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國衛院
共找到
422
筆 文章
-
-
2021-09-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施打超複雜 須經15關卡
BNT疫苗被稱為史上「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多達十五道注意事項,需要先稀釋才能施打,為目前唯一可能稀釋錯誤的新冠疫苗,包括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均出現過接種未稀釋原液的烏龍事件。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近期新冠疫苗接種品牌眾多,且流感疫苗即將開打,容易導致前線醫護「錯亂」,建議某團隊小組固定施打某廠牌疫苗,避免再出錯。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在立法院被問及是否對恩主公醫院懲處,他表示,「當然會」。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除對恩主公醫院作出停打一周懲處,也要求醫院落實人員精進訓練與施打疫苗SOP演練,如改善不夠,就延長停打時間,若無改善,最重可中止疫苗施打合約處分,同時通知各醫療院所強化接種流程確認機制,徹底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新北衛生局前晚緊急與衛福部疾管署長周志浩及多位專家學者討論相關應變作為,也派員到恩主公醫院調查事件發生經過。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說,BNT疫苗施打程序複雜,共十五道手續,被喻為最複雜的疫苗,其中最易發生的錯誤有二,一為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二則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引發免疫過激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免疫休克。日本兵庫縣尼崎市今年六月爆發同樣錯打事件,六名養老院員工接種BNT疫苗原液,事發後,兵庫縣密切觀察六人一周時間,確認健康無虞,才接種第二劑。南韓八月有十人接種BNT疫苗原液,部分人出現發燒頭痛等輕微症狀。新加坡國家眼科中心今年二月因接種流程出錯,一名工作人員被注射五倍劑量,所幸後續身體狀況良好。美國安全醫療作業協會(ISMP)曾提及四起BNT疫苗稀釋錯誤事件,均屬劑量過量,部分接種者出現類流感症狀,住院觀察。BNT藥廠在疫苗臨床試驗期間,曾幫受試者注射高達一百微克劑量,遠高於推薦劑量卅微克,部分出現輕度至中度、短暫的局部反應和類流感症狀,並無嚴重不良反應。美國疾控中心建議,若未稀釋導致劑量過高,應告知接受者局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第二劑仍可如期接種。施文儀建議,大型醫院最好安排固定團隊接種特定品牌疫苗,針對小型診所,則安排某些診所專責某些疫苗,可讓流程更純熟,也能避免轉換廠牌時的失誤機率。此外,接種前,醫護人員應該遵守「三讀五對」,三讀為拿藥、給藥、歸藥時須確認,五對則是核對患者姓名、藥物、服藥時間、給藥劑量與給藥途徑是否正確。團隊間須彼此確認、互相監督對方的動作。
-
2021-09-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號稱施打過程最複雜 2錯誤易失守「心肌炎恐增高」
國內第九輪BNT疫苗以於成人開打,接種站卻出包!新北市三峽恩主公醫院負責的永福接種站醫護,將未經稀釋過的BNT疫苗原液施打在25位民眾身上,由於原先一瓶BNT原液經稀釋後,可以提供給六人接種,等同於打了多倍的劑量。專家提醒,施打過量疫苗可能引起免疫過激,需留意48小時內留意過敏休克情況,未來也需要留意罕見心肌炎機會是否變高。BNT疫苗施打號稱是「接種程序」最複雜的疫苗,有15道注意事項,由於施打過程需要重新加入食鹽水稀釋再施打,因此過去在日本也曾發生過將未稀釋原液給於民眾接種的烏龍。指揮中心今日一早也緊急上傳「BioNTech COVID 19 疫苗使用操作程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ipqtT2Y9JU)。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mRNA疫苗屬核酸材質,受限於疫苗穩定性問題,必須乾粉包裝或高濃度液體包裝。其中BNT疫苗在核酸濃縮後,需進行水分抽乾後,在「粉狀狀態」下最為安定,因此施打前還需要加入生理食鹽水稀釋施打,且施打前要均勻搖晃下溶解,才能進一步施打。對比國內的高端疫苗,因為屬於重組蛋白,安定性較核酸高,則採液體的單劑型包裝即可,操作較沒那麼複雜,因此施打「稀釋型疫苗」操作上要更為注意。周彥宏表示,施打最容易發生的錯誤包含,第一,稀釋比例不對,造成粉末結晶殘留,未能完全溶解就注射到體內,容易造成施打部位發炎、肌肉受損。第二,就是施打原液或倍量的疫苗,會造成免疫過激反應,甚至導致免疫休克,至於最讓人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也要考量臨床的安全測試劑量。他指出,一般疫苗在研發的通則上,會進行動物實驗的「獨立測試」,也就是當給予五倍劑量疫苗時,副作用跟一倍劑量相比是否仍在可控範圍,若仍在範圍內才可以進行測驗,但是若施打的倍數是施打「六人份」,等同於五倍邊緣,若更誇張施打十倍劑量,要注意可能出現罕見副作用,如:心肌炎機率可能跟著增高。對於國內有25位民眾被施打BNT原液,周彥宏表示,24小時到48小時內要注意是否有免疫過激反應,如果超過48小時跟一般人一樣,就比較不用擔心。但若接種對象為青少年,其免疫反應跟成人不一樣,要特別小心,至少要觀察兩周。若是成年或老年人,觀察期要注意慢性病是否有影響。但他也強調,BNT疫苗若第一劑打過量,仍舊要打第二劑,因第一劑目的在於誘發免疫、第二劑則喚醒免疫,其原理不受影響,且施打二劑的間隔天數也不用因此縮短或延長。
-
2021-09-28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父患多囊腎病逝 24歲女子得遺傳 憂心洗腎幸見曙光
台中24歲黃姓女子的父親患有「自體顯性多囊腎」長期洗腎,多年前病逝,由於多囊腎屬遺傳疾病,黃女發現自己也罹患多囊腎第3期,年紀輕輕就可能洗腎,心情沉重。光田綜合醫院腎臟科給她服用新的口服藥物,大幅延緩洗腎時間;更結合國衛院引進基因檢測,有助慢性腎病患者及早診斷治療。多囊腎是遺傳性疾病,只要父母親其中一人得病,兒女罹病的機率是50%,光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說,多囊腎患者出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但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難以察覺,普遍在30到40歲後,因腎功能逐漸退化,才會引起高血壓、背痛、腰痛、尿路結石、血尿、泌尿道感染等症狀,而檢查確定罹病已為時已晚。王家良表示,24歲黃女長期照顧多囊腎的父親,醫師提醒她有家族史應及早檢查,不料檢查發現自己也因遺傳基因罹患多囊腎,正值花樣年華的她,難以接受年紀輕輕就可能承受洗腎之苦。還好多囊腎治療已見曙光,在符合特定多囊腎病程下,健保署許可專案使用口服藥物,可以抑制腎臟水泡增長,讓腎功能惡化速度約延緩3成,越早服用越好;臨床上慢性腎臟病分為第1期到第5期,進入第5期就需要洗腎,根據研究患者在第2期開始持續服用藥物,可延緩7年洗腎;第3期可延緩4年洗腎;第4期可延緩1年左右。黃女的腎功能已退化到第3期,目前持續服用一個月的藥物,讓腎功能維持住,她慶幸自己早發現,及早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可以延緩慢性腎病的惡化速度。光田綜合醫院與國衛院黃道揚醫師學術合作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檢測,讓有腎病家族史患者,找出是否有自體顯性多囊腎基因變異,黃道揚表示,腎臟有囊腫常見,有時與自體顯性多囊腎也難以區分,基因檢測有助於疾病的診斷,以及優生的諮詢,患者應多喝水、少吃鹽、吃降血壓的藥,並經醫師評估服用新藥治療。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呼籲,多囊腎初期並沒有特別的症狀,容易被忽略,如果父母、親戚是多囊腎患者,建議民眾可到腎臟科檢查,利用腎臟超音波、抽血、驗尿、基因檢測來評估,持續追蹤腎臟的狀態及功能。
-
2021-09-27 癌症.抗癌新知
輔助化療殺癌效率增為三倍 國衛院褐藻醣膠研究登國際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褐藻醣膠加上化療,最高可將化療殺癌效果提升為三倍,相關細胞實驗及動物實驗研究已於去年登上國際期刊《Cancer》。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欣伶表示,褐藻醣膠本身不會殺死癌細胞,但有助塑造不利於癌細胞增生的微環境,目前在大腸癌已得到驗證,目前正著手研究三陰性乳癌,希望能應用於更多癌症。為探討褐藻醣膠輔助化療的機轉,徐欣伶研究團隊以人類大腸癌細胞,進行細胞研究。結果發現,發現相較於單獨用化療藥(Cisplatin,順鉑),p53基因有表現的大腸癌細胞在48小時後僅13%壞死,但若給予化療加褐藻醣膠,癌細胞壞死比例可提高至39%。徐欣伶表示,即便在p53基因不表現的人類大腸癌細胞,褐藻醣膠也有助提升化療效果,將癌細胞凋亡比例從20%提高到34%。大腸癌小鼠使用化療(順鉑)並口服褐藻醣膠,四個星期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也能有效抑制M2巨噬細胞,進而減少癌症轉移的機會。徐欣伶表示,褐藻醣膠是天然的抗氧化物,有助塑造利於殺死癌細胞、不利於癌細胞增生的微環境,其機轉包括活化抑癌基因、促成好的免疫細胞、抑制不好的免疫細胞和過氧化物等。徐欣伶表示,p53是正常細胞中的一個轉譯基因,p53會活化其他很多基因,促成細胞修復、正生長、血球分化等正常功能,生活或環境的壓力也會促進p53的表現。在許多癌症病人身上,都會看到p53突變或是不表現,對細胞生理產生負面影響,褐藻醣膠仍有助提升化療的效果;少數癌症病人的p53基因是有表現的,這些人對化療及褐藻醣膠的治療反應更顯著。徐欣伶提醒,市面上許多褐藻醣膠產品,但具備足夠、良好研究基礎的產品並不多。雖然褐藻醣膠沒有特別的禁忌症,另外一定要記得,褐藻醣膠不是藥品,本身並不會殺死癌細胞,絕對不能取代化療或放療。
-
2021-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如何確保3年不缺疫苗? 陳時中:改商業合約就有約束力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率部會首長至立院進行疫苗相關事宜專案報告,民進黨立委邱泰源今詢問,如何確保台灣未來三年不缺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明後年各簽了2000萬劑和1500萬劑的疫苗合約,但無法確保交貨時程,有在思考將疫苗供應合約改成商業合約,就有約束力。對於若疫苗若供應不足,如何進行混打計畫,陳時中表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有委託防疫學會,針對疫苗混打的免疫力、持續力,做相關試驗,並跟國際資料互相認證,再經由專家討論,希望能提升疫苗施打效率。陳時中也提到,一直都有在談疫苗代工,但要對方覺得我們可以,因此要先把相關產業鏈整合,具備條件才可以談得更順利。他表示,目前國產疫苗有聯亞、高端投入,聯亞二期EUA沒通過,正在積極補正,高端也努力爭取國際認證中;另外,國衛院興建二代疫苗廠,但不是商業生產,而是做臨時戰備研發,約一百萬劑左右的製程,把臨床研究接續起來,做基本放大,再轉給疫苗生產商。民進黨立委何志偉今則質詢民眾出現疫苗接種後不良反應,政府如何進行相關救助,他強調,「疫苗不良反應是科學、扶起家中經濟是社會學,讓民眾獲得需要的幫助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義務」。蘇貞昌回應,有沒責任是一回事,照顧是另一回事,會請相關部會就各國情形進行思考;陳時中則說,會綜合國家社會的需要,結合各部會一起來討論。
-
2021-09-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端疫苗可能獲得美方認可嗎?專家看法分歧
高端疫苗可能獲得美方認可嗎?國內專家看法不一,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難度相當高,美國不會拿國家安全開玩笑。」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高端是美國國衛院的授權疫苗,或許還有些希望。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玉成說,「即便非第一時間取得認可,但早晚會有機會取得認證。」截至九月十七日,我國已有一二一點二萬人打過二劑AZ疫苗、卅六點六萬人打過二劑莫德納疫苗,如果美國只承認通過WHO認證的疫苗,這一百五十多萬人符合赴美資格;BNT疫苗開打之後,如到貨順暢,則符合資格人數將陸續增多。蘇益仁指出,美國先認證莫德納、BNT與嬌生等三款疫苗,接下來應會認可英國AZ疫苗,與中國的科興、國藥等疫苗,至於高端疫苗僅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到了國外,就必須面臨殘酷考驗,不過,高端屬於美國國衛院的授權疫苗,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還有些希望。黃立民表示,許多人認為高端疫苗系出美國,應有機會獲得美方認可,但美國連保護力超過九成的自家Novavax疫苗都嚴格以對,迄今尚未核准使用執照,怎可能通融高端,「不會拿國家安全來開玩笑。」北醫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劉明哲表示,高端疫苗是否獲國際認可,主要觀察重點為通過認證,值得關注的是因高端屬免疫橋接疫苗,未來若免疫橋接技術獲更多國家認可,就比較順利。黃玉成表示,高端在巴拉圭進行臨床試驗,在哥倫比亞也即將展開相關臨床試驗,若有完整研究報告,取得國際認證的可能性又更高,「高端自己要多多努力」。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惹議 蘇益仁:混打BNT才合理
莫德納疫苗短缺,三四三萬人接種第一劑,僅卅三點四萬人接種第二劑,三百多萬人苦等第二劑疫苗。台大醫院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十四日審核通過「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審核中,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學理上兩款疫苗混打可行。如程序順利,最快下周啟動臨床試驗。陳時中坦承:國外無此類混打該項臨床試驗負責人為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也是高端疫苗二期試驗執行總主持人,他表示,能否引發相當的免疫反應,最快十月底就有初步結果,屆時就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陳時中說,即便目前國外還沒有mRNA混打次單位蛋白質疫苗的案例,「但相關試驗不見得要國外有才能做,要不然台灣永遠沒辦法走在最前面。」至於將來是否開放莫德納混打高端,要看專家如何討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正審核該項混打計畫,因必須告知莫德納公司,且經指揮中心同意才能調度公費疫苗,作為試驗之用。鍾飲文疾呼:國人更盼混BNT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光是單打高端的臨床三期,都還沒有做完臨床試驗,現在還做混打計畫,不知道這算第幾期?已經超過接受正式醫學院訓練的理解,超出他的理解。新冠疫苗專家會議召集人、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兩者混打安全性應沒有問題,但除非結果證明中和抗體優於其他組合,否則不會建議兩者混打。國人應該更期望莫德納混打BNT,且加拿大、歐盟部分國家已同意混打。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說,「只拿到台灣EUA的疫苗,不要與做完三期臨床試驗的國際疫苗爭同等地位。」但在總統、副總統的背書下,高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踰越了界限,學術及醫界也沒守住那一條線,應該超越政治考量,莫德納混打BNT,才是合理的做法。謝思民表示,「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試驗計畫將收案二二○名廿至七十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達八至十二周的民眾,採隨機雙盲方式平分為兩組,一組接種莫德納疫苗、一組混打高端疫苗,並於接種第○、十四、廿八天,以及三個月和六個月抽血檢驗中和抗體效價。謝思民強調:解決疫苗供應不穩謝思民強調,各國開始混打試驗,都是為解決疫苗供應不穩定的情形,該研究發想也是以此出發。從學理上來看,莫德納疫苗雖然是mRNA疫苗,但與高端在抗原具有一致性,均來自美國國衛院(NIH)技轉。七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的基隆市退休國小校長楊熾瀧,被問到第二劑是否願混打高端,一口回絕「我不要」。他說,不是不支持國產疫苗,是高端不符合科學檢驗程序,至今也未能取得國際認證。
-
2021-09-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混打高端試驗 主持人:一個月內應可看出結果
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目前包含長輩、高風險等造冊人員已經施打第一劑莫德納期滿,且已經滿十周,但卻遲遲等不到。目前由台大感染科醫師謝思民主持,莫德納疫苗混打高端疫苗的臨床實驗,已通過台大醫院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核,可望於下周接種。謝思民表示,混打疫苗是否能引發足夠免疫反應,一個月內可看出結果,預計屆時就能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是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根據招募計畫,將收案220名20至70歲,打過第一劑莫德納達8至12周的民眾。謝思民表示,將採隨機雙盲方式將受試者平分為兩組,一組接種莫德納疫苗、一組混打高端疫苗,並於接種第0、14、28天,以及三個月和六個月抽血檢驗中和抗體效價。謝思民表示,各國開始混打試驗,也都是為了因應疫苗不穩定供應的情形,因此研究發想也是以此出發,並以我國可自行掌控的高端疫苗作為混打的對象。他說,學理上來看,莫德納疫苗雖然是mRNA疫苗,但引發免疫反應的抗原是經過轉譯後生成的免疫蛋白S2P,而此蛋白與高端疫苗使用的次單位蛋白相同,皆來自於美國國衛院(NIH)技轉,最後刺激免疫反應的最終抗原相同,具抗原一致性,也是選擇混打兩種疫苗的原因之一。謝思民也表示,高端疫苗為次單位蛋白疫苗,引起不良反應不像莫德納等mRNA疫苗這麼強烈; 而疫苗第一劑主要是強烈地刺激免疫反應,以形成免疫記憶,第二劑追加劑的角色則是喚醒記憶,學理上來說不需要有這麼強烈的免疫反應,因此高端作為第二劑追加劑是不錯的選擇。謝思民表示,高端作為第二劑能否引發相當的免疫反應一個月內應可看出結果,預計屆時就能有足夠的資料提供指揮中心或是臨床醫師作為疫苗接種的參考。高醫院長鍾飲文則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和資料建議民眾混打這兩種疫苗,這也是此臨床試驗的目的。他說,混打試驗的應會以中和抗體效價或IgG等來推估臨床療效。如果到時候「莫+高端」的中和抗體效價信賴區間和「莫+莫」相比,大於〇.六七倍,就代表不劣於原先的組合,便可建議民眾以此方式接種。
-
2021-09-14 癌症.乳癌
國衛院治療乳癌新利器 海扶刀再進化免除燒傷風險
乳癌為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過去的治療方式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療或化療。近年「海扶刀」治療方式可讓病患免開刀,但易有心肺臟、皮膚燒傷的問題。因此國衛院開發「戒指型」海扶刀系統,透過精準定位免除燒傷風險,關鍵技術已通過我國專利,研究成果也發表於國際期刊上。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景欣表示,傳統利用外科切除手術治療乳癌,但高劑量麻醉、侵入式手術,對高齡病患風險較大,且有些病患無法接受乳房部分或全部切除,造成病患退縮。近年出現的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HIFU ablation),又稱「海扶刀」系統治療方式,則是自體外發射超音波,波束經過超音波膠或水、皮膚、脂肪等軟組織的傳導,聚焦於腫瘤目標組織,讓腫瘤被熱凝固而壞死,乳癌病患便可不須麻醉、開刀治療。但原先的海扶刀系統為「碗狀」,其超音波聚焦的方式容易傷到胸大肌、心臟、肺臟,也易燒傷皮膚。根據美國、以色列、歐盟等地的治療數據,皮膚燒傷者約三到四成。另外,原海扶刀系統打出來的投射熱點如同一顆米粒,針對3至5公分的腫瘤,燒完需要兩小時。陳景欣指出,國衛院研究團隊開發「戒指型」海扶刀系統,圓環形的超音波發射方式可讓波束平行於胸骨,就能減少胸部與心肺的燒傷機率。並且藉由仿體消融試驗、豬肉包圍脂肪的消融實驗等,發現藉由調控輸入不同的電壓,使投射的超音波可成為環性的焦點而非單一熱點,30分鐘便可燒完一立方公分,大幅降低治療時間。期盼未來經臨床試驗以及食藥署查驗登記通過後,可成為乳癌治療新選擇。
-
2021-09-13 癌症.乳癌
國衛院研發「戒指型」海扶刀治療乳癌 免開刀、降燒傷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但過去常見治療方式為外科切除手術,輔以放療或化療。雖然近年有「海扶刀」的治療方式可讓病患免開刀,但容易有心肺臟、皮膚燒傷的問題。因此國衛院開發「戒指型」的海扶刀系統,透過精準定位免除燒傷風險,關鍵技術已通過我國專利,研究成果也發表於國際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陳景欣表示,傳統利用外科切除手術治療乳癌,但高劑量麻醉、侵入式手術對年齡大的病患來說風險較大,且有些病患無法接受乳房部分或全部切除,造成病患退縮。近年出現的非侵入高能聚焦超音波消融術( HIFU ablation),又稱「海扶刀」系統治療方式,則是自體外發射超音波,波束經過超音波膠或水、皮膚、脂肪等軟組織的傳導,聚焦於腫瘤目標組織,讓腫瘤被熱凝固而壞死,病患便可不須麻醉、開刀治療乳癌。但原先的海扶刀系統為「碗狀」,其超音波聚焦的方式容易傷到胸大肌、心臟、肺臟,也容易燒傷皮膚。根據美國、以色列、歐盟等地的治療數據,皮膚燒傷者約三到四成。另外,原海扶刀系統打出來的投射熱點如同一顆米粒,針對3至5公分的腫瘤,燒完需要兩小時。陳景欣表示,國衛院研究團隊開發「戒指型」海扶刀系統,圓環形的超音波發射方式可讓波束平行於胸骨,就能減少胸部與心肺的燒傷機率。另外,藉由仿體消融試驗、豬肉包圍脂肪的消融實驗等,發現藉由調控輸入不同的電壓,使投射的超音波可成為環性的焦點而非單一熱點,30分鐘便可燒完一立方公分,大幅降低治療時間。陳景欣說,相關研究成果分別於2018年和2020年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關鍵技術已通過我國專利申請,同時申請美國與中國專利審查中。期盼未來經臨床試驗以及食藥署查驗登記通過後,可成為乳癌治療新選擇。
-
2021-09-11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高雄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 展現創新價值 壯大急重症醫療
「以仁愛為本,輔以精實管理」是高雄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治理院務的核心理念,他將醫院發展願景濃縮成「TOP S KMSH、i PrOVE」兩句標語,以此定海神針帶領醫院展現創新價值。小港醫院是高雄首家公辦民營的市立醫院,1998年起由高醫承接,在地深耕逾20年,近年再與高市府簽第3期興建營運移轉案投資契約,投入興建第二醫療大樓。鼓勵深入社區當志工郭昭宏曾任小港醫院醫務秘書多年,2018年接掌院長,由於醫院位置偏離市中心,服務對象勞動人口居多,他定調港醫的發展為「全人照護暨環境職業醫療特色醫院」,並發起「I-care」計畫,鼓勵員工深入社區當志工,懂工務的可幫弱勢家庭修繕居家,熟藥理的可幫長輩做藥物分類,大家近距離觀察社區需求貢獻自身長才,讓服務更有感。人才培育推出「i PrOVE」「小港醫院是老店,需要價值創新。」郭昭宏接任前兩年推出「TOP S KMSH」,希望港醫做到頂尖、永續經營,「KMSH」是小港醫院英文縮寫,各個字母分別代表技術提升、跨域整合、智慧醫院、全人照護義涵。目前推「i PrOVE」,希望在人才培育、提升效率、價值創新等層面與國際接軌。醫院經營上,採取集中式領導,確定政策後,帶同仁集中火力執行。像港醫設立了環境職業醫學、AI及微生態三大院級中心,由他與兩位副院長洪志興、李書欣帶領同仁鎖定這三大目標衝刺,去年拿下3個國家新創獎,年輕醫師在環境醫學領域發表的論文也獲國衛院青睞,讓港醫成為國衛院南部夥伴。建「咀嚼吞嚥困難中心」港醫在空汙議題也拿到教育部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而因應高齡化,建置「咀嚼吞嚥困難中心」,將篩檢作業標準化,大幅提高鼻胃管拔除率。郭昭宏說,做這塊領域深具意義,去年醫院與大學合作開發的壓舌器也拿下國家新創獎。精實管理縮短醫療流程郭昭宏帶團隊注重溝通,做事講究細節,常跟員工講,「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營運上除做績效考核(BSC),也善用精實管理概念改善臨床實務,像收治中風病人的流程即在精實管理下大幅縮短時間,讓港醫的急救能力達到重度急救責任醫院的標準。郭昭宏表示,醫院附近勞工多,每月收治的外傷人數不比醫學中心少,未來小港醫院努力的目標,是壯大急重症醫療能量。郭昭宏小檔案●現職: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內科教授高雄巿立旗津醫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秘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視鏡檢查中心主任高雄市健康城市推動中心執行長給病人的一句話●「平時不養生,老了養醫生」,養生其實是件簡單的事,持之以恆做好,健康就會發揮不簡單的成效。
-
2021-09-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社區早潛藏隱形傳播鍊 專家:預防性停課需拿捏力道
Delta入侵國內導致疫情升溫,從桃園機師、新北幼兒園到板橋大樓,延燒北市裝修夫妻染疫,出現多起群聚案,指揮中心進行基因定序,發現幼兒園確診案例的Delta病毒,與機師案、屏東枋山案的Delta完全不同,是第三種全新序列。近期北市松山區一名國一生確診,也將加速基因定序。專家認為,病毒一直在變異,不同序列的Delta毒性、傳染力差異不大,許多年輕人無症狀、輕症,要減少社區隱形傳播,除匡列防疫管控,最後仍要靠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幼兒園確診Delta經過基因定序,與先前桃園國籍航空機師確診的Delta定序不同,與先前屏東群聚案更加不同、且差異更大,也沒有與國內境外移入病例相同,代表是全新序列。他強調,病毒本就就會變異,不用因為出現新序列,就賦予太大意義,也並非代表過去有潛藏病例。對於幼兒園群聚案,陳時中說,不敢說疫情可控制,因部分人在隔離檢驗中,至少沒有惡化。指揮中心跟國衛院及研究檢查組,會研議如何增快檢驗速度。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感染科醫師邱政洵表示,病毒會不斷變異,各國病毒株都不一樣,基因定序目的是供流行病學參考,是看傳染途徑,只要變種位置不在抗體辨識部位,基本上這幾類Delta毒性、傳染力差不多。他認為,新冠病毒漸漸「流感化」,無症狀、輕症佔多數,但傳染力還是在,政府應加速檢驗揪出確診者,民眾也要提高警覺,有相關接觸史、處在高風險區塊,有症狀就要去就醫。邱政洵表示,社區或許有潛藏隱形傳播鍊,像新北幼兒園群聚,傳到老師才浮出水面,接連抓出一堆小朋友及家庭感染,若沒有幼兒園事件,這一群確診者不知何時才會被偵測到。以目前狀況,北區學校風險較高,但不排除南部也會有,預防性停課很辛苦,小孩影響就學、家長影響工作,對國家發展、生產力都是一種傷害,力道需拿捏剛好。邱政洵舉例,以美國六、七月疫情狀況,感染Delta多半是年輕人、以及廿二至廿八歲青少年,廿一至廿五歲的確診率甚至遠高於五十歲以上民眾,即便年長者死亡率高於青少年,青少年仍容易感染,變為社區傳播者。目前有兩種作為,一種是施打疫苗,一種是防疫管控,家長突然接收停課通知,心理難免不舒服,但因應防疫必須採檢、停課等待檢驗報告,未來還是要提高警覺。
-
2021-09-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治療新契機? 國衛院發現老藥新組合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多仍在國際間流行,因此個研究團隊都在尋找有效藥物治療重症,以避免醫療資源崩潰。國衛院從現有健保藥物尋找,發現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和組織移植常用的抗排斥藥物「環孢素」合併使用,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病毒量,並降低細胞風暴發生,可望用在中、重度患者的治療。依據指揮中心發給各醫療院所的醫界通函,針對確診病患的治療,抗病毒藥劑建議於病程早期,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則於病程晚期併發重症時使用。其中,瑞德西韋用於嚴重肺炎病患無法降低死亡率,但可加速臨床改善兩天。國衛院則透過大數據分析,從230種健保處方藥中篩選出「環孢素」,與瑞德西韋合併使用,在動物實驗平台上發現,比單用瑞德西韋或單用環孢素,抑制病毒量和抑制細胞風暴的發生,都有很好的效果。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秀珠表示,治療新冠肺炎首要是先抑制病毒複製,再來是治療後續產生的發炎反應。而在新冠肺炎中看到,新冠肺炎病毒會引發很強的人體免疫反應,造成細胞風暴,因此除殼盎病毒藥物再加上免疫抑制劑,應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而環孢素主要是針對器官移植造成免疫過度反應的藥物,為健保使用藥物;瑞德西韋也已核准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因此研究團隊將兩種藥物進行不同劑量組合的實驗,並以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與人流感冠狀病毒OC-43平台作為新冠肺炎病毒替代試驗平台。研究結果發現,兩種藥物結合使用,有「1+1>2」結果,中研院和台大醫學院的實驗室也驗證這樣的組合有很好的協同效果。但李秀珠也表示,目前尚未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但兩種藥物皆為健保藥物,醫師可「想用就用」,因此期盼此藥物組合可作為臨床失一在臨床治療上的選擇,未來或可成為中重症患者的治療契機。
-
2021-08-30 新聞.元氣新聞
「就像一艘船不讓我落海」新式整合治療助他戒癮六百天
好萊塢電影裡面常有戒癮者圍坐一圈,互相訴苦、支持彼此的畫面,這是美國行之逾30多年、發展成熟的整合治療模式(Matrix Model),也是美國「藥事法庭」最常結合的處遇制度,療效廣受科學實證支持,但在台灣,2016年才引進,2018年開始試辦,今年才試辦到第4年,不過已得到很好的成效,也開始累積出口碑,有人排隊來參加,也有人戒癮後成繼續參與,繼續支持其他人走向重生。「今天剛好是我戒癮第600天」C先生今上午勇敢現身國衛院記者會,述說經歷。C先生表示,兩年前使用藥物很頻繁,導致生活、工作、朋友、家庭,都發生很多問題。雖然有看身心科服藥治療,發現後來認知到,成癮就是個「需要持續預防復發的慢性病」,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戒除,透過醫師和個管師介紹,加入這個計畫,目前她已經完成了兩梯次的課程,現正以過來人的身份參加第三梯。「團體就像一艘船,如果有人落海,大家都會伸出援手,」C先生表示,在團體中可以放心講出所有的感覺,專業心理師在其中輔導和唔談。C先生也自己額外參加正念班、做健康檢查、看中醫、運動健身,將時間妥善安排,練習改變想法,越來越熟練地去消滅想要用藥的念頭。振芝心身醫學診所臨床心理師李昭慧表示,成癮就像心臟病一樣,是可能復發的慢性病,只要一次發病,就要好好面對預防復發的議題。全球治療趨勢都強調要協助改變生活型態和思考模式,才能有效延長復發,甚至有可能終生不復發。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身心科及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衛漢庭表示,國衛院參考國外模式,根據台灣本土狀況所發展的整合治療模式,包括每周三天晚上的團體,可學習中斷成癮思考、識別高尾顯環境、建立預防復發的思考和行為。整合模式也包括家屬和重要他人的參與。目前三個梯次成果很好,高達72%個案完成療程,且16周當中平均有14.5周維持停藥。整合治療模式的一大特色是高頻率的檢驗,初期每周兩次,後期每周一次。國衛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王聲昌表示,這是「台灣有史以來執行治療頻率最高驗尿頻率最高的戒癮治療模式。」為何要常常驗?王聲昌表示,檢驗頻率不足,會導致療效評估失準。目前緩起訴的戒癮治療,是從每周一次開始逐漸拉長間隔,一年只要驗18次,療效可宣稱達到80%以上,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緩起訴療程的檢驗日是「最快樂的一天」,有些人通過後去用藥,下次也抓不到,因為檢驗只能看72小時內的用藥。這也是為何整合治療模式必須設計每周一、五都驗,才能有效遏阻個案週末去狂歡。檢驗頻率增加,不難達成,因為快篩試劑其實很便宜,但整合治療最昂貴的成本,來自於人力。王聲昌表示,政府支持的試辦計畫,平均每個梯次至少得花一百萬,但其實相對應專業人員額外投入的大量心力的加班費,這樣的經費還是不足。希望未來要開始推廣納入正式治療的一環,或許比較有機會先從司法部門相關的緩起訴戒癮治療開始,畢竟這一塊還有緩起訴金可以支持。王聲昌表示,現在已有口碑傳去,有人已在排隊等著要報名,這是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成果,令人欣慰,希望試辦結束後,未來有機會落地、推廣,讓這個模式進入正式制度、延續下去。王聲昌指出,國外戒癮整合治療模式行之有年,已發展出更細膩的團體屬性,例如同志團體、女性團體,疫情期間也有線上團體。藥癮者離開計畫後,如果忽然有癮頭浮現、急需外部支持,社區中也能找到很多開放式的社團可以即時加入,形同攀住浮木。國衛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主任陳為堅表示,這次記者會的目的是希望讓更多藥癮治療的協助單位知道有這種新的觀念,國衛院也很樂意協助,「有興趣學習這套模式的單位,都歡迎來聯繫國衛院」,希望讓每個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願意幫助他人的人,都能學會使用正確的方式。
-
2021-08-17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國衛院治癌新藥 可望突破4大腫瘤防護罩
癌症連續39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十大癌症殺手很多是難以治療的實體腫瘤,近年因免疫療法的出現,讓癌症治療出現一道曙光。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癌症免疫治療是重要趨勢,希望癌症變成可以治療的慢性病,但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卻僅有二到三成,解除這個困境的關鍵,就在於腫瘤的微環境。國衛院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表示,癌細胞會誘導慢性發炎,進而抑制殺手T細胞、微血管瘋狂亂長。強力攻破免疫抑制腫瘤的防護罩,這是癌症治療研究的熱門議題,國衛院設計出「VEGF121-VEGF165」這個融合蛋白藥物,可成功攻破腫瘤微環境,重塑正常血管、阻止腫瘤抑制免疫細胞,在動物實驗結合免疫療法與此融合蛋白藥物,有效反應率可達到三、四成。五年內可望進入臨床試驗,應用於包括乳癌、大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等具有實體腫瘤的癌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傳統的VEGF單株抗體藥物,易過度抑制血管增生,導致缺氧,還是無法輔助藥物和免疫細胞殺敵。VEGF融合蛋白藥物主要包括兩種蛋白質結構,可以結合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不同部位,微調血管走向正常生長。有了正常的血管,包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可望不再不得其門而入。劉柯俊表示,目前免疫治療的有效反應率只有二、三成,各大藥廠都在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方式,希望提高免疫治療效果,藥物組合還有很多開發空間。VEGF121-VEGF165是有專利、得獎的產品,希望五年內有機會進到臨床試驗,最終目標是發展新藥,造福人群。
-
2021-08-16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國衛院專利新藥突破癌症腫瘤防護罩 估五年內用於人體
癌症連續39年蟬連國人十大死因,十大癌症殺手都是實體腫瘤,實體腫瘤之所以難以治療,最近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腫瘤會促進周邊血管瘋狂亂長,形同一座被荊棘包圍的堡壘,導致可殺敵的免疫細胞和藥物無路可走,無法深入敵營、殺死癌細胞,只能眼睜睜看著腫瘤長大、轉移。如何為免疫細胞和藥物「開路」,是目前癌症治療研究的熱門議題,國家衛生研究院設計出一種新的藥物結構「VEGF121-VEGF165」,可以巧妙地把腫瘤周邊扭曲的血管,重新變得光滑平順,等為殺敵的軍隊打通道路,增強化療、標靶、免疫治療的效果。目前已在動物實驗看到正面成效,也獲得美國、日本、歐盟的專利,希望五年內進入臨床試驗。國衛院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癌症免疫治療是重要趨勢,希望癌症變成可以治療的慢性病,但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於實體腫瘤的有效反應,卻僅有二到三成,解除這個困境的關鍵,就在於腫瘤的微環境。國衛院粒線體暨腫瘤微環境實驗室主持人李岳倫表示,癌細胞會誘導慢性發炎,進而抑制殺手T細胞、微血管瘋狂亂長。「如何攻破免疫抑制的腫瘤的防護罩?」李岳倫表示,國衛院以血管正常化為策略,設計出「VEGF121-VEGF165」這個融合蛋白藥物,可成功攻破腫瘤微環境,重塑正常血管、阻止腫瘤抑制免疫細胞,在動物實驗結合免疫療法與此融合蛋白藥物,有效反應率可達到三、四成。五年內可望進入臨床試驗,應用於包括乳癌、大腸癌、頭頸癌、胰臟癌等具有實體腫瘤的癌症。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傳統的VEGF單株抗體藥物,會太抑制血管增生,導致缺氧,還是無法輔助藥物和免疫細胞殺敵。VEGF融合蛋白藥物主要包括兩種蛋白質結構,可以結合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不同部位,微調血管走向正常生長。有了正常的血管,包括化療、標靶、免疫治療,可望不再不得其門而入。劉柯俊表示,目前免疫治療的有效反應率只有二、三成,各大藥廠都在嘗試不同的藥物組合方式,希望提高免疫治療效果,藥物組合還有很多開發空間。VEGF121-VEGF165是有專利、得獎的產品,希望五年內有機會進到臨床試驗,最終目標是發展新藥,造福人群。
-
2021-08-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少易傳播病毒 專家盤點也無奈:疫苗、唾液快篩雙缺
正在經歷疫情侵襲年齡下探的加、英、美、德、以色列,都已開放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力拚9月如期安心開學,輝瑞及莫德納的兒童試驗也已接近完成。在台灣,莫德納疫苗數量很有限,政府採購BNT疫苗的數量為零,只能期盼鴻海、台積電、慈濟捐贈的1500萬劑疫苗來台。開學在即,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帶孩子去帛琉打BNT疫苗,除了戴口罩勤洗手,還能做什麼?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開學後兒少難以避免團體生活,加上活動力強、症狀輕、警覺低等特徵,最容易在社區中傳播病毒、刺激病毒持續變異。建議開學後家庭可考慮每周做一次快篩,及早找出病毒量上升的個案、遏止傳播鏈。由於鼻腔採檢很不舒服,為增加兒童接受度,黃立民建議最好用唾液快篩,不過食藥署已核准之17款家用快篩(15進口,2國產),全都是鼻腔採檢。「一款都還沒有嗎?」對於國內竟然尚無任何唾液家用快篩,黃立民有些驚訝。英國四所知名大學曾提出一項最全面的兒童染疫研究,認為兒童重症死亡風險很低,不用打疫苗,但當時還沒有Delta病毒。英國最近改變政策,開放16、17歲開放全面接種一劑BNT,12至15歲罹患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青少年,也要接種疫苗。上周美國國衛院院長也對於12歲以下兒童染疫公開表達關切,擔心近期住院病人的兒童比例增加,病情也更重,但12歲以下孩童尚未獲准接種疫苗。黃立民表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要保護兒童,否則無法阻止病毒傳播,目前包括BNT及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將可望最快應用於兒童,原因在於效果好且安全性高。所以,當其他腺病毒載體或蛋白質疫苗還在努力要改良效果、減少血栓副作用的時候,BNT疫苗早已完成青少年臨床試驗,證實兩劑疫苗保護力接近百分之百,BNT和莫德納針對12歲以下兒童的臨床試驗都快完成了。莫德納疫苗也已申請青少年接種,預期不久就會通過,可望繼BNT之後,成為第二種青少年可接種的疫苗。現在國內無BNT、莫德納數量極其有限,談起兒少防疫,黃立民語帶無奈,他說,「就是沒疫苗,也只能講講」,在校園工作的成年人都應接種疫苗,未來也應將兒童納入公費接種,特別是針對腦性麻痺、白血病、神經病變、唐氏症、學習障礙等有慢性病或共病的兒童,這些孩子染疫重症的風險高於健康兒童,應儘早予以保護。
-
2021-07-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圖表/居家快篩怎麼做?有哪些取樣方式與疑慮? 篩檢小心偽陰性
究竟快篩檢驗原理為何?有哪些取樣方式與疑慮?如何使用?檢驗結果準確度如何?本報整理懶人包,帶您了解居家快篩的相關知識。●快篩試劑是什麼?國衛院指出,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快篩試劑原理大多是利用「側向流體免疫層析法」,內含的試紙可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檢體層、膠體金抗體層、硝化纖維膜與吸收層,檢體放入檢體層後,可檢測受試者黏膜檢體是否含冠狀病毒的棘狀蛋白。●取樣方式:鼻部準確度較喉嚨採樣佳喉嚨取樣/嘴巴維持張開姿勢約10秒,輕輕地用棉棒摩擦舌根兩側的軟顎部位。鼻部取樣/將棉棒插進鼻孔中並向上移動,輕輕轉動棉棒約10至15秒。取樣後,將棉棒放入塑膠管中,並確認液體在管中,折斷棉棒超出管子長度的部分,不讓棉棒放入管後彎曲,鎖緊塑膠管上的蓋子,即完成快篩程序。台灣奈米碳素董事長蔡群賢表示,針對抗原快篩,鼻咽試紙採樣單邊,需較深入鼻部,所能測到的病毒量是咽喉的3到4倍,準確度較高,適合醫療人員使用;鼻黏膜試紙不需太深入鼻部,但須採樣鼻孔兩邊;取樣喉嚨、口水時,因容易有干擾因子,如採樣前漱口的藥水等,會影響取樣準確度。●快篩結果怎麼看?陽性2條暗紅線條,陰性1暗紅線條取樣得到的檢體加到檢體層後,檢體的液體分子會經毛細作用被帶到快篩試劑後方的吸收層。若檢體中含有冠狀病毒蛋白抗原流經膠體金抗體層時,可以辨識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與之結合,會使快篩劑呈現暗紅線條。第二道線則是控制線,表示具有能抓住膠體金抗體分子的抗體,當受試者檢體中含有新冠病毒時,會呈現雙線,代表陽性結果;若檢體中沒有冠狀病毒,只會呈現單線結果,表示陰性結果。●需注意快篩偽陰性 快篩次數2至3次為佳不過,吳進興指出,相較於PCR篩檢,快篩包僅能測出陰性或陽性,難以得知精準之Ct值以推測體內病毒量,也不能做基因定序,雖然操作較簡易、快速,但準確度、病毒特異性等檢測結果均會受影響。蔡群賢補充,「取樣鼻子時不敢插太深、取樣喉嚨時採到的其他干擾因子,都會影響取樣精確度,都可能影響採檢結果,導致偽陰性」。吳進興進一步表示,抗原快篩有不同廠牌,取樣方式也不同,有的偽陰性僅約3%,一般平均約10%,為避免沒有篩檢出確診者,建議快篩次數以2至3次為佳。●採檢新冠病毒有哪些方式?PCR核酸檢測:最常聽到的傳統RT-PCR檢測,是在鼻咽、鼻腔採檢體,可直接偵測病毒DNA或RNA等遺傳物質,準確性較高,是防疫場所與醫院確診、解隔離的標準。但設備昂貴,且操作人員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訓練,檢體還須送至實驗室,耗時數小時甚至1天。抗原快篩:透過鼻咽、鼻腔拭子、口水採集檢體,檢測病毒蛋白質架構,如外殼等,以確認是否正在感染,其中以感染零至7日最準確,可在30分鐘之內,甚至僅需10分鐘,便能知道檢測結果,但準確率較PCR低;另也能夠在定點照護檢測,如診所,缺點是敏感度最低為80%,可能會有偽陰性,且病毒尚未大量複製階段(潛伏期)無法檢出。面臨社區傳染、須快速地大量篩檢,抗原快篩是靈活的第一線檢測工具,操作相對簡單,國外已有許多一般民眾能自行操作。抗體快篩:透過血液偵測血清內的抗體,檢測時間比較短,適用於感染14天以上者,可判斷是否曾經感染過,但潛伏期、感染前期測不到,無法即時做感染管制,且無法判斷是曾經感染還是正在感染,可用於事後疫調,釐清感染範圍,或感染者是否有抵抗力。
-
2021-07-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民眾搶混打「憂罕見副作用」產生 專家籲追蹤健康狀況
國內民眾擔心施打完AZ疫苗效力不足,加上對莫德納疫苗偏好,乾脆第二劑至快打站「闖關混打疫苗」,指揮中心雖宣布不應混打,仍有民眾鋌而走險。專家指出,國際研究混打除關注「保護力」提升,也再觀察中、長期是否出現不明罕病等副作用,「不要眼光短淺搶打」,同時他也不諱言,全國因應新冠肺炎流感化及變種病毒攻勢,除以次世代疫苗、第三劑疫苗外,「混打」也將成為考量重點。國內傳出有65歲以上長輩,先前已打過第一劑AZ疫苗,等不到兩周就前往快打站「闖關」打第二劑莫德納,另外5月初還有防疫計程車司機因職務得以施打第一劑AZ,7月因第七類造冊人員,又再次混打莫德納。指揮中心即表示,目前國際尚無「AZ+莫德納」混打數據,禁民眾混打且第一線人員因查核接種小黃卡及健保卡貼紙,不排除對此開罰。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目前牛津大學、西班牙研究報告僅得知部分混打組合、抗體保護效果等,但要注意的是副作用。依目前數據發現AZ+mRNA疫苗,前一周副作用有限,但順序反過來mRNA+AZ疫苗,副作用則高了些,但無論無何僅有「短期」三至五個月的效果,「混打是兩種不同疫苗打進體內,半年至一年是否會出現其他不明的罕病副作用,才是重點。」周彥宏表示,混打新冠疫苗要注意其「長效型副作用」,由於需要依賴第一、二劑進行免疫激盪,活化時間較長需要等待,尤其激化免疫反應後有分為「好反應」及「壞反應」,後者也可能導致發炎指數升高等。他說,目前各國都還在等待長效期的副作用數據出現,不要因為眼光短淺,就急著跑去混打,「如果打了之後三至五個月,可以讓你對變異株保護力提高,但是在往後一年至三年出現另一種罕見疾病或有致命可能,你還要不要打?」他指出,有民眾甚至打完第一劑疫苗,還沒滿兩周等抗體出現,就急著搶打第二劑,這樣做不只會讓兩劑疫苗無效,未來仍有染疫風險。「第一劑疫苗是激活、第二劑是用來增強,但激活是需要時間,如果急著打二劑,你以為已經穿上「金鐘罩」,開始放鬆日常防疫行為,殊不知浪費兩劑疫苗。」至於對於國際尚未向台灣有混打「AZ+莫德納」等實驗,對於闖關施打民眾是否要開罰。周彥宏表示,民眾對於新冠疫苗的恐懼是人之常情,不至於要開罰,而市政府若禁混打,就應該要接種紀錄等做得更確實,而非依賴小黃卡或貼紙。至於已混打的人應該由衛生單位進一步研究其身體狀況及長期的身體數據,「這些人也是身先士卒,也是臨床混打的寶貴數據之一。」國際對於新冠肺炎走向流感化,他指出,人類施打疫苗的歷史至少有50至百年,但肺結核也從來沒消失,未來新冠肺炎不會消失,好比當初新冠肺炎病毒是從蝙蝠身上而來,很可能現在透過疫苗覆蓋率提升,仍夠短暫讓它躲到動物或其他少部分群體。周彥宏提醒,除了Delta病毒株之外,未來時間拉長還會有更多變異株,是否要施打次世代疫苗或追加第三劑都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趨勢,未來可能要長期抗戰,變成每年都要施打疫苗,至於疫苗品牌非常多種,未來是否有機會混打,也會是研究的趨勢跟重點。」
-
2021-07-12 焦點.元氣新聞
愷他命取代搖頭丸 成第二濫用毒品
具有精神作用的非法藥物(毒品)的濫用是全球性問題,全球人口因而損失的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從1990年為第25年,2010年進展到19年。然而在聯合國在2016年發布的永續發展目標中,唯有毒品濫用和酒精使用完全沒有達標年分和數值,顯見防治的困難。想要了解國內藥物濫用的情況,透過流行病學方法調查,跟其他健康問題相較,因具有違法性,答卷者的誠實性堪疑,即使是生物檢體的檢查,也只能測出短期情況,使藥物濫用現況更為撲朔迷離。透過具有隱私性的電腦問卷,可以讓自承意願提高,並搭配生物檢體檢查,提高調查的準確度。從2005年起,國內才有四年一次的全國性藥物濫用調查,至今共進行四波,2014年全國調查結果發現,安非他命的終生盛行率一直居高不下,而愷他命則取代搖頭丸,成為第二最常被使用的非法藥物。濫用多為女性、年輕、高教育者雖然愷他命高盛行率並不意外,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濫用藥物人口特性中,有較多女性、較年輕的成人、與較高教育程度者會使用愷他命。對於不同人口特性族群的藥物濫用防治策略,宜有所不同。對青少年正面協助 少用威嚇宣導對於濫用藥物的青少年高危險群,威嚇式宣導不一定有效,因本身具有生活容忍度低、競賽滿足需求、喜好冒險犯難的人格特質,校園中,若有抽菸、喝酒、蹺課、隔代教養、單親的青少年,給予正面協助,例如高度刺激的極限運動宣洩精力,可以協助青少年的孩子回到正向的道路。家庭教育中,應提升生活技能的基礎教育,例如如何在不傷同儕關係的情況下,拒絕不妥當的邀約。三年內毒品再犯率、死亡率皆高起初政府將愷他命列為第三級毒品予以管制,但是由於使用者日眾,在2009年11月透過「毒品危害條例」修法,實施三、四級毒品行政裁罰,對於持有愷他命20公克以下者,除了罰金,還要參加4至8小時的毒品防治講習。國衛院與台灣大學、台北大學合作,對於愷他命初犯者進行追蹤調查,發現在2009年至2016年的39178位初犯者中,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近四成,而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五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其中女性愷他命初犯者三年內的非自然死因的標準死亡比為19倍,自殺更是高達31.4倍。年輕人為娛樂目的使用愷他命,不但會導致之後一再地使用而反覆受罰,還會大幅地增加死亡率,尤其是非自然死因。呼籲年輕人千萬別好奇地將愷他命當娛樂用之外,政府更應積極在高危險族群預防,以及加強初犯者協處再犯的人力物力。
-
2021-07-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拚亞洲疫苗生產基地 台廠代工能量比一比
韓國已經成功取得AZ 、莫德納、Novavax等4種國際大廠疫苗代工或協議;台灣目前除已向莫德納表達意願外,日本、越南也積極探詢國際疫苗大廠合作機會。為了解決供應荒,亞洲正掀起疫苗代工競賽。國衛院日前已進行台灣量產能量的盤點,並透過經濟部積極洽談中,包括東洋、國光、台康生 都是潛在合作對象。除了向美國莫德納爭取授權生產mRNA疫苗外,蛋白質次單位的Novavax也在規劃之中。從目前國際疫苗進展狀況觀察,如果台灣要爭取國際大廠疫苗代工,單純後端充填分裝都可以快速上線;至於前端的原液製造,最有機會快速上手的應該是同屬蛋白值次單位系統的疫苗,其次是腺病毒載體的病苗,難度最高的是mRNA疫苗。不過,專家分析,若從較長遠的生醫技術發展來看,mRNA是目前台灣最缺乏、也是各國爭相爭取授權補足的一塊全新領域,台灣不應該缺席。尤其mRNA技術在疫苗的成功,已吸引國際藥廠積極擴大應用在癌症及罕見疾病等領域,未來有可能取代蛋白質、小分子藥物成為新主流。疫苗產製可分為疫苗原液(Drug Substance)與成品(Drug Product)製造兩大階段,可於不同藥廠分階段完成,一般而言,疫苗原液的技術較為複雜、競爭門檻高,其中又以mRNA疫苗生產製造門檻最高,製程包括提取病毒DNA並送入微生物、微生物發酵、DNA純化、DNA轉錄、mRNA純化、脂質奈米顆粒(Lipid-Nano Particle)包覆、等主要步驟。東洋日前即表態將積極爭取疫苗代工機會,東洋總經理施俊良表示,東洋已累積超過20年的微脂體劑型藥品的量產經驗及高規格的無菌生產線,在mRNA的技術上有很大的機會,如果國際大廠有意願授權,除了充填端外,也很有興趣爭取前端製程技轉授權。國光生技對於政府積極洽談代工合作機會同樣樂觀其成,國光生表示,國光的核心能力就是生產疫苗,工廠也已經取得美國和歐盟的GMP認證,很願意,也有能力爭取國際疫苗代工,不過,依現有設備的配置,比較適合的還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包括Novavax等都是鎖定的方向。國光生表示,Novavax的疫苗進度上雖然較慢,但外界給予極高的期望值,為了因應變種疫毒,追加劑亦或混打試驗都在進行中,預期全球對疫苗的需求量仍存在缺口,期盼政府能促成代工合作的機會。從目前已獲得WHO認可的6款疫苗的生產製造廠觀察,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全球經WHO認可的生產廠有16座,是生產基地最多的疫苗,且已廣布歐、美、亞及東南亞地區;其次是嬌生(J&J/Janssen)的9座。輝瑞(Pfizer/BNT)生產廠也有8座,主要集中在德國、美國、瑞士及比利時,雖然韓國積極爭取,但輝瑞目前在亞洲還沒有生產基地。至於莫德納(Moderna)的生產則在美國、瑞士、西班牙、法國及韓國,共計6座。韓國已取得代工生產4種COVID-19疫苗的協議,分別是AZ、莫德納、俄羅斯的史普尼克5號(Sputnik V),同時也取得生產最有機會獲得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第一支蛋白質次單位疫苗Novavax。不僅如此,由於輝瑞(Pfizer/BNT)目前在亞洲沒有生產基地,韓國也正在積極洽談代工,由此可見韓國政府成為亞洲疫苗生產重鎮的企圖心。美國Novavax公司開發的COVID-19疫苗,自2020年5月25日進入臨床1期階段,並於2021年6月30日發表臨床3期試驗結果,疫苗的防護力達90.4%,對預防中、重症及變異病毒株都有效,Novavax採蛋白質次單位技術,和台灣高端和聯亞公司使用相同研發技術。Novavax預計今年第3季申請美國緊急使用授權(EUA),第3季結束前每月生產1億劑疫苗,在今年底前提升至每月1億5000萬劑,並參與COVAX配發機制。
-
2021-07-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美國衛院認定期快篩準確可比PCR 台大醫院:值得思考
社會大眾高度期盼7月12如期從三級警戒降級,復甦經濟,但解封後如何持續監測社區疫情、及早阻斷傳播鏈,仍是一大問題。美國國衛院6月30日發布訊息指出,研究證實每三天做一次抗原快篩,與被視為黃金標準的PCR檢測一樣,都可提供 98%的敏感度,為兼顧成本及時效、預防疫情爆發的高效篩查策略。對此,台大醫院今在線上記者會表示,越來越多家用快篩試劑核准上市,確實可考量更簡便、減少不適、有利於即時隔離陽性的檢測方法,不過定期篩檢所需的費用來源也是一大問題。但也要提醒民眾,篩檢結果受多重因素影響,陰性不代表絕對安全。台大醫院今召開線上記者會,邀集院內多位頂尖專家,以一般民眾可理解的語言,詳盡說明新冠肺炎檢驗方式及策略。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防範疫情有幾個重大措施,首先就是要有很好的檢驗量能,隨著疫情變化,善用各種檢測方法找出確診者,接下來就是匡列和疫調。針對美國國衛院認可每三天做一次快篩,敏感度等同於PCR檢驗,高嘉宏表示,檢驗的可行性確實是一大考量。近來有媒體報護理人員每周都要依規定做一次PCR採檢,採檢部位較深,認為過程可說是「痛不欲生」,高嘉宏認為,確實應該更努力研議更簡單、有效,也不會讓受試者那麼不舒服的檢驗方法。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表示,若定期且密集的每三天篩檢一次,可了解族群發生率和盛行率,在社區或居家做快篩發現陽性時,也能更快居家隔離、避免疫病散播。至於PCR採檢,需要醫事人員執行,相對比較難以取得,也要等到結果出爐,才能進行後續預防疾病散播的措施。陳宜君表示,不論快篩或PCR,執行成效其實不相上下,選用篩檢工具時,包括試劑可取得性、工具的選擇、推行方式、希望達成之目的、試劑費用的支付來源是個人、保險,或是公務預算,都需要納入考量,才能做出這個重要的決定。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周文堅表示,根據台大醫院比較37名受試者快篩和PCR檢驗結果,發現針對Ct值較低的高傳染力族群,抗原快篩確實是好的偵測方法,是廣篩的好辦法。不過要注意的是,病程、採檢部位、採檢方法、採檢品質,都會影響檢測敏感度,驗出陰性者也還是要提高警覺,驗出陽性者務必要按照規定通報、隔離。
-
2021-07-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免疫橋接引爭議 專家在食藥署會議中直言「並不恰當」
為了讓國人盡快有新冠疫苗可接種,衛福部食藥署從去年九月起針對國產或輸入COVID-19疫苗舉行專家會議,今年五月六日和五月廿八日兩場會議的主題討論免疫橋接,但在專家會議中,意見並未一致,臨床醫師大多贊成免疫橋接,主張需要疫苗控制疫情,但專長為免疫學的專家表示,考量到不同疫苗平台若以中和抗體來做免疫橋接的唯一依據,並不恰當。食藥署的專家會議尚未舉行EUA審查,召集人是高醫院長鐘飲文,包括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已經請辭的中研院士陳培哲等是固定成員,但每次會議也會根據不同議題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討論。外界指五月廿八日有部分審查委員遭替換,非並事實,國泰醫院家醫科主任林敏雄當天請假,國衛院司徒惠康以免疫學背景,去年就開始參與數次會議討論,並非五月廿八日新成員。據了據,林敏雄與臨床醫師背景李秉穎和顏慕庸贊成以免疫橋接評估國產疫苗保護力,但司徒惠康從疫苗誘發免疫反應角度思考,有不同想法,因為AZ疫苗是腺病毒疫苗,高端是重組蛋白疫苗,兩者誘發免疫反應路徑及層面不盡相同,不宜單以中和抗體為依據進行免疫橋接。AZ疫苗以腺病毒為載體,進入人體細胞後除引起抗體反應,也會誘發不同的細胞免疫反應,包括T細胞的毒殺作用,也就是這類疫苗對抗病毒的作用,同時包括抗體反應及不同T細胞作用,但以重組蛋白為材料的疫苗,主要以誘發抗體反應為主,較不具T細胞毒殺作用,兩者機轉不完全相同,單以中和抗體來進行免疫橋接,其理論基礎及實證尚不完備。目前以重組蛋白為疫苗材料的B肝疫苗,只要能引發抗體反應就有不錯的保護效果,所以許多人對高端和聯亞也寄以厚望。重組蛋白疫苗是非常不錯的技術,但與AZ疫苗誘發的免疫反應及層面不盡相同,不宜單以中和抗體來做免疫橋接的比較。免疫橋接過去曾用於評估愛滋藥物的療效,用於COVID-19疫苗是新的課題,但其適用性迄今並未定於一尊。在五月廿六日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中,韓國和部分歐盟表示贊成,另外就是考量倫理問題,現在要以安慰劑注射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讓受試者曝露於染風險,似乎並不洽當。不過,專家表示,回到國內的狀況,國際疫苗研發有成,新疫苗研發不做三期臨床試驗又缺乏說服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以免疫橋接來核可一個只完成二期的臨床疫苗,「真的是個困難的議題」。對於有專家轉述司徒惠康在會議中的發言,司徒惠康表示參與會議時已簽署保密協定,不便發言。專家會議屬提供咨詢和專業意見,其實專家們也可能不會有單一的共識,尤其會議中並未設計投票的多數決機制,專家本於專業提供建議,最後是主管機關要決定。專家與會皆簽署保密協定,但如今有人選擇性提供部分事實給媒體,已成為政治惡鬥,更讓部分專家心灰意冷,已有專家準備退出。美國對於給予疫苗EUA的過程透明,專家會議甚至全程轉播,但最後的決定權在FDA,其負完全責任。台灣的國情和公民素養不同,連公開審查委員名單都給專家極大的壓力。食藥署在高端提出申請EUA之後近一個月,才以資料不足而延審,顯示如何處理只完成二期試驗的國產疫苗,如今真的成為棘手難題。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衛院盤點量能 陳時中:不放棄任何機會
傳出國衛院爭取代工莫德納等mRNA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證實此事,他表示,確實和相關公司洽談中,會竭盡所能談各種可能性,但這也牽涉到製造量能、技術門檻以及各大廠隊疫苗的全球布局策略。指揮中心研發組長、國衛院長梁賡義則說,「授權量產機會不見得高,但我們會努力。」台灣採購的第三批莫德納疫苗,今天將有四十一萬劑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表示,若按照正常狀況,應是今天傍晚時間到貨。去年八月指揮中心與AZ疫苗洽談代工,最後因量能不足而碰壁,這次莫德納疫苗真能談成?陳時中說,「代工碰壁這個形容不是那麼好」,談判有成有敗,無法保證每一次都能成功。目前先評估量產能力和技術平台,持續談判,不會放棄任何機會。梁賡義表示,之前談判因量產能量而無法談成,不管莫德納或其他疫苗公司需要一定量產能量。食藥署跟經濟部工業局聯手,了解國內的產能,「這是第一步」;接下來將與莫德納協商,希望該公司願意在台灣設廠,產出的疫苗給台灣或全球其他國家使用。梁賡義表示,成否成功代工,最重要因素還是在台灣是否有量產能力,目前國內廠商本身有意願,且部長也很重視,將全力配合達到支援能量。至於這是台灣單方面提出希望代工,還是已經和莫德納初步接觸?梁賡義並未直接回覆,只表示,「談判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點,外交人員很努力牽線,簽完線之後國內再接手。」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mRNA技術困難…代工莫德納疫苗 專家:天方夜譚
指揮中心積極洽談莫德納疫苗代工,而國衛院籌備「疫苗二廠」,盼與莫德納簽約量產授權。看似有譜,但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這是天方夜譚」,去年政府成立口罩國家隊,表現傑出,但口罩技術門檻極低,mRNA技術困難,依照台灣現有技術、量能,宛如空中畫大餅,感覺只是喊爽的。台廠頂多做到充填 產能大考驗 3~5億量產不可能蘇益仁表示,每一家疫苗廠都有固定疫苗產線,要這些上市櫃公司放棄自己原先的產線全改為mRNA疫苗,「除非全收為國有,才有可能」。蘇益仁點出兩大問題,台灣從未研發過mRNA疫苗,前端生產技術等於空白,此外,疫苗能量也不足,有報導宣稱國家隊想要「六至九個月生產三至五億劑莫德納疫苗」,這個牛未免吹得太大,內行人一聽,就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蘇益仁說,mRNA疫苗為全新技術,少量細胞培養或許還沒問題,但光從五毫升想培養至五十毫升就相當困難,如想大量製作,製作五十毫升、一百毫升、兩百毫升,乃至五百公升、兩千公升等原料,每個級距的挑戰相當大,「量愈多,難度就更高」。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這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是莫德納最厲害的技術,也是我國必須學習、取經的部分。此外,我國也需發展相關佐劑等系統,一旦爆發疫情,才能自己製造生產。蘇益仁認為,除非莫德納原廠派員進駐國衛院,傾全力技術支援,否則台灣廠商頂多做到充填這一塊。產能是另一大難題,蘇益仁表示,早在去年四月,參與創建COVAX平台的「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派人來台,瞭解我國生技廠商代工疫苗量能,當時評估一個月頂多僅能生產一千萬劑新冠疫苗。國內疫苗產能有限,這解釋了去年八月指揮中心與AZ疫苗洽商代工破局的原因。蘇益仁表示,國光、聯亞、高端等國內三大疫苗廠均積極研發自家新冠疫苗,能挪出的生產線非常有限,至於另一家廠商台康,產能也不大。指揮中心想集國內眾廠之力,在六至九個月內,生產三至五億劑mRNA疫苗,這絕對不可能。「生產mRNA疫苗絕非簡單之事。」蘇益仁說,莫德納公司去年年底也才生產幾千萬劑,在克服許多問題後,今年才逐漸擴大產能。此外,南韓之所以順利取得mRNA疫苗,除了政治因素外,「三星生物」廠房規模夠大,才是主要因素,但就算如此,南韓也只談妥後段無菌充填、標籤與包裝合作,能否技術轉移,還是未知數。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強調,mRNA疫苗可快速大量倍製,台灣一定要發展自己的mRNA疫苗,才能因應未來的大流行疫情。
-
2021-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內代工莫德納疫苗有譜?合約談成6到9個月才能量產
外傳台灣將代工莫德納疫苗,指揮中心研發發組長、國衛院長梁賡義今表示,正在盤點量能中。不過據了解,就算談成合約,也要六到九個月的準備期,才有辦法量產。國衛院知情人士表示,如同梁賡義院長在記者會所說,目前就是朝兩方向齊頭並進,一是洽談代工、二是研發我國自己的mRNA疫苗。他表示,國衛院去年便已著手接洽,爭取mRNA疫苗的代工,並優先以美國疫苗廠為主。之後再藉由代工了解mRNA疫苗研發的「know-how」,進而做mRNA疫苗專利的突破。代工部分還在牽線洽談中,並盤點國內個藥廠的產能。但知情人士表示,儘管談成還需要六到九個月的準備期,和國內藥廠合作才有可能量產;初期約有3至5億劑的產能,等成熟後則年產量可達10億劑。不過因為現在疫苗原物料因疫情而嚴重缺貨,恐還需要更多時間整備。他說,盤點中的藥廠有很多家,針對有能力者都在談,但須等合約真的成形,才會知道有多少家。至於自行研發部分,將等代工階段,一邊學習相關技術,一邊研發,預計七到十年才能成熟。梁賡義今則於記者會表示,最重要因素還是在我們是否有量產能力,現在正積極盤點中。目前是廠商本身有意願,且部長也很重視,會全力配合達到支援能量。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代工國際疫苗廠 指揮中心:國衛院只做技術協助非量產
因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延燒,新冠肺炎疫苗需求增,因此傳出國衛院爭取代工莫德納等mRNA疫苗。國衛院副研究員劉家旗今早表示,mRNA疫苗本就是疫苗二廠設計的生產線,但設立疫苗二廠需要時間和設計產品生產動線,因此外界關心目前疫苗二廠的籌備進度。研發組長、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去年國衛院看到疫情發展,但原本的疫苗一廠的能量短缺,做臨床前動物實驗和P3動物細胞實驗,非常擁擠;若針對新興傳染病疫苗的緊急量產能量,無法負荷。而國衛院今年四月中通過國發會計畫,預計現在開始三年半可完成二廠興建,一年半至兩年可通過GMP認證。但梁賡義也澄清,不管國外哪間疫苗廠授權量產,並非由國衛院承接。國衛院只是任務導向,如為了國安計畫承接小量製造或技術協助,絕對不是主力,因此國際疫苗廠的授權量產,不會在新建的疫苗廠進行。另外傳諾瓦瓦克斯說我國並未和他們洽談購買事宜。陳時中表示,談的細節就是跟高層視訊會談。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衛院有望代工莫德納疫苗? 指揮中心:正在盤點量能
Delta印度變異株入侵台灣,國內疫苗需求再增,台灣除了對外採購疫苗、靠外援取得疫苗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正籌備建立「疫苗二廠」,外傳國衛院將與莫德納簽約取得mRNA疫苗量產授權。但之前談代工遭遇碰壁,這次真能談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代工碰壁這個形容不是那麼好」,談判有成有敗,會竭盡所能談各種可能性,但這也牽涉到製造量和相關技術門檻以及各大廠疫苗全球的布局策略。對於目前國衛院的談判進展,研發組長、國衛院長梁賡義表示,授權量產、國產疫苗和國際採購都是同時並進的策略。授權量產機會不見得高但我們會努力。他說,之前的談判因量產能量而無法談成,不管是莫德納或其他疫苗公司都需要有量產能量。目前食藥署跟經濟部工業局聯手,了解國內的產能量,這是第一步,才能跟莫德納協商,進而願意在台灣設廠,產出的疫苗不只給台灣也給全球其他國家使用。據了解我國有意向mRNA疫苗廠爭取授權量產,準備與莫德納洽談授權,若順利簽約,預估六至九個月即可生產3至5 億劑。梁賡義說,最重要因素還是在我們是否有量產能力,現在正積極盤點中。目前是廠商本身有意願,且部長也很重視,會全力配合達到支援能量。目前只是台灣單方面提出希望可代工,還是已經有初步接觸?梁表示,談判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點,外交人員很努力牽線,簽完線之後國內再接手。陳時中說,要先評估量產能力和技術平台,有來有往持續談判,任何機會都不會放棄,目前就是分工盤整,之後談判才會比較順暢。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今早也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是台灣需要取經之處。
-
2021-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有望量產mRNA疫苗 國衛院:向國外取經轉給國內廠商
Delta印度變異株入侵台灣,國內疫苗需求再增,台灣除了對外採購疫苗、靠外援取得疫苗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正籌備建立「疫苗二廠」,外傳國衛院將與莫德納簽約取得mRNA疫苗量產授權。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家齊今表示,如何將mRNA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是目前技術上最大的挑戰,也是台灣需要取經之處;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也說,台灣一定要發展mRNA疫苗,有助因應未來的大流行。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全球已有逾92個國家出現Delta變異株病例,歐洲疾控中心(ECDC)評估其傳播力較Alpha(英國變異株)高40-60%,為對抗病毒,全球仍須透過大量施打疫苗,來達到群體免疫抑制疫情。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馬偕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邱南昌與國衛院劉家齊副研究員4位專家今上午於台大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各自提出對疫苗的專業看法。陳時中日前表示,國際上疫苗缺貨,各國都在搶疫苗,的確較難掌控疫苗進貨速度。日前國衛院傳要準備疫苗二廠,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家齊表示,蓋一個工廠需要花時間,設計產線動線還要符合GMP規格,是需要長期準備的,同時規劃硬體的時候,也要開始學習製作產品的技術和過程。媒體報導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將選定莫德納等mRNA疫苗談授權量產,劉家齊指出,mRNA本來就是疫苗二廠終會進行設計和使用,所以開始學習跟國外取經是必然的過程,我們只有從國外實際完成的例子去學習、參訪,才能知道如何做出東西,才能把技術轉化給國內廠商進行應用。至於台灣要跟莫德納談授權量產,劉家齊表示,是由主管機關與相關的人談疫苗技術授權合約,像是mRNA如何包裹成脂質膜送進人體中,這是他們最厲害的技術,我們可以學習如何做這部分;除了談合約,我們也要自己發展相關佐劑等系統,未來如果有疫情才能自己生產,取得授權也能確保產品品質。疫苗副作用引發民眾擔憂,包括AZ疫苗恐引發血栓、mRNA引起年輕人心肌炎等。施信如表示,現在已有盡快救回血栓的療法;而她長期研究mRNA病毒,坦言這次新冠疫苗中看到可以人為合成mRNA,製造過程不需要細胞,非常大的突破、很震撼科學界。她認為,mRNA不會存在身體中,至於會不會裂解、很多後果都是大家的猜測,也需要觀察。她也肯定mRNA疫苗成功「是一個事實」,認為台灣一定要發展mRNA疫苗,未來當疫情大流行發生時,他可以快速大量倍製,未來需要更多生技廠商加入,也需要長期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