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5 醫療.整形美容
搜尋
心情
共找到
2618
筆 文章
-
-
2019-11-25 科別.腦部.神經
婦人半臉麻痺、流口水 醫:歸為「貝爾氏麻痺症」
一名55歲婦人的左半邊臉突然幾乎無法動彈、嘴角下垂口水直流、眼睛也閉不緊,她以為是中風,趕緊就醫。醫師診斷是屬於顏面神經失調的「貝爾氏麻痺症」經類固醇藥物輔以靜脈營養治療,以及針灸、復健,一個月內已恢復8、9成。醫師說,顏面神經患者只要早期介入,積極治療,再加上注意日常生活保健,恢復機率通常很高。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惠萱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可分為中樞型與周邊型兩種,中樞型的原因多是腦中風、腦瘤等腦內病灶;周邊型則多是病毒感染造成,如帶狀皰疹感染,可能在耳朵附近合併有皰疹的皮膚表現,其他像是外傷、腦腫瘤、免疫引起的病變,影響到第七對的顱神經(即顏面神經)都可能造成。若經檢查無明顯病因,則會被歸類到「貝爾氏麻痺症」此案例即是。它是一種急性、周邊型、原因不明確的顏面神經麻痺,但現在研究發現也可能和病毒有關。特別好發於季節交替之際,尤其是壓力大、勞累、免疫力低落的人,特別容易發生。此外,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發病的危險性也很高。陳惠萱也說,婦人症狀雖與行政院長跟蘇貞昌近日發生的病症類似,都是週邊型,不過蘇貞昌是診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致使顏面神經暫時麻痺,但這位婦人經檢查無明顯病因,則會被歸類到「貝爾氏麻痺症」。她說,「貝爾氏麻症」在治療上,急性期7~10天內,先給予類固醇治療,可合併像是維生素B12等促進末稍神經修復,若有皰疹病毒感染需合併使用抗病毒藥;其次加以一些輔助療法,如針灸、中藥及復健。另外,也可接受靜脈營養的注射,透過點滴注射多重營養素,可幫助修復顏面神經、縮短恢復歷程。陳惠萱呼籲,顏面神經失調患者可做一些簡單適度的臉部按摩,飲食上要注意維生素的攝取,減少食用烤、炸、辣等加速發炎的物質,心情要保持輕鬆愉悅、避免菸酒,以及充足的睡眠都可以幫助身體的修復。 編輯推薦 運動卻讓體重不減反增?2個錯誤習慣陷入惡性循環 一進醫院命就沒了?醫師破解為什麼爸媽不想看病原因
-
2019-11-23 橘世代.好學橘
林友茂98歲仍騎野狼趴趴走 養生有4不
人稱「老頑童」的林友茂是聯合報的忠實讀者,98歲的高齡,活力卻不輸18、19歲年輕小夥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睡,以上大號開啟一天,「這樣出門就不用煩惱了!」語畢哈哈大笑。林友茂熱愛羽球,每周二、四、六早上8點半準時到羽球館報到。他表示,50歲時偶然接觸羽球,一打不可收拾,不但到現在還在打,也影響了兒子、媳婦、孫子一起打;林友茂也常常出現在大型羽球賽場上,甚至跟著全球華人羽毛球聯合會出國四處比賽,每次都是賽場上最年長的選手。活力滿滿的林友茂現居台中,至今出門的代步工具仍是野狼125,「我從35歲開始騎,換了8台野狼了,它馬力大、騎起來很舒服啊!」許多人見到林友茂都不相信他已年近百歲,好奇他如何養生?林友茂說,他從30幾歲開始就不吃冰的、辣的、烤的、生的食物。他認為除了飲食,多運動、唱歌跳舞、偶爾小酌,保持心情愉快、淡泊名利都很重要。他還分享年年參加「飢餓30」公益活動,到今年已30年從未間斷。林友茂愛穿紅色衣服,衣櫃裡有超過180件的紅衣,過去紅衣配他的活力也讓人覺得很搭。前陣子外甥幫他買了一套與他平時穿衣風格迥異的服飾:花襯衫、短褲、西裝外套、太陽眼鏡,新裝扮讓大家眼睛一亮,原來友茂爺爺不僅充滿活力,也是時尚滿點!前陣子,友茂爺爺滑手機看到臉書社團「愛玩橘」發起的「潮爺潮嬤募集活動」,便穿上時尚新裝扮,在居家附近拍了照片,分享給孫子,由孫子寄來與讀者分享。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22 科別.精神.身心
「感恩seafood」真有魔法? 這個動作 竟有舒壓奇效
「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竟然不僅是網路上的夯哏,對飽受憂鬱及焦慮所苦的人,一個簡單的「感恩」動作可能是在黑暗深淵中的一條救命繩。去年有個有趣的實驗,證明「感恩」對腦子有大影響,有助於擺脫負面情緒,除了心理諮商,練習感恩,也能讓「奇檬子」變美麗。手寫感恩信 磁振造影證實變快樂美國三所大學在2018年召集293位憂鬱、焦慮,甚至已向心理諮商求助的大學生,進行一項神奇的實驗。他們將這些「藍瘦香菇」的大學生,隨機分配成三組,在每組都接受心理諮商為前提下,要求第一組學生必須連續三周寫感謝信給別人,其他人則是寫負面經驗或乾脆不寫作。寫作活動結束後三個月,相較於其他兩組,寫感謝信組學生,即使最後沒有把信件送出,都認為心情變好了,教授們進一步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為這些學進行測量,發現寫感謝信學生的大腦前額葉內側,也就是負責管理「情緒、人際」的工作區,變得很活絡。快樂原理 竟不是多用正能量字眼研究者非常驚訝,僅僅表達感激之情,就對大腦產生持久的影響,他們從寫感謝信的學生寫作內容,發現出一些端倪,這些寫感恩信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使用正向辭彙而變得快樂,而是因為減少使用負面情緒語詞,讓心情變好。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當一個人回想的是挫折憂傷的事情,就是再次經歷負面經驗,通常會不舒服或衍生其他負面感覺。上述實驗結果,不能說是「感謝」讓人變快樂,其實是在完成信時,能再次感受到被愛、受照顧這些正能量滿分的記憶。大吃大喝舒壓 不如把情緒「吐」出來說到紓解壓力,隨便問十個路人,大概會有一半回答「大吃大喝最棒」,聽在諮商心理師耳裡,他們只想說聲「先不要」,開業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吃大餐、喝酒只能算是一種發洩或滿足口腔期的方式,效果不穩定,甚至會出現副作用,如身材走樣、變胖而危害健康等。若想要靠嘴舒壓,林萃芬認為,「說話」比大吃大喝,偶爾找能信賴分享心事的親朋好友,就可以讓快潰堤的壓力稍微洩洪,另外,利用腹式呼吸,在鼻子緩慢吸吐氣,想像氣往下、走到下腹部,再慢慢吐氣間,也可以把情緒「吐」掉。每天謝自己 寫心情日記找到情緒模組寫感恩信只能謝謝別人嗎?當然不是。林萃芬一再強調,在謝謝自己的過程中,是跟自己的和解,建議在睡前的「情緒冥想」時,記得向自己道謝,更神奇的是,曾有學員身體有些部位痠痛、緊繃,透過感謝肩頸、手腳,身體竟自行找到平衡,痠痛不藥而癒。另外,寫心情日記有助發現自己在哪些情境易出現情緒波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也建議,可以每天寫下讓自己開心的事,即便看起來是件很小的事,在過程中感到欣喜及認同自己,感恩是可以練習的,也是一種珍惜,有意識數算幸福的人,往往也會更快樂。憂鬱症患者不適用 怕寫感恩信更挫折不過,手寫感恩信改情緒,可能比較適合有憂鬱情緒,但還不到憂鬱症的人。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已確診憂鬱症的民眾應以接受醫療為主,憂鬱症治療無法只用單一方法,尤其病情嚴重時,患者可能什麼事都不想做,硬要患者寫「感恩信」,只會讓挫折感更重,可能適得其反。
-
2019-11-21 橘世代.好學橘
翁金珠放下政治 拿起畫筆「一筆下去,就無法回頭」
很多政治人物淡出政壇以後,總無法忘情昔日風光,但今年72歲的彰化縣前縣長翁金珠則是找回畫趣,蝸居家中小畫室,縱情於鋼筆畫,迄今已舉辦9次個展,也因鋼筆畫展之緣,去年被延攬到宜蘭安永心食館觀光工廠擔任董事長,經營得有聲有色;翁金珠從教師、政治人再到企業人,儘管人生道路有高低、起伏,她以聖經「修直彎曲的路」這句話自許,過得從容自在。翁金珠從一名音樂老師,走向政治,從國大代表、立委、縣長,連任縣長失利後,雖再捲土重來依舊敗北,後來擔任文建會主委、現為國策顧問,儘管人生道路有起有落,但在走下舞台,恬淡自適,反而更有揮灑空間,生命更加精彩;很多人都稱讚「翁老師」神采奕奕,「變得更年輕了」,令她樂不可支,還樂於分享她變年輕的元素。翁金珠是學音樂出身,卻熱愛作畫,重拾畫筆是在當縣長時,有一天坐在縣長公館內沈思,突然見到花園裡花草隨風飄動,一時興起作畫,發覺原本起伏不定的心情因此沈澱下來,用批公文的鋼筆畫起窗前花草,繪畫並成為日常習慣。卸下縣長職務後,過著簡單生活,她說,生活如同作畫一樣,都要留白,利用零散的時間,尋找單純的快樂從2012年起,她的「浪漫隨筆」至今已舉辦9次個展,是以花草與建築為主題,尤其花草創作部分,她說,她看重的是小花小草的生命力,牽牛花、鳶尾花、彰化縣花「菊花」都是信手取材,有自信做自己,「小花小草也可以很偉大」。翁金珠也從畫畫中,領悟到人生哲理,她說,鋼筆作畫其實很困難,一筆一筆畫,要有耐心與定力,因為「一筆下去,就無法回頭」,就算畫錯了,毋須塗抹重來,會再運用巧思疊上層次,「路不轉,筆來轉」,而這需要自信,可以訓練危機處理能力。翁金珠在台北大學EMBA的同學崇越科技董事長郭智輝,在宜蘭打造安永心食館觀光工廠,特別邀請翁金珠舉辦第九次個展,而在這觀光工廠經由她的設計,不僅圓滿完成畫展,郭智輝除收藏她的畫作,還邀請她擔任觀光工廠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而由她打造的展覽平台,則延續舉辦多場展覽,讓觀光工廠也成為親近藝術的場域。翁金珠也恰如其分,發揮經營才能,安永心生產的鱸魚精連續兩年獲得世界品質金獎,均由她代表出國領獎,也獲擢升為觀光工廠董事長。但她不以此自滿,除積極規劃在地青年創生政策,還四處拜訪青農、小農及文創青年,相互結合下,注入發展的動能。面對人生道路高低起伏及角色轉換,翁金珠說,除要學會放開之外,也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及開闊的心胸,才會過得自信,活得精彩。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
-
2019-11-21 科別.精神.身心
爭吵、失眠、全身痠痛… 選舉症候群病號增
總統、立委大選將近,選民過度激情,出現各種選舉症候群。台中市有一對夫妻分別支持藍綠,為統獨爭議、香港事件都可以吵得不可開交,脾氣均變得暴躁、易焦慮,還出現失眠、頭痛,雙雙就醫;也有熱情的支持者常跑選舉場合,搖旗吶喊「凍選」,還要低頭划手機PO上網,長期下來全身痠痛,手也舉不起來醫師說,這對夫妻平時感情和睦,但一談到選舉就變臉、對立,看政論節目都選不同台,夫家、娘家也是為政治立場不同不相往來。精神科醫師林本堂觀察發現,近期氣溫轉涼,讓人心情低落煩悶、情緒不穩定,好發季節性憂鬱症,如果加上對選舉特別在意加乘下,情緒容易不穩定,連一般民眾一講到政治議題就亢奮、咬牙切齒爭論不休。他建議,選民應學習理性、平常心看待選舉,也要尊重他人想法,避免熬夜,若察覺因選舉情緒緊張,可試著深呼吸、伸懶腰,靜心想一想;若親友持續焦慮、失眠、情緒失控、過度憤怒等困擾,應求助精神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針灸科主治醫師楊潤認為,平時沒有舉旗,突然頻繁、強度加大,或長時間當低頭族,易使肩關節附近、上臂等處肌纖維收縮緊繃,引起發炎進而產生疼痛,出現激痛點,嚴重者透過熱敷、冰敷、拉筋等都難以緩解,須透過針灸治療激痛點。
-
2019-11-20 科別.兒科
先搏感情再看病 兒科醫師送貼紙舉動藏玄機
兒科醫師總有一秒變出貼紙和孩子搏感情的本事,但爸媽不知道的是,兒科醫師送貼紙這個舉動其實也是診察的一部分,透過觀察孩子拿取貼紙的手勢、動作來了解孩子發育狀況。聯合國將每年11月20日訂為世界兒童日,台灣兒科醫學會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家長最希望兒科醫師必備的技能TOP5」,揭露兒科醫師鮮為人知的隱性專業及診察技巧。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馬偕兒童醫院院長李宏昌表示,近期曾針對家長最期望兒科醫師必備的技能進行調查,統整出5大重點,首先是準確判斷兒童病況,其次是向家長清楚解釋病因及用藥須知,第3點是親切問診、引導家長或病童表述身體不適的情況與部位,例如以貼紙和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說出不舒服的狀況。第4點是以同理心體諒孩子身體狀況,例如切勿青少年和提及肥胖、減重,容易被青少年誤認為是對他的歧視,應以「體重管理」等溫和字眼溝通;第5點則是開立適當用藥劑量,同樣一種藥物,從嬰兒、幼童到青少年的用藥劑量可能完全不同,絕對不是成人吃1顆、孩子就吃半顆,必須根據孩子年紀、體重、病情等開立適當劑量。李宏昌強調,兒科醫師診斷的不僅是兒童的疾病,同時也給予心理、情緒上的關懷與照顧,嬰幼兒、青少年的生病病況、病情發展和用藥都和成人不同,診斷過程也無法以單一病徵確認病因,病徵除了來自生理,也可能來自心理層面,透過兒科醫師抽絲剝繭,才能對症下藥。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重症醫學科主任彭純芝表示,有別多數科別醫師單刀直入的問診風格,兒科醫師看診前總會先和孩子「搏感情」,打開孩子心房,為了走進孩子的同溫層,兒科醫師也得適時「追劇」,瞭解時下最流行的卡通,同時具備一秒變出貼紙的本事,都是為了讓孩子放鬆,更願意講出自身不舒服的狀況。有趣的是,多數爸媽都不知道,其實「給貼紙」這個動作也是兒科醫師診察的一部分。彭純芝說,很多爸媽在醫師給貼紙時總是婉拒,直呼孩子太小、不會玩,實際上醫師之所以給貼紙,除了安撫孩子緊張的心情,同時也在觀察孩子拿取貼紙時的手勢、動作、表情,藉此了解孩子發育及健康狀況。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內科部副部主任歐良修表示,除了送貼紙的小技巧,每個醫師也有自己一套診治的手法,舉例來說,孩子因腹痛由爸媽帶來求診,兒科醫師可能會摸摸孩子的肚子找出疼痛位置,但多數情況下孩子往往過於緊張,肚皮也繃得緊緊的,根本無法放鬆讓醫師檢查。因此有的醫師會用手指輕敲肚子,也有醫師會誘導孩子用力跳躍並給予貼紙或小禮物,透過孩子跳躍狀況以及是否有肚子痛等狀況來協助診斷。孩子年紀還小,很難表達自己到底哪裡不舒服,父母縱使心疼也只能乾著急。歐良修建議,當孩子身體不適時,應先觀察孩子和平時最大的不同之處,例如進食量、換尿片的次數等,就醫時盡量由主要照顧者陪同就醫,更能讓醫師了解孩子的作息及生活狀況。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江伯倫也提醒,18歲以前不論是幼童還是青少年,都是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用藥上必須格外將孩子發育情形納入考量,建議18歲以前都應看兒科。
-
2019-11-20 新聞.生命智慧
小康家庭更可能變下流老人!「中流老後」8原則不怕沒錢
不想當下流老人,但上流老人又門檻太高,應該怎麼辦?現在日本開始提出了「中流老人」的解方。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提出「下流老人」一詞,從日本到台灣都引起廣泛討論。他認為在年金制度面臨崩壞、照護成本日益提高等社會變遷之下,若不提出有效對策,未來可能會出現大量從中產階級「跌落」,只能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然而日本財務規畫師廣木智代則認為,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悲慘的「下流老人」固然要避免,但要達到「上流老後」的境界,似乎也有些困難,相較之下,和現在生活水準相去不遠的「中流老人」,是比較務實而可及的目標。老後花費比你想得多,支出可能不減反增通常在一般人的感覺中,年紀大了之後,生活上的花費應該會比年輕時來得低,事實上並非如此。雖說供給兒女的教育費、房貸車貸還清一類的費用可能減少,但由於待在家裡的時間長了,水電瓦斯費隨之增加,因為重視養生所購入的健康食品、器材一類的支出也會比年輕時多。然後由於空閒的時間多了,可能增加的聚會、旅行或是學習新事物,最後考慮到老後的醫療、照護等過去沒有的費用,支出不減反增也是有可能的。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報告,高齡無職者的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是28.3萬日圓(折合新台幣約8.5萬元),而現在日本家戶平均月收入約為=36.8萬日圓(折合台幣約11萬元),也就是說,若收入屬於中產水準的家庭,老後每個月的可動用支出至少要有目前月收入的8成,才能維持生活所需。小康家庭的「下流老後」危險性更高若是年收較平均稍高一些,也就是所謂的小康之家又會如何呢?因為收入允許,小康收入的家庭生活支出相較之下比一般人更高,包括吃穿用品、購車購房等支出,有時反而難以累積儲蓄。然而到了老後,小康世代所能獲得的年金和平均收入水準其實並沒有相差太多,如果過去所養成的高消費習慣沒有調整的話,反而更容易面臨入不敷出的危險。那麼,想要維持和現在相同生活水準「中流老後」,該如何準備實行呢?廣木智製代提出了8個簡單的原則,不妨可以從現在開始嘗試看看:1. 享受節約的樂趣若認為節省是苦差事,就很難持續下去,除了將節約視為一種樂趣,此外,抱著惜物的心情,延長身邊物品的使用期限也很重要。2. 訂下每月固定儲蓄的目標金額從每個月收入中撥出一個固定的金額存入其他帳戶,確實累積老後所需的資金。3. 房貸、學貸在退休前要繳清退休之後由於收入減少,這時如果還要額外繳交貸款,就會帶來沉重的金錢壓力。免頭期款的房貸或是超額貸款都容易拉長貸款年限,建議避免。4. 對小孩的教育不需花費過多不要因為「周圍的人都有在做」而給孩子安排太多補習或是才藝,而是依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加以篩選。5. 試著開始學習投資不只是被動的儲蓄,如何將手中的資產活化並加以運用也很重要。不妨可以先從了解投資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分配資金開始。6. 重新審視現有的保險規畫年輕時所購入的保險產品,很可能已經不符合現在以及往後的需求,必須針對未來所需要的保障,重新安排規畫。7. 不要因為「犒賞自己」而隨意花錢不少人會以「寵愛自己」、「犒賞自己」的理由而做了超出平日水準的奢侈消費,即使真的有非常想要的東西,也應該以不超出年度可花費預算為原則。8. 雙薪家庭資金更充裕比起一人獨力賺錢,夫妻都投入工作,更能累積老後資金。在物質誘惑眾多的現代社會,若是現在過度揮霍金錢,在收入減少的晚年很可能就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調整消費概念,尋找不花錢也能獲得快樂的生活方式,就能從容不迫地迎向「中流老後」。原文:上流太難,下流太慘!「中流老人」做8件事,老後不怕沒錢
共
8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