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吳佳璇
的結果:共找到 49 筆 約 0.028秒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再過一個月就要過農曆年。儘管世界疫情嚴峻,對岸仍依往例,於1月28日啟動連續40天的春運計畫。在這個「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活動中,除了交通、衛生等相關部門要繃緊神經,雖然多數遊子對返鄉充滿期待,也...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上個月下旬,一位女網友出面指控某男精神科醫師,曾以心理治療為名,與她多次發生性行為,讓她度過了一段角色混淆,不知是病人還是女友的痛苦時光。她相信不只一人受害,故選擇站出來。爆炸性的發言,引出數則手法...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鄭伯伯是我照顧近20年的老病人,90歲以後迷上油畫。「醫師,請不要客氣,你喜歡風景還是靜物?我想畫一幅送給你作紀念。」鄭伯母去世以後,子女鼓勵他重拾年輕時繪畫的愛好,一來打發時間,二來深怕他因失去結...
悠遊卡前老董開啟田園退休生活:忘記過去的豐功偉業,人生另個三十年才可能開始
人生上半場征戰世界,到了下半場,舞台漸次讓位給年輕人,留給自己的時間終於變多。他們靠「自處力」開啟人生潛能,為行事曆裡的空白格重添色彩,過放膽熟齡新生活!從台北轉運站搭上往宜蘭的巴士,經過雪山隧道,...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2020是個荒年。除了新冠病毒肆虐,國際交通凍結,還有好些人意外辭世,都是透過臉書得知消息。專家曾推估,2099的臉書(如果還正常運作),將有50億個帳號擁有者已不在人世,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墓園」。...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2017年初夏的東京,有家叫做「上錯菜也沒關係」的快閃餐廳十分吸睛。這是家由失智者與專業廚師合作的餐廳,由前者負責外場點餐上菜。除了提供美食,更賣一種概念﹘﹘包容﹘﹘讓顧客透過實際體驗來「接納出錯的...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美秀(化名)阿姨牽著失智的丈夫,緩緩走進診間。儘管隔著口罩,眼神交會瞬間,我已感受到她的情緒。「這陣子一定很辛苦。」趁著列印丈夫的慢性處方箋空檔,我一面問候美秀,一面將她的健保卡插入讀卡機。「醫師妳...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去年9月,長年合作的出版社捎來徵求凱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新作《照顧的靈魂》譯者的消息。若非公私兩忙,身為資深「凱粉」,豈有不說「Yes, I do」的道理。凱教授是精神科醫師出...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逾3個月,次第改變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緊鄰疫情發源地的台灣,最早繃緊神經,成功阻擋了第一波從中國各省返鄉過年人潮伴隨的病毒傳播。3月中旬,歐美疫情急遽升溫,再度迎回大量外出工作就學...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我是從去年底開始關注零星傳來的武漢不明肺炎消息,並從1月21日中國專家鍾南山證實病毒人傳人,以及台灣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開始看診與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戴口罩。緊接的春節假期,則在疫情資訊爆量,還有...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2019是台劇豐收的一年,下半年就數嚴藝文編、導,改編自江鵝同名作品的《俗女養成記》最是亮眼,8月首播以來多次重播,引起廣泛的迴響。顯而易見,這部設定為「六年級女生成長史」的喜劇作品,絕不只觸動像女...
管灌病人用藥有限制 需注意劑型
最近總會看到對於醫療上病人是否用鼻胃管一事不同觀點的討論,或許有人會好奇裝了這些管後該如何飲食、服藥?如何飲食交由營養專家處理,今天和大家聊聊管餵藥品。當病人無法一般進食,使用管灌方式攝取適當營養,...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剛開始用敬老票的阿姨向我抱怨回家很累,因為常得提著大包小包上五樓。「不考慮搬到有電梯的房子嗎?再過幾年,空手都不一定爬得上去。」我暫停電腦輸入,望著略顯富態的病人。「醫師,你怎麼跟我想的一模一樣。」...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一如預測,上半年引發熱議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本月初橫掃第54屆電視金鐘獎六大獎項,成為叫好又叫座的大贏家。我很少看電視,卻認真追完全劇。又因精神醫療人員職業病使然,總覺得劇情收在罹患思覺失調...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阿伯確診失智好些年了,每次回診,總是由滿面愁容的照顧二人組陪同。「一睜開眼就要去放牛。」妻子率先發難。「動不動就衝到樓上按鄰居門鈴,吵著要拜祖先。」兒子一臉無奈。為了防堵阿伯出門闖禍,兩個人都累壞了...
吳佳璇/當名醫的父母罹患失智症:不要跟他生氣、避免硬碰硬
「老闆不喜歡阿公不會算數了。」從印尼來的看護蒂娜眉頭深鎖,原來阿公前陣子確診失智症,但他兒子無法接受事實。過去父親教導兒子勤能補拙,現在失智了,在日照中心練習算錢卻常出錯,兒子無法接受,要求老爸要算...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最近過得怎樣?」是我看診的起手式。「忙著看醫生啊!」年長病人常苦著臉回應。相較之下,「閒閒沒代誌」或「過一天是一天」的答覆,雖如牧歌般悠遠寧靜,我仍舊不放心。「不行啦!這樣下去會變成『憨人』。」我...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十多年前,一位乳房外科醫師問我,有什麼方法幫助病人自己做決定?見我露出疑惑的眼神,友人補充說明,現在的乳癌治療,從乳房全切除或保留,到化療、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該怎麼搭配,有很多選擇;治療指引還...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從《白色巨塔》、《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到五月四日上檔的「器官移植協調師」職人劇《生死接線員》,一時間,醫療題材宛如本土劇主流。由於器官移植精神科會診經驗,我一心想進行相關創作,當然不會錯...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九年前母親去世時,父親七十二歲。身為精神科醫師,我看過太多走不出失去伴侶哀慟的憂鬱老人,尤其是男性,一心想為父親做點什麼,像是選一、兩本書陪伴他。母親百日不久,適合的書還沒找著,卻突然接到父親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