長巡邏勸阻。到了台北車站後,多數乘客都有自備口罩,台北運務段長古時彥受訪表示,今天開始台鐵239個車站全面量溫,截至上午9時為止,99%旅客都有戴口罩進站乘車,沒戴口罩旅客也會聽從引導購買口罩,或自己也有口罩只是沒戴上,幾乎全部都可以配合。但依然有少數旅客不願配合戴口罩,古時彥說,該名旅客不願意配合買口罩,幸好有見義勇為旅客馬上送他一個口罩,才解決危機。至於有些乘客進站時有戴口站,但進入車廂就拿下口罩,他表示,原則上在車廂上列車長會加強走動管理,看到沒戴口罩乘客,會及時要求戴上。台北車站的高鐵、台鐵都用紅外線量體溫測儀,不需要手動一一量額溫,因此沒有出現排隊爆滿現象,今天也沒有民眾體溫過關被拒絕進入,只有一名台鐵乘客溫度過低,複測後為36.9度順利進站。針對搭乘大眾運輸全面戴口罩規定,高鐵乘客蕭小姐說,願意配合政策,因為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如果看到沒戴口罩的乘客也不至於恐慌,但會替他感到擔心。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引排擠歧視 衛福部台東醫院心理師提「四安療心」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確診人數不斷升高,對疫情放心不下成為全民心理負擔;衛福部台東醫院諮商心理師周牛莒光提出「四安療心」,包括安頓、安心、安在、安全對策,一舉打破不安情緒。周牛莒光表示,日前一位民眾求診,指出他只是在早餐店卡痰咳了兩聲清理喉嚨,結果坐在桌子吃早餐的人立即離開,讓他感到不好意思,心想「我到底做錯什麼」,現在外出都不敢咳嗽,很怕別人異樣眼光看他。「這些行為都是恐懼和焦慮造成。」周牛莒光分析表示,面對未知病毒的不確定感、SARS期間遺留的共同創傷、流行疫情造成的集體焦慮,都是造成不安的因素,他提出「四安療心」的自我心理療程安定民眾情緒。穩定的情緒才是免疫力源源不斷的強大製造機,「四安療心」包括:一、安頓:既然減少外出,不如利用這個時間安頓生活,比如好好整理居家環境,家裡住處不再骯髒雜亂,不但心情愉快更可以避塵蟎等等日常過敏原,同時藉著勞動讓自己維持專心,療效頗佳。二、安心:如果因為在家自我防疫,獨處的時間自然增加,相對減少紛爭,比如人際誤會等等;一旦想起疫情狀況開始焦慮,可以深度緩慢的呼吸,體會胸腔慢慢擴大的生理感覺,讓內心安靜下來。三、安在:其實可以趁著這個時機好好陪伴家人,以往或許因為工作壓力焦頭爛額,或是交際應酬無暇顧及家人,即便是在家好好吃一頓飯,都能凝聚穩定整個家庭。四、安全:需要外出或是參加活動,一樣要戴好口罩常常洗手,不要碰觸眼口鼻等等黏膜部位,保護自己的安全。周牛莒光強調,一直在家不出門也難免心情鬱悶,到空曠的戶外走走,或是保持運動的習慣,都是調劑身心的好方法。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吳弘毅:抗體、病毒能並存人體
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近期快速增加,面對全新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我國確診患者狀況,發現部分患者即使體內已有抗體,但在呼吸道仍可偵測到病毒。新興媒體科技中心專家、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吳弘毅表示,許多病毒都具有類似特性,民眾無須因此過度恐慌。吳弘毅解釋,病毒感染人體後,人體免疫系統約在七到十四天內產生抗體,並對抗病毒,如流感;至於新冠病毒為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人體從未接觸過,感染後,體內產生抗體時間將會拉長。因此在對抗過程中,抗體與病毒就有可能同時被偵測到,形成抗體與病毒同時存在的現象。欲完全消滅 需時端視病毒量不過,人體免疫系統如欲完全消滅病毒,需耗時一段時間,如果體內某些組織或臟器的病毒量較低,免疫系統消滅病毒的速度就會較快,反之組織或臟器的病毒量較高,消滅時間就較長。吳弘毅強調,在病毒與免疫系統的戰爭中,會出現多種可能的結果,關鍵在於該病毒的特性、病毒的數目多寡以及當時身體的免疫狀況,所以人體內同時出現抗體與冠狀病毒,並不奇怪。新冠病毒的生命力是否比其他病毒強?吳弘毅表示,病毒實際上並非生物,必須仰賴細胞生存,用生命力來形容並不恰當;病毒在沒有感染細胞之前,因所處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存活時間,如環境乾燥高溫,恐幾個小時就會消失,若處於潮濕低溫,存活時間有可能會更長。免疫力下降 病毒就出來作怪至於新冠病毒常被形容是「狡猾的病毒」,感染者時陰時陽,吳弘毅解釋,有些病毒趁人體免疫力較強時躲起來,此時病毒量極低。一旦宿主免疫力下降時,就出來作怪,病毒量又再度增加。而正是新冠病毒採檢陰性,再次採檢卻又變成陽性的可能原因之一。以B、C肝病毒為例,當人體被感染後會引起免疫反應,此時病毒以極低的病毒量躲藏在體內,當免疫系統能力下降,病毒就會跑出來複製,病毒量再度增加。吳弘毅認為,根據已知資訊,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的致病型態有其類似之處,但流感已有疫苗可預防,而新冠病毒疫苗或藥物仍在研發中,但民眾對於新冠病毒也無須過度恐慌,只要遵從專業的意見,做好防疫措施即可。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免疫力誰最強?醫師最新研究指出5大特點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每天相關的訊息相當多,讓不少人出現恐慌、焦慮、甚至憂鬱的「新冠肺炎壓力症候群」,精神科醫師蘇冠賓表示,這些都是不健康的態度,很多的研究顯示,想要有良好的免疫力對抗病毒,必須要有5大特點。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教授最近在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發表論文,提到新冠肺炎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減少病源的暴露,提高個人的免疫力成為個人防疫最重要的基礎。很多的研究都發現,正常的生活型態和心理調適會影響免疫反應,對病毒抵抗力最強的人,都具備下列共同特徵:他們都有固定的運動休閒習慣、正常的作息、充分的睡眠、均衡的營養、他們都有良好而人際關係和社交活動。蘇冠賓並接受青島大學邀請錄製簡短的衛教短片https://youtu.be/m2-UvHEgVBc提供給民眾、臨床工作者、以及學術研究人員做為身心調適的參考。蘇冠賓表示,免疫力和人體身、心、靈的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疫情致死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可怕的是人性的對於無知的恐懼和無助的癱瘓,所以我們要學會進一步調適不良思緒,解除續發的情緒危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減少過多的訊息,減輕心理負擔」,控制每天接收新冠肺炎相關訊息不要超過半個小時,而且只接觸最正確的訊息。再來要「設定讓生活有趣又有益的計畫和目標」,尤其處在日常生活受限時,不妨先從放鬆自己緊繃的思緒開始,嘗試去轉念感謝日子不必再像之前的忙碌,可以修身養性,學習健康的生活習慣。最後要「刻意練習積極而正確的思考」:不要整天用放大鏡來看負面事件,而要提醒自己常常像是打開手電筒去照亮比較積極的訊息。把負面壓力的威脅轉為正面進步的挑戰。他表示,「我們戴口罩阻隔病毒,但不要讓口罩阻隔了人與人的友善和信任」,疫情或許會帶來短暫的痛苦,但保持更自在的心情和堅定的信念,可以增強身體和心理更好的免疫力,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們也會具備更好的衛生素質和更健康的生活習慣。
-
2020-03-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5口訣防治新冠肺炎 養成好習慣一同抗疫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領導全國抗疫團隊的衛生福利部同仁,在這緊要關頭特別為我們撰寫他們對台灣社會大眾的呼籲;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兒童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防堵病毒勤洗手疫情防杜口罩外做好檢疫家中留得道多助資源足好整以暇全民勝面對COVID-19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月24日引用孫子兵法所說的「毋恃敵之不來,侍吾有以待之」,遵從蔡英文總統責成以全國人民健康為首要,帶著全國各部會一起分秒必爭面對防疫工作各種難關,一次突來的COVID-19疫情讓台灣全國人民動起來,各行各業也投入智慧及心力,讓我國的防疫工作完善且超前部屬,獲得全球各國關注。從去(108)年底,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隨著全球的病例數增多,也多了相當多了解COVID-19臨床症狀及傳染途徑的參考資訊,加上台灣之前SARS防疫經驗,我國早在今(109)年1月20日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各部會資源與人力,在很快的時間採取邊境防疫及口罩管控等防疫相關措施,每項決策的背後都需動用相當大的心力將相關人事時地物準備好,也透過每日至少一次的全國直播記者會布達最新決策及疫情情況,增加部屬效率及減少民眾恐慌,才能全民上下同心有效防止COVID-19疫情在國內蔓延,全力守護國內防疫安全,確保國人健康。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喉嚨不適,少數病人呼吸困難、胸部X光片呈雙肺浸潤性病灶。目前對COVID-19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亦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COVID-19感染。從發病個案的流行病學角度觀察,高度懷疑可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個案的口鼻分泌物或體液而增加人傳人的感染風險,所以提倡民眾進餐前後、出入公眾場所前後、接觸非個人物品後都要用肥皂洗手30秒以上,未洗手前不觸摸臉部五官,出入公眾場所需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規律生活作息,維持正常免疫力。為了讓口罩資源有效分配,從超商配送、健保卡配額購買、健保藥房販售、口罩地圖、到網路預訂、超商領取,線上統計線下購買,善用網路效能,讓口罩資源普及,加上管控防疫物資(如:非接觸式體溫測量儀、防疫酒精、防護衣等)生產及配送,使防疫工作不因物資短缺而形成防疫破口,同時避免物價哄抬,更感謝國人多數都有養成防疫好習慣,才能有效延緩疫情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面對境外移入病例增多及考量COVID-19潛伏期長、無症狀者亦可能有傳染力,為防止演變為社區感染,每日觀測各國疫情發展,對於國外旅遊分級警示,要求返國民眾不同等級防疫措施——自主管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確診病人的詳細疫調,後續因應不同情況設立醫院人力分層分流措施、成立專責隔離病房、全國設立隔離檢疫所、防疫旅館、建立手機電子柵欄監控、志工關懷專線等,並增加COVID-19篩檢量能及效率,以縮短民眾等待檢驗結果出來的時間。鑽石公主號郵輪加強隔離檢疫措施、二次專機接回中國武漢的台商等,都大大降低疫情擴大的可能性。每項作為及決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直播記者會上也許只是短短一句話說明我們做到了什麼事,背後卻是指揮中心內外部龐大的討論及準備,感謝每一位為這次防疫工作付出心力的人!危機的背後就是轉機,面對這次疫情,台灣各產業因此精進,全國民眾也更加感恩、更珍惜台灣。一飯之恩當記終身,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攜手守護國人健康!台灣真好,歡迎回家!
-
2020-03-3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武漢封城日記」作者郭晶:解封挑戰比封城巨大
因新冠肺炎封鎖的大陸武漢即將解封,剛出版「武漢封城日記」的作者郭晶,受訪時卻對這消息「無感」、「開心不起來」。身為社工的她,對解封後有更多憂慮:如何恢復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何重拾人民失去的隱私權、如何紀念逝去的人…這些挑戰比「封城」巨大。一月廿三日,武漢宣布封城。郭晶的日記從那一天寫起,在微博發表創下一九一萬的點閱率、獲英國BBC等媒體轉載報導。該書廿七日由聯經出版,成為全球第一本記載武漢封城的書籍。生於河南的郭晶,去年十一月為了工作到武漢,沒多久便遇上封城。孤單讓不寫日記的她,在微博發了第一篇日記記錄心情,受到朋友熱情回饋,她開始撰寫「武漢封城日記」,「我想讓日記成為我和世界的一個連結,也想讓外界了解武漢人的真實生活」。「政府除了控制病毒,還應該將人們的恐懼考慮在內才是。」郭晶日記裡記載,武漢臨時封城、鼓勵人們舉報病人,舉報一個獎金一萬,「人們對政府的信任、人對人的信任不斷被消耗,恐慌卻被加強。」「家暴」是病毒之外另個陰影。人們被迫封鎖於家中,伴隨的是失業和破產的恐懼;壓力造成夫妻、情侶爭吵,孩子面對父母暴力。郭晶說,封城期間家暴案增加兩倍以上,這些陰影並非解封便能馬上消失。權力結構也隨封城改變。郭晶觀察,社區封鎖後,個人無法購買東西,超市只接物業管理者的單,「擁有物業的人擁有操縱居民的權力」。她擔心被貼標籤買不到物資,不敢仗義執言、不敢跟別人發生衝突,「強烈的無力感讓我感到疲憊」。郭晶從寫作和幫助別人中找到力量。她寫日記連結網友、發起「反家暴小疫苗」協助受暴者,「行動可以消除無力感,在行動中看到自己擁有幫助別人的力量,從中重新獲得掌控感和價值感。」身為社工,郭晶發現社會在隔離中「出現一種超乎尋常的連結」,許多組織透過網路連結,許多人帶著對死亡的恐懼去幫助別人。封鎖的不只是城市,還有人民的聲音。郭晶在微博的篇章被限制流量、微信常常發不出去,連轉成圖片都難如願。但在身心俱疲時刻,也是網路讓郭晶看到希望。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日舒可清除新冠病毒?教授道出「可憐的事實」
讀者陳祥在2020-3-21晚上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林教授您好: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新冠救命藥「奎寧+日舒」5天痊癒? 醫:數據好到驚人 ,請問是否正確 …….摘要內容: 法國媒體近日也曝光研究,奎寧(Chloroquine)加上日舒(Azithromycin),號稱5天可清除100%病毒!醫師透露,檢視了感染研究中心的臨床報告後,認為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直呼「數據好到不可思議!」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296536?from=Copy_content上面的連結打開的是一篇TVBS在2020-3-22發表的文章,而它是引用兩位醫師前一天在臉書上的討論。但是,我到那兩位醫師的臉書仔細查看,看到其中一位醫師說「雖然實際上還是需要評估臨床改善的程度,但是治療的確出現了曙光」,而另一位醫師則說「本文不排斥媒體引用報導,但拜託各位媒體朋友們引用前務必先通知一聲,可以的話正式發稿前麻煩讓我簡單過目一下,以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也就是說,醫師口中的「出現了曙光」到了新聞媒體就變成「人類將吹起反攻病毒的號角,數據好到不可思議!」,而醫師拜託新聞媒體「避免內容被誤解或過度解讀」則毫無保留地被新聞媒體「誤解和過度解讀」了。事實上,由於這項法國研究在美國也被過度解讀(包括川普總統),因而出了人命。請看Fearing coronavirus, Arizona man dies after taking a form of chloroquine used to treat aquariums(擔心冠狀病毒的亞利桑那州男子在服用一種用於處理魚缸的氯喹後死亡),以及聽信川普!美國一男性服用氯奎寧抗病毒、不幸身亡。普羅大眾因為過度恐慌而犯錯,也許說得過去。但是,醫生因為過度恐慌或貪得無厭而犯錯,則是不可原諒,必須予以最強烈的譴責。專門從事深度調查的網站ProPublica在2020-3-24發表Doctors Are Hoarding Unproven Coronavirus Medicine by Writing Prescriptions for Themselves and Their Families(醫生正在為自己及其家人開處方來囤積未經證實的冠狀病毒藥物)。它的第一段是:根據藥劑師和國家監管機構的說法,有兩種被吹捧為可能的冠狀病毒治療藥出現全國性的短缺,而這部分是由於醫生不恰當地為家人,朋友和自己開處方。」隔天,專門從事醫療政策報導的Kaiser Health News也發表Why Hoarding Of Hydroxychloroquine Needs To Stop(為什麼囤積羥氯喹需要停止),而它也一樣是在報導,由於很多醫生和牙醫非法開假處方給自己和家人,全美正出現羥氯喹短缺。羥氯喹是狼瘡病的治療藥,而由於許多醫生和牙醫的貪婪,狼瘡病患現正面臨無藥可買的險境。可憐的事實是,所謂的「數據好到不可思議!」,也只不過就是區區6個接受「奎寧+日舒」治療的新冠病患。何況,幾個禮拜前被吹捧得天花亂墜的神藥「瑞德西韋」,現在不是已經被醫生和新聞媒體說是「和標準治療相差無幾」了嗎?那,醫生和新聞媒體為什麼永遠就不能記取教訓 – 牛吹得越大,爆炸聲也就越響亮。川普總統吹牛,是有他的政治考量。醫生和新聞媒體吹牛,是什麼考量?醫生非法囤積尚未證實的藥,又是什麼考量?原文:新冠神藥,群魔亂舞
-
2020-03-2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臟超音波有陰影 不一定是癌
兩人互批誰做事沒效率。甲:「你孫子都出來了,還沒幫兒子辦婚禮!」乙:「你幫老爸生前申請XX,結果你老爸告別式辦完了,核準公文還沒下來!」有些事急不得,例如懷孕,一定要10個月,胎兒才會呱呱墜地,如果等不及滿月就呱呱落地,出生以後總要麻煩一番。在看病上,有些時候要當機立斷,尤其判定一個病人是否有癌症,這時候就要步步為營。以肝癌為例,不少人去體檢做了超音波,發現肝臟有陰影,這個時候有些人緊張睡不著,要求醫師盡快治療;有些人漠不關心,因為肝腫瘤在初期、中期時通常是沒有症狀的。超音波發現陰影,可能是真的長了壞東西,例如肝癌、肝膽管癌,這是惡性的;也有可能是良性的結節或腺瘤,或是較常見的血管瘤;或者如果有脂肪肝,可能是脂肪分布不均勻所形成的假影。因此,檢查醫師的經驗很重要,但有時診斷上的確有困難,這時一個方法是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同時參考胎兒蛋白、CEA、CA-199等癌症指數;另一個方法是等2~3個月後再追蹤一次,如果還是有困難,做切片檢查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武漢肺炎病毒全球恐慌,但這恐慌是一時的,頂多幾個月或半年內就會過去,但面對癌症,我們的防備則是一生一世的,因為癌症不長眼睛,誰會中獎不得而知,而且有B、C肝的朋友得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大了許多,更要小心面對,做好定期檢查才是上策。.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9期已出,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0-03-29 癌症.抗癌新知
年輕癌友勇敢闖 打造病友社企團體讓大家看見
才26歲就得到癌症,妳該如何活呢?「我們都有病」粉絲團共同創辦人謝采倪指出,自己也曾經想要賺大錢當個有名設計師,但沒想到年紀輕輕就得到淋巴癌第三期,曾經躺在床上覺得自己是廢物,擔心回不到工作崗位,後來她與幾名年輕癌友成立粉絲團,希望成為自給自足的社會企業。謝采倪今天在聯合報與國衛院、健保署、台大公衛學院及血液病學會共同舉辦的「2020精準防癌高峰論壇」中,替年輕癌友發聲,在論壇中帶給聽眾不一樣思考角度。謝采倪指出,現在的病友團體以資深癌友為主,但年輕病人遇到的問題不同,她發現年輕癌友遇到三個問題,一是癌症雖可治療,但心裡恐慌焦慮不斷;二是病友間的世代價值觀有落差,三是工作權被剝奪,即使在病情穩定後回到工作崗位,也常因體力不佳被迫放棄。年輕癌友面對漫長的治療路,加上不甘心的心情,謝采倪完全懂,她與幾名年癌友創立了「我們都有病」粉絲團,就是希望為年輕病友打造舞台,並媒合病友工作。謝采倪說,我們希望成為病友的媒體網站,之前曾經訪問了六十位癌友,並吸引了出版社將這些癌友故事出版,也讓病友成為KOL、專欄作家,為年輕病友帶來收入,希望未來成為病友圈中最大的求職平台,另外,也將進行病友研究計畫,推出衛教電子書,內容圖像化,降低閱讀的門檻。
-
2020-03-2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疫情讓人心慌慌 醫生教你用五步驟安頓身心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各國蔓延開來,世界各地的人們陷入恐慌,台灣也不例外。社會上瀰漫著一股焦慮,不安的情緒跟著不斷增加的案例數也在上升。雖然是在癌症醫院工作,門診大多數是癌症病人,可是擔心害怕的情緒是一樣的。有位晚期癌症的病人面對我的探詢,他的回答讓我愣了一下:「我寧願死於癌症,也不要不明不白的死於武漢肺炎!」是啊!武漢肺炎雖然致死率不如SARS高,但是對大眾來說比SARS可怕的就是這種「不明不白」、這樣「未知」的恐懼。我通常建議明顯焦慮的病人,不要一直看相關的訊息,現在各式各樣的媒體、社群網站十分發達,雖然可以立即的收到即時的資訊,可是也充斥著渲染、誇大、甚至是錯誤的訊息。過度的接收爆量的資訊,只會讓自己更加惶惶不安。此外,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之外,我也建議大家要盡量保持促進健康的活動。例如大多數病人在罹癌後,會注意要健康飲食以及勤做運動來增強身心健康,在疫情仍在流行期間,應該要持續這些好習慣。再來也希望大家在緊張擔憂的同時,要做一些讓自己可以放鬆、愉快的活動,不管是閱讀、聆聽音樂等等都可以。台灣自921地震以後,走過SARS、風災、水災等重大災難。精神醫學界從歷次整體社會的重大創傷中,從國外學習以及自本土經驗中成長,整理出重大災害與創傷後的安定心理的原則。在此引用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依循2007年Steven Hobfoll等國際災難創傷專家的建議,採取「安、靜、能、繫、望」五步驟來安頓身心。參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與台灣精神醫學會的說明如下:1.安 (safety):促進安全。戴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並避免過度接觸引發不適的資訊與畫面。2.靜 (calming):從事促進穩定情緒的活動。如聽平靜的音樂、泡熱水澡或舒緩緊張的運動等。3.能 (efficacy):從事讓自己感覺有價值和能力的事情。清潔環境、做運動、寫下心得與日記,規律作息,找回自我控制感。4.繫 (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可利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維持與外界的溝通。讓自己不孤單,並得到紓解與支持。5.望 (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反應與經驗,不要只注意負面的報導,也能看到正向的資訊。自我勉勵打氣,保持希望。希望全世界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的疫情,把損害減到最低,更希望大家謹慎小心,做好防護,而同時心情上也保持希望,不被疫情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