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已從2011年開始成為台灣婦科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這個與肥胖有關的癌症,每10萬女性有17人罹患,已超過卵巢癌及子宮頸癌。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賴瓊慧指出,相較於其他婦癌子宮內膜癌九成會異常出血,也沒有其他婦癌惡性,因此,女性只要有異常的出血,或是月經不順就需要就醫,才能早期檢查早期治療。
賴瓊慧在「2022癌症高峰論壇」說,近年子宮內膜癌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2、30歲的患者常見於診間,一名17歲的少女因月經不順就醫,發現有多囊性卵巢,因經常不排卵,沒有黃體素的刺激,子宮內膜沒有完整剝離,舊細胞一直留下來,累積突變造成內膜增生形成子宮內膜癌。
針對這些年輕患者,在臨床上會進行生育力保存會保留子宮,但10年的復發風險高達5成,賴瓊慧指出,這是因為高風險的子宮還存在,因此,患者得密切追蹤,等到生育結束後,會再進行子宮摘除。
除了多囊性卵巢是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因子,肥胖也是重要因子,尤其子宮內膜癌又以類內膜型腺癌最常見,這類型癌症與體重及脂肪有關,過多的脂肪組織轉化過多的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生長,長期下來造成子宮內膜過度增生及子宮內膜癌;加上肥胖的人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也導致免疫反應減弱及氧化壓力增加,都會增加癌細胞的生長。
而近年也發現子宮內膜癌與遺傳有關係,若有錯配修復(mismatch repair)基因突變,還容易與大腸癌、卵巢癌有關;另外糖尿病、高血壓、太晚停經,或乳癌病人長期服用Tamoxifen都需要密切追蹤。
雖然子宮內膜癌發生率高,但九成患者會有異常出血,早期發現是比較容易的,賴瓊慧表示,在治療上以手術為優先,一期內膜型腺癌,分化良好,五年再發率約2.6%,五年存活率97.9%;至於中高風險患者還可以搭配骨盆放射治療,復發性、晚期、轉移性患者,目前臨床試驗發現,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多項標靶藥物與傳統化療相較,存活率有改善。
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最常見的癌症,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子宮體癌每十萬人17人,已超過卵巢癌的9.86人及子宮頸癌7.67人,由於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及高齡化婦女人口增加,使得患者愈來愈多。
賴瓊慧建議,子宮內膜癌已成婦癌首惡,女性只要異常出血,例如月經跟平常的規律性不同,或是兩次月經中有出血,另外更年期的亂經或停經又出血而且是咖啡色,都需要去看婦產科就診。
.4/9(六)直播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videos/7303358586402292
.4/10(日)直播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389351164842501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