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婦科
共找到
302
筆 文章
-
-
2022-03-25 癌症.卵巢.子宮
她腹痛、解便不順長達6個月 竟是卵巢癌
卵巢癌素有「沈默殺手」稱號,是婦科癌症中最為棘手的疾病。據統計,近75%的新診斷個案已晚期(第三期、第四期),透過手術將腫瘤切除乾淨,是提高晚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的關鍵。一名50多歲的王小姐,早期曾患子宮內膜異位症(俗稱巧克力囊腫),因腹痛近6個月時間,且長期解便不順,到院檢查竟確診卵巢癌,經台中榮民總醫院團隊合力治療,至今開刀滿4年半,病況穩定且無腫瘤復發。王小姐長期腹痛,到台中榮總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卵巢有4公分的巧克力囊腫,雖經腹腔鏡手術切除患側卵巢輸卵管,但病理報告顯示為卵巢癌,因此轉診至婦產科主任呂建興門診,並接受子宮、卵巢、輸卵管、網膜、淋巴腺摘除手術。不過腫瘤已侵犯到直腸,因此由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鄭厚軒進行直腸切除手術,因此腹腔內所有肉眼可見腫瘤,全被清除乾淨。王小姐確診卵巢癌為第三期,經過腫瘤切除手術後,再接受6次加強化療,開刀至今已滿4年半,目前病況穩定,追蹤電腦斷層及腫瘤指數,顯示一切良好,並無腫瘤復發情況。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部主任陳明哲指出,巧克力囊腫的患者年輕時不易懷孕,常遇到生育困擾,少部分患者經過數年後,巧克力囊腫會演變成癌症,呼籲婦女生育後應定期半年、一年回診追蹤,包括照超音波、抽血檢驗腫瘤指標CA-125,若發現癌化應及早接受手術,可減少切除範圍,痊癒機會也大增。陳明哲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隨荷爾蒙分泌而增長,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分泌較少,腫瘤理論上會萎縮,但也有例外情況。建議曾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即便停經後,仍要定期追蹤。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宇翔表示,標準卵巢癌手術,切除範圍包括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網膜、後腹腔淋巴腺,若腫瘤移轉到其他器官,醫師評估在維持器官功能下,盡量切除腫瘤。因晚期卵巢癌多在腹部有大規模轉移,手術經常涉及多科的外科技術,爲進行廣泛腹部切除,須藉由一般外科、直腸外科、泌尿外科協助切除病灶。卵巢癌晚期擴散範圍相當廣泛,石宇翔表示,專家將「完善切除」腫瘤定義為殘留腫瘤小於1公分,若大於1公分則是未完善切除,完全切除腫瘤治療效果最佳。根據美國、歐洲醫學中心統計,第三、四期卵巢癌無法完善切除比例約3至5成,台中榮總統計,2011至2017年共112位病人,第三期未能完善切除比例僅17%、第四期未能完善切除比例只有15%。卵巢癌術後的殘存腫瘤比例,攸關疾病預後狀況。根據文獻,第三期卵巢癌殘存腫瘤若大於1公分,疾病存活率僅35個月;若殘存腫瘤小於1公分,疾病存活率約59個月,若切除到肉眼看不見,疾病存活率延長到106個月。第四期卵巢癌若殘存腫瘤大於1公分,疾病存活率只有20至31個月,若殘存腫瘤小於1公分,疾病存活率約在29至32個月,若切至肉眼看不見,疾病存活率可延長至72個月。比對2018年美國癌登系統最新資料、2017年我國國民健康署統計,第三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美國僅39%,台灣醫學中心44%,台中榮總為58%;第四期卵巢癌5年存活率美國17%,台灣醫學中心26%,台中榮總達52%。台中榮總卵巢癌治療成果卓越,2020年也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證書。
-
2022-03-24 癌症.抗癌新知
過敏體質的人不容易得癌症?教授揭最新研究成果
讀者于先生2022-3-8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我本身是長期過敏患者,意外的發現下面一篇報導『過敏體質的人 不容易得癌症』不知您的看法如何 謝謝」讀者查詢的這篇文章是2014-9-23發表在元氣網,而它裡面有這麼一句話:【余XX又給了過敏人群一句極大的安慰話:「這類人可能不容易得癌症,也是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敏感。」】首先,我想請問您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裡的「可能」?如果有注意到,那就也應該明白「可能不容易得癌症」跟標題裡所說的「不容易得癌症」是不一樣的。「過敏體質的人不容易得癌症」這個說法是起源於一篇1969年發表的論文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llergy and Cancer(過敏與癌症之間的負相關)。這篇論文文摘的第一段是:「在對一家大型綜合醫院婦科病房的 140 名患者進行的一項調查中,受試者被問及是否患有任何常見的花粉熱類型的過敏症,例如對花、床單灰塵等。結果有20 %的人回答患有這類型過敏症。 對該病房人群的手術和活檢報告確定惡性疾病的發病率為 28%。 這兩組年齡相近的人竟然是互斥的。」「互斥」的意思就是「凡是過敏的人都沒得癌,而凡是得癌的人都不是過敏的人」。如此一干二淨的發現雖然沒有在後續的研究中被重複,但大多數的相關研究倒也同意過敏的人似乎是比較不會得癌,而這就導致一位名叫Erika Jensen-Jarolim的奧地利教授創設了一個叫做AllergoOncology的研究領域。請看她在2008年和2012年發表的兩篇論文:2008年:AllergoOncology: the role of IgE-mediated allergy in cancer(AllergoOncology:IgE 介導的過敏在癌症中的作用)2012年:The nascent field of AllergoOncology(AllergoOncology 的新興領域)AllergoOncology這個字是由Allergy(過敏)及Oncology(腫瘤學)組合成的,所以也許可以翻譯成「過敏腫瘤學」。用AllergoOncology在公共醫學圖書館PubMed搜索,可以搜到37篇論文。最早的就是上面那篇2008年的論文,而最新的是今年一月發表的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ignificance of Basophil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癌症患者嗜鹼性粒細胞的臨床和轉化意義)。顧名思義,AllergoOncology這個新興領域就是要探討過敏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希望能利用過敏因子,例如IgE和histamine(組織胺),來治療癌症。但是,過敏是免疫系統的疾病,而免疫系統是非常深奧複雜,再加上癌症也是非常深奧複雜,所以AllergoOncology這個領域的進展實際上是非常有限。事實上,最近發表的幾篇論文更是質疑「過敏與癌症之間是負相關」這個說法。例如下面這三篇論文:2019年:Allergies and Asthma in Relation to Cancer Risk(與癌症風險相關的過敏和哮喘)。引言:「過敏和哮喘是通常以免疫球蛋白 E 介導的的疾病,它們可能通過增加免疫監視來降低癌症風險,但也可能由於持續的免疫刺激而增加風險」。結論:「未觀察到過敏與整體癌症、乳腺癌或攝護腺癌風險有相關性」。2020年:Allergy, asthma, and the risk of 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過敏、哮喘和乳腺癌和攝護腺癌的風險:孟德爾隨機研究)。引言:「哮喘、花粉熱和濕疹等過敏性疾病與癌症的關係正在爭論中。 觀察性研究報告了相互矛盾的發現,但此類研究容易受到混淆和反向因果關係的影響」。結論:「我們的研究不支持過敏性疾病對乳腺癌或攝護腺癌風險的因果影響」。2021年:Asthma severity as a contributing factor to cancer incidence: A cohort study(哮喘嚴重程度是癌症發病率的一個促成因素:一項隊列研究)。引言:「已經提出了哮喘和哮喘嚴重程度與癌症發生之間的假定聯繫,但尚未充分研究」。結論:「這項研究表明,哮喘患者罹患不同類型癌症的風險增加,哮喘嚴重程度和甲狀腺腫是可能增加哮喘患者罹患癌症風險的主要因素」。從這三篇論文就可看出,「過敏體質的人不容易得癌症」這個說法在醫學界仍然是有爭議的。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我想請問,在不確定過敏體質的人是不是真的不容易得癌症的情況下,您會希望自己是過敏體質嗎?原文:過敏體質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
2022-03-21 養生.運動健身
有片|小腹怎麼都減不掉?醫師幫你正確消滅小腹、找回平坦!
已經很努力減肥運動了,但小腹依舊沒瘦?明明四肢細長,小腹卻很凸?其實會有小腹,不完全是多餘脂肪惹的禍。讓中西醫師「黃獻銘」教你正確判斷自己是哪種小腹,以及因應的解決方法,讓腹部重回平坦!阿銘師將小腹問題分為內跟外2個部分,分別是與腸胃和婦科有關,外部是指跟筋膜結構相關。內部問題包括內臟失調、腸胃脹氣,會影響核心肌群的活性,就容易讓腹部往外垮形成小腹。跟身體內部有關的問題,建議可以找營養師或減重師調配菜單、控制飲食。會造成小腹的外部問題,如骨盆有歪斜、旋轉、不對稱問題,導致腹肌很難收緊;如果是結構問題,可以透過皮拉提斯運動調整脊椎,或是找物理治療師確認是否因為受傷而造成小腹,讓運動更有效。影片中還有教大家阿銘師保健操,訓練臀肌、感受小腹收緊,詳細資訊都在影片中,快打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資訊?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一起腹部平坦!完整影片阿銘師 FB延伸閱讀想瘦哪就瘦哪?醫師:雕塑身材三大要素不可少!體脂越低越好?減脂前,女生小心這些問題!「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3-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天氣濕熱分泌物變豆腐渣 當心陰道炎找上身
春分時節氣候潮濕悶熱,女性陰道感染黴菌患者也大增,可能出現類似豆腐渣狀分泌物、搔癢難耐,婦產科醫師王呈瑋除呼籲儘快就醫,也建議多運動並用溫熱水泡腳,增進體內循環。時序進入春天,不僅氣候不穩定,時不時下雨也會讓環境變得潮濕悶熱,女性婦科疾病恐上身。婦產科診所醫師王呈瑋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根據以往經驗,每到這時節,因陰道感染黴菌而就診的女性平均增2到3成,多數都是念珠菌感染導致發炎、搔癢難耐。王呈瑋解釋,正常女性陰道的分泌物是無色、無味且清澈的,一旦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發炎,分泌物就會呈現白色濃稠狀,有些甚至會像塊狀的豆腐渣或起司狀。不只如此,王呈瑋指出,除了分泌物異常、出現惡臭,外陰部也可能搔癢或紅腫出血,尤其排尿或性行為時感到疼痛,呼籲有類似症狀女性務必儘速就醫。想預防黴菌感染,平時提升免疫力最重要,王呈瑋說,經常熬夜、處於高壓環境,身體的免疫力容易遭到破壞,增加陰道感染發生風險,平時也應維持運動習慣,運動時穿著寬鬆、通風的衣服,避免太貼身,增加私密部位摩擦。王呈瑋表示,若女性經常月經失調、經痛、分泌物多,也可能和子宮怕寒冷有關,不妨試試以溫熱水泡腳,藉以活絡、增進體內循環,幫助排出體內毒素,達到暖宮目的。
-
2022-03-18 癌症.卵巢.子宮
僅1個月壽命的「子宮內膜」為何對其他器官傷害是一生一世?醫解析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女性的5個不利
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欺負女性的罪狀,真是罊竹難書,如經痛、不孕、子宮息肉、卵巢巧可力囊腫等等,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病症,其他還有它會往女性深處器官組織鑽(深層內膜異位症),會向子宮肌層及子宮腔侵入(肌腺症及子宮腔壁內膜異位症),會往骨盤腔以外的地方流竄(肺部氣胸,鼻腔,鼠蹊異位瘤)這些都是很可怕的病症,可是有警覺性的女性卻是少之又少。大家都是吃吃止痛藥暫時度過而已。而不知道異位性內膜造成的身體傷害有多大。月經來時,脫落的子宮內膜碎片,實際上是一種垃圾,丟了就算了,可是它若繼續留在身體裡邊就會對身體其他器官組織等部位進行侵害,卻令人萬萬想不到。因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是嗎?就也是這個緣故,很多女性才會對它視而不見。有人一直認為子宮內膜的生命週期很短,大概一個月左右而已(因為月經就是一個月發生一次),每當月經結束後就是內膜開始新生的時候,它先在子宮腔壁增生成長,直到當月沒有懷孕消息的時候,才開始漸漸萎縮脫落,約一周後才正式結束為期一個月長的壽命,這是內膜很單純的生命歷程。可是萬萬沒想到若它有一絲絲繼續留在身體裡面沒被排出體外,卻能一直存活下來而且會回過頭來對身體其他器官造成的傷害卻是一生一世,且能隨著身體生命結束才結束(也就是說更年期時段異位仍會繼續存活。)所以女性有必要對她多了解跟認識。第一個內膜造成的傷害就是經痛它的起因是月經來時,是要經過子宮頸排出的,但子宮頸管卻是狹窄的,經血要經過這裡排出,速度無形中會被減慢,所以為了要加快排出,每次月經來的時候,子宮都會自動收縮,可是這樣一來一收縮,子宮腔內還有經血,就會被擠壓,經過雙側的輸卵管送到腹腔去,經血含有內膜碎片,它有黏稠性,會附著在腹壁上,當月經來臨時,腹壁上的內膜也會脫落造成腹壁出血,這些血液對腹腔而言,是外來的東西,它會刺激腹壁引起疼痛(另一說是發炎反應)這就是經痛。經痛常被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簡單的意思是原發性找不到病兆,次發性是有了器官上的病兆,這樣分類有一個缺點,就是原發性會被誤會程度較輕微,必要時吃止痛藥就可,可是次發性雖是有了病兆,醫生們都知道,治療起來,就很棘手,據研究報告,有了經痛之後,腹腔內病兆往往在5到6年之後才會被腹腔鏡檢查找到,所以目前大家有一個共同建議,就是有了經痛,不管原發或次發,應該盡早治療。另外一派學者則認為不管原發或次發,經痛幾乎就是等於內膜異位症。第二個不利的是腹腔內沾黏經血在腹腔內留存,因經血裡面的內膜碎片有黏稠性,容易附著在腹壁,等月經來時,這裡也會跟著出血,肚子內有許多小腸,小腸會蠕動,等於攪拌機,經血混在其中,久而久之會造成腹腔內沾連,這對輸卵管及卵巢不利,容易不孕。這就是為什麼要提早治療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知, 吃止痛藥只是治標,對於去除異位性內膜一點幫助都沒有,避孕藥的去除功能也不是很好,因為避孕藥裡邊成分含有雌激素,它仍然能滋潤異位內膜的生長,這樣就減少消滅異位內膜的效果,近幾年,有專家用子宮鏡去研究這類病人的子宮,發現這些病人雖服了避孕藥,或mirena,子宮腔壁的異位症病兆仍在,所以我認為避孕藥是沒甚麼效果。另一說是月經來時,前列腺素會大量增加,造成子宮本身不規則收縮,導致子宮體內部份缺血才引發經痛,所以有人建議拿子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這個,可是真正由子宮本身引發的經痛只佔所有經痛原因的1/3而已,所以我也認為拿子宮治經痛的觀念已過時了,又隨意開刀只會讓病人身陷開刀的後遺症而已,是病人本身在受苦,不是醫生,所以盡可能幫忙病人用藥物治療才對。第三個不利的是會使子宮形成肌腺症或肌腺瘤引發不孕子宮是孩子要居住的地方,子宮腔健全受孕才會沒問題,這是大家最忽略的地方,大家只是關心有無肌瘤或息肉,或輸卵管有沒有通暢而已,子宮腔壁是否殘破不堪倒很少被人著墨,這可能是大家不知道要用子宮鏡去認識吧。或一般婦科醫生認為這不是大不了的技術吧,單單研究子宮腔壁的論文目前不多可資證明,但我卻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觀點,你想想看,房子牆壁若有裂縫,不是容易掉漆或漏水,這樣的環境就不適合居住,同樣的意思,破損的子宮腔壁,著床不易,應該才是不孕或大量經血的原因。經血會逆流,使子宮內脫落的內膜碎片有機會被送到腹腔去,它若能存活,性質會活躍起來,到處亂竄之外,還會回頭鑽進子宮壁造成肌腺症或肌腺瘤,也會再侵入到子宮腔壁造成子宮腔壁表面缺損引發大量經血,這是新觀念,因傳統觀念認為經血多是肌腺症或瘤引起的,但事實是若止於子宮體,子宮腔壁仍完整,是不會大量或拖拖拉拉經血的,所以大家的觀念要改了,若能認知,子宮無緣無故被開掉的機會就少了。第四個不利的是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腫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孕的重點,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她還有另一邊正常的卵巢,然後就急急開刀去,腹腔鏡手術是最流行的,但這種手術是用電燒的方式來止血,電燒過度是會傷及正常卵巢組織,進而影響功能,所以現在有建議回頭用縫合的方法來止血,這樣還不是走回頭路,所以說傳統老方法最好。因經血逆流到輸卵管尾端,是噴灑式離開輸卵管,所以真正掉到卵巢的機會其實不多,所以單單處理掉巧克力囊腫是不夠的,應該再配合吃藥,大家都知道巧克力囊腫外皮容易沾黏,其實現在知道它不是囊腫本身引起,而是周邊異位症引起的,為了避免沾黏,早日服藥治療異位症才是對的方法。第五個不利是異位內膜碎片是會到處亂竄最糟糕的是跑到腦部去造成出血性中風或癲癇,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我認為這種結局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妳能早一點治療。對於經痛或內膜異位症,不要小看它的後座力,它會慢慢侵蝕妳的幸福,所以請有經痛的女生們早一點接受治療吧。本文獲「林正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誠懇呼籲各位女生提早治療經痛及內膜異位症延伸閱讀: 大S和具俊曄時隔20年重逢閃婚!大S自述閃婚觀:比起浪漫求婚、盛大婚禮,我更愛這樣的誓言
-
2022-03-16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不僅是慢性病!醫曝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
近一半成人有肥胖問題!腰圍控制同樣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人,其中肥胖者超過6.5億人,表示肥胖已成全球重要的公衛議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定義,18歲以上成人身體質量指數(BMI) ≧24為「過重」,BMI≧27則為「肥胖」。 2016-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的比率高達47.9%,有近一半成人有體重的問題,而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也高達11.21%,以上數據皆顯示台灣過重與肥胖盛行率仍有改善空間。除了BMI,腰圍也是健康體態重要的一項指標,根據國健署定義,腹部肥胖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0cm,這間接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導致血液三酸甘油脂濃度增加、血糖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將上升。十大死因有8項與肥胖有關!新冠肺炎死亡率比一般人更高 台灣肥胖醫學會林文元理事長表示,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不只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會導致各種代謝、婦科方面的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還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導致醫療費用與社會成本的提升。不僅如此,肥胖還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時的重症風險,住院率更是正常體重者的三倍,且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 ACT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遠離慢性病 因此,台灣肥胖醫學會呼應2022世界肥胖日主題「全民皆須行動(Everybody Needs to Act)」,提出體重管理的「ACT」三個行動方案: Accompany陪伴與支持:過重及肥胖者需要同理與陪伴,以長久支撐減重之決心,更需要專業醫療協助。小從周邊親友,大至整體社會,都應以支持代替歧視,給予減重者陪伴和幫助。 Calories 輕卡管理:有效率的減重計畫,應搭配熱量計算及適當的營養調配,加上適度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達到健康體重的範圍。 Training 體重管理與全民學習:針對民眾端,透過國健署健康99網站等資源,幫助民眾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一起追求健康體態;醫護端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對專業人員進行體重管理相關醫學講座,從基層到醫學中心,讓醫護人員可以透過各種管道幫助與支持民眾進行體重管理。 改善肥胖問題,刻不容緩!健康體態的維持不僅帶來更亮麗自信的自己,更是遠離慢性病的關鍵。國健署也呼籲無論是自己或親友在面對肥胖問題時,應以更正面、積極的方式,並於需要時勇於尋求專業醫療團隊協助,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行動來改變全球最嚴峻的健康問題。 《延伸閱讀》 .肥胖罹癌風險僅次於抽菸!醫舉肝癌3部曲,趁早調整生活可逆轉。 .真實案例!從118公斤到46公斤,減重營養師分享成功4原則。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3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指甲出現棕白半分當心已是晚期 專家曝腎臟病5階段症狀
腎臟病可怕的地方,在於來得無聲無息,根據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 (NKF)的數據,大約90%的腎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腎病。「多數腎臟病直到晚期才會出現症狀。」紐約大學朗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腎臟病學臨床主任David Goldfarb博士說。這就是為什麼腎臟病的高風險群,例如60歲以上或慢性病患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須定期抽血進行檢測的原因。儘管慢性腎臟病不容易察覺,但紐約西奈山醫院的腎臟專家Staci Leisman博士說,腎臟病不同階段可能會出現些微症狀,民眾應多加注意。腎病早期徵兆Leisman博士說,以下症狀可能會在腎臟病的前三個階段出現(也可能出現在後期),一旦發現請立即就醫。1. 夜間尿多白天站立和坐的時間多,體內多餘液體會積聚在腳踝和小腿。一旦夜晚躺平入睡,多餘體液就會直接流向腎臟,腎臟受損的人無法過濾這些液體,造成夜尿頻繁。不過,男性也有可能是攝護腺問題,女性也可能是婦科問題。2. 水腫腎臟受損時,無法過濾鹽分,會導致腳板、腳踝、小腿腫脹,也可能出現眼睛浮腫,尤其是早上(用冰敷等方式不會消腫)。這代表腎臟正將蛋白質滲入尿液中,進入血液中的蛋白質因此減少,「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血管腫脹,通常在眼周最明顯。」巴爾的摩Mercy醫療中心腎臟病學Robert Greenwell博士說。3. 倦怠腎臟病早期跡象之一是貧血。健康的腎臟會產生紅血球生成因子(EPO),向骨髓發送信號,以製造更多紅血球,當腎臟功能出問題,就無法產生足夠的EPO而導致貧血。Leisman博士說,通常在腎臟病中期會出現此症狀,如果有倦怠、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皮膚異常蒼白或胸痛等症狀,請就醫檢查進行血液測試。一旦診斷出貧血,最好也進行腎功能檢查。4. 血尿或泡沫尿血尿有可能是腎結石引起,也可能是其他腎臟疾病。健康的腎臟會防止血液進入尿液,當腎功能受損時,可能會有少數血液滲入尿液中(可能是紅色或像茶、可樂的顏色)。但有時輕微血尿外觀看不出來,必須透過檢驗才能發現尿中的血紅素。如果尿液出現白色泡沫,通常代表尿蛋白含量很高,「當腎臟受損時,首先無法過濾的物質就是蛋白質。」腎病晚期徵兆下列症狀大多出現在疾病第四或第五期,代表腎臟已嚴重受損,無法過濾毒素,導致毒素積聚於血液中。此時只能靠血液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1. 皮膚嚴重粗糙、發癢腎臟有助保持骨骼和血液中礦物質平衡,美國皮膚病學會 (AAD) 表示,腎病末期皮膚可能變得極度粗糙或如麟片狀,出現像魚一樣的鱗屑,皮膚感覺很緊、容易裂開。隨著腎功能惡化,腎臟無法過濾掉多餘的礦物質如磷等廢物,而引起搔癢,皮膚也會變厚變黑。2. 指甲呈現「棕白半分」晚期腎臟病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在指甲,呈現「棕白半分 (half-and-half nail)」,遠心端呈現紅棕色,近心端呈現濁白色。3. 食欲不振當體內毒素積聚,會影響食欲。Leisman博士說,大約三分之一的末期腎病患者,表示他們的嘴巴裡有金屬味,這可能是體內尿素等廢物堆積所致。4. 肌肉痙攣晚期腎病患者電解質失衡,會引發嚴重痙攣,手臂和腿部出現針刺感。約25%接受血液透析的病患,會出現不寧腿症候群。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2-03-07 名人.黃達夫
胰臟癌、卵巢癌為何是無聲殺手?名醫曝仍令醫界挫折的原因
很久以來,胰臟癌及卵巢癌之類癌症一直被認為是無聲的殺手(silent killer)。因為,這類癌症不像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直腸癌、口腔癌、攝護腺癌等有「篩檢」的方法,只要依照篩檢的指引,定期檢查,就不會失去早期診斷,正確治療的機會。胰臟癌卵巢癌 初期難篩檢面對無聲的殺手,最令人感到挫折的是,不是醫療界的努力不夠,而是,直到今天,醫界一直都沒有找到「篩檢」初期胰臟癌或卵巢癌的好方法。所以,這兩個所謂的無聲的殺手被診斷出來的時候,往往都已經不是初期的癌症,因此,治癒的機會相對低很多。既然,沒有篩檢的方法,退而求其次,有心的醫師就開始尋求能夠早些診斷出這些無聲殺手的線索。卵巢癌有症狀 只是易被誤診先談卵巢癌,最近有篇研究,研究者重新翻閲419名被診斷為早期卵巢癌婦女的病歷,從病歷紀錄,發現這些病人當中,有72%有一種或多於一種症狀,這些症狀包括脹氣、腹部或骨盆疼痛、腹圍增加,還有人有不正常陰道出血及其他泌尿系統及腸胃問題,28%的病人沒有症狀。這表示,初期卵巢癌並非完全沒有症狀,稱呼它為「無聲的殺手」並不是很正確。只是,它的症狀不是很明顯,很難讓看診醫師一下就想到卵巢,很容易被誤診,而延誤了正確治療的時機。其實,在2000年就有篇類似的研究報告,研究者訪問1725位卵巢癌的病人,其中30%的病人説,她們被給了錯誤的處方,譬如被認為是胃炎、便祕,或壓力造成的症狀,還有12%被告知她們沒有健康問題。治療無效 就要想到其他可能因此,在缺乏卵巢癌的「篩檢」工具,加上其症狀又很不明確的情形下,這時候,看診的醫師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提高警覺,當初步治療不見效,症狀持續,而讓醫師感到困惑時,就要把其他的可能性放在心上。這回歸醫師的基本功,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WiIliam 0sler)曾説:「用心聆聽病人,他就會告訴您病的診斷。」從上述卵巢癌的症狀,我們知道看診醫師確實很容易被誤導。尤其,在台灣,一直沒有建立由一般內科醫師為病人的健康把關的制度,所以病人都是自己選擇去看腸胃科、泌尿科或婦科等專科醫師,而大部分專科醫師又容易把診斷侷限在自己專科的領域,直到症狀很明顯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選擇有耐心、願了解病情醫師因此,我會建議病人,不論看什麽病,最好選擇一位不會匆促打發病人、願意用心了解病情、耐心解決問題的醫師。然而,當不幸碰到像卵巢癌之類的疾病,再好的醫師也不容易很快做出診斷,因此,當最初的治療不見效時,不要輕易換醫師,而是要不斷地去敲門,告訴醫師你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負責任的醫師就會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
2022-03-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延誤診斷的省思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護人員犯錯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醫療工作人員犯錯時,卻有可能造成病人受到傷害,甚至喪失生命。一位資深護理人員分享同事勇於向病人認錯而獲得病人的諒解,同時也幫忙個人的成長;一位年輕主治醫師因錯誤的判斷延誤病人的診斷,而年長主治醫師以自己過去的錯誤給予安慰鼓勵;一位資深醫院院長鼓勵醫師以「死亡與併發症討論會」,由別人的錯誤學習,一起反省檢討以避免重踏覆轍,營造醫護人員犯錯時,誠實以對、誠摯道歉,共同營造醫病相互尊重與信任的環境。【延伸閱讀:醫病平台/最寶貴的一門課:寬恕與氣和】【延伸閱讀:醫病平台/醫療永遠有改進的空間!】當病人遇到自己被延誤診斷時,直覺的反應就是:這一定是醫師的錯!但真的是這樣嗎?實情往往比你想的還要複雜,有時是臨床表現不典型,有時是遇見罕見疾病,有時候可能是有隱微的線索被忽略了。醫師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病人的一輩子,因此當醫師遇到這種延遲診斷的失誤時,心裡也一定不好受的。但除了心裡難過外,在醫師的養成教育中,也會鼓勵醫師們當遇到這樣的不幸事件,要自我省思,如果再重來一遍,怎麼做才能提早診斷。這是一條醫術精湛醫師養成的必經之路,「反省中求精進」是這個過程中的不二法則。最近就有位年輕醫師遇到這樣的困擾來找我討論。某個星期五下午,接近下班時分,一位科內的年輕主治醫師在病房的走廊上遇到我,問道:「學長現在有沒有空?想跟你討論一個很棘手的臨床個案。」我說:「有啊,你遇到什麼疑難雜症呢?」於是我們隨意找了一間醫師研究室,開始了我們的臨床討論。他說:「這是一位二十幾歲女性,主訴為腹瀉三天,去南部某家醫院急診求診,因為沒有任何脫水的症狀,急診醫師開止瀉藥給她,並約三天後的消化科門診,就讓她離院。三天後,這位病人回到中部,就來我的門診求診,因腹瀉依舊沒改善,懷疑可能是感染性腸炎,於是就安排她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但住院至今已經一個禮拜,即便沒有吃任何食物,還是一樣腹瀉,不知道學長有沒有什麼看法?」聽完他的描述,很自然地會想到要考慮僞膜性腸炎或發炎性腸炎,因此我建議學弟可以考慮幫病人安排大腸鏡,再來進一步做診斷。學弟聽完建議立刻就動手幫病人開立大腸鏡的申請單,並著手清腸的步驟。經過兩天的腸道準備後,這位病人就在星期一接受了大腸鏡檢查。這天執行這個檢查的醫師在乙狀結腸的部分碰上了困難,不管換姿勢或是用腹部按壓,都無法順利讓內視鏡通過這段大腸,執行的醫師注意到乙狀結腸有從外面壓進來的痕跡,疑似骨盆腔有腫瘤,或是有膿瘍,遂在大腸鏡報告中提到這個發現,並電話通知主治醫師,學弟接到通知,馬上安排腹部與骨盆的電腦斷層來確認。很快地在次日她就接受了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果然在右側的骨盆腔看到一個腫塊,可能是卵巢的腫瘤,也有可能是大腸的腫瘤。看到這樣的影像結果,這位年輕主治醫師馬上會診婦產科,希望能夠儘快幫病人安排開刀治療。婦科醫師看完會診後,隨即安排隔天手術。術前討論時,每個看了電腦斷層的醫師都認為可能是骨盆腔的腫瘤,連放射診斷科醫師的報告也是說極有可能是婦科的腫瘤。但開刀進去後,才發現那個腫塊源自於盲腸,非常有可能是闌尾炎產生膿瘍導致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在術中接手後續的處理,成功地切除闌尾與衍生的膿瘍。當外科醫師跟家屬解釋這個結果後,家屬無法諒解這個延誤診斷,因此就去投訴這位主治醫師,質疑這位醫師的臨床能力非常不行,導致病人延誤診斷。醫院接到這個投訴後,管理階層很重視,隨即對這個案進行了解,並且開了內部檢討會議,會議上,這位年輕主治醫師受到外科專家的責難,檢討會後,我們又在內科部辦公室遇到,這位認真的年輕主治醫師很沮喪,問我說:「回想我們整個處理過程都非常及時,其實並沒有任何延誤,整個團隊都非常努力地在幫病人找出問題並積極處理。學長,如果再重來一次,你覺得要如何能提早診斷?」看到學弟如此的沮喪,我也跟他分享之前延誤診斷的一個經驗。「回答你的問題前,我先跟你分享一個類似經驗,有位六十幾歲的男性,因體重減輕與上腹痛來看診,抽血、腹部超音波、胃鏡、大腸鏡、腹部電腦斷層都做過了,都沒有任何確切診斷,只能先給予症狀處理的藥物,再繼續追蹤。半年後,因為症狀持續,且體重持續減輕,於是再做了一次腹部核磁共振,才發現有胰臟腫瘤,後來確認為末期胰臟癌,由腫瘤科接手後續治療。當這個病人確診後,再回去看之前的電腦斷層影像,我才發現有個小小的黑點,疑似是早期的病灶,當時被誤認為是胰臟周邊的脂肪組織,放射科醫師沒有注意,我自己也沒有看到,就這樣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機會。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對這位病人很是愧疚,自己也一直反省要如何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我的心得是當病人的臨床表現與蒐集到的客觀資料不吻合時,就要小心其中必有臨床陷阱,要小心地重新審視所有的臨床線索,看看是否能夠得到其他的臨床假設,如果回頭再看你所照顧的這個病人,唯一的線索大概就是白血球的數值偏高,在一般腸胃炎的病人比較少看到……」學弟聽了我的分享後,點了點頭,跟我說:「謝謝學長的分享,我以後會更加注意。」這位學弟從醫學生時代我就認識,一路看著他從實習醫學生、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這一路走來,他就是一個這樣認真執著的好醫師。望著他離去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他在行醫這條路上,能夠不要因為這個單一事件讓他喪失對病人的熱情,而放棄了當初學醫的初衷。
-
2022-02-28 新聞.杏林.診間
卸下「健保醫師」臉孔,蘇軒半天看診3小時只收6病人!醫病也醫心,讓患者不再焦慮!
在大醫院看病,你一定有過這種經驗——在候診區久等多時,好不容易進了診間,滿肚子的問題和擔心,醫師的解釋讓你好像懂又好像不懂,還想再多問幾句,但後面好多病人在等,護理師禮貌地請你「出去等」,你只好起身離開,但心裡對自己的病,依然一肚子問號…這樣的場景雖是常態,但在台北市中心,卻有另一種選擇。婦產科醫師蘇軒走出框架,以自費模式開設一家不一樣的婦科診所,半天限收六位病人,在沈靜幽雅的環境中,讓每個求診的女性「慢慢來」。他還開設臉書粉專「魔人蘇阿軒醫師」,親自執筆,用通俗的文字搭配親手繪製的漫畫,詳細說明各種婦科問題,致力弭平醫病間對醫學專業的鴻溝,目前已有五萬多粉絲追蹤。高中三年 打造不受約束的自由靈魂從小生長在一個典型的軍公教家庭,父親是軍人,媽媽是老師,高中以前蘇軒一直是個聽話乖巧的小孩,但就讀新竹高中的三年,自由開明的校風給他莫大的啟發,「學校很鼓勵我們自由發展,也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會用傳統的框架限制我們。」竹中特殊的校風,在蘇軒心中種下了勇於創新和突破的種子,也培育他敢闖敢說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唸不唸書、用不用功,學校也沒在管,老師不會逼,我們要對自己負責。」青春正狂的歲月中,他沒有放鬆自己,一點一滴建立了責任感。後來考進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進入林口長庚醫院實習和擔任住院醫師,蘇軒選了婦產科做為自己的專科,更選擇內視鏡做為次專科,因為他相信內視鏡是醫學的新領域,可以有更多發展,也有更多挑戰等著他。放手去試 病人是最好的老師五年的住院醫師生涯,讓蘇軒彷彿回到竹中,因為資深醫師都很忙,不會太「盯」著年輕醫師手把手地教,醫院總是放手讓年輕醫師去試、去找答案,「不給你怕的機會,病人在你面前,你就是要勇敢地迎上去。」他說。當年還是菜鳥的蘇軒也從沒在怕,他很喜歡「沒人管」,這讓他可以自行摸索和學習。「醫院不會給住院醫師過度保護,第一年就讓我們站上第一線去面對病人,而非培訓兩三年才敢放手,鼓勵我們去試,不要只憑藉書本,而是在實務中學習,病人就是我們最大的老師,而資深的醫師(也是老師)們會在後面挺著我們。」說起當年,蘇軒揚起自豪的笑容。這樣的自由的氛圍,讓蘇軒養成了「做中學」的學習模式,他在臨床實務上快速學習,也開始思考怎樣的方式對病人最好。例如當時為患者做手術,他發現傷口越小,手術越安全,對病人的預後越好。蘇軒說,相較於傳統的開刀手術,腹腔鏡是在患者身體開很小的洞,伸入內視鏡做手術,傷口很小,但他總會想:「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嗎?」能不能不要從體表強行切開傷口,而是依循自然的解剖構造,從人體本來存在的開口來做手術呢?創新研究 發明自然孔內視鏡手術2010年起,蘇軒著手研究新的手術方式,經過兩年摸索,2012年發明「自然孔內視鏡手術」,並把這種經陰道自然口做手術的初步經驗,在「台灣婦產科醫學雜誌」與「美國婦科內視鏡微創醫學雜誌」發表論文。那年蘇軒才32歲,卻大膽提出創新的手術方式。他說,其實動機很簡單,只是為了讓病人更快好,因為自然孔內視鏡手術的病人,術後隔天即可出院,而且體表無傷口、疼痛感低、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相對比腹腔鏡短。然而,走在前面的人難免寂寞,2012年蘇軒參加美國內視鏡醫學會發表「自然孔內視鏡手術」,台下的外國資深醫師卻嗤之以鼻,甚至表示「兩百年前埃及的婦產科手術就是從陰道做的,你這套毫無新意!」蘇軒只是笑笑,沒有多辯解,「我又不是第一次被嫌,多這一次沒差…」面對傳統醫界的冷眼,蘇軒堅持「別人說別人的,我做我的」,繼續埋首於研究和臨床治療,他不放棄「自然孔」,經常出國到海外教學和發表,他相信世界會進步,觀念會改變。之後幾年,蘇軒接到的海外教學邀約越來越多,他說,那時平均一年有一百天在國外發表自然孔手術,台下的反應不再是嘲笑冷漠,反而常常有人跟他說:「Dr. Su,加油!」。漸漸地,大約在2016年左右,美國、歐洲、中國、泰國都開始跟進,運用「自然孔」概念與方法從事經陰道婦科手術。蘇軒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國際上一直有相關論文發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醫師投入自然孔內視鏡手術。下一個心願 拉進醫病之間的GAP自然孔為蘇軒打開了一扇「創新」的大門,但不受框架拘束的他並不因此而滿足。在擔任主治醫師的那幾年,每天看著大量患者在診間快速的進進出出,他心裡一直有個聲音:「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停留久一點?安心一點?」蘇軒說,在台灣的大型醫院和健保制度之下,每一次的門診,患者和醫師都難免緊張;因為一位主治醫師每次半天的診,要看50個病人,平均一個病人只有三到五分鐘。「我總是看著病人進了診間,很想跟我多說幾句她的病痛,或多問幾句釐清她的問題,可是我沒有時間好好跟她講,因為後面還有好幾十個病患在等…」蘇軒很無奈,因為他只有三四個小時,如果時間到了看不完就要延診,醫院要付加班費,別的醫師也等著要用這個診間。他更有一個心願,希望拉近醫病之間的GAP(溝),因為醫學是非常專業艱深的知識,蘇軒很希望可以有寬裕的時間、用淺顯的方式,好好地向病患說明每一項細節,讓病人放下心頭的焦慮。這樣的念頭,日復一日圍繞心上,2018年他鐵了心,「既然在大醫院做不到,那不如我自己來!」他選擇了自行創業,在台北最貴的地段─信義計畫區開設美迪婦產科診所。帶著夢想開業 重視醫療價值勝於價格一心想要「做自己」,蘇軒堅持和健保脫鉤,美迪不申請健保給付,因此不受限於健保醫療指引,不必在乎看診人數。為了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每半天看診三小時只收六個病人,要用充裕的時間和心力為患者治療和解說。但相對的,因為他提供不一樣的醫療服務,醫療費用必須恢復到沒有健保給付的合理價格。「一開始,實在有點太天真了!」蘇軒苦笑說,「台灣因為健保,病人負擔費用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大家習慣了便宜的醫療,現在我要收自費的價格,病人很難適應…」診所開業初期,經營得非常辛苦,他抵押房子貸款,上門的患者卻很少,虧損了好幾個月,連媽媽都不禁問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兒子:「還要這樣下去嗎?」蘇軒依然堅持,雖然收取較高的價格,「但我們創造的價值絕對超出更多倍」。面對每一個上門的病人,從問診、檢查到諮商,他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專業,先透過內視鏡與螢幕,讓病人親眼看見自己的體內狀況,再經由他的詳細解說,逐步清楚完整地認清問題。這樣的過程與其說是「醫病」,不如說是「醫心」。絕大多數病人不一定有什麼大病,真正的問題反而是「焦慮」。他們害怕自己的小問題會攸關生死,但去了醫院看診,「醫生只能給你三分鐘,說上三言兩語,再來就是開藥叫你回家吃,但你還是滿肚子問號,焦慮依舊,不解依舊。」醫病也醫心,讓患者不再焦慮他記得以前在醫學中心,「我常要換上健保醫師的臉,一直看手錶,病人說經痛、說有異常出血,我最多就是安排檢查,簡單說明,再給她開藥,但病人明明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痛?會不會好?我卻無能為力再多說,因為外面還有好幾十個人在等…」但現在在美迪,每位患者採預約制,享有不被打擾的30分鐘。蘇軒換上不一樣的臉譜和心情,把女性生理問題的成因、過程甚至解方,詳細講解給患者聽,讓病人安心。他盡力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患者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問題,並提供專業的諮商和建議。我不一定會提供什麼新的治療方式,但在這半小時裡,妳會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怎麼治療,或是學會如何跟它和平共處。例如經痛,有些是非病理性的原因,可能來自壓力、情緒和內分泌等,蘇軒有如心理諮商師,耐心聆聽,仔細說明,讓她們了解經痛是怎麼一回事,學著用平常心去面對每月的好朋友。他也說,多數病人看診時需要的不只是「答案」,更需要的是「了解」,了解自己的身體是怎麼一回事,一旦了解了,心就安了,痛,也就輕了。一兩年下來,這樣的看診模式慢慢建立起口碑,病人逐漸多了起來,不時更有患者會在蘇軒的臉書粉專言訴說獨特的看診經驗:「美迪真的不像婦產科,我一度懷疑到了喝下午茶的地方,醫生坐在舒服的矮沙發上,而我也在一旁的長沙發上坐下,彷彿醫生和病患要促膝長談,聊聊夢想,聊聊未來…然後醫師開始問診,小茶几上就擺著幾個子宮的模型,醫師很細心地跟我解釋了必須要做的檢查…」「舒適的環境,溫柔友善的關懷,謝謝您們安撫我的緊張與忐忑,不會因爲我動作慢而不耐煩,也謝謝您們耐心的解答我所有的問題,我很開心能找到這間診所…」(本文獲《醫學有故事》授權刊登,完整內容請看>>精采全文)
-
2022-02-28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頭痛、耳鳴、月經量少...可能脾胃出問題!中醫師護胃指南,一次改善身體11大症狀
台灣人是出了名愛吃胃藥,不管是中藥胃散、西藥胃乳片,連出國都要買日本胃散回國分送親友。我曾經看過長輩用胃乳片來交朋友,街頭巷尾鄰居每天寒暄問候,都是在交換藥物。中醫護胃是巨觀,除了疾病本身,還兼顧到個人的問題,諸如工作壓力、情緒、生活習慣、居住環境等六淫七情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在了解脾胃病之前,先跟大家談談各年齡層常見的脾胃問題和發生原因?孩童(指18歲以下):濕疹、小兒地圖舌⒈濕疹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的皮膚疾病,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食物、藥物、細菌、病毒、花粉、動物皮毛、陽光、冷熱等刺激因素而誘發。在中醫上認為和先天遺傳或免疫系統失調有關,而對於四周環境的適應,或平時飲食沒有適當的選擇,則使脾胃損傷,導致內生濕濁熱毒。小兒濕疹的問題正是出在脾胃功能不佳,而主要發生的原因為脾虛濕盛、不能運化水濕。皮膚症狀多以滲液、腫脹明顯,大多屬於特稟體質患者,也就是過敏性體質患者,常因飲食過多冰冷瓜果或冷飲所導致,所以要根治小兒濕疹,就必須要先顧好小朋友的脾胃,脾胃健則百病不生。臨床上多用六君子湯或藥膳四神湯予以治療,均可得到改善。⒉小兒地圖舌中醫有「舌為脾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之論述。「地圖舌」大多發生在四歲以前的孩童身上,家長會發現家裡幼兒舌頭上類似地圖的不規則紋路。地圖舌出現和脾胃有很大的關係,多與脾胃的氣陰不足有關,所以有地圖舌的兒童一般也會出現食慾不佳、多汗、倦怠、乏力等症狀。在治療上以益氣養陰為主。常用方藥包含生脈飲或蔘苓白朮散。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普遍脾胃功能較弱,但因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很多家長都會讓小朋友吃所謂的外食、速食,但其實食用過量的肥膩食物,容易運化不開而導致積滯,所以在日常飲食中,還是得多多注意孩童的營養均衡。青年期(19~29歲):腹瀉、便祕門診中也常見此年齡層病患,有因即將投考研究所面臨的課業壓力、有面臨求職時同儕競爭壓力、有男女朋友因求職或生涯規劃即將分隔兩地的情感壓力、有即將投入職場的適應壓力、有面臨與本科系興趣不同而欲轉職的壓力、有情侶初出社會同居生活習慣不同的壓力,他們不約而同都陷入蠟燭多頭燒、壓力爆表而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的狀況。青年期在這個階段常出現的腸胃症狀是腹瀉、便祕,或是交替性的腹瀉與便祕出現的「大腸急躁症」。接著就是多數患者因為缺乏對此疾病認識,多半誤以為只是一般腸胃炎而延誤就醫,甚至有人誤把腹瀉當減重或排毒藉以維持體態,往往造成身體更大的消耗,直到影響生活後才來求醫。中壯年(30~59歲):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月經量少、血塊偏多等症狀中壯年族群中,在門診最常見是偏頭痛、長年頭痛的患者,而長時間觀察下來,我們也發現這些患者不單只有頭痛問題,絕大部分的患者還伴隨便祕的問題。如同前面有跟大家提過的,中醫認為脾主升清,當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胸悶腹脹、疲倦等症狀,通常這樣的患者,會加入大黃或芒硝等用藥,把腸道裡面的宿便毒素清一清,結果宿便一清空,頭痛問題也一併解決了。此外,還有一些女性患者,主訴月經量少、血塊偏多,這類型患者的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冰冷的,再進一步詢問以後會發現,她們經常軟便,且經期前一週容易腹瀉,這就符合我們中醫所謂的脾胃氣虛。中醫認為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當氣血生化來源變少了,也就是月經的原料變少了,當然月經量也會減少,所以基本上月經量少的患者,會酌以給予當歸芍藥散,或是歸脾湯等方藥,以強壯脾胃,增加氣血生化來源,如此月經量自然也會增加。老年人(60歲以上):耳鳴、口氣重濁「耳鳴」,是老年人因脾胃問題常產生的症狀之一,通常這些長輩到耳鼻喉科檢查,醫師都會說耳朵沒有器質上的問題。在中醫四診合參中就會發現,這類型的老年人骨骼較纖細、怎麼吃都吃不胖,前述提到清陽不升、濁氣不降就很容易引起耳鳴。所以這類患者會從脾胃開始做調理,針對耳鳴來改善,包含常用的益氣聰明湯,裡面就有一些腸胃性用藥。再者,很多老年人也會有口氣重濁,舌頭伸出時會發現舌苔厚,就像很多人會說的「老人味」,此時就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小承氣湯、大承氣湯,把腸道的宿便做一次性的清空,慢慢地就會發現舌苔漸漸減少,舌頭逐漸恢復淡紅色,口氣問題也會得到改善。書籍介紹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別在晚上吃水果!中醫師陳旺全66歲「健檢零紅字」:做對4件事,順時養健康
-
2022-02-24 癌症.卵巢.子宮
子宮頸癌早期4症狀不單純,分泌物帶血絲最典型!2項檢查揪出高危險病毒
演出《麻辣鮮師》的藝人彭曉彤2017年罹患子宮頸癌,經過五年的治療休養,近期宣布復出;藝人曾智希也曾被診斷罹患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港星梅艷芳更是因子宮頸癌離世。台灣積極宣傳「六分鐘護一生」讓台灣子宮頸癌患者逐年減少,但子宮頸癌的患者近年卻出現「M型化」的分布,20歲到30歲以及70歲到80歲個占據二大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族群。早期4症狀不單純 分泌物帶血絲更要當心 導致子宮頸癌的危險因子為初次性行為年齡早、多位性伴侶、性傳染病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等,其中,女性終其一生約有五成的機率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除了定期做抹片檢查以外,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能防範,平時則建議多關注早期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兼婦科主任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的患者通常會疏忽早期症狀,包含「下腹部疼痛」、「分泌物增加」、「性行為後出血」、「腹脹貧血」等。很多女性對於這些症狀,常常會認為是其他疾病所致,如泌尿道感染等,他強調,這些症狀絕對不單純,特別是分泌物中帶有血絲的症狀,是非常典型的子宮頸癌症狀,一定要盡速就醫。速記重點一 ●4早期症狀易疏忽下腹部疼痛、分泌物增加、性行為後出血、腹脹貧血●典型危險症狀分泌物中帶有血絲>>【延伸閱讀】疾病百科/子宮頸癌高危險HPV病毒多達十餘種 HPV18最難治根據衛福部統計,子宮頸癌每年新增的個案約為1500人左右,每年約有650人左右因子宮頸癌死亡。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有99.7%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引起,0.5%的子宮頸癌患者測不到病毒。引發子宮頸癌的人類乳突病毒有非常多種,主要分為低危險與高危險。其中屬於「高危險病毒」有HPV16、18、26、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總計18型,這些高危險病毒中,以HPV18最可怕,無論是電療或是化療的效果都不好,相對難治。且罹患HPV18的患者,多以年輕族群為主。主要與性行為對象相對複雜有關。根據研究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六成到九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近年台灣的子宮頸癌死亡人數也不斷下降,但規律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人數還是有限,加上疏忽早期症狀,也讓治療上會相對棘手。邱德生表示,國健署從1994年開始推動抹片檢查,主要提供30歲以上的女性免費檢查,反之,30歲以下的女性檢查就必須自費,隨著初次性行為年齡降低,也讓年輕女性感染HPV病毒的機率大增。目前臨床會看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年齡,呈現M型化,一組是20歲到30歲,另外一組為70歲到80歲。年輕族群是多不認為子宮頸癌與自己有關,加上沒有抹片檢查,發現也常常是晚期,而高齡族群的患者,通常是不願接受抹片,甚至這輩子從未接受過內診,而錯失被發現的機會。抹片檢查僅7成敏感度 其餘3成仍須靠病毒檢驗揪出根據統計,30歲以上的台灣女性,三年內接受抹片的比例約五成左右,遠低於歐美國家的八成。邱德生表示,有些女性對於抹片,會有莫名的恐懼,可能來自於第一次抹片或是內診經驗不佳所致。但現在有薄膜式的抹片,採檢時即使醫師的技術有待加強,不適感能大幅降低,只是需自費約一千元左右。邱德生表示,其實女性只要年紀符合抹片資格,婦產科醫師都會主動協助採檢,有些常規接受抹片檢查的女性,也會可能發生子宮頸癌。主要是抹片的敏感度雖高達七成,但還是有三成的不敏感度。所以現在都在推動傳統抹片檢查加上人類乳突病毒PCR檢驗,約需自費一千八百元。邱德生表示,抹片會有三成的不敏感度是因為有些女性可能剛好分泌物較多,抹片沒辦法抹到細胞,導致檢查時沒有確實檢驗到病毒,透過人類乳突病毒的檢驗,能把剩餘的三成不敏感度查出來。速記重點二●抹片檢查:可能因剛好分泌物較多無法檢驗到病毒。●人類乳突病毒檢驗:補足三成不敏感度。 有過性行為還可以打子宮頸癌疫苗嗎?邱德生表示,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因此政府推動高中生及早接種,就是希望能在初次性行為發生前可以達到預防的效果。根據研究,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降低65%到85%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能降低97%感染高危險的HPV16或18型的感染。臨床上有非常多女性會問,難道有過性行為之後就不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了嗎?邱德生表示,如果已經感染HPV病毒,再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是沒有效果的,建議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女性,若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以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效果最佳。邱德生表示,目前除了呼籲女性可以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男性也建議接種,約有三成的喉癌與感染HPV病毒有關,主要是性行為不在只從陰道,口交也是主要的性行為方式,因此男性也可能因為感染HPV病毒,而產生癌變。速記重點三子宮頸癌疫苗:●先做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確認沒有感染就能接種。●男性也建議接種。>>【延伸閱讀】HPV疫苗懶人包
-
2022-02-18 該看哪科.婦產科
夫載孕妻遭追撞!醫師機警緊急剖腹 產下健康男娃
台中劉姓孕婦懷胎36周,上周由丈夫騎機車載送上班途中遭後方機車追撞,整個人遭撞飛,摔落路旁,送醫救治。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科主任陳泰昌機警觀察到胎兒的胎心率「波紋」似乎有微幅減速現象,研判是「後發型胎心率減速」,建議應緊急剖腹生產,所幸過程順利母子均安,順利解除危機。劉姓孕婦的丈夫初為人父,回想車禍當時的景象仍心有餘悸。他表示,他當時載妻上班行經霧峰區中正路口準備左轉,遭後方一輛機車追撞,當下還來不及反應,心裡只想著「怎麼辦?老婆在哪裡呢?」看到妻子已被撞飛摔落路旁,經路人協助報警送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急診室醫師張焴程表示,患者到院後恢復意識,右手有骨裂及身體多處擦傷,由於患者身懷六甲,立即裝上胎兒監視器,並通知婦產科醫師診察。陳泰昌趕到急診室後,觀察發現胎兒的胎心率為150,懷孕31至40孕周的胎心率約為每分鐘120至160次,屬合理範圍,但胎兒的心跳波紋似乎出現微幅震盪,研判是後發型胎心音減速的徵兆,擔心是因車禍劇烈撞擊,造成胎盤功能受損,若不緊急處理,胎兒恐有缺氧風險。正當醫療團隊還在檢查孕婦有無其他車禍後遺症時,胎兒的胎心音減速到100次左右,建議剖腹急產,夫妻討論後選擇相信醫師專業,也順利在當天下午分娩體重2800公克的健康男娃,夫妻倆瞬間轉換身分為新手爸媽,並感動地說「雖然寶寶來得很突然,但只要健康,一切都值得了!」陳泰昌強調,胎心率會隨著產婦與胎兒活動或者子宮收縮產生變異性,只要胎心率基準線都在各孕期正常範圍內,合理的變異性是可以接受,但如果下降幅度過大,或胎心率恢復緩慢,都可能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有經驗的醫師都會建議要趕緊剖腹,以免造成胎兒健康受損的風險。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1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心肌梗塞救回後腦力未受損 歸功平時這個習慣
還記得三年前的3月10日,一如往常的去跑馬拉松,當天是跑10公里的賽程,開始跑約2公里後,突然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愈來愈喘,因此跟太太及孩子說,「你們先跑,我後面跟上。」雖然身體不舒服,仍秉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就慢慢用走的,但總覺得這10公里非常遙遠。送醫做CPR、電擊急救其實,跑步當下心臟就已出現問題,最後花費約四個多小時走完,回家洗澡後躺在床上睡覺,印象中還接了二至三通工作上的電話就睡著了,睡得很沉,醒來後已躺在加護病房內,我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經歷了哪些劫難,沒有痛苦的感覺。聽家人轉述才知道,當時我睡著後太太喊了我幾聲,發現我沒回應,因此緊急將我送醫,到院時醫師不斷對我做CPR、電擊急救,我的同事比我太太還早淚流滿面,原來我是心肌梗塞發作,因此裝了2支血管支架。重生感覺「活著還真好」醒來後的第一個想法是「活著還真好」。從沒想過心肌梗塞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不過覺得自己能從鬼門關前走一遭成功回到人世間,應該要歸功於平時保持運動的習慣,因為心臟缺氧會有後遺症,腦部記憶力也可能受損或導致中風,還好有長達七至八年的運動訓練,可能身體的抗壓性足夠,比較沒有受損,否則可能在跑步當下,人就直接走了。「醫師也是人,也會怕生病。」事發至今,從未問過家人當時的心情,大概都不太好受,大家也不願意談這件事情。「真的覺得這一次重生了」,雖然現在的工作量和往常強度差不多,但也會試著提醒自己不要太過勞累。重新跑步 盡量作息正常當初身體康復後三個月,我就重新跑步,只是剛開始時容易喘,還是會擔心會不會又發生同樣的事,不過慢慢訓練,身體逐漸適應,加上之前運動多年的努力累積,感覺身體經歷生病後並未受損。現在我持續回診、照超音波追蹤心臟及血管的狀況,平時盡量讓自己作息正常,保持健康的飲食,維持適量的運動,一周至少慢跑三次,一次跑五公里。養成運動習慣 抵禦未知事我病倒時,根本完全沒感覺,有趣的是,醒來後發現對面病床是19號,自己的床號為18號,之後家裡要買新車,剛好領到的車牌就是1918,覺得相當奇妙。想跟大家分享,有句話說得很好,「人要老得慢、病得晚、走得快,平時要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以抵禦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唐雲龍小檔案現職:●桃園中壢宏其婦幼醫院副院長●桃園中壢宏其國際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年齡:61歲學歷:國防醫學院畢業專長:●不孕症及試管嬰兒治療●生殖內分泌疾病●子宮內膜異位及子宮腺瘤症治療●婦科腹腔鏡手術
-
2022-01-28 癌症.頭頸癌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體內缺乏這種酵素 喝酒易提高罹癌風險
歲末年終,聚餐、尾牙、春酒等活動一攤接一攤,熱鬧的場合免不了喝酒乾杯炒熱氣氛,但狂歡過後,除了隔天宿醉的威力,酒精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有些人一喝酒就臉紅,被笑稱「關公臉」,其實這是一種酒精不耐症,代表身體代謝功能的解酒酶(ALDH2基因變異)異常,屬於先天的基因缺陷。一喝酒就臉紅要注意!代表身體乙醛代謝力差根據國健署統計,飲酒過量會提高罹患癌症機率、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易導致肥胖又傷肝。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柳朋馳解說,酒精又稱為「乙醇」,進入身體後會先被代謝成有毒性的乙醛,接著再代謝成無毒性的乙酸,然後排出體外,中間的機轉過程需要一種名為「乙醇去氫酶」的酵素。一喝酒就臉紅的人,是因為先天缺乏代謝酒精的酵素,導致乙醛在體內過量堆積,使血管擴張、酒後臉潮紅。「喝酒後嘔吐難受,是身體發出警告的一種保護作用,吐完後繼續硬喝可能會酒精中毒。」柳朋馳說,酒精會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從消化系統到肝臟、腎臟、泌尿道以及女性婦科,免疫細胞來不及修復損傷的組織,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最後反覆發炎而致癌。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已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有毒性的乙醛若無法正常代謝,就可能引發肝癌、乳癌、食道癌和胃癌。柳朋馳表示,喝酒臉紅並不是代謝循環好,而是少了解酒酵素,亞洲人的體質有近一半缺乏「乙醇去氫酶」,其中又以台灣的比例最高,居世界之冠。這些罹癌高危險群若再加上抽菸的循環效應,更增加了唾液中乙醛濃度。頭頸癌的發生與酒精也有重要關聯,頭頸癌泛指頭部跟頸部以上的癌症,主要是呼吸道及消化道,包含了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等,近年來,頭頸癌已升上台灣十大癌症第6名。即使是少量飲酒,得到癌症的機會比不喝酒的人高出1.26倍,小酌不一定對身體有益處。柳朋馳強調,嗜「香檳酒」的民眾,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比一般人多出123倍!香菸、檳榔與酒皆是致癌因子,直接刺激黏膜造成癌症,就算少量攝取也等於是慢性中毒。酒精致癌以男性居多 好發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口腔惡性腫瘤已高居男性十大癌症死因中第4名,而頭頸癌病患近75%為中壯年藍領,多數接觸致癌危險物質時間較早,年輕時嗜菸酒或檳榔,導致好發年齡層低。飲酒也是造成肝臟損傷的重要危險因子,酒精的代謝物除了引發肝臟發炎、異常免疫反應之外,也容易因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提高肝硬化及肝癌風險。酒類熱量高,大量飲酒會造成肥胖,女性經常飲酒、缺乏運動,容易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其中,飲酒的影響又比肥胖大,雖然女性對乳房篩檢的健康意識已有提高,但仍忽略了飲酒是致癌的重要因素。有鑑於未成年飲酒對青少年身心的危害,政府加強宣導「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2017年的國內飲酒比率略降。另一項國健署公布的國人飲酒調查,台北市、台東縣、基隆縣為前三名縣市,與都會區聚會頻繁、原住民喝酒風氣盛行、港都商船貨運工人的飲酒習慣有關。酒精對健康的危害極大,特別需要節制,少量並在用餐時才飲酒,多喝水讓酒精排出體外。1. 98年資料來源為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食品藥物管理局(前管制藥品管理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2. 102年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2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 106年資料來源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4. 有關飲酒係依據樣本個案面訪問卷資料,表中「不曾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從未喝過酒(滴酒不沾)」,「曾經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內曾飲用各種酒類之百分比(包括保力達B、維士比與藥酒,但不包含煮菜時加的酒或酒精成分已揮發的酒或舔一下)」。5.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規劃辦理之「民國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區間:106年(最新發布日期:2021-01-04)備註:1. 有關喝酒係依據樣本個案面訪問卷資料,表中「不曾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從未喝過酒(滴酒不沾),「曾經飲酒」係指過去一年內曾飲用各種酒類之百分比。2.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3. 表中樣本數採最大可利用值,現住地縣市別統計排除1金門縣個案,百分比數值經加權調整。4. 現住地縣市別係依據99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後之縣市別分層。製表人: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陳韻如🍺 飲酒適量是多少?🧍 成年男性:每天不超過20克酒精,相當於2罐350ml、4.5%的啤酒、60 ml濃度較高的白酒。🧍♀️ 成年女性:每天不超過10克酒精,相當於1罐350ml、4.5%的啤酒、30 ml濃度較高的白酒。※各國對於「每日建議飲酒量」的標準不一樣,台灣人因身材較瘦矮,且易缺乏「乙醇去氫酶」,柳朋馳建議要更忌口。※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高膽固醇是不是少吃油比較好?營養師詳解選油品常見疑問
Q:高血脂(膽固醇)的人,是不是少吃油比較好?油脂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也能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同時也是人體合成固醇類荷爾蒙的原料。因此有高膽固醇血症的人,不必刻意減少油脂攝取比率,而是要選用適當的油品,跟常人一樣,約占每日總熱量的30%。但血中膽固醇較高的人,建議減少攝取飽和脂肪的頻率,如豬油、牛油等。大多數人的主觀認為脂肪的卡路里高「油=肥胖」,其實脂肪與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並列為三大營養素,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油脂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幫助體內吸收脂溶性維生素,構成細胞膜與荷爾蒙等,缺乏攝取油脂,可能會導致皮膚乾燥脫屑、掉髮,也與記憶力減退、生長緩慢、生殖障礙、憂鬱症等有關。現代人多慢性病、發炎、過敏、婦科疾病、肥胖代謝性疾病等問題,多數原因都是因為錯誤使用油引起。Q:油開封後很容易出現油耗味,要不要放冰箱?如何保存?油品只要開封後接觸到空氣便會開始氧化,因此建議選購時盡量以小包裝為主,避免開封後無法於短時間用完而發生變質,儲放時只要放在陰涼且避光的地方,不需要放在冰箱冷藏。Q:選購油品時,是否應避免塑膠瓶裝?油品跟塑膠瓶可能發生作用而釋出一些物質,以深色玻璃容器包裝的油品,有較好的遮避光性,能避免油品受到光照而產生變質現象。Q:市面上有所謂「調合油」,是什麼油?調合油一定比較差嗎?調合油是結合各種油品,依不同的比例調製而成的,品質好的調合油是可以結合各種油品的優點,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增加油品的安定性,因此不一定比較差。Q:購買進口橄欖油,如何判斷是不是真的原裝進口?進口再進行分裝的油會影響品質嗎?可由EAN條碼前三碼簡單分辨是否原裝,像義大利國家代號為800-839,西班牙國家代號為840-849,希臘的條形碼是520開頭,編號的意思是在原產地直接分裝好以後進口,不是離開原產地後到台灣或第三國才分裝。通常如果條形碼是60或69開頭,很可能是大桶橄欖油進口,到國內再分裝。至於進口再分裝是否會影響油品質,一般要看包裝標貼說明,注意是否有國家食品檢驗安全認證。Q:等油冒煙才開始炒菜,是最適當的溫度?若油品加熱後冒出陣陣白煙,表示已經達到油品的發煙點,已開始變質,此時不是炒菜的好時機。因為當油品達發煙點時,會開始產生化學變化,油品的成分為三酸甘油脂,當受熱達到發煙點時,就會漸漸分解成甘油及游離脂肪酸,吃下這種油,對身體反而有害。每種油品都有它的烹調溫度,建議適時選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如橄欖油、苦茶油,因為當飲食中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取代飽和脂肪酸時,除了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同時不影響到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的數值。此外,平時也要適量攝取堅果、奇亞籽等,這些堅果種籽類不僅富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富含纖維質及微量營養素、植化素,對於膽固醇高的人也有助益。諮詢/桃園市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中心徐光漢醫師、營養師梁嘉麟
-
2022-01-20 該看哪科.婦產科
「好朋友」天天來 醫查出是瘜肉惹的禍
1名33歲未婚女性半年來月經不規則,還伴隨陰道斷斷續續出血,棉墊片刻不離身,不僅會陰濕疹搔癢難耐,更影響生活品質和睡眠。子宮內視鏡檢查發現,原來是子宮腔內有多顆子宮內膜瘜肉,經醫師以內視鏡手術切除,終於止血成功,不僅搔癢感不再,也不需再使用棉墊。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內視鏡微創科主任高惠芬表示,子宮不正常出血是多數病患至婦產科門診求診主要的原因之一,問診時需先排除懷孕的狀態,若無懷孕的婦科問題,常見原因有子宮內膜瘜肉、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異常增生、排卵功能異常出血等。透過月經出血日記病史紀錄、內診、超音波檢查可以檢查出大多數的異常原因。她說,若懷疑是子宮內膜病灶,建議進一步安排精細的子宮內視鏡檢查,找出子宮內膜瘜肉、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子宮不正常出血等可能病灶。此外,子宮內視鏡檢查也會運用在不孕症檢查上,以確認子宮腔內沾黏、子宮中隔或是先天子宮腔異常結構等現象是否影響胚胎著床。以這名女性為例,女性正常月經出血期間約3至8天,二次月經時間間隔約21至35天(視個體排卵週期間而異),若是月經出血期間過長、周期異常,或是非月經期間的出血,都是子宮不正常出血,經子宮內視鏡檢查後,切除多顆子宮內膜瘜肉,一舉改善「好朋友」天天來的問題,找回舒適乾爽的感受。高惠芬強調,子宮內視鏡檢查是婦科門診精密檢查,透過一根直徑約0.35公分軟管,經由陰道、子宮頸,伸入到子宮內膜腔,再灌注生理食鹽水將子宮腔撐開,利用內視鏡影像回放系統,針對子宮腔作全景式詳細檢查,全程約5分鐘,無須全身麻醉,除了下腹輕微酸痛感及少量陰道出血外,可說十分安全。她建議,女性朋友平時應紀錄月經出血時間,若出現異常應就診,針對問題解決問題,改善生活品質,甚至降低疾病病變的風險。
-
2022-01-20 新聞.健康知識+
口渴第一時間想喝冰水、冷水或溫熱水?簡易自測你是「體寒or體熱」
許多人千盼萬盼就是要等冷冷的天,和朋友相揪去吃薑母鴨、麻油雞還有麻辣鍋,但這些燥熱食物人人都可以吃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婦科主治醫師張馨慧表示,較燥熱的食物可暫時祛寒但無法治本,雖然寒性體質適量攝取無大礙,但熱性體質者吃了小心體內火越燒越旺,有上火風險。建議民眾可以先在家中做一些簡易測驗,測試自己較偏向哪一類體質再行動。體寒、體熱 兩招教你簡單判別張馨慧醫師提供兩簡易測驗幫助判別:(1)口渴時第一時間想喝冰、冷水還是溫、熱水?(2)吃紅棗、喝薑湯之後有無口乾舌燥?喝水習慣喝冰、冷水及吃紅棗、喝薑湯後感到口乾舌燥的人,很有可能為熱性體質,或為陰虛內熱。陰虛代表身體津液、血液較缺乏,在體內運輸之輸布能力不佳,因此即便喝水,仍會覺口乾舌燥且時常伴隨皮膚乾癢現象。另外,張馨慧醫師指出,現代人因生活作息較不規律,日夜顛倒,晚上五臟六腑沒有好好休息,臨床上觀察到陰虛內熱體質的人較多,要更加注意。這兩類族群吃熱性食物就像火上加油,張馨慧醫師補充,上火症狀就中醫來說可分為心火造成之嘴破、煩躁、失眠、易冒痘痘;胃火、肝火帶來之口苦、口臭;腸火引發之大腸秘結,呼籲民眾別因天冷想祛寒反導致其他健康問題。調整烹調方式 體熱還是能吃「麻油雞」熱性體質不是就不能吃麻油雞,換個做法更健康!張馨慧醫師分享,麻油雞燥熱是因先以麻油快炒過才煮,如能避開此步驟,燉煮雞湯後淋上麻油或以苦茶油來替代,可減少燥熱性又不失香氣。另外一個方式是加進白蘿蔔一起煮,以中醫論點而言,白色食物「入肺」,冬天吃蘿蔔可止咳化痰潤肺、去體內虛火,因此冬天進補熬煮熱湯可配蘿蔔避免上火。祛寒要從根本補起 「這些食材」入菜加分哪些食材可真正祛除體內寒氣?張馨慧醫師整理以下幾種:(1) 乾薑含薑酮、薑烯酚及薑辣素等,可促進血液循環,讓人由胃一路暖到四肢,也可協助抑制體內炎症反應,有利維持心血管健康。(2) 肉桂可幫助胃腸蠕動,排除消化道內的積氣,並加強消化功能及減緩胃腸痙攣性疼痛,同時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利關節。冬天許多人有關節冷痛問題,可以熱水沖泡肉桂粉,當作茶飲;因肉桂本身為香料,加到咖啡、甜點、熱湯或料理內也都很適合。(3) 羊肉羊肉味甘且性質較溫熱,可溫中暖腎、益氣補血、補虛抗寒,對手腳冰冷及面無血色這類寒性體質有幫助,適合當作秋冬補身食材。(4) 烏骨雞中醫認為黑色食物「入腎」,而冬季正是補腎的好季節,因此可以攝取烏骨雞這類富含蛋白質且低脂肪的食材。(5) 牛肉牛肉性質較偏熱,鐵質含量較高,會增加血紅素,改善血液循環、血液不足等問題,且安中補脾,虛寒的人也可以吃,如手肘、膝蓋以下常覺冰冷的人可以多吃牛肉。除此之外,張馨慧醫師說,核桃和栗子這類溫補食材,還有富含黏蛋白與消化酵素,可幫助消化同時有「天然補腎藥」之稱的山藥,都是冬季適合拿來補身的天然食材,民眾下廚時可多加利用。(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吃完薑母鴨、羊肉爐失眠、嘴破小心上火! 醫點名必加「10樣食材」降燥助消化 ·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
2022-01-15 癌症.卵巢.子宮
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子宮內膜異位症恐上身,嚴重會影響生育!
美美(化名)年僅25歲,平常最愛吃炸物和珍奶,以往很少因為月經來潮而不適的她,隨著年紀的增長,經痛卻愈來愈嚴重,直到某次去醫院的婦產科檢查,才發現她的卵巢竟有10公分大的巧克力囊腫,需手術清除治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任吳珮如指出,巧克力囊腫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一旦發生就必須終生學習與它和平共處。子宮內膜異位症 又分「巧克力囊腫」與「子宮肌腺症」吳珮如主任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該長在子宮的內膜細胞長在異常的部位,長在卵巢就會產生「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深部就稱為「子宮肌腺症」,也有極少數可能會發生在腹部或其他部位,症狀多以月經周期不規律、經血量異常變多、經痛等方式表現,還有約20%到30%患者的生育能力因此受到影響,目前在醫學上仍未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確切發生原因,一旦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只得小心控制,無法完全根治。女性嗜吃炸物、珍奶、藥膳補品 屬罹病高危險群然而,即使發病原因未明,臨床上卻發現,有家族病史、喜歡炸物、珍奶等高熱量食物或甲殼類海鮮,以及常吃藥膳補品、補充過多雌激素產品如蜂王乳,有較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等,這些女性屬於罹病的高危險群,且好發於年輕女性,部分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或是將經痛、經期不規律當成日常,等到發現巧克力囊腫時,通常囊腫可能已經超過5公分,必須面臨考慮是否動手術的狀況。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 是治療上評估的重點吳珮如主任說明,治療方面,醫師會視患者的囊腫大小、嚴重程度和生育需求等多方面評估,若為青少女或20出頭的女性,且囊腫在3到4公分以內,通常會先以藥物(如避孕藥)治療為主;若是囊腫超過5公分或當下有生育需求的女性,這時就會考慮採取微創或是達文西手術,小心將囊腫清除,並搭配使用組織膠減少電燒,降低卵巢功能的破壞。組織膠屬於生物製劑,聚合過程具有黏性,可用於黏合組織減少術中縫合,盡可能保留下健康的卵巢;並且所形成的纖維蛋白凝塊符合生理性,與人體自行形成相似,因此能幫助傷口修復,協助病患能迅速恢復正常生活,醫師建議患者須在術後半年內盡快受孕,以免囊腫再度出現,而影響生育時機。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 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現代人因為習慣過度精緻化的飲食,加上工作關係而經常久坐,活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若還有家族病史,就很容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吳珮如主任建議,女性應記錄自己的月經周期,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平時盡量避免高熱量、精緻化飲食並適度運動,學習熟悉、重視自己的身體,否則罹患巧克力囊腫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育能力,且只能終生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1-15 該看哪科.中醫
吃冰、喝冷飲、待冷氣房小心惹經痛上身! 專家揭日常食補名單:最忌熬夜
「每個月那個來,都好痛啊!」相信不少女生都有這樣痛苦的心聲。女生在月經來潮時,難免會有不適感發生,輕則覺得腹部悶悶的不太舒服,重則痛到在床上打滾,要請生理假,甚至每個月都痛到不行。想要舒緩經痛,有些女生會選擇熱敷或喝溫熱的黑糖薑茶舒緩,有些人則是直接吃止痛藥,好讓自己迅速回到工作崗位。但有沒有無須忍受疼痛,也不用再吃止痛藥的解決辦法呢?吃冰、喝冷飲、待冷氣房 容易養成經痛體質治療經痛多年的中醫師鄭愛蓮指出,其實經痛是有地域的關係的。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夏季時間較長且氣溫高,人們喜歡透過吃冰、喝冷飲消暑,加上現代人待冷氣房的時間多,便逐漸改變為易經痛體質。想要解決經痛的困擾,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哪種經痛!經痛的類型主要分為原發性經痛和續發性經痛,前者是指非因身體上的病變產生的疼痛,也是最常見的種類;後者則是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婦科疾病所造成的疼痛。鄭愛蓮說明,這兩者經痛都能透過中醫藥調理,根本改善女孩經痛的困擾,不必再依賴止痛藥。氣滯血瘀型vs.氣血虛弱型 中醫解密經痛原因而針對經痛原因不同,在中醫治療上會有不同的調理方法,鄭愛蓮表示,據中醫理論認為,經痛的女性體質多半屬於氣滯血瘀型,或氣血虛弱型。所謂「不通則痛」,氣滯血瘀型的患者通常會在月經前1、2天,或是月經來潮前2天疼痛,經血顏色偏暗、濃稠且血塊較多,常見原因可能與常吹冷氣、愛吃冰品冷飲、久坐又不運動或情緒抑鬱有關。治療上須先行氣,讓「氣」能順暢運行,才不會使「血」淤積成塊造成疼痛。而氣血虛弱型的患者較容易感到疲勞,通常在月經來潮第3、4天,或月經剛結束時疼痛,經血顏色偏淡且較稀,較少有血塊,常見原因包含體質虛弱、抵抗力低下、過度節食減肥等。在治療方面須先補氣血,讓氣血量恢復後便能改善經痛狀況。但無論患者屬於何種體質,都必須每周認真回診調理、服用中藥至少3到6個月,經過3次以上的經期,確定不再出現經痛、血塊多或其他不適症狀後,才算是真正改善體質。經痛不是忍忍就好 忽略調理恐影生育能力至於續發性經痛的患者又該如何治療呢?鄭愛蓮提到,通常續發性經痛患者也帶有氣滯或血虛等體質問題,且除非囊腫或肌瘤過大影響生育能力,否則一般西醫師也不建議開刀治療,因復發率高,最好的方法還是平時調養身體、與之和平共處。為減少經痛發生,除了需避免生冷食物外,鄭愛蓮提醒,經痛還最忌熬夜。患者經痛當下可先以針灸緩解,若是在家中或工作場所時,可以用杯子裝熱水,放在小腹熱敷,或者喝一些黑糖生薑水緩解症狀。平時調養方面,氣血虛弱的人平常可適量多吃一些補血的食物如牛肉、葡萄等;氣滯型的人應多出門走走、曬曬太陽。最重要的是,如有經常生理痛的情形,應治療到根除為止,否則體質沒調理好也會影響女性的受孕能力,恐得不償失。(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常經痛、經血多小心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6大症狀」只要有月經就可能出現 ·25歲女嗜吃炸物、珍奶 突確診「1病」恐終生不孕
-
2022-01-01 癌症.乳癌
「乳癌真的沒那麼可怕!」能治癒的癌症,為何不願治療?乳癌權威侯明鋒指2大原因
【2022/01/01編註】原文分別刊登於2017年、2020年,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乳癌長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慶幸的是,當代醫療技術持續演進,目前第零期到第三期多能治癒,第四期也有機會當作慢性病控制。同時,有越來越多醫院的西醫部門與中醫部門合作,幫助患者減緩治療過程中的不適,使生活品質提升。乳癌治療權威侯明鋒:「乳癌真的沒有那麼可怕!」一名年近60歲婦人右邊乳房裡的硬塊已穿破皮膚,腫瘤潰爛,有如發爛的木瓜,散出異味,自知情況不對,仍不願就醫。高醫研究團隊發現,儘管健保提供給付,仍有一成二的HER2陽性乳癌病患拒絕治療,只因為覺得自己老了、畏懼化療副作用。「乳癌真的沒有那麼可怕!」台灣乳癌治療權威、現任高雄醫學大學外科教授侯明鋒說,早期乳癌患者如能好好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即使是最惡性的HER2陽性乳癌,只要接受HER2標靶治療,就能降低三至四成復發風險。侯明鋒說,可惜部分癌友只因擔心化療副作用,不願就醫,或是中斷治療,甚至輕信偏方,最後喪命。為了探究乳癌病友拒絕治療的原因,侯明鋒率領高醫乳癌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發現乳癌切除手術後,HER2陽性且淋巴轉移的癌友中,接受抗HER2標靶治療的比率為87.5%,換句話說,12.5%HER2陽性乳癌病患未接受術後輔助性治療。明明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可省下龐大醫療費用,為何不願意接受治療?侯明鋒整理出兩大原因,那就是「年紀大、怕化療副作用」,其中以「年紀大」比率最高,年紀越大,拒絕治療比率越高。侯明鋒說,乳癌治療不能拖,容易復發的HER2陽性患者更須聽從醫師建議,接受輔助性治療,持續一年使用抗HER2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就能有效降低日後的復發及死亡風險。侯明鋒提醒乳癌患者,千萬不要有「年紀大,再活也沒幾年」負面想法,以目前國內平均餘命計算,65歲以上的女性仍為黃金女郎,保有22年燦爛歲月,只要依配合醫師指示,定期回診治療,就能擁有更多幸福。乳癌檢查3項工具乳房攝影: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可偵測乳房內微小腫瘤、鈣化點或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經醫學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但乳房攝影仍有限制,乳腺緻密度愈高,準確度會受影響,臨床通常搭配超音波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乳房超音波:非侵入性、無放射線疑慮的檢查,可顯示乳腺各層結構、腫塊形態及質地,對癌症診斷有一定幫助,也可用來導引細針抽吸細胞檢查或粗針組織切片,並可針對乳房X光攝影所發現的腫塊,做進一步檢查。通常年輕女性乳房腺體成分比率高,乳房攝影反而對異常組織不易區分,此時超音波檢查可輔助。乳房磁振造影檢查:除了用於發病部位或病兆不只一處的多發性乳癌,也能協助找出臨床檢查或傳統乳房影像檢查不易發現的乳房病變,也適用有高危險乳癌家族史及乳腺組織緻密的女性及隆乳後的乳房檢查。不過,乳房磁振造影敏感度高,可能出現假陽性,臨床需再進一步評估。依期別、腫瘤特性 量身訂作乳癌治療●零期乳癌(原位癌)全乳切除手術或局部切除+放療。五年存活率:99%零期乳癌(原位癌)是最早期的乳癌,目前治療原則是切除病灶合併放療,或進行單純性乳房全切除手術。針對荷爾蒙受體陽性者,術後給予抗荷爾蒙藥物以預防復發。●一到二期乳癌切除手術後,量身訂作個人化精準醫療。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約97%、第二期約92%針對第一、二期的乳癌,多數會先開刀拿掉癌細胞、進行腋下淋巴結的切片或廓清術,術後綜合評估腫瘤性質、病人身體狀態、復發風險等,給予量身訂作的個人化精準醫療:1.荷爾蒙治療:適用對象為荷爾蒙受體陽性者。台灣乳癌患者當中,高達三分之二腫瘤帶有荷爾蒙受體,這群人均可接受長期的荷爾蒙療法,像是阻斷受體、使癌細胞缺乏生長來源的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或是使用芳香酶抑制劑、中樞生成抑制劑等來阻止其他荷爾蒙轉化成女性荷爾蒙。2.放射線治療:適用對象為乳房部分切除、有腋窩淋巴結轉移或局部晚期的患者。放療中的高能量射線可進一步消滅術後可能殘餘在乳房或周邊的微量癌細胞。放射治療是使用高能量的X光對身體進行照射,過去乳癌治療以乳房全部切除為主,後來較早期的乳癌可接受部分乳房切除術。研究發現,放射治療可降低患側乳房復發風險,也能延長病患的存活。放射治療通常安排在化學治療之後進行。乳癌患者何時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醫師趙興隆指出,根據「 NCC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guideline」,下列情況建議做放療,一是接受乳房保留手術的患者,二是腋下淋巴結感染,再來就是腫瘤分期T3及T4的患者。另外,腫瘤大小在3至5公分,即使接受乳房全切除,若危險因子過多,也應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放射治療。3.化學治療:一般而言,腫瘤越大、惡性度越高及淋巴擴散的程度越大者,身體潛藏微小轉移癌細胞的機會越高。小紅莓類與紫杉醇類等化療藥物有助殺死可能潛藏的癌細胞,提高痊癒機會。4.標靶治療:目前早期乳癌的輔助性標靶治療藥物以抗HER2標靶藥物為主,大約兩成至三成的患者有HER2過度表現、容易發生癌症轉移或復發,合併使用化療藥物可減少約四成的乳癌復發率。●第三到四期乳癌 癌細胞已轉移,三期先做術前化療,四期以症狀治療為主。五年存活率:第三期約77%、第四期約31%當乳癌腫瘤走到第三期,也就是腫瘤直徑大於五公分、乳房表面呈潰瘍或橘皮狀、淋巴結有多顆轉移等,此時HER2陽性乳癌、三陰性乳癌以及腫瘤過大而無法直接開刀的患者等,可接受術前化療或合併標靶治療,術後再評估是否接受其他輔助性治療。當乳癌腫瘤走到第四期,也就是惡性腫瘤轉移至骨骼、肝臟、肺臟和腦部等遠處部位時,開刀就不是首選,而會針對癌細胞特性給予化療,但同時也以延後或減少化療使用為目標,以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 術前先進行化療,縮小腫瘤。部分早期乳癌的患者,尤其HER2陽性以及三陰性乳癌,臨床上常會將化療或合併標靶治療拉至手術前執行(又稱前導性化學治療),如此可事先將腫瘤縮小以增加乳房保留機率、減少腋窩淋巴切除的程度,且能觀察藥物對癌細胞療效。實證資料顯示,第二期HER2陽性患者接受術前化療與雙標靶藥物治療,五至六成的患者腫瘤可全消;三陰性乳癌患者接受術前化療,有四成患者的腫瘤全消。乳癌治療最想問Q:切除乳房會喪失女性象徵,我可以選擇其他方式不切除嗎?乳癌手術是治療局部腫瘤最重要的方式,手術過程能確定腫瘤型態與病理診斷,據此考慮後續的輔助治療選擇,不過女性往往憂心接受手術的同時,也失去了美麗性徵。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張金堅表示,乳癌患者接受治療的預後極佳,局部乳癌治療後的存活率高,且保留與全切手術後分別有機會透過整形與重建維持外形,因此患者應積極與主治醫師釐清病況,並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Q:全乳切除比部分切除更能根治乳癌嗎?乳癌手術依據切除範圍可概分為部分切除與全切除,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國內108年度共有1萬4245人接受健保給付的乳癌手術,其中8122名(56%)患者接受部分切除術,又稱作乳房保留術,另6566名(44%)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暨乳癌團隊召集人王文科表示,不少人誤認為全乳切除術較能有效根治乳癌,但其實這是迷思,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刊登追蹤患者20年的研究,研究發現早期乳癌患者接受全乳切除術或是部分切除術合併放療,兩者的存活率相當。因此患者應根據自身腫瘤特性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張金堅說,一般而言,當患者的腫瘤期別在很早期、腫瘤位於乳房中央或侵犯乳頭與皮膚、同側乳房不同區域有兩個以上的腫瘤、腫瘤大但自身乳房小、孕婦或患有結締組織疾病而難以進一步放療、帶有乳癌突變基因或有明顯家族史、曾局部切除但組織邊緣仍現癌變者,不適合保留手術,均建議接受全乳切除術。接受全乳切除的患者未必從此高枕無憂,視復發風險仍應考慮輔以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Q:乳房重建手術,健保有給付嗎?關於術後乳房重建,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是因為基於健保法規定不給付「美容外科手術」,但他認為這應該重新研議。李伯璋身為外科醫師,以前也做過乳房手術,他回憶,很多病人在切除乳房後,人際關係都遭遇疏離,特別是與伴侶之間的變化,只有自己點滴在心。病人都知道這些變化是人性,但還是感到受傷,有時候會忍不住對醫師透露心裡的矛盾和憂鬱。李伯璋說,乳癌手術後的乳房重建,和一般人的隆乳不同,理論上不算美容外科,而是心理健康的一環,美容與重建兩者的區分是可以討論的。如果能將多餘的影像檢查費用省下來,拿來補乳房重建這部分的需求,應是綽綽有餘。張金堅與王文科均表示,醫界鼓勵接受全乳切除的女性透過重建拾回女性性徵,找回自信與生活品質。乳房重建外觀的美觀和手術切口有很大關係,在不違背癌症治療原則與安全性下,保留乳房皮膚與乳頭完整的內視鏡或達文西乳房全切除合併立即性乳房重建,可達最佳「治癌兼護波」的效果,不過重建需自費約十幾萬元,因此目前僅不到三成患者選擇重建。常見錯誤民俗療法1.以中草藥等偏方代替化療藝人溫翠蘋的胞妹罹患乳癌第二期,擔心影響外觀,不願切除乳房,聽信民俗療法,花錢服用號稱可抗癌的睡蓮商品,以致延誤治療,不幸病逝。也曾有患者花近200萬購買成分不明的偏方,喝神仙水、打氣功、咖啡灌腸,結果腫瘤長到大如碗公,潰爛大出血險喪命。2.以為推拿可以讓腫塊消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推拿按摩是否加速乳癌細胞透過淋巴擴散尚未有定論,但如果癌友出現不舒服症狀,無法確定是治療副作用或是癌細胞尚未清除,若任意推拿不僅無法緩解,還可能延誤治療,他建議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3.服用牛樟芝過去研究發現,牛樟芝在細胞、動物實驗中確實可讓腫瘤細胞凋亡。但醫師提醒,相關研究不等同於對人體的療效,自行購買煎煮服用,恐怕得不到有效成分,還因此耽誤治療。(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1-12-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婆婆不讓懷孕媳婦打疫苗 扯理由「怕金孫畸形」
新冠變異株Omicron已成為境外移入主流株,國內持續催打新冠肺炎疫苗,目前完整接種率近7成,但在各國追加第3劑加強劑時,台灣仍有百萬民眾「1劑都沒打」。近日更傳出有孕婦不打疫苗,原因是「家長叫我不要打」,就怕影響肚裡的金孫,離譜理由讓婦產科醫師聽了直搖頭。台灣周產期醫學會先前發表聲明,根據國外逾3萬例孕婦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臨床經驗,在孕期任何階段接種疫苗,並不會增加流產、胎兒畸形、早產、胎死腹中、或其他妊娠併發症的風險,流產風險與一般為施打疫苗的孕婦相同,皆為12.8%。耕莘醫院婦產部主任兼婦科主任張正坤表示,孕婦目前施打疫苗比例為8至9成,仍有1成的孕婦不願意打疫苗,除了先入為主觀念外,還有些是被「長輩」影響,就怕孫子有個閃失。近期門診一名年輕孕婦,目前懷孕20幾周,先前16周時要抽羊水檢查,因為沒施打疫苗,無法直接進產房使用儀器,醫護必須另外找診間,勞師動眾將超音波儀器移出替她檢查。張正坤表示,孕婦沒施打疫苗有染疫風險,需要剖腹、胎兒早產、新生兒患病率都會增加,尤其年紀超過35歲,有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子癇症及肺部疾病的孕婦,染疫後更容易轉成重症,因此建議孕婦不論懷孕周數,均應盡快施打新冠疫苗。張正坤說,疫情期間孕婦仍需正常到醫院產檢,包括抽羊水、胎盤功能檢查或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等。若孕婦懷孕未達32周而確診,打了單株抗體後身體逐漸康復無重症疑慮,則可靜待足月自然生產無需提早生產,待核酸檢查陰性後生產,可降低胎兒感染機率;若轉為重症,則滿32週就要考慮生產或剖腹產。另外國外有報告指出,媽媽確診會傳染小孩,張正坤指出,上述案例大多為個案,母親染疫並不會垂直感染小孩。先前碰過一名孕婦確診,Ct值30以上病毒量算低,媽媽也無症狀,生產過程很順利,小孩出生後也沒確診。若有症狀者,出現症狀10天以上且改善、24小時內無發燒,產後即可親自餵奶。
-
2021-12-27 癌症.卵巢.子宮
卵巢癌症狀非常不明顯 婦科醫提醒:6族群更要留意
腹痛、腹脹是相當常見的日常問題,不過提醒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應特別留意此症狀。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醫師表示,腹脹、腹痛雖然常見,但未必是腸胃道的健康問題,卵巢癌的不明顯症狀也常以此方式呈現。 女常腹脹痛婦產科也要看,留意不明顯症狀防卵巢癌! 郭安妮醫師表示,卵巢癌的症狀非常不明顯,並不像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等,可能會有出血的情況發生,卵巢癌在第一期、第二期常見沒有任何異狀,此時發現的患者,大多是因為健康檢查、定期檢查時發現。而進入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症狀也依然不大明顯,多以腹脹、腹痛、噁心、有壓迫感等腹部不適症狀呈現,也因為受到腫瘤壓迫,可能出現頻尿的情況,不少患者常會是從腸胃科轉診至婦產科,而此時發現的族群約高達75%。 郭安妮醫師表示,卵巢癌除了難以發現,棘手的也包括各期對患者的影響,早期發現存活率相當高,有望治癒,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約有90%以上,第二期則約有70%,但進入至第三期就僅剩約39%,而到了第四期僅有約17%,差異非常大。 醫師提醒,卵巢癌常見出現於女性停經前後,如有出現腹脹、腹痛等腹部不適,除了看腸胃科以外,也建議前往婦產科檢查,謹慎為佳,以避免確實有腸胃問題,但同時也有卵巢癌,卻因為只看腸胃科而沒被檢查出來,因而延誤治療。 她腹脹誤認為肥胖,轉診檢查出卵巢癌! 郭安妮醫師分享,診間曾有患者從腸胃科轉診而來,據了解,該名患者有長時間食慾不振、時常腹部不適的問題,且腹部逐漸變大,起初原以為是腸胃不佳使得肥胖,經詳細檢查後才發現是卵巢癌。醫師表示,腹脹確實也有可能會被誤認為變胖,但變胖通常是整個身體也會一起發展,不過只胖肚子的情況也是有可能。醫師再三叮嚀,女性需特別留意腹脹等不適問題,特別是風險族群更要小心。 卵巢癌常見風險族群,不生、晚孕等應多加留意! 郭安妮醫師指出,卵巢癌的相關風險,主要和卵巢運作有關,像是不生、晚生、不孕等族群,以及初經早、12歲以前就來經的族群,和停經晚、約55歲後才停經的族群,這些情況卵巢活動的時間、受荷爾蒙刺激的時間都會比較長,出現疾病的可能性就會比較高。而家族史中如果母親或姊妹有卵巢癌病史者,風險也會增加約5~7倍之多。另外,肥胖、體脂肪較高的女性,也是風險族群之一,因為體脂肪當中也有含有荷爾蒙,也會刺激卵巢,而此風險也和各婦科疾病息息相關。 卵巢癌難發現、晚期棘手,留意腹脹痛、檢查保健康! 卵巢癌難以發現、晚期又棘手,郭安妮醫師建議,女性除了要特別留意腹脹等腹部不適以外,在40歲之後也應定期做健康檢查,而風險族群建議再提早些,約35歲就可以開始規劃健康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而日常生活習慣,自然也應避免肥胖,包括良好的飲食習慣、肥胖者應適度減重,避免體脂肪的荷爾蒙刺激,如此對於防範卵巢癌會更加有幫助。 《延伸閱讀》 .防婦癌了解家族史很重要!醫:曾見4姊妹全中! .2招防範卵巢癌!醫:不生、晚孕風險高!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2-24 新聞.元氣新聞
經期出血量大被忽略 活38年才知罹類血友病
月經量大,又腹痛難忍?小心類血友病作祟!造成凝血功能異常的疾病,除了廣為人知的血友病外,其實類血友病才是盛行率最高的遺傳性出血疾病,至今卻仍被大眾所忽略。類血友病因日常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患者若遭遇意外造成傷口大出血,輕者部位腫脹、疼痛,重則貧血昏厥,更可能危及生命!多年任職醫院護理師的徐小姐(化名),以為自身月經出血量大,僅是遺傳的體質問題,直到手指的關節常出現莫名腫脹,甚至疼痛到無法動彈,就診諮詢後才發現家族有遺傳性類血友病病史,也因此救了很多親戚一命!八成患者未被診斷 血流不止要多加留意類血友病是患者類血友病因子不足或功能缺乏導致凝血異常,目前全台預估有2萬3千位類血友病患者,僅有3百多人被註記在重大傷病卡上,等於超過八成的患者仍未被確診。類血友病的初期症狀輕微、不易被診斷、患者因此難有病識感,多有延遲就醫等問題。徐小姐自小月經量大、經期持續超過一周,多年依賴婦科藥物控制,卻因拿取電話的小動作,導致手指關節大面積瘀青。童綜合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錢新南主任表示,類血友病的症狀大多不明顯,因此不易被診斷,且診斷需精確的特殊檢查,相當考驗每間醫院的設備、人力和經驗,因此,多半患者都會花費多年輾轉在不同科別尋找答案,最終才到血液科確診。類血友病男女病患比例相當 線上自我評估表助早日診斷類血友病與血友病成因不同,類血友病屬於非性聯遺傳,患者男女比例相近,為女性最常見之止血異常疾病。類血友病患常見症狀為日常性黏膜出血,如瘀青、流鼻血、牙齦出血等,一般的小傷口猶如水龍頭般、不斷出血;然而,女性在經期、懷孕期間和分娩後引起的出血量會增多,也因此有比較明顯的症狀可被診斷。童綜合醫院血友病暨罕病中心王俐婷個管師強調,如徐小姐這樣有知識背景的醫界同仁,都會忽略很多身體的小狀況,生活了38年才被診斷類血友病,更何況是ㄧ般民眾要自行確診。錢新南主任也呼籲,不論性別、年齡,如發現自身有慣性、無緣由出血問題時,可先透過線上自我評估表進行自我檢測,並立即就診尋求血液科醫師的幫助,其實類血友病的人生並不可怕,及早診斷,意外來的時候會可能會救你一命!
-
2021-12-1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子宮內膜異位症輕症可中醫調理 中醫教你簡單茶飲輕鬆調整體質!
中醫看子宮內膜異位,主要為「瘀症」,治療方式隨著形成的原因而不同。如果是急性症狀,或是形成5公分以上囊腫,應就醫治療,不建議自行調理舒緩。子宮內膜增生在中醫視為瘀症 依體質調理對症下藥正常子宮內膜隨生理週期生長、脫落,如果跑到不對的地方增生,就會影響身體狀況,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如果長在卵巢會形成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少數異位到腹腔外,就會造成其他疼痛或出血,最明顯的症狀是腹脹腹痛、生理痛,有些女性的經血量多,會導致貧血,也有人因卵巢功能不佳,而有不孕現象,對女性造成諸多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胡玉芳表示,中醫看子宮內膜異位,視為一種「瘀證」,形成的原因很多,有人是虛寒體質,有人是熱鬱在裡或是血虛、氣滯,中醫介入可改善腹腔循環,調節免疫系統,防止經血逆流,降低發炎情形,改善腹腔環境,讓內膜生長回歸正常。虛寒體質常用少腹逐瘀湯;熱證明顯常用龍膽瀉肝湯或是牡丹皮、益母草等,搭配化瘀藥例如桃紅四物湯、桂枝茯苓丸;針對經痛較明顯的病人,可用延胡索、芍藥來達到止痛效果。有陰虛、燥熱狀態,可用當歸、生地、芍藥來滋陰。囊腫超過5公分建議先行就醫 輕度可按摩搭配茶飲調理子宮內膜異位病人如果有急性症狀,例如腹痛難耐,或是囊腫有5公分以上,應就醫治療,不建議自行調理舒緩。輕度子宮內膜異位症,可練習腹式呼吸來舒緩經痛,鼻吸、嘴吐,吸吐時間約1:2的比例,藉以放鬆肌肉,減輕疼痛。經期前5至7天也可按摩幾處穴位,例如婦科要穴「三陰交」,左右各按壓1分鐘,對調理子宮有很好的效果,孕婦則不宜。此外,按摩臍下4寸的「中極穴」、中極左右旁開3寸的「子宮穴」,也有助調理婦科疼痛,建議平躺搭配精油揉按,切忌過度用力,怕冷的人可搭配熱敷或艾灸。胡玉芳並提供適合輕度子宮內膜異位及經痛者調理的茶飲,生理期前5至7天飲用1周,可改善經痛。但平常容易手腳冰冷、腹瀉的人以及孕婦,不適合飲用,如有其他慢性病,也應諮詢醫師再使用。《補血調經茶飲》▸藥材:益母草3錢、紅棗5至6顆、女貞子3錢、牡丹皮2錢▸作法:藥材先以冷水洗淨,水蓋過藥材浸泡約30分鐘。以中火煮滾,轉小火再煮20分鐘,剩約1至2碗湯汁,濾渣後即可飲用。▸適用:益母草偏涼,補血調經;女貞子入腎經,安五臓養精神;牡丹皮微寒入腎經,消瘀血;紅棗益氣養血。胡玉芳提醒,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與荷爾蒙或免疫相關的發炎反應,不可隨意進補,可補充柑橘類水果、富含鈣質的食物、維生素D、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減少酒精攝取,同時要維持正常作息、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並保持心情愉快,對治療有所幫助。至於有些女性會在經期喝紅糖水,從中醫角度來看,糖是濕熱物質,對舒緩發炎疼痛並無助益,尤其濕熱體質並不適合飲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1-26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給付藥價明年調整 心臟血管、神經系統用藥都調降
為健全健保藥品給付,中央健保署宣布,明年起調整6645款藥品價格,調降前三名分別為心臟血管用藥、神經系統用藥、全身性抗感染劑。民眾熟知的冠脂妥、保栓通、脈優等藥品都降價,預估年省74.6億元,將用於如癌症用藥等突破新藥給付。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說,這次共6645項藥品價格將調整,調降6564項、調升81項,平均降幅約4.1%。藥價降幅前3名類別,以心臟血管用藥降8%居冠,其次為神經系統用藥降6%、全身性抗感染劑降5%。戴雪詠指出,調降心臟血管用藥多為治療三高藥品,均是民眾耳熟能詳的,其中以「冠脂妥」降幅最高,降幅14%,每顆從15.6元降至13.4元;同為降膽固醇的「立普妥」降幅12%,每顆從10.7元降至9元。此外,用量最大的「保栓通」每顆從34.4元降至32.1元;高血壓患者常吃的「脈優」也從每顆4.3元降至3.84元。戴雪詠指出,治療局部癲癇的神經系統用藥「優閒膜衣錠」,降幅為4.7%,從每顆23.4元降至22.3元;另外,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利瑞卡」從每顆18.7元降至17.4元。在全身性抗感染劑方面,主要是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貝樂克」,降幅為8.9%,納入健保後於2015年從155元降至124元,明年起將再降至113元。由藥價調幅來看,降幅最大的是憂鬱症用藥「立普能膜衣錠5毫克」降幅達30%,其次為氣喘用藥「利平喘呼吸溶液劑」降幅25%,第3為婦科用藥「培力婦安蒙軟膠囊200毫克」降幅24%。戴雪詠說,從調降金額來看,罕病用藥「易來力凍晶注射劑150毫克」給付價調降近7000元最多,其次為化療藥「輝克癒蘇注射劑6毫克/毫升」降價近4000元,化療藥「愛寧達注射劑」也降價2275元。戴雪詠指出,這次藥價調降降幅、金額最高的藥品大多是年代久遠老藥,約已收納健保15年以上,且過了專利期有許多同成分學名藥競爭,製造及原料成本也逐步降低,健保調降老藥給付價格後,將省下費用擴增於癌症新藥給付,減輕民眾負擔。戴雪詠說,健保署往年多在每年4月1日調整藥價,但去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健保署與醫藥界達成共識,延後至去年10月調整;今年因國內爆發本土疫情,再將10月藥價調整期程再延後至明年元旦實施。為了縮小藥價差、降低健保藥品給付支出,健保署自2013年起,逐年進行藥價調查,並依藥品市售價格平均值進行計算,調整健保藥品支付價格。
-
2021-11-19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私密處長痘痘 女中醫難以啟齒的巴氏腺囊腫,靠這二件事改善!
「我以為是痘痘,沒想到兩天後,讓我連站都有點站不住。」這顆痘痘長的位置比較特殊,長在私密處。下巴長痘痘 曾被誤鬍渣剛上大學時,常參加活動,「玩」瘋了,不僅日夜顛倒,徹夜沒睡也是家常便飯,這樣的生活作息,導致我的皮膚狀態不好,下巴長了許多密集的痘痘,還曾被同學誤認為是鬍渣。進入醫院見習,壓力與日俱增,情況更嚴重,長時間待在手術室裡,無法如廁或飲水,月經來時容易「悶」住,直到有天,我發現私密處有顆摸起來軟軟的「痘痘」。中藥調理 改善腺體阻塞除了下巴上的痘痘,其實經期時,私密處偶爾也會有一、兩顆毛囊炎,通常經期結束就消腫。那次恰逢經期,摸到「痘痘」時不以為意,沒想到兩天後,愈腫愈大,竟開始有些站不住,不適的感受從私密處陣陣襲來,身體不自覺地扭動以減輕疼痛,我趕緊向婦產科老師求助,老師初步判斷,「可能是巴氏腺囊腫。」當時我的私密處長一顆如彈珠般大的痘痘,完全不敢跟朋友訴說。尤其巴氏腺囊腫,好發20至30歲的女性,若是沒有性行為的女性,更是難以啟齒。一開始的治療,我使用西醫外用藥膏,擦了卻不見效,所以我改以中藥調理。作息沒調整 月事來就犯中醫認為,女性下半部,尤其陰部長痘痘、腺體囊腫,與下焦骨盆腔的濕熱體質有關,服用清熱解毒、利水袪濕的中藥,腺體阻塞的情況確實改善,我的「痘痘」也在幾天內消腫了。 雖然暫時消腫,但我沒有學乖,作息依舊沒調整,見習壓力也大,從發作後的半年間,只要月經造訪,都隱約有發作前兆,甚至有一、兩次腫得跟第一次一樣大。若我不處理、不吃藥,私密處會感到異物存在,且疼痛感強烈。多運動排汗 身體變輕鬆於是我下定決心,中藥吃久一點,徹底調整體質。也決定和朋友相約一起運動,上健身房、練馬拉松、爬山等。我愛爬山,尤其是高山,一趟3、4天的行程,除了無法洗澡,能如廁換衛生棉的地方也不多,以致前些年因「痘痘」問題,只要跟月經「撞期」的登山行程,幾乎不敢去。然而,在我持續服藥調體質及運動後,大量排汗讓身體變得比較輕鬆,不僅私密處的「痘痘」鮮少復發,臉上的鬍渣也跟著改善了。現在的我,可以很自在地想爬山就去爬山,終於不用再顧忌經期了。醫學辭典/巴氏腺囊腫 巴氏腺體位於陰道口左右,主要功能是分泌液體,提供陰道潤滑。腺體管口可能因衛生問題、陰部菌叢失衡、壓力等因素發炎阻塞,形成黏液狀囊腫,囊腫會隨時間增大,稱為巴氏腺囊腫。鄭伊倫小檔案現職:衛福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專長:不孕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更年期症候群、月經諸症、婦科雜病、小兒生長、體質調養與一般科經歷:●安生中醫診所中醫師●康宸中醫診所中醫師●三軍總醫院中醫住院醫師●台北慈濟醫院實習醫師
-
2021-11-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女接種BNT後死亡 莊人祥:有癌症病史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第一劑涵蓋率達76.42%、第二劑為42.86%。不過昨天新增六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其中一例年僅18歲的年輕女性接種BNT疫苗後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個案本身有癌症病史,後續將協助個案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莊人祥表示,個案於9月29日接種疫苗,當天因有婦科問題而前往急診就醫,但無大礙。至11月9日出現上腹痛症狀解未改善,再度至急診就醫,11月12日持續腹痛嘔吐未改善,於11月13日施予緊急手術治療,15日死亡。昨新增六例疫苗接種後死亡事件,包括兩例接種AZ疫苗,為一女一男,年齡分別為84歲及93歲,接種疫苗後58日及 83日間發;一名男性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年齡為78歲,接種疫苗後24日發生;一名55歲男性接種高端疫苗接種後死亡,接種疫苗後三日發生;另有兩名女性接種BNT疫苗後死亡,年齡分別為18歲及75歲,接種疫苗後二日及47日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