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工作壓力
共找到
366
筆 文章
-
-
2021-10-21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天天低頭滑手機 小心擁有「貴婦包」 頭痛找上門
現今社會人手一機,甚至透過筆電、桌機或平板等數位載具遠距上班或上課,因此出現肩頸疼痛等症狀,台中榮總埔里分院復健科表示,因該症狀到院求診患者,多半都是不當使用3C產品所造成,最常見就是「貴婦包」,並導致頸因性頭痛。中榮埔里分院復健科指出,「貴婦包(dowager’s hump)」指的是背後頸椎和胸椎交界的地方突出的一包肉,使得不少患者以為是因為好吃懶做變胖造成,錯當富貴象徵被說是「貴婦後肩頸的駝峰」,實際上變胖產生貴婦包的認知是錯誤的。而「貴婦包」其實是因為看手機或螢幕太久,頭不知不覺一直往前伸,直到頸椎已經承受不了頭的重量而變形,造成後肩頸駝峰凸起,而這類患者不見得會有肩膀或手臂麻痛等症狀,多半會因頸後肌肉變緊,筋膜緊、抽痛而導致頸因性頭痛。該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生王繼貞說,罹患頸因性頭痛的患者經常誤以為頭痛是工作壓力太大造成的偏頭痛,沒察覺是因為脖子肌肉太緊繃所造成,而這類症狀只要常練習縮下巴,並改善坐姿讓耳垂、肩峰和髖關節成一直線,就可以有明顯改善。此外,因常用3C而易出現的症狀還有「圓肩」,像肩膀不對稱、大小邊、高低不均、雙手同時舉高時角度不一樣、穿寬鬆衣物時衣領易掉到某一側,甚至「長短腳」都是廣義的圓肩現象,多半是使用電腦鍵盤或滑鼠的位置太遠離身體所造成。中榮埔里分院復健科表示,3C低頭族所造成的頸椎傷害多半是短暫且可逆的,只要在症狀初期盡早復健治療,可以獲得緩解,平時則得多注意自己的姿勢和工作時間,加上規律的牽拉運動等治療,復原的效果通常是令人滿意的。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搶救腦霧健忘症!10大超級健腦好食物專家教你這樣吃
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現代人在外在工作壓力與內在精神壓力雙重夾擊下,使得記性越來越差、腦子越來越不管用,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情況更趨嚴重。根據研究,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是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透過均衡且多元的飲食攝取,能幫助你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日常生活中該多吃哪些食物?這些食物又有哪些營養成分?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米詩宇為你解答。※超級健腦食物1:香蕉重要成分:纖維、葡萄糖、色胺酸香蕉提供的葡萄糖在膳食纖維影響下,可讓血糖平穩上升,避免血糖快速飆升造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色胺酸及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能幫助調解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讓身體感受到放鬆、愉悅、幸福,因此具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但因香蕉熱量高,建議每日1、2根即可。※超級健腦食物 2:藍莓重要成分:花青素富含維生素E、A、B、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等礦物質,有「抗氧化發電機」之稱的藍莓,可以幫助減少DNA的損傷,所含花青素能保護腦部神經、進而改善記憶力。除此之外,藍莓也能防止泌尿道感染,水溶性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也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超級健腦食物3:奇異果或柳橙重要成分:維生素C壓力大分泌腎上腺素,尤其緊張時脫水、水分不足,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是良好抗氧化劑。※超級健腦食物4:雞蛋重要成分:維生素A、E、B群、卵磷脂及膽鹼蛋黃富含卵磷脂及膽鹼,幫助人體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維生素E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皆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此外,雞蛋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很重要的營養素。※超級健腦食物5:牛奶重要成分: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有安定神經作用,可以使肌肉放鬆並且維持心跳規律。而牛奶也含色胺酸,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若有睡眠障礙,不妨在睡前來杯熱牛奶吧。※超級健腦食物6:深海魚重要成分:EPA、DHA、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EPA和DHA,EPA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腦神經傳導,對神經系統有助益,且能改善憂鬰症,建議每週吃2至3次,如果無法或不喜歡吃魚也可吃魚油來攝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補充含有2,085毫克EPA 的魚油,受試學生的發炎指標就降低14%,焦慮程度也同時降低了20%。※超級健腦食物7:深綠色蔬菜重要成分:高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深綠色蔬菜含纖維素、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如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空心菜等。而顏色越深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其中鎂可以讓人神經放鬆,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每週至少攝取6份以上。※超級健腦食物8:南瓜重要成分:類胡蘿蔔素、鋅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且南瓜籽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不集中或是記憶力衰退。※超級健腦食物9:全榖雜糧重要成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全榖雜糧是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 維生素B群為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需,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並幫助腦細胞發育,消除煩躁不安功能。豐富的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避免遭傷害,具有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因此每日應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當主食。※超級健腦食物10:堅果類重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具有活化腦部細胞,防止細胞發炎並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功能。鎂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但須注意堅果熱量高,每天1湯匙即可,且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或裹糖粉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19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67歲台商有勃起功能障礙 醫師用這招讓他回春
一名67歲台商受勃起障礙所苦,雖嘗試使用藥物治療卻不見效,為填補夫妻關係,與醫師溝通後,決定植入半自動人工陰莖,因手術成功,才解決自身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表示,男性隨著年紀增長,體內睪固酮分泌量會逐漸下降,造成勃起功能障礙,但所幸目前有人工陰莖植入手術可以協助。邱鴻傑說,勃起功能障礙成因可分為心因性,例如焦慮、憂鬱、壓力等造成,以及器官性,因血管、神經、內分泌相關影響和醫源性的藥物副作用引起等原因。因此,當病人出現性功能障礙時,必須查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達到治療功效。這名台商因長年工作壓力大,也有高血壓及中風史,使得勃起度不足、無法維持硬度,甚至有早洩的現象,多年來透過口服藥物、體外震波、海綿體注射治療均不見效。因此,讓利用疫情可以暫時放下生意時,有機會好好解決問題,修復與妻子的感情。邱鴻傑說,人工陰莖植入手術是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最後一線治療,通常因操作方便,會建議年長者選擇一件式人工陰莖,並將其植入陰莖海綿體的白膜腔內,使陰莖達到堅硬的程度;它的外觀和觸感與正常陰莖並無差異,術後當天即可下床,隔天就能出院,休息一個月後即可行房,行房時將前段陰莖向上扳起,行房後調至下垂狀態即可。較年輕的患者則可選擇三件式人工陰莖,因多一個儲水囊,讓錐體在非膨脹狀態有更接近正常人狀態的全軟形狀,能讓外觀更自然。但他也提醒,並非每一位有勃起功能障礙的患者均能裝置人工陰莖,必須經其他治療方式均無效、排除出血性體質、糖尿病控制不佳及其他慢性病等,才符合施行人工陰莖手術的標準。建議有此需求的民眾與專業醫師諮詢,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
2021-10-1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產婦脹奶疼痛各種不適 中醫客製藥膳加穴位按摩能改善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舉辦衛教宣導會,說明一般民眾觀念差異與中醫藥、穴位按摩成功調理產後不適案例:常見產婦坐月子期間因脹奶疼痛不堪,物理治療效果有限,搭配中醫穴位按摩及理氣通絡等中藥才改善。中醫部婦兒科主任王瑜婷表示,產婦坐月子期間雖乳汁量充足,但很容易因脹奶而疼痛,物理治療效果有限,後來護理師衛教搭配穴位按摩指導,及理氣通乳絡科學中藥處方,成功改善脹痛感,也未影響乳汁量;每名產婦體質不同,產後需調理程度不一。產婦想「追奶、退奶」或乳腺阻塞發炎,可由婦產科醫師、護理師泌乳調理,也可搭配中醫穴位按摩及理氣通絡、逐痰清熱等中藥協助改善困擾。王瑜婷表示,許多產婦擔心吃藥後哺乳會對胎兒產生影響,但一般會用在產婦的中藥以「補氣揚血」為主,效果較溫和,其實不用太擔心;除非產婦身體狀況真的需要強效藥物,才考慮暫停哺餵母乳。她說,許多民眾認為中醫藥在產後調理就是「要喝生化湯排惡露」、「拿藥帖燉藥膳補身子」,但藥膳補身體僅是中醫產後調理的一小部份;奇美產後護理之家已整合護理、營養、婦產、兒科、中醫、身心科等資源,協助掌握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狀況,中醫師會根據診察結果分析產婦體質,再決定是以飲食調養為主,或需要配合中藥加強調理。她說,現在生活條件型態變化大已與古代不同,以前的人粗茶淡飯,現代人飲食尤其蛋白質及脂肪攝取相對多很多,過去「產後氣血大虧」常見,現代產婦氣血虧程度相對常較輕;以前作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人熬夜、工作壓力大可能家常便飯,陰虛陽亢或氣滯的體質相對常見,中醫師會根據診察結果分析產婦目前的體質狀態應該是以飲食調養為主,或者需要配合中藥加強調理,而調理則會規畫階段目標。傳統產婦坐月子觀念例如坐月子不能喝水、要以茶湯類替代及不能洗頭、洗澡等已不合時宜,中醫師可從專業角度分析,提供較正確觀念與調整做法。調養飲食主要根據產後身體復原不同階段,給予不同功效組成的藥膳配方,包括:益氣補腎養血、健脾除濕、補肝腎強筋骨等,搭配現代營養學理論,並考慮適口性,設計出美味、健康的膳食,讓產婦樂於接受。
-
2021-10-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施打不適 奇美中醫調理緩解副作用
40歲婦人日前施打AZ疫苗,持續一個月出現發燒畏寒,然後失眠、心悸加重等症狀,前往台南永康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求診,經中醫師以滋陰安神、疏通氣機條理後獲得緩解,院方說,疫苗接種迄今,接獲多起不適症狀,透過中醫診治,獲得明顯改善。醫院說,這名婦人有早發性停經,且心律不整,運動後容易頭暈,時常工作壓力大、肩頸僵硬痠痛、長期失眠等情況;其脈象沉而無力、舌頭乾、有裂痕,屬「陰虛氣滯」體質,因此對症下藥。「要避免疫苗注射後的不舒服或者嚴重副作用,中醫會是好幫手!」,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梁祐爾說,中醫治療方針,是糾正人體被激活免疫反應後的失衡狀態。疫苗施打以來,陸續有民眾因為擔心注射後不適而詢問,也有人在接種前後接受中藥調理,注射前多扶正益氣,注射後類流感症狀,以溫通宣發、或解熱藥物,獲得緩解。她表示,輕度疫苗副作用症狀,其實與流感疫苗雷同,中醫解讀並無不同,會根據病人個別體質,以及相關症狀進行治療。至於常見流感疫苗副作用,除局部注射部位紅腫疼痛,還有畏寒、發燒、疲倦、頭痛、肌肉酸痛等似感冒症狀;也可能出現皮膚過敏反應,如搔癢、紅疹,或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表現。而注射前多扶正益氣;注射後類流感症狀,以溫通宣發、或解熱藥物,來有效緩解;針對胃腸道及皮膚過敏,中藥可透發紅疹,理氣化濕改善噁心、腹脹、腹瀉;而針對注射部位軟組織發炎而產生的緊繃腫脹,可用針灸來鬆解。
-
2021-10-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醫病天地/耳鳴 認知療法不藥而癒
台北一位21歲年輕老闆深受耳鳴困擾,痛苦到想自殺,求助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醫師沒給他藥物,透過調整作息、不熬夜,讓他不藥而癒。賴仁淙表示,99%耳鳴是良性的,透過認知療法,甚至不必藥物治療。賴仁淙說,患者經營生意,工作壓力大,察覺有耳鳴問題後,先上網查詢,網路爬文愈看愈擔心,害怕自己會失去聽力、耳聾;患者提到,到台北找醫師,花很多錢仍無法解決,困擾到想自殺,不求完全根治,只希望聲音能變小。「一定會改善,相信我。」賴仁淙向患者信心喊話,安排看耳鳴特別門診,先介紹去台灣耳鳴學會的網站,了解耳鳴的正確資訊,改變對耳鳴的認知,共看診3次,加上改善生活習慣,不熬夜、有好的睡眠,不用藥物最後改善症狀。賴仁淙說,他反覆向對患者說「聲音對你是無害的」,去除對耳鳴的恐懼,以認知療法達到治療效果,後來,患者傳訊息感謝「醫生,真的很謝謝你」。賴仁淙表示,耳鳴成因很多,也是生理的保護機制,例如鼻子過敏、壓力大,屬於生理性耳鳴,提醒注意身體狀況,並不是所有耳鳴都需要用藥物治療。醫師強調,有些人受耳鳴所苦,上網找治療方法,聽說吃銀杏有效就去買,反而適得其反,因為通血路的結果,讓耳鳴聲音更敏感,建議要找醫師診斷。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異位性皮膚炎19歲前是高峰 女多於男
異位性皮膚炎是嬰兒、兒童及青少年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也有部分成人會反覆發作,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性疾病,多與基因遺傳、環境因子刺激有關。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全國每年約有37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言所苦。本期「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異位性皮膚炎就醫數據,作為民眾就醫參考。根據109年健保大數據統計,全台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紀錄,以年齡層來看,0至19歲的嬰幼兒、青少年每年約有13萬人就診,佔所有年齡層首位,其中女性好發機率高於男性,隨著年齡漸長,就診人數也下降。診斷異位性皮膚炎最多科別為皮膚科,佔比44.54%;而在全台醫療院所就醫次數排行中,異位性皮膚炎門診件數前三名,都落在皮膚科基層診所。健保署長李伯璋分析,皮膚疾病大部分沒有致命性,民眾多半選擇至皮膚科診所就醫,距離近對病人也方便,更顯「分級醫療」重要性。他表示,皮膚疾病大多從外觀可見,在病人踏入診間時,皮膚科醫師只要「關鍵幾秒鐘」,多半就能知道是什麼皮膚病,若看不出來的,就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署長也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自認與壓力有關。李伯璋掀起覆蓋額頭前的劉海,露出一大片紅腫,原來他也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他表示,多年前異位性皮膚炎突然發作,近期又復發,應與工作壓力有關。當年好發部位在胸前,皮膚科主治醫師擔心是T細胞淋巴瘤,在醫師建議下做病理切片,所幸檢查報告指數正常。李伯璋說他的異位性皮膚炎狀況不嚴重,可能與頭皮油脂分泌有關,挑選清潔用品時格外注意內含成分。他說,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常見使用類固醇、抗組織胺等,另外像是器官移植手術後會用到的免疫製劑,此類藥膏治療效果也不錯,但不論何種藥物,治療痊癒了仍可能復發。可能合併鼻炎、氣喘、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異位性皮膚炎好發在嬰幼兒與青少年,李伯璋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也可能合併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氣喘及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小朋友要特別注意。109年統計異位性皮膚炎診所就醫件數,依各縣市排行,第一名新北市12.7萬件,台中10.4萬件位居第二,第三名台北9.8萬件,接下來分別是高雄9.6萬件,台南4.8萬件、彰化跟雲林皆為3萬多件,前八名中,南部縣市就佔五名。中南部民眾診所就醫人數多,是否與空汙等外在刺激有關?李伯璋認為,很難說PM2.5從哪裡來,在疾病診斷上,縣市差異應該不會太大。他認為,要了解數據是否準確,也須了解醫師下診斷是否正確。他舉近期新冠疫苗優先次序為例,第九類中有些人沒什麼病,只是因為看感冒,醫師下了肺炎的診斷碼,竟然就變第九類。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科別還出現中醫科、骨科、整形外科。李伯璋認為,可能是民眾就醫時,醫師問診順便看皮膚問題就下診斷。近期因疫情關係,多數科別門診降載,發現有中醫師申報健保,視訊診療竟有「針灸」項目,「視訊怎麼把脈、針灸,這很明顯亂報」,提醒醫師下診斷或申報要明確。皮膚科診斷專業度高,須能見微知著。民眾在皮膚科診所就診,不時會拿到黃色、白色的分裝小罐藥膏,李伯璋表示,過去有些診所這麼做,有部分是怕浪費或成本問題,但多年前健保已取消這類藥品給付,現在給付都是原裝藥膏,理論上不能也不應該分裝。以就醫層級來看,異位性皮膚炎就醫件數,林口長庚、台大醫院等大醫院都輸給皮膚科診所,李伯璋表示,醫學中心皮膚科不太容易留住人,若名氣好、有口碑,多半會選擇到外面開業。不過有些診所就醫人數多,是因為不收掛號費,讓病人感覺不錯而多次就醫,不管什麼方式,他認為把病人看好最重要。以大眾角度來看,可能認為皮膚疾病治療不難,但在李伯璋印象中,皮膚科醫師診斷可是相當專業。過去他在成大醫學院任教時,病人皮膚有些表現症狀,那位皮膚科醫師一看,認為病人可能有胰臟問題,因此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真的發現胰臟問題,他打趣地說,「很多之後走皮膚科的,在學校成績都是數一數二,有唸書!」
-
2021-09-22 該看哪科.婦產科
「試管嬰兒補助」上路 生殖醫學中心諮詢量成長三成
現今社會普遍存在晚婚遲育現象,有越來越多夫妻遇到不孕問題,為了減輕試管嬰兒療程經濟負擔,催生國民生育率,衛福部國健署自7月1日推行「擴大不孕症及試管嬰兒補助」;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指出,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開跑後,諮詢意願踴躍,詢問人數直線成長3成,網路及現場申請人數每月超過100名。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醫師盧凡表示,台灣每年出生不到20萬個新生兒,其中約1萬個新生兒是靠人工生殖出生。以大新竹地區來講,客戶多在竹科工作,竹科夫妻往往因為工作壓力大、太晚生育影響受孕。國健署擴大補助後,夫妻只要一方為我國國籍,妻子未滿45歲,在沒有避孕措施,且有規律性生活1年以上仍未懷孕,經醫師診斷需進行人工生殖療程者,就可至合格的生殖機構申請補助,一般不孕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且補助次數提高上限6次等。疫情期間很多夫妻經濟上都受到衝擊,但受惠於7月國健署試管補助方案,迅速且順利完成申請補助,也因國健署授權由生殖中心申請諮詢一條龍服務,能穩穩追蹤客戶療程,全力幫助未來爸媽好孕降臨。盧凡表示,艾微芙國際生殖醫學中心創院迄今已成功孕育超過三千名試管寶寶。在新觀念上,年輕父母較不介意外人看法,願意大方分享試管過程,不孕不是誰的錯,只是需要先進的醫學技術助一臂之力,試管補助到位可減輕不孕夫妻求子的負擔,夫妻關係更為融洽,盡早實現擁有孩子的夢想,安心好孕、放心順產。
-
2021-09-20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女業務便秘20年 微創手術重建腸道「暢」快了
1名女業務員長期便秘,天天吃強效軟便劑仍「大」不出來,20年苦不堪言,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接獲病人求診,採用微創便秘術式重建腸道,終能讓業務員重拾「暢」快人生,也重拾笑容。42歲女業務員,因業績壓力大,自我要求也很高,她工作表現優異,但苦惱「便秘」,她自述用過各種偏方,可是效果卻愈來愈不明顯,生理問題的焦慮造成睡眠不足,加上工作壓力形成惡性循環,她說對人生愈來愈絕望。女業務員後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就醫,期待能藉手術徹底解決問題,主任邱建銘依他臨床經驗指出,大多數便秘病人的病因與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壓力有關,只要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9成以上的便秘都可以改善,並藉藥物控制緩解症狀。但經過長期追蹤,確認女業務員軟便藥物愈用愈重,藥物無法戒斷,屬於極少數真正需要開刀的族群,邱建銘決定幫她動刀,傳統便秘手術做法是切除所有大腸,只保留直腸,存在兩個最大缺點,除容易導致術後嚴重腹瀉或升高夜間滲便機會、沒有大腸腸內菌共生互動,也會影響身體抵抗力,邱建銘調整標準術式做法,保留1小段升結腸,利用腹腔鏡切除大部分的大腸,做升結腸與乙狀結腸吻合。回診時,女業務員滿臉笑容說,她從人生沒有希望的谷底,到如今可以早睡早起工作順利,順利休假出遊,感謝邱建銘主任幫她找回生命中的快樂。邱建銘表示,過去3年,針對長期追蹤已確認為「藥物治療無效」的19位病人做保留升結腸的便秘手術,雖然保留小段升結腸會讓手術變得相對複雜,但個案術後腹瀉、失禁、滲便副作用為零,便秘症狀百分百改善,同時完全不需要軟便劑的比例達8成4,長期觀察結果能降低手術後副作用,安全有效,治療效果更好。
-
2021-09-19 性愛.性福教戰
性高潮其實有醫學標準 專家教如何改善性高潮障礙
「最美博士」的性事專家許藍方疑似與人夫醫師傳出不倫戀 ,引發關注,她之前在網路影片中所提及「女性五大高潮」論點,再度成為話題,不少女生抱怨另一半,為何同樣是女人,有的可以吃到「高潮全餐」,自己卻從不知高潮何物。老公要求A片姿勢,老婆抱怨從沒快感。確實如此,一項調查發現,全台高達三成三女性從來沒有享受過性愛高潮,罹患「性高潮障礙」,對於性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另一半「想要就給」,交差了事。 性學博士、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表示,超過三成女生罹患「性高潮障礙」,老公、男朋友應該負起最大責任,除了不該讓女人流淚之外,更應該學習性愛技巧,傾聽女伴的需求。陳思銘說,一對輕熟齡夫妻尋求性愛諮商,進到診間後,妻子開始抱怨,老公做愛時,總要邊看A片邊做,並要求她有樣學樣,跟著影片女主角一起做動作。 妻子自述,剛開始還覺得有趣,但幾次下來,就覺得沒勁,要她比照辦理,做出高難度動作,但她可從沒嫌過另一半的尺寸,以及奮戰挺進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結婚多年,從沒體驗過性高潮。三類高潮,最高境界可遇而不可求。根據許藍方說法,女生高潮可分為陰道高潮、陰蒂高潮、乳頭高潮、混合式高潮、情感高潮等五種,還曾討論G點位置,約距離陰道口3至5公分,通常位於陰道上壁,每個女生G點位置不盡相同,需要另一半用心尋找。對於女性高潮,陳思銘表示,在性學上,女性高潮簡單分為陰蒂高潮、陰道高潮、混和高潮等三種,其中以陰蒂高潮最為常見,大部分女生自慰時,都透過陰蒂局部刺激,達到快感。 至於陰道高潮,比率較低,有賴於陰莖撞擊摩擦,或是按摩棒震動,屬於全身性的快感。混合高潮的比率更低,通常可遇而不可求,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才可能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事實上,女生性高潮有其醫學定義「每隔0.8秒全身不自主地產生收縮,時間達約20秒」。陳思銘表示,如果依照這個標準,曾有過性高潮的女生比率可能更低。女要勇敢說,男要有耐性,才有高潮的期待。如何改善「性高潮障礙」?陳思銘建議,婚姻生活必須溝通,性愛更需緊密溝通,女生應勇於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對方床上功夫只會橫衝直撞,如同郭靖初學「降龍十八掌」 時,怎麼打就是「亢龍有悔」,此時,自己毫無快感,直說無妨,因為另一半也不想自己累得半死,還被嫌棄做白工。 陳思銘提醒,女生應該瞭解自身性敏感帶,適時引導另一半,在床上扮演著老師角色,溫柔地指導另一半。至於男生,務必耐心傾聽,投其所好,瞭解女伴喜歡的體位姿勢,以及找到讓她最容易高潮的點。 男女高潮大不同,男生自慰時,平均兩分鐘就可射精,至於做愛,平均也就六、七分鐘。但女生在高潮之前,暖車時間較久,平均得花上10至20分鐘。陳思銘提醒,男生不要只顧著自己爽,以工作壓力沉重為由,成為床上的快打部隊。應慢慢地來,溫柔對待,傾聽另一半感受,且千萬不可將A片當成性愛範本,自己如無30公分 ,耐力也不行,怎能要求對方變成「波多野結衣」。
-
2021-09-09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打嗝不停、莫名嘔吐、視線模糊 什麼是泛視神經脊髓炎?
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後便伴隨終身復發的風險,造成病友癱瘓、失能、更會導致死亡,多半是30-40歲正值富生產力族群,甚至是家庭的母親角色,一旦確診、即便開始治療,面對有限的治療選擇,在心理與經濟上也帶來極大的影響與負擔。即使接受治療也無法完全治癒,一旦造成失能,便會產生許多社會負擔。好發30-40歲輕熟女 嚴重可能導致失明、癱瘓,甚至死亡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故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產生劇痛;如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延伸閱讀】>>中樞神經病變 小小腳痛變全癱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成因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高危險族群30-40歲的女性居多症狀  【依發炎部位不同,症狀也不相同】視神經: 視力急速惡化及視野缺陷脊髓: 行動功能障礙及感知功能障礙、失禁腦部: 持續打嗝、莫名嘔吐及嗜睡該看哪一科神經內科治療方式急性發作期: 注射類固醇、血漿置換、免疫球蛋白慢性穩定期: 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中樞神經受自體免疫攻擊 輕熟女體重翻倍破百向來以身材自豪的熟女檳榔西施,在短短兩三個月內,體重從五十公斤,往上飆升,竟然破百,期間總喊著吃不飽,只要可以吃的,就往嘴巴裡塞,吃完就睡,醒來又繼續吃,怪異行徑,嚇壞了另一半,以為是餓死鬼纏身。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表示,該名個案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四十歲時發病,持續接受治療,去年一次回診,走入診間,整個人像是吹氣球式地發胖,連他都認不出眼前這個老病號。該患者自述,就是很想吃,食欲像是無底洞,怎麼吃都吃不飽,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東西吃,原本才五十公斤,短短兩個多月,體重增倍。另一半則在一旁點頭地說,「這真的不可思議,沒看過這麼能吃的人。」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為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突然故障,分不清楚敵我,攻擊視神經、脊髓、大腦等組織,而該名個案因大腦下視丘的飽足神經中心遭侵犯,以致食欲異常,而拚命進食。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與多發性硬化症(MS)有如姊妹疾病,在二十年前被視為同一種類型疾病,直到二○○四年,國外學者在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體內驗出「特定水通道蛋白-四抗體」,兩者逐漸分道揚鑣,遲至二○一五年有了正式醫學名稱。在評量上,以失能指數量表為標準,零至十分,分數越高,症狀愈嚴重,希望病友能在藥物治療下,維持在三點五分,保有生活自理能力,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延伸閱讀】>>罕見疾病新藥救命 健保資源分配考驗產官學發病兩小時便癱瘓 部分病友需用生物製劑避免復發失能十年未曾感冒的人,小小的腳疼竟改變人生。今年五十六歲的沈琴惠,原先身體狀況良好,曾是人人稱羨的電子廠財務長,某次外派前夕腳部出狀況,意外成為大病的引信,經過一個月的檢查得知罹患罕見的泛視神經脊髓炎。然而,該病症目前健保尚未給付,且不屬於重大傷病,光是一年醫藥費就需近九十萬,龐大的經濟壓力令人喘不過氣。她期待健保伸出援手提升病友治療資源,協助重塑病患的生命價值。罹病三年的沈琴惠回憶經過,起初是腳不舒服,趁出差前領藥應急,由於工作忙碌,只能利用晚上空檔掛急診。等待看診兩小時,光鮮亮麗的人生開始急轉,在等待看診的過程中,身體開始不聽使喚,明明有尿意,但多次前往廁所卻始終排不出來,折騰到「快要瘋掉」只好求助醫護。照超音波才發現,膀胱早已脹大,緊急導管排尿。沈琴惠分享,病發像是有一股劇烈電流往上竄,並擴散到四肢,常常痛到不能自己,在地上扭曲。出院後的復健路更是漫長,從躺臥病床到坐上輪椅,花費整整一年半,接下來就像是嬰兒一樣,從頭開始學習站、走。出院後第九個月病況逐漸穩定,沈琴惠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與生物製劑治療。「光是打針一年得燒新台幣四十萬元,一年治病花費八、九十萬跑不掉。」她說常常告訴醫師,一次只想打一針,原因是信用卡單期負擔可以比較小,生活才過得去。她說協會也有年輕女性病患因無力負擔醫療費用,每次疾病復發得向公司請假到醫院報到,陷入復發、看病的循環,身體愈來愈差,若能在初病發時得到有效治療,未來人生仍可期待。羅榮昇說,每二千名患者中,約有五百人需進行慢性穩定治療,其中,需要使用生物製劑者約有一成。由於生物製劑仍需自費,他建議,政府可以專案型式,由神經免疫專家審議彈性開放健保給付,條件為使用免疫藥物持續半年以上,將控制病情得宜者納入,以減緩病友負擔。與疾病共存三年,無非希望減少經濟負擔,回歸社會。沈琴惠盼能以自身經歷,呼籲政府進一步評估醫療資源利用,提升弱勢病友家庭醫療環境,降低社會長期照護成本,共同幫助這群少見疾病患者。【延伸閱讀】>>眼前發黑、手腳麻痹求診3月卻非中風 醫:留意5大症狀健保大傘下的孤兒 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盼援手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 (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為此,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透過這次座談能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是一種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因故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羅榮昇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產生劇痛;如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在發病之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發病,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而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的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較早,以3、40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議價,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臨床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應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向健保署反映病人治療困難之處,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六個月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延伸閱讀】>>健保改革 須顧及弱勢病患權益新藥納健保指標多元 首重臨床療效新藥對病人可能足以救命,健保資源有限卻無法及時給付。學者認為,新藥給付牽涉到臨床療效和預算有限等難題,要做有效分配,著實考驗主管機關。輔仁大學海量學程助理教授、健康效果暨醫療科技教育聯盟理事陳詠宸指出,健保一般新藥的預算來源,以匡列新醫療科技(包含新增診療項目、新藥及新特材)來說,今年約編列卅五億元。如果是被歸類為罕見疾病用藥,亦即俗稱的「孤兒藥」,目前健保總額匡列有「罕見疾病、血友病藥物及罕見疾病特材」,今年編列了一百一十七億元;另外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捐每年亦補助健保一億多元。但如果有些新藥,病人數目只有不到五百人,既尚未納入健保新藥,也未列入罕病用藥項目,病人用藥權益該如何考量?為達到最有效的分配,健保署設置有一定機制來決定預算。台灣大學臨床藥學研究所所長蕭斐元指出,健保署一年召開六次「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如以去年十二月召開的共擬會議通過多項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案及給付規定擴增案來看,財務影響評估約七點七億元;據此金額乘以六次的會議,一年高推估應新增四十二億元新藥總額預算;但事實上去年新醫療科技預算僅編列卅五億餘元,有近七億的不足。蕭斐元指出,台灣藥物經濟暨效果研究學會(TaSPOR)也曾對醫療政策專家及臨床照護意見代表等相關人士,做過新藥價值的評估研究調查,並發表政策建言指出,新藥的價值含臨床療效、疾病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病人相關考量、經濟效益及醫療體系可行性等五大面向,在調查結果中,受訪者仍認為以臨床療效,被視為最重要的面向。不過,蕭斐元強調,國際藥物經濟學會(ISPOR)也曾指出藥物價值(Value)包括醫療需求、健康影響及生活品質等許多層面,因此不是單方面的考量,就能達到所謂的新藥價值。蕭斐元說,目前國內醫療科技評估在財務衝擊分析時,常以藥物費用對總成本預算的影響來考量;對於藥物以外的項目,例如減少回診的相關醫療費用,雖已適度納入考量,但並非每一個藥品建議者都能提供相關數據,這或許也值得各界未來參考。陳詠宸指出,英國的醫療科技評估單位NICE也建議,希望病人即早取得價值創新的治療,同時在治療重度疾病時,可以更公平地取得這些藥物;然而前提是要採納更多證據,並且以更好的醫療科技評估預測結果,需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
2021-09-07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泛視神經脊髓炎 健保傘下孤兒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傳統藥物充分治療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9-07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1:別讓患者成健保大傘下遺孤
明明罹病人數少之又少,估計全國僅有五百名患者,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卻未列罕見疾病,甚至被排除在重大傷病之外,有如健保大傘下的孤兒,許多患者未獲妥善治療,在一次次復發後,失明、全癱臥床,景況令人鼻酸。泛視神經脊髓炎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免疫抗體反過來攻擊自己體內的中樞神經細胞,重創視神經、脊髓及大腦等組織。為這群少數病友發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共同舉辦「泛視神經脊髓炎」專家會議,邀請各領域專家及病友代表,希望在健保資源分配原則下,提供最佳治療,並減輕病友經濟負擔。易因病而殘 喪失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羅榮昇指出,泛視神經脊髓炎如侵犯視神經,患者常在短時間內色盲、視力惡化、視野缺損,有些病友甚至動一下眼球,眼後方就會劇痛;若腦部發炎,症狀更為多樣;一旦侵犯脊椎,則造成行動障礙、感知障礙、膀胱功能障礙,輕則肢體麻痺、疼痛,嚴重時,大小便失禁,甚至半癱、全癱,幾乎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台灣神經免疫疾病協會病友代表沈琴惠,發病前為國內某車用電子大廠的財務長,工作壓力沉重,經常加班熬夜,一○七年三月突然雙腿使不上力,緊急就醫,住院期間接受多項檢查,一個月後確診為泛視神經脊髓炎,因為病灶位於胸椎,導致腰部以下幾無知覺,住院臥床三個月。她形容自己是「走著進去醫院,三個月後坐著輪椅出來」。因泛視神經脊髓炎既非重大傷病,也不是罕見疾病,沒有健保給付,出院時已負債一百萬元,如今她領有的身心殘障卡即將到期,未來治療費用仍得自行設法。好發輕熟女 經濟負擔沉重台大臨床藥學所所長蕭斐元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病友發病時間早,以卅 、四十歲輕熟女居多,一旦罹病,家庭經濟負擔沉重,建議健保署與藥廠協商出合理的給付價格,滿足少數病人的需求。如果治療一段時間後,療效有限,則將健保資源保留給其他病友,用在刀口上。對於病友的悲慘經歷,健保署長李伯璋感同身受,他表示,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在治療上,確實充滿困境,呼籲臨床醫師應主動反映病人治療的困難,大家齊心討論,提供病友的需求。盼放寬給付 將列共擬會議 李伯璋說,健保永遠站在病人角度,盡可能提供最好的醫療,但健保資源有限,必須妥善分配,因此,無法盡如人願,但會盡力改善藥物支付規定,減輕病患負擔。「健保立場當然以病患用藥權益為優先考量。」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簡任技正張惠萍說,共擬會議專家討論給付新藥時,考慮因素包括,藥物成本、相對療效以及臨床急迫性,儘管泛視神經脊髓炎患者人數較少,且生物製劑藥費昂貴,但共擬會議仍會列入議程,討論此案。羅榮昇建議,將生物製劑列為泛視神經脊髓炎的二線用藥,慢性期患者如果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六個月後療效仍不佳,就可嘗試單株抗體生物製劑,初估每年約五十名病友亟需進一步治療。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表示,期盼透過這次座談能結合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等力量,為少數病友發聲。
-
2021-08-19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萬別大意! 一男子連日唉聲嘆氣,竟引發「呼吸性鹼中毒」
工作中,生活裡,學習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這時很多人都會嘆上一口氣,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疏解情緒。「唉……」長久以往,嘆氣好像成了一種信號似的,一聽嘆氣聲就知道,“這人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了”。但這氣可不能一直嘆,武漢一男子兩週前因意外摔傷導致骨折,治療時花了很多錢,還影響了工作,這讓“上有老下有小”的他倍感壓力。8月13日,他突然出現狂躁、抽搐、出冷汗等情況。據報導,他是因為過度焦慮,連日嘆氣,導致了呼吸性鹼中毒。初聽聞這則新聞大家肯定很好奇,骨折手術做完了,也很成功,怎麼會突然出現抽搐、狂躁的症狀。他患的呼吸性鹼中毒是什麼?為什麼會中毒?有什麼危害?別嘆氣,快來看。一、什麼是鹼中毒?正常情況下,人體血液的酸鹼度是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血液PH穩定在7.35-7.45,這種穩定稱為酸鹼平衡。當血液PH大於7.45時稱為鹼中毒。二、為什麼會出現鹼中毒?鹼中毒分為呼吸性鹼中毒及代謝性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肺過度通氣引起動脈血中二氧化碳減少,導致血液PH高於7.45出現呼吸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精神性過度通氣精神緊張、焦慮、害怕,氣喘吁籲、吵架、情緒激動等情況會導致人體過度通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引發呼吸性鹼中毒,此種類型就是新聞中患者突然出現狂躁、抽搐的原因。2. 低氧血症機體缺氧時會出現過度通氣,是機體對缺氧的一種代償性保護,會造成二氧化碳排出過多從而導致鹼中毒。此類型常見於突然進入缺氧環境如高原、高空等環境中。3.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血管意外及顱腦損傷等疾病可能導致呼吸中樞受刺激而出現過度通氣。4. 妊娠妊娠會增加中等程度的通氣,目前認為是黃體酮刺激呼吸中樞導致的。妊娠初期由於嘔吐、飲食不足可發生酮症酸中毒。當妊娠反應過後,由於黃體酮的影響可發生呼吸性鹼中毒,有時可引起手足搐溺。◎代謝性鹼中毒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過多或酸性物質大量丟失,造成血液中HCO3-濃度升高,PH上升出現代謝性鹼中毒。常見原因包括:1. 胃液丟失過多胃部手術、高位腸梗阻時可能會發生劇烈嘔吐,大量胃酸丟失導致HCO3-升高,出現代謝性鹼中毒。2. 鹼性物質攝入過多慢性胃腸道疾病的病人,為中和胃酸,服用過量的碳酸氫鈉,導致腸道內鹼性物質明顯增多。尤其是對於腎功能不全的病人,由於腎臟調節HCO3-的能力下降,過量的鹼性物質在體內蓄積而導致鹼中毒。3. 電解質代謝紊亂,低鉀低氯導致鹼中毒老年臥床患者,進食差,長期以往會導致電解質紊亂,出現血鉀、血鈉、血氯紊亂,導致代謝性鹼中毒。三、如何判斷是否出現了鹼中毒?呼吸性鹼中毒主要表現為通氣過度和呼吸加快,四肢發麻、刺痛、肌肉顫動、眩暈、暈厥、視物模糊、抽搐等。代謝性鹼中毒輕者表現不明顯,不易識別,重症患者多有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動、手足抽搐、口周及手足麻木、頭暈、躁動不安甚至昏迷等症狀。四、為什麼嘆氣會導致鹼中毒?平時簡單一句嘆氣,一聲“唉”,反復多次長吁短嘆有可能會導致呼出二氧化碳過多,出現呼吸性鹼中毒。曾有過不少“鹼中毒”的新聞:女子因遲遲等不到人過度焦慮、男子吵架太生氣,誘發鹼中毒……這些都是呼吸性鹼中毒的典型情況,平時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五、鹼中毒有什麼危害?鹼中毒對人體的危害主要有:酸鹼失衡、電解質代謝紊亂,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躁狂等精神症狀,口周及四肢麻木、針刺疼痛感、甚至抽搐。抽搐時間過長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害,各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六、生活中如何緩解焦慮?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多,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身體健康的關注等等導致現代人焦慮、抑鬱症出現的越來越多。如果焦慮狀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無法正常生活的情況,需要藥物治療和專業的心理調節。但大多數情況都處於情緒異常的狀態,還不至於影響正常的生活,這時需要改變生活方式、調節情緒來改變。建議平時多與朋友、家人交流,把不舒服的情緒釋放出來;家人及朋友的關心、理解、照顧也可明顯改善這種情況。適當鍛煉、晨練、練瑜伽,轉移注意力,把多餘的精力放在一些輕鬆舒服的事情上。聽音樂,有時間出去郊遊等一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情,可明顯緩解焦慮。(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去年就診件數超過320萬 濕疹居皮膚病就醫之冠
台灣夏日高溫難耐,濕度高、流汗未擦,加上防疫戴口罩悶住臉,更容易引發皮膚症狀。元氣周報整理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就診人數,濕疹、熱汗疹、毛囊炎並未受到疫情影響,就診人數不減反增。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皮膚問題就醫狀況,並作為求診參考。女性患濕疹比率高於男性,推測與免疫力相關。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健保署大數據統計,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以年齡層來看,患者分布平均;以性別來看,女性比起男性罹患濕疹機率高出一些。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推測,女性先天的免疫力狀況可能較男性差,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又熱又悶加上流汗就會起疹子。毛囊炎患者居次,男多於女,與潮濕、衣物不透氣有關。毛囊炎患者居次,109年年超過50萬人、99萬件就診人次。毛囊炎成因多半與「不透氣」有關,舉凡夏日大量流汗浸濕衣服,皮膚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狀態,或是冬日穿著厚重衣服導致通風不佳,都可能刺激毛囊出現發炎反應。數據顯示,毛囊炎夏日好發,且男多於女。李伯璋說,近年氣候異常,天氣愈來愈熱,許多皮膚病跟溫度有關,尤其衣物排汗不佳佔很大的因素。癬類以足癬居首,即俗稱的香港腳。排名第三的是由黴菌感染的「癬」,癬因生成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病名。發生在身體部位稱做體癬;發生在鼠蹊部、胯下與股溝稱之為股癬;而常見的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109年總計有逾51萬人感染癬類皮膚疾病,更有百萬就診人次。另從近10年(99至108年)民眾因同一種疾病赴門診就醫的統計,可以發現濕疹在這10年間,每名患者平均就診25.9次,短短1年內就得回診快3次;股癬、體癬10年間,分別以平均就診20.4、18.4次緊追在後,每年每名患者需找上醫師約兩次。雖非大病卻惱人,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惱人的皮膚問題同樣反映在健保花費,光是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毛囊炎、足癬的健保花費分別是55億及20億點。事實上,民眾到皮膚科看診,費用並不多,中央是否考慮小病健保不予給付?李伯璋說,皮膚相關疾病對多數人而言雖不是大病,但「不舒服也是病」,健保也需要協助醫治好。李伯璋也是皮膚病的「苦主」,同時身受兩種疾病所擾。他分享,自己在多年有惱人的香港腳(足癬),那陣子腳受黴菌感染,皮膚不斷地龜裂,讓他直呼「真的很痛」。現在足癬已經痊癒的他,呼籲民眾有相關症狀需請益皮膚科醫師,勿擅自使用偏方。皮膚會反映身心狀況,有時與壓力相關。另外,膚況會反映身心狀況。李伯璋說,皮膚是人體的表徵,常受壓力影響。李伯璋將額頭的頭髮往上撥,只見頭皮下緣有些許紅塊,他說,工作壓力會誘發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皮膚炎,這種狀況在他接任署長前期更是嚴重,即便吃藥、塗抹藥品都無法根治,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調適壓力,才會改善發炎狀況。李伯璋補充,我國常見的皮膚用藥無非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與抗組織胺,這些藥治療病症通常「治標不治本」,像是工作所引發的免疫性皮膚炎,需要控制情緒、紓解壓力,再依據嚴重程度調整藥性強弱。數據解讀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女性多於男性,推測與先天免疫相關,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易發生濕疹。毛囊炎和足癬患者人數則分居第二、三名。
-
2021-08-06 焦點.元氣新聞
疫情焦慮想復吸 女兒一招退菸癮
防疫警戒降級但不解封,許多人的心情隨著疫情起伏,焦慮無法排解。53歲的巫先生已成功戒菸10年,但近期壓力上來又有「復吸」的念頭,他索性撥打戒菸專線及女兒提供的「厭惡法」,將紙菸及菸蒂蒐集在裝水的寶特瓶裡,只要菸癮一犯,就打開寶特瓶聞一聞,惡臭直接消除復吸的念頭。父親節將至,衛福部國健署昨舉行「我的老爸不吸菸」活動,期盼爸爸們在今年父親節,能夠向菸品說不。巫爸爸說,他有30年菸癮,在國中時期,因好奇心驅使下接觸了菸品,原本一天抽半包菸,直到當兵及出社會後,工作壓力大加上同事的揪伴吸菸,變成每天抽2包菸。成家立業的他,每當下班回家想擁抱女兒時,總會被嫌棄菸味,為了家人與自己的健康,巫先生下定決心在44歲戒菸成功。事隔將近10年,新冠疫情攪局,他的生活壓力大,又有「復吸」的念頭。事實上,巫先生並不孤單,戒菸專線服務中心主任邱南英說,美國心理學會研究顯示,去年全美吸菸專線撥打率下滑,發現復吸比率有上升情形,全球有超過11億的抽菸人口,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顯示,每年因菸害而死亡人數超過800萬人。國健署指出,疫情間抽菸,病毒容易藉由手傳至口,染疫率與重症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邱南英說,不是每個戒菸患者都可以接受藥物戒斷,像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孕婦等,可以透過戒菸專線輔導機制,尋求專業幫助。如何降低使用菸品、復吸的欲望?邱南英說,可以嘗試調整生活作息、注意飲食、控制體重並學習放鬆,來調適壓力及化解情緒困擾,同時尋求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善用戒菸的服務資源。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預約平台頻出包長輩好焦慮 指揮中心明研擬「雙軌制」
疫苗接種平台問題頻傳,有上網預約第二劑莫德納的民眾也發現,現階段不開放混打,但疫苗意願登記平台「已預選勾取高端及AZ疫苗」,懷疑是否要手動勾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明天下午行政院會將會針對疫苗平台進行討論,包含是否採行「地方發通知單」及「預約平台」雙軌施打、第二劑疫苗接種等問題,進行通盤檢討。各縣市長輩對於要施打第二劑疫苗須要上網預約很焦慮,希望能改為過去以「發通知單」較為方便。陳時中表示,目前各方建議都會納入參考,包含「沿用雙軌制」等,目前也有收到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壓力大,擔心發通知書會增加工作時間,會蒐集各方問題,透過是否能用預約平台解決,同時避免增加工作負擔,也讓長輩有方便施打的方式。另有長輩上網進行疫苗預約登記,準備施打第二劑莫德納,但發現系統已經預先勾選AZ跟高端疫苗,懷疑是否要自行手動取消,若不取消是否還能施打莫德納疫苗。至於有民眾打完疫苗打完一個月後,卻遲遲沒有接種紀錄。還有外籍人士上已施打第一劑疫苗,卻被標示為已施打兩劑,導致無法預約。陳時中表示,預約平台已接獲地方政府也反映多種問題,指揮中心將於明天下午行政院開會,針對預約平台進行意見討論及改善,不管是民眾第二劑接種安排、單軌或是雙軌制施打,做出通盤檢討,訂出最有效的施打方式。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地方疫苗量回報延遲 害接種的民眾撲空 陳時中曝原因
第四輪疫苗接種於今日開打,卻有民眾到現場才知道沒有疫苗可打,現場醫護表示,未獲1922平台接種名單通知,也沒被發到AZ疫苗,導致民眾撲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表示,中央配送會根據平台意願的回報數量來配發,但衛生局須要配發的接種點眾多,會有數量回報上的延遲導致,須請大家體諒。另外有各縣市長輩對於要施打第二劑疫苗須要上網預約很焦慮,希望能改為過去以「發通知單」較為方便。陳時中表示,目前各方建議都會納入參考,包含「沿用雙軌制」等,目前也有收到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壓力大,擔心發通知書會增加供做時間,會蒐集各方問題,透過是否能用預約平台解決,同時避免增加工作負擔,也讓長輩有方便施打的方式。對於各縣市醫療院所來不及準備疫苗供民眾施打,陳時中指出,中央配發疫苗時會考量各地回報數量決定,「有時候疫苗發得緊,大家會覺得施打規劃不易,疫苗發得鬆,又會出現沒有按照施打對象來做施打分配。」加上地方政府須要配送疫苗的接種點很多,疫苗也須要先行保存,導致配發上面都要更加精準。他表示,對於中央及22縣市與各家醫療診所的施打點、施打數量皆不一,一但數量通報延遲,就須要臨時調派聯繫,「地方政府也辛苦,但我不認為這樣的情形是常態,但定會有這樣情形發生,希望大家多體諒。」目前國人截至7月29日為止,已有782萬6000多人次已經接種,涵蓋率31.86%、劑次人口比涵蓋率33.22。
-
2021-07-17 養生.聰明飲食
剛睡醒沒多久就覺得累? 專家:營養素缺乏所致,這樣吃讓你一整日元氣滿滿!
你有過明明剛睡醒沒多久就覺得累、中午不午休就沒有體力撐到晚上或身體靜下來常常不小心就睡著嗎?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型態、壓力、飲食、年齡等因素,讓身體長時間因為缺乏某些營養素,而導致精神不濟,常常覺得累。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指出,營養素缺乏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部分營養素容易攝取不足,一類是針對某些功能性的營養強化。部分營養素攝取不足,像是銀髮族、外食族等,在飲食上容易偏食,造成某些必需營養素缺乏。另一類則是像健身族群、減重族群等,這類族群即使飲食均衡,也還需要攝取特定營養素,來強化身體的肌肉或者代謝等,以達到目的。 ◎外食族以外食族而言,要同時攝取到各種足量的營養素可能較困難,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解釋,一般外食很難吃到各類食物,同時還有個人偏好飲食的影響,因此在於胺基酸、膳食纖維或是抗發炎、抗氧化的營養素都可能攝取不足,加上工作壓力大,所以便祕、疲勞、身體慢性發炎等狀況都很容易發生,因此建議多吃各色蔬果可補充膳食纖維、植化素,幫助排便、抗發炎、抗氧化;多吃魚肉、雞肉、豆類等補充優質蛋白質,忙碌的上班族也可透過雞精補充優質蛋白質、必需胺基酸,益生菌則可以幫助改善腸胃狀況與免疫力;薑黃素與各類維生素等,則可以幫助提高身體抗發炎的能力,同時薑黃對於肺部亦有一些保養效果。 ◎銀髮族而銀髮族則需考慮身體衰退的狀況做些補充,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說明以長者來說普遍重視的就是骨骼、關節的部分,不能好好活動除了不方便,也會加速身體機能的老化,這也是常常有人會說「要活就要動」。而許多人認為想要有好的行動力就是顧好骨骼,重視鈣質補充,其實只對一半,不僅是鈣質需要補充,更重要的是維生素D、膠原蛋白以及「養肌肉」的營養素補充。維生素D是幫助鈣質吸收主要的營養素,若維生素D不足,鈣質吃再多也沒意義。而膠原蛋白則是可以幫助滋養關節軟骨,同時對於皮膚保養也有幫助。養肌肉的營養素補充不僅是蛋白質,同時也需較多種複合營養素幫助,以幫助長者肌肉量維持,避免肌少症發生,骨骼、關節等再強健,也需要有力量的肌肉協助支撐,因此想要有好的行動力骨骼、關節、肌肉缺一不可。 ◎健身族與減重族特定族群像是健身族與減重族,則通常需要一些食物的替代品,來降低多餘熱量攝取,並獲取足夠的營養素,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對此說明,健身者與減重者通常會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因此在於平時需要能量補充或者嘴饞想吃東西時,沒辦法只以碳水化合物或者醣類食物直接補充,這時候則可考慮以營養棒、芝麻粉沖泡等作為補充,不過營養棒需注意糖份與蛋白質的含量,糖份低且蛋白質高者較優。而蛋白質、鈣質是健身族身體需求量較高的營養素,建議可以額外補充。 減重者則需更加注意熱量攝取,所以在平時的飲食,比起健身者會更需要考量飽足感與營養素攝取平衡的問題,則建議挑選營養素較高、熱量較低的主食替代白米飯,若覺得嘴饞則可選擇高純度黑巧克力,以達減脂增肌,身體輕盈精神就會好。 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提醒,食品可以多選擇有機、無調味、無添加,以減少身體的負擔,而且飲食均衡還是營養素攝取的基本,再加上特定營養補充,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素,同時降低多餘熱量攝取,才能有健康的身體與美麗的體態喔!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吳東穎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7-13 養生.人生智慧
50後還不隨遇而安,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詹慶齡卸下主播身份:只想讓自己「舒心」每一天
「我在廚房裡做喜歡的料理,雙手一邊準備著食材,一邊情不自禁地哼著歌、跳起舞來;我老公回到家看到我愣了一下,我想他一定覺得.....老婆退休後怎麼變得『怪怪的』?」 詹慶齡開玩笑地聊到現在的閒逸生活,其實她並非真正退休,手上仍有節目、要教課;但她退下主播台後,享受著慢活的從容,就像她不經意地踏著舞步,隨順著人生的河流慢慢舞動,在熟齡之前,吟唱出自己的安定與幸福。 內向害羞,卻被推上主播台 「我小時候是比較害羞、內在的人,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說話,是那種別人多看我一眼,我就會不自在的人。能成為主播,又一做便是十多年過去,我想是我願意順著各種因緣際會,也珍惜貴人們給的每次機會,踏上從未想過的主播人生。」 詹慶齡細數著往昔種種,眼裡盡是溫柔。「想當初,我大學畢業後也跟所有年輕人一樣會感到迷惘,為了躲避現實生活,一度還『逃到』美國去。」可是「逃兵」的日子沒有太久。 欣賞她的學姊介紹她到《兄弟象雜誌》,賞識她的職棒雜誌主編陳芸英,又將她介紹給媒體老闆邱復生,展開她更加意外的旅程。 「現在我主持著閱讀節目,本來想一切都會很安穩優雅吧!可是這份工作,我要更有系統性地讀書,花很長的時間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與精神,還是會有『工作壓力』,但我非常享受。一方面感受到世界的廣闊無盡,一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努力學習,這是非常愉快的體驗。」 不是決斷的她,選擇接受安排 詹慶齡談到她每一個人生階段,總是不疾不徐;可是她並非人生毫無損傷,只是似乎她輕輕放下了。 她說,人生其實不難,而是取決於我們是否接受自己的選擇。 「有些人會覺得我的生命很『順遂』,那是因為我的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主動做選擇,而是被動地接受。其實『選擇』是最難的事,我不是個很決斷的人,無法義無反顧,但也因為接受被動安排,給予生命很多的恩賜,讓我有更多時間細微地觀察與體會。」 「我也曾為了自己所選擇的事,撞得頭破血流過。當下覺得很困難、很苦,但過了若干數十年來看,又會感謝自己當初的自己,因為如果沒有跌倒,就沒有蛻變。」 徬徨難免,要先肯定自己 詹慶齡說,人過中年,對未來也會有許多徬徨,回首往事,那些許多懊悔遺憾,說放下又談何容易?因此,首先要接受自己的選擇,再來,就是肯定自己。 「我認為不要用『對錯』去定義任何人,包括不要去定義自己。即使你選擇不同的路,會不會也能走到同樣的結局?人生風景不同,過程或許有點悲傷,但無論如何,這些都成就現在的你,現在的你是重要的,痛苦是有意義的,感謝一路的發生,終究成為這樣的我。」 這幾年,她從「閱讀」中得到更多啟發與滋養。 「我有太多書想分享給大家了,其中一本是楊定一博士的《不合理的快樂》。他透過腦科學分析告訴我們,當快樂來自於外界,例如買了件昂貴的衣服,或符合他人期待等等,快樂很快就會消逝掉,這跟腦部構造有關。只要我們能突破這層迷障,就能找到『永遠的快樂』。」 從閱讀中,得到滿滿滋養 「還有一本是曾寶儀推薦的《大地歡喜的感恩奇蹟》,你知道嗎?開始閱讀這些名人推薦的好書後,我得到一個又一個的驚喜。」 談起所愛之書的詹慶齡,看起來容光煥發,其實「書」,也是女人美麗的最佳保養品。 「人從中年走到熟齡,我想任何人還是會感受到壓力,有許多現實的考驗和變化要面對,環境很辛苦,不用為難自己,要怎麼隨遇而安?其實到了中年還不隨遇而安,你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你過往名片有多顯赫,拿過多少第一名都不重要,那只是你生命的一瞬,告別主播後的我特別有感,你的過去不會照耀你的未來,只有你的心可以,你可以決定要過怎樣的熟齡生活。」 不管別人眼光,只在乎重要的人 「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們根本不認識我,對我重要的人,才需要我的在乎;我過好自己的日子,生活舒不舒服,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感覺。 」 詹慶齡給在退休後,即將展開第二人生的朋友們一段話: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在一路上有很多的「助緣」,那就是對的,但如果有很多的「逆緣」和「警示」,就表示要停下來了,好好想想、整理自己,再繼續向前。●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他黃斑部病變釀失明!醫師:常吃2食物,可有效延緩眼睛老化.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練健美奪牌、繞著地球跑全馬!57歲「阿嬤」心中無齡:不開美肌,愛上每階段的自己
-
2021-07-1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疾病幫助醫師和病人的成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可說是「醫病平台」成立以來最希望達到的主要目標:「促成社會更了解醫師與病人的互動,彼此因為互相了解對方的看法,而改善醫病關係。」一位資深醫師教授分享自己如何透過多年與病人的互動,逐漸領悟如何跨過醫病鴻溝的心得;一位中生代醫師除了贊同「老師的文章」,並坦然道出醫師不應該再強調專業的「剛強」,而應該運用老子「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最後一位本身又是病人,又是醫師的女兒、醫師的夫人,以其作家的手筆描述她做醫師的父親直到生命的末期還在行醫,並且變成病人以後,還以「做一個合作的病人,幫忙養成好醫師」的態度自許。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台灣社會對醫病關係有更深入的了解。年輕時從醫學院剛畢業,在醫學院浸潤多年研究了非常多的疾病,心態是「我是健康的人,要來照顧你們生病的人」,因此自我和病人是對立的,是診察室桌子兩邊的兩個個體,是病房內病床上躺的虛弱的病人,和病床旁邊站立高聳健康的醫師。而疾病和病人連結,疾病附著在病人身上,醫師要對抗疾病,要打擊病人身上的疾病。醫師和疾病對立,也和似乎和病人對立起來。這似乎是過去醫學院教育學生的方法,強者和弱者對立鮮明,醫學院許多強勢並有多年臨床經驗教材數百張投影片的教授,每次在教室疲勞轟炸這些草莓族手無寸鐵的醫學生,和熬夜啃讀強記疲憊不堪的醫學生們,難免也形成了對比。到醫院工作之後多年,才知道自己也可能生病,但自覺是小毛病,無傷大雅,直到50歲時第一次在父喪後,發現高血壓還有偶爾的心律不整,去找醫學中心一位有名的心臟科醫師朋友,他站在醫師的立場給一位生了病的醫師清楚的訊息——你需要吃藥,長期吃藥。從此十幾年來雖然血壓控制良好,但是離不開持續吃藥和心臟病病人的身分。許多擔任醫療工作多年的醫師朋友,現在照顧病人的工作不僅是在醫院診所間,也經常進行電話和視訊的諮詢,和病人的距離逐漸地拉近,從診間進來的朋友(或者可簡單地稱為病人)告訴我他們的許多困難,多數是生理上的病痛,然而他們所陳述的許多病痛,其實是和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所居住的環境密切相關的,例如他們高血壓頭痛,也常常和最近公司加班、業績壓力倍增密切相關;他們的高血脂,也常常和他們最近社交聚餐密切相關。因為我也經常有類似的遭遇,自然能體會醫療和疾病、醫師和病人其實只有一線之隔。醫師並沒有較一般人為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工作壓力和生活習慣對醫師而言,也都會造成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親身的經驗,在病人身上也屢見不鮮。因此我會大膽地向病人朋友表白,他的問題我也經常遭遇,例如十幾年來我從來沒有間斷使用高血壓藥控制我的血壓,因為醫師並不是神仙,希望用這樣的同理心讓病人知道,他們確實有機會改善和預防慢性疾病惡化,或者避免讓病人誤信一些不正確的消息,例如服用降高血壓高血脂的藥會成癮,一輩子斷不掉。偶爾也有少數病人會驚訝詢問,醫師也會生病啊?或者他們心中會納悶,原來醫師也是要靠藥物來維持健康,顯然他的方法應該是不錯的,值得嘗試。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雖說並非所有的醫療人員都要親身經歷所有的病痛,才能夠學習深厚的醫療經驗,但是我知道很多醫師是透過治療病人的病痛而得到寶貴的經驗。病人無私地分享傾訴他們病痛的經驗,是讓醫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養分。醫師體驗病人病痛的歷程,也可以刺激他們持續學習更好的治療方式。醫師和病人在對抗疾病上應該是同一個團隊,在惡水上逆向划著同一條船。診間是他們共謀對抗疾病的場域,醫院需要醫師和病人同心協力對付無止境的病痛和疫情,國際上專業的術語稱此為「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鼓勵病人面對醫療人員時要多問問題,並且絕對值得打破砂鍋問到底。我認為醫院可以而且應該是為病人而設立和存在的,應讓病人積極參與規劃與倡議,讓病人和醫師一起作主決定,而醫師和醫療人員的主要任務是照顧病人,沒有病人的積極參與,醫院很難成長也容易失去它的價值,沒有辦法為病人設想的醫師和醫療人員,很難成為醫學的老師。
-
2021-07-02 該看哪科.婦科
月經不順、白帶異常...中醫師教婦科救星4穴位!看電視時,就可緩解子宮問題
婦科疾病的穴位剋星身為女人,要學會時常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懂得一些重要的氣血按摩穴位,調氣養血,才能真正地從裡到外的漂亮、健康。和男人相比,女人要經歷初潮、生育、絕經等特殊時期,哪一個時期呵護不好,都會給身體造成困擾,像月經不調、白帶異常、子宮肌瘤等疾病。前段時間,我接觸過一位患者,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單身女性,外表優雅,工作是高級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有房、有車,就是沒有男朋友。幾個月前,她無意摸到自己的下腹部有一個雞蛋大的腫塊,剛開始她還沒有放在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總感覺肚子變大了,以為自己發福了,就拚命地減肥。結果,不僅沒有減掉肚子上的肉,腹部反而愈來愈大,排尿的次數也增多了,就連月經週期都發生了變化。周圍的人都對她產生了懷疑的目光,一個連男朋友都沒有的人,怎麼可能這麼像孕婦呢?她自己也覺得有些奇怪,就到醫院去檢查,結果嚇一跳,原來是卵巢囊腫。卵巢是女人身體裡重要的器官,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同時也是腫瘤的好發部位。引起卵巢囊腫的原因除了一些疾病因素,跟外界環境、工作壓力、家庭紛爭以及身體素質、心理調節能力等都有關係。她害怕做手術會在腹部留下一道難看的疤痕,就拿著化驗單找到我,希望我用中醫的方法為她治療。我一邊看著她的化驗單,一邊從各方面瞭解情況,最後判斷她是「氣滯型」囊腫。這類女性看上去從不生氣,但心裡卻常嫉妒、憂鬱、敏感多疑、性格孤僻。我讓她每天下午五~七點(腎經當令之時),練習抱腿壓湧泉穴(腳底中間凹陷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二十分鐘,可以坐在床上或沙發上,右腿向後屈起。用鼻子深深吸氣,同時左腿往頭面方向抬起,伸出雙手,將雙手的四指併攏壓在腳底的湧泉穴上。抬起的腿一定要伸直,不能彎曲。雙手壓住湧泉時,吸進的氣要快速到達卵巢部位,並從卵巢中央向湧泉的方向衝擊。持續一分鐘再吐氣,吐氣時猛然鬆開壓著湧泉的雙手,想像卵巢囊腫從湧泉猛然彈出。練完左腿,再練右腿。如此反覆練習二十分鐘為宜。年紀比較大,平衡性較差,或者初次練習的女性,可以躺在床上。一條腿伸直放於床上,緩緩抬起另一條腿,伸出雙手,四指合抱按壓在湧泉穴上,這樣就非常安全了。有人會問,這是什麼歪道?一個囊腫可以用按摩湧泉穴治好?中醫認為,卵巢囊腫五行屬水。湧泉是腎經的井木穴,五行屬木,為腎經之子穴。母親(腎)有難了,兒子(湧泉)肯定要來救助。因此,《黃帝內經‧本輸》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練習抱腿按壓湧泉穴,湧泉的衝擊、繃腿、收腿的互換動作,能按摩腎經,把腎裡的卵巢囊腫塊化散開來,然後從經脈排出去,所以,湧泉穴絕對是不二之選。這位女患者,按照了我告訴她按摩湧泉穴的方法,每天下班回家後堅持按摩,一個月之後,她下腹部雞蛋大小的腫塊已經明顯變小了,和蒜瓣一般。我又讓她繼續按摩,又過了半個月左右,她告訴我,下腹部的腫塊完全消失了,而且還去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卵巢囊腫的情況也得到有效改善,卵巢基本上恢復了健康。其實,我們身上還有很多類似湧泉穴這樣以一敵百的穴位。例如八鏀穴(邊按:注音ㄌㄨˇ),八鏀位於鷑椎,又稱上鏀、次鏀、中鏀和下鏀,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鷑後孔中,合稱「八穴」。八鏀這個區域,正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子宮、卵巢、附件的統稱)。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肌膚之間有粘連,這種粘連正是體內,尤其是胞宮有問題的外在表現。而婦科的一切疾病,都與胞宮緊密相連。搓八鏀,可以調治女性的月經不調、月經過多或過少、閉經、白帶異常、子宮病、卵巢病、盆腔病、附件炎、泌尿系統疾病、腎系統疾病、乳腺病,而且操作方法簡單,沒有任何副作用。早在《黃帝內經‧骨空論》中就有明確記載八鏀調治婦科疾病的功效:「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鏀與痛上,八鏀在腰尻分間」。這裡的腰痛包括了腎部疾病,因為腰為腎之府。「陰卵」在女人指的就是盆腔、子宮、卵巢、陰部、泌尿系統。另外,八鏀五行屬水,擅長調節全身的水液,疏通氣血。因此,每天晚上看電視、聽音樂,或臨睡前都可以搓八鏀,可以自己搓,但最好是請人幫忙,這樣能調和陰陽,協調臟腑,通經活絡的效果更好。以一敵百的穴位除了八鏀穴,還有前面說過的三陰交、三焦經穴,對婦科都有幫助。婦科疾病中的盆腔炎是一種複雜的病,它從來都不是單獨出現,而且反覆發作的機率非常大。但盆腔炎可以不吃藥,也可以不打針,只要天天堅持「髖部按摩」,持續幾個月就可以治癒。髖部按摩法很簡單,雙手叉腰,雙腳呈外八字站立,儘量踮起腳尖,然後後腳跟自由落下,讓腰髖部重重地顫兩下。腰髖部在身體的中間,是氣血上下通行的必經之處。若一天總是坐著,腰髖部一整天基本處於靜止狀態,氣血很容易阻塞不通,為濕熱、寒邪提供了容身之所。每天多進行髖部按摩,那麼這一區域,特別是任沖二脈的氣血就會流通起來,也就能治癒盆腔炎等婦科疾病。總之,人之所以會生病,主要是氣血不通。上面不通,堵在乳房,乳房就會出問題;下面不通,堵在髖部,婦科就會出問題。書籍介紹書名:養生從養氣血開始:女生的排寒祛溼暖身書作者:趙蓉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0/04/01作者簡介/趙蓉 中西醫師《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常務編委,美國抗衰老醫學會(A4M)會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抗衰老分會會員。現任重慶藝星醫療美容醫院院長、副主任醫師。延伸閱讀: 講好1人1棟房,媽媽過世哥哥就不認帳...遺產面前,「明明說好的」有多脆弱?
-
2021-06-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居家久了好悶!5個有科學實證的紓壓提案:看部好電影、下廚做料理…
隨著「三級警戒」宣布即將滿一個月,足不出戶的生活漸漸變成日常,無法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和朋友聚會聊天,讓我們難以排解工作壓力,很容易進入悶悶不樂的狀態。雖然待在家很容易感到無聊、煩悶,但只要找對方法放鬆,也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VidaOrange編輯整理了5個在家也能做的療癒紓壓活動,今晚就從中找一個靈感,也許會讓你的心情舒緩開來。1.為圖畫上色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在圖畫上著色能夠有效減少焦慮,當你全心投入在著色時,會進入心流狀態,腦中的雜念和負面情緒隨著塗上顏色的過程逐漸消失,大腦也能得到放鬆,緩解累積已久的壓力。如果你手邊沒有繪本或圖畫紙,或是不太確定該怎麼開始,Happy Color這個APP也許會是很不錯的選擇。Happy Color上面有數百張空白的圖畫,每張畫都會用數字的方式標示不同顏色,當你選取其中一個顏色時,圖畫上的區域會變成灰底,這時就可以進行著色囉!每張圖會有50~120個顏色不等,當下方的數字消失不見時,才代表你用完了該顏色,在著色的同時也增加了一些些挑戰性,非常有趣。編輯自己很喜歡在下班後邊放空邊玩Happy Color的著色遊戲,不僅能在塗色的過程中好好放鬆身心,畫好的圖片也能下載成圖檔當成手機桌布,是一個很不錯的紓壓小遊戲。2.試著下廚、烘焙當你在下廚或是烘焙時,大腦會自動從「工作模式」轉換為「家庭模式」,這種精神上脫離工作的過程,可提高生活滿意度並減少心理壓力,不僅滿足了生理需求,也能藉由料理的過程好好放鬆,讓身心充飽電。既然在疫情期間,許多餐廳都暫停營業,不方便吃外食,不如就試著自己做飯看看吧!3.看一些經典老電影根據2017年的研究顯示,當人們在懷念一些有意義的事物時,情緒體驗與「快樂」最接近。挑一部從以前就很喜愛的經典電影,像是《托斯卡尼艷陽下》、《真愛每一天》等,舒服地坐在沙發上,邊看邊回想過去的快樂回憶,不僅能讓心情變好,同時也能達到放鬆、紓壓的效果。4.讓家裡充滿香氣長時間待在家時,舒適的房間也許能讓在家生活的日子不那麼糟。除了整理房間,改變傢俱的位置之外,點上香氛蠟燭或是擴香也能讓你的房間更加有質感。當室內充滿舒心的香氣,不僅能提升你的居家美感,也能透過不同的香調來達到放鬆或是提振精神的效果。如果你想提升日常生活的幸褔感,不妨就在每天起床後點燃香氛蠟燭,讓香氣來開啟美好的一天吧!5.說話其實很紓壓心理學教授 Seth D. Pollak曾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和家人交談15分鐘後,我們的壓力能夠減少80%。家庭是人們最原始感受到溫暖與受保護的地方,因此與不住在一起的家人聊聊,即便只是簡短的通話或視訊,都能刺激催產素的增生,幫助降低血壓、活化腦部、增強記憶力。另外,過去也有研究指出,適當的社交能夠有效減輕我們的壓力,如果你一時沒有靈感不知道要打給朋友閒聊什麼的話,也許可以用邀約他們一起玩線上桌遊的方式,一起聊天玩遊戲。桌遊競技場這個網站上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免費桌遊,像是《璀璨寶石》、《四季物語》等,不僅可以和朋友們一起玩,還能邀請世界各地不同的玩家一起參與遊戲,讓你在休息的時間充滿能量,紓發一週工作下來累積的壓力和疲倦感。以上5個在家也能做的紓壓方式,希望能讓你排解生活中的負面情緒,讓這一段在家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而快樂。參考資料:1.《Rent.com》22 Relaxing Activities You Can Still Do During a Pandemic2.《make it》6 science-backed activities to help you relax while you’re home※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在家久了心情有點悶】5個有科學實證的「紓壓提案」:看部經典好電影、下廚做做料理⋯⋯
-
2021-06-23 養生.營養食譜
盜汗、失眠...衝任二脈衰弱,竟讓更年期提早!醫學博士:40歲後該吃這碗「護心粥」養身
女性年過三十後,身體開始每況愈下。這種衰退非常緩慢,且多數人察覺不到。可是,等到身體有感覺時,也就代表著疾病和衰老已經悄悄到來。女七男八,女性身體在28歲是巔峰狀態「女七男八」是中醫學界一個基本概念,源自《黃帝內經》,說的是男女的成長週期。女性的生命週期數是七年,7歲、14歲、21歲、28歲……每七年身體會出現一次大的變化。而男性的成長週期則是八年。這個理論的意義在於,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的身體變化,配合身體生長的自然規律,有針對性地調養。《黃帝內經》中寫道:「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意思是說,小女孩7歲的時候,腎氣開始比較旺盛,這時候會開始換牙,頭髮也長得更快;14歲的時候,任脈通,太衝脈盛,開始有了月經,能夠懷孕生育;21歲時,腎氣平衡、平穩了,發育基本上完成了;28歲時,筋骨最強健,頭髮長齊了,生理狀況達到頂峰狀態。也就是說,女性在28歲時,身體素質到達巔峰狀態,而且生殖系統、內分泌都是最為和諧的階段,精力也較為旺盛,所以這個年齡是生育孩子的黃金時期。但是,「盛極必衰」,到了頂峰之後,接下來就會開始走下坡。所以從28歲以後,健康狀況會每況愈下。因此我經常跟身邊的女性說要從28歲時保養身體。作為青春的分水嶺,28歲對女人來說是重要的轉捩點,這一生以後的健康和美麗,都取決於是否有保養和護理身體。一般來說,中老年人的養生保健意識比較強,但等到那時候才開始保養其實有點晚了。保養要越早越好,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再強調女性要趁早保養身體。人要順應天時,對於身體的自然變化,得順勢而為。四七之後,身體狀態就在一天天衰弱,假如肆無忌憚地使用身體,就會衰老得更快。女性30歲後的身體變化對女性來說30歲是個坎。那是因為一到30歲,身體就會開始有些微妙的變化。尤其是皮膚問題,這是所有女性都無法避免的。皮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由原來的光澤細滑逐漸變得越來越粗糙,雖然可以用保健品或保養品延緩老化,但是總體趨勢是不變的。除了皮膚之外還有個難以啟齒的變化多尿。我在看門診的時候,經常有30多歲的女性患者來找我看病,沒有其他毛病,就是經常想上廁所。總感覺有尿意,但尿量並不多。這種變化和30歲之後腎氣削弱密切相關,因為腎氣有固攝的作用,影響膀胱的氣化開闔,腎氣虛弱,膀胱氣機失調,就出現多尿的症狀。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容易疲憊,精神狀態也十分萎靡,一方面是因為生活和工作壓力太大,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到了30歲之後,先天的一些精氣神都消耗得差不多,如果後天還不知道保養,就會出現脾虛和氣血不足的情況。脾氣虛衰則神疲困倦,氣血不足則耗傷女性根本。女性以血為本,氣血同源,血虧血少則氣機失調,從而影響臟腑的功能,臟腑虛衰反映於外就是精神的倦怠,整天打不起精神,看起來沒有活力。最後一點就是女性性徵的改變,乳房表現得尤其明顯。乳房中的脂肪細胞和腺體,從30歲開始就慢慢地萎縮,造成乳房鬆軟。除此之外,穿戴不合適的胸罩也會加劇乳房下垂。49歲太衝脈和任脈開始衰弱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寫道:「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在49歲左右,女性就開始停經,生殖器官就開始萎縮,失去懷孕和生育的能力,體內的荷爾蒙開始下降,出現一些身體和情緒上的變化,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更年期。在中醫基礎理論裡,女子以陰為主,又依靠陽氣的溫煦濡養才生機勃勃。其中有兩條非常重要的脈絡,任脈和太衝脈。太衝脈在中醫中又稱為「十二經脈之海」,能夠調節人體十二經脈的氣血,維持生殖機能的正常運行,又和任脈關係密切,衝、任二脈氣血充足,月經週期才能正常,故又稱為「血海」。女性和男性的區別主要就在於男性以精為重,女子以血為重,所以男性以足少陰腎經為主,而女性的生理健康關鍵就在衝、任二脈上。當女性過了49歲,衝、任二脈開始衰弱,首先表現在月經和生殖功能上。生殖機能的改變會直接反應在身體上,出現更年期的症狀,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脾氣暴躁等問題就接踵而至。其實49歲這個年齡的界限是古人在幾千年前提出來的,時至今日已經有些不適合,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已經和古代不同。例如在臨床上,有些剛過40歲的女性就出現了更年期症狀。簡單來說,就是現代女性已經在49歲之前就會出現衝、任二脈衰弱的情況,早衰的病患越來越多。以下推薦三個養心養血的食療小方子,很適合40~50歲的女性使用。護心三仁粥桃仁可以用來活血化瘀,棗仁養血安神,常用於陰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等症,而柏子仁是一味理想的滋補強壯、養心安神的良藥。所以三仁粥特別適用於素體陰虧、心神失養的患者。【食療功效】養心安神、活血化瘀、潤腸通便,適用於瘀血內阻引起的胸部憋悶,以及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症。【食材】桃仁、棗仁、柏子仁各十克、粳米一百克、冰糖適量。【製作方法】1.將桃仁、棗仁、柏子仁打碎入鍋內。2.加水適量,煎煮三次,過濾去渣取汁。3.在汁液中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濃稠時,入冰糖稍煮即可食用。【注意事項】每日兩次,早晚空腹服用。便溏及痰多者忌服,桃仁有輕微毒性,不可過量。甘麥大棗湯小麥有柔肝養肝的功效,甘草瀉心火而和胃,大棗調胃,三者一起煎煮,可以甘潤平補、養心調肝,起到養心安神、和中緩急的功效,還可以幫忙緩解更年期症狀。【食療功效】養心安神、柔肝緩急,專治女性更年期症候群、神經衰弱等心陰不足、肝氣失和的病症。【食材】三十克小麥、九克甘草、十枚大棗。【製作方法】把甘草、小麥和大棗加水適量,用小火煎煮,煮沸後煎至四百毫升左右,去渣,分幾次喝掉湯汁,最後吃掉大棗即可。【注意事項】早晚溫服。由於大棗能助濕生痰,體內有痰濕的人不宜服用。紅豆蓮子粥紅豆的營養非常豐富,李時珍把它稱作「心之穀」。感覺口渴、煩躁時服用,可以幫助緩解心火過亢的症狀。【食療功效】既能清心火,又能補心血,行氣補血,尤其適合心血不足的女性食用。【食材】紅豆五十公克、蓮子二十公克、粳米一百公克、冰糖二十公克。【製作方法】1.將紅豆淘洗乾淨,浸泡四個小時以上。2.取砂鍋加入水置火上,水沸騰後放入紅豆、蓮子、粳米,以大火煮沸後轉用中火沸煮三十分鐘。3.加入冰糖,用小火煮五分鐘後即可。【注意事項】蓮子侵泡時間太久難以煮爛,只能浸泡約十分鐘左右,也可以不泡,水燒開以後,直接加入洗淨的蓮子,煮出來後口感會更綿軟。書籍介紹書名:逆齡養生:調脾胃、養氣血,女醫師教你如何老得慢作者:韓學傑出版社:世茂出版日期:2021/06/02作者簡介/韓學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師從已故著名心血管病專家沈紹功教授,為沈氏女科第20代傳人,是許多知名健康節目的重要嘉賓,頗受廣大觀眾的好評。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醫藥規範標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規範標準研究中心籌建組副組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延伸閱讀: 別再當等小孩回家吃飯的爸媽!人生第二次獨立:停止當「父母」,開始當「自己」
-
2021-06-2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悶壞了? 中醫4防疫養生
民眾因疫情3級警戒長時間「關」在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醫師陳亮宇提出4大防疫養生法,建議民眾透過養生茶飲、保持心情平靜、運動和做有趣的事,讓自己元氣滿滿。陳亮宇說,如果白天容易覺得疲倦,早上起床就感到無力,或體力一下就耗光,屬氣虛體質,可用「補氣茶飲」以黃耆、黨參、枸杞、麥門冬提振精神;若工作壓力大,易緊張、焦慮、頭脹痛,失眠、煩躁又胸悶,無法順暢呼吸,屬氣鬱體質,可用「紓壓茶飲」以薄荷、玫瑰花、百合、浮小麥放鬆身心。愛吃甜食、飲料、油膩食物,身體常覺得沈重、黏膩或浮腫,屬痰濕體質,可用「去濕茶飲」薏仁、茯苓、紫蘇葉、藿香讓身體更輕盈。以上3種養生茶飲建議依個人體質由醫師開立處方調配。其次,保持心情平靜,盡力做好該做的保護後,就請放心,太多擔憂並不會減少感染風險,過度焦慮反而減低免疫力,應增加心理強度、韌性,學習適應新生活,調整身心平衡。第3,當身體強壯,心靈也會變得有力量,因此運動很重要,瑜珈、有氧、皮拉提斯或重訓都可以,每周練習2到3天,每次半小時,就會開始覺得元氣滿滿。
-
2021-06-22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患心理疾病該向主管同事說嗎?精神科醫師給建議
衛福部統計,台灣一年因精神疾病就醫者超過200萬人,又以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為大宗。多名精神科醫師分析,五成以上相關疾病患者不願在自己的工作職場和任何人說「我生病了」,也不願請心理病假,或請了未被准假;願提供心理諮商資源的企業也很少,減低患者求助機會。「我該坦承自己生病了嗎?」這是職場上精神疾病患者心中的兩難,告知後怕被貼上「抗壓力差」等標籤,更少被交付艱難任務,甚至被解聘。絕口不提,又易在工作期間感到心裡痛苦且無人傾訴。精神科醫師歸納自己接觸過的個案,更多工作者最後選擇不說。新光醫院精神科醫師詹佳達認為「有病當然不必大聲說」,畢竟社會上對精神疾病仍存諸多歧視,透露病情後,難免被貼上不好的標籤。全國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建議,更務實的方法是「調整自己」,下班後主動接受相關治療,讓自己變回心理健康的職場人。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在康復之前,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患者在公司內建立自己的熟稔同事圈,適時向部分同事透露自己的狀況,有心事時才能找到人分享,減低焦慮和憂鬱感。反過來說,若同事生病了,建議以同理心適度陪伴,對他們以鼓勵取代批評。部分企業提供諮商等服務來了解員工心理狀態,中華人力資源主管協會常務理事鍾文雄分析,企業勞工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失眠、工作壓力大,也常有員工因陷入法律糾紛,或與家人互動起衝突而找尋心理醫療或諮商資源。勞動部鼓勵企業建置完善的員工協助方案(簡稱EAP),解決一切會減低勞工生產力的問題。鍾文雄說,EAP落實方法很多,「替員工安排心理諮商資源」已經是最常見的一種,其他還包括職場暴力、性騷擾防治等。他指出,有企業內聘心理師,但員工擔心在公司內諮商「秘密被主管或同事知道」,使用率低;更多企業於是和張老師、生命線等外部單位合作,提供免費諮商資源給員工。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司長謝倩蒨指出,勞動部補助企業落實EAP,其中一項常態性補助是針對人資主管辦教育訓練,讓他們了解如何解決員工心理問題。衛福部則從辦公室外的社區資源著手,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表示,今年起讓隸屬各縣市衛生局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獨立,並納入社安網,目標十年內設滿100所。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6-13 養生.運動健身
居家防疫動起來 「超慢跑」簡單效果好
現今社會生活節奏緊湊、工作壓力大,長時間待在辦公室、勞心費神。尤其近期疫情嚴峻,無法到健身房,容易產生文明病,或增加慢性病的風險。其實,只要將運動場所設定在家裡,相信能夠讓更多人接觸運動,維持健康的身心。一小塊空間,就能在原地進行超慢跑!「超慢跑」是從日本傳來的新運動,透過小範圍、輕鬆、緩和的方式進行慢跑,比起一般慢跑運動,不但可以減少關節壓力及疲勞程度,也同樣能達到增進循環、促進健康,以及運動、減肥的效果,是最適合一般民眾的運動。進行超慢跑前,一定要進行暖身,尤其是足踝部,透過扭轉腳踝的方式,利用腳尖當作支點,進行腳踝的轉動。平常比較少活動,像是久坐或久站時,肌肉處於僵硬、緊縮的狀態,關節可能被拉扯而緊繃,因此,透過轉動方式,能幫助肌肉拉伸而恢復彈性,關節活動範圍增加,也讓接下來的動作比較順暢,避免運動傷害。另外,也可透過彈力帶套住腳底,利用足部進行踩踏,以些微阻力的方式促使肌肉收縮使力,達到暖身效果,也能藉此將腳踝當作幫浦,活動的過程中促進循環的增加,讓下肢的血流增加,達到暖身的效果。有些人在暖身後,可能會感受到下肢有些許熱感,這些是血液循環增加後產生的現象,也代表暖身步驟達到了效果。避免運動傷害 超慢跑注意事項1.要以腳掌中間的部分(中足)著地,避免踮腳進行慢跑,用大腿的力量抬起腿部,減少小腿的使力以及負荷。2.兩側膝蓋保持微彎,減少伸直到底的機會,減輕膝蓋承受的壓迫感。3.雙手正常擺動,就如同一般慢跑的動作,只是擺幅比較小,但不要將雙手固定在身體側邊,以放鬆的方式進行超慢跑即可。4.上網搜尋「150-180 BPM」的相關影片或節拍器,跟隨著節拍,一拍一腳步,會相對有節律性,也比較會有動力可以進行運動。5.維持在原地超慢跑即可,時間約15-20分鐘,過程中以輕鬆、能正常對話為準,不造成身體過多負擔。若能注意以上幾點,就能安全進行「超慢跑」。結束後,記得調整呼吸頻率,攝取足量的水分,並檢視身體狀況是否可負荷;若沒辦法負荷,則須降低超慢跑的頻率,微調節拍器,或先從十分鐘開始,找到最舒服的模式,持之以恆。防疫宅在家,透過超慢跑不再運動不足,身心健康!
-
2021-06-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醫護人員爆離職潮 蔡壁如曝護理師心酸:婆婆不給回家
身心俱疲加上暴力、歧視個案頻傳,第一線護理人員出現離職潮,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陳玉鳳表示,今年2至5月就有795名護理人員離職,擁有20多年護理師資歷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也在臉書透露,有護理師被婆婆警告,如果繼續擔任防疫工作就不讓她回家,蔡壁如因此痛心地向衛福部長陳時中喊話,關於支持第一線護理人員的建議,「你聽見了嗎?」「痛心!護理師離職潮還是爆發了!」蔡壁如指出,「抗疫天使」是個好聽的名詞,但現實的疫情下,暴力、岐視和不友善對待卻也真實上演,她也透露,在退休護理師的line群組中,有許多人彼此互相打氣、加油,但也有許多心酸故事。蔡壁如提到,一名護理師A說不敢回家,因為怕害到家人,成為高風險的染疫者,所以考慮搬到外面住;護理師B則說,可能無法繼續工作,因為婆婆已經警告,如果繼續下去,就不讓她回家;不過也有位年資21年的護理師,本來今年七月要離職,五月疫情爆發後,護理長的一通電話讓她重新回到急診室,她也打趣地說,「婆婆看到學姊都勇敢投入第一線了,不好意思叫她離職」。蔡壁如表示,第一線的護理人員,面對醫院高壓的工作壓力及隔離中的新冠肺炎患者,有時是無奈的壓力,面對家屬的哀求與要求,更是心力交瘁的壓力。「護理人員也是平凡人,會猶豫,也會不知所措」,加上若國人情緒因持續警戒看不到解封日,恐慌到一個程度時,會需要一個出口,「染疫者vs.非染疫者」、「醫護人員vs.染疫者」之間的對立和撕裂恐也會愈來愈嚴重。針對如何支持護理人員,蔡壁如也重申日前提出的七點呼籲:需考慮重症相關資源的盤點和透明、熱區監控應該細分到以鄰里為單位、準時給予防疫津貼、提供第一線人員染疫保險、落實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對於社區快篩站設置經費應簡審快速撥款、若疫情舒緩應輪流解封相關店家。蔡最後也向陳時中喊話,「陳時中部長,你聽見了嗎?」
-
2021-06-04 養生.抗老養生
養生年輕化,但你用對方法嗎?12項年輕人的養生謬誤
都以為養生是老年人的話題,沒想到,隨著健康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養生大軍。據人民日報近日關注消費趨勢報導,線上購買家用醫療器械的客戶群體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90後”“95後”。2019年第四季度,某電商平臺上的枸杞銷量提升了355%,相當比例購買者是“90後”。“養生”已經成為不少年輕群體的生活方式。養生年輕化的背後,是年輕一代對自身健康管理的重視。但年輕人,你的養生方式對了嗎?下面這些保健誤區,你有中招嗎?感冒了喝薑絲可樂?可樂是高糖飲料,喝多了容易導致齲齒、肥胖和高血糖等問題,甚至會引發骨質疏鬆,它的裡邊並沒有可緩解感冒的營養物質。即使很多人感覺姜絲可樂確實對緩解感冒起作用,也是其中薑肉的功勞,因為薑屬於熱性,可以驅寒,對治療風寒感冒有一定作用。因此,與其喝薑絲可樂,還不如把薑去皮後,直接用水煮薑茶喝,對於風寒感冒還是有一些緩解作用的,若是風熱感冒,不僅不能緩解,或許還會加重,所以不能亂喝薑茶治感冒。補充維生素可以吃蔬菜乾?大多數蔬果如果直接晾曬的話,可能會在其還沒有完全變乾之前,往往就先壞掉了。因此,我們現在能買到的蔬果乾,大多是經過特殊的加工處理過的,而且這種蔬果乾吃起來的口感往往是既甜(尤其是果脯等)又鹹,而且一咬還脆脆的。瞭解其加工就會發現,在製作蔬果乾的過程中,一般都會將蔬果過油或者油炸。而且配料表中也會標注有麥芽糖、食用油等成分。此外,還要留意鈉的含量,如果是高糖、高油、高鈉的蔬果乾,就放棄吧,遠不如直接吃果蔬更健康。吃飽喝足就有利健康?俗話說“三分饑寒保平安”,此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飽食終日又缺乏運動,則會造成能量過剩,容易引起肥胖,加速衰老,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八分飽才有利於健康。 一日兩餐能減肥?有些女性為了身材苗條,每天只吃兩頓飯,認為這樣能減肥。其實,恰恰相反,一日兩餐的人更容量發胖。喝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許多人不喝牛奶是因為他們覺得牛奶會使膽固醇增高,而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牛奶中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而且喝牛奶還有助於減少冠心病和高血壓病的發生。但是,不能空腹喝牛奶,因為空腹喝牛奶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空腹狀態下胃酸過高,乳酸菌很難存活,降低了牛奶的保健作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用老母雞補身體最好,是民間長期流行的說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飼養多年的老母雞含有過多的雞油,其肌肉彈力纖維減少,結締組織老化,雞肉粗韌,久煮難爛,不易胃腸消化吸收。飼養一年的雞,無論煮、燉皆宜,容易煮爛變酥,肉質鮮嫩可口。多吃醋有好處?醋不僅能增進食欲,還能保護蔬菜中的維生素C,有利於胃腸對維生素C的吸收,且在降血壓、預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於是有人認為吃醋有諸多好處而過量食醋,甚至乾脆喝醋。殊不知,醋食用過量,會灼傷食道、腐蝕胃粘膜、還會軟化骨質,加重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口香糖能健齒?有些廣告說口香糖能健齒,所以許多人吃了口香糖就不漱口,結果口香糖的糖分就會在口腔中發酵產酸,腐蝕牙齒形成齲齒。另外,口香糖中含有硫化物、防老化劑、增塑劑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對人體健康不利。阿司匹靈能抗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阿司匹靈除了作為解熱鎮痛抗炎藥外,還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某些心血管疾病。近年,網上流傳一種說法稱阿司匹靈能預防癌症,一夜間這粒小藥片儼然成為不少人追捧的“神奇萬能藥”。然而,很多人並不瞭解過量服用阿司匹靈也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專家指出,阿司匹靈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能,長期過量服用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補鈣越多越管用?全民補鈣日漸成時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人體對鈣的需求量因年齡的不同而異。特別是兒童,如果補鈣過量,可能導致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嚴重的還容易引起高鈣尿症。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育,反而影響正常發育。補鈣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維生素就是營養品?很多人把維生素當成保健營養品,殊不知服用維生素也要因人而異。如:感冒病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C;經常喝酒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6,因維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質的吸收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作為預防脂肪肝的輔助成分;喜歡運動的人可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以補充由於出汗過多而引起的消耗;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因機體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維生素D,可適當補充一些。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攝入過量的維生素會引起中毒。三高就是老年病?很多人認為,高血壓是老年多發病,與年輕人沒有關係。實際上,基於國內外的研究,高血壓與年齡無關,而與幾個主要的危險因素有關,包括超重、肥胖、吸煙、飲酒以及家族遺傳等。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提高,體力活動減少,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的行為比例降低,促進了高血壓的低齡化。此外,生活快節奏、工作壓力、環境壓力等也與高血壓有一定關係。建議人們飲食清淡,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和身心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