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台北市
共找到
3139
筆 文章
-
-
2022-07-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4748 境外+79 死亡+96 各縣市均5千例以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48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4748例本土個案及7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6例死亡。本土確診個案較昨日下降2.6%。今各縣市新增案例數皆未超過5千例,前三名為台中市4952例、新北市4738例、高雄市市4397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4748例本土病例,為1萬6319例男性,18,421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4,952例),新北市(4,738例),高雄市(4,397例),桃園市(3,467例),台南市(3,001例),台北市(2,652例),彰化縣(2,234例),屏東縣(1,377例),雲林縣(1,036例),苗栗縣(889例),新竹縣(868例),嘉義縣(754例),新竹市(735例),南投縣(726例),宜蘭縣(672例),花蓮縣(602例),嘉義市(459例),台東縣(445例),基隆市(379例),澎湖縣(183例),金門縣(158例),連江縣(24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9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1例男性、35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0例具慢性病史、61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日至6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5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8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英國(4例),美國(2例),波蘭、西班牙、越南、泰國、印尼、南韓、法國、比利時、菲律賓、義大利、荷蘭、馬來西亞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2日至7月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524,0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681,626例排除),其中3,837,856例確診,分別為14,799例境外移入、3,823,0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86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85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708例、台北市896例、台中市632例、高雄市583例、桃園市556例、台南市435例、彰化縣341例、屏東縣279例、雲林縣177例、南投縣173例、基隆市172例、宜蘭縣148例、苗栗縣133例、嘉義縣122例、花蓮縣113例、新竹縣108例、嘉義市106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4例、金門縣及澎湖縣各9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5699 境外+101 台中、新北5千多例位居一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5699例本土確診個案,境外移入新增101例,死亡個案121例,中重症增加22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確診個案相較昨天下8.1%。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5,699例本土病例,為16,548例男性、19,133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155例)、新北市(5,070例)、高雄市(4,453例)、桃園市(3,399例)、台南市(3,104例)、台北市(2,823例)、彰化縣(2,420例)、屏東縣(1,420例)、雲林縣(986例)、新竹縣(896例)、苗栗縣(865例)、南投縣(732例)、新竹市(718例)、嘉義縣(709例)、宜蘭縣(642例)、花蓮縣(593例)、嘉義市(492例)、台東縣(448例)、基隆市(426例)、澎湖縣(200例)、金門縣(118例)、連江縣(30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2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3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83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2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28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6例)、新加坡(4例)、法國及加拿大(各3例)、泰國及香港(各2例)、義大利、日本及西班牙(各1例)移入,另7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6日至6月3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472,14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665,895例排除),其中3,803,049例確診,分別為14,721例境外移入、3,788,27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77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75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90例、台北市889例、台中市621例、高雄市576例、桃園市553例、台南市423例、彰化縣337例、屏東縣269例、雲林縣175例、基隆市171例、南投縣169例、宜蘭縣146例、苗栗縣131例、嘉義縣120例、花蓮縣110例、新竹縣106例、嘉義市102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國內新增本土3萬8846例、境外移入個案96例;不過死亡個案又回升到百例,新增11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下降7.8%,連新增人數最多的台中市都沒有超過六千例,未來單日確診應該都維持約三萬多例,周末可能隨通報數減少到兩萬多例。今日新增3萬8846例本土病例,為1萬8066例男性、2萬763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639例)、新北市(5,339例)、高雄市(4,924例)、桃園市(3,723例)、台南市(3,363例)、台北市(3,082例)、彰化縣(2,631例)、屏東縣(1,571例)、雲林縣(1,114例)、苗栗縣(942例)、南投縣(881例)、新竹縣(872例)、嘉義縣(809例)、新竹市(808例)、宜蘭縣(718例)、花蓮縣(666例)、基隆市(493例)、嘉義市(483例)、台東縣(467例)、澎湖縣(178例)、金門縣(129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5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7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6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6月27日。今日新增9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美國、新加坡及瑞士(各2例)、瓜地馬拉、挪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克羅埃西亞、印尼、德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7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6萬7283例確診,分別為1萬4618例境外移入、375萬26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651例死亡病例,其中6,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74例、台北市884例、台中市596例、高雄市566例、桃園市547例、台南市406例、彰化縣330例、屏東縣263例、基隆市及雲林縣各170例、南投縣162例、宜蘭縣145例、苗栗縣128例、嘉義縣117例、花蓮縣109例、新竹縣103例、嘉義市9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以下打Novavax有望 李秉穎:食藥署已要求藥廠補件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表示,新冠疫情如流感一樣,一波大流行後,將為總人口的10%至30%得到感染,但不會所有人都得到感染,同時新冠病毒不斷突變,疫情可能還會有第2、第3波,如南非就有4波疫情,每一次病毒突變,就會引發一次疫情,並呼籲衛福部食藥署應盡速審核,讓青少年可以接種Novavax疫苗,可降低接種mRNA疫苗後,嚴重頭痛、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機會。李秉穎今上午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他說,即便疫情趨緩,但尚未結束,指揮中心還不會結束,因有許多防疫相關的事情還需要決定。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後,李秉穎會不會接任指揮官?李秉穎說,他不可能接任,接任的人一定要對指揮中心內部執行面很有經驗的人。國內首批Novavax疫苗共50.4萬劑今晨抵台,預計7月8日針對18歲以上民眾施打。李秉穎說,18歲以上許多人都已打疫苗,Novavax疫苗應開放青少年施打,目前食藥署也已要求藥廠提供資料,若經審核通過應可開放,主因是青少年打Novavax疫苗,對比打mRNA疫苗出現嚴重頭痛、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機會比較少。至於,今天到貨的Novavax疫苗青少年能否施打,李秉穎說,這部分還需等食藥署審核的情形。主持人周玉蔻說,目前高端疫苗仍在世界衛生組織進行審查,外傳如果高端審查不過,恐影響陳時中選情。李秉穎說,那是疫苗研發問題與政府官員無關,可是高端疫苗預防是新冠病毒原始株,但現在流行是Omicron變異株,疫苗有效性能不能達標可能有困難,這是一個挑戰。李秉穎說,如果高端疫苗未挑戰成功,可以採用研發次世代疫苗或直接提出打第3劑研究,如BNT兒童疫苗當初送審臨床試驗,就是以打3劑疫苗作為條件,主因是現在流行病毒株與過往不同,因此打3劑疫苗的保護效果,才能符合WHO要求。國內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李秉穎表示,預期9月應可完全解封,但解封與疫情趨緩不見得完全平行,尤其是邊境管制,如果出國後與在國內感染病毒的情形沒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考慮再適度開放。但邊境管制目前為3+4,何時可放寬為0+7,雖然未來一定如此,但何時可以上路,這要視指揮中心態度。至於,新北市恩恩案,李秉穎說,該事件比較偏向是行政衛生機關問題,但外界不是當事人,都是霧裡看花,應要有司法體系等第三方介入研判較佳。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萬2112例、85人染疫歿 指揮中心:穩定下降
國內本土單日確診人數維持4萬多例,今天新增4萬2112例,較昨日略低。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92例,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新增85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三有穩定下降趨勢。今日新增4萬2112例本土病例,為1萬9909例男性、2萬2183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117例)、新北市(5,747例)、高雄市(5,139例)、桃園市(4,040例)、台南市(3,910例)、台北市(3,314例)、彰化縣(2,794例)、屏東縣(1,770例)、雲林縣(1,154例)、苗栗縣(1,028例)、新竹縣(981例)、新竹市(895例)、南投縣(870例)、嘉義縣(847例)、宜蘭縣(812例)、花蓮縣(701例)、嘉義市(587例)、基隆市(540例)、台東縣(521例)、澎湖縣(198例)、金門縣(124例)、連江縣(23例)。今日新增8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6例男性、39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81例具慢性病史、53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4日至6月2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7日至6月26日。今日新增9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1例男性、4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德國(各4例)、越南(2例)、義大利(1例)移入,另8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3日至6月2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2萬8363例確診,分別為1萬4521例境外移入、371萬378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533例死亡病例,其中651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52例、台北市881例、台中市588例、高雄市543例、桃園市539例、台南市396例、彰化縣324例、屏東縣254例、基隆市168例、雲林縣165例、南投縣157例、宜蘭縣144例、苗栗縣125例、嘉義縣113例、花蓮縣106例、新竹縣101例、嘉義市97例、台東縣87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記者會宣布重大消息?陳時中:7月很多疫苗政策開打
外傳民進黨7月提名衛福部長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甚至英系已幫陳物色競選辦公室,傳競選辦公室和小英基金會同一棟?對此,陳時中,「這個消息好像不正確,但我不是那麼清楚」。陳時中今日出席國健署LDCT肺癌篩檢計畫啟動記者會後受訪,媒體詢問,由國民黨提名參選的立委蔣萬安批,現在每日仍增加4萬多例,這時投入選舉恐怕成「落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還在這啊,我想每個人都有人生規畫,每個階段對社會貢獻的事,把自己事情做好就好」。有專家預估7月底將跌破萬例,陳時中表示,比較積極的看法,就會在7月中,若是比較保守看法,就在7月底,介於7月中到7月底,就有這可能性。傳民進黨高層已與陳時中討論參選北市長一事?陳時中表示,不能這樣講,社會長期對這件事(選舉)這件事也討論很多,黨內部不勉也會就這件事討論,大家一致的共識,是把疫情顧好這是我們的本,也是政務上最重要的事。針對前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也有意參選北市長,媒體問,是否會讓林先搭「列車」參選,還是會自己先搭「高鐵」?陳時中表示,「這車票還沒有買」。至於今日上午記者會活動是否為擔任部長任內最後一個活動?他說,「不會不會,你還會看到我」。先前表示若無重大政策,陳時中將不會出席疫情記者會,然而今上午突然新增下午出席疫情記者會的行程,是否有重大政策要宣布?陳時中表示,下個月陸續很多疫苗,包括Novavax、或0到4歲幼童BNT及莫德納疫苗要陸續施打,期程會讓大家多了解些。針對Novavax施打時間,陳時中表示,應該會在7月中以前,不過對於檢驗封緘,速度、安全性都很重要,一定要檢驗完成,才會開放施打。傳陳時中投入北市長選舉,是因為太太孫婉玲點頭同意。陳時中表示,「太太是最重要的家人,對我們的生涯規畫,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快樂、一起共苦,太太的決定,當然是我人生規畫中非常重要的事,太太跟我默契一項都很好,對於太太各方面建議,我都會虛心接受」。針對投入北市選舉是與太太兩人的共識?陳時中表示,「我們共識是相愛到老」。針對恩恩事件,中央昨要求新北市府提出正式報告,新北市長侯友宜今表示,若中央來函就會加快提供報告。對此,陳時中表示,這樣很好,昨天中央已經發文,這段時間有些事,包括時序都滿混亂,有正式公文,將來大家看事情會用公平角度,我強調,防疫期間大家都很辛苦,但有必要給死亡者或重症者一個交代,醫護端也很辛苦。媒體詢問是否認為新北一直拿中央背書,拖延進度?陳時中說「我覺得講清楚會比較好」。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下降沒這麼快 莊人祥估7月底單日才跌破萬例
昨新增四萬四三七九例本土個案、一○三例死亡,確診人數比前天又多一萬五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若和上周二確診人數比較,已降兩成,目前每周以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速度沒有大家想得這麼快,也許要到七月底,單日案例才可能跌破萬例。專家預估,Omicron變異株亞型BA.4、BA.5很快就會進入社區。莊人祥說,目前國內感染主要以BA.2為主,參考其他國家經驗,如感染過BA.1、BA.2將具交叉保護力,目前已有七成民眾接種三劑疫苗,預期八月後可能出現一小波疫情。為降低BA.4、BA.5對社區的衝擊,莊人祥說,不會放寬口罩防疫策略,在七月底前都不會鬆綁;至於入境檢疫每周僅限兩萬五千人,將綜合國際疫情,並評估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配套措施,至少需一周才有後續結果,最快要到七月上旬,才知是否可放寬入境人次。莊人祥說,今年一月以來,本土Omicron疫情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五,希望致死率可再降低一些,已加強診斷治療,希望降低致死率,讓死亡人數跟致死率愈低愈好。指揮中心統計,今年截至六月廿六日,通報染疫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達一五二四家,確診住民人數為三萬八五五五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二○六人;住宿式服務機構中重症送醫三○八一人,其中九一三人死亡,送醫後致死率為百分之二點四,遠高於整體致死率。昨新增本土病例以台中市六三九七例最多,其次為高雄市五八一六例、新北市五六五三例、台南市四一四五例、桃園市三五二一例、彰化縣三四五二例、台北市三一一六例等。
-
2022-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出爐 打莫德納疑似心肌炎救濟90萬元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及最新受害救濟名單。本次共審議63案,其中10案核予救濟,包括AZ四案、莫德納六案。其中獲得最高救濟金額是一名嘉義70多歲男性,接種莫德納後診斷疑似心肌炎,雖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關連性,給予救濟金新台幣90萬元。而從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最高達法定最高救濟金額上限的金額為新台幣600萬,共有三案獲救濟。VICP本次公布其6月9日召開第181次會議的會議紀錄,本次核予救濟的金額自新台幣5000元至90萬元不等。其中,嘉義縣70幾歲的吳姓男子,給予救濟金90萬元與喪葬補助30萬元,總計120萬元。個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接種疫苗後11日因全身虛弱無力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有嚴重貧血及心肌酵素上升,經醫師診斷為疑似心肌炎,依發生時間判斷無法排除與疫苗的關聯性。而貧血部分經骨髓檢查發現淋巴漿細胞增生合併嗜血症候群,應為感染等與疫苗無關因素所致。但個案出院後51日死亡,病理解剖報告載明個案罹有心肌炎併心肌纖維化,重度巨球性貧血為加重死亡因子。因此研判個案死因應與其潛在的嗜血症候群及嚴重貧血導致心臟功能惡化有關,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 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新台幣90萬元。而個案經病理解剖,因此也依規定給予喪葬補助。至於另五案因接種莫德納有關或無法判定關聯性死亡的個案分別給予30萬、30萬、8萬、7萬、1萬元的救濟金;AZ四案則分別核予救濟金15萬、1萬、1萬、5000元。※接種AZ:台南市劉○(編號:274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液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其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5萬元。花蓮縣王○○(編號:2561)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 接種疫苗後隔日出現手臂紅疹且有擴散情形, 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蕁麻疹及發疹性膿 皰病。皮膚膿液培養結果顯示為細菌感染,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 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又個案本身有皮膚炎 及過敏性蕁麻疹等過敏病史,且於接種疫苗前 即曾因發癢皮疹超過 2 週情形就醫。惟依發生 時間研判,仍無法確定過敏性蕁麻疹與接種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 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 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 予救濟金新台幣 1 萬元。台北市蔣○○(編號:258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3 日因 皮膚癢及紅疹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過敏性紫斑。依據病歷記載,個案本身過敏原檢查即 對多項食物具過敏反應,惟其皮膚症狀發生於 預防接種後之合理期間。綜上所述,個案之症 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 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5000 元。彰化縣林○○(編號:3789)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 接種疫苗後3日出現口腔多處破損,就醫診斷 為口瘡性潰瘍,症狀斷續出現約 2 個月後,經 接受秋水仙素治療後改善。查個案之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自體抗核抗體為陽性,亦可能為本身之自體免疫疾病所致。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萬元。※接種莫德納另五案:新北市李○○(編號:337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經診斷為疑似米勒費希爾症候群(Miller-Fisher Syndrome),惟個案之臨床症狀與典型之米勒費希爾症候群症狀仍有 差異。此症屬格林巴利症候群之亞型,其症狀無 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 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8 萬元。新竹縣吳○○○(編號:3846)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5 小時出現胸悶不適、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經住院 治療後死亡。個案血液檢驗結果及臨床檢查不符合急性心肌炎之臨床表現,而症狀發生時間亦與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合理時間不符。肺部 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有急性肺水腫及肋膜積水,依據個案到院時臨床表現研判,無法排除為心律不整引發肺部病症。又個案本身有高血壓、 高血壓性心臟病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為 突發心律不整之高風險族群。綜上所述,個案接種疫苗後發生之情形應與其潛在心血管疾病有關,但時序上仍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0萬元。桃園市陳○○(編號:293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之 症狀,經心臟磁振造影檢查報告顯示為心肌炎,且症狀發生於預防接種後之合理期間,故研判其症狀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7 萬元。台中市劉○○(編號:2624)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3 日因手腳皮疹搔癢情形就醫,經給予類固醇治療後 改善。皮膚病理切片結果顯示符合過敏變化,惟依據皮膚症狀描述研判,亦可能為藥物過敏所致。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1 萬元。金門縣董○○(編號:309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及臨床表現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陸續出現腹部悶痛、胸悶及嘔吐等情形,於接種後5 日死亡。依據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惟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且未進行病理解剖。查病歷並未記載其他疾病史足以解釋死因,時序上無法排除發生心肌炎可能性。綜上所述,個案死因無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30 萬元。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個案回升至4.4萬 莊人祥:較上周二下降二成
單日確診人數又回升,今天本土個案新增4萬4379例,另新增境外移入個案49例,確診個案中死亡個案新增103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周二、周三都會比較高,但如果只看今天和上周二的確診人數比較,降低了21%,每個禮拜以約減少八萬人的速度下降。今日新增4萬4379例本土病例,2萬1130例男性,2萬3229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397例),高雄市(5,816例),新北市(5,653例),台南市(4,145例,桃園市(3,521例),彰化縣(3,452例),台北市(3,116例),屏東縣(2,053例),雲林縣(1,432例),苗栗縣(1,151例),嘉義縣(1,073例),新竹縣(1,069例),南投縣(999例),宜蘭縣(870例),新竹市(760例),花蓮縣(678例),嘉義市(647例),台東縣(553例),基隆市(491例),澎湖縣(241例),金門縣(240例),連江縣(22例)。今日新增10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0例男性、43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97例具慢性病史、6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8日至6月24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6日至6月26日。今日新增4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及英國(各4例)、土耳其(3例)、越南(2例)、新加坡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3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6日至6月2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8萬6338例確診,分別為1萬4429例境外移入、367萬18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448例死亡病例,其中6,43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45例、台北市878例、台中市573例、桃園市及高雄市各533例、台南市392例、彰化縣313例、屏東縣247例、基隆市167例、雲林縣159例、南投縣157例、宜蘭縣142例、苗栗縣120例、嘉義縣111例、花蓮縣103例、新竹縣101例、嘉義市96例、台東縣85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至3萬以下 本月首次死亡未破百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天新增二萬八四八九例,創近兩個月來新低,新增死亡九十一人也是本月首度低於一百,專家預估七月中旬單日確診人數可降至萬例以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民眾自覺做快篩、減少黑數。不過,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基因定序報告顯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占比首次超過五成,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兩個新亞型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已不遠矣」,會在社區中慢慢傳播,預估九月再掀一波疫情,建議盡速接種第四劑疫苗,且以對抗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為主,希望政府盡快採購以便民眾接種。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國際趨勢來看,BA.2疫情正在下降中,未來疫情被BA.4、BA.5取代的機會很高。BA.4、BA.5要變成國內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還需一段時間,或是規模不大。昨新增本土病例仍以中南部為主,以台中市四○○八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三八八八例、新北市三六七九例、桃園市二七七四例、台南市二五○三例、彰化縣二○二六例、台北市二○二五例等。自五月四日二萬八四二○例以來,首次掉回二字頭。九十一例死亡個案有八十六例具慢性病史、五十九人未接種完三劑疫苗、五十一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最年輕個案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六月廿日出現發燒、咳嗽就醫,隔日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但病情惡化,廿三日死於心肺衰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無新增兒童、青少年等重症和死亡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六十九例,共廿人死亡。今年一月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五○八六例,五四九二人死亡,輕症、無症狀個案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五八。另外,上周檢驗一二○例境外移入個案(六月十日至十八日入境),六十一人感染新亞型變異株,五十三例BA.5、八例BA.4,累計已攔截一二六例感染變異株,大部分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尚未發現新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情形。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淡出記者會為選舉? 莊人祥:指揮官都有參加各項會議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但由發言人莊人祥對外說明;對於指揮官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外界揣測恐是要為選舉準備。對此,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表示,陳時中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待處理而未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會議,並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陳時中6月12日染疫後神隱12日,儘管隔離期滿都未現身,僅上周五出現一天後又再度消失。而對於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每周也沒有固定那天主持,由發言人莊人祥主持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疫情。不過,莊人祥記者會中未等記者詢問,便馬上澄清表示,指揮官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要處理,沒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各項會議,記者會前也會主持會議,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針對指揮中心格項會議中陳時中是否曾透露交棒訊息,莊人祥也表示,指揮中心業務中都沒有相關訊息。而指揮中心一級開設指揮官由院長指派,但記者會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指揮官主持,所以沒有所謂降級的考量。但據悉英系已為陳時中物色了競選辦公室地點,打算租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和「小英教育基金會」同一棟大樓。
-
2022-06-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再度回到3萬!今新增3萬9586例本土、134人染疫死亡個案
本土疫情新增確診人數繼6月20日閃現三字頭後,睽違一周再度回到3萬多人。今天新增3萬9586例本土個案及6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4例死亡。今日新增3萬9586例本土病例,為1萬8372例男性、2萬1205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520例)、新北市(5,320例)、高雄市(5,309例)、桃園市(3,791例)、台南市(3,786例)、彰化縣(2,761例)、台北市(2,734例)、屏東縣(1,655例)、雲林縣(1,111例)、新竹縣(1,008例)、苗栗縣(906例)、南投縣(902例)、新竹市(837例)、宜蘭縣(786例)、嘉義縣(757例)、花蓮縣(587例)、嘉義市(548例)、基隆市(484例)、台東縣(396例)、澎湖縣(201例)、金門縣(166例)、連江縣(21例)。今日新增13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0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27例具慢性病史、8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8日至6月23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0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4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法國及泰國(各2例)、德國(1例)移入,另5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61萬3345例確診,分別為1萬4287例境外移入、359萬900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254例死亡病例,其中6,2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31例、台北市870例、台中市548例、桃園市525例、高雄市512例、台南市374例、彰化縣295例、屏東縣234例、基隆市165例、南投縣149例、宜蘭縣139例、雲林縣138例、苗栗縣119例、新竹縣100例、花蓮縣101例、嘉義縣97例、台東縣85例、嘉義市82例、新竹市58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病例再降 本土+4萬293 境外+105 死亡+15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0,39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0,293例本土個案及10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5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0,293例本土病例,為18,554例男性、21,721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075例)、高雄市(5,567例)、新北市(5,142例)、台南市(3,603例)、桃園市(3,272例)、彰化縣(3,068例)、台北市(2,806例)、屏東縣(1,759例)、雲林縣(1,291例)、新竹縣(1,015例)、苗栗縣(983例)、南投縣(921例)、嘉義縣(819例)、新竹市(791例)、宜蘭縣(702例)、嘉義市(591例)、花蓮縣(586例)、基隆市(525例)、台東縣(450例)、澎湖縣(193例)、金門縣(112例)、連江縣(22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9例男性、7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40例具慢性病史、96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2日至6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0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75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歲多歲,分別美國(3例),法國、義大利、英國、希臘、越南、泰國及日本(各1例)移入,另95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日至6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140,34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563,489例排除),其中3,573,703例確診,分別為14,225例境外移入、3,559,42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12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6,10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15例、台北市862例、台中市536例、桃園市518例、高雄市493例、台南市355例、彰化縣286例、屏東縣226例、基隆市164例、南投縣145例、宜蘭縣134例、雲林縣131例、苗栗縣115例、新竹縣98例、花蓮縣97例、嘉義縣93例、台東縣85例、嘉義市80例、新竹市5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台醫院放寬探病 每日1時段、同時段最多2人可探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民眾的疫苗接種率提升,衡酌民眾陪(探)病需求及醫院防疫安全,將放寬原中央規定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高雄市、花蓮縣等6縣市醫院除例外情形外,暫停探病之限制,即日起有條件放寬全國醫院陪(探)病管理措施,並調整住院病人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之陪病人數、及陪病公費篩檢之疫苗劑次條件。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台包括安寧病房、慢性病房、兒童病房等也開放探病,因為部分病房住的時間較久,若長期不能探病,有礙身心健康,其餘像是危及特殊情況開放探病,每日1時段、每次時段最多2人進去,仍有人數限制。陪病人數原本是1人為限,現有特殊情況下,經醫療機構評估,陪伴人數上限改為2人。因應疫情趨緩,即日起調整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探)病管理措施,相關說明如下:一、探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之加護病房、安寧病房、呼吸照護病房(包含RCC)、精神科病房、慢性病房及兒童病房等區域,及有身心障礙、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者,得開放探病。探病時段為每日固定1時段,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二)探病者應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自費篩檢陰性證明。若為「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或「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二、陪病管理措施:(一)全國醫院住院病人之陪病人數以1人為限,但病人為兒童(12歲以下)、老人(65歲以上)、身心障礙或經醫療機構評估有照護需求者(如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等),陪病人數上限為2人。(二)預定(非緊急)住院病人之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2日內篩檢;緊急需入院陪病者,於入院陪病前篩檢。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公費篩檢限1名;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達14天(含)以上之陪病者,應進行入院及每週定期自費篩檢。陪病者若為「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15天(含)以上至3個月內」,得免除篩檢。指揮中心提醒,由於醫院屬於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疫情期間儘量避免不必要的陪(探)病,建議以視訊或電話方式替代實地探視,陪(探)病人員進入醫院務必佩戴口罩及遵循感染管制措施。指揮中心籲請民眾儘速完成完整疫苗接種,未來也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修正醫院相關管理規定。
-
2022-06-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部地區新冠疫情趨緩 指揮中心降載專責病床開設比例
考量北部地區疫情漸緩,專責病床空床率偏高,為利病床妥善運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即日起彈性調整台北區及北區專責病床開設比例,並將持續監測醫療量能,滾動調整各地區專責病床開設比例。陳時中說,今年6月24日起,台北區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連江縣、金門縣,以及北區的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急性一般病床500床以上急救責任醫院開設專責病床,從原來20%至30%,彈性調整為10%至15%;200至499床急救責任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比例從10%至20%,彈性調整為5%至10%。另台北區及北區之醫學中心及準醫學中心專責ICU開設數調整為15至20床。但前述專責病床開設比例仍須依傳染病防治網網區指揮官指示調整。
-
2022-06-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病例數再減少 本土+4萬5678例、境外+89、死亡+152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4萬5678例本土案例,包括境外89例,死亡152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相較昨天新確診病例數,今天45678例比前一天來得少一些,而境外移入89人、死亡152人,比前一天都稍微少一些。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5,678例本土病例,為21,087例男性、24,558例女性、3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6,667例)、高雄市(6,413例)、新北市(5,808例)、台南市(4,347例)、桃園市(4,020例)、彰化縣(3,318例)、台北市(3,189例)、屏東縣(2,136例)、雲林縣(1,406例)、南投縣(1,134例)、苗栗縣(1,033例)、新竹縣(999例)、嘉義縣(885例)、新竹市(866例)、宜蘭縣(783例)、花蓮縣(669例)、嘉義市(590例)、基隆市(558例)、台東縣(461例)、澎湖縣(209例)、金門縣(151例)、連江縣(3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5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91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8例具慢性病史、109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6日至6月22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8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7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歲以上,分別自法國(8例)、英國(4例)、印度(3例)、加拿大、新加坡、美國及柬埔寨(各2例)、泰國、越南、西班牙及菲律賓(各1例)移入,另6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2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3,084,22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547,671例排除),其中3,533,335例確診,分別為14,120例境外移入、3,519,16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96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95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92例、台北市852例、台中市517例、桃園市510例、高雄市475例、臺南市339例、彰化縣272例、屏東縣219例、基隆市160例、南投縣138例、宜蘭縣134例、雲林縣126例、苗栗縣111例、新竹縣96例、花蓮縣95例、嘉義縣87例、台東縣84例、嘉義市76例、新竹市54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目前2縣市確診率超過兩成 基隆市民確診率21%全國最高
基隆市今天新增新冠肺炎587例,今年累計確診個案7萬6549例,市民確診率21.18%,全國各縣市中最高,新北市民確診率20.19%居次。基隆市今天新增死亡5例,今年累計129例,致死率為1.68‰,全國縣市中排行第9。今年5月底基隆市設籍人口數為36萬1320人,以今年確診人數7萬6549例計算,市民確診率21.18%。新北市總人口397萬599人,累計80萬2304人確診,確診率20.19%。各縣市確診致死率部分,目前全國有7縣市致死率超過2‰,最高的是台東縣2.82‰,接著依序是嘉義市、南投縣、金門縣、嘉義縣、雲林縣和屏東縣。致死率在2‰到1.5‰間有6個縣市,依序為宜蘭縣、基隆市、花蓮縣、苗栗縣、彰化縣和台北市。致死率在1.5‰到1‰間有5個縣市,依序為新北市、台南市、台中市、高雄市和桃園市。致死率在1‰以下的有4個縣市,依序為澎湖縣、新竹縣、新竹市和連江縣;連江縣尚無染疫死亡個案。基市府表示,今天新增587名確診個案中女性312人、男性275人。全市現有新冠肺炎專責病房198床,收治113人,尚有空床85床,空床率42.9%。基隆長庚醫院目前收治重症50名、中症17名、輕症29名。衛生福利部立基隆醫院收治重症1名、中症2名、輕症12名。三總基隆分院收治中症2名。
-
2022-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沒胃口、吃不下!別再吃冰了,營養師推薦消暑5食材,「辣椒」居然是第一名
炎炎夏日,胃口盡失,除了飲料、剉冰之外,能放進嘴裡享受沁涼的食材到底還有哪些呢?其實屏除刻板印象,能達到清涼消暑的好食材,其實就在你我身旁。冷氣房、手搖飲,治標不治本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人體為恆溫動物,會依據外在環境來調節身體溫度,當我們覺得熱,大腦體溫調節中樞便會督促汗腺發汗,以達到解熱降溫的效果。然而,現代人長期待在冷氣房內,全身毛細孔也跟著收縮,造成身體不易流汗、暑氣無法散出,代謝也跟著下降。代謝一降,人自然會易感疲倦,胃口更不佳,就算冰涼飲品一杯接著一杯,還是治標不治本,吃完反而更燥熱!營養師推薦的消暑食材有哪些?怎麼吃的美味營養又健康?就讓我們跟著程涵宇營養師一起來「實際應用」看看吧!◎辣椒說到發汗食物,當仁不讓的就屬辣椒了。辣椒內含辣椒素,是一種主要的刺激性物質,其內部固定辣椒籽的白色部分是辣度最高的地方,辣椒素不僅能刺激唾液提高食慾,還能加快血液循環與腸胃蠕動,並緩解關節炎、神經痛以及外傷引起的輕微至中度的疼痛症狀。不過程涵宇特別提醒,儘管吃辣好處多,還是有些朋友在攝取上需要多加注意,像是患有痔瘡的朋友,如果大量食用辣椒恐會刺激腸胃加速血管擴張,反而會使痔瘡疼痛加劇。還有本身腸胃不好、患有胃食道逆流,甚至胃潰傷或胃出血等情況的朋友應避免辛辣,過多的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腸胃粘膜,誘發或加劇病況。◎蒜頭蒜頭是華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也是發汗食物的成員之一,既能入菜又能提味,素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血栓、降血壓、維持脂蛋白平衡、防治動脈硬化等功效。不過卻鮮少人知道,食用大蒜還可以「溫化濕氣,消除疲勞」!程涵宇指出,蒜頭裡富含大蒜素,不僅能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還能有效提高新陳代謝並修復人體疲勞,其獨特的辛香更能提振食慾,是許多主婦餐桌上的秘密武器。現代人長期待在冷氣房中,室內和室外溫差過高,一個不注意就中招感冒,若想避開夏天感冒的窘境,只要適量地攝取蒜頭就能提高免疫力,可說是一石多鳥! ◎洋蔥在國外被譽為「菜中皇后」的洋蔥,同樣也有助於人體發汗、提升代謝,富含槲皮素的洋蔥還能抗癌、抗發炎和抗病毒活性,並幫助我們的身體排毒,促進腸蠕動,將多餘脂肪排出體外。此外,洋蔥還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進我們的食慾,所以在各國料理的前菜中,都能看見洋蔥的身影,不僅美味可口又開胃,更是祛濕降壓消暑的好食材! ◎薑常言道「薑是老的辣」,其原因就是來自薑裡的「薑辣素」,薑辣素會隨著薑的生長累積的越來越多,所以薑才會越老越辣。而薑辣素可推動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我們發汗,炎熱夏日吃上一點,暑氣也能消掉一半。除此之外,另一個辣感來源的「薑烯酚」也能抗氧、抗菌、抗發炎,能緩解關節炎或相關病因所引起的疼痛症狀。程涵宇也特別提到,薑可以促進唾液腺酵素分泌增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加速消化速度,減輕反胃發生的機率,所以生理期會感到反胃不適的女孩們可以喝點薑茶,舒緩噁心嘔吐感,還能達到利水、散熱的功效喔!◎紅豆、綠豆既然談到了利水,那就不得不提及前陣子風行一時的「紅豆水」了!,程涵宇表示,多數人都知道紅豆水是夏日消腫神器,其實綠豆也是不遑多讓,紅豆、綠豆皆有消濕利水的功效,能幫助水分循環、促進代謝,還能排除體內濕氣,其富含的高膳食纖維更是有助於新陳代謝,豐富的鉀幫助多餘的鈉排出,吃進熱量的同時也提供了蛋白質及膳食纖維,既能提供飽足感又不怕胖,是夏日減重的好選擇!  延伸閱讀: 。高溫不斷攀升,夏季必備「4物品」,正確使用防曬、防中暑 。高溫防中暑病,「3族群」要特別注意,夏日出遊注意「5件事」!
-
2022-06-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今增4萬8283例、新增死亡166人
本土疫情如同指揮中心預估跌破五萬例,國內今天新增4萬8283例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73例,確診病例中新增死亡個案166例。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除了嘉義縣、澎湖縣和金門縣以外,其他縣市都比前一天下降,整體疫情下降7.5%。本土疫情仍以中南部為主,但個案數皆下降。新增的4萬8283例本土病例,2萬2537例男性,2萬5729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001例)、高雄市(6,722例)、新北市(6,296例)、台南市(4,444例)、桃園市(4,105例)、彰化縣(3,618例)、台北市(3,322例)、屏東縣(2,263例)、雲林縣(1,332例)、苗栗縣(1,167例)、新竹縣(1,158例)、南投縣(1,149例)、嘉義縣(1,060例)、新竹市(932例)、宜蘭縣(859例)、嘉義市(748例)、花蓮縣(665例)、基隆市(587例)、台東縣(445例)、澎湖縣(246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8例)。今日新增16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0例具慢性病史、118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5日至6月21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6日至6月20日。今日新增7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44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感染國家為越南及美國(各5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例),加拿大、英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印尼、法國及日本(各1例),另53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1日至6月2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8萬7599例確診,分別為1萬4032例境外移入、347萬35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5,81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8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75例、台北市845例、桃園市496例、台中市491例、高雄市449例、台南市330例、彰化縣263例、屏東縣210例、基隆市158例、南投縣134例、宜蘭縣131例、雲林縣120例、苗栗縣105例、花蓮縣92例、新竹縣89例、嘉義縣87例、台東縣82例、嘉義市75例、新竹市53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陰等同康復?清冠一號要吃多久?醫親揭「解隔後」必知3大QA
新冠確診者在解除隔離後快篩陰性,一般就認為自己可以恢復以往正常上班上課、自由進出公共場所的生活,但快篩陰性就等於已恢復健康了嗎?要如何殺死體內殘存的病毒並自我修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提醒,其實快篩陰性後,真正的問題才剛剛開始。以下是陳潮宗解答: Q1、解隔後快篩陰,病毒對身體就沒有影響了? 答:隨著確診人數增加,已打過3劑疫苗者約99%會順利康復,但仍有1%的病人可能得到重症,甚至有死亡的風險;若未打疫苗者,約10%可能轉為中重症,2%具死亡風險,且可能會留下長新冠後遺症,對身體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快篩陰性是否就等於已恢復健康?其實不是的,真正的問題才剛開始。快篩陰性只是證明病毒濃度已下降到不會傳染給他人的程度,但對自己身體的傷害,仍可能持續留下併發症及後遺症。新冠肺炎的併發症如:咽喉痛、一說話就咳嗽不止等;後遺症如:腦霧、心悸、神經系統影響等。 Q2、快篩陰後,清冠一號需要繼續吃嗎? 答:使用清冠一號治療新冠肺炎,對於一般輕症民眾都具顯著效果,但其實快篩陰性後,就不建議再繼續使用清冠一號。 這是因為清冠一號有退燒、紓解肌肉痛、治療關節痛的作用,類似西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的作用;既然已經退燒了,且肌肉關節也不再酸痛,後續只要使用清熱解毒的輔助藥方,將病毒在體內的濃度快速降到最低。「清熱解毒湯」包含:金銀花、倒地蜈蚣、黃連、黃柏等中藥,都是用來殺病毒、降低削弱病毒毒性的最佳藥物。 此外,新冠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咳嗽、喉嚨癢、一說話就咳個不停,是由於病毒從呼吸道侵入,對黏膜組織造成的傷害最大,需要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才會痊癒;建議可利用五味中藥:連翹、甘草、菊花、蒲公英、黃芩等,來繼續殺病毒,臨床實證上仍具有很強抗病毒的作用。 新冠病毒與體內的免疫系統作戰,會消耗很多人體身體的能量及水分津液,為了預防產生併發症及後遺症,此時應補充水分多的水果,例如水梨、西瓜、柑橘等,也可用運動飲料以1:1兌水飲用,亦是補充體內水分既方便又快速的方法;且須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避免讓病毒滯留體內、傷害健康,充足的睡眠、少說話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Q3、病毒仍會殘存體內28天,如何改善發炎反應、呼吸症狀? 答:新冠肺炎對人體的傷害,在確診者快篩陰性之後,仍會持續影響至少1個月,所以在快篩陰的28天以內,仍屬病毒的高峰期,約需1個月後體內病毒量才會逐漸降低;且在這段期間,人體肺功能是處於持續受損的狀態。 該如何修復呢?可用「聖肺愈喘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衰退現象。此藥方近年多用於治療氣喘疾病,但亦對肺功能衰退、走路容易氣喘吁吁、或患過敏性呼吸道疾病者有良好的療效。 「聖肺愈喘湯」成分包括:人參、白朮、陳皮、麻黃、桂枝、柴胡、黃芩、荊芥、防風、甘草、生薑、桑枝、大棗等13味藥組成。其中的人蔘鬚、白朮、甘草、紅棗、陳皮,有培元固本、理氣養肺、補腎氣、開胸利膈的作用;麻黃、柴胡、桂枝、荊芥、防風、生薑、桑枝、黃芩則可宣肺平喘、清熱化痰,全方可達到養陰補氣及解除風鬱的效果。 此外臨床上也證實,其藥方具有幫助呼吸順暢的功能,同時也藉由降低發炎細胞激素、提升抗發炎細胞激素,來達到降低肺臟發炎的效果,對於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有穩定療效。【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172.html】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2213例 莊人祥:推估明起確診人數降至5萬以下
國內本土疫情仍維持5萬多人,並先前未降到先前預測的四字頭。國內今天新增本土個案5萬2213例、境外移入個案33例、死亡個案17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每周二、三的確診數字都較高,但今天較昨天的確診人數降低7.3%,大多數縣市的確診人數都已下降,推估明天之後的確診人數會降至5萬以下。今日新增5萬2213例本土病例,為2萬4760例男性、2萬7429例女性、2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09例)、高雄市(6,992例)、新北市(6,444例)、台南市(4,841例)、桃園市(4,680例)、彰化縣(3,873例)、台北市(3,516例)、屏東縣(2,403例)、雲林縣(1,617例)、新竹縣(1,283例)、苗栗縣(1,226例)、南投縣(1,208例)、新竹市(1,127例)、嘉義縣(980例)、宜蘭縣(980例)、嘉義市(782例)、花蓮縣(739例)、基隆市(699例)、台東縣(514例)、澎湖縣(243例)、金門縣(118例)、連江縣(39例)。今日新增17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17例男性、5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58例具慢性病史、11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7日至6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9日。今日新增33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6例男性、17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荷蘭(2例),印度、中國大陸、法國及瑞士(各1例)移入,另2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0日至6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43萬9279例確診,分別為1萬3957例境外移入、342萬526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651例死亡病例,其中5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54例、台北市839例、台中市481例、桃園市475例、高雄市429例、台南市321例、彰化縣247例、屏東縣203例、基隆市153例、宜蘭縣127例、南投縣124例、雲林縣116例、苗栗縣97例、花蓮縣91例、新竹縣86例、嘉義縣83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70例、新竹市5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昨3字頭 今本土+5.6萬 羅一鈞:周二、三數字通常較高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再升至5萬6339例,另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115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代理發人羅一鈞表示,周二、周三公布的數據通常是一周最高,因為有些確診案例於周一到二晚上上傳,因此還需觀察明天數字,才知整體疫情下降狀況,但和之前推估一樣,認為本土這周可降到五萬例以下。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前三名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今日新增5萬6339例本土病例,2萬7197例男性,2萬912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台南市(5,527例),彰化縣(4,625例),桃園市(3,853例),台北市(3,550例),屏東縣(2,951例),雲林縣(1,821例),南投縣(1,462例),苗栗縣(1,438例),嘉義縣(1,417例),新竹縣(1,051例),新竹市(945例),嘉義市(943例),宜蘭縣(918例),花蓮縣(789例),台東縣(712例),基隆市(589例),澎湖縣(298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27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1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9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7例具慢性病史、7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6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6月18日。今日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日本、西班牙、英國、新加坡及越南各2例、丹麥、馬來西亞、奧地利、美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5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6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8萬7061例確診,分別為1萬3924例境外移入、337萬30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480例死亡病例,其中5,4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8例、台北市828例、台中市470例、桃園市446例、高雄市415例、台南市309例、彰化縣240例、屏東縣197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9例、雲林縣113例、苗栗縣87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及嘉義縣各82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7例、新竹市47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確診真的很意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於今年4月20日確診,當時他代理和平婦幼院區院長,媒體報導是國內首位確診的院長。但他說,身為醫師,每天照顧病人,確診是躲不了的,這次就是輪到自己了。確診至今約2個多月,黃弘孟回想當時,「感覺是好久之前的事」平時埋首工作,像陀螺般「一直轉、轉、轉」,總是感覺時間過的很快。回想這次確診,黃弘孟在4月18日有門診,隔壁診間患者確診,由於他的診間與隔壁共用出入口,他被匡列為擴大篩檢對象,但當時隔壁診間醫師、護理師及他篩檢都陰性。19日因工作繁忙未採檢,20日再採,先做快篩,陰性;身為耳鼻喉科醫師,他便爲自己PCR。當時還開玩笑,「如果是陽性,可以隔離一周,順便休息一下。」工作同仁一旁笑說,「你沒份、你沒份……」,沒想到近傍晚PCR結果出爐,竟是陽性。黃弘孟得知結果時愣了一下,一臉詫異,想說怎麼會是自己。Ct值約30多,病程屬於初期,他懷疑可能是診間環境帶有病毒而感染。確診日當天晚上開始喉嚨痛、身體「夯夯」,有點微熱的症狀。確定染疫後,黃弘孟只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不要因我感染」,每天問大家是否安好。那時沒特別思考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沒覺得特別嚴重,「更沒想到會不會因此死掉。」那時候疫情剛起,院務很多,只有想說應該要趕快好起來,不要增加大家麻煩。住院期間,第一天感覺只有喉嚨痛,就自行服用普拿疼、多喝水,但身體有點發熱。第二天就有護理人員進入病房照顧、清消環境,詢問「院長,今天有沒有不舒服,還好嗎?」他不想增加同仁負擔,總回答「還好」,同仁隨即整理病房環境就離開了,第二天也是如此。但他其實開始咳嗽、流鼻水、鼻塞,自己一直多喝水。到了第三天,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只好向同仁「坦承」,自己有點咳嗽,讓醫師立即開藥。他在病房內自己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平時工作忙碌,黃弘孟沒有太多時間關心孩子,下班回到家後,孩子都睡了,也無法多說話,深感對不起孩子。這次住院,兩名子女都會傳訊息問他,「爸爸,你還好嗎?今天有沒有好一點?」讓他十分感動,也深感慚愧,真希望在孩子小時候,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說著微微哽咽起來。這次住院,黃弘孟對病患住院和護理同仁照顧病人的辛苦,有更多體悟。因為工作,他有時會收到住院民眾陳情,抱怨住院不舒服,他當時認為,住院是為了治療疾病,住的品質無法向飯店一樣。這次住院,讓他思考,在防疫作為下,確實可以讓確診患者住的舒服一點。出院後,要求同仁把隔離病房的棉被套、枕頭套換新,環境布置、日夜燈光調整等,也比照家中溫暖的情境。每天看到護理同仁身穿防護衣,進入病房照顧病人、環境清消,也想可不可以「do some thing」,比如說調整輪班,增設隔離病房內對講機,減輕護理人員頻繁進出。還記得去年疫情期間,有患者住院長達2個多月,住到後來受不了開始「鬧房」,後來護理人員都與病人加Line,以便關心,病人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詢問,降低焦慮。去年5月,和平醫院所在的萬華地區爆發本土疫情。黃弘孟說,當時可說相當「慘烈」,在滿床狀態下,衛福部下令一周內清空,成為應變防疫醫院。「病人不是蘋果,不是搬到另一個籃子就好,況且也沒有其他的籃子」,沒有其他醫院也沒有類似經驗,最後大家齊心協助調度,五天內順利清空病房。黃弘孟已忘記去年疫情爆發最初的兩周,他是如何活過來的,幾乎沒什麼吃、沒什麼睡,體重從79公斤掉至66公斤,暴瘦13公斤,幾乎回到40多年前當兵時的體重。其他同仁也以醫院為家,「同仁累癱在醫院牆角邊,臉色暗灰」,連內衣褲都而無法換洗,只能到醫院隔壁的超市購買,慶幸最後安然度過。黃弘孟染疫時身為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院長,當時心想一定要完成三大任務。首先努力防疫,軍人沒有選擇不上戰場的權利,醫師面對如世界大戰的疫情,躬逢其勝,就是能做盡量做,守住疫情不能退縮,尤其Omicron疫情比去年更難防堵。其次,一定要保護院內同仁全身而退,「有多少人進去照顧,就必須有多少人安全出來,一個都不能少。」現在身為北市聯醫總院副院長,更宏觀規畫,希望疫情快一點過去,慢慢恢復正常營運,讓同仁們可以養家活口。醫師小檔案姓名:黃弘孟 頭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確診時間:4月20日如何感染:可能與確診者接觸症狀:喉嚨痛、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等治療:服用緩解症狀藥物、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大家一起加油,努力防疫,讓疫情快速緩和,因有可能會再次感染,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再次感染。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5萬561例、172例死亡 羅一鈞: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
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新增本土個案人數連續三天維持5萬多人。國內今天新增5萬561例本土個案、75例境外個案,172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區均呈現下降或緩降情形,中南部正在脫離高原期,周一起可望每日可望維持新增確診5萬人以下。今日新增之5萬0561例本土病例,為2萬3669例男性、2萬687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820例)、高雄市(7,391例)、新北市(6,133例)、台南市(5,085例)、桃園市(4,093例)、彰化縣(3,750例)、台北市(3,265例)、屏東縣(2,248例)、雲林縣(1,311例)、南投縣(1,254例)、新竹縣(1,203例)、苗栗縣(1,124例)、嘉義縣(1,048例)、新竹市(1,008例)、宜蘭縣(969例)、嘉義市(664例)、基隆市(663例)、花蓮縣(637例)、台東縣(504例)、澎湖縣(252例)、金門縣(123例)、連江縣(1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6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泰國、西班牙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29萬5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3823例境外移入、328萬11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221例死亡病例,其中5,2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98例、台北市821例、台中市433例、桃園市395例、高雄市388例、台南市283例、彰化縣225例、屏東縣179例、基隆市149例、宜蘭縣120例、南投縣113例、雲林縣103例、花蓮縣83例、嘉義縣及新竹縣各77例、苗栗縣73例、台東縣70例、嘉義市62例、新竹市4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專責降載 新冠重症決戰加護病房
本土疫情降溫,台北市本土案例昨剩三千多例、新北市約六千多例。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北區、台北區專責病房可降載至百分之十五。專家指出,降載百分之五需花費至少二周,重症死亡案例有遞延效應,平均延後一到二周,新冠重症決戰點不再是專責病房而是加護病房,北部加護醫療資源已經緊繃。五月七日起,指揮中心要求雙北、基隆、桃園急性一般病床五百床以上醫院,一周內開設卅%專責病房,後續因應疫情趨緩下修至百分之廿,十六日再降至百分之十五。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若北部確診人數再降,如北市降至單日一千人以下,專責病房比率應可再降至百分之十,否則會持續擠壓非新冠的重症患者醫療。洪子仁表示,專責病房目前收治兩類患者,新冠確診後出現中症或有高風險轉為重症的患者,或是因其他重大疾病就醫,入院前採檢確診的患者。洪子仁指出,真正新冠重症患者都在加護病房,疫情高原期過後的重頭戲就是這批「重症」患者,後續病床的決戰點,將在加護病房床數,而不是專責病床。
-
2022-06-19 醫聲.數位健康
2022高齡論壇/高齡心理健康專家解惑 失智、憂鬱、失眠都有解
編按:「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由國衛院、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主辦,台灣大學、台灣房屋、桂冠營養研究室、庇卡任意門合辦,邀請20位專家針對高齡生活的精神、心理健康提出實用建議,內容橫跨失智預防、長輩憂鬱症怎麼辦、長者孤獨感因應...等,更多精彩報導敬請期待7月10日《元氣周報》。在高齡化海嘯席捲的今天,「如何打造樂齡友善理想國?」、「樂齡族如何擁有幸福、美好生活?」,備受關注。今由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共同舉辦的「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線上直播活動中,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表示,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研究,影響長者主觀幸福感的因素,除了生理健康外,影響程度最大者為心理健康,其次是社會健康、靈性健康。長者自殺率居首位 憂鬱、失智、睡眠皆須重視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名譽教授李明濱指出,長者自殺是全球性的問題,台灣長者自殺死亡率雖有下降,去年仍有超過1千位長者自殺身亡,4千餘長者有自殺行為。而長者自殺是要解除痛苦,並非結束生命,多數痛苦源自失眠、憂鬱、焦慮、憤怒、自卑等,因此高齡族群要快樂,須從家庭、心理、社會各面向,達到生活品質的提升。一旦長者罹患失智症,無論是自身或對家人、照顧者,身心健康與幸福感都會受影響。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黃宗正解釋,失智症又分為阿茲海默症、血管型失智症與路易氏體失智症三大類,症狀除了記憶、認知功能喪失之外,也可能有幻覺、睡眠障礙,甚至憂鬱傾向,相當複雜,若家中長輩出現疑似症狀,宜盡快就醫。事實上,國內高齡人口約六分之一有輕重度不等的憂鬱情況,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主治醫師張家銘指出,有別於年輕人的憂鬱,長者憂鬱症更可能伴隨身體不適,包括口乾、胃口不佳、失眠等;照顧者除了覺察長輩心理狀態、給予陪伴外,也應鼓勵就醫,同時注意自身身心狀態避免照顧者浩劫。研究顯示,台灣失眠人口逐漸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說,許多高齡長輩常有失眠問題,而睡眠由大腦所管理、是腦功能的表徵,隨年齡增長,睡眠越淺、越容易受干擾,越是步入高齡者,越應該重視睡眠。人老、心不老 調適心態面對老後生活台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長楊政達說,老化可能會影響生理,如動作遲緩、失智、睡眠等問題,而須進一步思考老化對心理、社會、大腦等健康層面的重大影響。至於要如何維持健康,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並從年輕人的角度思考,要如何幫助家中長輩?讓長輩活得更幸福、更快樂。政治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吳治勳說,其實人在老的過程,一定會遇到退化及失去,但「老」對不同人來說,應是因人而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老」,因此,最重的是「心不老」,充滿彈性面對及調整生活,比去學習年輕人的東西更重要,每個人應採用智慧、慈愛,老成最適合自己的樣子,以最美好的方式面對老化。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則提醒,孤獨與孤立感可能對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傷害。他解釋,孤獨是一種因與社會缺乏連結等因素,個人主觀產生不愉悅內在感受,而社會孤立是指個人真實地斷絕於社會連結與人際關係之外,這兩項常常容易一起被提出討論。經統計,已開發國家社區60歲以上高齡民眾近3成感覺孤單,而在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約6成感覺孤單。成功大學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郭乃文指出,隨著老化過程,大腦應要成為「抗老腦」,從全生命觀點了解過去是否被約束,應該調整一下,讓生活轉變為一種用腦設計過的生活,並以學習腦逐步成長。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則以自身為例表示,在疫情期間,晚輩可以多打電話或以視訊方式與長輩互動,讓長輩感覺備受關注,身心健康自然就會有所提升。華人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顧問林以正認為,人與人的連結是互相影響,有些人是正面想法,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有些的想法是比較負面,這樣的連結就會讓人非常疲憊。智慧手機助功 數位足跡預測認知功能至於手機到底對長輩能發揮什麼樣的功能,是好還是壞,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以前在醫院進行認知功能檢查時,得到醫院排檢查,時間過久,問題也不符合實際狀況,但現今利用智能化的手機,可以紀錄使用者的數位使用軌跡,就能推測個人的認知行為。此外,生老病死是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事,談到在最後一哩路時到底要怎麼善終呢?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蔡兆勳表示,安寧緩和是提供末期病人身心靈最好的照顧,是一種樂活積極並非等死,也不是浪時間的醫療行為。👇🏻👇🏻👇🏻看論壇精彩回顧👇🏻👇🏻👇🏻打造老後幸福感 樂齡族食、宿都要顧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主任蔡熙文表示,對於樂齡族而言,飲食健康、居住品質與照護系統等,都深深影響其生活品質與幸福感覺。桂冠實業營銷副總經理王振宇認為,台灣家庭結構從過去的核心家庭,轉變成現在以小家庭、單親家庭、空巢家庭居多,因此民眾的備餐習慣也有所調整,特別是疫情時刻,冷凍食品的使用量明顯增加,許多家庭會搭配生鮮食品使用,而飲食對於樂齡族的幸福感可帶來深刻影響,當冷凍食品的營養價值更符合樂齡族健康需求,而味道又非常美味,兒女、照顧者就會更安心,與長輩的關係也會更圓滿、融洽。台灣房屋集團總裁彭培業則以「三本」祝福所有樂齡族群,他認為,樂齡族要幸福,除了本人要健康,也必須要有本事、本錢,本事是指興趣、娛樂,本錢則是財務基礎,當「三本」都充足,生活自然幸福、美好。庇卡任意門行銷總監鄭凱文表示,樂齡族退休後的生活若要幸福、健康,可以多學習、多探險,也可以多探索,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退休生活也可以有更多樂趣。
-
2022-06-19 失智.失智資源
點亮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Young記憶會館,年輕失智者的家
到Young Coffee那天,外場服務的是邱孟暉和吳正邦。邱孟暉熱絡地和來客聊天:「第一次來嗎?喜歡這裡嗎?」送咖啡時看見記者在翻看年輕失智者的生命故事書,熱烈地說:「我也有做一本,我帶妳去看。」轉身卻看見電視牆在播年輕失智者的報導,忘記了剛剛說要去哪裡。12年前,53歲的運輸業老闆邱孟暉因心律不整突然倒下,昏迷幾天醒來後認不得妻子莊素玫,也忘了如何寫字、洗澡、穿衣。莊素玫以為這是中風後遺症,做了一年復健不見起色,才踏進神經科檢查,確診為血管型失智症。喝咖啡時,吳正邦靦腆端著磅蛋糕來銷售,話不多,思索好久才說:「這很好吃。」旁人拼湊解釋才知道,這是吳正邦手作烘焙坊「記憶甜屋」的磅蛋糕,周末會在此寄賣。52歲先生罹病 家人陷入慌亂吳正邦52歲時也是因為中風失智,確診那天,他和太太陳欣儀在醫院抱著痛哭。正邦因為生病,不但無法工作,還需要課程和照顧,欣儀為了工作維持收入,讓正邦去失智日照中心。正邦努力了好幾天,置身七、八十歲長者之中,一起做復健,進行懷舊唱歌畫畫,身體強健本應還有大好職涯、還能對家庭社會貢獻的他感覺難堪,不願再去。欣儀發現失智資源都是為老人家設計,年輕失智者身心狀態、家庭的挑戰截然不同。尋覓許久,找到Young Coffee,「我第一通電話就是會珍姐接的,一講兩個小時,像是抓到浮木,終於有人懂我。」陳欣儀的慌亂孤單迷惘是所有年輕失智者家屬的共同處境。根據失智症協會推估,台灣65歲以上失智約30萬人。失智症是大眾熟知的老年疾病,但非老人專屬,估算45-64歲的年輕型失智症也有11,324人。處理無SOP 依照狀況邊做邊學「這和老年失智樣貌不同,老人家失智時多數是家裡依賴人口、是需要被照顧的。年輕型會覺得我要去工作啊!他們要面對失去工作、家庭衝突等問題,教養孩子及照顧父母的壓力。」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解釋。李會珍就是陳欣儀說的,電話另一頭彷彿大海中浮木的「會珍姐」。李會珍服務年輕型失智個案多年,是家屬眼中的俠女,她坦言,年輕型失智樣貌太多元複雜,幾乎沒有處理的標準流程,到現在她仍得邊做邊學。例如幾年前協會接到一通電話,一位50幾歲、社經地位佳、在公司任要職的女性表示,她失智症初期、單親撫養3歲多的孩子,因為父母已逝,身邊也沒什麼親人,來詢問後續孩子可以有哪些安排?一年半後,這位女性已經退化到無法獨立生活,需要入住機構。一年半的時間,協會陪伴女性就醫、協助她順利退休、為她找了機構、也辦理了孩子的出養,每個問題都來得又快又急,「我們很多個案都是這樣,在你來不及想如何因應時,就被迫要做決定。」最年輕45歲 Young Coffee如浮木來到Young Coffee,每個人都有苦澀的故事。目前最年輕的個案是66年次的,有人確診時,雙胞胎女兒才出生。更有人因診斷不易,在還未確診前就被貼上精神有問題、偷懶不負責、脾氣壞不體貼的標籤,被迫離職、離婚。因此Young Coffee看起來是間咖啡店,實則是年輕失智者與家屬的學習與喘息空間,也是協會協助年輕失智家庭面對困境的基地。「善仁已經不認識我,完全無法自理了。」劉鳳蓮也是年輕失智者的家屬,先生林善仁54歲失智,初期也曾在Young Coffee服務、上課,但失智彷若一場漫長的告別,鳳蓮的細心呵護、用心照顧都敵不過失智症為善仁寫下的生命劇本。就算早就知道結局,但鳳蓮說起來仍不免失落與揪心。不過也不全然是失落。幼時因病腦傷、肢體接近失能,領有殘障手冊的劉鳳蓮,生命裡一直是被照顧的角色,卻因林善仁的病而堅強,即便現在善仁已重度,鳳蓮也是一有機會就發聲爭取年輕型失智症的資源、專屬照護機構,她說這些資源善仁用不到了,卻能讓更多處境相同的家庭,在茫茫大海中抓到浮木,靠岸喘息。年輕型失智症 病程快易延誤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65歲以前發病,病程發展快,初期症狀多是失眠、憂鬱、焦慮,易延誤就醫或誤診。其發病時多數仍在職場,承擔家中經濟重擔,發病後家人因要照顧辭去工作,受到衝擊的除了本人及配偶,還有未成年子女,甚至父母、手足。年輕失智症服務 還有哪些據點?台中、台北都有專屬服務除了「Young Coffee記憶會館」外,2020年,台中市衛生局也設立了年輕型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向上清活小屋」,而台北「奇岩日照中心」除了服務65歲以上失能長者,也服務50歲以上失智症者。Young記憶會館 年輕失智者的家周末是對外開放的咖啡館,由年輕失智者擔任外場服務及備餐,透過職務再設計,讓失智者也能發揮能力參與工作,延緩退化。平日則為年輕失智者提供知覺統合、肌力訓練、戲劇治療、音樂體驗的課程,也是家屬喘息與諮詢的空間。是國內最早的年輕失智者家庭據點。咖啡館開放時間:每周六10:00~16:00,請先於「Young記憶會館」粉絲專頁預約。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巷4號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萬3643 境外64 死亡181人 病例數較昨降2.8%
指揮中心今(18)日公布,新增本土案例5萬3643例,境外移入64例、死亡案例181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各縣市新增病例數沒有超過8千例,且新增個案數比昨日下降2.8%。今縣市新增病例數排名,包括台中新增7983例、高雄7579例、新北6398例、台南5322例、桃園4611例、彰化4247例、台北346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53,643例本土病例,為25,098例男性,28,514例女性,3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983例),高雄市(7,579例),新北市(6,398例),台南市(5,322例),桃園市(4,611例),彰化縣(4,247例),台北市(3,463例),屏東縣(2,512例),雲林縣(1,535例),苗栗縣(1,320例),新竹縣(1,243例),南投縣(1,220例),嘉義縣(1,094例),宜蘭縣(963例),新竹市(888例),花蓮縣(809例),嘉義市(752例),基隆市(663例),台東縣(609例),澎湖縣(245例),金門縣(162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8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79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4例具慢性病史、127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4日至6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6月15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6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3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4例),土耳其及越南(各3例),英國及法國(各2例),沙烏地阿拉伯、瑞典、泰國及新加坡(各1例)移入,另46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6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692,04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9,443,761例排除),其中3,244,453例確診,分別為13,748例境外移入、3,230,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04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03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74例、台北市813例、台中市410例、桃園市377例、高雄市370例、台南市275例、彰化縣209例、屏東縣169例、基隆市147例、宜蘭縣116例、南投縣105例、雲林縣96例、花蓮縣76例、嘉義縣75例、新竹縣72例、台東縣及苗栗縣各68例、嘉義市58例、新竹市41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