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3 醫療.感染科
搜尋
免疫力低下
共找到
222
筆 文章
-
-
2023-02-24 醫療.感染科
咳好久不只是新冠後遺症,小心黴漿菌作祟!醫建議做好1件事預防
除了新冠肺炎和流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讓人不停咳嗽外,黴漿菌也是造成久咳不止的兇手之一。有網紅醫師在臉書指出,「梅江俊這位壞同學,最近有(又)開始到處出沒害人」。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黴漿菌和流感雖然都會造成咳嗽,但和流感不同,病程來得慢、去得也慢,且咳嗽時間拉很長,通常會拉到兩周左右;但通常以紅黴素類的抗生素治療就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咳好久 小心黴漿菌作祟台大醫師李秉穎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兒童傳染病疫情持平,由於過去採取嚴格防疫措施,很多傳染病都不流行了。但對於新生兒由於這三年都沒感染過相關的疾病,特別容易產生大規模流行規模,如呼吸道融合病毒前陣子有很多病例,所幸沒有太多重症個案,並未造成醫療過度負擔;另外,如腺病毒、黴漿菌病例開始上升,也和解封有關,但並無免疫負債問題,疫情流行狀況並未叫疫情前高。林應然說,從去年五月新冠肺炎大爆發後,慢性咳嗽的人數就大幅增加,針對這些長期慢性咳嗽者,醫師除了判斷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外,也會「順便」檢驗是否為黴漿菌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後,免疫力下降,導致民眾進一步感染,因此臨床上會看到「感染人數增加」。由於現在正是流感的流行季節,一但咳嗽常會和黴漿菌搞混。林應然說,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流感主要流行在秋冬季節,且來勢洶洶,一但感染除了呼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精神不濟、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尤其疲倦症狀明顯。以克流感等抗病毒藥物治療。黴漿菌一整年、不分年齡 都可能感染黴漿菌則一年到頭都可能感染,且不分年齡都可能感染。感染時雖也會發燒,但多以低燒為主,且咳嗽期拉得很長。雖也可能因免疫力低下造成肺炎、腦炎住院,但治療上不難,主要以紅黴素類的抗生素治療。林應然表示,由於過去三年因新冠肺炎緣故,民眾口罩戴得牢實,不容易感染相關呼吸道疾病,現在隨著防疫鬆綁,加上過去都未感染,可能造成免疫負債,因此容易得到流感或是黴漿菌,因此建議民眾還是戴好口罩,預防各類呼吸道疾病。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到底是什麼問題?醫師列舉5項可能疾病‧感冒久咳不癒可能是黴漿菌感染 應儘速就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19 醫療.感染科
嘔吐、腹瀉…像食物中毒!預防諾羅病毒專家建議6招,噴酒精、乾洗手都沒用
新冠疫情持續2、3年下來,許多人已經養成酒精隨時「噴噴噴」的習慣,不過目前正流行的諾羅病毒,傳染力很強,噴酒精卻沒用。醫師提醒,平常要養成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的習慣,家裡若有人感染,則要以稀釋過漂白水消毒,才能阻絕病毒繼續傳播。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力很強的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也就是透過被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到人體當中,或者是經由親密接觸後感染,也不排除飛沫傳染。一般人在接觸諾羅病毒後12~48小時後會出現症狀,而其中大多數病患會在3天內逐漸康復,但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需要特別注意。【看詳細】疾病百科/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主要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諾羅病毒流行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傳染力很強,大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易引發群聚感染,並容易誤以為是食物中毒。目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給予症狀緩解藥物,而患者因為嚴重嘔吐、腹瀉,會造成體液流失,要注意多補充水分、電解質,若本身有慢性病、年紀較小兒童,還要留意脫水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現在許多民眾常用的酒精性消毒劑,對諾羅病毒效果不佳。蘇軏提醒,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器物表面,建議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在接觸患者後、用餐前、如廁後也務必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為避免透過飛沫傳染,接觸患者或是在處理其嘔吐物、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因有些患者即使症狀緩解,散播病毒的能力仍可以持續長達2週。消毒漂白水如何配製?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衛教資料,酒精性消毒劑對引起腸胃炎的病毒殺滅效果不佳,須使用較高濃度的稀釋漂白水。稀釋漂白水前應穿戴手套、口罩及防水圍裙,稀釋的漂白水應當天配製並標示日期名稱,未使用的部分在24小時後應丟棄。1.準備物品:(1)市售漂白水:含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之濃度約為5到6%,即50,000-60,000ppm。(2)免洗湯匙(1湯匙約為20cc)。(3)大瓶寶特瓶(1瓶容量約為1250cc)。(4)手套、口罩、防水圍裙及護目鏡。2.環境消毒建議使用1,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為:(1)大量:【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10瓢) (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2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中】3.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5,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為:(1)大量:【10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50瓢) (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10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中】預防諾羅病毒6招1.平時養成確實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的習慣。2.注意食品、環境衛生,務必將食物煮熟後再食用3.家有感染者,處理其嘔吐物、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處理完要確實洗手。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器物表面,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4.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避免與感染者共食。5.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6.出入公共場所建議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諾羅病毒Q&A.一家3口嘔吐拉肚子「不是食物中毒」 感染病毒傳播力持續「長達2周」.腹瀉變多…疾管署憂學童群聚危機 原來酒精、乾洗手沒效
-
2023-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春節後疫情恐另一波反彈! 台大醫:免疫力低下病友務必提高警覺
年關將近,入境返台人潮持續增加,本周將步入高峰期,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盛望徽說,農曆過年期間聚會多,加速新冠肺炎的傳染,高風險族群務必接種完整疫苗,並在醫師評估下,使用長效型單株抗體,有效預防感染或作為治療之用。今年1月30日通報30例死亡案例,其中27人患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及有慢性病史,免疫力低下族群占比相當高,盛望徽表示,接種新冠疫苗3個月後,體內所產生的抗體逐漸下降,特別是對於免疫低下的病友來說,即使接種新冠疫苗,體內產生的抗體也是會偏低,例如研究顯示血癌患者相較於一般民眾僅有5成能生成抗體,如果是器官移植病友則更低,僅有3成。盛望徽說,免疫低下病友一開始的抗體量已經不高,而下降速度還比一般人快,以致疫苗保護效果有限,屬於易感染族群,染疫後發生重症的比率、死亡率明顯較高,這正說明了新冠肺炎重症的死亡個案多為高齡及免疫低下病友。免疫低下族群 建議注射長效型單株抗體針對免疫低下族群,疾管署新冠肺炎治療指引建議,40公斤以上、年滿12歲的免疫低下族群可在醫師評下,注射長效型單株抗體,作為暴露前的預防性投藥,藉此提高免疫力,減少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公告,符合暴露前預防公費條件的免疫低下族群包含:1、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2、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3、曾在一年內接受CAR-T治療或B細胞清除治療4、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5、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血液腫瘤病患(淋巴肉瘤、何杰金氏、淋巴及組織其他惡性瘤、白血病)6、感染HIV且最近一次CD4
-
2023-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過年出國如何保護自我?醫師點出「出國前、旅途中、返台後」的14個注意事項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武漢市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隔年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COVID-19疫情在世界各國逐漸蔓延,不久後,新冠疫情便進入全球大流行。因應各國疫情升溫,台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陸續將許多高度感染風險國家列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警告,非必要不建議出國。由國外入境的旅客必須完成檢疫後,才能進到社區。隨著每天新增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陸續進行邊境管制,提出封城、鎖國等政策,試圖延緩疫情擴散,「什麼時候能再出國?」成了許多人心中最深的疑問。提升自我保護力,與病毒共存經歷了二年多的抗疫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入境強制檢疫、疫苗接種等,全球疫情逐漸趨緩,「與病毒共存」是後疫情時代大家的防疫共識。為了與經濟生活間達成平衡,讓生活可以逐步恢復正常,世界各國也陸續重新開啟國門,放寬邊境管制措施,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旅遊熱潮。除了商務旅客,許多人也迫不急待再次踏出國門,紛紛開始規劃出國旅遊。歲末年終再加上農曆新年將至,出國旅遊觀光、探親的人數勢必顯著增加。即使全球疫情漸緩,傳播力較強的BA.5變異株目前仍流行於全球各地,且可能會持續有新的變異株出現,COVID-19疫情仍會繼續。除了COVID-19疫情,其他跨境傳染疾病,如:猴痘、登革熱、屈公病等,其傳染風險也不容小覷。因此,了解全球疫情現況,做好自身的防護,提升自我保護力,是每個人出國前需知道並做好相關的準備。出國前需備妥5事項1.建議檢視個人新冠疫苗接種是否完整,免疫力低下者,建議接種第三劑基礎追加劑,增加保護力。2.查詢該國家是否需要提供病毒檢測陰性證明、疫苗接種證明等相關文件。如有需要申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可以到旅遊醫學門診開立。3.上疾病管制署網站,了解欲前往旅遊之國家目前旅遊建議等級,當地是否有現行的傳染病,是否需要接種特定疫苗,或服用瘧疾預防藥品。4.若本身有長期服用之慢性病藥物,建議準備二份,一份放在隨身行李,一份放行李箱,並附上英文藥名,以備不時之需。5.若有健康相關疑問,可於出國前二至四週至各大醫療院所的「旅遊醫學門診」尋求醫師專業諮詢協助。旅途中6注意事項至各國旅遊期間,應加強個人防護措施,將介紹下列注意事項:1.勤洗手,落實手部衛生。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外界物品後,務必使用洗手乳進行手部清潔。2.佩戴口罩,尤其是室內、大眾運輸或密閉空間,減少進出人多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的場所。3.維持安全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避免長時間待在密閉或人多的空間。4.準備足夠數量的口罩。口罩需每天更換,外出流汗用濕就需要替換。5.吃熟食,喝瓶裝水,來路不明的水及食物切勿食用。6.避免接觸禽鳥、犬貓及野生動物。返台後注意自身身體狀況1.個人應密切注意自身健康狀況。若抵達台灣前14天有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紅疹、關節痛、肌肉痠痛等疑似傳染病症狀,入境時,請務必主動告知疾管署檢疫人員,必要情況才能安排相關檢測與評估,給予適當的處置。2.遵守台灣各項防疫措施,自主防疫期間也應配合COVID-19相關防疫指引所訂之規範。3.如果身體有任何不舒服應儘快就醫,且務必於就醫時主動告知醫師,最近相關旅遊史、接觸史,協助醫師做正確的診斷並給予適切的治療。後疫情時代能再次出國旅遊是大家引頸期盼的。即使全球疫情逐漸趨緩,我們仍應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持續關注疫情的最新情況,做好安全旅遊的準備,如此一來才能「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
2023-01-06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極限了!25年臨床中醫教你:早上起床做「這種運動」改變體質
突然過敏、爛臉,是體質在改變這些年,我接觸過的過敏病人一年比一年多,是生活條件影響,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有人對花粉過敏,他們會出現打噴嚏和流清鼻涕等症狀,以至於沒辦法專心上班,嚴重的話,乾脆躲在家裡不出門。如果非得出門不可,也需要把自己裹得嚴實。這是花粉過敏引起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還不算太嚴重,更嚴重的是過敏顏面,也就是臉部過敏。有患者說:「我一直用這個化妝品,而且用了好幾年,從來沒有過敏過,但這幾天晚上睡覺前塗完後,覺得臉上有點癢,也沒有在意,但到了隔天,臉腫得像被人打一樣,甚至兩個眼皮都腫得成了一條線,還很癢,非常難受。」甚至,一到春天,有的病人出門稍被風一吹,渾身就起雲片一樣的疙瘩,越抓越癢,越抓越多。這種情況也不是只在春天才有,說不定在哪個季節,突發這種症狀,一點預兆都沒有。還有一種現象很奇怪,我遇到過這樣一位病人,她正值更年期,某天早上平常一樣吃粥、雞蛋、牛奶,但她吃完這頓早餐後,渾身起蕁麻疹,甚至還有輕微的腹痛、腹瀉。從開始過敏的這一天起,她就像換了一個人,對原來很多不過敏的東西都開始過敏,而且不只皮膚過敏,連內臟,尤其是腸道也出現過敏,像腹痛、腹瀉就是內臟過敏所引起的症狀,甚至有時候還出現憋氣、氣喘等不適。她去醫院一查過敏原才知道,她竟對每天都吃的雞蛋和麵粉產生過敏。很多人出現過敏,都習慣去醫院查過敏原,希望確切檢查出,到底是對花粉、海鮮還是塵蟎等過敏,日後避免接觸這些過敏物就可以減輕或不發病。但是很多人檢查不出過敏原,卻接連不斷出現過敏症狀,只能在出現過敏時吃抗過敏的藥。中醫沒有皮膚過敏這個詞,只有外感和內因。外感就是感受時間之邪或疫癘之氣,入侵人體而發病,就如同春季花開,空氣中摻雜著花粉就是外感邪氣入體。邪氣入體之後,發病與不發病,是體質所決定的,簡單的說,就是不同體質不同免疫力。內因就是內熱、內火、內溼生毒,薰蒸皮膚,透於表皮而發病,說得簡單一些,這些內因就是來自現在安逸的生活和無度的飲食習慣。曾有一位病人,她說每次自己出現過敏非得要打點滴才能好,一了解才知道,點滴的成分就是維生素C、地塞松之類的賀爾蒙,還有葡萄糖酸鈣等,這裡面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大量的賀爾蒙。她說每次輸完液,胃口亢進,總是覺得餓,食量也很大,自己在開始過敏的這段時間裡,體重約重了10公斤,尤其是臉、前胸、後背和肚子上的肉變多,胳膊和腿還是跟原來差不多。這就是典型的賀爾蒙後反應,發胖還只是肉眼能見的後遺症,看不到的更可怕,像是賀爾蒙引起的骨質疏鬆、免疫力低下等對身體的傷害更大。我們來說根源,為什麼最近這些年皮膚過敏症的發病率這麼高呢?到底是什麼導致我們體內的免疫缺陷,導致體質的改變?根源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你不妨想想,任何帶有包裝的食品,為了保鮮,裡面都會添加一些亞硝酸鹽之類的防腐劑,雖說劑量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偶爾吃一、兩次還可以,如果經常吃,就會攝入量過多,對身體造成損害。再有就是很多經過加工後的速食品,保存時間稍久,就失去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裡面除了油和熱量之外,毫無營養可言。很多皮膚過敏的人,大多是一些生活不節制的年輕公司白領,反而老年人過敏的非常少。因為無度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悄悄的改變年輕人的體質,進而影響身體的免疫力。外賣隨叫隨到並不代表過得好,有品質的生活才算過得好:晚上10點前睡覺,睡覺前不要吃太飽,因為晚上沒有運動,吃半飽即可。晚上10點到凌晨6點加起來8個小時,現在成年人一般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就足夠。早上在5點半左右起床,起床喝杯水,養成運動習慣,在室外慢跑半個小時以上。若碰到霧霾天,則可以在家裡鍛鍊身體,先伸筋,把筋拉開,拉筋至少要10分鐘,至於要做什麼動作可以在網上搜,很多健身網站有拉身體各個部位筋的動作,你只要跟著做就好。然後在跑步機上再跑20、30分鐘,女性最快不超過八速(按:即跑步機上的數字設定為8,通常指速度約7.5公里/小時至8.5公里/小時),跑到出汗為止。調理過敏這種免疫缺陷性疾病,沒有速效藥,它不像感冒發燒那樣,吃點藥燒就能退下去,病就能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日積月累的運動來強身健體,來獲得充足的氣血和精氣。這種免疫缺陷不是一日得來的,更不是幾天就能恢復的。戒掉當宵夜吃的辣條、泡麵和外賣食品,實在覺得餓,可以吃一根黃瓜和胡蘿蔔等來充飢,這些食物健康,沒有熱量,雖寡淡無味,但對身體卻是有益無害。其實中藥也有很多可以調理過敏,它沒有西藥效果來得快,但想真正杜絕過敏,你就按我上面說的方法去做,過敏是在提醒你身體到了極限,只有改變體質才是關鍵。書籍介紹女人的病,99%都是「氣」造成的:女人都能學會的凍齡易瘦法:簡養。那些困擾妳一生的氣血問題,25年臨床中醫教妳這樣調。作者: 李軍紅出版社:大是文化出版日期:2021/03/30作者簡介/李軍紅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婦科臨床實證專家。從醫多年,廣結醫緣,秉承為醫厚生之道。受大眾喜愛的醫師,中國優秀健康圖書獎獲得者。延伸閱讀: 下半身循環好,自然就變瘦!一天3分鐘,她靠「轉轉腳踝」6個月瘦15公斤
-
2022-12-03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警訊!除了心臟問題,還有4種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
又到了入秋時節,過往每當天氣變化大、溫差劇烈時,總是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發生心肌梗塞等急症的病患在這時特別多。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畫面是否是手抱胸口、表情痛苦的畫面?是的,胸悶、胸痛確實是心肌梗塞的最重要警訊,但您是否知道,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很多常見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所以本文將介紹您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心臟血管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不是最常見,但卻是大家最關注的,尤其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需要特別注意。當負責輸送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血管內的狹窄與阻塞時,就可能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心絞痛的感覺是胸口的擠壓感,比較類似鈍痛或悶痛,常見是胸前左側一大片的感覺或位於胸口深處,通常不會是位於明確的一個痛點,有時痛感會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或手臂等處。心絞痛的症狀常在運動、爬樓梯或搬提重物時產生,一般來說休息5到10分鐘就會改善,若症狀持續過久或伴隨冒冷汗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甚至是心肌梗塞的情況。主動脈剝離代表胸腔內的大動脈產生血管壁撕裂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控制好的高血壓所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是突發性強烈而銳利的胸痛,感覺像刀割一般,痛感常常延伸到背部。主動脈剝離是絕對需要馬上就醫的急症,常需要緊急手術才能降低死亡率。其他非急症的心臟問題如心包膜炎、二尖瓣脫垂、心肌肥厚等等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口刺痛的症狀。腸胃道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造成胸悶、胸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分泌過多的胃酸進入食道而造成胸口灼熱或悶痛感,平躺或吃飽飯後比較容易發生,某些刺激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症狀。食道痙攣是由於構成食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症狀常是胸口的強烈擠壓感,跟心絞痛的感覺很類似,不容易分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也不一定有很明顯的誘發因子。其他腸胃道問題如胃炎、胃潰瘍、胰臟炎甚至膽結石也都可能造成胸口的不舒服。肺部或胸腔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肺栓塞是由於肺動脈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所造成,症狀通常包括喘、呼吸急促與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肺栓塞是比較不常見的急症,好發於長期臥床、急性骨折、重大手術、孕婦(羊水栓塞)與癌症病人等。氣胸是因為肺泡自發性或創傷性的破裂造成胸腔內充滿空氣,症狀是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嚴重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其他還有許多胸腔相關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痛,如:肺炎、肋膜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肌肉骨骼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一類型的問題也佔了胸悶胸痛原因中的大宗,尤其是生活型態常常久坐,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容易造成胸壁相關肌群緊繃或痙攣,所以一直感覺胸口悶悶的,嚴重時甚至會痛。另外一直重複某些動作的職業或運動傷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這類型的胸痛往往可以透過姿勢改變或深呼吸及某些動作引發。其他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胸悶一直都是焦慮症、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常常隨著情緒壓力起伏與睡眠品質好壞等狀況改變。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潛伏在人體內的水痘病毒所造成,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可能活躍而在皮膚產生水泡狀紅疹,伴隨厲害的神經痛。若發生在胸部,病發早期時尚未形成水泡,可能會誤解為其他原因的胸痛。由上所述的介紹造成胸悶胸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輕症或是具有自我緩解性的狀況。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抽糖尿病、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身上,即使是輕微的症狀也要特別警覺。而在一般族群身上,若出現高危險的症狀如:突發性胸痛、投射至下巴或肩膀、冒冷汗、強烈撕裂感伴隨背痛等,一樣要謹慎處理,儘速就醫。
-
2022-11-30 癌症.攝護腺癌
常常陰莖癢?小心陰莖癌! 醫指男人最常見問題,恐增罹癌風險
陰莖時常發癢、腫塊、異味、分泌物,應加強清潔,若反覆發生或無改善,則建議泌尿科檢查。同喬泌尿科診所杜章安院長提醒陰莖癌的風險,留意日常,以免陰莖癌找上門。 常常陰莖癢?小心陰莖癌!醫指男人最常見問題。 發現陰莖癌往往已非早期?杜章安院長指出,幾乎身體各個器官或部位都有可能長出惡性腫瘤,所謂陰莖癌就是長在陰莖的惡性腫瘤。陰莖癌的發生率並不高,不到10萬分之1,但往往都不是在早期被診斷出來,延誤了治療時機。 陰莖癌大多會長在…就腫瘤發展的模式而言,絕大多數的陰莖癌是從龜頭處或前端柔嫩的表皮長出,而逐漸的侵犯深入,可能穿透表皮層、皮下組織、海綿體、尿道,也可能侵犯到膀胱、陰囊或直腸,隨淋巴與血液散播到腹股溝、骨盆腔,或遠端轉移。 陰莖癌有哪些型態?就腫瘤型態而言,最常見的種類為源生於表皮的扁平上皮細胞癌,約占所有陰莖癌的95%,少數皮膚病變的癌症,如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其他類的癌症,如源自肌肉、血管、脂肪的惡性軟組織腫瘤,或由泌尿上皮長出的移形上皮細胞癌。 男人的常見問題:陰莖癌明確的機轉、風險尚有待更多研究,目前研究大多認為與慢性發炎、刺激有關,例如包莖、未割包皮、陰莖長期藏汙納垢,使得陰莖反覆發炎,進而形成陰莖癌。因此若有包莖、包皮過長、不喜私處清潔或不易清除包皮垢者要留意,雖未必立即影響到健康,但已經暴露在陰莖癌的風險之下。 因此若常常感覺到陰莖癢癢的、有異味、刺痛感、自覺沒有特別注重清潔者,雖未必就是陰莖癌,但通常可能已經符合上述的風險因素,建議盡早改善習慣,若狀況遲遲沒有好轉,及早就醫檢查為佳。 其他風險也包括菜花、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愛滋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紫外線照射、60歲以上,及抽菸者風險性增高。 陰莖出現小小硬塊是什麼?醫指6大症狀小心陰莖癌! 杜章安院長表示,陰莖癌的初期症狀隱晦,或是與局部發炎症狀相似,所以極容易被忽視,民眾應該重視陰莖龜頭的清潔,並且對於某些症狀有警覺性,例如包皮顏色改變、硬塊、刺癢感、不舒服異味、傷口癒合不良、出血、長期結痂、包皮浮腫等皮膚表徵,有懷疑病灶不要忌諱就醫,不管是良性或惡性疾病,早期治療效果越好!如果在鼠蹊處觸摸到硬塊,或是下肢無法消除的浮腫,更不能等閒視之,因為陰莖有豐富的淋巴微循環,上述症狀很可能是鼠蹊、腹股溝、骨盆腔淋巴結節及循環阻塞,必須去鑑別診斷感染症、淋巴腫瘤或是轉移癌。 陰莖癌有哪些治療方式?杜章安院長同時也說明,癌症的治療依照臨床期別而有諸多選擇,例如0期1期陰莖癌通常只要確定消除皮膚病灶,就能獲得很好控制或治癒,例如割包皮、莫式手術、雷射、冷凍療法、局部性藥物(5FU、imiquimod)等。2期可能需要部分切除龜頭或陰莖。3期須手術切除之外,也需要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4期已經侵犯鄰近器官,可能需要更複雜的重建手術來維持必要的生理功能。由此可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可貴! 日常基本6觀念防範陰莖癌,提醒:男人真的也要注意清潔! 男性民眾日常生活大多不拘小節,衛生清潔也常未特別注意,陰莖若也是如此對待,日久恐增加罹癌風險,呼籲應多留意清潔習慣、注意身體症狀,若有疑慮盡早檢查。包皮較長也考慮是否割除,以降低藏汙納垢、引起發炎的風險。性生活也注意安全,盡量避免多重性伴侶、配戴保險套等,如此更有利避免性病或陰莖癌發生。 《延伸閱讀》 .預防HPV相關癌症,男女一起打疫苗是趨勢。 .勃起硬度分等級!來看自己有多硬,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0-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嚴守醫院1/確診非急症等刀等到哭 一條龍規定動刀好難
新冠疫情朝向感冒化,國內各項管制措施逐漸鬆綁,但對於確診者非緊急手術仍嚴格管制,須解除隔離後才能進行手術。但確診者需要進行非緊急手術,可是醫院一直以沒有病房延後手術時間,等待的煎熬和身體的痛苦,讓他幾近崩潰。主因是確診者手術需要在負壓手術室,再進入負壓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從急診等床和手術、術後照顧,必須打造全隔離和負壓環境。年約六十的男子九月中旬確診後,疑免疫力低下,使幾個月前腳部開刀的傷口化膿腫大,就醫發炎指數達170,標準應在5以下,當下即建議應開刀清創,礙於醫院規定,確診者開刀須使用「負壓手術室」,術後得在「負壓隔離觀察室」,並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只要任一空間不足,手術只能延宕。該名男子的太太說,從入院到正式開刀,足足等了7天,中間三度被告知空腹準備隔天開刀,但最後一刻都落空,不是沒有隔離病房,就是沒有負壓手術室。等待過程中,先生幾乎從「非急症」到「急症」,傷口嚴重化膿,痛到快得到憂鬱症。她說,進入急診等候時,陪病者很多都不是確診者,管控混亂,既然如此,開刀為什麼要堅持一條龍,等同變相刁難。另一名男子,雖然非確診者,但他在疫情期間,睪丸不明原因神經發炎,痛到沒辦法起身,被建議開刀,只是礙於非急症,只能在家裡等,但等待過程「根本度日如年」。● 確診者非急症手術至少延一周 身體轉好才建議動刀新冠疫情影響改變了手術優先順序,這是後疫情時代,醫院、民眾都要面對的問題。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說,疫情期間緊急手術不受影響,而該院負壓手術室有一間,進行如Ct值低的確診者緊急手術,包括生產、腦中風、嚴重車禍等,確診者白內障、膝關節置換等非緊急手術,就是等完成隔離,時程約延後一至二周,這不影響病情,主因是確診者七天隔離期間,仍具有傳染力。李偉強說,國內確診患者每日約有四萬至五萬人,甚至還有許多確診黑數,若開放確診者進行非緊急手術,病毒仍有機會傳染給醫護人員。況且確診者常有發燒、發冷、咳嗽等不舒服症狀,此時手術恐影響手術品質、術後復元,身體狀況應是處於良好的情形下再進行手術。三總負壓手術室現有二間,疫情間為安排確診者生產、嚴重骨折、心臟穿刺傷等緊急手術。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就眼科來說,疫情嚴峻時,視網膜剝離為緊急手術,但白內障、黃斑部皺摺等手術為非緊急手術,確診者等待時間約為兩至三個月,目前疫情趨緩,但確診照者必須完成隔離治療後,才能手術,延後手術時間約一周。林口長庚醫院負壓手術室僅有一間,副院長邱政洵說,依院內規定若確診者執行緊急手術,仍希望在負壓手術室執行,只是如果有其他確診者也有緊急手術需求而負壓手術室有人正在使用,改採取醫護人員用最高規格防護的方式協助進行手術,若非緊急的手術會等患者採檢陰性後再進行。他說,各家醫院的設備條件不盡相同,指揮中心應訂出大原則,讓各家醫院能夠執行。● 替確診者動刀全副武裝 醫師熱到連內褲都濕了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說,院方曾設置單獨負壓手術室,但該處並非正規手術室,使用上沒有常備人員、器械,病人運送也都要用救護車載送等諸多限制,後來疫情趨緩,病人開刀需求增加,又改回醫院原本手術室進行,但若是替確診者開刀,仍有諸多限制。黃建賢直言,醫師著防護裝備執行手術很辛苦,原因是防護衣不通風很悶熱,且手套會影響醫師手術技巧、操作精細度,增加手術困難、危險度,甚至有些臨時手術室為了達到負壓等級,必須關掉空調、加裝抽風機將空氣往外抽,內外都熱讓不少外科醫師開完刀「連內褲都濕掉」。對於民眾抱怨,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這不是「無的放矢」,但雖疫情已走向感冒化,但是即將結束,而尚未結束,目前也仍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放寬確診者非緊急手術還需要一段時間,現在只能依靠民眾的公民素質,應等病毒量低一點再進行手術,以保護醫護人員,避免院內群聚感染,影響醫療量能。● 確診者能不能開刀 醫院掌握主要生殺大權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有些手術雖不緊急不會立刻危及生命,但民眾會不舒服、甚至疼痛,有些傷沒有及時處理,很難確保會不會造成長久不便,醫療界線上難以界定「到底急不急」,但愈早開刀處理越好,包括癌症、泌尿道結石等手術。現在隨著疫情趨緩,許多醫護也確診過,較不擔心處在密閉手術室中會被感染,現在若碰到陽性個案,醫師也有可能戴N95口罩開刀。陳亮甫說,只要過去沒通報的「新確診個案」,即使Ct值很高明顯是舊案,仍得隔離七天,但有些患者即使隔離完,但本身抵抗力弱,病毒量仍然高,醫院憂院內感染、也不一定同意開刀。因此,確診者可否動手術,每家醫院各自為政,政府應明定,如確診者只要隔離完幾天後、Ct值達到多少,就能回到常規處理,也不必強制住專責病房,否則醫院不斷拉高規格,某種程度也會流失病患,且疫情流感化,是否仍須堅守嚴格措施,有必要檢討。● 疫情平穩後 專家:確診者手術可放寬執行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疫情平穩後,負壓手術房的規範其實已經不須這麼嚴謹,嚴防已非必要,應趁現在讓病患趕緊進行手術,不應採取零容忍政策,但完全開放後。恐增加手術室醫護人員的壓力及染疫機會,「開不開放這問題十分困難。」黃立民說,疫情嚴峻時,為防止院內感染,確診者緊急手術須在具負壓環境的手術室進行,但現在院內感染來源為近期放寬的快篩陰入院陪病,手術室嚴防已非必要,因若又迎來下一波嚴重疫情恐持續三個月,而患者手術又得拖上三個月。
-
2022-10-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移工秒上工、境外生免造冊、一般出入境免居家檢疫!國慶連假後0+7自主防疫新制一次看
國境將於國慶連假後10月13日正式解封,包括一般民眾、境外生、移工的出入境,都一體適用「0+7」,不過細部規定略有不同。《元氣網》針對不同對象、各場域的新制規範整理如下。移工/入境7日前先登錄 服務對象非重症高風險者可秒上工勞動部指出,為兼顧社區防疫安全、紓緩國內缺工及因應照顧人力需求,自10月13日起,實施移工入境「0+7」自主防疫措施:移工入境7日前,需至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登錄資訊,包括「自主防疫地點」以及「移工完整接種2劑疫苗證明」。而若移工服務對象非屬重症高風險者,且入境前已登錄提供醫囑無免疫不全或低下之證明,雇主或仲介可安排移工於旅館、移工宿舍或雇主自宅自主防疫,2日內快篩陰,可外出及從事許可之工作,等同入境即可上工。自111年10月13日起,實施0+7移工入境具體防疫措施如下:一、入境前:維持現行防疫措施,移工入境前應完整接種疫苗。另移工入境7日前,雇主或仲介應至勞動部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 https://fwas.wda.gov.tw/ )登錄自主防疫地點,且須符合1人1室有獨立衛浴之旅館、移工宿舍或雇主自宅;如登錄地點為旅館或防疫宿舍,則可於移工入境3日前登錄。二、入境後:(一)篩檢規範同入境旅客,應於移工入境第0或1、3、5、7日或有症狀時快篩,雇主或仲介並應上傳結果至勞動部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二)雇主或仲介應自行安排交通工具或租用巴士,協助入境移工搭乘前往登錄之自主防疫地點。(三)自主防疫地點管理規範:1.產業移工(製造、營造、農業及海洋漁撈):自主防疫期間同入境旅客規範,具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並向勞動部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登錄快篩結果,得外出及從事許可之工作。2.社福移工(家庭幫傭、家庭看護及機構看護):(1)依指揮中心111年9月29日發布防疫規範,移工服務對象為重症高風險者(65歲以上、6歲以下、免疫不全或免疫低下),應於旅館或移工宿舍辦理自主防疫,2日內快篩陰得外出,但不得從事工作。(2)移工服務對象非屬重症高風險者,且入境前已登錄提供醫囑無免疫不全或低下之證明,雇主或仲介可安排移工於旅館、移工宿舍或雇主自宅自主防疫,2日內快篩陰,可外出及從事許可之工作。(3)社福移工有特殊情形,如雇主即被看護者無人照顧且經本人同意,或機構看護工符合機構防疫規範並經雇主同意,可於旅館、移工宿舍或雇主自宅自主防疫,每日快篩陰,可外出及從事許可之工作。(4)雇主如有安排社福移工入住旅館自主防疫之情形,延續現行規定,補助雇主每人每日旅宿費50%,最高每日1,250元。(四)移工自主防疫期間倘快篩陽性,雇主應協助移工就醫;如經判定確診,雇主或仲介應即通報並登錄勞動部入出國移工關懷服務網;自主防疫地點若是在旅館或雇主自宅,雇主或仲介應安排專車協助確診移工送加強型集中檢疫所隔離。至於其他自主防疫地點(如移工宿舍),則採就地隔離。勞動部表示,自主防疫地點及落實快篩與遵守防疫規範情形,會由地方政府檢視有無落實並依法查核管理。雇主如有引進移工相關疑義,可電洽勞動部入出國移工機場關懷服務站(電話:03-398-9002)。校園/一般生防疫放寬、境外生免造冊核定教育部宣布,十月十三日起,各級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若同住家人或室友確診,無症狀者若接種三劑疫苗可採「○加七」,免居家隔離,持兩日內快篩陰性證明可上班上課。有家長說,這形同變相要求學生打第三劑,且十二歲以下根本還未開放打三劑,恐出現「一班兩制」、「一校兩制」,教學現場陷混亂。此外,同樣從十月十三日起,境外生也改採「○加七」自主防疫,免除居家檢疫,且入境名冊免報教育部核定,學生備妥相關文件即可入境。詳細入境措施變革說明如下:一、入境名冊免報教育部核定:學生憑入學通知單直接向外交領事事務局及內政部移民署申請簽證或入出境許可,備妥入境相關證件即可自各機場/港口入境,並由學校協助安排接送事宜;教育部於桃園國際機場入境大廳仍設桃機小組櫃檯,協助境外生處理緊急事件及提供諮詢服務。二、自主防疫天數: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7天自主防疫」,自主防疫期間,若無症狀,且有兩日內快篩陰性結果,則可到校(班)上課。三、自主防疫地點: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租屋處所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亦可入住學校宿舍,入住學校宿舍之相關規範如下:(一)如無症狀,可住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學校宿舍。一旦出現症狀,須入住學校隔離宿舍,後續如確診則轉入住「照護宿舍」。(二)如有症狀,須為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隔離宿舍」,後續如確診則轉入住「照護宿舍」。(三)如入住學校宿舍,同日入境的同校境外生得多人同住一室,惟如同住一室之中有人轉確診,其他同住室友須依指揮中心規定進行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四、交通方式:(一)如無症狀,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親友/機關團體(學校派專車)接送、自駕,前往自主防疫地點。(二)如有症狀,於機場進行唾液PCR後,由學校引導搭乘防疫車隊或由學校安排專車,載學生前往自主防疫地點。一般出入境/居家檢疫取消、免簽證待遇機制恢復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從10月13日起國境就會實施「0+7」,一開始入境的每周人數上限為15萬人次。「0+7」上路後包括居家檢疫通知書、防疫計程車等都會一併取消。包括取消發送居家檢疫通知書、防疫車輛及防疫旅宿政策調整,停止追蹤機制、電子監督措施、居家檢疫健保註記,也取消地方政府居家檢疫關懷服務。入境前免於「入境檢疫系統」線上申報及免持國內手機門號。入境後實施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將由國際港埠人員提供兩歲以上旅客四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一天檢測一次,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進行檢測或外出前須有兩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但檢測結果不追蹤,如快篩陽性則依公布之自主防疫指引辦理。機場10月13日後恢復常態,會把審單區移除,但維持發燒篩檢區因應發燒旅客,旅客拿完行李後於海關處發放快篩。一、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 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2. 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3. 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4. 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5. 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6. 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加強型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二、檢測措施:(一)入境時,維持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二) 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D0/D1)檢測1次。2. 自主防疫期間外出前,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 檢測結果不追蹤,如快篩陽性則依公布之自主防疫指引辦理。5. 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三、交通方式:(一)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唾液採檢及優先搭乘防疫車輛。(二)無症狀之旅客,開放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四、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非免簽國家開放「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指揮中心說,配合邊境開放,請入境人員務必遵守各項防疫措施,並於自主防疫期間配合相關防疫指引所訂規範,如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陽性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2022-10-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8歲以上可打第四劑! 次世代疫苗10/11起開打,可與流感疫苗同時接種
10/11起 次世代疫苗擴大18歲以上可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才表示,次世代疫苗下一階段的開放對象和時間還要觀察一周的打氣,再由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討論、決定。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次世代疫苗擴大開放至18歲以上民眾都可作為追加劑接種,並於10月11日起開打。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因國內目前屬於Omicron變異株疫情流行期,且數據顯示年輕族群感染率較高,加上國內防疫政策及邊境管制逐步開放,ACIP委員一致同意開放18歲以上民眾可以接種疫苗。因此10月11日起擴大納入18至4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接種間隔為前一劑疫苗應間隔至少12周、84天。依據臨床試驗顯示,含有原始株及BA.1變異株的雙價疫苗相較於單價疫苗,對於抵抗Omicron變異株有較佳的保護力,目前已開放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對象接種,符合接種間隔尚未接種者,也請儘速接種,以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65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以及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分別於9月24日和10月3日開放接種。國內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3.7%、第二劑87.8%、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為73.4%、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為11.3%,其中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9.4%。另六個月至四歲幼兒疫苗接種,第一劑接種率40.0%、第二劑12.9%。指揮中心提醒,接種後可透過接種單位提供的須知或海報上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藉由接種後狀況觀察,提醒就醫並瞭解接種後常見不適。流感疫苗10/1開打 可與新冠疫苗同時接種【記者鄒尚謙、楊雅棠、許政榆/台北即時報導】公費流感疫苗將於10月1日起分兩階段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等11類對象;第二階段則自11月1日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流感疫苗可與新冠肺炎疫苗同時接種,但建議接種在不同部位。李秉穎表示,因為邊境逐漸解封,流感一定會比過去兩年有更大疫情,但目前世界流感病毒株沒有很大的突變,應該只是一般的季節流行,不過還是可能出現重症、死亡個案,必須注意。過去雖有研究報告指出,流感疫苗可能對於新冠肺炎,有交叉保護效果,但研究看起來有干擾因素,結論不足以證實流感疫苗可以保護新冠肺炎,因此仍認為流感疫苗保護流感、新冠肺炎疫苗保護新冠病毒。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的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六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大於等於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和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六個月內嬰兒的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十一類人員。第二階段開打對象則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於11月1日開打。指揮中心指出,雖然目前國內流感疫情仍處低點,但近期類流感門急診總就診人次有上升趨勢,建議民眾踴躍前往接種,以於流感疫情達高峰前獲得足夠保護力。開打後民眾可先透過各地方政府衛生局網頁、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疾管家或1922防疫諮詢專線,查詢鄰近合約院所,電洽院所預約,以確保可施打到疫苗且節省排隊等候時間。前往接種時應攜帶健保卡及相關證明文件,如兒童健康手冊、孕婦健康手冊等,並佩戴口罩、適度保持安全距離及執行手部衛生等措施。疫苗謠言大破解網路謠言勿聽信,特別是近期長者LINE群組有些傳聞,許多都從國外翻譯成中文後流傳,民眾很難回頭找外文來源去評論,指揮中心也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進行查核。近期長輩群組流傳2則謠言,其中1則是美國媒體電視節目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可能會關閉您的免疫系統」等語,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對此闢謠,他說,該說法是新聞工作者的個人意見,且目前實證沒有看到打3、4、5劑會降低免疫系統抵抗力,不要誤信這樣的說法。針對第一則,羅一鈞說,有人傳說美國ABC電視台承認,打第4劑會關閉免疫系統,看起來很可怕,好像免疫不會運作,導致長者不願意打這第4劑疫苗,事實上是,ABC節目邀請新聞工作者,談話性節目評論對於打第4劑的看法,他個人意見認為,打越多抗體越高的說法不認同,但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支持,純屬個人意見,也不是電視台意見,不應加諸於ABC主流媒體承認這樣的說法。現有實證都沒有看到打3、4、5劑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抵抗力,不要誤信這樣的說法,以免導致長者接種次世代的打氣受到影響,不要轉傳也不要相信。另外一則是,「指揮中心不再公布死亡分析是因為第3劑死亡最高」,此則傳聞也與上一則混再一起。羅一鈞表示,每一天他都有報告死亡個案列表,都有說明詳列年齡、性別、接種劑次、慢性病,都有公布在手板,也有做成附件提供給所有媒體,因此指揮中心沒有不再公布死亡分析。再次統計今年到10月4日,有10378例死亡個案,當中沒打疫苗佔44%,因此雖然全人口沒打疫苗者僅7%,但死亡個案高達44%沒打疫苗,顯示沒施打疫苗是很重要的死亡因素。羅一鈞表示,沒有完整接種三劑的比例占66%,約三分之二,一向都有利用各種場合建議民眾完整接種疫苗,絕對沒有不鼓勵多打針,「我自己的爸媽都打到次世代了,希望所有長者都符合資格的趕快打,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
-
2022-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0+7後「下機→入境大廳」怎麼走 機場通關不知不可
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趨緩,台灣於10月13日起實施入境「0+7」政策,同時機場的入境相關流程也有所改變,《聯合新聞網》統整一系列QA為您解答。Q1:「0+7」入境流程?台灣邊境將於10月13日起開放,採取「0+7」入境檢疫流程,恢復機場常態入境通關,指揮中心以「桃園機場第二航廈」為例,實際流程仍依各航廈規劃。入境台灣旅客下機後,第一關會經過防檢局非洲豬瘟查驗,「審單區」將撤除;第二關進入疾管署「發燒篩檢站」,此處將協助健康異常旅客,須依我國入境人員檢疫規定,接受相關檢疫措施;接著到移民署證照查驗,抵達行李轉盤區時,將會發放4劑家用快篩試劑。再來到海關行李檢查,若一切順利就可以直接入境,無症狀者可以直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是搭乘防疫車輛、自駕、親友或機關團體接送至自主防疫處。Q2:每週入境總人數?哪些人可以入境?試行每週15萬人次為原則,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非免簽國家開放「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Q3:入境後的自主防疫需要幾天?入境日為第0天,取消居家檢疫規範,進行「7天自主防疫」,旅客入境前免於「入境檢疫系統」線上申報及免持國內手機門號、取消開立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停止居家檢疫之關懷追蹤機制、電子監督措施、健保註記及地方政府居家檢疫關懷服務等措施。Q4:「0+7」還要住防疫旅館嗎?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防疫旅館將全數回歸一般旅宿經營,交通部已加強溝通,並將於轉型期間提供鼓勵措施。Q5:入境後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嗎?入境者若無症狀可以直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是搭乘防疫車輛、自駕、機關團體或親友接送至自主防疫處所,同時防疫車隊也會繼續營運、優先載送有症狀入境旅客。不過,防疫計程車隊將回歸機場計程車排班,入境旅客若選擇搭乘機場計程車,收費方式將回歸「以跳錶計費」。Q6:自主防疫期間可以自由外出嗎?自主防疫期間可以自行外出,但需要持有2日內家用快篩陰性結果,外出、上學、上班期間全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入境的自主快篩不會再另行追蹤,以自主申報為原則。此外,若有飲食需求,得於餐廳內獨立或特定對象共餐,用餐期間可以暫時脫下口罩,並於用畢後立即戴上。特別注意,自主防疫期間禁止前往醫院陪病和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Q7:自主防疫期間出現快篩陽怎麼辦?應儘速就醫,並透過遠距和視訊診療的方式,由親友或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評估快篩陽性結果。然而,確診之輕症個案,可以於加強型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是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如果有就醫需求,可以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戴口罩),或是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期間請佩戴醫用口罩,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Q8:團客入境快篩陽,還可以繼續玩嗎?第二階段開放國際團客入境,由旅行社安排遊覽車或專車接送,用餐時不與國人同桌共餐。若有成員快篩陽性,將比照國人確診的檢疫機制辦理,由旅行社業主主動通報,經醫師評估確診後,要進行「7+7」隔離政策,送往集中檢疫所或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不用付費」。然而,同團其他旅客若快篩陰性,行程則不受影響。最後,因為國內口罩政策尚未解禁,不論國人或是外國人,仍須按照現行規定戴口罩。
-
2022-09-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0+7」確定10/13上路!每周入境上限15萬人次、無症狀可搭交通工具... 相關規範一次看
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國境於10月13日解封。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從10月13日起就會實施「0+7」,一開始入境的每周人數上限為15萬人次。「0+7」上路後包括居家檢疫通知書、防疫計程車等都會一併取消。包括取消發送居家檢疫通知書、防疫車輛及防疫旅宿政策調整,停止追蹤機制、電子監督措施、居家檢疫健保註記,也取消地方政府居家檢疫關懷服務。入境前免於「入境檢疫系統」線上申報及免持國內手機門號。入境後實施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將由國際港埠人員提供兩歲以上旅客四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一天檢測一次,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進行檢測或外出前須有兩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但檢測結果不追蹤,如快篩陽性則依公布之自主防疫指引辦理。機場10月13日後恢復常態,會把審單區移除,但維持發燒篩檢區因應發燒旅客,旅客拿完行李後於海關處發放快篩。一、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 自主防疫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之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2. 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3. 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並應全程佩戴口罩。4. 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5. 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6. 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加強型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二、檢測措施:(一)入境時,維持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二) 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D0/D1)檢測1次。2. 自主防疫期間外出前,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 檢測結果不追蹤,如快篩陽性則依公布之自主防疫指引辦理。5. 考量家用快篩試劑之適用對象年齡限制,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三、交通方式:(一)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唾液採檢及優先搭乘防疫車輛。(二)無症狀之旅客,開放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四、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非免簽國家開放「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指揮中心說,配合邊境開放,請入境人員務必遵守各項防疫措施,並於自主防疫期間配合相關防疫指引所訂規範,如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之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陽性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以降低疾病傳播風險,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2022-09-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要如何評估是否該接種第四劑?
關於次世代疫苗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也就是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價數代表疫苗中所含的抗原種類)。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變異位置主要在棘蛋白上,所以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武漢病毒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BNT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次世代疫苗有通過人體實驗,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美國衛生單位已經認清:「疫苗研發永遠跑不贏病毒變異」的事實,因此不再期待人體試驗,只要疫苗製程相同,單純改變抗原成分,藥政單位就會通過授權使用。衛福部食藥署也採取同樣標準,在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至於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因此目前台灣並沒有核准相關EUA。施打次世代疫苗的問題集Q1: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2: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指揮中心已經證實,9月16日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會陸續到貨,目前也已經開發施打。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Q3: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疫苗接種的順序,其實是依照風險高低來進行規劃。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第一階段莫德納次世代已於9月26日陸續開打,而第二階段預計於10月3日開打。Q4:什麼時候可以開放50歲以下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A: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將根據ACIP建議的施打方式,以第一、二階段陸續施打,至於兩階段間隔多久,則視到貨量,建議高風險族群時間到、符合資格就盡快接種。同時王必勝也表示,除兩階段對象外會再安排第三階段,就是50歲以下族群,「不會等到年底」。Q5: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不一定,因人而異。次世代疫苗是武漢病毒株與omicron變異株的雙價疫苗,因此相關副作用都有可能發生。目前研究發現,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會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6:要等次世代BA.5嗎?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BA.5疫苗才剛通過美國EUA,根本還不在市場上,是沒有人買得到的,如果硬要等它買到,以現在3到6個月就有新型變異株的突變速度來估算,「等到BA.5的時候,BA.6都出來了,你就變成永遠落後、永遠沒打」。李秉穎說,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不要等待新的變異株疫苗,可以打就先打,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5的抗體濃度,仍是高於以原始株開發的疫苗,不會為了等待BA.5而放棄打BA.1,但等到BA.5出來之後,大家也一定會改打BA.5,確定可供貨時,台灣也一定會買。疫苗選擇問題集Q1: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此外,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也決議,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包括作為「第五劑」。如果接種者的第四劑接種時間超過12週(84天),就可以施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醒民眾,次世代疫苗可作為各種追加劑接種,不論是打滿基礎劑、第三劑、第四劑,只要滿三個月就可以接種;但若要接種第五劑只能打次世代疫苗,沒有開放使用一般疫苗作為第五劑接種。Q2: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3: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李秉穎曾經針對最近網傳國外專家演講之影片,被加上「疫苗打太多次,免疫系統會疲乏、停工」的註解,李秉穎說,他也有收到,但影片原始意思是說,打多劑後,抗體濃度愈來愈高,一定程度會達到天花板而無法再上升,是指「達到飽和」,而非「疲乏、停工」。李秉穎說,免疫系統不會隨便疲乏,不繼續往上升,是因為太高的抗體濃度可能反而對人體有害,恐引起不尋常的免疫反應,傷害自己的細胞,製造這麼多抗體也只是能量的浪費。無論T細胞或B細胞免疫,到一定程度都會停止,不是疲乏,而是達到了頂點。這類訊息是誤導,希望民眾別因此害怕接種第四劑、第五劑。參考資料:‧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次世代疫苗選擇問題多 李秉穎廣播開講3重點、有問必答‧50歲以下接種次世代要等多久? 王必勝承諾不會到年底‧疫情升溫 開放次世代供長者接種第五劑
-
2022-09-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蘇貞昌: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
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上午赴立院備詢,進入議場前蘇貞昌接受媒體記者聯訪。針對防疫解封,蘇揆表示國內疫情穩定控制,這幾天確診也都連續下降,所以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經過一周觀察後, 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週的預告,預計於10月13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中央社/台北23日電】行政院宣布擬於10月13日推入境「0+7」措施。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受訪說,感謝民眾團結合作及醫護、防疫人員的辛苦,終於走到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沒重大變化就會解封。立法院新會期今天開議,邀請蘇貞昌列席施政報告並備質詢。蘇貞昌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被問到10月13日之後,口罩鬆綁政策、「0+7」配套是否已準備好。蘇貞昌說,感謝民眾的團結合作,以及第一線醫護人員和防疫人員這2年多來的辛苦,大家終於走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要結束前的最後一哩路,雖然最近國外有疫情,但國內都在穩定控制及預測範圍內,這幾天確診數也連續下降。蘇貞昌指出,政府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同時觀察1星期,如果一切如原先預判,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個禮拜的預告,同時就會解封,就能讓民眾全部恢復正常生活、開放國境,時間大概在10月13日。不過,基於國際疫情還在變化,蘇貞昌表示,會有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還是請民眾做好各項防疫規範所做的要求,大家配合、保護健康。此外,對於台北市長柯文哲談及台灣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論文案說,像惡霸流氓要強姦女生,這種說法是否失言;蘇貞昌說,他沒有注意到柯文哲講什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為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採兩階段解封。邊境解封第一階段為自9月29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台時間),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前3天居家檢疫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邊境解封第二階段為10月13日零時起上路,開放措施包含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但最終實際上路日期仍要再觀察一周才能決定。指揮中心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邊境解封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放寬以下措施,入境總人數為每周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每周由現行5萬人次調增為6萬人次為原則。二、檢測措施:(一)取消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執行的唾液PCR檢測,改由發放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主動於「入境檢疫系統」申報,並於入境時由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三、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開放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得採「1人1室」。四、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方式:維持得搭乘防疫車輛、自駕或由親友/機關團體車輛接送,參照防疫車隊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五、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邊境解封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起,每周入境人次15萬人次、入境免居隔(0+7),開放免簽證國家入境,以及取消觀光禁團令一、每周入境總人數:試行每周15萬人次為原則。二、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放寬為「7天自主防疫」,取消原3天居家檢疫;入境時取消開立「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三、檢測措施:(一)入境時2歲以上旅客發放4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於自主防疫期間進行檢測。(二)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旅客,請主動於入境時通報疾病管制署之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依檢疫人員評估,配合於國際港埠或後送醫院採檢。四、入境旅客交通方式:無相關症狀之旅客,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五、非免簽證國家開放得以「一般性社會訪問」及「觀光」事由申請來臺簽證,且同步取消旅行團限團令。「0+7」期間陽性出門如何罰? 指揮中心給答案若民眾自主防疫期間快篩陽性,卻依舊外出,該如何處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防疫指引目前以建議為主,如果有收到檢舉會請衛生局處理。指揮中心今公布9月29日起邊境唾液快篩將取消,改發放4劑快篩給入境旅客自主使用;若採陽仍外出是否會有相關罰則?莊人祥表示,不管是3+4、0+7,自主防疫期間,就是要依照指引規定,外出前採檢陰性,兩天內陰性才可外出,如果檢驗陽性外出的話,指揮中心指引仍以建議為主,但若被檢舉,會請衛生局進一步處理。7天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一)地點以符合1人1室(獨立衛浴)條件的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為原則。(二)應儘量避免接觸重症高風險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等)。(三)有症狀請在家休息,如無症狀且有2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結果才可外出、上班、上學。快篩檢測時機:1. 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2. 自主防疫期間之外出時,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3. 自主防疫期間有症狀時。4.未滿2歲者,其自主防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四)有用餐需要,得於餐廳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離開座位時及餐點使用完畢後應立即佩戴口罩。外出期間有飲食需求可暫免佩戴口罩,用畢後立即佩戴。(五)禁止前往醫院陪病、探病,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並避免前往長照機構。(六)確診之輕症個案可於防疫旅館或原自主防疫地點(不含一般旅館)進行居家照護。快篩陽性應儘速就醫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委由親友或由衛生局安排至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快篩結果。確診後如有就醫需求,可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雙方全程佩戴口罩)或依地方衛生局安排就醫,就醫時請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2022-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邊境「0+7」將解封 醫:健康自己顧4大提醒
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邊境「0+7」預計10月中旬前解封。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兒科醫師曾崇芳建議,面對政府寬鬆防疫政策,代表民眾健康自己顧好,提醒高危險群、幼兒疫苗打好打滿,符合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快去打,以及防疫做好做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表示,邊境「0+7」開放的時程,應該會落在10月中旬前,並將在下周率先放寬入境唾液快篩 PCR 政策,改為發放給入境旅客 4 劑快篩,可在7天自主管理期間使用。曾崇芳認為,邊境「0+7」上路後,入境台灣者旅遊團及自由行都只需「0+7」,也就是不用隔離,只須自主健康管理7天,入境若無症狀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全面恢復免簽證待遇機制。防疫政策鬆綁有助於國內民眾出國的旅遊、商務、經濟發展,但面對政府的寬鬆防疫政策,也代表民眾健康由以前政府的全民防疫政策來保護民眾,現在民眾必須有自己保護自己。曾崇芳建議,第一,新冠肺炎新型次世代疫苗陸續進來,第一波施打對象,政府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追加劑使用,應趕快打好打滿;第二,至於6個月到4歲幼兒第二劑施打率偏低,全國不到10 %的情況下,幼兒疫苗要打好打滿,避免幼兒確診後不適,以及減少近九成MIS-C發生機會。曾崇芳指出,第三,根據今年澳洲的流感疫情趨勢及今年台灣流感疫情的監測,今年可能會一波流感大流行,全國約15%到20%人口感染,10月1號符合施打流感疫苗的民眾趕快去施打,避免心觀奇流感的雙重夾擊。第四,防疫做好做汭,避免公共場所的出入,當出門在外,除了戴口罩、請勤洗手、不摸口鼻、揉眼睛保護自己不被其他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
-
2022-09-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秋冬Omicron變異株衝擊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周末開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陸續配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至各縣市,各縣市及各家醫院可接種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的時間與方式都不同。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北醫附醫等醫院皆在26日開打,但需要先預約,各縣市也陸續在明天起設置大型接種站,第一階段符合施打資格為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根據指揮中心統計,6個月大到4歲幼兒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37.1%、第二劑為6.6%。國內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第二劑分別為93.5%、87.4%、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3%、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10.4%;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6.2%。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已配發至各縣市,明天起,許多縣市政府都安排開打,民眾第一步可以先上地方衛生局的網站查詢,了解如何預約。有些縣市直接設置大型接種站,或是於民眾方便接種的公共場域提供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接種。【延伸閱讀】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開打!全台各縣市預約施打資訊整理因應國際間及秋冬可能遭受變異株Omicron的亞型株BA.4及BA.5疫情衝擊,並依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追加劑臨床試驗結果,含原型株及BA.1變異株的雙價疫苗,可以降低高風險族群重症及死亡風險。目前預計10月13日開放邊境,開放邊境後仍有重複染疫的風險,呼籲民眾符合資格,就建議接種。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可作為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追加劑施打。須與前一劑疫苗間隔滿3個月(12周),符合資格民眾請攜帶健保卡及接種小黃卡前往接種。第二階段接種對象為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開放接種時間將公告於醫院官網最新消息。
-
2022-0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蘇揆第4劑打高端 專家:保護力不確定
本土疫情再起,莫德納BA.1雙價次世代疫苗於廿四日起優先開放第一階段、三類族群接種,北市、新北均已開放預約,台大醫院預定廿六日開打,七十五歲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再等幾天就能接種次世代疫苗,但昨一早前往台大醫院接種第四劑,選打高端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高端疫苗有一定的保護力,也有相關證據,院長接種前已跟醫師討論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為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開放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蘇貞昌符合上述資格,屬於染疫高風險群,前兩劑接種AZ疫苗,後兩劑則選擇高端。蘇貞昌昨表示,只要政府合格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疫苗,政府準備的疫苗種類多,且數量也很足夠,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都請盡速打疫苗,增加保護力。對於第四劑選擇高端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則持保留態度,他表示,高端臨床試驗第三期還沒有結果,比較不能確定保護效果,但安全性應該是不太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雖高端尚未發表第四劑實證資料,但「他(蘇貞昌)有他的考量,那是他的事」,第四劑有打,總比沒打好。若要針對這波變異株疫情,預防重症,打次世代疫苗比較好。至於第四劑應選哪些疫苗?黃立民表示,目前實證第四劑效果較好的還是mRNA疫苗,預防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有九成四;如果偏好次單位蛋白質疫苗,可以選擇Novavax,臨床試驗證實預防症狀感染的保護力達九成,只比mRNA疫苗差一點點。
-
2022-09-2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次世代疫苗第一階段本周六開打!全台各縣市預約施打資訊整理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19日)指出,台灣目前購買的次世代疫苗累積160.7萬劑疫苗,將先分配41萬劑至各縣市,符合第一階段接種對象者最快於本周六(24日)開始施打。《元氣網》整理各縣市開打資訊,以供查詢參考。開打日期第一階段:9/24(六)開打符合對象.第一階段對象:包含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對象: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或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以及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須出國者。施打間隔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延伸閱讀】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各縣市開打資訊台北市台北市於9月24日開打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首日由台北長庚、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興院區、忠孝院區及陽明院區等5家醫院提供接種服務。9月25日後將有25家合約診所可提供接種服務;9月26日起則全面提供預約接種服務。民眾可於今(20日)天起透過北市預約平台預約,此次有4萬名額,若不方便於平台預約,9月26日至10月2日期間,北市聯醫特別門診也提供超過1萬名額。.台北市疫苗預約平台新北市新北市疫苗預約接種,加開第五期於開始9/21預約,9/24施打。加開第六期於9/28開始預約,10/3施打。.新北市施打資訊查詢基隆市施打詳情尚未公告。.基隆市衛生局宜蘭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宜蘭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花蓮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花蓮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台東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台東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桃園市施打詳情尚未公告。.桃園市COVID-19疫苗施打點新竹市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竹市獲撥配7975劑,將作為追加劑(第3劑、第4劑)使用,並優先開放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新竹市施打資訊查詢新竹縣竹縣獲撥配8025劑,將儘速開設以社區接種站集中接種及13鄉鎮市衛生所同時開打方式並行,以多元方式擴大服務能量。.新竹縣施打資訊查詢苗栗縣 苗栗縣獲撥配1萬0275人劑,衛生局將在24日疫苗到貨後,當天撥入18鄉鎮市衛生及53家合約醫療院所,供民眾就近選擇院所接種疫苗。.苗栗縣疫苗預約網址台中市次世代疫苗預計9月24日到台中市衛生局,為加強長者保護力,26(一)、27(二)日開設快打站,供設籍台中市75歲以上長者接種;10月3日(一)、4(二)日再開設65歲以上長者接種快打站。另幼兒快打站8(六)、9(日)開設。.台中市疫苗預約網址彰化縣彰化縣獲得次世代雙價疫苗3萬8070劑,第一批最快24日會到會,若順利當日夜診就能開打,將於25日在13 鄉鎮開設接種站。.彰化縣醫療院所疫苗預約系統南投縣南投縣次世代莫德納疫苗於本周配送到貨,預定25日在南投縣13鄉鎮市,開設假日接種站。.南投縣施打資訊查詢雲林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雲林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嘉義縣9/22起可上「嘉義縣疫苗預約系統」預約,65歲以上民眾30日前接種任一劑,可獲500元禮券。.嘉義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台南市台南市於9/21起開放市民透過「台南打疫苗」系統預約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並於24日展開接種作業。.台南COVID-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高雄市高雄市預訂24日開設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及嬰幼兒BNT疫苗社區接種站,接種地點分別為慈濟岡山園區、鳳山行政中心大禮堂、捷運美麗島站及中油宏南訓練教室,在「高雄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開放預約,也開放限量現場登記接種。.高雄市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預約系統.高雄市COVID-19疫苗合約醫院與診所聯絡資訊屏東市屏東市09/24(週六)上午09:30~12:00增開莫德納次世代門診,施打對象:65歲以上追加劑(第三、第四劑)。.屏東市衛生所資訊澎湖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澎湖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金門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金門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連江縣施打詳情尚未公告。.連江縣COVID-19疫苗施打點
-
2022-09-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3萬9330例、境外239例 莊人祥:較上周增23.5%
今新增本土3萬9330例、境外239例 莊人祥:較上周增23.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3萬956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9330例本土個案及23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9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與昨日相比減少64例本土,降幅0.2%;但較上周日增加4776例,增幅23.5%。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9,330例本土病例,為18,395例男性、20,917例女性、1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607例)、台中市(4,951例)、台北市(4,511例)、桃園市(4,097例)、高雄市(3,147例)、台南市(2,352例)、彰化縣(1,831例)、新竹縣(1,149例)、新竹市(1,037例)、宜蘭縣(1,014例)、屏東縣(1,012例)、苗栗縣(867例)、基隆市(865例)、雲林縣(853例)、南投縣(786例)、花蓮縣(644例)、嘉義縣(604例)、嘉義市(433例)、台東縣(294例)、金門縣(139例)、澎湖縣(118例)、連江縣(19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39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4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6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27日至9月15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3日至9月15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3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1例男性、10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9例)、土耳其(5例)、美國(3例)、泰國、柬埔寨及印度(各2例)、新加坡、香港、希臘、孟加拉國、日本、荷蘭及韓國(各1例)移入。另20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9日至9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168,03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190,431例排除),其中5,970,438例確診,分別為32,194例境外移入、5,938,190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0,54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53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20例、台北市1,184例、台中市1,064例、高雄市985例、桃園市805例、台南市803例、彰化縣618例、屏東縣423例、雲林縣329例、南投縣307例、苗栗縣267例、嘉義縣250例、基隆市228例、宜蘭縣218例、花蓮縣183例、嘉義市171例、新竹縣168例、台東縣148例、新竹市112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增157例中重症 2歲男童MIS-C又染黴漿菌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57例中重症個案,以及37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新增一名MIS-C特殊兒童重症個案,8月13日確診,9月10日診斷黴漿菌肺炎以及疑似MIS-C,經抗生素治療後,目前病況好轉,預計今日出院。莊人祥指出,今日新增的特殊重症為2歲男童,7月26日曾打過一劑疫苗,沒有慢性病史;8月13日確診,9月5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腹瀉等症狀。莊人祥說,男童於9月10日送至急診,X光顯示兩側輕微肺炎,抽血檢驗為肺炎黴漿菌、IgM陽性,診斷為黴漿菌肺炎,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期間有持續發燒、腹痛、紅眼症狀,診斷一次MIS-C,9月15日轉至醫學中心,病況好轉,預計今日出院。莊人祥表示,該個案先前雖診斷為黴漿菌肺炎,但發生MIS-C主要是因個案8月13日確診過,只是剛好有染到黴漿菌肺炎。截至今日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213例,包括腦炎31例、肺炎23例、心肌炎1例、敗血症3例、哮吼11例、家中死亡7例、MIS-C有134例、共病3例(腦腫瘤、癲癇重積)。上述個案已有32人死亡,12例腦炎、7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7例到院前死亡。昨日疫苗接種,6個月到4歲幼兒,有3773人接種莫德納疫苗,其中第一劑接種967人次,第二劑接種2806人次;輝瑞幼兒疫苗第一劑3464人接種。該年齡層疫苗接種涵蓋率第一劑35.8%、第二劑接種率6.1%。昨日共2萬7509人次接種新冠疫苗,國內疫苗涵蓋率第一劑93.4%、第二劑87.3%、第一次追加劑72.9%、第二次追加劑11.2%,65歲以上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35.9%。80.3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今晚抵台 累計到貨160.7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今年採購之第二批Moderna次世代雙價疫苗80.3萬劑,將於今日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預計10月起配送各縣市政府,優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追加劑使用。本批效期至2023年3月29日。指揮中心指出,我國已於去(2021)年7月22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2年共3500萬劑COVID-19疫苗之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包含本批疫苗目前共有1124.3萬劑到貨。加上本月16日到貨的首批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80.4萬劑,將於今日晚間抵達桃園國際機場,加上今晚預計到貨的80.3萬劑,共計抵台160.7萬劑疫苗供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民眾施打。莫德納次世代有望開放年輕人?莊人祥:打氣不佳有機會今晚預計到貨的80.3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目前指揮中心如何規畫施打?指揮中心莊人祥說,會先把首批的80.4萬劑分出41萬劑配發下去施打,10月上旬再配發剩下的30多萬劑,待此批打完後,再酌視情況規畫。莊人祥說,今晚預計到貨的疫苗,不論封緘檢驗狀況如何,都要先看首批配發的疫苗狀況,雖說第一、二階段符合資格民眾約有678萬人,若到第二階段施打情形仍未打完160多萬劑的疫苗,都有可能會往下年齡層開放。同時,678萬位符合第一、二階段資格民眾也尚未扣除接種間隔未到者、確診3個月內者。不過,莊人祥預估,民眾對於此次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到貨情形相當期望,可能打氣不會太差。莊人祥也說,月底前莫德納次世代疫苗300萬劑都會送達,想要接種的民眾都能夠打得到,不必過於擔心。先前指揮中心採購的1萬劑Evusheld單株抗體,首批1728劑單株抗體已抵台一周有餘,莊人祥說明臨床使用狀況,目前Evusheld使用量為40份,多用於免疫低下者,由於存量僅1728份,也需要經醫師評估使用,目前多配送至大醫院使用。隔離遇強震怎麼辦?莊人祥:有「生命危險」就快跑台灣連兩日地震不斷,今下午又發生6.8級的強震,全台皆有感,但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每天3、4萬人確診,許多民眾必須在家居家隔離。若地震發生時,隔離民眾該如何逃生?離開隔離處所是否會遭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民眾只要主觀認定有「生命安全危險」,就應盡速逃生。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擅自外出將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不等罰鍰,近日台灣地震不斷,全台皆有感,今日又發生6.8級的地震,許多正在隔離的民眾擔心,遇到地震這種緊急狀況下逃出隔離處會被罰錢。對此,莊人祥今表示,隔離民眾只要主觀感覺到「生命安全危險」,就應該盡速逃生,若懷疑有地震因此逃出,事後再向地方主管衛生單位回報即可。不過,莊人祥也說,因應緊急狀況外出避難,並不能跑太遠,期間也應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不能夠趁著避難跑出來,然後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或去他處遊玩,只要危機解除就要趕緊回到隔離處所,繼續隔離。根據「行政罰法」第13條規定,發生天然災害或事故且有緊急避難需求時,居家檢疫者或隔離者可戴上口罩暫時離開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處所,待危險狀況解除後儘速返回即可,無須擔憂因緊急避難而受罰。
-
2022-09-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萬1430 境外+240 死亡+46 連4天確診破4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萬167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萬1430例本土個案及24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6例死亡。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如同預期,疫情仍持續上升中,昨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4萬1430例,比前天少一些,但相比上周約增加二成。境外移入240人,死亡46人,比前一天少一些,但還是在持續狀態,目前疫情是上升狀態,疫苗等防護措施要落實。指揮中心表示,今天新增之41,430例本土病例,為19,028例男性、22,389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942例),台中市(5,294例),台北市(4,904例),桃園市(4,455例),高雄市(3,396例),台南市(2,500例),彰化縣(1,892例),新竹縣(1,251例),屏東縣(1,121例),苗栗縣(1,008例),新竹市(984例),宜蘭縣(971例),雲林縣(894例),基隆市(808例),南投縣(748例),花蓮縣(660例),嘉義縣(582例),嘉義市(371例),台東縣(326例),金門縣(163例),澎湖縣(142例),連江縣(18例)。指揮中心指出,今天新增46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8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且具慢性病史、27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7月20日至9月13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6日至9月13日。指揮中心說,今天新增24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2例男性、9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35例),日本(6例),馬來西亞(5例),菲律賓(4例),泰國及印度(各3例),南韓、中國、印尼、新加坡及美國(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荷蘭、柬埔寨、德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16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6日至9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055,65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156,214例排除),其中5,891,355例確診,分別為31,726例境外移入、5,859,57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重症+178!30多歲女解隔後1周血便胸悶 隔天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78例中重症個案,包括127例中症、51例重症。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性,確診完成隔離後隔1周,又出現血便、胸悶、呼吸急促等新症狀,住院後隔天突發心跳停止,經急救無效需告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30多歲女性有接種過2劑疫苗,本身有慢性肺病、自體免疫疾病,8月22日到29日曾確診,也完成居家照護,解除隔離後,經過7天在9月5日又因解血便、胸悶、呼吸急促到急診,在醫院PCR檢驗為陽性,Ct值23,隔天9月6日突發心跳停止,經急救無效宣告死亡,死因為心臟衰竭及新冠病毒感染。另外也新增一名兒童重症MIS-C,一歲男童沒有施打疫苗、沒有慢性病史,未曾確診過新冠肺炎,9月6日開始持續發燒,家長自行做2次快篩皆陰性,9月9日就醫,檢查有紅眼、喉嚨紅腫,經醫院PCR陽性確診,雖先前快篩陰性,但Ct值33.4,疑似近期感染,抽血顯示發炎指數升高,診斷疑似MIS-C收住院,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側冠狀動脈擴大,使用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住院中。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11例,包括132例MIS-C、31例腦炎、23例肺炎、3例敗血症、11例哮吼、、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32人死亡,12例腦炎、7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7例到院前死亡。莫德納次世代疫苗80.4萬劑今晚抵台 周日再到貨80萬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今年採購之第一批Moderna雙價次世代疫苗80.4萬劑,將於今晚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預計9月24日起配送各縣市政府,優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及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接種追加劑使用。本批效期至2023年3月29日。指揮中心指出,我國已於去年7月22日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2年共3500萬劑COVID-19疫苗之供應合約,今年預定供應2000萬劑疫苗,包含本批疫苗目前共有1044萬劑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今晚10點半左右會到貨,疫苗全新且有效,對於原始株BA2、BA5,都有很好效果跟保護力,這款BA1次世代疫苗,日本於本周一才通過EUA,新加坡周三才通過EUA。周日應該還會有一波疫苗要來,也是80萬劑,詳細到貨時間會再跟大家報告。王必勝說,第一批80萬劑,下周會安排施打,詳細時間會再報告。
-
2022-09-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0歲以下接種次世代要等多久? 王必勝承諾不會到年底
新冠肺炎變異株再掀一波本土疫情,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上周決議將該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包括作為「第五劑」,並採二階段對象接種。但外界關心50歲以下族群何時可接種,擔心明年才有機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除兩階段對象外會再安排第三階段,就是50歲以下族群,「不會等到年底」。次世代疫苗將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以及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次世代疫苗分配,依照ACIP委員建議兩階段接種,包括任何一劑追加劑。至於非高風險族群,王必勝表示,可以等待BA.5次世代雙價疫苗,指揮中心將盡快採購,目前BNT和莫德納兩家公司都說九月下旬會給資料審核,最快進貨約11月,因此不是高風險可以等。王必勝說,BA.1次世代雙價疫苗將根據ACIP建議的施打方式,以第一、二階段陸續施打,至於兩階段間隔多久,則視到貨量,建議高風險族群時間到、符合資格就盡快接種。BA.5雙價次世代疫苗到貨時程則難預估,主要在於提供的文件有無完整,等更明朗時再跟大家報告。另有民眾接種第四劑疫苗後仍染疫,質疑疫苗保護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第四劑主要在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接種三劑後降低的保護力,可藉由第四劑拉回來,但不論第三劑或第四劑,預防感染的保護裡本來就不是百分百,但可以預防中重症住院和死亡情形發生。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六個月到四歲幼兒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33.5%、第二劑為4.9%。國內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3.2%、87.1%、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2.7%、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10%;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5.5%。
-
2022-09-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10大QA一次懂
BA.5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之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從3萬多例增至6萬多例。為了增加保護力,指揮中心已採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因應,且宣布開放18歲以上成人施打。什麼是次世代疫苗?誰應該接種?新冠疫苗要打到何時?元氣網為大家請教專家與指揮中心解惑。Q1:什麼是新冠次世代疫苗?A:新冠疫苗以原始武漢病毒株(簡稱原始株)製成,次世代疫苗又被稱為雙價疫苗,疫苗中有2種病毒抗原,目前新冠次世代疫苗皆指含原始株及Omicron變異株製成的疫苗。除了新冠疫苗,流感疫苗也有發展三價、四價疫苗,HPV疫苗已發展到九價疫苗。Q2:哪些藥廠研發新冠次世代疫苗?A:目前莫德納及輝瑞藥廠皆研發次世代疫苗。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以Omicron 變異株進行研發,為mRNA疫苗,主要分為兩款:「原始株+Omicron BA.1變異株」以及「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5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25微克。輝瑞BNT藥廠則研發「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每劑0.3ml,原始株及變異株各含15微克。Q3:我國採購含BA.1的次世代疫苗,對BA.5有預防感染效果嗎?A:雖然藥廠已研發含BA.5變異株的雙價疫苗,但目前僅有動物試驗加上BA.1的佐證資料,且只有美國核准該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無論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含有BA.1病毒株的雙價疫苗對上BA.4及BA.5,中和抗體效價是接種原本單價疫苗的1.68倍,對BA.5也有預防感染效果。Q4:次世代疫苗已可以使用於臨床了嗎?A:衛福部食藥署2022年9月2日審查通過莫德納「雙價疫苗」,為每劑0.5mL,是25微克原始株+25微克Omicron BA.1。輝瑞BNT的次世代疫苗,食藥署表示,目前僅在8月中旬收到少數初步文件,仍需待文件備齊,才能進行EUA緊急授權的審查作業。至於莫德納「原始株+Omicron BA.4/BA.5 變異株」,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資料,且僅有美國給予EUA。Q5:台灣採購多少次世代疫苗?什麼時候到貨與施打?A:國內與莫德納公司今年簽約採購共2000萬劑疫苗,目前還有1000萬劑餘額,可選擇採購次世代疫苗,明年則有1500萬劑額度。預估首批將到貨300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最快9月底到貨,力拚9月底或10月初開打。Q6:誰是次世代疫苗優先接種對象?施打間隔時間?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022年9月5日決議,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Q7:應該現在打第四劑,還是等次世代疫苗 ?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本身年紀較長且與第3劑接種已間隔4、5個月,可以先打原有疫苗,加強免疫力;若身體狀況尚可,且Omicron持續流行,可稍微等待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施打,需與上一劑間隔三個月。Q8: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會比較小嗎?A:目前已通過食藥署EUA的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作為追加劑常見的副作用,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惡心、嘔吐、發燒。Q9:新冠疫苗要一直打下去嗎?A: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一直打同一種病毒株疫苗,已無法再催出更強的免疫反應對付新型變異株,因此需要接種追加劑。是否未來每三個月就得接種一次,仍要視未來病毒株是否改變或是致病力減弱情形。Q10:一直施打同款疫苗,會造成疫苗疲乏嗎?A: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認同可能出現疫苗疲乏,他表示,觀察性研究顯示,同款原始株疫苗打到第3或4劑,抗體濃度會升高,但抗體持續狀況會減弱。
-
2022-09-07 醫療.皮膚
為什麼嘴角又冒出小水泡?醫師告訴你唇疱疹難預防原因
●唇疱疹為疱疹病毒引起,難預防、易復發●吃好、睡好、心情好,防止唇疱疹上身●避免罹患唇疱疹,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患者注意皮膚保養「怎麼嘴角又冒出一顆顆小水泡?」看來唇疱疹又上身了。這種刺癢又疼痛的唇疱疹,讓不少人好困擾,經常反覆發作,尤其在熬夜、壓力大、火氣大之下,造成免疫力下降時,容易出現唇疱疹,嘴唇腫起一群小水泡。很難預防 正常病程約一周唇疱疹為感染單純疱疹病毒所引起,最常見的是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台北榮總皮膚科主任陳志強說,唇疱疹很難預防,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及復發,患者可能在小時候就曾經感染過,例如家長與孩子親嘴時就會傳染,感染後此病毒會躲在體內神經節「伺機而動」,當熬夜、打麻將、壓力大、沒睡好,抵抗力降低時,就容易復發。唇疱疹好發於上、下嘴唇及鼻翼周圍,當免疫力低下時,容易發作。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唇疱疹症狀為一群小水泡,感覺有點刺癢及疼痛,水泡約3至5天後會慢慢結痂,待結痂慢慢痊癒即可,正常病程約為一周。唇疱疹容易復發,一年復發次數在3次以內,算是正常,但一年復發次數超過3次以上,顯見身體免疫力不佳,需要多加注意。有皮膚炎 小心疱疹性濕疹治療唇疱疹,陳志強指出,出現早期症狀後,可在患處塗抹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增生,降低疼痛感,避免症狀惡化,也可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患有慢性異位性皮膚炎及濕疹患者,若感染到引發唇疱疹的單純疱疹病毒,易引起疱疹性濕疹,病情嚴重時,恐引起次發性感染,危及生命。陳志強說,此時病毒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除臉部外,也可能擴及頸部等部位,患者應盡速就醫。陳志強曾收治一名濕疹患者,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後,造成全臉、頸部出現唇疱疹症狀,但患者卻讓非皮膚科醫師看診,醫師真的誤認是濕疹發作,給予類固醇藥物治療,沒想到病情快速惡化,經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患者才漸漸痊癒。搔抓破皮 嚴重恐致敗血症趙昭明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為皮膚角質細胞的絲聚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皮膚出現發炎反應,若感染單純疱疹病毒,引發唇疱疹,病情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但臨床上並不常見。去年趙昭明曾收治一名8歲異位性皮膚炎男童,整臉出現紅色丘疹及水泡,且搔癢,確診為感染唇疱疹,加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造成水泡大規模擴散,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常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一旦搔抓破皮,易引起次發性感染,嚴重時恐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敗血症而危及生命。要多喝水 洗臉溫度別太熱 趙昭明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時需注意皮膚保養,加強皮膚保濕及防曬,洗澡或洗臉的水溫不要太熱,更要多喝水,一天喝水2000㏄,維持皮膚處於穩定狀態。若皮膚遭到細菌或病毒感染,如唇疱疹等引起皮膚搔癢時,應避免搔抓,以防症狀更加惡化。此外,陳志強強調,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癌症患者、免疫低下患者,唇疱疹復發的機率會增加,務必提高警覺。
-
2022-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情升溫 開放次世代供長者接種第五劑
新冠肺炎變異株再掀一波本土疫情,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將該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包括作為「第五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不管過去打滿基礎劑、第三劑或第四劑,都可以接種次世代疫苗;其中第五劑只能接種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將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以及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首批次世代疫苗將進貨約200萬劑,莊人祥表示,第一階段約283萬人符合資格、第二階段約395萬人符合資格。這些都是前一劑疫苗接種完三個月以上者,包括第四劑接種三個月,可接種第五劑的民眾。不過莊人祥表示,次世代疫苗可作為各種追加劑接種,不論是打滿基礎劑、第三劑、第四劑,只要滿三個月就可以接種;但若要接種第五劑只能打次世代疫苗,沒有開放使用一般疫苗作為第五劑接種。針對其他國家是否也已開放接種第五劑,莊人祥說,尚不確定以色列是否已開打第五劑疫苗,美、日可能近期開打次世代疫苗。目前全國疫苗接種率第一劑為93%、第二劑為86.9%、追加劑第一劑(第三劑)72.4%、追加劑第二劑(第四劑)9.7%;其中65歲以上第四劑接種率為34.6%。六個月至四歲接種率,第一劑為30.4%、第二劑為3.6%。
-
2022-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視為追加劑 第一階段二種對象優先
新冠肺炎變異株再掀一波本土疫情,衛福部食藥署上周五通過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原始株+BA.1)緊急使用授權(EUA),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將該次世代雙價疫苗視為追加劑,將分兩階段開放接種,第一階段對象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開放給第一類醫事人員和機場港埠、及五十至六十四歲等族群,預估六七八萬人符合資格。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九月底將有超過兩百萬劑次世代雙價疫苗抵台,但兩階段開放接種的時間和條件未定,將視疫苗到貨數量,以及第一階段接種情形而定。如以原本接種間隔五個月計算,符合接種人數共六百萬人,ACIP決議間隔縮短為三個月,估計符合資格者更多。第一階段接種對象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十八歲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第二階段則包括,第一類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五十至六十四歲成人、十八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考量疫苗到貨數量,無法同時開放給所有民眾。研究指出,年輕、健康族群接種第四劑效果並不顯著,且各國都未建議年輕人接種,因此不會開五十歲以下族群接種第四劑。在昨天會議中,專家也討論青少年疫苗接種,決議建議開放十二至十七歲歲族群接種Novavax疫苗,包含第二劑與第三劑,二劑間隔至少四周以上,建議以同製程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亦可提供作為追加劑接種使用。外界批評國內BA.5疫情日趨嚴峻,但這次通過EUA、預計十月開打的次世代雙價疫苗卻是「原始株+BA.1」而非「BA.5雙價疫苗」。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表示,根據臨床試驗資料,無論是否曾經感染新冠病毒,接種「原始株+BA.1」次世代疫苗,對抗BA.4、BA.5的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GMR)為第一代疫苗的一點六八倍,「從中和抗體效價及第一代疫苗重症防護效果推估,對新變異株仍有很好的效果。」指揮官王必勝強調,「原始株+BA.1」次世代疫苗對目前病毒株有效,臨床資料也較完整,且可預估到貨期程。至於美國日前審核通過BA.5雙價疫苗,仍無充足資料供審查,日後只要審查完畢也會購買,但無法掌握供貨期程。
-
2022-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QA整理包/BA.5來勢洶洶!三症狀「更不舒服」 二次確診該怎麼辦?
BA.5變異株來勢洶洶,疫情指揮中心也警告本土疫情「確定升溫」,第二波疫情高峰可能出現在9月中下旬。原因除了BA.5的傳染速率更快以外,其「免疫逃脫」的特性,也讓之前確診過的人,有很大機率會重複感染!BA.5到底有何特性,我們又能怎麼辦?《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訊息讓您一次搞懂!曾確診過也不能輕忽,BA.5最大特色「重複感染」BA.5是新冠病毒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疫情的主流病毒株。它的傳染力比台灣現在流行的BA.2更強,可達1.3~1.4倍。BA.5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它的「免疫逃脫」特性,即使已完整接種疫苗,和原始Omicron相比仍有四倍的傳染力、更是原始毒株的19.2倍。同時,曾確診者也可能「突破性感染」,根據南非研究,BA.5的感染者中,曾確診過的比例提升到18.9%,可以看出,曾確診者雖仍有一定保護力,但已不是「無敵星星」,羅一鈞表示,因為BA.5具有免疫逃脫特性,之前感染BA.2的人,可能再次感染,重複感染為接下來這波疫情的特徵。常見症狀有什麼?感染BA.5會更嚴重?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胸腔專科醫師黃軒則根據國外研究指出,BA.4、BA.5的症狀會更不舒服、更加嚴重。常見的三大症狀包括:疲倦無力、咳嗽、發燒。而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BA.4、BA.5讓老鼠的血氧降低、呼吸曲線更差,還出現肺泡、支氣管嚴重發炎的症狀,下呼吸道症狀相較BA.1、BA.2可能更明顯。目前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BA5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會比其他變異株來得高。台灣疫情流行現況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本周全國疫情仍屬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百分之○點一,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等地區疫情緩緩上升,南部地區則沒有明顯上升。至於年齡層染疫率,以廿至四十歲族群增加速度較快,十九歲以下及五十至六十九歲族群小幅上升。主要因為青壯年族群的疫苗保護力,於3月就開始下降,且目前疫苗保護力加上自然免疫防火牆,效力約剩為50%。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一月迄今,全國累積本土個案達五○七萬多人,其中五千多人重複感染,比率約萬分之五。兒童、老人是高風險族群 指揮中心祭3大加強措施羅一鈞表示,一旦BA.5疫情攀升,民眾距前次確診時間拉長,重複感染機率勢必增加,又以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兒童風險最高,下一波疫情中,比成人更易重複感染。李秉穎則說,建議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不全等高風險族群施打第四劑,他強調:「因為這類族群有沒有打第3劑和第4劑,免疫效果會差很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目前趨勢防疫措施逐漸鬆綁,疫情一定會進入生活圈,而兒童在這一波「一定跑不掉」。不管有沒有確診過,都建議施打疫苗。對此,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宣布三大加強措施,一為持續現行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篩檢跟給藥機制,二是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如有症狀,趕快篩檢,以利用藥,降低重症跟死亡比率,這二天將提出相關配套措施;第三為鼓勵兒童接種疫苗,確保兒童重症患者的送醫順暢跟醫療資源充足。誰可以打第四劑?接種者需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以上,確診者則建議在感染三個月之後再接種。根據目前防疫規定,可施打第四劑對象有:一、50歲以上成人二、長照機構住民三、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民眾四、醫師人員(包含醫事執燈人員及醫事機構非醫師人員)五、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六、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七、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幼兒疫苗該如何選擇?目前國內六個月到五歲幼兒,僅莫德納疫苗可接種,BNT疫苗則已到貨,近日將開放預約施打。兩種疫苗如何選擇?台大醫院醫師黃立民表示,從國外數據和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而以研究數據來看,BNT保護力較莫德納高,但莫德納打兩劑、BNT需打三劑。由於不能混打、且不完整接種效力差很多,黃立民仍呼籲家長謹慎選擇,並務必完整施打。而自然感染頂多像是「打了半次疫苗」。重複感染了怎麼辦?重複感染怎麼定義?羅一鈞強調,只要是上次確診的1到3個月內,如果出現有新的症狀,或慢性症狀又惡化,搭配抗原快篩陽性或PCR陽性、Ct值小於27,只要符合當中任何一項的檢驗條件,經醫師評估即可認定為重複感染。二次感染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機制,與第一次染疫條件相同,符合六十五歲以上,或六十四歲以下但具有十三類慢性疾病者,都符給藥資格。羅一鈞表示,患者若是康復後一到三個月內又二次感染者,醫師判定後可直接進入法傳系統通報,但後續由疾管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確診病例,再啟動相關防疫措施;染疫康復三個月以上,又被判定二次感染,則由醫師直接判定,無需交由區管中心研判。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次感染症狀會更輕微,但也不會比較嚴重。
-
2022-08-11 醫療.皮膚
一生中至少有1/3的機會得皮蛇 李秉穎揭高風險族群和預防方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皮蛇」,比罹患流感重症或新冠重症的機率更高!而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更如同「長新冠」,即使皮膚病灶復原了,仍有可能一直無法從疾病中痊癒,轉而成為長期的慢性疼痛疾病。 高風險族群:高齡、免疫力低下 1/3機會可能得到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疱疹。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高齡之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再來是免疫缺陷問題。此外,骨髓移植跟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因其長期使用化療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功能,屬於高危險族群。 ・罹患帶狀疱疹常伴隨急性疼痛 ・好發於身體單側、沿著神經走向表現 ・病灶宛如蛇紋、有「皮蛇」一稱 ・可能引發頭痛、疲倦、輕微發燒甚至留下後遺症「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如果蔓延到重要的神經叢,例如顱眼神經、顏面神經等就可能會造成生命功能的缺損,使視覺、聽覺受到影響,或是感染到臀部附近的神經時,還有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影響生活起居。 疹後神經痛可能維持數年 痛到憂鬱、影響生活品質 李秉穎醫師認為,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因為病毒沿著神經感染,會對神經造成傷害,雖然復原後的疱疹乾掉結痂,但底層受損的神經可能依舊非常疼痛,讓患者無法好好睡覺,導致長期失眠,甚至因長期疼痛而終至憂鬱,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痛到讓人想自殺的那種痛」李醫師說。 疹後神經痛就如同長新冠一般,且更好發於確診者中,即便帶狀疱疹表面皮膚的病灶痊癒,仍約有30%的患者無法從疾病中痊癒,持續地有疱疹神經痛的痛感,疼痛時間可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通常年齡越大疼痛時間越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醫師表示,通常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有超過半數的機率,在痊癒後將留下疱疹神經痛,從此飽受長期疼痛之苦。陳醫師分享自己20歲長帶狀疱疹的過程「一開始是半邊頭在痛,兩天後開始沿著顱眼神經、三叉神經冒出一些水泡,大概痛了兩個禮拜才慢慢癒合。疼痛指數大約是量表中的5-6分,痛到無法入睡需要鎮痛藥物介入的程度。」事實上,帶狀疱疹發病前只有痛覺,經常是莫名疼痛卻找不到原因,因為還沒有皮膚病灶時是無法診斷的,疹子發出來通常需要兩天,其明顯沿著神經分佈的樣態,才能清楚診斷為帶狀疱疹。 及早預防避免病毒活化 作息正常、不熬夜維持免疫力 免疫力通常從五十歲開始走下坡,而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的疾病。因此,非活性疫苗就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方法,疫苗的目標是不讓帶狀疱疹發生,幫助五十歲以上民眾達到92%的保護力,減少病毒活化的發生,還能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 因為社會走向高齡化及現代化,使得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帶狀疱疹多了許多趁虛而入的機會。與免疫力相關的預防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讓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日夜顛倒。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擁有抑制病毒活化的抵抗力,人生從此不怕受到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的急性及慢性疼痛。 《延伸閱讀》 .皮蛇長一圈會有生命危險?醫:帶狀皰疹長在眼睛、肛門要注意! .最難纏的3大病毒!新冠病毒第一,HPV居次不容輕忽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Omicron變異株入侵 籲接種第2次追加劑
COVID-19確診案例新竹縣今天新增621例,年齡分布介於0至97歲,12歲以下134人、65歲以上42人,18到64歲青壯年確診為最大宗,約占67%。由於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竹縣衛生局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民眾,應盡速接種,加強保護力。目前新竹縣居家隔離839人、居家照護列管人數2542人;新增621例地區分布,竹北市295例、竹東鎮84例、湖口鄉89例、新豐鄉73例、新埔鎮30例、關西鎮17例、芎林鄉10例、橫山4例、寶山鄉9例、北埔鄉3、峨眉鄉3例、尖石鄉3例、五峰鄉1例。國內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新竹縣衛生局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請儘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衛生局表示,目前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以及醫事、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等對象,評估自身風險及意願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其中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的風險高,呼籲應盡速接種,以提升保護力。竹縣疫苗地圖: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Covid19_Consultation.aspx?n=1007&sms=9996竹縣疫苗預約入口網: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aspx?n=1060&sms=100686個月以上莫德納疫苗合約院所查詢:https://prevention.hcshb.gov.tw/News.aspx?n=1040&sms=10033
-
2022-08-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國280萬人沒打疫苗 指揮中心整理5大哉問
國內雖疫情持平穩定,但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之民眾盡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約有280萬人尚未接種任一劑COVID-19疫苗,其中65歲以上長者約53萬人,占未接種疫苗者將近19%。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李秉穎表示,國人約8、9成都接種疫苗,還有10%的長者還沒打過新冠疫苗,恐處於風險之中,因新冠病毒不會離開世界的,總有一天會得到,建議長者快打疫苗。還沒打的話,常被問要打哪一個牌子,現在有5種疫苗,現在國內疫苗都通過食藥署緊急授權使用,根據ACIP審查,都是認為可以用,如果擔心疫苗副作用,可以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接種的疫苗。李秉穎說,現在國內有五種疫苗,包括AZ、莫德納、BNT、高端、Novavax。兒童劑量會比較低一點,但是至少都要打3劑,但是長者建議打第4劑,第一劑跟第二劑間隔4周,第二劑跟第三劑間隔12周,第四劑間隔5個月。針對長輩常詢問,若有慢性病可否打疫苗?李秉穎說,不管是糖尿病、高血壓、過敏或化學治療等,這些全部都可以打疫苗,現在用的疫苗都是沒有活性疫苗,不會繁殖,即使免疫再差,疫苗都沒問題。且打疫苗不會讓自體疾病惡化,也不會影響到風濕疾病病程。李秉穎說,打新冠疫苗大約二、三天消失紅腫,嚴重不良反應事件也少見,根據疫苗救濟審查,大多都是沒有直接相關,只有少數有關,除非是以前打過疫苗曾出現過嚴重反應,所以病情穩定者打疫苗都安全,若擔心的話也能去諮詢醫師,評估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至於打完疫苗出現不舒服症狀?李秉穎說,常見全身發燒、痠痛,都定義是輕微不良反應,嚴重不良反應是會有後遺症或是危及生命,輕微的不良反應不算,而有輕微不良反應,也不用太擔心,可以繼續打其他疫苗,也能與醫師諮詢接種。李秉穎說,長輩與高風險因素者,建議施打第四劑疫苗,雖然第二次追加劑接種率不像第三劑這麼高,但還是建議長者打第四劑,主要原因包括抗體效價會隨時間往下,加上變異株出現,根據國外情況嚴重,接種次數少、保護力就會打折扣,若有打疫苗仍有保護效果。李秉穎說,一項以色列研究顯示,感染事件發生,一個月內抗體會上升2倍左右,隨後慢慢下降,該研究追蹤2個月後,發現有打第四劑疫苗者一般感染情況會減少。打第四劑及第三劑會在第六周抗體增加3、4倍左右,會有明確反應,因此研究顯示,疫苗對於重症有保護效果,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重症保護效果會增加,面對BA.4、BA.5變異株,也有附加效果。指揮中心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亦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