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 該看哪科.一般內科
搜尋
快篩
共找到
2371
筆 文章
-
-
2021-07-0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COVID-19照護研討會自我防護篇: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提升免疫力吃什麼?
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協辦的「COVID-19照護研討會」,今天(3日)舉辦民眾場,以民眾為主要對象,並開放提問,由專家提供最正確詳盡的解答和解方,吸引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以下《元氣網》整理一般民眾最關心的議題,「自我防護篇」詳細問答。Q: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在居家防疫期間,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避免遭受病毒感染,就要做好六面向的防疫:確實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做好環境的清消及健康自主管理。而雖然目前幾乎所有民眾都已戴口罩,但仍可看到一些不正確的佩戴及使用行為,尤其使用過的口罩如何處理也是相當重要。Q:我何時需要居家快篩?有感冒症狀時怎麼辦?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若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應佩戴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家用快篩試劑適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若是症狀輕微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應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但若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要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及試劑棒要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再接受一次快篩。若是兩次快篩都是陽性,就必須再做PCR篩檢才能確診。林詩萍提醒,居家快篩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無虞,也可能是偽陰性,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Q:居家快篩,陰性、陽性處理流程?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快篩結果陽性:如為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 1922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請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另使用過之採檢器材用塑膠袋密封包好,請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交予院所人員快篩結果陰性:.不代表安全無虞,亦可能有偽陰性或採檢時病毒量較低無法被偵測之可能.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之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Q:有些人有打疫苗有些人沒打,有打是否就不用戴口罩?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以美國情況來看,疫苗覆蓋率已較高,美國CDC指引建議戴口罩可適度鬆綁。不過現在的變種病毒,數據看來疫苗的保護效果似乎較低,因此是否完整接受疫苗接種就不需戴口罩,還有待觀察。且台灣目前疫苗普及率仍相對低,因此不管是打了或沒打的民眾,建議仍要遵守上述六項防疫規範。Q:防疫期間應攝取哪些營養素?吃哪些提升免疫力的飲食以對抗病毒威脅?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居家防疫期間,攝取對的營養素、吃對提升免疫的飲食相當重要,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補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10種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C、D、葉酸、B6、B12、鋅、鐵、銅、硒等。還有攝取Omega-3脂肪酸提升免疫力,多酚類、類黃酮改善內皮組織功能,膳食纖維可以跟益生菌協同作用保護腸胃。但提醒大家,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營養素或物質可以建構出身體防禦系統,一定要各種營養素一起攝取,因此飲食以多樣化蔬果為主,多吃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也可補充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Q:居家防疫如何維護身心健康?可做哪些運動?台中榮總復健科技師陳彥文:防疫期間不少慢性病患及一般人都無法外出運動,在缺乏運動下,可能慢性病控制不好或發胖,建議成年一天居家運動要超過30分鐘、兒童或青少年要超過1小時,最好在家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運動課程、體感遊戲、肌力平衡訓練,或是多做家事打掃,甚至走路爬樓梯、跳繩、跟著音樂跳舞等,都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強化身體的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而許多人在家防疫心理也產生很大的壓力,建議養成每日靜坐或深呼吸至少十分鐘,可紓解因疫情帶來的緊張情緒。
-
2021-07-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屏東1.4萬人篩檢全陰 別忘了日夜顛倒的無名英雄
屏東縣爆發全國首起印度Delta變異株本土群聚感染,是否仍有「隱形未爆彈」,國人高度關注,屏東縣自6月22日至7月2日先後啟動枋山、枋寮、市場三大專案,合計篩檢1萬4163人,今天最後一批結果出爐,「全部陰性」的喜訊,讓人鬆了口氣;屏東萬人篩檢的幕後,是醫事檢驗師們日夜顛倒的付出,縣長潘孟安今晚在臉書形容他們宛如「看不見的光芒」,請給他們大大的掌聲。潘孟安在臉書以「看不見的光芒,萬人篩檢的幕後夥伴,日夜顛倒的醫事檢驗師!」為題提到,每一支檢體,只有兩種答案,非陰即陽,但,更代表受檢者的內心,甚至是全家人的忐忑不安,結果沒出來前,總是懸著一顆心,可能還有偽陰性或偽陽性,更是讓醫檢師們全神貫注,不得出錯,同步牽動防疫團隊的每個腳步與決策。「這群沒日沒夜、守在各醫院檢驗室的夥伴,最近因為擴大篩檢三大專案,天天與爆量的檢體為伴,跟時間賽跑,徹夜輪班檢測,只為了盡速確認PCR結果。篩檢站前線同仁在第一線揮汗如雨,這群醫檢師在檢驗室接力,一點也沒有比較輕鬆,尤其收到大量檢體,看到都說直冒冷汗…夥伴們說,當然沒人希望檢驗到陽性,但如果真的不幸發生,除了馬上換機器re-check外,更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以及CDC,隨後的通知、收治、疫調、匡列、篩檢,就會依照SOP火速進行,早一分準備,才能早一分防堵。」他表示,更有醫檢師夥伴,即便全副武裝做好防護措施,回家後一樣連最心愛的家人都要保持社交距離,只為了守護彼此健康,這段時間,辛苦大家了,也謝謝所有前線夥伴家人們的體諒!「讓我借大家的雙手,給這群看不見的夥伴,大大的掌聲,三大篩檢專案暫告段落,但責任醫院戶外篩檢站持續運轉,大家稍喘口氣,繼續奮戰。」他最後表示,「醫檢師夥伴請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篩檢陰性不代表沒有染病,只有持續堅守防疫措施,我們才能守住這場關鍵戰役。」
-
2021-07-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OVID-19照護研討會/中榮防疫照護研討會近萬人上線 分享趨吉避凶防疫攻略
三級疫情警戒至今,大家生活大受影響,新冠病毒不斷變異,防疫知識也必須不斷升級,台中榮總今天舉行「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專家建議,吃對營養素有助防疫,建議多喝水,攝取優質蛋白質;防疫期間若缺乏運動,可能影響慢性病控制不好和發胖,建議在家做中等強度有氧運動,線上運動也很好。「COVID-19照護研討會」民眾場由台中榮總主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與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舉辦,逾九千五百人同時上線觀看。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這是院方第三周舉辦研討會,前二場是專業場,分享院內整合醫療照顧新冠患者經驗,但民眾對防疫、醫療照護及接種疫苗有不少疑惑,特別選定大家最關心的疫苗與防疫生活,除了專家開講,也開放民眾提問,透過與專業醫護對話,期望大家更懂得保護自己。研討會首先以「如何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開場,台中榮總副院長李政鴻強調,防疫視同作戰。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主持「有打有保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由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分析接種疫苗的利大於弊。台中榮總感染科主治醫師林詩萍指出,在居家防疫期間,避免遭到病毒感染,不要把病毒帶回家,就一定要確實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注意咳嗽禮節、做好環境的清消及健康自主管理。現已有家用快篩試劑,林詩萍強調,若出現頭痛、發燒、咳嗽等症狀,不宜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應佩戴口罩儘速前往醫療院所就醫。家用快篩試劑適用疾病盛行率高的環境,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或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或是曾去人潮眾多的地方、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等。林詩萍進一步指出,若是症狀輕微的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應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但若是非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快篩呈陽性,要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使用過的快篩試劑及試劑棒要用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社區採檢院所再接受一次快篩。若是兩次快篩都是陽性,就必須再做PCR篩檢才能確診。林詩萍提醒,居家快篩結果為陰性,也不代表安全無虞,也可能是偽陰性,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持續自我健康管理,採檢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以一般垃圾處理。居家防疫期間,攝取對的營養素、吃對提升免疫的飲食力相當重要,台中榮總營養室主任謝惠敏建議,平時一定要多喝水,多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也要補足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維生素A、C、D、B6、鋅、鐵、銅、硒等,還有攝取Omega-3脂肪酸食物,飲食以多樣化蔬果為主,多吃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等,也可補充益生菌、優格或優酪乳等,都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此外,防疫期間不少慢性病患及一般人都無法外出運動,在缺乏運動下,可能慢性病控制不好或發胖,台中榮總復健科技師陳彥文建議,最好在家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150分鐘,可以在家進行線上運動課程、體感遊戲、肌力平衡訓練、深呼吸等,或是多做家事打掃等,都可以增加身體的活動量,強化身體的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聯合報和聯合新聞網的副總編輯洪淑惠指出,這場研討會在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後舉行,上線參與人數近萬,可以看出民眾除了指揮中心宣布的重要的疫情新聞和政策,還想知道更多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免於感染的訊息,元氣網從去年疫情開始,瀏覽數較之前翻倍成長,將繼續提供實用且正確的訊息。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居家快篩1小時「浮兩條線」 男大生二篩出爐虛驚一場
日前有一位24歲男大生跟同住室友出現呼吸道症狀,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於是到藥局購買居家快篩試劑,檢測當下顯示「一條線」陰性,不料他的快篩盤放置到隔日,呈現出淡淡「第二條線」,憂心轉陽,趕緊到醫院就醫採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該名男大生到醫院進行快篩後,仍顯示為陰性,因此鬆了口氣。但因應疫情,有越來越多人會自行購買居家快篩試劑,這名男大生跟室友一起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兩人檢測後,過一至兩小時,其中一人試劑顯示盤轉為陽性,另一人則無,男大生擔憂「自己是不是轉陽了」就醫採檢,經TOCC史詢問無異狀,同時重驗篩檢仍為陰性。蘇一峰表示,這名男大生購買的是羅氏快篩試劑,據說明書要於快篩後15至30分鐘內看檢驗結果,否則快篩試劑都有一定的判讀時間,若試劑不穩定,若試劑品質不穩定,可能放久可能有抗體變性,造成判讀錯誤,就好比驗孕棒、流感快篩,若未將試劑丟棄,隔日也都可能會出現淡淡的一條線。但他提醒,不管是居家快篩或PCR,仍然會有「偽陰性」機率,民眾保險起見仍可至醫院篩檢。醫檢師高裕凱指出,當居家快篩出現陰轉陽,民眾若超過30分鐘後判讀,當判讀色層色帶出現異常,例如模糊、層色反應,有可能是三種原因,包含試劑氧化還原的化學原理問題、人體攝取含色素性添加物之食品、飲品或藥物、疫苗干擾等因素。他表示,當民眾出現居家抗原快篩陽性異常請先不要擔心,請依指示聯絡當地快篩站或主管單位,並依指示進行核酸檢測,若對對於快篩異常或試劑判讀有疑慮請用三層夾鏈袋包好,請盡速拿至當地快篩站供醫師判讀並依據醫療廢棄物感染管制回收。另外請同住與接觸者進行居家抗原快篩,要依操作指示於15-30分鐘內進行判讀,假使自我採檢造成侵入式傷害,請尋求合格醫事人員進行採檢。
-
2021-07-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要汙名化菜市場 費鴻泰:所謂市場熱區要說清楚
立委費鴻泰今天指出,台北市昨天公布幾個菜市場是所謂的熱區,就應該說清楚情況和提出有效防疫配套措施,要讓台北市民安心,不要污名化菜市場、攤商,或造成民眾的恐慌。費鴻泰指出,訊息需明確,千萬別讓民眾加倍恐慌,市政府應說清楚,到底感染的足跡是如何?是和北農交易的攤商染疫有關?還是市場周邊個別的住戶確診?費鴻泰表示,據市府初步安排,擬借用永吉國小作為永春市場周邊的快篩站,他要求務必做好快篩規畫,提前通知里長、居民及攤商等相關人士,確保快篩的動線及配套措施。才不會在快篩規劃不全和資訊不明的情況下,不僅造成民眾恐慌,也會增加行政成本。政府應對民眾宣導快篩訊息,尤其這幾天曾經去過熱區附近周圍者,快到政府設置快篩區域接受採檢。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阻斷疫情!新北動員1600警力比照重大刑案「精準疫調」
新北市為嚴防疫情擴散,強化阻斷傳播鏈,採取「精準疫調 」策略,新北市警局自今年6月17日起整合轄區分局、大隊,動員1600名警力分梯接力進行「精準疫調 」,針對快篩陽性案件超前疫調,比照重大刑案偵查技巧,採取「精準疫調」策略,擴大匡列確診與快篩陽性者所有可能接觸者,加速斬斷傳播鏈,對於新北市府整體防疫政策有重大成效。「精準疫調 」透過調閱通聯輔助,協助當事人回憶接觸史,盡量避免隱匿情事,再藉由通聯經緯度座標繪製足跡地圖,比對沿途監視器畫面、車行軌跡,回追個案14天所遍佈場所足跡,擴大匡列所有接觸者,不放過任何潛在感染源,阻斷疫情傳播。6月25日新北家禽合作社發現移工群聚染疫情事,疫調大軍在1天內先透過「精準疫調 」匡列所有接觸者,迅速篩檢確診者,並透通聯回追找出更多接觸對象逐一篩檢。新北警方在疫調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個案住進防疫處所,恐獨留兒童在家無人照料情事,也立即通報社會局介入關懷協助安置。新北警局表示:,新北市總動員,極盡所能,結合民政、衛政及警政全立聯合疫調,每日確診人數也從上百人,逐步下降至不到20人,並匡列243名家屬間感染確診者,找出18名潛在確診個案,獲得侯市長高度肯定,面對嚴峻疫情,唯有發揮團隊作戰精神,才能打贏這場防疫戰役。
-
2021-07-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封與否看環南市場?專家批中央帶風向「其心可誅」
北農群聚延燒,今環南市場驗出41名確診,市長柯文哲喊出「關門打狗」專案策略,針對市場做快篩、打疫苗、PCR篩檢。專家認為,北農或環南市場群聚不好控制,除了篩查還要做系統性規畫,必須適時加嚴分區管理,且市場群聚不斷「悶燒」,除了北市不夠積極,中央先前早看見疫情警訊,卻只是建議雙北要篩檢,批中央「嘴巴說卻沒有介入作為,要說名嘴也會說」。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柯文哲在萬華群聚時「逆時中」大量篩檢,稍稍控制住疫情,結果後來「順時中」降低篩檢量到每日僅500、600人,相較新北每日篩檢量上千人,最高一度破萬,7月1日更篩到0陽性,柯文哲不篩結果讓疫情擴散,「這就該罵」。王任賢直言,北農群聚或環南事件如此嚴重,除了北市,中央也難咎其責,相較Delta病毒株入侵屏東時,中央積極協助篩檢、加速打疫苗,有把握控制住疫情;反觀北農事件出現確診個案,中央不奧援,反而默默「放毒」,近期陳時中將全國解封與否,轉移焦點在屏東和北農事件上,「把屏東跟北農比,企圖把無法解封的責任推給台北,其心可誅」。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認為,北農是全國匯流聚集點,人員、物流量太大,市場群聚本來就不好處理,這次北市府一天出一種策略,看得眼花卻看不出處理邏輯,很跳躍性思考。至於陳時中說6月5日有提醒雙北要篩檢,他反批,中央看到疫情預警應該要「超前部署」,卻沒有有效作為,「名嘴也都會說」。顏慕庸指出,要抓出市場感染源,管理單位要每天分析數據,檢視社區篩檢站設置密度是否足夠,才能掌握各區流行病學變化,現在光靠普篩、打疫苗等預防性手段,無法壓住疫情,尤其環南市場41位確診者中,Ct值大於30有12位,Ct值介於15至20間者有16位,代表隱形傳播鍊還在。顏慕庸建議,若要阻斷傳播鍊,必要時須積極做出介入性措施,像是暫停人流、物流移動,或是進行小型分區管制演練,未來若再遇到零星群聚案,某些地區嚴格限制活動,其餘地區則可維持基本生活機能。
-
2021-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農交易場部分空出做篩檢站 台北榮總3日進駐
北市批發市場疫情備受關注。副市長黃珊珊今天表示,農委會已同意把北農拍賣場空出一塊設篩檢站,台北榮總團隊明天進駐,北市會將北農一、兩千人的名單交給他們。北市批發市場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備受關注,北市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對於外界質疑北農篩檢速度慢,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因為北農正在興建,有一半是工地,沒有太多空間設快篩站。黃珊珊說,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已去拜託,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同意減少農產品交易量,把拍賣場空出一塊設篩檢站,台北榮總團隊明天進駐,北市也會把北農剩下一、兩千人名單交給他們。黃珊珊指出,希望跟中央爭取更多疫苗,因為外圍如富民路上的攤商還沒打,相關分工每天都會跟中央疫情中心及農委會溝通,包含入口管制、疫苗政策等。黃珊珊說,至於北市因市場專案設的兩個篩檢站還是會繼續,除了通知附近里長里民篩檢,也會以市場為導向,包含南門市場、永樂市場等,進行第三圈全面普篩。黃珊珊並補充,環南市場6月初就設了3天的快篩站,篩了900多人,都有跟幾大公司聯絡、拜託他們把人帶來快篩,但當時他們覺得疫情不嚴重、沒有全來,「公司並沒有非常認真做這件事」。媒體提問,攤商反映休市但租金未降、已經準備好的批貨損失等該怎麼辦,黃珊珊說環南市場今天開始封3天,租金本來就減半,停業時間考慮不收;針對出貨部分,請攤商把單據留好,貨品有任何況狀後續會考慮補償。
-
2021-07-02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心肌梗塞疫情就醫平均遲40分 每超過半小時增7.5%死亡
三級警戒至今,疫情期間心肌梗塞就醫率下降,台灣40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數據顯示,去年2至4月比起前年同期,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至醫院救治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延遲近40分鐘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專家指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今天分享,近一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危比例有提高,有些病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從症狀發生至灌流的「速度」是影響死亡率的關鍵,黃偉春說,可分為三個時間段,症狀發作至救護後送時間、救護車運送時間、到院後緊急心導管時間。目前疫情管制,急診到院後也需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出爐約需至少30分鐘,將延後緊急心導管介入治療時間,因此縮短到院前的救護時間更顯重要。至於心肌梗塞的徵兆,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冠心病的高風險族群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功能不良或有過心肌梗塞病史者,若身體出現異狀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要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並切勿拖延。台灣5月起進入社區感染,葉宏一說,三高病人的回診、領藥率都明顯降低,有病人甚至自行減藥,進一步詢問發現,多是因擔憂入院染疫的風險,但慢性疾病病人於疫情期間更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尤其是有心肌梗塞病史者,每7人就有一人會在一年內復發,若未妥善控制三高、不遵循醫囑服用抗血小板等藥物,復發機率會更高。他說,遵循醫囑不只避免心肌梗塞發作,更可降低感染後的重症風險。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共同表示,慢性病患於疫情期間,因宅在家中往往飲食增量、運動減少、服藥不規律及延遲就醫,造成風險大幅上升,心肌梗塞發生率也可能因此增加,目前全台心臟病急救的醫療量能充足,且實施高規格感染控制,呼籲高風險族群以「保心三招」自保,包含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關注自身健康。●保心三招一、規律用藥: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二、備小卡:民眾可於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三、急送醫: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防疫期間也切勿忍耐症狀。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病人進行人工呼吸(CPR)搶救,若現場有第三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
2021-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直播/環南市場增41例陽性! 陳時中急赴現場11:30臨時記者會
北農群聚案尚未落幕,擴大篩檢專案中持續進行,今早已公布環南市場部分PCR篩檢結果,已知有41人呈現陽性反應,早上7點半市場緊急封閉3天休市清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10時47分宣布,指揮官陳時中將前往環南市場勘查,並於上午11時30分召開臨時記者會,說明疫情現況。台北市政府自北農群聚案爆發後,於6月23日針對萬大第一果菜批發市場、濱江第二果菜批發市場,以及環南市場進行大規模快篩,還出動三家醫療院所協助,力拚7月3日前能把逾1萬人都篩檢完。篩檢站預計於專案結束後,仍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以利周邊攤商及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社區清零,沒想到環南市場確診案例爆增。據了解,環南市場昨天大約篩檢1000人左右,今天結果出爐,有41人呈現陽性反應,12人為環南市場攤商、29人為環南市場相關從業人員。北市府7點半緊急封閉市場3天清消,攤商半夜準備經營的東西全都泡湯,北市府也決定等消毒完成,再讓攤商分批進入把貨物取走。
-
2021-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今起入境普篩 將善用機場大廳座位讓旅客保有社交距離
今天起入境旅客將進行機場篩檢,外界擔憂桃機航廈的篩檢站數量若不足,民眾等待時群聚恐有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說,若需要大量採檢時有因應的作業辦法,會善用大廳充足的座位讓旅客舒適且保持社交距離下等待,估計一周會有一至兩次的大量採檢。因應Delta變異株進入台灣,各方建議多時的入境旅客全面核酸檢測(PCR)作業今天啟動,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宣布強化入境檢測三措施,今起全面入境接受PCR檢測,另增加入境10至12天「家用快篩」採檢一次,加上PCR陰性才能解除隔離,入境後必須檢驗三次,陽性者進行病毒基因定序。陳宗彥在全國防疫會議後記者會上說明,每天入境的旅客約兩百到一千多位,他昨天上午有到機場和相關團隊一一檢視動線,目前兩個航廈各有五座採檢設備,會依照航班抵達時間及人數做預先安排,前一天會根據隔天抵達時間預報。陳宗彥說,若需要大量採檢,有因應的作業方法,目前入境大廳不會有接機者,只有旅客,將善用大廳充足的座位,拉大間隔,讓需要篩檢的旅客可以舒適等候之外也能保有社交距離,預估一周大概會使用一至兩次大量採檢計畫。
-
2021-07-02 新聞.活動快訊
直播預告/疫苗可混打?個人如何防護?本周六中榮與元氣網線上研討會 歡迎參與提問
「家中長輩長期洗腎,我該幫他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嗎?」、「居家快篩試劑連便利商店都買得的,我需要去買來驗一下嗎?」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防疫知識必須不斷升級,才能趨吉避凶。為了解答大家對防疫新生活的許多疑惑,台中榮總明天(7/3)特地舉辦以民眾為主要對象的專業研討會,並全面開放提問。透過專業對話 保護自己 台中榮總已連續兩周舉辦「COVID-19 照護研討會:個案與實務」,分享院內照顧新冠患者經驗,獲得全國醫護熱烈回響。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去年大多數案例是輕症,此次社區感染後,重症案例變多,台中榮總提出自己的照護經驗與全國醫護切磋,期盼共同提升國內醫療水準。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大家聞之色變,卻了解有限。陳適安表示,明天舉辦第三場研討會,特別加開民眾場,選定大家最關心的疫苗與防疫生活為主題,更在專家開講之後,保留時間開放民眾提問,大家對新冠病肺炎都有很多疑惑,透過與專業醫護對話,讓大家更懂得保護自己。未來廠牌更多 聰明接種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指出,新冠疫情讓大家憂心忡忡,擔心打不到疫苗,又害怕打了有副作用,這次研討會請到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委員、台中榮總兒童感染科主任陳伯彥來談「疫苗聰明接種全攻略」,目前國內有兩種疫苗,未來廠牌可能更多,民眾了解愈多,才有助於接種率提升,達到群體免疫。另外,許多人為了疫情而焦慮,影響日常作息,傅雲慶提醒,保持心情平靜、充足睡眠、均衡營養和適度運動、補充水分是重要的生活基本功,台中榮總專家也將提供避免染疫的安全手則,並傳授如何在防疫生活中身心安適的處方。做好個人防護 仍可回診 台中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吳杰亮指出, 許多民眾害怕疫情不敢出門,更不敢進醫院,有人放棄了原本排定的門診時間、有人即使身體出現症狀或警訊,也隱忍不處理,但這樣的作法並不正確,不應忽視原有的醫療問題,中斷原來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患,小心得不償失。吳杰亮最近接觸到的許多患者正是如此,原本預定在五月底回診,但因為擔心疫情自行取消,治療藥物中斷,整個六月都沒有服藥,最近疫情趨緩回到醫院,卻發現原本治療穩定的疾病出現變化。他提醒,只要做好個人防護,還是可以進醫院看診,忽視原本的疾病控制,恐導致更嚴重的問題。這場活動由台中榮總舉辦,榮興醫學發展基金會及元氣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除了台中榮總的專家,還有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台中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文侯、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榮興基金會董事長李三剛及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等共同座談,歡迎連線收看。【COVID-19 照護研討會:個案與實務(三)民眾篇】臺中榮民總醫院將舉辦第三場【COVID-19 照護研討會:個案與實務(三)民眾篇】。誠摯地邀請您和您的親朋好友,與我們一同守護彼此,守護台灣!•會議時間:2021年7月3日(星期六)15:00 - 16:35•會議報名:https://forms.gle/fciNQjGDQeJjXmUw5•會議議程:https://reurl.cc/Lb5oE3•會議連結:https://youtu.be/BPa73SGLHyo•線上提問:https://forms.gle/ynuLxwarn9tS3b85A•學分申請:https://reurl.cc/4a6vdK•元氣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
-
2021-07-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普篩明上路! 蔡英文:參考各界建議強化入境檢疫
我國入境檢疫將全面普篩。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明天起所有入境旅客皆須3次篩檢,除入住檢疫地點前及檢疫期滿前須各執行一次PCR檢驗外,檢疫第10至12天須以家用抗原快篩採檢一次。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面對國際上來勢洶洶的Delta變種病毒,我們注意到大家的擔憂,也參考了各界的建議,強化入境檢疫措施。」蔡總統說,從7月2日起,入境者一律篩檢「2+1」次,包括入境全篩:入境者全部都要做PCR檢測。其中,高風險七國(巴西、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孟加拉)的入境者,安排在集中檢疫所採檢。其他國家的入境者,則在機場採檢。此外,政策還包括一律隔離:為了避免居家隔離不慎造成破口,高風險七國的入境者將安排入住集中檢疫所,其他國家的入境者,則可以選擇住在防疫旅館,或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期中快篩:14天的隔離檢疫期間,在第10天到第12天時,將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期滿再篩:隔離檢疫期滿前,再做一次PCR檢測。蔡總統今天在臉書上指出,以上兩次PCR檢測加上一次快篩,如果發現確診案例,所有確診者的陽性病毒,都會送到實驗室進行基因定序,在最短時間內辨識是否為變種病毒。三級警戒以來,因為全國的付出,國內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也因此,在國境管制上更要小心戒備,才能守住現有的疫情防線。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提醒,也請所有要入境的朋友,辛苦一下,一起配合檢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台灣。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農全面接種卻有攤商未造冊 北市府強調周三施打完畢
北農爆發群聚染疫,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全面施打疫苗,並在7月1日起進行大規模PCR篩檢,目前卻傳仍有北農攤商尚未造冊、施打疫苗,若快篩陽性恐白白浪費疫苗;另副市長黃珊珊說北農將來要使用「疫苗護照」進出,但中央及地方要如何合作?柯文哲今表示,準備1萬3000劑給北農應足夠;黃珊珊則回應,將請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協調中央。針對北農、環南市場員工篩檢、疫苗施打部分,柯文哲表示,目前大部分北農員工已做過快篩,若呈陽性都會送去醫院或防疫旅館收治,現在應該都是呈陰性,但打疫苗本來就沒有保證不會染疫,在疫苗尚未產生抗體,或是還未打第二劑疫苗前,都還是有染疫的可能,不過疫苗該打還是要打。對於環南市場今一早攤商大排長龍進行造冊,柯文哲說,市府準備了1萬3000劑提供批發市場相關人員接種,應該是足夠,若真不夠經濟部也會支援一些;黃珊珊說,截至今下午2時止,台北農漁畜花四大公司、環南市場員工已接種10766人,周三一定會完成1萬3000劑的疫苗接種。另外,黃珊珊昨日說,待進行大規模PCR篩檢後,未來北農、環南市場員工未來進出須出示疫苗通行證,針對其辦理進度,黃珊珊今回應,7月1日開始進行大規模PCR篩檢,待檢測完畢,一周後疫苗發揮作用後,將來市場員工不用每周快篩出示陰性證明,而是透過疫苗通行證進出。黃珊珊指出,由於疫苗通行證涉及到中央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NIIS)資料庫的連線,今早與中央視訊會議中也有反應,未來中央將會提供北市NIIS資料,但北市看不到其他縣市資料;由於北農大多員工居住地不在台北,因此希望王必勝能協助北市介接其他縣市的NIIS系統資料,王必勝則回覆會與中央研議。黃珊珊說,PCR篩檢後,7月7日起四大公司及環南市場員工須靠PCR陰性證明進出,這部分也需介接疫苗系統資料,都需王必勝的協助,但其他相關疫苗施打業務,則由北市府自行負責。
-
2021-06-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黑數怎解?專家:稱黑數不合理、只像感冒沒人在乎
台灣新冠肺炎致死率達4.7%,高於全球平均,許多專家推論可能是因確診人數作有大量黑數,分母遭低估導致致死率偏高。今在台大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稱「黑數」不太合理,畢竟疫情下無症狀者眾,算是冰山底下那一塊;他也指出,台灣陽性比率算是很高,每篩88人可以找到一個確診,放在全球資料來看,人數僅低於新加坡和紐澳。「感染一定有黑數,沒有做特別檢查的人就是所謂的黑數,」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召集人邱南昌表示,重點還是要避免重症和死亡,「如果只是像感冒,黑數也沒人在乎,除非這是社區感染剛開始,要緊急防堵。」邱南昌表示,疫情爆發後,在乎的是感染後病情會嚴重的對象,萬一被「所謂黑數」感染,所以要盡量把這些容易重症者找出來、趕快打疫苗,高風險者感染而來的嚴重問題,就可以大幅避免。「不可能完全沒有黑數,但是透過完整的疫調,把密切接觸者都找、篩檢,就可以讓黑數減少。」陳建仁說,對於每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台灣都做了很好的疫調,每個確診者都去找到二、三十個密切接觸者,可能是有感染之虞的,透過居家隔離過程,避免把病毒繼續傳染給別人,如果隔離期間有症狀,也可以立刻去檢查。
-
2021-06-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侵台/專家籲加購疫苗 防堵下波疫情
Delta變異株已進入台灣社區,公衛學者建議,應針對入境者全面篩檢,並加強基因定序,輔以居家快篩圍堵病毒。另外,縣市政府要設定「高風險場景」,強化消毒防護跟打疫苗,還要增購民眾可施打第三劑的疫苗量,以抵擋下一波變異株在秋天侵台。「這個病毒太令人擔憂、傳播速度太快,入境者就應先做PCR,檢疫期滿再做一次檢測。」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直呼入境檢疫一定要加強。他說,從秘魯返台的祖孫經由親友傳染給計程車司機,顯示入境到居家隔離仍可能有疏漏會傳到社區,尤其祖孫Ct值十一點九與十三,代表傳染力高,因此也要加強病毒基因定序,才能知道是否傳到其他地方。陳秀熙建議,施打兩劑疫苗確診者、已確診卻二度感染者、境外移入確診者、發生群聚與社區流行確診者(如屏東、北農)等四類檢測陽性就要定序。陳秀熙表示,感染Delta病毒症狀已與英國變異株不同,難以透過發燒篩檢,他強烈建議,邊境海關和醫療院所應加強查問十四天內是否出現頭痛、喉嚨痛、流鼻水等「兩痛一水」,才能有效找出疑似個案。疾病管制署前署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認為,地方政府應盡快臚列容易造成群聚、不易做好防護的「高風險場景」,例如果菜批發市場、家禽批發市場,一方面提升消毒頻率,也要優先替這些場域工作者施打疫苗。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對Delta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連講三次:「真的很可怕。」但還算發現早,透過「準四級警戒」暫時關閉商店、超商,有機會控制。不過他說,這次擋下來,依國外疫情狀況,台灣幾個月後大概避不掉下一波疫情。「台灣去年守了一整年,卻沒有利用這些時間整備,這次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蘇益仁建議,政府應盡快加購疫苗,以因應秋天或明年初可能襲來的疫情,「多買也沒關係,可讓更多人打第三劑,以因應變種病毒威脅。」另外,台北市萬芳醫院醫師潘建志認為,面對全新病毒,老方法已不適用,境外返國者應一律集中檢疫,想阻絕家庭傳染,宣導在家戴口罩、清消也太天真,「只能使用方艙醫院」。他說,方艙醫院在歐美已使用百年以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也使用,並非中國大陸獨有。屏東疫情熱區僅關店三天也恐怕不行,楓港、善餘兩村至少封兩周。有醫師建議建立方艙醫院供所有入境者入住,指揮官陳時中說,所有加強措施都不排除,但多少證據做多少的事情。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農屏東群聚怎解封?陳秀熙:3步驟做好才算科學防疫
北農已超過60人確診,屏東也出現高傳播力Delta病毒群聚感染,原訂7月12日為止的三級警戒,是否可能生變?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北市快篩5000人公布陽性率雖僅0.7%,但北農臨時工太多了,他認為此數值不能代表真正的陽性率。陳秀熙呼籲現在要儘速做好三步驟:詳細疫調、大規模檢測、針對基礎必要工作之完整產業鏈,建立平時的系統性監測。陳秀熙表示,現在有很多引起擔憂的變異株,每一株都可能進來,絕不能來一個才對付一個,所以即便從三級警戒降為2.5級,也不代表可以放鬆,科學防疫重點並非警戒級數,而是因應大流行的心態和策略。陳秀熙以北農群聚為例,涉及到從南到北的大型跨區產業鏈,絕非控制一個市場或一個地點就能解決,各地政府必須合作建立整個產業鍊的監視系統,且不能等到發生疫情才啟動,是平時就要監測。又以屏東群聚為例,陳秀熙指出,之前有人從台灣入境澳門後被檢出Delta病毒,現在屏東兩個村發生Delta病毒群聚,這顯示可能原本台灣就有少量的Delta病毒,只是在這個境外移入的群聚終於表現出來,而且以Delta病毒量偏高特性、有計程車司機確診,Delta病毒可能已不只在這兩個村。陳秀熙歸納,社區隱形傳播鏈剪不斷,有三個步驟現在就必須做,首先是疫調,即時匡列並隔離接觸者。陳秀熙表示,接種疫苗不能取代疫調,要求員工持陰性證明才能回市場工作則是返回職場的門檻,也不能取代疫調。第二件事是必須要做大規模的快篩或PCR檢測,陳秀熙表示,範圍要納入北農的整個產業鏈,隱形傳播鏈才不會演變為社區大流行。第三就是針對必要產業的工作人員,沒有疫情時除了要加速疫苗接種,也要建立定期檢測的監視系統,才能確保大家都是陰性、產業可以安全運作。台大公衛學者古玫生日前也於科學防疫直播中指出,各國政府都陸續訂出職場篩檢策略與恢復工作流程指引,醫療、大眾運輸、食品相關行業屬高風險族群,或其他難以實施社交距離的企業,可與政府或第三方合作推行大規模定期篩檢,滿足一定條件者,都由政府提供免費試劑。
-
2021-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Delta病毒 陳秀熙:加強查問兩痛一水、4種人必定序
為防範Delta病毒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今(27日零時起)所有旅客不能居家檢疫,必須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檢疫期滿進行PCR檢測。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全球已有92國受到最早於印度發現的Delta病毒侵襲,傳染力強1.6倍,症狀也不同,不能靠發燒篩檢,TOCC要加強查問「兩痛一水(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還有四種人,一定要做基因定序。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量高、傳染力是最早發現於英國的Alpha病毒之1.6倍,較容易發生氣膠傳染。美國、以色列、澳洲、新加坡等國都在緊張,採取封鎖邊境等更嚴密的防疫策略,同時盡可能加速完整接種兩劑疫苗的速率,台灣也要採取不一樣的防疫策略了。陳秀熙指出,屏東兩個村子發生群聚,最早的境外移入個案也有持三日內陰性證明,顯見Delta病毒不能只靠陰性證明和檢疫期滿前檢測,即便現在規定一率集中檢疫所或住防疫旅館,還是有交通移動傳播的風險,也有發生旅館群聚的風險,不可不慎,建議旅客入境就要先做一次PCR,檢疫期滿前再一次PCR。另外,Delta病毒感染造成的症狀與Alpha病毒不太一樣,陳秀熙表示,Delta病毒感染後很少會發燒,機場的發燒篩檢站對於Delta病毒可能沒有用,反而應該要貼告示,提醒旅客14天內有沒有「兩痛一水」的症狀,這就是Delta病毒最常見的頭痛、喉嚨痛、流鼻水。機場防疫人員在詢問TOCC時,包括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都要將Delta病毒的常見症狀考慮進去。另外,基因定序也是迎戰Delta病毒必做的事情,陳秀熙提醒,有四種人一定要做基因定序。首先是打過疫苗還染疫者,一定要靠定序,才能區分疫苗無法防止染疫的原因,是變異株還是個人體質的問題。再者是一次確診後,又發生二度感染的,也一定要釐清,是否有變異株存在。第三種是已經發生群聚的地區,例如屏東、北農等,快篩陽性者就要做定序,才能儘早偵測到變異株的威脅。第四種就是境外移入個案,全部定序的檢驗量負擔大,可行性較低,但建議至少每五個境外移入個案就要抽一個做定序。
-
2021-06-27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急診沒有比較快!數據顯示醫院愈大等待時間愈久
台灣就醫自由,未經轉診也可以直接去醫院,因此越大越知名的醫院,急診等待的人愈多、需要等愈久。泌尿道與肺炎診斷明確,可能需安排住院,等待時間長。健保資料顯示,過去三年在急診平均暫留最久的前五名都一樣,以肺炎等11小時(108年)居冠,其次為泌尿道疾患9小時、不明原因發燒8小時、暈眩和腹痛則約停留5小時,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大醫院急診大減一、兩萬人次,這前五名平均暫留時間也只縮短30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黃建華表示,暈眩和腹痛,急診需要時間進行鑑別診斷,若非腦中風或其他需要住院的大病,通常稍事休息、服藥治療就可以回家。泌尿道疾患和肺炎是較明確的診斷,可能需要安排住院,就可能得花8到10小時等病床,等待期間可以做檢查、觀察、治療。黃建華表示,同樣要等住院,泌尿道疾患常見問題是結石,需要緊急開刀或是碎石,外科病床流動比較快;但肺炎要等的是平均住院時間長、病床周轉速度慢的內科病床,就要等比較久,在急診等待的時間,就會開始進行拍痰、每6到8小時打一次抗生素等治療。急診停留超過24小時,都是等待住院,比率高顯示病床滿。為了鼓勵醫學中心減少壅塞,健保署以病人停留超過24小時的比率作為指標,比率較高的前十名介於13.9%到5.7%之間,台大醫院13.7%居第二,僅次於台中榮總13.9%。黃建華表示,在急診等超過24小時都是要住院的,台大醫院這個數字高,是因為病床常是滿的,因為台灣民眾就醫不受限制,各層級醫院之間費用差距不大,民眾就醫習慣集中到某些醫院,連門診病人都有很多要安排住院,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急診醫師必須在病人等待期間,盡量提供好的照顧。健保署也計算了急診重大疾病病人六小時內轉進加護病房之人次、檢傷一二三級病人八小時內轉入病房之比率,作為急診效率指標。黃建華表示,重大疾病六小時內轉入加護病房人次,可視為醫院急重症量能,也可看出重症就醫的集中度,像是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彰基,重症集中度高。檢傷一到三級病人八小時內轉入病房的比率,可視為醫院整體量能,與佔床率高度相關,像台大醫院佔床率常高達九成,醫院幾乎是滿的,就算內部流程運作順暢,此比率能拉高的空間也有限。防疫措施讓急診患者減少,但支援快篩影響急診量能。黃建華觀察,去年受疫情影響,民眾、防疫措施做得好,所以流感、肺炎等呼吸道傳播疾病的急診病人大幅減少。疫情也使民眾健康意識高漲,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佳而送急診的人也變少。今年因為三級警戒,民眾少出門,連意外事故的比例也較低,至於發燒、上呼吸道症狀、肺炎,因有分流,處理速度變快,但反觀其他疾病,因住院前都要先做PCR檢測,流程反而變慢。醫改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今年雖然急診就醫人次減少,但醫院同時也降載、分艙分流,加上入院前要求篩檢,急診醫病雙方的身心負擔還是很大。劉淑瓊指出,許多急救責任醫院被強制要求開設快篩站,輕症、無症狀、求心安的民眾都前來篩檢,急診的輕重症分流被破壞,交叉感染風險更大。急診醫師為了支援篩檢,光是穿脫防護裝備就要花很多時間,急診的量能也大受影響。她提醒,疫情期間更要落實醫療資源的分配原則,將快篩、接種疫苗、領取慢箋等醫療服務回歸社區基層醫療,才能將醫學中心及急診資源留給最嚴重、最需要醫療的人。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試劑實測 10分就出爐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後詢問度高,本報記者實測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流程,儘管居家快篩,不像核酸檢測需要直戳鼻咽「一根入魂」,但採檢過程仍需忍受不適,但想到自主採檢有助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記者還是「含淚」測試。先至超商購買居家快篩試劑,記者選擇第一眼看見的「福爾威創新冠病毒抗原快篩檢驗套組」。先看仿單,拆開包裝,採檢棒長約十五公分,尖端柔軟,刷頭大小如一般棉花棒,須放進鼻孔裡深入二點五公分,大約是食指戳進鼻孔到底的深度。採檢棒細如原子筆芯,材質又軟,輕輕往內一伸,很容易超過二點五公分。採檢棒戳鼻 眼淚流下來記者一度感受採檢棒刷頭直達眼窩,旋轉五下,鼻腔內部猶如在攪巧克力碎片的冰炫風,瞬間讓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下,此時嘴巴不得不張開協助換氣,抽出採檢棒時,又是一次刺激。另一位實測時,採檢棒在鼻孔中旋轉時雖不感覺痛,卻頭皮發麻,頭暈持續卅分鐘才舒緩。完成採檢後,採檢刷得放進萃取液中,同樣轉一轉,靜置一分鐘,再蓋上蓋子,滴進快篩卡匣。首次快篩初體驗的兩位記者,內心冒出「陽性該怎麼辦?」看著滴進卡匣的液體朝向試紙另一端奔跑,淺淺顏色一點一滴浮現,結果是「陰性」,讓人鬆了一口氣。輕症、無症狀者 難篩出來居家快篩從採檢到結果出爐,前後不到十分鐘,但記者採買的居家快篩試劑,Ct值廿以下才能被採檢出來,對多數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怕有偽陰性,民眾若有接觸史疑慮,不希望在外排隊篩檢,居家快篩是很好選擇,但建議即使完成採檢,仍需要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必要時還是得要去就醫。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試劑價格偏高 消基會籲公費供應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大家可在藥局、超商等通路購得,專家提醒,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不可因驗出陰性就掉以輕心,並建議食藥署應想辦法調降價格,並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供民眾評估試劑的準確程度。消基會表示,目前市售快篩試劑要價皆比歐美國家原售價貴,呼籲政府普設快篩站或以專案進口,提供民眾一定數量的快篩試劑,藉由公費供應,鼓勵民眾自主快篩,才能有效阻斷傳播鏈。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國外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普遍,包括開放運動賽事入場、民眾進辦公室開會等。像德國、瑞士,每月發給每人五盒,供民眾每周檢測,反觀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想辦法調降價格。消基會舉例,英國民眾每人每周可免費申請使用兩份快篩劑,而政府要求民眾完成自主篩檢後上網登記結果,作為控制疫情及疫調參考。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國外有小學生快篩陰性才能到校上課的案例,未來台灣可主動監測,疫情竄起時更快匡列。沈采穎表示,不同製劑皆標榜和核酸檢測陽性一致率達九成以上,但可檢測的Ct值範圍不同,結果也不同。食藥署應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並搭配「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實測 記者「含淚」測試 10分鐘就有結果
衛福部食藥署通過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後詢問度高,從一定要去醫療院所採驗到自己在家可測試,到底應該如何使用?本報記者實測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流程,雖然居家快篩不像核酸檢測需要直戳鼻咽,採檢棒彷佛直入靈魂深處,但採檢過程仍需忍受不適,但想到採檢有助防疫和自主健康管理,還是「含淚」測試。 先至超商購買居家快篩試劑,超商店員指出,幾乎一上架就秒殺,有些藥局得先預購,一周後才有貨。店員還說,目前購買居家快篩試劑多為年輕人,有人似乎是「易受驚」體質,懷疑自身染疫卻又不敢去社區篩檢站採檢,深怕採檢棒頂到鼻咽,承受不住「一根入魂」。記者在超商選擇第一眼看見的「福爾威創新冠病毒抗原快篩檢驗套組」,回家後開始檢測。先看產品仿單,,拆開包裝,採檢棒長約十五公分,採檢棒尖端柔軟,刷頭大小如同一般棉花棒,必須放進鼻孔裡深入二點五公分,大約是食指戳進鼻孔到底的深度。採檢棒細如原子筆筆芯,材質又軟,輕輕往內一伸,很容易超過二點五公分的深度。記者一度感受採檢棒刷頭直達眼窩,旋轉五下,鼻腔內部猶如在攪巧克力碎片的冰炫風,瞬間刺激讓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下,此時嘴巴不得不張開協助換氣,抽出採檢棒時,又是一次刺激感。仿單說明,同一根採檢棒,還得放到另一個鼻孔再戳一次,兩處眼窩都被同一根採檢棒抵達,算是平衡兩邊留下的不適感,得吞好幾次口水才得以恢復正常。另一位實測時,雖然採檢棒在鼻孔中旋轉時不感覺痛,卻是頭皮發麻,後續頭暈持續卅分鐘才舒緩。完成採檢後,採檢刷得放進萃取液中,同樣轉一轉,靜置一分鐘,再蓋上蓋子,滴進快篩卡匣。首次快篩初體驗的兩位記者,看著滴進卡匣的液體朝向試紙另一端奔跑,經過T位時,顏色持續慘白,抵達C位時,淺淺的顏色一點一滴浮現,結果是「陰性」,讓人鬆了一口氣。採檢之前,不知結果,採檢液體滴上卡匣的瞬間,內心冒出「陽性該怎麼辦?」開始想是不是還得到醫院或社區採檢站再接受核一次「一根入魂」的採檢,才剛思索,採檢結果就已出爐,一條線,是陰性。居家快篩從採檢到結果出爐,前後不到十分鐘,但記者採買的居家快篩試劑,Ct值廿以下才能被採檢出來,對多數輕症或無症狀感染者,恐怕有偽陰性,建議即使完成採檢,仍需要持續做好自主健康管理,包含每天定時量測體溫,紀錄排便、身體情況等。民眾若有接觸史疑慮,不希望在外排隊篩檢,居家快篩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劑約要價350元到400元,比較其他國家,台灣費用稍嫌昂貴,若能降低民眾負擔,提高自主篩檢意願,即時揪出無症狀感染者,應可協助阻斷疫情。
-
2021-06-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成常態 專家傳授最合適的快篩時機
居家快篩試劑上市,大家可在藥局、超商等通路購得,專家提醒,居家篩檢適合在確診者較多的高風險區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使用,不可因驗出陰性就掉以輕心。另外,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設法壓低價格,才可能普及。國外自主快篩有先例,美國推出快速抗原自檢,於藥房、零售商場、線上通路都買得到。日本則在東京等都會區設置快篩包販賣機。德國、南韓、新加坡、印度也推出居家用快篩包。英國側流抗原測試套組則由政府免費配送,民眾在家自主快篩後,必須上網登記結果。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表示,快篩試劑開賣後,民眾購買意願高,國外居家快篩試劑使用普遍,包括開放運動賽事入場、民眾進辦公室開會等。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國外有小學生快篩陰性才能到校上課的案例,未來台灣在各單位可主動監測,疫情竄起時更快匡列。沈采穎表示,國外大量開放民眾篩檢,前提是政府公布快篩試劑檢驗標準,壓低試劑價格,像德國、瑞士,每月發給每人五盒,供民眾每周檢測。反觀國內,居家快篩價格偏高,政府應想辦法調降價格。沈采穎表示,不同製劑皆標榜和PCR的陽性一致率達九成以上,但可檢測的Ct值範圍不同,結果也不同,建議食藥署公布各廠牌可檢測Ct值範圍及PCR檢測的陽性一致率,並搭配「器材識別碼(UDI)」上傳快篩結果,提供餐廳、活動入場時掃描條碼確認驗陰性入場,若只開放居家快篩卻無配套,難以普及。林氏璧指出,相較醫事人員所用的篩檢棉棒,居家快篩一般民眾容易操作。但不論何種廠牌,快篩試劑都可能有偽陰性、偽陽性,加上民眾操作時可能有沒有真正取得檢體、尚在潛伏期等狀況,可能驗出陰性而自認安全,放心出門趴趴走,那就很危險。林氏璧表示,居家快篩有助抓出無症狀感染等隱形傳播鍊,驗出陽性別過度驚嚇、陰性也別太有安全感,若自己有相關接觸史、身旁的接觸者確診,仍建議與當地衛生局、1922聯繫,到醫院做PCR篩檢。林氏璧以日本去年經驗來看,若不幸再爆發疫情,醫療量能可能緊繃,建議民眾平時囤口罩、乾洗手、酒精等,也可準備居家快篩試劑,作為家庭防疫常備物資,尤其尚未列入優先施打名單中、短期內打不到疫苗的年輕人,可先「超前部署」。
-
2021-06-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屏東枋山6例也是Delta變異株 中央急撥1200劑全面施打
屏東縣枋山群聚感染今天再增3例,屏東縣政府公佈確診個案,為案14298計程車司機的妻子、母親及照顧的外籍看護。縣長潘孟安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連同秘魯境外移入的台中市嬤孫在內12名確診者中,有6例都是印度Delta變異株,其餘仍在進行基因序列比對,縣府料敵從寬,已全面提升當地警戒,下午成立前進指揮所,確認案例集中在枋山的楓港、善餘兩村,因是高危險地區,明天起開始施打疫苗。潘孟安說,枋山鄉楓港、善餘兩村是這次群聚感染的重點地區,除安排兩村村民優先篩檢外,昨天已跟陳時中部長通話,在屏東縣分配的疫苗全部施打完畢的情況下,以專案方式已獲同意優先撥補1200劑AZ疫苗,村民持篩檢陰性證明,從明天開始到29日,為期3天在枋山老人活動中心開設速打站,為兩村村民施打疫苗;至今天中午,計採檢644人,快篩643人陰性,1人陽性,進一步PCR檢驗402人陰性、242人送檢中。「屏東的土地不會長出病毒,屏東的天空也不會掉下病毒,目前都是從境外而來,但不論哪種病毒只要一入侵,屏東一定全力防堵」,潘孟安說,面對了就是解決,而不是製造恐慌,屏東沒有要封城封村,只是強化三級警戒,請村民盡量少外出,安心在家做好防疫。他也拜託網路酸民在鍵盤之後,應多關心第一線防疫人員,不應散播不實言論或獵巫,齊心防疫才是重點。
-
2021-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Delta變異株燒至蔡總統故鄉 屏縣府提升準四級警戒
從秘魯返台在屏東枋山鄉居檢祖孫被證實染Delta變異株,由於枋山鄉同時有7人確診,枋山善餘及楓港2村今天起所有商店停止營業3天,從空中看兩座村落幾乎沒什麼人車,只有快篩站排滿等待變檢驗的村民,國軍化學兵也進駐全村大消毒,並強制村民篩檢,屏東縣政府已經決定從明天起將在枋山鄉老人活動中心設疫苗速打站,讓全村居民施打。屏東縣政府從今天開始,要求善餘、楓港2村的商店、超商和菜市場等停止營業3天,進行全村的大消毒,縣府昨天連夜準備900多份民生物資,包括衛生紙、穀物即食沖泡、餅乾、零食、八寶粥、罐頭、快煮拉麵或泡麵、白米等,讓家戶這幾天備用。今天上午開始發放給所有村民,希望大家這幾天盡量不要出門,縣府表示要以四級警戒的標準來應對這次變種病毒入侵事件。從秘魯返台祖孫在枋山居家檢疫後因有發燒症狀送醫檢測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感染的是最先發生在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而枋山計程車司機群聚感染的7人中,有一對祖孫與秘魯返台祖孫是鄰居,7人病毒株還在檢測中,但縣府提高警戒。
-
2021-06-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北肉品市場今快篩 陰性者施打疫苗
新北市肉品市場上午展開快篩,共有714人接受篩檢,陰性者施打COVID-19疫苗。由於新北最大的家禽屠宰場一名越南籍移工日前確診,同步匡列23人,其中5人陽性,市府緊急啟動應變機制,下令週五全面停工,500名工作人員,必須完成快篩以及疫苗接種,27日開始,沒有持陰性證明不能進場。接著市長侯友宜下令新北市肉品市場,也進行快篩並施打疫苗,因肉品市場5月至今並未出現確診個案,今天超前部署,首次強制要求所有員工快篩,篩檢陰性者施打疫苗,今天造冊人數共714人,包括員工、承銷人、屠體載運人員、屠宰作業人員等,預計下午5時完成作業。
-
2021-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快篩試劑1盒近2千元 消基會籲政府公費供應
各大超商、藥妝店陸續開賣居家快篩試劑,消基會今指出,目前市售的快篩試劑要價皆比歐美國家原售價貴出不少,且上架初期供應不足,讓快篩劑變得「奇貨可居」,呼籲政府也呼籲政府普設快篩站或以專案進口方式,提供民眾一定數量的快篩試劑,藉由公費供應,鼓勵民眾自主快篩。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指出,目前上架的「家用快篩劑」有5款,其中2款屬於「核酸檢測」方式(PCR),準確度高,但價格也偏高,通路價1890元,其餘3款則是抗原試劑,以整盒販售,價格、片數皆不同,每盒在1800元上下,1片單價約280到380元之間。消基會舉例,英國、德國以「免費提供」策略,換取疫情清零效果,例如英國民眾每人每周可以向政府免費申請使用2份新冠肺炎快篩劑,1份內含7組,英國政府為此要求民眾如果在家完成自主篩檢後,必須上網登記每次的篩檢結果,提供政府控制疫情及疫調的參考。消基會說,有消費者反映,某款試劑在歐盟地區每劑約為6歐元,約新台幣207元,換算為台灣1盒5入的價格應為1035元,實際在台灣售價卻高達1800元,此外,德國藥廠生產的簡易試劑,在德國售價約合新台幣100元,國內報價卻高達新台幣500元。消基會說,至於歐洲的抗原型新冠肺炎快篩劑,在歐洲1劑要價約合新台幣164元,核酸型新冠肺炎快篩劑則要價新台幣1400元,如果再對照英國、德國的國民所得水準,新冠肺炎快篩劑在台灣的售價,真的高出不少。消基會指出,新冠肺炎快篩劑是消費者在疫情威脅下的自保工具,從全民防疫的角度,有助發揮防疫效果,但政府迭至目前並未全面採取「廣篩」及公費「普篩」措施,使得目前所局部開放「居家自主新冠肺炎快篩劑」,上架初期供應不足,讓快篩劑變得「奇貨可居」。消基會說,新冠肺炎快篩劑售價的居高不下的始作甬者,就是政府前述防疫政策所致,建議政府應正視快篩劑售價過高的現象,並應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的法制授權,拿出去年管理口罩售價的魄力,對於快篩劑售價過高的現象,出聲一下。消基會呼籲廠商在短期內提供比照國際的合理價格銷售,也呼籲政府拿出部分經費,在政策上普設快篩站或以專案進口方式,提供民眾一定數量的快篩試劑,藉由公費供應手段,提供民眾自主快篩,鼓勵民眾共同配合防疫,抓出無症狀的病毒帶原者,阻斷傳播鏈,消滅疫情。
-
2021-06-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愛買量販6月27日起 中部以北10家門市陸續開賣居家快篩試劑
近來開放民眾居家自我篩檢,以迅速找出疑似陽性個案、阻斷感染源,愛買量販即將於本周日(6月27日)起在中部以北部份門市首度開賣居家快篩試劑,引進國產「泰博福爾威創家用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驗套組(5入裝)」,售價1,530元、不拆售,在中部以北指定10家門市賣場中附設藥妝陸續上架,每店限量開賣、售完為止,實際配送數量以各店到貨為主。愛買量販提醒,居家快篩試劑適合使用於可能感染病毒比較高地區的民眾,如確診數較多的區域、確診者足跡熱區、使用者與確診者有接觸史等情況,留給需要的民眾,切勿囤貨,產品建議保存在2~30°C的環境中。另外,採檢完的家用試劑及試劑棒請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密封包妥,保護自己與他人。愛買量販開賣居家快篩試劑的門市包括北北基地區的基隆店、忠孝店、景美店、板橋南雅店、三重店、永和店,桃竹地區的桃園店(6月29日前到貨)、新竹店、巨城店,以及台中地區的復興店(6月29日前到貨)。
-
2021-06-2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COVID-19 時代癌症診療的挑戰與應變 台灣能從美國的經驗學習的教訓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邀請三位在美國執業多年的醫師朋友分享一年來經歷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心得。神經科符教授曾經因為照顧病人而被感染,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大家不要驚慌,感染新冠病毒並非絕症,絕大部分病人會完全痊癒。但是應該減少感染的機會,注射疫苗,對自己、親人或社會都好。」精神科林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所引發的免疫反應,「過」與「不足」,都可能加重病情,甚而致命。「天災」難料,需要的是如實看待、盡力因應。「人禍」如何減免,如何在過度與不足的反應之間取得平衡,則有賴於我們的智慧。癌症專家胡醫師由一位癌症病人的故事,說出她對新冠疫情對癌症病人的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風險、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以及存活率下降。郝女士的故事——病史郝女士是一個非常溫和善良的72歲的婦女。她寡居多年,住在一個中上流的寧靜社區,已經結婚成家的獨生女也住在同一個鎮只離她三英里,母女常相往返。去年(2020)初,美國冠狀病毒剛爆發時,許多群組感染發生在養老院;郝女士立刻將她93歲的媽媽從養老院接出來與她同住。郝女士為了保護她高齡的母親,她在去一年與美國成千上萬的家庭一樣,謹守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的基本防疫原則,包括儘量足不出戶,讓女兒幫忙買菜購物放在門口,不能像平常一樣互串門子,而只有在陽台和車道揮手寒暄。當春夏流逝,秋去冬來,站在陽台跟車道上聊天不再是好主意,只能藉著視訊聯繫。今年(2021)五月中,郝女士主訴嚴重便秘,而且身體虛弱到無法自行下床或行走。已經有好幾個月沒看到郝女士的家庭醫師,被她劇變的容貌震驚,立即將她送到醫院急診室就醫。郝女士的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她的腹腔塞滿了許多大腫瘤;肝臟裡也有很多顆腫瘤。腹腔的腫瘤壓迫腸子及膀胱,造成便秘及頻尿;也影響下肢的靜脈回流,導致郝女士的腿嚴重水腫,行動都有困難。我的同事們以及我自己都從來沒有看過如此「壯觀」的腹腔腫瘤。郝女士的太陽穴及兩頰深陷,肚子鼓漲,兩腿卻是水腫到如象腿一般。當我請她從床上坐起來時,我需要幫忙把她沉重的腿擡到床緣,見證到她説她「無法自行下床」是什麼樣的光景。郝女士的故事——病人和女兒的敘事(narrative)郝女士告訴我,她在去年底開始留意到身體有異樣,卻又説不上來任何特別的症狀。她自己想可能是在美國COVID-19疫情巔峰期間,照顧年老的母親,情緒壓力太大所造成的生理失調。她的家庭醫師也認同她的分析,給她開了抗焦慮劑及抗憂鬱劑。她在過去一年瘦了25公斤,但是她一開始想説是自己減肥有成效。當她自己也警覺到體重這樣劇降是異常時,她又想是抗憂鬱藥帶來的口乾症讓她失去食慾的結果。女兒自從十一月底後,每次跟郝女士視訊通話也察覺她面容在逐漸消瘦,但畢竟女兒不是醫護人員,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郝女士告訴我「I was urinating a lot ……」。「尿很多」或「頻尿」,英文都可以説是「urinating a lot」。我請她分辨是尿量很多或是頻尿,因為在病因的探查上,這是很不一樣的兩回事。從她的電腦斷層影像,我知道她是頻尿,甚至偶爾也會尿失禁,她也點頭同意我的分析。郝女士的故事——視訊看診(virtual visit)無法完全取代診間身體檢查的實例在過去COVID-19 疫情持續延燒的情況下,醫師與病人無可厚非地,傾向避免去到醫療院所,而選擇視訊醫學。不管是通電話(telehealth visit)或視訊(video visit)看診,醫師失去了在診間裡看病「望聞問切」的重要診斷工具。電話及影視診病主要是依賴病人的敘事做判斷,而病人往往是對自己的症狀不一定有正確的分析解釋,因為「避重就輕」是人性使然,總想把自己的其實很擔心的症狀淡化或是往好的的方向想,結果就可能造成誤診。以郝女士目前病況的嚴重程度,她的病在去年底應該已經很明顯。如果她在開始覺得身體有異樣時,是在診間裡看診;任何稍有用心的醫師應該可以看出不對勁之處,透過恰當的問診及身體檢查,應該很快就會發現她的病因。COVID-19疫情對癌症醫療的影響——癌症病人感染COVID-19的死亡風險COVID-19感染的病情輕重程度可以有天壤之別,從完全沒有症狀到死亡,都有可能。感染後病情嚴重主要發生在年紀較大或肥胖的人,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慢性肺病的病人。全球COVID-19疫情初暴發時,癌症病人很快地被判斷是嚴重病情的高危險群之一,特別是一篇從武漢地區的報導癌症病人的COVID-19死亡率高達20%。之後,其它的相關的報導也確認癌症病人的COVID-19死亡率較高,但是大約在5-10%左右,特別是正在做對免疫系統抑制比較嚴重的化療處方的癌症病人,例如血癌及淋巴瘤的病人。這樣的統計資料應該是一點也不意外。癌症病人接受化療的風險之一是傳染病。同樣的細菌或病毒,癌症病人往往比一般人病重,甚至死亡。這卻不該是迴避癌症治療的原因,因為如果病人能夠做好各種防範感染的衛生措施,就可以大大地降低感染的機率及因嚴重感染而死亡的風險。別忘了,延誤癌症的診斷與治療所造成的死亡率可能更高。COVID-19疫情對癌症醫療的影響——癌症篩檢率降低、癌症期別升高、存活率下降美國的四種癌症篩檢——乳癌、大腸直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在2020年減少一半以上。篩檢率驟跌的原因是多端的,包括醫療院所執行嚴格的防疫措施,造成很難排檢(making appointment);在加上一般民眾判斷癌篩在疫情高峰期是可以暫時停擺的。我在過去半年所看的乳癌新病人,絕大多數跳過一年沒做乳房攝影篩檢。話説回來,有些癌症生長的比較緩慢,晚了一年才診斷,雖然癌症期別高了一點,也還不至於影響存活率(例如一個6 mm 的乳癌,一年前也許是4 mm,在治療方法及預後上,幾乎完全沒有差別);有些癌症例如肺癌或大腸直腸癌,一年的耽擱,可能生死之別。當癌篩有異樣發現時,接下來的確診檢查及治療-進一步的影像檢查及切片、開刀、化療、放療等等,在疫情期間,也都因為醫療院所嚴格的防疫措施而變得比平常緩慢很多。將來對疫情期間的癌症期別及存活率統計,想必會是有如開倒車的結果。台灣能從美國的COVID-19經驗學習的教訓1.排除癌篩、癌檢、癌療(screening,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的不必要障礙,讓這些流程盡量平順進行。美國醫療院所在過去半年對於這些流程有大幅地改善。比方説COVID-19的快篩普及性;一半民眾普遍接受家屬只能留在停車塲,不能跟進醫院或診所的原則(台灣的大醫院有如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這可能會是很難實施的措施,卻是預防疫情擴散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及病人停留過的空間的消毒措施等等。2.我個人對視訊醫療在癌症病人的運用上保持很保留的看法。郝女士的例子在過去的一年不是偶發或非常獨特的個案。如果醫生對病人的完整病史不熟悉,或是病人不太會敘述病史(英文説是poor historian),視訊看診是不合適的。台灣人手一機,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上使用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能力很高,但是如何將這個優勢恰當地運用在實際的看診上,則要仔細思考。3.結至國殤日(Memorial Day),美國在過去一年來對社集塲合的約束已經全面解放,主要是拜廣泛疫苗接種帶來的感染案例及死亡數逐漸下降之賜。COVID-19疫苗是高度有效的。在疫苗剛推出時,因為有限的疫苗量,美國依據感染病重風險實施階段性疫苗施打,包括醫護人員,養老院居民、65歲以上人口及癌症病人是優先對象。希望台灣也能早日完成廣泛的疫苗接種,平安度過疫情。郝女士的故事續集郝女士的腫瘤切片證實她的病是腸胃道間質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簡稱GIST)。這是一個並不很常見的腫瘤,但是因為它帶有一個特殊的致病基因突變,對於口服藥Gleevec反應又快又好。在病理切片報告還沒有出來前,郝女士的醫院醫師根據她腫瘤的嚴重程度告訴她可能只有一兩個月的餘命。事實上,末期肉瘤(GIST屬於肉瘤)的存活期比一般癌症難預測,即使腫瘤嚴重的病人,我看過被醫生判斷只能活三個月的病人,卻活了六年!郝女士已經決定到一個安寧之家接受照顧。我鼓勵她服用Gleevec (一般而言,安寧照顧是不支持積極癌症治療的)。郝女士的經濟能力良好,女兒到藥局自費買了Gleevec給媽媽服用。昨天,我去安寧之家探望。我很欣喜但並不驚訝地發現服用Gleevec剛滿一週的郝女士已經是換了一個人一般。她的兩頰飽滿起來,肚子軟了一些,腿腫消了一些,胃口大增,大小便也都正常多了。我發現她是一個活潑生動的人,説話時揮動雙臂,常調皮地眨一隻眼,充滿表情與生命力。我祝福她持續進步,能在不久的將來,回到她自己的家,回復她的舊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