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急救
共找到
1053
筆 文章
-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他長紅斑、昏倒…受害通報複雜 回應慢如牛步
回想去年五月廿六日發病當下的狀況,陳仕津說,那一天的天氣非常熱,毫無預警的,他心肌梗塞發作。他在五月六日施打第一劑AZ,打完後他還在臉書寫下,要大家配合政策去打。結果他先是頭痛和低燒,接著身上開始出現紅疹,從他的四肢末端開始發生,紅斑紅疹,慢慢從下肢蔓延到全身。廿六日中午過後,在辦公室昏倒。醫院所有的人對他急救,所有手段都用下去。事後聽同事說,當時倒下,他呼吸就已停止了,呼吸和心跳停止了大概五分鐘的時間,就被送往亞東醫院。那時血壓是50/70,他太太抵達時,院方已發病危通知。恢復意識時是在心導管室,醫師見他醒了就叫他別再睡。出院後,他沒想到是疫苗引起。朋友提醒,若只是單純心肌梗塞,那身上紅斑哪裡來的?他還乾咳快半年,但最後檢查結果沒有異狀。去年,他在一場立法院公聽會上,表達打疫苗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很多人受害,是因為衛福部或疾管署沒有配套措施。他自己去申請通報,但疾管署通報機制複雜到沒有人能搞清楚,一開始以為要申請藥害救濟,後來釐清是要向「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去申請。他記得六月十日在線上登錄,等到六月廿日,發現案件進度是「查無資料」,當時他直接向署長信箱留言,告訴疾管署長為什麼系統沒有產生案號給他。跟署長反映之後有回覆了一個案號,案件才開始進行。亞東屬於板橋區衛生所管轄,有一位承辦人員跟他連繫,請他準備病歷所有資料,並填寫申請書,按格式簽完名後掛號寄過去,院方匯整完再送新北巿衛生局。衛生局將就資料先做查核,然後再送疾管署,這個過程歷經四個月。他的案子進入VICP(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但到日前接到行政院駁回訴願期間,沒有一個人跟他問過一句話。
-
2022-03-14 名人.簡立建
簡立建/從俄烏開戰 檢視台灣全民外傷急救力
很多人都沒想到,在2022年的今天,文明的東歐世界居然會發生這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造成這麼多民眾傷亡,令人驚訝。儲穀防饑,從烏克蘭的衝突,位於地震帶的台灣,我們在外傷急救醫療上可以學到什麼?從先進國家經驗來看,台灣應該來推動「以災害應變為基礎的外傷醫療急救體系」。全民皆有急救止血能力建立「以災害應變為基礎的外傷醫療急救體系」的第一步,是讓全民皆有外傷初步急救止血的能力。 過去數據顯示,不管人為還是天然外傷災難,可以救活的死者中,大出血是首要原因。日前新竹偏鄉發生犬隻咬傷民眾致死的悲劇,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腿動脈被咬斷,大量失血死亡。以外傷觀點來看,這樣的出血性休克死亡,是最有機會可以被救活的。黃金時間止血搶救生命因為這樣的出血,只要在黃金搶救時間迅速適當的直接加壓止血,便有機會控制出血,最簡單的急救處置便可搶救生命。如何讓所有民眾在寶貴搶救時間中,擁有初步止血處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美國近年因為本土發生多次恐怖分子攻擊,造成大量傷患事件,七年前美國外傷醫學會便在各級學校與社區開始推廣「Stop the Bleed」,即止血的外傷緊急初步急救訓練,希望所有民眾都能擁有初步處置外傷大出血傷患的急救技能。約一個小時的課程中,從「ABC,Alert發出警報給119,Bleeding找到出血處,Compress以止血紗布用力壓迫止血」簡單綱要出發,教導民眾各種初步止血急救方法,包括直接加壓與止血帶止血法,讓民眾擁有基本的外傷處置能力,尤其是止血處置的練習,以便遇上傷患時,盡量減少失血,提升外傷救治品質。電擊器箱子放止血紗布同時也在各地點放置心臟電擊器的箱子中,放置止血紗布與止血帶,以備不時之需。過去台灣在心肌梗塞的到院前應變工作上,成效卓著,未來也期望能同時強化外傷急救能力,讓民眾遇到大小傷害不驚慌,遇到嚴重外傷出血者,可以「外傷ABC」進行搶救,拯救更多生命。 在太魯閣號事故即將滿一年之際,我們要痛定思痛。不論偏鄉或都市,全台灣各地民眾都能夠具有初步處置外傷病患的識能。國家層級強化基礎民防尤其偏鄉地區,要達到醫學中心的醫療救治品質,往往需要花費一兩個小時,期待國家未來定期投入一定資源在外傷急救常用藥物與設備,如預填式強心針、止血紗布、緊急止血帶等,以「全國民防」的觀點,國家層級來強化基礎民防與緊急救護能力,並且努力提升到院前緊急外傷醫療的能量與層級,讓台灣更安全。
-
2022-03-11 新聞.元氣新聞
男子遭30公分鋼筋穿顱 高雄長庚團隊急開刀救命
高雄市一名30多歲男性工人因工作時不慎跌倒,30多公分的鋼筋從右眼眶插入腦部,男子當場陷入昏迷緊急送高雄長庚醫院開刀,經5個多小時手術撿回一命,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裕樺指出,男子很幸運,鋼筋未傷及重大血管及腦幹,住院近3個月後順利出院,還有右邊手腳偏癱、失語症等症狀待復健恢復。手術由黃裕樺與醫師丁俊瑋等人組成團隊進行,黃裕樺表示,從電腦斷層掃描中可見,鋼筋從右眼眶內側直直戳到後腦勺,經過腦部負責人認知的額葉、掌管語言講話的顳葉最後到與手腳活動有關的頂葉,造成腦部損傷出現大片出血。黃裕樺說,團隊第一時間先開顱減壓,移開顱骨將看得見的血塊盡量清掉,後續到複合式手術室進行血管攝影,確認大血管未受影響,接著進行鋼筋移除手術,手術順利完成。因擔心腦部內外相通恐造成之後感染,另做顱底重建手術。男子恢復期檢查血管,再發現因部分血管受傷,男子腦部有2處出現假性動脈瘤,為避免後續破掉出血進行栓篩,手術時發現有水腦情況,也及時進行引流管手術。丁俊瑋指出,臨床上類似案例很少見,過去文獻中,患者常因長度較長的物體貫穿腦部,傷及重要結構如大血管、腦幹等,通常患者當下很快就死亡,目前沒有很標準化的處理流程,本案的男子很幸運未傷及腦幹,鋼筋也剛好擦過大血管。男子經過近3個月住院觀察已順利出院,現在可以坐在輪椅上回診檢查,對外界有反應。黃裕樺表示,男子因傷及腦部,還是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如右邊手腳偏癱、失語症等,但相信經過復健,後續還有進步空間。丁俊瑋提醒,民眾頭部如遇穿刺傷意外,應須立即送醫急救,旁人千萬不要試圖拔出穿刺物,也不可加壓傷口,避免引發大出血或傷及更多腦組織。
-
2022-03-10 新聞.元氣新聞
新藥前瞻性評估應發揮功能 病團籲健保署勿設上限
衛福部今年一月完成健保總額核定,金額正式突破8000億元,為了讓總額分配更公平,健保署今年首度採用前瞻性評估(Horizon Scanning,HS)了解新藥方向並預作準備。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長戴雪詠表示,以往採用過去5年藥費、替代率等推算未來新藥預算,容易失真,因此引進先進國家HS概念,建置台灣的HS系統,對仍在發展中的新藥進行資料蒐集分析,作為財務衝擊的早期預警。更新平台 降低難度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醫藥科技評估(HTA)組長黃莉茵表示,團隊2017年開始協助健保署研究HS可行性,2020年建立登錄平台,今年首度使用該資料。她解釋,各國HS不盡相同,有的是為預知新醫藥科技可能帶來的整體衝擊,例如加拿大發現基因修飾的細胞治療CAR-T上路後,需要法規、實驗室規範等配套,因此提早因應,才讓CAR-T順利上路;台灣HS則與英國較相似,偏重預算編列。第一年登錄時常有資料填錯、不知道該填哪一欄或重複填寫等問題,後來更新平台,用較為直覺、更清楚的欄位,降低難度門檻。今年HS資料共納入一百多項藥品,半數是癌症新藥,依照不同模擬情境計算,例如,若每項藥物財務衝擊上限為新台幣2億元,總額是多少、若沒有2億元限制又是多少、若依照過去不同藥品通過率推算又是多少,利用不同情境推估新藥預算,供健保署參考。應落實HS精神 依現實狀況編列健保署藥物共擬會主席陳昭姿表示,今年利用HS提出新藥34億元預算,但最後僅通過22億元,讓各界有些氣餒。以癌藥為例,雖有該領域專家討論排序,但執行原則僅是優先排入專家會議議程討論,不代表優先給付,最源頭問題是新藥預算不足,台灣健保支出佔GDP僅3.5到3.6% (經常性醫療支出約6.1%GDP),遠低於美國經常性醫療支出約17%,但兩國藥費都約為1%GDP,若以此標準,台灣藥費佔比沒有特別高,只能期待執政黨能多撥出預算,為人民健康做更大的投資。另外,來自新藥協議還款金額,去年高達26億元,如果能回歸新藥給付,或許是解方之一,但此事還未能取得共識。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呼籲,健保署應落實HS精神,原則上不應齊頭式設立財務衝擊上限,應依照現實情況編列,才能貼近實際狀態做出調整。她強調,能體諒健保署的財務壓力,但編列預算跟總額協商是兩回事,以111年度健保總額協商為例,第一關預算編列已經以2億元財務衝擊為上限先砍一波,第二關醫院總額部門草案協商又因超出總額成長率上限再齊頭式的打六折,再砍一波,這是非常可惜的事,病團也擔心會成為常態。「理想上病友們希望新藥新科技都能納入健保,HS相對替代率來說是較科學的方式,當然希望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去預估與呈現真實狀況。」吳鴻來也認為,科技日新月異、開發成本高,新藥新科技不會是便宜的,不巧的是健保財務隨著少子化和高齡化壓力越來越大,總額成長又有限,這兩者間的落差應思考如何突破;調漲保費、檢討部分負擔都將是不可避免的,而政府預算支出也不要只用在醫療與治療,可加強預防端,減少疾病發生造成健保沉重負擔。療效未定 需更謹慎戴雪詠認為,HS只是估算模式、提供給付方向感,最後還是框在總預算內協商,所以今年仍以財務衝擊2億元為門檻,未來也會持續採用;對健保署來說,藥物療效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她舉例,很多癌藥因牽涉緊急救命被加速核准,不過英國研究2008到2012年間被歐洲醫藥品管理局核准的新藥,其中有67%加速核准,最後僅有14%證實療效比現有藥物好,突顯新藥療效高度不確定性,再加上健保給付價格會影響自費價格訂定,所以要更謹慎。編列預算 滾動修正戴雪詠也強調,110年藥費已佔健保總額28.9%,達歷年新高,相較日、韓、美、法都在11到16%間,台灣藥費支出已達極限,不論廠商有沒有登錄HS,都會以藥物療效證據為給付考量。若未來申請的新藥在真實世界數據療效顯著,且有醫療急迫性,即使廠商沒登錄HS,健保還是會考慮用剩餘款給予給付。至於HS的計算公式跟算法都有公布,也召集醫界代表、專家等組成研究工作小組,每季定期開會檢討,讓這項制度更符合國情。黃莉茵表示,透過HS可以讓預算編列有所本,未來是否參考國外執行方式,藉由HS進行藥品優先順序,尚須各界溝通取得共識,而登錄平台也會持續精進。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理事長柯博升認為,HS是相對科學的方式,但未來需要滾動式修正,台灣HS雖然和國外應用不盡相同,但因為台灣健保本來就具獨特性,剛開始不必大張旗鼓排序,漸進即可。他也強調,採用HS評估預算是否能完全貼近實際情況,還要一到兩年時間驗證。
-
2022-03-10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病症狀男女大不同,一表了解差異!專家教從5面向預防
心臟和血管疾病,稱之心臟病,包括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粥狀硬化是一種斑塊的物質在動脈壁上積聚,而堆積會使動脈變窄,使血液難以通過。形成血凝塊,會阻止血液流動。如此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當心臟血流受阻到,無法運送足夠的血液提供給人體時程度時,就會心臟病發作。而心臟驟停心臟突然停止跳動的狀況,身體各器官,包括大腦和心臟在內都會因為缺乏氧氣,而逐漸喪失功能、壞死,若無獲得即時的醫療救助,患者死亡率極高,也就是所謂的心因性猝死。心臟病發是“循環”問題,心臟驟停是“電”問題。心臟病發時,如果阻塞的動脈沒有及時恢復,治療的時間拉長,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大。心臟病的症狀可能是突發而強烈的。但大部分,症狀會開始出現並緩慢在心臟病發作前持續數小時、數天甚至是數週。心臟病共通6症狀1、胸痛(心絞痛):持續30分鐘到幾個小時的不適感或胸部感覺到擠壓。2、呼吸急促:在適度活動後覺得有呼吸不順,像是爬樓梯。3. 上軀幹、頸部、下巴有不明原因的疼痛,四肢有些微變化,像是疼痛、腫脹、刺痛、麻木、寒冷和虛弱。4. 極度疲勞。5. 心跳不規律,比平時快或慢。6. 頭暈或昏厥。上述6症狀為一般心臟病發會有的徵狀,但其實男女的症狀還有些許差異。男性心臟病發症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可能一隻也可能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的疼痛或不適。3、呼吸急促。4、冒冷汗、噁心或頭暈眩。女性心臟病發徵狀:1、胸部不適:大部分心臟病發都有胸部出現不適,且持續超過數分鐘,或是不適感消失後一段時間又出現不適。感覺胸口受到擠壓或疼痛。2、手臂(一隻或兩隻)、背部、頸部、下巴或胃部疼痛或不適。3. 呼吸急促。4.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出冷汗、噁心、嘔吐或頭暈、心悸;睡眠障礙和不明原因的疲勞。當遇到任何有關心臟病發症狀,記得撥打急救專線,以免耽誤治療!如何預防心臟病?心臟病是可以預防的,那麼要如何預防?從了解身體情形、戒菸、運動、營養均衡、壓力調適等做起!1.、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血壓、膽固醇和體脂等危險因子相關的數據。2、戒菸,研究顯示戒菸一年後,罹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降低50%!3、規律運動,每天步行30分鐘,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4、多吃多心臟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類,吃富含瘦肉蛋白的食物,像是魚或去皮雞肉,避免紅肉、黃油和加工食品中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並減少鹽和糖的攝取量。5、適度調適壓力。(資料來源/心臟基金會)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韓研究有牙齦問題者增患病風險 口腔健康可以預防這代謝疾病! 男人也有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症狀該與該看什麼科?需要攝取那些營養素?生產後多久可以開始運動?把握產後瘦身黃金期,5招鍛鍊骨盆底肌肉與核心肌群查看原始文章>>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2-03-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奶奶、父、兄都因心肌梗塞猝逝 中年男胸痛警覺救命
台中51歲的黃姓男子日前清晨因胸痛,自行到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就醫,檢查的過程突發昏倒休克,醫護立即搶救,經檢查為「心肌梗塞」發作,血管阻塞已達100%,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黃先生的奶奶、爸爸、哥哥相繼都因心肌梗塞猝逝,為心肌梗塞的高危險族群,他平時就特別警覺,當胸痛發生時即時就醫,儘速打通阻塞的血管,否則晚一步性命就不保了。黃先生到急診就醫時說自己胸口強烈陣痛、伴隨呼吸困難,醫師邱一騏說明,患者當時正在做心電圖檢查時突然昏倒休克,醫護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CPR)與AED電擊,急救持續半小時才恢復心跳,心導管檢查發現險些致命的原因為「心肌梗塞」,左前降支動脈有100%血管阻塞,即時打通阻塞血管並置放支架,術後3天穩定出院。邱一騏指出,黃先生曾在1年多前就因胸悶不適到心臟內科門診,身形肥胖的他,抽血檢查發現有膽固醇過高問題,醫師警告需控制飲食,持續回診追蹤。但黃先生卻不以為意,平時飲食仍然沒有節制,膽固醇沒降反升,還有三高問題,導致「致命性心肌梗塞」找上門。邱一騏說,當初在急救過程中,黃太太非常緊張不安,護理師上前關心,才知道原來黃先生的奶奶、爸爸和哥哥都相繼因為「心肌梗塞」猝逝,認為這下先生恐怕也救不回來了,如今鬼門關前走一遭,黃先生說,後悔當初沒聽醫師的話控制三高,以後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邱一騏呼籲,急性心肌梗塞雖然發生突然,但並非一時造成,血管阻塞問題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有三高、家族病史等高危險族群要多留意,除抽血、X光等基本檢測外,建議定期安排進階心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心血管健康問題。「不是只有天冷要注意,心肌梗塞無時無刻都會發生!」邱一騏強調,心肌梗塞發作時仍多以胸痛為主,也有人疼痛在上腹部周圍,如果痛到會冒冷汗時,表示身體處於極大壓力的防衛機制,應立即就醫檢查並接受治療,才能拯救自己的性命。
-
2022-03-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小中風不要緊?醫曝關鍵危險因子:中風不分大小
● 中風不分大小,找出原因避免再次中風● 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最關鍵● 發生中風,治療要愈快愈好小中風不可輕忽,是大中風的警訊!許多發生小中風的人,因為沒什麼感覺就可能不處理,都說「還好啦,只是小中風!」這句話聽在專精於腦中風的醫師耳裡,其實是問題重重、隱憂很多。台大醫院腦中風中心加護病房主任鄭建興強調,中風不分大小,中風就是中風,都要找出發生原因,才能避免再次中風。1成病人 數月內再次中風「小中風」是指「症狀輕」或「病灶小」,但這種說法有時會導致民眾輕忽未追查原因的重要性。鄭建興表示,中風症狀輕微,不等於再次中風的機率較低。根據國外研究,大約5到10%病人會在二至三個月內再次中風,程度輕、重都有可能,視阻塞程度而定。鄭建興指出,台大醫院住院的中風病人,約四分之一都是中風兩次以上病人;也有不少高血壓或糖尿病沒有控制好的中風病人,原以為自己是初次中風,但核磁共振影像卻發現許多舊病灶,代表曾經中風過,只是這次症狀比較明顯。常見「小中風」發生有三種可能:一是「暫時性腦缺血」,因為某條血管暫時不通,導致暫時性單眼失明、複視、吞嚥困難、口齒不清、失語、偏癱、步態不穩等,大多在一小時內恢復正常;二是輕微中風;三是從腦部影像會看到較小的中風病灶,所以用「小」中風稱之。鄭建興表示,無論是小中風還是大中風,發生的機轉、後續的醫療處置,都是類似的,一旦發生,首要詳細評估病人身上有哪些危險因子,把可能的原因統統找出來,給予全面性的處理,才能知道後續該如何治療、預防再發生,對病人的幫助最大。血壓未控制 年輕也會中風中風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最關鍵。鄭建興說,血壓對於腦血管的影響很大,八成中風病人都有高血壓問題。每當寒流一來,沒有好好吃藥控制血壓的人最容易出事,低溫會導致血壓衝高,很多人因此中風。也有不少45、50歲以下的中風患者,因抽菸、喝酒、熬夜,或明知有高血壓卻仗著年輕、沒症狀,未積極控制血壓,年紀輕輕就中風。此外,高達四、五成中風病人有糖尿病或高血脂,兩、三成中風病人有心房顫動等心律不整問題。鄭建興表示,隨著年紀增長,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律不整的盛行率都隨之上升,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子,必須注意。記憶差動作慢 可能是警訊鄭建興提醒,很多人都用「老了」來解釋記憶逐漸變差、動作變慢的現象,但不見得是自然老化,可能是腦血管病變的警訊,應到神經內科接受詳細檢查,及早接受治療。「一旦發生中風,治療要愈快愈好!」鄭建興說,中風時間拖愈久,可用的治療方法愈少,預後愈差。若突然發現臉不對稱、手抬不起來、肢體發麻無力、口齒不清、失去平衡或伴隨暈眩、劇烈頭痛等,不建議自行搭計程車就醫,應趕快打119,讓急救員初步評估處置,同時啟動緊急醫療網,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送到有急救能力的醫院。
-
2022-03-06 醫聲.數位健康
數位醫療論壇/疫後醫療科技整合 AI、資訊流成趨勢
疫情影響下,全球遠距需求大幅增加,數位醫療發展更是促進醫療平權,達成全面健康覆蓋的重要手段,遠距醫療照護將成為醫療新常規「New Normal」,疫後加速醫療科技整合AI智慧與資訊流成重要趨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今舉辦「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就醫療科技實務面及政策面交流分享。「數位醫療應用未來健康趨勢」論壇與會者包括立委張育美、衛福部次長石崇良、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等專家。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指出,數位醫療未來趨勢包括健康大數據應用、機器人學習、人工智慧及產業鏈結合,台灣有很好的資通科技及生技醫療,能打造另一座護國神山,但許多法規待考量,相信台灣跨產業發展很有韌性,能逆勢突圍開創藍海。立委張育美認為,促進醫療平權,政府應了解臨床實務需求,鬆綁法規,透過審查機制,進行處方箋電子化、院際間資訊整合交流及數據標準化,結合智慧醫療運用,讓遠距醫療更普及。她認為,生技醫療公司應更接地氣,讓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能以更合理價格使用醫療儀器,並讓資訊流通、減少落差,符合使用者需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指出,遠距醫療在2020年納入健保給付後,過去「通訊診療治療辦法」僅開放5種特殊情況可使用,未來將擴大到10種型態使用,包括長照、居家醫療、慢性病照顧、國際醫療等。此外「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即將於4月公布上路,未來電子病歷透過雲端授權,讓遠距醫療無障礙。行政院科技部前部長、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良基表示,台灣有健保資料庫可運用資訊,數位革命下將以人的「資訊流」為主軸,如衛福部桃園醫院運用「智慧行動化臨床早期預警系統」,精準即時分析病歷資料,醫師隨時調閱、查房,讓全院非預期CPR下降31%,急救後死亡率下降50%。陳良基說,2025年全球大健康產業市場估計超過15兆美元產值,甲骨文公司更以8千億台幣買下電子病歷公司,若我國醫院無法數位化,國外公司屢創電子病歷系統,台灣未來將成「殖民地」。未來醫療科技不見得都要健保給付,或許可和商業保險合作。台中榮民總醫院院長陳適安表示,台中榮總榮獲2次智慧醫療全機構獎,包括APP個人化智慧服務,患者就醫前先輸入症狀、自行量測,資料自動上傳至醫院HIS系統,醫師可直接看報告,就醫後民眾也能查詢檢驗報告,癌症個管系統也提醒患者訊息不漏接。他強調,智慧化下民眾資安及隱私都要盡力保護,建議民眾可了解醫院智慧服務及檢測,善用AI智慧工具改變就醫模式。未來醫院應該長怎麼樣?台北市立關渡醫院作出最前曕的示範,院長陳亮恭與華碩合作打造亞洲第一家全雲端智慧醫院,將實體醫院、社區及居家服務等資料上傳雲端,進行運算分析而提供分級健康照護,宛如機場「塔台」內外遙控、分流;更以虛擬關渡醫院與社區結合遠距醫療、健康照護,讓行動醫療團隊提供服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表示,高醫重視偏鄉,關懷高雄、屏東、台東等,及設置南迴線24小時緊急醫療照護中心。前年啟動台東縣5G遠距醫療,讓耳鼻喉、皮膚科、眼科進入偏鄉,在衛生所設置耳鏡、鼻咽內視鏡等,由在地人員操作儀器,即時影像分享到醫院診間,免去就醫勞車舟頓。高醫也深入山區,讓高雄市桃源區成為第一個根除C肝的鄉鎮,治癒率高達95%。WaCare遠距健康執行長潘人豪指出,疫情前健康數據大多在各自的APP、醫療院所、社區據點,但疫情後,回歸「人」數位虛擬化,包括醫院、社區、個人都進入虛擬世界,打破地點框架。搜集數據最重要是解決民眾需求,WaCare平台有15種健康領域、逾1500位專家提供服務,現已有200個社區據點使用資源共享平台管理長輩健康,更在疫情期間提供近500堂線上課程。天晟醫院董事副院長鄭貴麟表示,AI可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影像,但無法取代醫師。醫師診斷仍然重要,在AI輔助下,系統優先通知偵出出問題的影像檢查結果,甚至計算出肉眼無法量化的數據,例如冠狀動脈鈣化指數、血管狹窄百分比等,成為醫師最佳助手;AI目前也運用於醫院入口量測體溫、人臉辨識。
-
2022-03-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臟停止須把握黃金4分鐘 臨危不亂才能救回瀕死患者
一名陳先生在半夜如廁時忽然倒地,好在兒子機警急救並叫救護車送醫。台北慈濟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張燕表示,腦部對缺氧的耐受力僅有4至6分鐘,超過黃金時間後便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好在陳先生兒子先做一系列急救,到醫院後再透過低溫療法及「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最後患者恢復健康、平安出院。一名68歲的陳先生,在腦中風後兩個月的半夜如廁時,突然感到胸悶及呼吸困難,接著喪失意識倒地,一旁兒子機警判斷出父親可能心臟停止,在兩分鐘內聯絡了救護車,同時自己幫父親進行心肺復甦術,待救護車抵達後立即以體外電擊器去顫,病人恢復生命徵象,並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救治。台北慈濟醫院說明,陳先生在前次中風時就已經發現兩側的顱內內頸動脈有嚴重狹窄,加上此次心臟停止的打擊,醫療團隊在接到病患時相當擔心會造成腦部更嚴重的傷害。經初步急救後病人雖心跳恢復,卻陷入深度昏迷,加護病房醫師一邊安排體外低溫療法,一邊吿知家屬,病人平安出院的機會微乎其微。幸運的是,歸功於病人心跳停止時迅速且扎實的急救加上低溫療法的輔助,病人竟在住院兩天後恢復意識,並在之後脫離呼吸器。張燕指出,腦部對缺氧的耐受力僅有4至6分鐘,這段時間即為黃金急救時間,超過之後便會造成不可逆的腦部損傷,輕者記憶力退化、反應遲鈍,重則變成植物人甚至腦死,缺氧時間越久,患者的存活率越低,因此理想狀態為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術以維持腦功能。雖然現代人普遍對心肺復甦術都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發生時多會因驚嚇、慌張而手足無措,甚至試圖叫醒病人而耽誤寶貴的救援時間,好在陳先生的兒子一系列急救相關流程,讓陳先生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並順利進行後續治療。部分患者雖經急救雖然成功回復心跳,卻因缺氧太久造成腦部受損或無法恢復意識,「低溫療法」即是藉由溫控,讓病人在急救後能順利甦醒,同時減輕腦部缺氧的後遺症,增加甦醒機會。在低溫療法協助下,病人雖免除了變為植物人的噩運,但是並沒真正脫離險境,醫療團隊接著為陳先生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病人罹患嚴重的冠狀動脈阻塞,若不治療,隨時可能再次發生致命的心肌梗塞,但又因為冠狀動脈狹窄嚴重,無法以心導管置放支架治療,只能考慮外科手術。考量病人中風後右側肢體無力,可能影響傳統心臟手術的復健,與家屬討論後,張燕及醫師羅崇祐合力以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微創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3天即可倚杖行走,恢復良好,並在兩周後平安出院。羅崇祐補充,迅速且扎實的急救不僅有助提升患者存活率,更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因素,鼓勵民眾平時即應熟悉心肺復甦術知識與技術,以利狀況發生時,將傷害減輕到最低。
-
2022-02-28 新聞.元氣新聞
嚴重過敏救命針只能自費 醫學會擬爭取健保給付
現代社會「過敏兒」愈來愈多,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可能在短短幾秒內面臨呼吸、心跳停止等致命危險,必須在第一時間注射腎上腺素,才有機會撿回一命。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理事長李建璋表示,美國的醫療保險與亞洲各國的健保都有給付一種安全注射器,讓相關病史的大人、小孩隨身攜帶,但台灣健保尚無給付,民眾自費購買一劑就要4500元,半年就要換一支新的,負擔沈重,希望能推動健保納入給付。李建璋表示,他有一姪女住在美國德州,上幼稚園第一天,老師就請孩子們把「同學不能吃的食物」背起來,一間小小的幼兒園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孩子有嚴重食物過敏病史。在香港和台灣的流行病學資料也看到,近10年嚴重過敏反應的兒童快速增加,可能與都市化程度高,兒童在免疫發展關鍵其缺乏大自然微生物抗原刺激有關。李建璋表示,當嚴重過敏反應發生,可能會氣喘、喉頭水腫導致呼吸困難,甚至會休克,血壓降太低、心跳停止,而且發生速度非常的快,幾秒到幾分鐘內就會昏倒,必須當場急救,注射腎上腺素,也就是俗稱的「強心針」。另外要注意的是,一部分的患者從急診回家後24小時內還會發生第二次過敏反應,會比第一次更嚴重,這時也必須急救。李建璋表示,美國的私人醫療保險和亞洲有健保的國家,都已經將這個救命針納入給付,在台灣目前要自費,一支針要價4500元,效期只有半年,家長一年要為孩子準備兩支,一年要花9000元,負擔不小。數年前曾經提案希望納入健保,但當時以「台灣急診可近性高,沒那麼緊急需要」為由遭到否決,兒童急診醫學會今年希望再試一次。台大醫院過敏免疫中心主任江伯倫表示,除了對食物藥物過敏,有些人去登山時被蜜蜂蟄到,也可能會發生過敏性休克,通常送醫才急救都來不及了,所以在美國都要求有過敏病史的大人小孩自備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這是一種安全注射針劑,不需要稀釋,大人和小孩有固定劑量,每一針只能用一次,台灣也有這個藥,會建議有相關病史的大人小孩、登山隊領隊,都要準備一支在身邊。李建璋表示,兒童急診醫學會3月12日將邀集兒童過敏氣管及風濕病醫學會、基層醫療協會、還有國內外相關專家,希望集思廣益,針對對於適應症及給付條件凝聚共識,如果有明確共識,就會再次提案申請健保新增給付。
-
2022-02-27 癌症.癌友加油站
我是癌友5/迎向曙光前的鬼門關:出院前的大出血
開刀後一直被提醒著要早點下床走路,從每天5分鐘到早晚各30分鐘,能多走兩步路都是病程好轉的現象。但人生總有那麼點曲折,老天爺的考驗正要開始……開刀後第10天,一早護理師高興地說,「妳稀飯吃得還不錯,我等等問一下總醫師,可否改低渣飲食了……」我們倆相視而笑,因為吃了低渣飲食就代表離出院不遠了,心情雀躍不已。以為離出院不遠了,馬桶裡卻出現淡紅色。中午過後,護理師還沒能問到正在開刀的醫師,下午我就出事了。當時坐在馬桶上想要解便,用點力「噗」了一聲,以為是放屁,心想真不錯,「腸胃道蠕動還蠻正常的」。但站在旁邊的老公驚呼一聲,為何馬桶裡的水是淡紅色?心裡有點不安,為了方便護理人員觀察,我立刻穿上尿布,接下來的一小時,又解了兩次, 尿布上滿滿的鮮血,我震驚地無法相信,這是怎麼一回事?護理長立刻連絡正在開刀的主治醫師,不斷地嘀咕著,「怎麼會這樣?」、「有吃到什麼東西嗎?」我怯怯地回答,「我應該沒有吃到什麼不對的食物……」大家心裡都有點明白,我的傷口處可能出血了。剛下刀的主治醫師梁金銅主任急忙趕來病房,看著血便,皺著眉頭要我立刻躺床進行檢查(肛診)。「啊!傷口脗合處出血了……先給止血針,驗血紅素、輸血,再給左旋麩醯胺酸,然後開始禁食。」醫師診斷傷口出血了,點滴架上的血袋沒停過。看到醫師明快的診斷,心理踏實了點,但警鈴聲也開始響起,到了晚上六點多,點滴架上已掛上血袋,躺在床上實在不好上廁所,「你可以扶著我一下嗎?我要下床尿尿。」老公有點擔心的看著我,「千萬別勉強,不行,我們就在床上使用便盆就好。」當我吃力的坐在床邊時,立刻意識到狀況並不好,開始頭暈目眩下不了床,沮喪地躺回床上,不斷自我安慰,「沒關係,藥已經開始打了,血也開始輸,應該等一下就停了。」但信心喊話是沒用的,出血仍持續著,異常冷靜的老公,每隔兩小時就拿著滿是便血的尿布去秤重,不斷在紀錄單上寫下重量,一疊疊的數字壓在心裡像個大石頭,暫時還搬不走。醫護人員進進出出,直到半夜時分,總醫師都還放心不下再回來病房處理。半夜被緊急推去照電腦斷層,點滴架上的血袋從沒停過,一袋接一袋,自己都忘了從白天到黑夜輸了多少血液,夜班護理師憂心地說,「我擔心輸血速度趕不上妳的出血。」肛門加壓止血不成,病房擠滿醫護人員。檢查結果證實,腸子內的縫合處就是出血點,醫師嘗試將紗布球塞入肛門內進行加壓止血,但始終無法成功。自己開始覺得疲憊不堪,每次睜開眼,都期望窗簾縫隙間能透出一點光,到了凌晨5點左右,那道光終於出來了,我安慰著一夜沒睡的老公,「白天來了,希望就來了!」整個晚上醫療團隊不斷討論,如何在傷害最小的情形下處理傷口。天才剛亮,總醫師又出現在病房,「梁醫師認為有兩種解決方式,第一種利用大腸鏡進行傷口縫補,但這醫師也沒試過;若失敗則要開腹再縫一次,先做暫時性人工肛門,等腸內傷口癒合後,再將人工肛門關閉。」血壓慢慢下降,我再度被送入開刀房。就在總醫師連絡完開刀房,等候第一台刀通知時,我的病房內再度擠滿了人,剛交完班的醫護人員全衝進來,一時間所有人不斷問,「妳頭會暈嗎?有沒有哪裡不舒服……」,「我只有頭有點暈而已。」這時,我才知道我的血壓已慢慢下降,但我仍意識清楚地看著周遭的醫護人員,幫忙打點滴、通知血庫、連絡開刀房……這讓我想到30年前當護理師的急救現場,一樣的井然有序、一樣的不慌不忙,只為了搶救一個生命。血壓回穩後,護理人員用跑的推著病床,以最快的時間將我送進開刀房。醒來時,我又在加護病房了,這時才早上十點半,我幸運的用了相對簡單的方式把傷口處理好。再次重生,感謝幸運之神,感謝強大的醫護團隊!
-
2022-02-27 名人.傅志遠
傅志遠/奮力一搏 與生命共舞
十幾年前,我剛升任主治醫師的某個值班日,急診送來一位胸口插著一把刀,已經沒有生命徵象的「死人」。初步診視病患,我認為已經回天乏術,所以決定照醫療常規進行心肺復甦術,若是三十分鐘沒有反應,則宣告病患死亡。我相信,以如此怵目驚心的場景與急救完全無效的嚴重程度,不會有人責難醫師。當時我的主管經過急診,看到我的處置沒有多說什麼,但默默地戴上手套,就在急診直接把胸口劃開,一隻手捏住心臟被刺穿的破洞,另一手拿著針線縫合。一時間我看傻了眼,只得趕緊戴上手套幫忙,我們師徒兩個就在急診完成「緊急開胸」與「心臟縫合」手術,心臟很神奇地在我面前重新跳動。永遠忘不掉那一刻,在急診把病人救回來後,我推著病人到手術室,繼續後續治療,我盯著那顆原本被我放棄、以為沒有希望的心臟,一下一下地跳動著。「隔著手套,我幾乎可以直接觸摸到生命的源頭。心臟在我眼前奮力跳動,似乎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它。」十年前我出版了第一本書《拚命》,封面就是這句話,向這個難忘的場景致敬,多年來我也一直用這件事提醒自己擔任外傷醫師的使命。這天傍晚,轉診來了一位腹內出血病患,據說在前一家醫院已心跳停止,急救過好幾次才勉強有生命徵象,趕緊轉送至醫學中心進行止血手術。進急診室不到五分鐘,心電圖又呈一直線。第一時間壓胸急救,施打強心針。「心臟已經停了,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嗎?」住院醫師問我。「一進急診室就沒有生命徵象,如果救不回來,也不會是醫師的責任吧!」另一位住院醫師自言自語。傷得這麼嚴重,應該不會有家屬責難醫療過程。「讓病人側躺,我要開胸!」我下達了這個指令。「開胸?」住院醫師有點疑惑,不確定我要做什麼。「這是唯一的機會,拚一拚吧!我們要幫他撐到手術室。」病人最終需要的是開腹止血,但在此之前,他必需活著,死人是沒辦法接受手術的。我們幾個在急診急救室進行緊急開胸,下一步是把手伸進胸腔,直接夾住主動脈,這是控制腹部出血的最後焦土戰,接下來剪開心包膜,直接用手按壓心臟。心臟是扁的,因為血已流乾。心臟不會跳,必需靠我用手一下一下地擠,心電圖仍是一直線。突地,心臟動了一下,而且是有力地扭動。「有了!有了!」我和同事歡呼,心臟在我們面前恢復搏動,那種你捏一下、心臟回跳一下的感覺,如同與一個新生命共舞。手術室那邊已經待命,隨時可以開腹止血。心臟雖然恢復跳動,但還需要我們幫他加把勁,於是我們一下一下地捏著心臟搭電梯,把病人護送進手術室。最終病人活著進到手術室,接受後續的治療,或許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終究難免一死,不過外傷醫療的第一仗,我們守住了。急診開胸、主動脈阻斷與開胸心臟按摩,這三個屬於外傷醫師的終極武器發揮效用,這在我多年的外傷醫療生涯中,也是相當少有的經驗。入行第一天,我就知道必須拚命,拚自己的命去替病患拚命。十多年後,我繼續拚命。
-
2022-02-25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糖尿病女未按時服藥半夜胸悶送急救 竟是心肌梗塞
台中市59歲鐘姓女糖尿病患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間胸痛、盜汗,隔天一直吐、頭暈,送醫急救,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經搶救打通阻塞的三條冠狀動脈,挺過危機,並於5天後轉出加護病房,觀察4天後康復出院。長安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廖茂芳說,鐘姓女子根據家屬得知病患罹患小兒麻痺、糖尿病,但沒有按時服藥,日前夜裡出現胸痛、盜汗,早上一直嘔吐和頭暈,由家人家人緊急送至長安醫院急診室,鐘姓女子到院時收縮壓只有70右左,急診醫師立即安排心電圖檢查,研判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當下給予抗血栓藥。廖茂芳指出,由於鐘姓女子心導管檢查發現三條冠狀動脈都有阻塞,其中有兩條幾乎是完全阻塞,於是立即為她安裝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這是一個輔助器可以讓心臟減少負荷,也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接著進行氣球擴張術和放置支架打通血管,總算挺過危機,鐘姓女子術後恢復良好,5天後6轉出加護病房。廖茂芳說明,急性心肌梗塞比較典型的症狀為胸悶、胸痛、一直盜汗,覺得快要窒息的感覺,有時候胸痛會輻射到左肩膀、下巴、背部等,少數會出現上腹痛、噁心嘔吐類似腸胃的症狀,像鐘姓女病患的冠狀動脈阻塞所造成下壁心肌梗塞,因位置靠近上腹部及胃之處,因此有時常被誤認為胃痛。廖茂芳指出,急性心肌梗塞5大常見風險因子,分別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還有年紀比較大的人,避免發生就是要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戒菸,規律運動、清淡飲食,建議每年健檢可以加做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查;若有發生症狀,把握黃金救治時間盡早就醫。長安醫院投入人力及設置2間心導管室,提供心臟病患更全方位、便利的醫療照顧。
-
2022-02-23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彰基本月收21例OHCA患者 醫師提供天冷自保之道
連日寒流急凍,氣溫驟降,彰化基督教醫學中心統計自2月1日至今天(22日)上午為止,緊急救護211位疑因氣溫下降誘發中風、心血管和腸胃道等急重症患者,共21例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彰基副院長周志中提醒,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務必要做好頭頸和手腳保暖措施,按時服藥,早上起床動作要放慢,周志中表示,收治的211位患者中,21例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其中,14名為男性(29到42歲)、7名女性(66歲到84歲)。周志中表示,寒流來時,最重要的是保暖,也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家中有長者或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族群,盡量要小心、不要出外,萬一必須出外的時候,一定要再次強調保暖,建議圍比較長的圍巾保護頸部,也可以當口罩,頭部可以戴帽子、雙手戴手套保暖,這個保暖措施,可以減少喪失體溫,增加到50到70百分比的禦寒功能。周志中說,如果家中有人或長者發生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甚至左肩覺得不舒服,甚至覺得整個人意識比較昏迷、叫不大醒,一定要趕快叫119送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治療,如果沒有呼吸、心跳,脈搏意識不清,就要開始做CPR(心肺復甦術),按壓與人工吹氣的比例為30比2,壓胸30下、吹兩口氣繼續急救,然後叫119前來急救。周志中表示,當凌晨醒過來要起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非常緩慢,可以的話就是能夠側身,慢慢把身體移動再坐起來等一段時間,旁邊一定要準備比較厚的衣服,趕快穿上保暖,因為冷的空氣有時候會讓血管一次就收縮,引起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然後慢慢下床後、再慢慢站起來。如果年紀大了,旁邊有四腳椅子或拐杖,一定要給予慢慢使用,如果旁邊有電熱器,電熱器是很好,但是有時候年紀大的人,半夜起床,感覺周邊很暖和,因為節儉而把插頭拿掉或關掉電源,家裡年輕人這個時候要去檢查看看,電源不要半夜被關掉,有失智長輩的話就要很小心;電暖器的安全使用方面,插頭、甚至插頭附近有很多的灰塵都要清理掉,不要電線走火。此外,不當的起床方式,非常危險且會產生姿勢性的低血壓,尤其在寒流的這種冷空氣最容易發生,就是一醒過來,棉被一掀開,然後馬上坐起來,因為怕遲到、趕時間,又趕快站起來,馬上頭暈就會再倒下去,要很小心,起床的速度太快了,又沒有保暖措施,有時候會心臟病發作,甚至中風又倒下去,要很小心。
-
2022-02-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彰化8例天冷猝死7例在彰南 醫師籲多喝水少吃生冷
最近兩天氣溫偏低,彰化縣急救送醫到院前死亡的8個病例,有7人家住員林市以南的彰南地區,在彰南執業的醫師感覺彰南較空曠,體感溫度落差攝氏2至3度,特別容易感到寒冷,最好「和太陽一起起床」,多喝熱開水,規律運動和均衡飲食保護身體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二林基督教醫院中醫科醫師李家甄,在彰化市彰基與二林鎮二基看診,她說,彰化市民居群聚,相對的二林鎮顯得地廣人稀,加上二林鎮沒臨海但靠近海邊,海風冷、濕氣重,濕冷比乾冷更冷,體感溫度比真正氣溫低2至3度,民眾最好和太陽一起起床,也就是天色明亮時起床活動,對身體健康較好。李家甄建議,天氣冷應少吃生冷食物,例如生魚片、橘子、蕃茄、沒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瓜果類食物,例如西瓜,早上起床後,先在床沿坐5至10分鐘,等離開暖和棉被的身體適應氣溫再站起來,平常可做八段錦或打太極拳健身。員林市宏仁醫院醫療副院長、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朱建統指出,衛福部統計國內20歲以上民眾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風險的多達700萬人,當氣溫降低時,血管收縮,血液濃稠度增加,也增加心臟病與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因此接觸冷空氣前一定要先做好保暖,特別是剛起床或出門前可加強保暖脖子等部位,都可有效降低血管瞬間收縮的機率和降低心肌梗塞的風險。員林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建輝也說,根據醫學研究,氣溫每降低攝氏1度,中風機率增加4%,所以天氣寒冷時的頭頸部保暖格外重要,外出最好戴毛帽、圍上圍巾,又天氣冷不易感到口渴,身體水分減少,血液易濃稠,多喝熱開水是一定的。林建輝說,農業時代的人勞動量大,飲食較清淡,現代人出門車輛代步,常吃精緻和高糖食品,常吃肉,少吃高纖維食物,血管較容易硬化,短時間內氣溫下降血管收縮,就發生中風等急性心肺血管疾病,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唯有平常均衡飲食、保持規律運動。
-
2022-02-21 新聞.元氣新聞
整理包/寒流發威凍死人!全台急病送醫人數激增
寒流發威,今晨台南以北、宜蘭、花蓮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高山下雪,馬祖首次下冰霰。由於氣溫急遽下降,全台各地急病救護案件也因此激增,不少人送醫前失去生命跡象,由於入夜氣溫還會下探,請民眾注意保暖。寒流來襲,昨天下午起,氣溫就直線下降,到明天清晨,持續影響台灣,對於老人及有心血管疾病者健康不利,台灣北到南,急病救護案件大增,醫院急診人數也上升。各地社政單位訪視街友,發放禦寒物資,開放室內床位,避免戶外失溫。桃園男子體溫僅32度送醫不治寒流來襲,桃園市氣溫在9度徘徊,疑引發民眾身體不適,八德區一名男子凌晨失去呼吸心跳,體溫僅32.3度送醫不治,但確切死因有待釐清,另清晨也有一名女子心臟不適,報案送醫,目前暫無大礙。社會局社工連日夜間訪視街友,發放禦寒物資,並於外展中心提供熱水盥洗、熱食等服務。苗栗2天57人送醫1婦人死亡寒流來襲,氣溫直直降,今天是入冬以來體感最冷一天,苗栗縣亮起非常寒冷的橙色燈號,縣政府消防局統計2月18日、19日共有57件非創傷救護案件,其中,18日凌晨1名長期臥病在床的54歲婦人救護人員據報到場時,已失去呼吸心跳。彰化64人送醫4人到院前無呼吸連日強烈寒流來襲,氣溫驟降,增加急性心肌梗塞風險,彰化縣消防局統計,從昨天上午8時到今天上午8時為止,共受理非創傷性送醫急救案件共64件,其中有4人到院沒有呼吸心跳,其中年齡最高的是北斗鎮87歲男性,最年輕才56歲,消防局呼籲民眾做好保暖,以免引發心血管疾病。南投非創傷送醫51人 4人送醫前無心跳寒流發威,全台氣溫驟降,南投縣消防局統計,昨起至今天下午1時止,南投縣共有3男1女共4人非創傷送醫OHCA,年齡最高的是草屯鎮一名84歲老婦人,最年輕才54歲,雖無法判定是否與天冷有關,但仍呼籲民眾做好保暖,降低心血管疾病,並提醒注意電暖爐及熱水器用電安全。嘉縣61歲中風男倒床旁亡 嘉市救護11件嘉義縣昨天入夜後氣溫急速下降,今天上午平均溫度8至9度,嘉義縣消防局統計,昨中午起截至今中午為止,24小時內共受理21件急病案件,其中3件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年齡介58至92歲,其中嘉義縣六腳鄉61歲盧姓男子,中風獨居,昨天晚間照服員發現他倒臥在醫療床旁邊地上;嘉市今觀測最低溫已經降至10.9度,昨中午到今中午共11件疾病救護。雲林下探10度 4人疑天冷OHCA中央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雲林地區昨天開始轉為陰雨天、氣溫下滑,今天清晨9時許直逼10度,消防局統計,全縣已有4人疑天冷呈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其中2名男性、2名女性,最年長是87歲、最年輕是53歲,是否與低溫有關仍待釐清。氣象局說,加強保暖,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具應注意室內通風及用電安全;預防低溫導致之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寒冷環境,確保兒童之頭、頸、手和腳部溫暖,關懷老人、遊民及弱勢族群避寒措施;冬季為流感好發季節,請注意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生病在家休息;農作物及水產養殖業注意寒害。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幫患者插管染疫…醫師僅拿6.5萬嘆:補償再高換不回健康的肺
本土疫情爆發後,多位醫護傷痛仍未平復。最近一位染疫醫師只拿到6.5萬元補償,外界大嘆人命不值。聯合報獨家專訪這位醫師還原染疫過程,為了幫一位患者插管,當天協助的醫護和清潔、傳送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且不乏有人癒後飽受「長新冠」後遺症,體力下降、半夜胸痛驚醒,現在都還在治療。胸腔科醫師(化名L)說起染疫情境,「去年六月疫情高峰,許多重症患者被塞往急診室就醫,天天都有肺浸潤患者急須插管治療。」當時他值班第三天,遇到一個插管困難的百公斤病患,因體型大、脖子短,須要多人合力協助,他與醫護同仁扛起急救責任,殊不知這天就此蒙上的染疫陰影。「當時這位病患一邊插管,一面嘔吐,不時須要監測血氧位置,除了我(胸腔科醫師)和三名護護理在內,前後請了麻醉科主任、麻醉護理師都到現場。」大家穿起全套隔離服到負壓室監測協助,最後六人中,有五人都染疫。當天負壓隔離室外,還有一位外科醫師正在檢驗外傷病人及一位泌尿科醫師正在進行會診,兩位醫師也雙雙染疫。此外急診室清潔、傳送工作人員及警衛也確診,同一天累計十人確診;之後還有兩位護理師染疫,一位甚至有孕在身。胸腔科醫師L表示,他被嘔吐噴濺感染住院十天,後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順利出院,出院後因須自主健康管理,累計停工一個月,薪資大打折,卻僅獲六萬五千元。但另外一名外科醫師症狀更嚴重,須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停工二個月,獲賠廿萬元,有三成肺部纖維化,永遠無法恢復,可領重大傷病卡。除了醫護,症狀嚴重的其他工作人員,有一位光住院就住了二個半月,走沒幾步路都會開始喘。另一位雖是輕症,但創傷更深,她的先生因此感染,出現肺浸潤等重症,最後在加護病房往生,「先生過世後她非常憂鬱,最後這兩位都辭職了。」他很不忍,「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生入死,拿廿萬、卅萬元換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親人染疫往生的陰影,根本無法彌補。」L醫師自嘲,自己症狀相比其他人算非常輕微,「金額數字越少,應該開心慶祝!」但另一症狀嚴重醫師獲二十萬元補償,卻讓他嘆人命不值,「醫護非自願染疫,在病房出身入死,拿廿萬喚回你的肺有多好?」更別說醫護和醫院工作者還是承擔當時社會的恐懼及不友善,「很多醫師都不敢回家,深怕傳染給家人,在外面旅館住好幾個月,就連我的理髮師也請我去叫別人剪頭髮。他指出,自己在去年六月上旬確診,院方也蒐集醫院病歷、請染疫醫護填寫染疫過程,而醫院前後已有十多位醫師確診,且有一半的人,至今都還沒有收到審定補償金公文通知。「我問阿姨會不會在意自己拿多少,她一點也不關心。」醫師想想說到,對她來說就算拿一百萬,也換不會她先生的命。他說,當初中央說將補償金從卅五萬提高到百萬,至今過了半年收到公文,「同仁開玩笑說,醫院這麼多人染疫,應該也有幾十萬要請客,但沒想到打開只有這些。」其中光是值班費和看診費就不及補償金額,懷疑審核標準到底在哪裡,又是哪些領域的公正人士負責審核。如今回到醫院是否會有陰影?他無奈說「有陰影的都辭職了」至於院內同仁,後續在胸腔科醫師蘇一峰門診護持續治療,深深體會到「一但染疫後,面臨長新冠的痛苦和無奈。」對於政府開了支票,卻沒有替在一線奮鬥的醫護及工作人員送暖,感到心寒。
-
2022-02-12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媽開腎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為了救命可能終身洗腎!面對醫師你該怎麼做?一位醫師的親身體悟
在醫療現場,病人與醫師其實是種以苦難相連的生命共同體。面對無法重來的醫療歷程,可以如何做得更好、避免併發症?郭漢崇醫師將一張張病歷,化為一則則故事;「以病為師」,道盡他身為外科醫師對生命的深刻體悟。編按:慈濟醫療法人副執行長暨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郭漢崇行醫超過30年,一位站在第一線的外科醫師省思:手術併發症,真的無法避免?一旦發生併發症,又該怎麼辦?如何面對病人、家屬的責難?當自己、家人成為病人,是怎樣的心情?32年前,郭漢崇離開臺大醫院到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在這裡成為第一線的泌尿科專科醫師,負責東部地區民眾泌尿系統的健康。當然郭漢崇手邊也累積許多困難病例,沒有辦法推辭,也無法將他們往臺北送,必須親自面對病人,一一的解決病痛。〈一起把媽媽救回來〉「郭醫師你聽我講,你真的不能太忙,你一天開那麼多刀,怎麼有辦法顧每一個病人呢?以後要改進知道嗎?」秀美上氣不接下氣的對我講了這些話,我緊握著她的手跟她說:「我知道了,你安心,我一定會好好的把你治好,你安心喔!要加油。」我慢慢退出病床旁邊的急救圈,讓外科加護病房的醫師和護理人員靠近秀美,他們繼續對秀美實施該有的治療。給她氧氣,在她的右頸部插上中央靜脈輸液管線,並且注射大量強心劑、碳酸氫鈉,以及氯化鈣,來穩定她的酸中毒和心跳不穩定。就在大家手忙腳亂穩定秀美的生命跡象時,我注意到病床旁邊的生命徵象記錄器顯示, 秀美的心跳愈來愈快,每分鐘高達一百四十幾下,但心跳的強度卻愈來愈弱,而且不時出現不整脈 ,以及不正常的心臟收縮。血氧濃度也從剛來急救室的百分之九十,漸漸下降到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八十。我馬上告訴外科急救室的陳醫師說:「可能要插管比較安全。」於是陳醫師囑咐護理人員準備氣管插管。怎麼會突然間就停止心跳?我們幫秀美打了鎮定劑方便插管,突然間,心跳就變得亂跳起來,出現心室顫動和心搏過速的現象。這顯示心臟即將進入無法代償,接下來就會造成心跳停止,病人會因而死亡。陳醫師立即將氣管內管插好。這個時候心跳戛然停止,記錄器上心跳成一直線。一群人立即將病人的衣服拉開,開始實施體外心臟按摩。強烈的胸部擠壓按摩聲在空氣中瀰漫著,大家屏住呼吸、非常緊張。一旁的心搏復甦器、電擊器也已經準備好了,壓了一分鐘,看心跳還是沒有恢復。因此,急救室的醫師立即施予心臟體外電擊。當高伏特的電流傳過秀美的心臟以及身體,她的整個軀體跳了起來,心臟跳了幾下又停止。於是醫師們只好再輪流進行體外心臟按摩,並且按照一定的時間注射強心劑和碳酸氫鈉,來穩定酸鹼平衡,讓身體裡的細胞維持恆定。我在一旁看著急救室的醫護人員急救了大概五分鐘,心頭一涼,怎麼會這樣?但是我必須撐下去。所以我一個人走到外科急救室外,對秀美的丈夫和小女兒說:「情況很不樂觀,秀美剛剛心跳停止,我們正在急救中,不知道能不能拉得回來。」秀美的丈夫神情非常倉皇,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嘴唇顫抖。他拉著我的手說:「郭醫師,怎麼會這樣子?剛剛從電腦斷層室檢查回來,一路上我握著她的手還是溫暖的,怎麼會突然間就心跳停止呢?你一定要救救她,你要救救她。」我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會盡力,你放心,在這邊坐著休息一下,通知孩子們趕快過來陪一下媽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最後一面,但是我們一定會盡力。」就這樣,我逃離了與秀美先生和她女兒見面的現場,回到外科加護病房,並且參與秀美的急救工作。急救進行了十五分鐘,當陳醫師放開手,發現秀美的心跳回來了,而且非常強。我握住秀美的手,心中默默的禱告著:「秀美你要撐下去,旁邊的我們都在努力著,病房外面有你的先生,還有在路上趕來的女兒們,他們都會陪著你一起渡過這個難關,你要堅強撐下去。」我不知道秀美能不能聽到我心中吶喊的這幾句話,但是看著記錄器上她那強而有力的規則心跳,我漸漸的安心,秀美應該有機會可以活下去了。病人第二次進行腎造瘻取石術這是發生在2018年1月的一個星期二。秀美是我的老病人,她在2017年5月,曾經因為右側腎結石到門診,我幫她進行了經皮腎造瘻手術,將她的結石拿得很乾淨。此後,秀美因為有一些風濕性關節炎以及C型肝炎,同時在院內的風濕免疫科以及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秀美的身體十分硬朗、個性活潑,住在臺東成功的小鎮;她喜歡交朋友,參加地區的社團活動,是一個非常好動的中年婦女。因為住在成功,不方便常常來花蓮返診,所以當秀美在去年一月回到門診追蹤檢查時,赫然發現她的腎臟又長出另外一顆結石。而這顆石頭伴隨著腎臟輕微的發炎,讓她常覺得右腰有點痠痛。秀美因為自體免疫的疾病和治療的關係,腎功能不是很好,所以她很擔心這顆結石會造成她腎臟出口阻塞而影響腎功能,因此,她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夠像以前一樣用手術方式取出結石。經皮腎造瘻取石術在泌尿科醫師而言,是例行的手術方式。由於結石太大,無法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是經尿道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來處理。所以,必須從腰部,在超音波指引下先做造瘻,再從這個造瘻口取出結石。這種手術是每位泌尿專科醫師應該要會,而且做得很好的。不過這種手術也潛藏著一些可能的併發症。例如,病人如果有出血傾向,凝血功能不佳,手術後可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出血;或是病人有細菌性的腎盂腎炎,在沒有控制好的時候,就貿然接受手術,手術當中可能會使細菌擴散到全身,而引發細菌性敗血症。當然手術當中也可能因為麻醉或其他的因素,導致一些併發症,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預防,但是不希望發生的。雖然如此,手術做多了,還是難免會碰到一些併發症。不過在手術之後,仔細觀察病人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其實併發症都可以很快解決,不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腎臟結石手術卻心跳停止,少見且不妙就在秀美從急診室的電腦斷層檢查送回外科加護病房,大家開始準備幫她做緊急處置的時候,她居然發生了心跳停止的嚴重狀況。這種心跳停止的狀況,可能是來自於出血後,大量輸液所產生的心肺功能代償失調;第二個可能是大量且快速的輸血,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所引起的心臟跳動不穩定,而產生的心跳停止。不過,當心跳停止的時候常常會造成全身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造成嚴重缺氧、組織壞死,加深酸中毒的危機。雖然在第一時間有氣管插管輸送氧氣,以及體外心臟按摩和電擊,讓心臟功能恢復了過來。但是十五分鐘的缺氧,卻使得腦部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我們檢查了秀美的瞳孔,發現已經兩側都放大,對光沒有反應,我心裡暗叫一聲:「不妙!」但看著她強而有力的心臟跳動,又不禁期望秀美還是有機會可以活下去。畢竟一個腎臟結石的手術,造成這樣子的心跳停止的後果是非常少見,而且不應該發生的。但是既然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我們就必須全力搶救。此後的十四天,我與秀美和她的家人成為生命共同體,我們一起努力搶救秀美,把她從鬼門關裡拉回來。在這十四天的奮鬥過程當中,每一天都像一年那麼的長,每一分鐘都讓我們的內心交戰,受盡了苦難。但回想起來,卻是無比的甘甜。夢裡都在問,到底哪裡沒注意到?姊妹倆聽到媽媽有這種劇烈的變化,都非常震驚,也無法接受。在加護病房外面見到我,姊姊劈頭就一直逼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子?」我耐心的把整個治療過程,還有可能的發生情形說明了一遍,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急轉直下。一般的情況都是可以控制,但秀美突然的心跳停止,卻讓我們措手不及,也無法了解真正的原因。現在只能就所知道的狀況趕緊補救,並且盡量補足我們可以修復的地方,期待狀況穩定,能夠讓她存活下來。妹妹珮玟倒是非常冷靜,她聽完我講的話後跟我說:「郭醫師,媽媽那麼相信你,我相信她一定很有自信。我也相信你一定是她可以依靠的人,我會堅定的支持你對媽媽所做的一切治療。請你放心,也請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因為你不能累倒,你一累倒,媽媽就沒有人可以依靠了。請你務必要好好休息,這樣才會有精神仔細的照顧媽媽。」聽了珮玟這一番話,我心裡其實非常慚愧。我們一定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做得不對。時間過得很慢,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在擔心秀美的身體有劇烈的變化。但是秀美的心跳卻非常穩定,血壓沒有什麼變化,倒是腹脹的情形愈來愈嚴重。那一夜我無法成眠,累到閉一下眼小睡一番,夢中老是夢到秀美腎結石手術的過程,到底什麼地方我們沒有注意到?決定打開後腹腔找出真正的出血點我思考了從手術後一直到此時生理的狀況變化,深覺再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搶救時間點若錯過了,可能就來不及。我跟秀美的先生、女兒商量,我覺得真正的出血點還是沒有止血,再加上大量的出血以及大量的輸血,使得全身的血液凝固因子不足, 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趕快找到出血點,加以止血。而這個手術必須打開後腹腔,而且手術的時候可能要拿掉她的腎臟。因為出血點既然是因腎造瘻管所造成的,要止住出血點,就非得把腎臟拿掉不可。不過秀美的腎功能並不是很好,從手術病情變化、心跳停止之後,到現在腎臟的尿都沒有出來,很可能將來必須要終身洗腎。但為了要救命,我們非得要下這個狠招不可。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不論外科醫師如何決定,我們並沒有把握這個手術一定能挽回她的性命。但我跟秀美的女兒講:「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手術,秀美應該是救不回來。但若勇敢的冒險,開進去把腎臟拿掉,找到出血點趕快修補,才有機會讓她不再出血,而且挽回她的生命。」這時秀美的先生不知道怎麼辦,女兒卻支持我,她說:「郭醫師,我們全家都相信你,你做的決定,我們會支持。縱使媽媽真的救不回來,我們也不會怪你,但請你在最適當的時候就去做吧!」其實在下這種決心的時候,我並沒有把握。我也跟外科李主任商量,李主任並不是很贊成這個作法。但他認為,如果我覺得該做的時候,他會支持,也會過來幫忙,真的有什麼狀況再做處理。我內心一直交戰著:做、不做、做、不做。心裡想著,萬一開刀進去時遇到無法挽回的大出血,很可能秀美就會死在手術臺上;萬一拿掉腎臟,找到出血點暫時止住了,可能秀美的身體狀況還是逐漸變差,最後依然挽回不了她的生命……開刀進去,我必須要負最大的責任。但是不開刀進去,難道救不回來,我就不用負責了嗎?這種抉擇對一位外科醫師,尤其是當初造成出血的醫師而言,真的是非常難以決定。當然,最後我還是把秀美送上手術臺。我們備妥了血漿、血小板,很快的開刀進去,隨後一塊塊的拿掉大棉紗,整理傷口內部,觀察繼續出血的部位。手術過後,我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秀美左邊腎臟的功能是否能恢復,尚不得而知。但救命要緊,腎臟壞了可以洗腎;而生命若沒了,就沒有任何可能。我在手術房外告訴秀美的家人這個好消息,秀美應該有機會活下來。珮玟高興的抱了我,她說:「謝謝你,郭醫師,我就知道你會做正確的決定,謝謝你救了媽媽一命。」此後,秀美還繼續在加護病房裡面觀察,腹腔內的引流血液迅速的減少,從每天引流出五、六千毫升的血液,剩下兩、三百毫升的帶血腹水,後腹腔的傷口復原的也很快,秀美的情況終於趨於穩定。「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手術後第十二天,因為腹部傷口可以關閉了,所以外科李主任在最後一次進到手術房,將她腹部的傷口做局部的清創,然後縫上人工網膜。因為長期腹脹的腹壁筋膜無法完全關閉,太過於勉強的關閉腹壁,很可能會使筋膜再裂開,所以使用人工網膜做一個中置物,使其逐漸纖維化形成新的腹壁。至此,秀美的手術終於告一段落。在第一次手術之後的第十四天,秀美終於拔掉氣管插管,在確定血氧沒有問題後,終於可以讓她清醒過來。記得秀美清醒過來看到我在床邊,看了很久。我問她:「你還記得我嗎?」她點點頭說:「當然記得你,我也知道這些日子來,你經常在我身邊。你們不要以為我真的睡著,我都有看見你陪著我,一直鼓勵著我。我就是這樣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堅持活了下來。」這一番話我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她在夢境中所感受到的景象。但是我深信,在旁邊陪著她的時候,她是有點反應的。有時候她的手指會動一下,有時候我在跟她講話的時候,她會皺著眉頭或是動一動她的臉部肌肉,或許她是在潛意識裡真的看得到我們吧!延伸閱讀:「終於輪到我了,我是一個癌症的患者。」知名泌尿科醫師罹癌後體悟:歷經麻醉、切片...才意識到「生病」是如此痛苦書籍介紹與苦難同行:這些年病人教會我的事作者:郭漢崇出版社:發光體出版日期:2021/01/27作者簡介郭漢崇醫師,現任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主任暨慈濟大學醫學院泌尿科教授、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副執行長,為國際知名的泌尿醫學專家,排尿障礙治療的權威。在Expertscape專家排行中,肉毒桿菌素的治療位居世界第一。所帶領的團隊積極推動臨床、教學及研究,排尿障礙臨床暨研究成果豐碩,榮獲第二十二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的殊榮,讓醫療荒原花蓮,成為臺灣唯一、世界知名之排尿障礙治療重鎮。臨床尿路動力學經驗超過30年,發表超過550篇研究論文,編寫排尿障礙及尿失禁相關之教科書及單行本超過20冊,如《功能性泌尿學》、《臨床泌尿學》、《實用尿路動力學》等,也撰寫醫療科普及醫療人文書籍如《尿尿小事學問大》、《涓涓人生》、《上人與我:那些年我們在慈濟的日子》、《這些年我們一起寫下的故事》等。延伸閱讀: 胸痛、頭暈、冒冷汗...5種人注意心肌梗塞易上身!3個保命方法馬上記起來
-
2022-0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心肌梗塞救回後腦力未受損 歸功平時這個習慣
還記得三年前的3月10日,一如往常的去跑馬拉松,當天是跑10公里的賽程,開始跑約2公里後,突然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愈來愈喘,因此跟太太及孩子說,「你們先跑,我後面跟上。」雖然身體不舒服,仍秉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就慢慢用走的,但總覺得這10公里非常遙遠。送醫做CPR、電擊急救其實,跑步當下心臟就已出現問題,最後花費約四個多小時走完,回家洗澡後躺在床上睡覺,印象中還接了二至三通工作上的電話就睡著了,睡得很沉,醒來後已躺在加護病房內,我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經歷了哪些劫難,沒有痛苦的感覺。聽家人轉述才知道,當時我睡著後太太喊了我幾聲,發現我沒回應,因此緊急將我送醫,到院時醫師不斷對我做CPR、電擊急救,我的同事比我太太還早淚流滿面,原來我是心肌梗塞發作,因此裝了2支血管支架。重生感覺「活著還真好」醒來後的第一個想法是「活著還真好」。從沒想過心肌梗塞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覺得自己能從鬼門關前走一遭成功回到人世間,應該要歸功於平時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心臟缺氧會有後遺症,腦部記憶力也可能受損或導致中風,還好有長達七至八年的運動訓練,可能身體的抗壓性足夠,比較沒有受損,否則可能在跑步當下,人就直接走了。「醫師也是人,也會怕生病。」事發至今,從未問過家人當時的心情,大概都不太好受,大家也不願意談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這一次重生了」,雖然現在的工作量和往常強度差不多,但也會試著提醒自己不要太過勞累。重新跑步 盡量作息正常當初身體康復後三個月,我就重新跑步,只是剛開始時容易喘,還是會擔心會不會又發生同樣的事,不過慢慢訓練,身體逐漸適應,加上之前運動多年的努力累積,感覺身體經歷生病後並未受損。現在我持續回診、照超音波追蹤心臟及血管的狀況,平時盡量讓自己作息正常,保持健康的飲食,維持適量的運動,一周至少慢跑三次,一次跑五公里。養成運動習慣 抵禦未知事我病倒時,根本完全沒感覺,有趣的是,醒來後發現對面病床是19號,自己的床號為18號,之後家裡要買新車,剛好領到的車牌就是1918,覺得相當奇妙。想跟大家分享,有句話說得很好,「人要老得慢、病得晚、走得快,平時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以抵禦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唐雲龍小檔案現職:●桃園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副院長●桃園中壢宏其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年齡:61歲學歷:國防醫學院畢業專長:●不孕症及試管嬰兒治療●生殖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瘤症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
-
2022-02-1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過世前發冷 醫師:非心梗典型症狀而與這個有關
導演明金成心肌梗塞驟逝、而家人稱其過世之前曾有感受身體發冷的狀況,心臟內科醫師表示,發冷並非是心肌梗塞常見症狀,但往往會在感染、發燒或身體過度勞累時出現;一旦出現心肌梗塞的可能症狀,身邊的人該如何協助才能提高存活機率?最重要的盡快送醫、服用救心對症狀嚴重者效果有限,如果昏迷,要馬上CPR或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否則即使救活,也可能成為植物人。除了明金成過世,調查局前副處長也在泡湯時心肌梗塞死亡,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表示,天氣冷、心臟科門診因胸痛求診病人明顯增加,不論是三高患者或家人,都應該對心肌梗塞的急救有認識,才能在一旦發病之際,尋求最佳的處理方法。黃成偉表示,心肌梗塞為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因膽固醇斑塊破裂導致血管阻塞造成,三高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病史的病人為高風險族群,平日應配合醫師醫囑,好好控制,以降低血管阻塞風險。一旦發生胸痛、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最重要的是趕緊聯絡救護車就醫,盡快到達醫院獲得醫療照護,甚至接受心導管手術將血管打通,才能增加存活機會。而在救護車來之前,部分有心血管病史的病患經醫師評估後,會備有俗稱「救心」的硝化甘油舌下錠。當胸口開始出現不舒服等症狀時,可含在舌下,幫助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以減輕症狀。黃成偉表示,但硝化甘油錠不是萬靈丹,對於嚴重的心肌梗塞幫助有限,且會降低血壓,最好的方式還是盡快就醫。如果身邊家人或朋友急性心肌梗塞發作甚至失去意識,應第一時間施做CPR或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進行電擊以降低腦部缺氧時間。黃成偉表示,每年都會遇到許多因心肌梗塞在院外心跳停止的病人,因為沒有在第一時間施作CPR,導致腦部缺氧時間過長,即使送醫後血管順利打通存活下來,但是因腦部受傷過於嚴重變成植物人,令人十分遺憾。據明金成的家屬指出,明金成在過世之前、近期身體有發冷狀況,懷疑當時身體已出狀況。黃成偉表示,心肌梗塞為慢性血管阻塞之後的結果,不論是施打疫苗產生的發炎反應、感染、過度勞累或劇烈運動,都有可能誘發心肌梗塞。而身體發冷並非心肌梗塞常見症狀,但往往是感染,發燒或身體過度勞累之後的不適症狀。
-
2022-02-10 新聞.元氣新聞
明金成猝逝/數天前曾說「身體發冷」 檢警相驗死因出爐
偶像劇導演明金成(51歲),過年前與妻子喜獲龍鳳胎,昨天晚間他前往產後護理之家陪伴妻兒,不料在休息時,突然失去生命跡象,緊急送醫後急救無效,檢警下午相驗後,確認死因是心因性休克。還在坐月子的明金成妻子林沛締強忍哀傷,下午在藝人趙駿亞、陳德烈等親友陪同下前往第二殯儀館參與相驗,由於明金成死因單純,她沒有意見,過程20分鐘結束,遺體發還家屬處理。據了解,明金成過往沒有心血管病史,拍片時有壓力,他近期身體有發冷狀況,有高血壓;妻子生產龍鳳胎動手術有出血現象,明金成在醫院全心照顧,身體疲憊可能是引發猝死原因之一。明金成昨天晚間到產後護理之家陪伴妻兒,當時並無異狀,護士見他用餐說話一如平常,晚上10時許妻子床上醒來,明金成躺在沙發上叫不醒,緊急叫來護理人員急救,報警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無效,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搶救,深夜23時許宣告不治。
-
2022-02-0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三高及抽菸,急性心梗高危險群!6症狀要當心
【2022/02/09編註】上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的導演明金成,8日晚間驚傳因心肌梗塞,送醫急救不治,享年51歲。三高及抽菸,急性心梗高危險群!6症狀要當心【記者翁唯真/桃園即時報導】近二周的天氣急遽變化,冬天在統計上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若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慢性病及抽菸的民眾是急性心肌梗塞高危險群,醫師提醒,若有出現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呼吸短促、暈厥或噁心,需立即就醫或做健康檢測。82歲的黃先生,近日於家中突然昏倒,救護車送達醫院急診,初步心電圖顯示為急性心肌梗塞,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醫師黃信凱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層破裂,導致血栓形成冠狀動脈阻塞,影響心臟肌肉細胞的供氧造成心臟肌肉細胞受傷、死亡,瞬間的血流阻斷常常會引起心臟電流混亂,發生心室頻脈或顫動,若未及時急救致死率很高。黃信凱指出,黃先生過往即是三高及抽煙的高風險族群,此次發作後到醫院急診時血壓只有50mmHg左右,心跳只有每分鐘40多下,是典型右冠狀動脈血管近端阻塞後產生的,完全心房心室傳導阻滯導致心因性休克,並產生心室頻脈,電擊治療3次。在緊急藥物治療及心導管團隊即時的介入治療,安裝了主動脈內氣球幫浦及暫時性心律調節器,並打通完全阻塞的右冠狀動脈置放了2支心臟支架,於一周後可以拔管轉出加護病房。黃信凱指出,以前是65歲以上的人才要擔心罹患心肌梗塞,但現在病發的年齡層持續降低,20、30歲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患這幾年也持續增加;心肌梗塞發生前,可能會有一些心絞痛的症狀,例如可能會有胸悶、胸痛、呼吸不順等症狀,嚴重甚至會呼吸,短促、暈厥或噁心,若有這些症狀要趕快就醫檢查;民眾也可到院做心臟血管中心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檢驗提早發現問題。
-
2022-02-09 新聞.元氣新聞
上月才迎龍鳳雙胞胎 導演明金成心肌梗塞猝逝享年51歲
知名導演明金成8日晚間驚傳因心肌梗塞,送醫急救不治,享年51歲。上月20日才和妻子歡喜迎接龍鳳雙胞胎的導演明金成,8日晚間傳出因心肌梗塞,緊急送往國泰醫院搶救仍宣告不治,享年51歲。
-
2022-02-04 新聞.元氣新聞
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 加護病房觀察中
退輔會主委、前國防部長馮世寬昨(3)日晚間傳出因心臟衰竭併發肺水腫,一度插管急救並住進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76歲馮世寬本月剛過生日,傳出是昨晚用餐到一半感到不適,被送進三軍總醫院急診室。馮世寬長期有心臟病史,部分在榮總診治,接任國防部長後則都在三總接受治療。外傳他過去即曾因病考慮休息,但總臨危受命接任政務職,持續操勞。根據了解,馮世寬是心律不整導致心臟衰竭,還引發肺水腫,確實一度危急,需插管治療。但手術之後恢復良好,不用插管,在加護病房觀察中。針對馮的病況,退輔會上午表示,目前一切尚好,馮還要求轉達感謝外界關心的訊息。
-
2022-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婦第3劑打莫德納3天後猝死 家屬控疫苗害人CDC釐清
基隆市一名80多歲婦人,本月18日注射第三劑莫德納後,當天並沒有事,但到了21日身體不適,有胸口悶痛等症狀,送醫急救後不治,疑心肌梗塞猝死,家屬質疑並無心臟疾病病史,質疑是打疫苗造成死亡。衛生局表示,已通報CDC疑似不良反應個案,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注射有關,並協助申請救濟或補助。衛生局表示,住七堵區的陳姓婦人是在本月18日在七堵火車站設置的大型接種站,施打第三劑莫德納疫苗,當天注射後身體並無不適。後來到了21日有胸痛等症狀,經緊急送基隆長庚醫院急救後不治,是基隆市第3劑開打後通報的首例疑似不良反應死亡個案。衛生局說,醫生診斷有心肌梗塞等情況,但家屬自訴沒有心臟疾病相關病史,「以前都好好的,打疫苗後才出狀況」,指一直以來身體都很健康。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郭香蘭說,已通報疾管署進行調查,釐清死亡是否和疫苗有關,會調閱相關病史及證據查明。郭香蘭並表示,目前市府已協助申請疫苗接種受害救濟,25日已送至CDC,將會由專業審議小組審議,會調閱相關病史等,如果有相關可獲得救劑補助。據家屬指出,不久前婦人的一名家人也剛剛因病去逝,家屬痛失2位親人,郭香蘭已請社會處介入關懷,透過市府和民間資源協助家屬。
-
2022-01-29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亞洲首例 台大將主動脈移植再生氣管
亞洲首例!台大醫院昨宣布完成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台大醫院胸腔外科教授陳晉興團隊於去年4月,將捐贈的主動脈移植至患有結核病病史的男性,植入的主動脈也順利長出氣管黏膜和軟骨,成為真正的氣管,患者出院後呼吸順暢,還可以跑步。陳晉興說,切除長段氣管病變或狹窄,須進行氣管移植或重建手術,至今是全球胸腔醫學最困難挑戰之一。過去世界各國團隊利用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研發的仿生氣管,植入病患體內後發生許多併發症,鮮少成功,直到2018年法國馬丁那醫師團隊利用大體捐贈的主動脈,冷凍於零下80°C,解凍後植入病患體內,同時用訂製的氣管支架維持形狀,避免主動脈塌陷。陳晉興說,此方法捐贈者及受贈者的血型不必相符,且不需使用抗排斥藥物,而植入主動脈可成功再生出氣管黏膜及軟骨,成為真正的氣管,此一方法堪稱是組織工程氣管移植史上的重大突破。44歲范先生患有肺結核病史已有10多年,導致結核性氣管病變,氣管出現5公分嚴重狹窄,隨著肺部功能每下愈況。他說,病情嚴重時,「連走路都會一直喘、一直咳,上氣不接下氣。」甚至吸不到空氣,連喉嚨有痰都咳不出來,先前嘗試過植入氣管支架,改善呼吸,但沒想到,氣管支架位移,引發呼吸衰竭,緊急插管急救。范先生說,自己兩側鎖骨中間還留下清晰的氣切疤痕,為避免再有緊急事件,醫師建議進行氣管移植手術,徹底治療。陳晉興說,范先生幸運於去年4月19日獲得主動脈捐贈,在葉克膜支持下進行病變切除及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術後恢復順利,於6月24日出院。陳晉興表示,往後也可以利用此技術治療新冠肺炎造成的氣管狹窄後遺症患者,讓氣管病變患者可以有更多存活的機會。
-
2022-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上周二打完第三劑BNT疫苗發燒 花蓮縣警局主祕今猝逝
花蓮縣警局主任祕書方世君今天上午疑似敗血症病逝。他在18日施打第3劑BNT疫苗後,出現發燒症狀,26日到花蓮慈濟醫院急診,收治加護病房,後續插管急救,今天不治,享年56歲。同事表示,他有晨運習慣,平常沒聽說有身體有什麼狀況,對他壯年辭世感到不捨,衛生局表示,還沒接到院方通報疫苗不良反應,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還要調查。56歲的方世君為台灣警察學校行政警察科4期、中央警官學校行政警察學系58期、國立高雄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從警35年,在台南市、台東縣、嘉義縣、苗栗縣、雲林縣等縣市服務過,曾擔任花蓮吉安警分局長,之後到外縣市服務,民國108年8月再派任花蓮縣警局主祕。方世君本月18日接種第三劑BNT疫苗,後來出現發燒不適等症狀,26日下午3時到花蓮慈濟醫院求診,入院時還算清醒,但因病況不佳,被收治加護病房,後來出現疑似敗血症狀況,院方緊急插管搶救,今天上午11時許病逝。慈濟醫院表示,因事情才剛發生,目前正在進行疫苗不良反應通報程序。衛生局副局長鍾美珠說,尚未收到通報,會調查是否與疫苗有關。曾與他共事的同事表示,方世君治軍嚴謹,凡事都親力親為,之前擔任吉安分局長時,每天清晨騎機車到各派出所督勤,還會帶早餐給執勤同事,讓同事感到相當溫暖。方世君有晨運習慣,也會騎腳踏車健身,平常身體狀況不錯,沒聽說有什麼病史,聽到他意外猝逝,同事感到錯愕不捨。縣警局表示,後續會全力協助家屬撫卹及治喪程序。
-
2022-01-2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 醫籲注意:臨、微、不、亂
知名藝人納豆,因「腦出血」緊急就醫診治,引起各界關心與震驚。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醫師葉守正表示,在臨床研究發現,有近高達8成患者,均屬缺血性腦中風,另外近兩成患者,則為納豆的「出血性中風」病況,乃因其腦部供血的血管破裂,造成腦部損傷。葉守正說,據統計台灣每17分鐘,就有一人出現腦中風,主因多為腦部血管破裂或血流受阻,造成腦部缺氧、缺血與神經性缺損,促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醫治腦中風患者,傾向以優先保護尚未受影響的腦細胞,避免壞死,並積極預防下次中風。若當有輕微或類中風前兆時,如突發性出現頭痛、頭暈、想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手腳發麻無力等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解除「腦中風」不定時炸彈,牢記「臨、微、不、亂」四字。也就是說,「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臉部表情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別「亂」快送醫,當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葉守正提醒,應定期做預防性腦血管檢查,可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攝影、頸動脈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等檢查,評估自身是否為腦中風的潛在風險對象。除了定期健康檢查,若有肥胖、有菸酒癮、心臟疾病者,屬高風險族群,需更加謹慎。特別是40歲以上民眾,有中風家族史,於日常生活更要做好三高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控制好,即能解除「腦中風」這顆不定時炸彈。
-
2022-01-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雄婦人打第3劑莫德納15分鐘後 軟癱倒地送醫不治
高雄一名72歲婦人25日上午到大寮包公廟打第3劑疫苗莫德納,接種完在旁休息觀察要回家時,卻突然軟癱倒地。醫護人員見狀趕上前急救,並將婦人送醫,仍然不治。高雄市衛生局已通報疫苗不良反應並進行相關調查程序,目前正在調查了解婦人是否有慢性病史。這名婦人前兩劑疫苗打的是AZ,今天上午到大寮區包公廟接種站打第3劑疫苗莫德納。婦人填寫健康聲明、醫師完成問診後,接種莫德納疫苗,然後在休息區待了近15分鐘。在離開時突然身體不適,全身軟癱倒地。接種站醫護人員見狀立刻進行搶救,將婦人送醫,後來仍宣告不治。衛生局表示,正積極調查死因,了解婦人病史,並通過疫苗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