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醫療.耳鼻喉
搜尋
克流感
共找到
59
筆 文章
-
-
2024-06-27 醫療.感染科
2024流感新冠疫苗懶人包/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10月雙疫苗開打時程及對象整理
疾管署指出,4月底才結束的流感稱公費藥劑延長使用,因為流感進入流行期再次重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即日起至7月31日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皆可使用。此外,10月1日起將開放11類公費對象接種流感、新冠疫苗施打,《元氣網》以下整理10月的雙疫苗開打時程及細節。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程第1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間:2024/10/01起11類公費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時間:2024/11/01起施打對象:流感疫苗: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新冠疫苗:滿6個月以上民眾是流感還是新冠?由於本年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若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用新冠家用快篩輔助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盡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速剋流及瑞樂沙。》公費流感藥劑配置查詢新冠的部份,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主流株為JN.1、KP.2、KP.3。目前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於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詢【參考資料】.疾管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1-12 焦點.元氣新聞
冬季爆「病毒感染潮」! 感冒、流感、新冠症狀一次看
新冠疫情解封後,免疫負債增加病毒感染的機率,流感、感冒等病例數倍增,除了病毒,也讓黴漿菌、肺炎鏈球菌更有機會侵犯人體。面對多種病毒齊發,高度流行的時節,秀傳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李育慶教民眾,從「症狀」、「染疫後恢復時間」等方式,辨別一般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不同之處。感冒四季皆流行 流感10月起流行至隔年2月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得過感冒,李育慶說,感冒大多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身體反應,只要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多數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去對抗疾病,感冒藥物大多是減緩感冒引起的症狀,因此,身體對抗不同的病毒,恢復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感冒的病毒類型,加總起來多達200多種,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等。李育慶說,這些病毒已存在世界許久,人類長期與這些病毒共存,但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就會開始作祟,讓人生病。通常一般感冒病毒在春季、秋季時較為活躍,因氣候轉變溫差大,身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病毒感染人體機會。不過,現代人多待在冷氣房辦公,室內外進出頻繁,等同一年四季都會出現溫差變化,也讓感冒在四季都處於流行期。流感不像一般感冒致病病毒有上百種,主要致病病毒分A、B、C、D型四類,最常見以A型與B型最多,即俗稱的「A型流感」(A流)及「B型流感」(B流)。A流常見的病毒株如H1N1、H3N2、H5N1、H7N9等,在台灣,感染H1N1、H3N2流感病毒,相較於其餘病毒株,更容易合併重症,特別是年幼的小孩及免疫力差的高齡長者;B流常見的病毒株Yamagata、Victoria兩種,目前皆在台灣社區內流行,C型流感較少見,且感染後症狀通常輕微。流感季多數在冬天,與流感的傳播方式為飛沫、空氣傳染有關,冬天民眾常會在室內取暖,增加病毒傳播的機率,衛福部疾管署監測,每年10月到隔年的2月都是流感的高峰期。新冠肺炎則是由新冠病毒引起,全球自2020年起,就籠罩在新冠病毒的威脅中,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會不斷變異,使病毒更適應人體,從最早期的武漢株,到現在已是Omicron系列變異株,2023年下半年主要流行變異株為EG.5、2024年起,全球流行變異株逐漸轉變為JN.1。流感典型症狀「全身肌肉痠痛」 新冠藏「長新冠」風險李育慶表示,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種疾病都算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狀大多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輕微,大多4到7天就會恢復,但流感與新冠肺炎,上呼吸道的症狀,通常要7天左右才會逐步恢復,而新冠肺炎的症狀,會有「長尾效應」,俗稱長新冠,如嗅味覺喪失等症狀,恐要到一個月左右才可能恢復。感冒常見的症狀為咳嗽、流鼻水、喉嚨痛,部分患者會發燒;流感的症狀,常會伴隨著「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疲倦,其餘則與感冒類似,有頭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新冠肺炎則是綜合感冒與流感的症狀,會有發燒、喉嚨痛、頭痛、乾咳、肌肉痠痛、倦怠,以及腹瀉、嗅味覺喪失或異常等。李育慶說,新冠肺炎的腹瀉、嗅味覺喪失的症狀,並非是新冠病毒獨有的症狀,有些感冒病毒也會讓患者又吐又拉,如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除了病毒以外,有些細菌感染也會產生類似症狀,如,沙門氏桿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等。有些醫師會將會引起嘔吐腹瀉的病毒或細菌感染稱為「腸胃型感冒」,李育慶說,醫學上其實沒有「腸胃型感冒」這個詞彙,是為了讓民眾好記才有的名詞,如果要分辨自己的腹瀉,是病毒引起,還是細菌引起,可以從症狀的嚴重程度分辨。細菌性感染出現的腸胃道症狀,會有明顯高燒、腹部劇痛、排泄物會有血絲、排出黏液便。主要是細菌侵襲腸道粘膜,才會導致排便出現血絲,通常患者恢復的時間會超過7天。病毒性感染的腸胃道症狀,患者通常是會水瀉,或是排稀便,同時會伴隨想吐,全身痠痛等。但嚴重程度低於細菌性感染,大多服用紓緩症狀的藥物,約3到5天可以改善症狀。高風險脆弱族群 施打疫苗預防重症死亡李育慶表示,除了一般感冒沒有疫苗可施打,流感及新冠肺炎都有疫苗,施打疫苗可幫助預防感染後重症的發生。流感與新冠肺炎對於「脆弱族群」侵襲力高,脆弱族群是指有免疫疾病、肥胖、慢性疾病、幼兒或是65歲以上高齡者,身體免疫力恐無法抑制流感或是新冠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容易引發重症。雖然對抗病毒大多是要仰賴人體的免疫力,但針對流感與新冠肺炎,已研發出「抗病毒藥物」,流感的抗病毒藥物稱之為「克流感」、新冠肺炎的藥物則為「瑞德西偉」、「莫納皮拉韋」,其藥物原理是抑制病毒在體內複製的速度,減少體內病毒量。脆弱族群若能在輕症時投藥,藥物效果佳。李育慶醫師小檔案現職:秀傳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社區健康部主任秀傳紀念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學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彰化基督教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中華民國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華民國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專長:常見急性疾病的治療與衛教各種慢性病持續性及周全性診療勞工健檢複檢暨諮詢職業病診斷及預防更多衛教影音資訊,可前往【543男方基地】
-
2023-03-14 醫聲.醫聲要聞
3月20日起防疫大鬆綁!專家直言「疫情將大爆發」 感控人員Hold不住
全台3月20日進行大規模防疫鬆綁,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可免通報、隔離。專家表示,新冠疫情的穩定,是靠三年大規模、高強度的防疫措施換來的,如今防疫人力驟減,對醫院、養護機構來說都是大挑戰,但口服抗病毒藥又相當有限,希望全民還是要對疫情保持警覺,否則感控人員已快「Hold不住」。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宜君今出席「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時表示,3月20日大鬆綁,政府的態度就是以最低要求,但各家機構感控人員其實都嚴陣以待,必要時將祭出嚴格管制措施;目前雖未鬆綁,但民眾在已開始多人擠在病室、脫下口罩交談等,不遵守醫院探病管制的規範,相當令人頭疼。陳宜君表示,病患到醫院就醫,卻在院內確診造成病情改變,家屬都難以接受,容易產生情緒,但大家要如何避免對他人的影響,民眾不懂感染管制就會在機構內散播給其他病患。「輕症免隔離後疫情將大爆發。」陳宜君說,2009年新流感,第二年的死亡人數就超過第一年,原本高規格防疫措施鬆懈後,絕對會引起前所未有更大的疫情,這是必要的代價;但克流感的費用與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無法比擬,預算相當有限,目前防疫公務預算支應,後續健保是否給付仍待討論,但健保署恐怕「剉咧等」,要走自費則要等待藥廠取得藥證。陳宜君說明,新冠疫情走過三年,第一波防疫中,台灣取得相當多的時間因應,靠的就是「大量專業人力」高規格介入,但鬆綁後疫情常態化,民眾都要自我照護責任,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大政府努力照顧,這是災難的開始。」陳宜君說,誰都不希望一個疾病拖垮國家金融、醫療,但確診不通報後,防疫人力大幅縮編,對回歸正常生活來說確實是利多,但對於機構住民來說醫療量能降載,更容易出現破網,感控人員都相當憂心,已經快要HOLD不住了。莊人祥則說,過去曾討論「未接種疫苗者」使用抗病毒藥物,但專家認為是間接鼓勵民眾不接種疫苗,因此不予採納,目前相關藥物仍處緊急授權階段,倍拉維已在申請正式藥證,待通過後,醫療院所可以自行採購,民眾也能依情況詢問醫師是否可以使用。莊人祥表示,未來60歲至64歲民眾是否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仍待專家會議討論,將綜合考量後納入討論。
-
2023-02-24 醫療.感染科
咳好久不只是新冠後遺症,小心黴漿菌作祟!醫建議做好1件事預防
除了新冠肺炎和流感會造成呼吸道疾病,讓人不停咳嗽外,黴漿菌也是造成久咳不止的兇手之一。有網紅醫師在臉書指出,「梅江俊這位壞同學,最近有(又)開始到處出沒害人」。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黴漿菌和流感雖然都會造成咳嗽,但和流感不同,病程來得慢、去得也慢,且咳嗽時間拉很長,通常會拉到兩周左右;但通常以紅黴素類的抗生素治療就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咳好久 小心黴漿菌作祟台大醫師李秉穎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兒童傳染病疫情持平,由於過去採取嚴格防疫措施,很多傳染病都不流行了。但對於新生兒由於這三年都沒感染過相關的疾病,特別容易產生大規模流行規模,如呼吸道融合病毒前陣子有很多病例,所幸沒有太多重症個案,並未造成醫療過度負擔;另外,如腺病毒、黴漿菌病例開始上升,也和解封有關,但並無免疫負債問題,疫情流行狀況並未叫疫情前高。林應然說,從去年五月新冠肺炎大爆發後,慢性咳嗽的人數就大幅增加,針對這些長期慢性咳嗽者,醫師除了判斷是新冠肺炎後遺症外,也會「順便」檢驗是否為黴漿菌感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後,免疫力下降,導致民眾進一步感染,因此臨床上會看到「感染人數增加」。由於現在正是流感的流行季節,一但咳嗽常會和黴漿菌搞混。林應然說,兩者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流感主要流行在秋冬季節,且來勢洶洶,一但感染除了呼吸道症狀外,還會出現精神不濟、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尤其疲倦症狀明顯。以克流感等抗病毒藥物治療。黴漿菌一整年、不分年齡 都可能感染黴漿菌則一年到頭都可能感染,且不分年齡都可能感染。感染時雖也會發燒,但多以低燒為主,且咳嗽期拉得很長。雖也可能因免疫力低下造成肺炎、腦炎住院,但治療上不難,主要以紅黴素類的抗生素治療。林應然表示,由於過去三年因新冠肺炎緣故,民眾口罩戴得牢實,不容易感染相關呼吸道疾病,現在隨著防疫鬆綁,加上過去都未感染,可能造成免疫負債,因此容易得到流感或是黴漿菌,因此建議民眾還是戴好口罩,預防各類呼吸道疾病。延伸閱讀:‧咳嗽咳不停到底是什麼問題?醫師列舉5項可能疾病‧感冒久咳不癒可能是黴漿菌感染 應儘速就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1-05 焦點.用藥停看聽
李秉穎自爆出國帶吃剩克流感 基層醫藥師澄清4大錯誤
春節連假將至,假期旅遊期間的常備藥又成熱門話題。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新聞放鞭炮》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他平常出國時都會把幾年前沒吃完剩下的「克流感」帶著,因為出國機場人流多,還是有流感風險,疫苗保護效果六成到九成,要是旅途中發燒、全身痠痛一兩天,就太煞風景了,出國準備「流感、止痛藥、腸胃藥」這三個就差不多了。周玉蔻問,克流感可以到藥局買嗎?還是要醫生開?李秉穎說,克流感要有醫師處方,但他手邊的藥是以前留下來、吃剩的,有的已經過好幾年了。周玉蔻說,你是醫師當然可以幫自己開,那我們一般人可以叫你(醫生)開?李秉穎說,「你要有病,我們(醫師)才會開,沒有病我們不會開。」周玉蔻說,叫我們出國要帶抗流感藥,但又不能自己買,「那我就沒有以前的「存貨」,我要怎麼帶抗流感的藥出去?沒有病,醫生怎麼處方?」李秉穎說,「妳就不要用健保就好啦,自費啊」。周玉蔻說,原來有解決方法,這沒有違法吧?剛好廣告音樂響起,李秉穎說「時間到,進廣告。」針對上述訪談內容,診所醫師和社區藥師澄清,其中有4大錯誤:克流感療程5天藥必須吃完、克流感不是常備藥、藥物過期就不該吃、自費購買克流感也要有疾病診斷。藥師建議,與其處心積慮要買克流感,不如帶著新冠快篩出國,如在國外出現疑似症狀,有助於初判是新冠還是流感。「這些醫師隨便講一句話,都會造成第一線很大的困擾。」社區藥局藥師沈采穎表示,克流感服藥療程是5天,一盒10顆、早晚各一顆。雖然可能吃幾顆就因病毒下降而感覺比較舒服,但病毒量還有一定的數量在,如果自行提早停藥,可能助長抗藥性產生,建議病人按時把藥吃完。沈采穎說,乙醯氨酚類藥物可解熱止痛,可自行到藥局購買,算是常備藥,但克流感是處方藥不是常備藥,藥局不該賣,民眾也不必一窩蜂搶購。如果擔心出國感冒,可準備乙醯氨酚類藥物和新冠快篩,有疑似症狀時,能初步區辨是新冠還是流感。另外也要提醒,藥品過了效期,藥效就會減弱,建議不要再吃,「過期兩年以上我是不會吃的。」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符合高齡、幼齡、有慢性病等條件者有流感或類流感症狀,醫師可以開立公費克流感,這些是從疾管署領來的藥,開藥都要通報,符合條件的人才能用。如果不符合公費條件但也有上述症狀,經醫師判斷可能是流感,病人可選擇自費服藥。自費的克流感是診所自行進貨,開藥不需要通報疾管署,但也不會賣給健康人。會不會有病人裝病來領藥?林應然說,或許可以假裝疼痛等主觀症狀,醫師也只能信任病人,但客觀症狀例如心雜音、扁桃腺化膿等,都還是要經過醫師診療,以客觀證據去確認,無法假裝。林應然說,門診常遇到一些病人身體不舒服,第一時間自己去藥局買藥,但買來的藥是分裝的,連藥名都沒標示,病人吃了之後沒有改善,才拿著不知名藥來找醫師,讓醫師相當頭痛。希望民眾建立正確用藥觀念,處方藥一定要經過醫師看診開立,不要自己去藥局買。
-
2022-10-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毒不理政治——當疫情只剩數字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接近尾聲,本週以這主題刊登三篇醫病不同背景的作者寫出他們的看法。張女士在兒子與先生先後染疫康復後,寫出兩位家人與自己的感受,讓人感受到溫馨和睦的家庭如何化危機為轉機。一位剛回國不久的感染科醫師寫出赴美進修回來後,看到目前台灣防疫政策與美國的差異,分享他的看法,並呼籲社會應該以理性、生物醫學角度看待事情,重要的是藥物準備好,心態調適好而不是以此做為政治的表演場域。一位精神科醫師提出防疫期間種種措施對病人與家屬的影響,尤其是這期間住院的病人受到很大的身心壓力,以及對醫病關係以及醫療人員的影響。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省思,能夠以正向的心態迎接充滿希望的明天。延伸閱讀:醫病平台/他們確診之後COVID-19的中文意思是發生在2019年的冠狀病毒疾病,一開始是發生在2019年底的武漢,但當時人們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一直燜燒到2020年的一月底才大爆發,取得大家的重視,從2020年至今,往後這幾年地球上發生了什麼事就不用贅述,往事都成了歷史。 2022年六月,離我回台灣最後一次已經相隔兩年半,歸心似箭,我很興奮終於可以回到我自己的土地,然而跟上次回台灣,世界已經有本質上天翻地覆的轉變。這次的心情,可說是又期待又害怕受傷害,在國外已經經歷了兩三年的疫情,其實經過什麼風雨,都看過,這一切勢必該結束。當我降落在桃園機場時,迎來的是我所無法想像的大陣仗,機場人員包的密不通風,彷彿我們身上帶有劇毒,但是我們不是都上飛機前兩日內才驗過PCR陰性嗎?「桃園機場廣播,因應國際疫情嚴峻,所以採取……措施。」頓時我有種2022年到一個外星球科幻電影的感覺。時間拉回2020年3月,美國開始疫情大爆發,沒有戴口罩習慣的美國人也紛紛開始戴起,對很多人來說也是個創傷的回憶因為數以萬計的人確實是因為COVID-19死亡或生病。疫情爆發以來,我一直居住在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或回到台灣,也經歷過許多事件,例如2020年3月的 封城,2020年12月因為alpha第一個變異病毒又再度禁止內用,但是醫護人員也同時開打疫苗看到曙光,2021年雖然年中開始有delta等變異病毒,但是因為疫苗當時的超強保護力所以只要先天健康沒有免疫太大問題、又有打疫苗大概不會有大礙,因此社會好像不為所動。到了2021年12月,Omicron四起,這次是海量的人再度確診,不管有沒有打疫苗好像都會被感染了一輪,2022年一月初美國甚至可以連續好幾天單日確診一百萬人。因此2022年美國又重新規定室內要戴口罩,那時又可以看到到處排隊要驗核酸或快篩的人潮。終於到3月後口服抗病毒藥物終於比較普及,但是此時已是春暖花開,確診數也快速降了下來,此時美國社會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馬照跑舞照跳,甚至到快要夏天又不強制戴口罩了!雖然美國社會特別是在2020年上半年遭受非常大的損傷與衝擊,對於許多產業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但我看到的是社會的韌性,還有繼續發展科學,沒有放棄對COVID-19的研究,因為對病毒的了解,所以不會過度恐慌,到處都有可以洗手的地方,例如餐廳每個座位上都會提供可以乾洗手的,但很少可以看到兔寶寶裝把全身包不通風(畢竟病毒還是空氣傳播為主要方式,而不是靠接觸傳播);抗病毒藥物的普及,要開立抗新冠的藥物跟開克流感一樣,因為本質上,都是呼吸道病毒,不應該是因為新冠就特別不同;當然還有也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疫苗的普及,還有即將普及的次世代雙價疫苗可以提供更多保護。這些韌性,讓社會回到正常,這些轉變(例如疫情嚴重,馬上規定要戴口罩,但如果疫情不嚴重,也會收手,而不是無限制一直規範下去)其實也可以供不同價值觀的社會參考,有時躲的了一時,不一定躲的了一世,COVID-19也不會消失,但會跟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一樣,存在人類文明社會中。台灣疫情來的慢,給社會很多借鏡與準備時間,因為等到病毒弱化加上疫苗的普及,造成的傷亡沒有比國外多。然而有些警示是,疫情怎麼變,人心不慌。不管變異病毒怎麼變,沒有更毒就沒關係,確診數也不是唯一指標,因為醫療衝擊才是最重要的指標,制度面都是人為的,應該開放任何選項的討論。當世界疫情逐漸收尾,台灣是否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當疫情只是數字,是否我們可以不用以此過度擔心?當世界都可以平靜地看待這場疫情,我們是否可以理性以生物醫學角度看待事情,而不是以此做為政治的表演場域?病毒不會尊重任何的國界、種族、宗教、職業,任何人都有可能生病,但是藥物準備好,心態調適好,我們日子還是可以好好過,也許因此人們更緊密關心在一起。
-
2022-09-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何時退場?專家直言:「政府真的管太多了」
邊境解封,指揮中心何時退場?蘇益仁:「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邊境解封在即,指揮中心將觀察接下來一周的新冠疫情變化,而新冠肺炎何時有機會常態性流感化,指揮中心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性。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觀察國內外新冠疫情過去2年多的發展,不論冬天、夏天都有病毒流行,且新冠病毒會重複感染,即便接種疫苗也有可能突破性感染,甚至是許多民眾接種疫苗後,疫苗效力已經失效等問題,面對未來疫情變化,「他其實沒有很樂觀,疫情可能不會消失。」不排除秋冬可能再有一波疫情,疫情將成為常態化或長期流感化。蘇益仁說,今年5月本土疫情再度爆發,原預估疫情應於8月趨緩,確診個案數可能降至數千例,但8月每天確診病例數仍維持在2萬多例,並未趨緩,現在又有BA.5疫情,每天有4萬多人確診,即使BA.5疫情趨緩,估計每天確診患者仍有1至2萬人,疫情可能不會消失,而對比流感發生在秋冬季節,高峰期為每年1至2月,感染率約為總人口的一成、200多萬人,平均每天約3萬多人感染,可以透過流感疫苗預防、克流感藥物治療,認為新冠疫情應可比照流感防疫。「面對新冠疫情,必須用長遠的眼光。」蘇益仁說,現在最重要及迫切兩件事,就是邊境解封及將新冠疫情自第五類傳染病降至第四類,如英國、美國已經解封,就是看到新冠疫情已成常態化,政府、民眾須及早面對、因應,讓防疫責任回到民眾自己身上,自行判斷為了健康去接種疫苗、戴口罩,而不是用如金鐘罩、緊箍咒的第五類傳染病強制民眾,如此只會降低民眾的判斷力及自覺,「現在政府真的是管太多了。」至於指揮中心是否應該解散?蘇益仁說,現在指揮中心每天記者會只是唸數字,到底有發揮什麼樣的角色?應立即讓新冠疫情降級,將防疫工作回歸疾管署,加強年長者等脆弱族群防疫工作,以及治療好中重度患者即可。「就整體防疫措施,目前邊境管制是最可笑的。」蘇益仁說,現在國內疫情每天確診人數高達4萬多人,但境外移入個案僅數百人,政府還擔心國際旅客引發疫情,真的是好奇怪,他已不明白邊境管制的意義何在?如果這發生在國外,民眾早已起身抗議,邊境管制應立即開放。施文儀、李秉穎看法各異【記者邱宜君、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各界呼籲已久的「邊境解封」終於進入最後倒數,下一個可望放寬就是口罩令。隨邊境和國內防疫措施走向常態、疫苗覆蓋率拉升,指揮中心是否也該裁撤了?國內專家看法有異。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應開始改傳染病分類、僅通報中重症,進而裁撤指揮中心,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認為,仍有必要通報確診,應由指揮中心繼續監測疫情並統籌疫苗接種等事宜。疾管署於2020年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已滿2年又8個月。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如果疫情穩定趨緩、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都常態如流感,就不需要指揮中心了。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確實應朝裁撤指揮中心的方向前進,現在最重要的,是要先想清楚兩件事,首先,應研判新冠肺炎是否已不適合繼續列於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再者,是有什麼事還沒準備好,所以還需要指揮中心來指揮?施文儀說,平常就有很多傳染病,都不需要一個指揮中心,有疾管署就足以因應。如果指揮中心研判新冠疫情已弱化,致死率、嚴重度都下降,應先將傳染病改列為第四類,僅通報中重症。然後觀察一到兩周,若批次通報、病毒監測、國際旅遊都運作順暢,就可裁撤指揮中心。李秉穎抱持不同看法。他說,即使邊境開放「0+7」,指揮中心也不能降級,或將新冠肺炎移出法定傳染病,因指揮中心仍需要統計確診個案數,監測疫情概況調整防疫政策;若沒有法律規定要通報等等,防疫政策就無法即時因應疫情發展。「未來指揮中心的重心可放在預防重症上。」李秉穎指出,新冠肺炎尚未流感化,遑論感冒化,要預防重症就要將疫苗打好,特別是高風險族群還有部分人未打滿疫苗,仍待指揮中心規劃統籌。王必勝: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記者鄒尚謙/台北即時報導】指揮中心宣布邊境解封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9月29日、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上路,是否新冠肺炎也將從第五類傳染病降為第四類傳染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應該還沒有到這個階段。邊境解封分兩階段實施,目前預計10月13日邊境「0+7」上路,是否同步也將新冠肺炎降為四類傳染疾病?王必勝今表示,目前應該還沒到這個階段,若降到第四類後,相關通報、免隔離等問題需要取消,這部分影響層面較廣,還要再觀察全世界各國有沒有往這個方向走。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解除新冠肺炎的全球緊急公衛事件,是否指揮中心會考慮跟進降級為四類傳染病?王必勝說,WHO應該10月中才會開會,不一定會有決議,指揮中心也不一定會跟WHO連動。那是否指揮中心將隨著邊境開放「0+7」降級開設,或解散?王必勝說,現在還不到那個階段,沒人知道10月13日的疫情會到什麼階段,即使單日確診剩2萬多人,也還是不少,沒有到不需要指揮中心,疾管署自己處理就可以的程度。王必勝說明,解封、通報、隔離、疫苗採購等等,還有與其他部會的溝通,都是指揮中心架構才能處理的;若要解散或降級開設,都要等到新冠肺炎常態化、流感化後再說。
-
2022-09-20 醫療.感染科
疫情緩邊境開放 400萬人恐染流感?莊人祥曝3招預防
國內今新增本土病例4萬4500例,相較上周二減少2295例、降低4.9%,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昨示警,疫情趨緩搭配邊境開放,過去2年造成的「免疫負債」將反撲。且疾管署統計,9月第三周就監測到89例流感陽性,包括A型80例、B型9例,今年有可能是「流感大年」,流行率將落在15到20%,400萬人會感染流感,且未打疫苗者同時得到新冠和流感,重症率會多出30%。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會影響國家地區流感流行主要與緯度有關,台灣屬於亞熱帶、熱帶國家,在過去沒有新冠疫情流行期間,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後來因為新冠疫情,民眾大多戴口罩,加上檢疫14天,因此2020、2021年幾乎沒有流行流感或流感重症。莊人祥說,今年新冠檢疫改為3+4天,天數減少,日前已觀察到流感「蠢蠢欲動」,雖然短短幾周監測到80多個病例,但相較過去流行「都算少」,而過去2年沒有流行流感,國人體內沒有感染流感,今年10月1日起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藉此鼓勵符合接種對象的民眾,10月1日起可以排接種。若未來邊境開放、民眾規劃過年或連假期間出國旅遊,不是公費對象者,也可以參考自費流感疫苗接種。至於今年流感是否會大流行?莊人祥說,我相信會因邊境開放,當然有可能會有一波流行,若要避免流行,最重要是「盡快打疫苗,戴口罩、勤洗手」,也是保護自己方式。有診所醫師憂心會篩檢到新冠肺炎患者,傳出不太願意幫忙患者篩檢流感,可能因此造成黑數?是否有機會發放流感試劑給一般民眾?莊人祥說,根據食藥署說法,目前並沒有家用流感試劑,除了沒有任何廠商申請,加上流感快篩試劑敏感度約60到70%,反而新冠快篩試劑敏感度有90%。莊人祥說,醫師在流感季時,不一定要看流感快篩陽性與否來決定是否給予克流感藥物。目前流感檢測仍在醫院端執行,且健保皆有給付,民眾若發現有類流感或新冠症狀,第一時間可以用新冠快篩檢測,若陽性,就依照陽性確診步驟處理;若陰性,但民眾仍有疑慮,可以帶著陰性檢測結果到診所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流感快篩或其他診療。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4、5月起開放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時,各類藥物都有一同做評估,通常是具有高風險因子的民眾,較容易同時感染流感與新冠肺炎,若本身有使用慢性病藥物者應注意,反而開立克流感和口服抗病毒藥物沒有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不過若感染流感及新冠又出現肺炎,因這2疾病都可能出現肺炎,建議應再鑑別診斷,也有靜脈注射藥物可以選用。
-
2022-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病毒藥漏吃怎麼辦?藥吃完又快篩陽還需再領藥嗎?醫師詳解新冠口服藥常見疑問
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已有24萬2388人領用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其中19萬5306人份是輝瑞,4萬7081人份是莫納皮拉韋。用藥人數漸增,第一線醫師和民眾有些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可以同時吃中藥嗎?五天藥沒吃完,會有抗藥性嗎?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家庭醫學醫學會今上午舉辦新冠肺炎臨床經驗視訊研討會,由醫學會副理事長黃振國、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裕主持,高雄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禎祥、成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南瑤分別演講並解答線上提問。●如果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李禎祥表示,輝瑞口服藥每天要吃兩次,假設原本應該吃藥的時間是早上8點和晚上8點,早上不小心漏掉沒吃,可在8小時內補吃,也就是下午4點前可以補吃。但若超過8小時,那就不需要再補吃,晚上8點直接服用下一劑。●可以同時吃中藥嗎?李南瑤表示,清冠一號成分包括黃苓,其主成份baicalein及wogonin在肝臟及腸道會抑制CYP3A4代謝酵素,與抗病毒口服藥代謝路徑相關,會有交互作用,不可以並用。同樣不適合並用的中藥也包括普濟消毒飲、定喘湯。●如果自行停藥或減藥,沒有吃完五天療程,下次感染會不會有抗藥性?李禎祥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但從過去使用克流感治療流感的經驗可以知道,如果用藥時間不足,確實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為了減少病毒殘存及抗藥性的問題,病人應吃完完整療程的藥物,如果日後再度確診,用藥的效果才會一樣好。●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李禎祥表示,抗病毒口服藥的使用目的,在於要搶在發病前五天的「病毒增生期」,減少病毒複製,進而減少進入發炎期、重症死亡的機會。當藥吃完、病程進入陰陰陽陽階段,就不需要再用藥。李南瑤也說,依照目前科學證據來看,同一次感染是不建議再給第二次治療藥物,但若是再次感染,仍要給予治療,才能預防高風險群變成重症。●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李禎祥表示,因為臨床試驗資料就是這樣,因此還是建議體重40公斤以上會比較合適。李南瑤表示,他有遇過39公斤的長輩,因為距離40公斤只差一點點,經過充分告知並取得家屬同意之後,還是有開藥給他。王宏育表示,超高齡、肌少症的長輩,常常體重都很輕,很可能不到40公斤。這些長輩也很多沒有打疫苗或是只打一劑,這些對象該如何用藥,值得一線醫師集思廣益、多多討論●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李禎祥表示,如果再次感染其他變異株,再次用藥是合理選擇,現行抗病毒口服藥都仍有效,這就像流感病毒也一直突變,但仍可用克流感治療。因為冠狀病毒突變主要發生在表面抗原,但從體外試驗可看到,抗病毒藥物減少病毒複製的作用機轉,是去抑制病毒的蛋白質,所以不會因為病毒變異而失效。●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李禎祥表示,最近有英國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變異株之後,發生長新冠的比率只有Detla的2成,如果有打疫苗,發生長新冠的機會也會下降。至於服藥是否有關,還需要後續資料的分析,不過要記得,用藥的最重要主要目的是預防重症。●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李禎祥表示,目前最常見的是味覺異常,占比大約5%,病人服藥後會覺得嘴巴苦苦的。他會告訴病人,如果感覺「良藥苦口」,可以吃點帶甜味的食物作為平衡。另外有大約3%病人會輕微腹瀉、拉肚子,發生血壓高或肌肉酸痛更少了。
-
2022-06-18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染疫後靠吃Paxlovid快速緩解!比照「克流感」…王宏育建議抗病毒藥應更易取得!
新冠本土疫情席捲全台,堅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無法倖免於難,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王宏育正是這波疫情中的確診者之一。對王宏育來說,確診後的挑戰不是症狀不舒服,而是七天的隔離期間,病人該如何安排。王宏育在高雄岡山地區經營內科診所。身兼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的他,平時除了看診,每天晚上也需要與高雄市長陳其邁、高雄市衛生局一起開會,商討高雄防疫事宜。他回想,5月14日大兒子先在學校染疫,當時自己就先「3+4」居家隔離。「21日上午還快篩陰性,沒想到晚上開始咳得厲害,再做一次快篩就陽性了」。王宏育說,也許是被兒子傳染,也可能是被病人傳染。所幸當時65歲以上已可快篩陽性通報確診,自己正好66歲,於是「自己幫自己診斷、自己幫自己通報」。協助轉診 感謝鄰近診所幫忙七天隔離期間,病人該如何安排?這是王宏育最掛心的事。五月底高雄疫情正升溫,許多人趕著到診所接種疫苗,他的診所接下來一周排了近150位預約接種民眾,周六更高達40人預約。「禮拜一、二、三、五的病人拜託盧榮福,而禮拜六病人太多,吳宗慶診所有比較多醫師排班,四、六的病人就拜託他」,所幸王宏育的好人緣很快地找到轄區內鄰近診所協助,加上確診當晚剛好是周六,他趕緊將病人的聯絡方式拍照,傳給診所內護理師,利用周日幫忙通知。但有些病人手寫聯絡電話,如7和1填寫不清難以辨識,仍有許多病人聯繫不上;加上護理師們用自己的手機聯絡,有些病人不敢接電話,隔天還是來到診所。所以「每天早上都拜託一位護理師在診所招呼病人,協助轉院」。王宏育說,雖然工程浩大,但仍在大家協助下完成艱困的工作。抗病毒藥 診所配發救了自己談到自己染疫症狀,王宏育表示,抗病毒藥物的可近性非常重要。因為用藥的重點,一是輕症、二適用於高風險族群、三是早期使用。他5月15日參與高雄市防疫會議時,就力推Paxlovid應該放在診所,當作流感用藥「克流感」使用,減少九成以上重症、住院和死亡風險。他說,雖然指揮中心5月5日開始將Paxlovid下放到核心藥局、專責醫院,但以高雄為例,核心藥局只有兩家,「哪有人有那個美國時間去拿藥!」王宏育表示,許多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人都在社區的內科診所定期看診、拿藥,還好高雄市欣然接受當時他在防疫會議上的提議,將分配給醫院的四萬盒Paxlovid 撥兩萬盒,下放到500家專門照顧輕症病人的核心診所,每家可領到五盒。「我66歲是適用族群,診所剛好有五盒藥,可以拿一盒來吃」,王宏育說,診所配發藥物剛好救了自己,他服用後也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確診當天原本咳得很厲害,晚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隔天症狀即緩解了;上一個周六確診,周三再快篩就陰性,「真的像仿單所寫,嘴巴有苦苦的感覺,只好靠布丁、蜂蜜緩解」。這也幫助到長期來診所的慢性病人,一位患者平時住燕巢,因染疫無法前來,鄰近藥局的抗病毒藥物已被領完。所幸診所剛好有藥物,加上對方是老病人,了解其慢性病史, 評估後給予Paxlovid,但減量使用,還幫忙送藥和衛教。居隔期間 每天仍開視訊會議隔離期間,王宏育不像其他人可以好好休息,仍然一刻也不得閒。居隔期間每天有開不完的視訊會議,包括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會議、高雄市防疫會議、醫師公會全聯會防疫應變會議等。似乎一切如常,但等到居隔真正結束,他表示,心境還是有所差異。「知道三個月內不會再被感染,尤其高雄疫情正要嚴重,而我可以做更多事」,不論是幫其他診所打疫苗或是看病人 ,王宏育笑說,「我就是不敗之身」。他解隔離後,趕緊和家人到屏東走走、透透氣,雖不能在餐廳用餐,仍買了紅豆餅、臭豆腐在車上吃,「享受自由的空氣」。面對台灣這波疫情,王宏育認為台灣人其實很幸福,有疫苗、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也能視訊診察開立緩解症狀的藥物,可謂有多道保障。期盼民眾先將疫苗接種這件事做好,一但染疫,依照指示看診、拿藥,不需過於緊張。 醫師小檔案姓名:王宏育頭銜: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確診時間:5月21日如何感染:可能被大兒子傳染,也可能接觸病人症狀:咳嗽咳得很厲害治療:服用Paxlovid,隔天症狀即緩解給其他確診者一句話:「台灣人其實很幸福」,有疫苗、抗病毒藥物,也能視訊診察;先將疫苗接種做好,一但染疫依照指示看診、拿藥,不需過於緊張。
-
2022-05-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開藥「內心有陰影」 給藥慢 3大問題待排除
快篩陽即確診有助快速給藥,醫界認為單日給藥率至少應達十五%,甚至更高。廿七日單日給藥率近百分之十四,為新制上路來最高,但專家指出,給藥速度仍不夠快,主要是醫師長期有健保核刪陰影,加上視訊診療難以判斷風險因子、交叉比對交互作用需時間、衛星藥局不足,應設法排除才能降低致死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新制上路後給藥率確實提高,但他觀察,醫師開藥時,「內心還是有陰影」,不像過去因應流感疫情,看見疑似案例就直接開立克流感,或民眾可自費購買克流感。目前投藥率並未立刻因快篩陽即確診上路而大量增加,很可能是醫師「不敢開藥」而導致。他分析,輝瑞倍拉維一人份要價台幣兩萬多元,又屬於EUA藥物,許多醫師長年有著被「健保核刪」的陰影,即使快篩陽經判定確診,仍有部分醫師擔心開立後被中央判定不符資格,最後恐要自行埋單。於是,有些醫師仍建議患者再做一次PCR。黃立民建議指揮中心應向醫師喊話,疑似高風險就開立,別怕被刪。台北市青年公園居家醫療團隊負責人、開業家醫科醫師鄭維理表示,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有三大情況可能導致時機延宕,一是視訊診療時,很多風險因子難以判斷,如BMI大於等於卅,僅靠對方主訴;二是輝瑞倍拉維交互作用多,光輸入患者常用藥物,可能達五到六分鐘,延長看診時間,也擠壓視訊診療名額。第三為基層開立藥物後需釋出處方箋,雙北核心藥局僅四家,衛星藥局不足,經常開立藥物後,患者可能要再等一天才能拿到藥物,開始服藥。另外,長照機構住民染疫,政府為快速給藥,安排綠色通道,由相對應負責醫院。但住民行動不便,快篩陽後最需要視訊診療,醫院視訊診療需特定系統,難採用LINE視訊,但名額有限,機構於是常向診所求助。鄭維理說,機構住民共病多,大多須開立莫納皮拉韋,而莫納皮拉韋幾乎都在醫院,診所向醫院請求釋出時,若該醫院不是機構相對應負責的醫院,醫院通說會說,「回去找負責醫院拿藥」,也導致藥物取得困難。
-
2022-05-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發燒童最快1天猛爆急性腦炎 急診醫曝方法降低發病率
疫情升溫,本土累計確診已破161萬例,其中兒童病例方面,已有8例死亡個案,其中5例因腦炎死亡。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近期在臉書分享經驗,他表示,猛爆急性腦炎幾乎出現在發燒當天或隔天,若要降低急性腦炎發生機率,可接種疫苗,使抗體留在血液,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謝宗學在「Dr.E 小兒急診室日誌」分享,他指出,雖然目前未在小兒急診室遇到確診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的患者,但上周聽了研討會的病例分享,加上這幾周診治幾百位確診的輕中症兒童,從兒童急診角度得出10點觀察心得。第一:反覆高燒(大於 39 度)通常會發生在未滿12歲尚未接種疫苗的族群,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童,因為12歲以上青少年,大部分接種過疫苗,主要症狀是喉嚨痛,不見得會發燒,即使有發燒症狀,也較不會出現反覆大於39度的高燒。第二:幼童高燒超過48至72小時幼童發燒48小時後症狀會逐漸緩解,大部分會在72小時完全退燒,不過若高燒超過72小時沒有改善,也就是3天後體溫仍然持續超過39度以上反覆高燒,就要擔憂有肺炎或敗血症等併發症的可能。第三:高燒前48小時是最不舒服的時期幼童在此期間,即使服用退燒藥物,效果仍然有限,常會停留在39至40度的體溫,且因高燒會出現活力不佳、無法進食、嘔吐、腹痛、頭痛、頭暈症狀,若能撐過48小時,症狀可大幅改善。第四:猛爆急性腦炎幾乎出現在發燒的當天或隔天幼童發燒48小時內可能是病毒量最高和發炎反應最猛烈的時期,病毒容易順著血流,進入腦部破壞腦組織,出現嚴重的免疫風暴。第五:確診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發生族群主要針對5歲以下幼童雖然確診併發猛爆急性腦炎與腸病毒 71 型類似,但腸病毒71型病程主要是腦幹腦炎,確診併發腦炎比較像流感造成的猛爆急性腦炎,全腦都可能受影響,變成嚴重腦水腫,進而迅速致死。第六:確診併發猛爆急性腦炎的轉機由於確診併發猛爆急性腦炎屬於超快病程,謝宗學推斷,因病毒毒直接入侵腦部造成破壞,才會轉成猛爆急性腦炎,事後會以免疫風暴產生為輔,因此是先有病毒血症,血液裡的病毒進入腦部,再有猛爆性急性腦炎,所以會合併敗血性休克,不過此推論還需更多研究證實。第七:幼童撐過發燒48小時,猛爆急性腦炎機率應大幅下降謝宗學依據上述推論,認為若幼童能撐過高燒和血液中病毒量最高的48小時,突然變成猛爆急性腦炎的機率應該大幅下降。第八:接種後可低急性腦炎發生的機率由於接種疫苗產生的抗體會存在血液中,可能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因此也能進而降低急性腦炎發生的機率。第九:48小時內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能降低急性腦炎發生率若有像克流感安全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幼童在48小時內服用,降低病毒血症的程度,可能降低急性腦炎發生機率。第十:恐在病程4至5天,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幼童3天發燒期結束後,有時候在病程4至5天,出現下肢痠痛無法走路的情形,可能發生橫紋肌溶解症。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政院漏夜開會決議:長照機構「普快篩」陽性即給藥
本土疫情嚴峻,長照機構也爆發群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證實已有近600家機構發生群聚,超過4000人確診,其中2/3是重症高風險住民,消息一出,社會瀰漫擔憂氣氛,也震動政院。據了解,行政院高層、指揮中心、衛生福利部昨晚漏夜開會直到今天凌晨,已討論出因應方案,將針對長照機構增加「普快篩」頻率和次數,快篩陽性就隔離、給藥,力圖減少中重症傷亡。「及早給藥,成功防疫」在近20年前,其實是台灣領先世界。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2003年底到2004年初的流感季,長照機構同時面臨流感與禽流感的威脅。當時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用抗病毒口服藥「克流感」做防疫,當時的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仍準備超量的「克流感」並發到人口密集機構作為預防性投藥。結果成效極佳,世界衛生組織亞太相關會議都邀請蘇益仁去演講。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超出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是計算疫情期間直接或間接死於疫情的人數,作為防疫成功的指標;如能讓超出死亡率下降,代表防疫成功。蘇益仁指出,台灣每年流感季超出死亡率都比非流感季多4000至5000人,2003到2004年流感季卻下降至800多人,是因當時善用預防性投藥策略。台灣後來因此受邀到頂尖全球專家會議分享成功經驗,進而影響全球各國在2005年搶購克流感作為防疫物資。「當時只要機構住民有一個人得流感,跟他同寢室的人全部給克流感」,蘇益仁表示,克流感幾乎沒有什麼藥物副作用,同寢被傳染機率又高,引此這樣做不單是「預防性投藥」,也是「早期投藥」。疫情威脅長照機構可能釀成重災,蘇益仁呼籲中央必須要有系統性、有策略地強化機構的標準作業流程,積極找出病人、即早給藥,才能挽救生命,建議「機構住民應該要每2到3天快篩一次,快篩陽性就給藥。」施文儀表示,據他了解,指揮中心昨天忙了一整夜,開會到今天凌晨,做出的因應方案就是「『普快篩』頻次增加、快篩陽就隔離、快篩陽就給藥。」對於中央這次動作明快、正面回應專家意見,施文儀感到相當欣慰,但仍要提醒,「現在也要準備好可承接的醫療單位,應考慮增設專責醫院」。因機構長者勢必有一定比例會轉中、重症, 住民有高比例失智、失能,一般醫院不一定有辦法照顧。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診所籲輕症從寬投藥 避免惡化
台北市長柯文哲主張抗病毒藥物從寬使用並把握用藥時機,從快篩陽到確診費時四、五天,會因此拖過用藥時間,建議快篩陽就要給藥。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高風險輕症病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可避免重症及死亡,現在中、重症患者急速增加,應物盡其用把抗病毒藥物用在輕症患者上。王宏育說,大家還記得當年「克流感之亂」?那時規定公費克流感只有醫院可以開立,診所必須病人自費或以健保申報,所以發燒病人都擠到各大醫院急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免疫機能不佳的患者在惡化成中、重症前,就是剛發病輕症時,若能即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可以大幅減少惡化,基層診所武裝要足才能夠抗疫。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表示,日前一名大腸癌患者併肺轉移,還沒打第三劑疫苗時,因家人確診,他也被家人感染。前一天還好好的,隔天血氧濃度百分之九十八,感覺有些喘,診所警覺安排轉診到醫院,下午血氧就掉到百分之九十四,可看出新冠肺炎病程快速,如果能把握時間差先投藥,可以減少危險性。柯文哲說,快篩陽要給藥,法令、健保、保險等很多問題要解決,複雜問題不要幻想以單一方式解決,要很多方法同時上,看能不能將困難撐過去。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且目前口服抗病毒藥物在國內尚未取得藥物上市許可,是以專案方式提供病人使用,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一定要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並取得同意後才可使用。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病毒藥可用於輕症 醫:藥物應盡其用 避免中重症
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用於輕症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3天前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表示,COVID-19病程快,基層醫師快速反應有助治療。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高風險輕症病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進入重症及死亡,現在中重症患者急速增加,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毋係餓死、就係飽死,不要想著嘟嘟好」,應物盡其用在輕症上。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目前高雄醫療防疫量能截至昨天統計,第一級負壓及專責病床有1694床,空床率還有8成;第二級加強型防疫旅館有484床,還有451床空床;第三級居家照護有5472人。高雄民眾到高雄市1111家基層診所看診,就可以領取免費快篩試劑。朱光興表示,一名大腸癌患者併肺轉移,有打了兩劑疫苗,還沒打第三劑時,因家人感染,他也被家人感染。前一天還好好的,當天血氧濃度98,感覺有些喘,診所警覺安排轉診到醫院,下午血氧就掉到94。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病程快速,如果能把握時間差先投藥,可以減少危險性。王宏育說,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克流感之亂」?那時規定公費克流感只有醫院可以開立,診所必須病人自費或以健保申報,所以發燒病人都擠到各大醫院急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免疫機能不佳的患者在惡化成中重症前,就是剛發病輕症時,若能及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可以大幅減少惡化,基層診所武裝要足才能夠抗疫。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楊宜璋說,目前 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未取得藥物上市許可,是以專案方式提供病人使用,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一定要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並取得其同意後才可使用。經醫師診斷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者,需嚴密監視其用藥後狀況,並確認病人確實完成完整療程,並加強不良反應監視及通報,以保障病人權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目前有兩家「核心藥局」,南高雄一家、北高雄一家,基層診所反映,因為核心藥局假日也會休息,應開放一些「衛星藥局」配合。楊宜璋建議,也可配到有參加居家照護的診所或是有PCR診所。
-
2022-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民黨醫療委員會:指揮中心應盡速備妥Paxlovid應戰
疫情延燒,國民黨醫療委員會發出新聞稿建議,指揮中心應盡速備妥Paxlovid應戰。新聞稿內容如下:WHO近日表示,在現有的新冠治療藥物中,Paxlovid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一款,Paxlovid臨床試驗結果也顯示,該藥物將住院風險降低了85%。全球醫藥專家均指出,輝瑞口服藥Paxlovid已被證明可以顯著減少住院及死亡,並可在家中服用,符合在宅隔離治療 COVID-19 的方式,並能減輕醫療保健與醫院系統所面臨的重大壓力。政府決定開放與疫情共存,就必須購足全球公認最優質的抗病毒藥物,特別是輝瑞口服藥Paxlovid,並在感染者症狀出現後 5 天內,立即給藥,可以有效避免病人轉重症及死亡的風險,還可降低感染後的身體苦痛。政府應授權各級醫療院所監督病人自己執行快篩,若呈現陽性,應特別針對50歲以上或具有高風險慢性疾病、嚴重疾病者、免疫缺乏者等,立即在醫師指示下投用口服藥Paxlovid。模式可參考行之有年的流感季節Tamiflu克流感給藥方案,只是將Paxloid優先適用在上開族群。近日感染人數爆增,關鍵3天、5天內投藥Paxlovid,已是全球治療趨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準備好了嗎?
-
2022-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0萬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不夠? 陳時中曝藥物採購經濟學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到達高峰,指揮中心積極採購藥物,指揮官陳時中昨天預計採購10萬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但今有專家表示,10萬人份可能不夠。陳時中說,10萬人份是起碼,採購量會比10萬人份還大,重點是要如何取得,以及取得的時效性,現在都在積極進行中。陳時中說,觀察世界各國採購抗病毒藥物,如英國比較多是採總人口的6%估算,美國與其他國家為2至4%,今早他也和疾管署同仁請教,當年新流感H1N1爆發時,克流感藥物一年使用約50至70萬人份藥物,但價格大概是台幣700元,但現在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價格是美金700元。「我不會為了昂貴不買,但要仔細計算。」陳時中指出,因此購買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購買的計算量要更謹慎,如去年流感季,全年用不到2000份,因此要很小心,因為現在的抗病毒藥物是相當昂貴的藥物。一旦輕症者居家照護,這要如何治療?經醫師會診後會給口服藥嗎?陳時中說,對,以治療最寬鬆的美國來說,只要是確診個案就可以自行直接使用,但台灣不會那樣,目前還是須經過醫師判斷開處方給予患者使用。目前輝瑞、默沙東等藥物有用在輕症患者嗎?陳時中說,目前已有132人份使用了,治療效果都很好,沒有使用後成為重症個案。
-
2022-01-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默沙東抗新冠口服藥來了 台灣防疫三支箭全到齊
新冠變種Omicron本土疫情狂燒,好消息是,首批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正式抵台,讓台灣防疫三支箭「篩檢、疫苗、藥物」全到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這代表在防疫上多了一個可近性的武器,是最後一塊拼圖,未來若輕症個案數急升,可利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集體治療,減少醫療量能負擔,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可能性。使用該藥 我亞洲第二國默沙東口服藥是台灣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第一個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又在過年前抵台,成了亞洲除了日本外,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適用於發病五天內、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且臨床上不適用其他治療選擇的成人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治療後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播的機會。林氏璧指出,COVID-19疫情延燒了兩年,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即使瑞德西韋可用於早期治療,防止病情進入到重症,但需要注射沒有口服藥方便;單株抗體在經過病毒不斷的突變,對付Omicron不太可行,那麼兩款口服藥物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Paxlovid就成了新的武器。不過,藥物也非完美無缺,默沙東口服藥不能用在孕婦及兒童,輝瑞口服藥則是複方成份,需要擔心與其他藥物的交叉作用,韓國就因用藥考慮因素多及沒有明確指引,使用量大幅減少。林氏璧認為,這些條件確實讓醫師小心使用,希望國內有治療指引協助醫師,也由於療程只有五天,這些問題應該可以被解決。新冠口服藥 適用高風險很多人認為COVID-19口服藥,未來就像對付流感的抗病毒藥一樣拿回家吃,林氏璧解釋,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克流感是有症狀就吃,可以縮短有症狀的時間,但COVID-19的口服藥,不只早期使用,還需要是高風險者才適合,因為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條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住院的機會,雖然輝瑞和默沙東兩種藥物臨床試驗中做出的防住院效果數字不同,但效果都不錯,目前很多國家都開始使用,相信臨床實證數據過一陣子就會發表。雖然口服藥的設計是減少住院,但目前台灣的狀況,恐怕患者仍得住院治療,一旦,罹患人數增加治療計畫會跟著改變,林氏璧指出,有可能就是無症狀者在家休養隔離,但需要吃口服藥者會集中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減少對醫療量能的衝擊。面對這波疫情,林氏璧強調,疫苗仍要打好打滿,打滿三劑可以減少九成住院機會,現在再加上藥物的使用能再降低重症風險,兩者相輔相成才有機會與病毒共存。
-
2022-01-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疫情狂燒 口服藥抵台完成防疫最後拼圖
Omicron本土疫情狂燒,好消息是,首批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正式抵台,讓台灣防疫三支箭「篩檢、疫苗、藥物」全到齊。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這代表在防疫上多了一個可近性的武器,是最後一塊拼圖,未來若輕症個案數急升,可利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集體治療,減少醫療量能負擔,邁向「與病毒共存」的可能性。默沙東口服藥是台灣第一個取得緊急授權EUA、第一個在台進行臨床試驗、又在過年前抵台,成了亞洲除了日本外,第二個使用該藥的國家。適用於發病5天內、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且臨床上不適用其他治療選擇的成人輕度至中度COVID-19確診者,治療後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播的機會。林氏璧指出,COVID-19疫情延燒了兩年,一直都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即使瑞德西韋可用於早期治療,防止病情進入到重症,但需要注射沒有口服藥方便;單株抗體在經過病毒不斷的突變,對付Omicron不太可行,那麼兩款口服藥物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及輝瑞Paxlovid就成了新的武器。不過,藥物也非完美無缺,默沙東口服藥不能用在孕婦及兒童,輝瑞口服藥則是複方成份,需要擔心與多種藥物的交叉作用,韓國就因用藥考慮因素多及沒有明確指引,使用量大幅減少。林氏璧認為,這些條件確實讓醫師小心使用,希望國內有治療指引協助醫師,也由於療程只有五天,這些問題應該可以被解決。很多人認為COVID-19口服藥,未來就像對付流感的抗病毒藥一樣拿回家吃,林氏璧解釋,兩者最大不同在於克流感是有症狀就吃,可以縮短有症狀的時間,但COVID-19的口服藥,不只早期使用,還需要是高風險者才適合,因為這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收案條件,主要目的就是有效防止住院的機會,雖然輝瑞和默沙東兩種藥物臨床試驗中做出的防住院效果數字不同,但效果都不錯,目前很多國家都開始使用,相信臨床實證數據過一陣子就會發表。雖然口服藥的設計是減少住院,但目前台灣的狀況,恐怕患者仍得住院治療,一旦,罹患人數增加治療計畫會跟著改變,林氏璧指出,有可能就是無症狀者在家休養隔離,但需要吃口服藥者會集中在加強版的防疫中心,減少對醫療量能的衝擊。面對這波疫情,林氏璧強調,疫苗仍要打好打滿,打滿三劑可以減少九成住院機會,現在再加上藥物的使用能再降低重症風險,兩者相輔相成才有機會與病毒共存。
-
2022-01-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默沙東廣發到診所第一線? 陳時中:先從醫院逐步使用
默沙東抗病毒藥物首批2016人份療程藥物已於今日清晨抵台,但預計最快何時可使用,指揮官陳時中並未明確回應,僅表示藥物有相關適應症,使用上需要專家評估,要稍微謹慎一點。目前也不會像克流感一樣廣發到診所,仍先從醫院開始逐步使用。陳時中表示,不論輝瑞或默沙東的抗病毒藥物,都與克流感差很多。因此專家討論還是從醫院開始,從適應症和使用範圍逐步改善,目前還無法廣發。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會後則表示,克流感是針對一旦確診流感者,就可投藥,但目前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仍是針對具有重症風險因子,不是廣泛投藥,因此仍需要醫師評估使用。但抗病毒口服藥到貨,是否代表與「病毒共存」更近一步?陳時中表示,相關藥物越來越多,可適應範圍越大、效果越好,對於疫情控制帶來很好的曙光。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目前本土或境外個案仍有686人於醫院住院,分流輕症也有115位確診者在加強檢疫所。不論本土或境外,65歲以上比例都偏低,估計30位有符合年齡條件可使用抗病毒藥物,至於其他條件,例如雖然不到65歲但有慢性病等需要臨床評估,尚無法得知確切人數。不過現在注射型的瑞德西韋可以用來治療,有很多藥物選擇。不過外界關心少數打疫苗沒有抗體者,可否預防性投藥?張上淳表示,預防性用藥有很多層次,一是普遍使用預防藥物,但這不太可行,因為需要多長時間吃藥並不知道,另一層次是密切接觸後預防性使用,這比較可行。兩家口服抗病毒藥物都有目標朝向預防性使用,但臨床試驗進行都不是那麼順利,因為臨床試驗都是需要嚴謹條件,要界定沒有打過疫苗者使用,多數人已打疫苗,因此進度不佳。不過目前學理上覺得可行,只是缺少實證資料。除了今天到貨的默沙東藥物,輝瑞的抗病毒藥物日前也說過年前會到貨,究竟何時會到?陳時中則表示,還沒有排程,但過年前到的可能性很高。至於購買數量,原先向默沙東購買一萬人份,但因和輝瑞各有不同適用情況,因此先降至5000多人份,輝瑞藥物則提高到兩萬人份。陳時中表示,未來陸續會有相關藥物出來,各有不同適應症,會持續搜集相關資料,把錢花在刀口上。默沙東雖然減量購買但仍感謝廠商,去年六七月就跟他們談,七月介入臨床試驗,一切購買過程順利。張上淳則表示,去年除參與默沙東的臨床試驗,輝瑞的試驗也有參與,對爭取藥物有幫助,就私下了解,台灣應該是亞太地區第二個拿到默沙東藥物的國家,而我也與廠商簽訂有彈性的合約,只要有需求可以追加。
-
2022-01-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首批新冠口服藥到 默沙東莫拉皮韋和輝瑞Paxlovid有何不同?
台灣自購的默沙東口服抗新冠病毒藥「莫拉皮韋」(molnupiravir),今清晨抵台,若要控制疫情,接下來如何分配、使用至為關鍵。ACIP委員黃玉成表示,委員們已開會討論通過新的治療指引,目前就等指揮中心簽核後公告。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表示,有給指揮中心建議將藥物放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是收治較多新冠個案的醫院,以方便及早投藥,指揮中心應該近期就會說明。我國一月分別通過默沙東和輝瑞的抗病毒藥物的EUA。其中默沙東的「莫拉皮韋」主要作用機轉在病毒的「複製酶」,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每天兩次,服藥五天可降低30%輕症患者之住院及死亡風險。至於另一款台灣有訂購但尚未到貨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是輝瑞的「Paxlovid」,主要作用在病毒的「蛋白酶」,一樣是每天服藥兩次,五天為一療程,第三期試驗顯示可減少89%住院及死亡風險。上述這兩款口服抗病毒藥物,作用機轉都不在棘蛋白上,因此抗病毒口服藥在面對Omicron變種病毒可能仍有效。 黃玉成表示,新的指引加入輝瑞口服抗病毒藥、默沙東口服抗病毒藥。用藥時機是在發病五天內,條件是至少要有一項重症危險因子。危險因子與單株抗體領藥條件類似,包括像是BMI大於25、高血壓等慢性病,只要有任何一項,就會建議在發病五天內服藥。據了解,目前專家同意的治療順序上為,有重症高風險因子的輕症患者,一旦確診就給予默沙東或輝瑞抗病毒藥物;若症狀持續,往重症方向進展,則給予瑞德西韋或單株抗體等藥物。不過台灣之前進口的兩種單株抗體藥物主要作用在病毒棘蛋白上,黃玉成表示,實證發現對於Omicron較無效果,未來可能將以瑞德西韋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為主要治療藥物,便利性也較高。由於抗病毒藥物針對輕症患者使用,張上淳表示,由於剛開始的藥物到貨量不多,因此專家們給指揮中心的建議是將藥主要儲備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和收治較多個案的醫院,可立即使用;另外各區管中心也會儲備部分藥物,個案數較少的醫院若有需求,不需區指揮官同意,即可申請用藥。而我國在流感大流行時,我國儲備克流感藥物為全人口的15%,現在面對新冠肺炎,僅向訂購默沙東和輝瑞一萬和兩萬人份的抗病毒藥物,是否充足?據了解,我國和兩家藥廠都簽訂類似開口合約的條件,一但有必要,就可立即追加購買。
-
2022-01-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人心惶惶!專家籲指揮中心啟動專責基層網、訂就醫指引
Omicron疫情跨縣市多點爆發,高市府宣布有症狀民眾在診所「戶外就醫」,北市府則喊話「先篩檢、在就醫」,全國基層診所無所適從,民眾人心惶惶。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儘速調整2009年H1N1大流行準備計畫並「啟動專責基層醫療網」作爲第一道防線,完成篩檢到給藥流程;另要提供「民眾就醫指引」並配合輕症趨勢調整隔離方式,開始為社會大眾建立「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施文儀表示,過去近兩年時間,指揮中心一直把新冠肺炎當作是嚴重傳染病,以面對重症為主要考量,所以只要一有確診,不論輕重症,都要到隔離病房,採取「阻絕」手段。然而,現在面對Omicron變異株,有輕症多,傳播快的特性,指揮中心應該要提出「民眾就醫指引」,這部分許多國家老早都有做,可以參考。施文儀說,過去台灣病例沒那麼多,一直沒有就醫指引,現在基層診所如臨大敵,地方政府先行應對也不是不行,但一定會很困擾,其實各地都期盼中央要訂指引。施文儀表示,現在最快的作法,就是參考2009年H1N1大流行的策略。當時有專門看流感的基層院所,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就優先到這些院所,這些院所有適當防護,有整套檢驗確診流程,也可以直接給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基本上就是「一條龍」都做好,疑似症狀民眾不需為了檢驗、看診、領藥跑多個地點,徒增傳播風險。這些診所為了保障社會大眾而不看其他病人,健保也要補償他們的損失。施文儀表示,指揮中心的專家們只要把2009年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拿出來,加上一些目前疫情參數條件,有當時經驗的院所名單都在,可以趕快把基層組合成為第一道防線,就可以迅速上線。千萬不要讓一大堆輕症都跑去醫院去篩檢,這樣反而會影響到大醫院處理其他急重難症的量能,生命損失更大。施文儀表示,新冠肺炎雖然不見得已流感化,但輕症化已是確定,目前還放在第五類傳染病,但或許不一定要到隔離病房或檢疫場所,「可能要當作一個醫療的事情,不完全是傳染病的事情」,重點是輕症者不要到處亂跑、不會繼續傳播,以免影響到還沒有打疫苗的年長者。針對少數還沒有接種疫苗者,施文儀表示,如果基層醫療網沒有弄好,疫情擴大時,這群人一定是先遭殃的,重症還是要救命,醫療仍可能面臨沈重負擔。所以現在一定要繼續想盡辦法把這群人的疫苗覆蓋率補起來。「有些人比較懶散,你必須促使他緊張一點,有些人比較緊張,你也要幫助他不要過於緊張。」施文儀表示,政府做任何轉變,都要考慮到民眾需要心理調適的準備過程,透過基層醫療網及就醫指引引導民眾調整就醫習慣,都能幫助社會大眾往病毒共存的方向走上軌道,「與病毒共存,現在就要開始心理準備。」對於施文儀的建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現在和當時情境略有不同,現在快篩供應充足,所以也呼籲有相關症狀的民眾先用家用快篩,可以及早發現,也可以減低醫療負擔。
-
2022-01-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蘇益仁/Omicron來襲防疫升三級?盡速打第三劑才是重點
全球對抗新冠疫情進入第三年,我們和過去兩年最大的不同,是許多人已接種兩劑疫苗,防疫思維應該因此有所調整。新冠病毒無法消失,清零已不可能,此時不宜再升級防疫措施,應觀察新冠病毒「流感化」的速度與趨勢,透過疫苗與抗病毒藥物,與病毒和平共處。與病毒共存 將是新常態近日桃園機場群聚事件讓許多人繃緊神經,擔心再度經歷三級警戒。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所言,非常值得參考,他說如今與去年五月的情況不同,北市打完兩劑疫苗的民眾將近七成,已有一定的群體免疫效果,不贊成因一點風吹草動就拉高防疫等級,呼籲大家不要緊張,新常態就是與病毒共存。英國首相強森曾在2020年3月提出佛系防疫,受到嘲笑與反對,但佛系防疫有其理論基礎。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多數是輕症,英國認為可視同流感看待,且一旦感染也就有了抗體,想用自然免疫對抗疫情。但不到一個月,英國就發現行不通,因為重症和死亡人數太高,遠超過流感,立即喊停。防疫 不該只有鎖國和封城現今的狀況和當時已完全不同,主要是疫苗出現,現今大多數國家的作法是拉高疫苗接種率,歐美已接種第三劑,甚至第四劑,讓疫苗保護九成的人不被感染,雖仍有突破性感染,但大多是輕症;65歲以上及高危險族群可能重症或死亡,則及早提供口服抗病毒藥物等。在全民接種疫苗後,防疫不該只有鎖國和封城。在國內,雖然許多人打了兩劑疫苗,卻無法看出防疫策略因此有所差別。疫情防控從清零到視同新冠流感化,這之間有很大的鴻溝需要跨越,但應該設想如何踏出第一步。觀察病毒演化 是否變更強未來觀察重點應是Omicron是否再演化為毒性更強的變異株,如果不會,表示流感化的可能性就愈高。一旦新冠病毒流感化,抗病毒藥物的角色更形重要。西元2000年之前,每年流感季節的「超出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達三、四千人;針對65歲以上長者提供公費流感疫苗後,降至800人;2004年提供公費克流感使用下,再降到600人。抗病毒藥物從用於治療,再到大量儲備用於防疫,思維改變使流感死亡人數降低,WHO流感專家小組因此邀請我參加會議並分享經驗。Omicron毒性已大幅降低,如疫苗兩劑接種達八成,加上老年人及高危險族群加打第三劑,配合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即可開放邊境,大家群聚時則戴上口罩。至於感染者,大部分應是輕症,居家復原即可,除非老年人口及高危險族群,可就醫使用抗病毒藥物。有疫苗 不宜再加重防疫措施新冠病毒的流行已邁向第三年,與疫情和平共存是全球一定要走的路,台灣自不例外。在有了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之後,不宜再加重防疫措施,指揮中心雖已縮短高危險群接種第三劑的間隔時間,但應加快腳步,全部盡快打第三劑,並準備抗病毒藥的儲備與配置,甚至思考未來病人如何治療與分流,真正超前部署。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 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2大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每周三固定直播,向國人傳遞科學防疫新知,已持續將近100個星期不曾中斷。身為國內最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的學者,陳秀熙分析2022年疫情有兩大趨勢,首先是新冠疫情會走向流感化,口服藥必然要普及化;再者是次世代疫苗的發展成敗,將帶來決定性的影響。要達到與病毒共存,抗病毒口服藥不可或缺,最快要今年中以後。陳秀熙表示,現在Omicron變異株在歐美掀起新一波大流行,目前觀察到傳播力增強、輕症化等趨勢,這項挑戰將延續到新的一年,而且全世界都必須面對。如果走上流感化之路,勢必也需要類似於克流感的抗病毒口服藥,才能避免重症死亡,但在藥物普及之前,大量輕症個案仍可能讓醫療體系崩潰,因此發展次世代疫苗來減少確診,仍然非常重要。「次世代疫苗發展速度、病毒變異速度,兩者間的消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陳秀熙指出,目前多劑混打的基本原則也已確定,以輝瑞和莫德納這兩種mRNA疫苗的開發腳步最快。如果能夠成功開發有效回應病毒變異的次世代疫苗,各國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嚴格度、疫情可忍受度、人民心理負擔,才能比較放鬆,「希望Omicron帶來的疫情,可以在2022年畫下句點。」然而,今年開始走向流感化,並不等於可以「與病毒共存」。陳秀熙分析,今年底忽然殺出一個Omicron,要達到與病毒共存的狀態,最快要到今年中以後。現在以色列已開始接種第四劑,以一劑效力是半年來估算,世界各國在今年中都可能已經打到第四劑,這時口服藥應該都出來了,不可能每半年無止境的打下去,但未來確實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打一次。面對變異株襲來,要落實「疫苗、檢測、公衛防疫」金三角。變異株一直來,民眾自我防護的方式會有任何不同嗎?陳秀熙說,面對變異株不用慌,重點就是「疫苗、檢測、公衛防疫措施」這個金三角,應該要落實成為社會新常態。只是疫苗要打到第三劑、第四劑,很容易忘記,他建議疫苗預約平台可轉型為客製化的自動預約系統,有主動提醒、自動預約的功能,有助於覆蓋率穩定提升。再者,他建議具有合格檢測能力的醫療院所,可提供民眾檢驗中和抗體的自費服務,幫助民眾檢查自身保護力。陳秀熙提醒,如果接觸過有風險的境外旅客、出入過高風險的場所,之後就要每三到五天自行定期快篩,繼續保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好習慣,維持好的防疫文明。如果有需要出國,則強烈建議,一定打過第三劑再出國,如果前兩劑打載體疫苗,第三劑應該要混打mRNA疫苗,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力。春節防疫重點機場是重要感染源 嚴守居家檢疫是關鍵有新冠疫情相伴的第二次農曆春節,對於台大公衛學院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來說,與平常的日子並沒有太大不同。陳秀熙說,自己平常都有維持慢跑習慣,去年十月接種第二劑疫苗之前,頻繁定期自行快篩,完整接種之後也沒有改變運動和戴口罩的習慣。預計這次春節,只會在自家簡單聚會,還有很多研究資料要整理,幾篇文章想要寫,都是為了對防疫的部署提出有用的建言。「歐美疫情已經告訴我們,機場是很重要的感染源。」陳秀熙提醒回國的旅客,就算持有陰性證明,到了人多的機場,如果心情鬆懈,沒有做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以酒精洗手、避免觸碰公共物品這些個人防疫作為,很可能就會在機場感染。陳秀熙分析,如果出境前於機場感染,到台灣入境是驗不出來的,等到病毒量漸漸上升,很可能剛好就是選擇春節方案的旅客回家檢疫的時候。回家以後,要是沒有做好定期檢測、沒有嚴格遵守居家檢疫規定,就很可能會造成家戶傳染,同住家人若外出去到人多場所,就可能衍生社區傳播鏈。「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戒,才能將病毒阻絕於境外、保護境內社區。」陳秀熙呼籲,以台灣過去兩年養成的防疫文明習慣,加上疫苗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社區已具備一定的保護力,不需太過恐慌,但仍要嚴格遵守檢疫相關規定,不可以有僥倖和鬆懈心理,如果家有居家檢疫者,拜託同住家人與他一起共體時艱,千萬不要去人多場所也不要參加聚會,按照規定時間做快篩,外出時也要全程戴口罩。陳秀熙小檔案年齡:60歲現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經歷: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劍橋大學生物統計博士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必等到五個月!黃立民與指揮中心「唱反調」:應盡速接種第三劑
新冠肺炎疫情從2019年底冒出頭,至今在全球已延燒兩年。但去年到今年初,在全球疫情告急下,台灣一直維持「加零」好似一切都不受影響、歌舞昇平時,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好似「一隻烏鴉」,不畏當前輿論,用專業知識不斷向國人示警疫情可能發生。建議及早將抗體拉起,預防旅外入境可能引發的大流行。而前陣子國際疫情才稍微趨緩,沒想到又出現Omicron變異株,各國疫情再度升溫,紛紛接種第三劑疫苗。黃立民再度基於自身專業,與指揮中心「唱反調」,認為應盡快讓高風險族群接種第三劑,不必等到五個月。指揮中心日前決議,仍維持第三劑追加劑的間隔為五個月,無縮短必要;黃立民則表示,因耶誕、春節假期緣故,許多旅外國人入境,預期一月將迎來一波大流行。而許多人都是在九、十月接種第二劑疫苗,須等到三月才能接種第三劑,屆時「都流行完了,再打有什麼意義?」「可以理解指揮中心做了決議不願修改,但什麼是正確的,總是可以討論。」黃立民直言,「之前要等(間隔拉長)是因為疫苗不夠,但如果疫苗夠何必等?」他解釋,國外研究指出Omicron變異株讓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減少30倍,而之前Delta變異株也只減少六倍。因此就算之前中和抗體效價600、1000,遇上Omicron只剩下20、30左右,不用等到接種一段時間後抗體消退,就已讓保護力「掉到不容易擋住」新的變異株。因此不要等到五個月,就應及早將抗體拉起來,才有辦法抵擋接下來可能的疫情。即使新冠流感化,每年病毒株不同,仍可能引發重症威脅。不過,國際間也認為Omicron有趨向流感化的趨勢,是否意味著邁向正常生活不遠矣?黃立民表示,國際上有些專家認為Omicron變弱,有些認沒有,「既然大家意見不一致,表示沒有定案。」他說,就算新冠肺炎往流感化方向走,但每年流感病毒株不同,也還是會突然造成重症、死亡率突然升高,因此僅看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率,斷言可否過正常生活或是與病毒共存「是不穩定的」,最重要的還是要研發出有效的疫苗和藥物。黃立民表示,尤其一旦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出現,只要出現類流感症狀立即給予克流感和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大幅降低死亡和重症,「大家就不怕了」。而現在目前新冠口服藥已陸續問世,現在就等大規模使用後,能否驗證和臨床試驗一樣好,以及我國何時可以拿到藥物,預估還要半年,民眾生活才有可能回歸正常。專家防疫法寶看偵探片放鬆 吃維生素D提升免疫身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也是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的黃立民,不僅就疫情提出各項建議,也身負醫院的感染管制重任。他說,不論醫院或是政府,感染專家都是同一批在「操」,而且其他科別的醫師也會來諮詢相關意見。醫學中心會議及相關行政事務本來就多,身為院長「確實滿忙的」。因此下班時,黃立民喜歡看影集、書籍,尤其是偵探片、推理小說。他笑說,感染科醫師本身就像偵探一樣,面對病人要立即針對他的症狀、染病時間,推測敵人可能是病毒還是細菌等,立即給予適當的用藥。而且下班有時還是會想東想西,看偵探片腦筋較能專心想劇情,就可以轉移注意力。面對持續兩年的疫情,黃立民如何做好防護,讓自己和家人免於感染?黃立民表示,打疫苗很重要,因此一開始開放醫護同住家人施打疫苗時,就讓家人接種。自我防護方面,黃立民則說,因為自己是感染科醫師,對於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不是太大的問題。他指出,除了戴口罩外,染疫最大的風險「都出在手」。因此提醒民眾回家之後一定要把手洗乾淨,尤其摸臉之前一定要勤洗手。而他自己則在辦公室各處放上乾洗手,「只要經過就按一下」,增加洗手頻率。另外,黃立民也會兩三天補充一次維生素D。他表示,現已有非常多研究發現維生素D有助於免疫力提升,且一般日照仍無法補足所需,因此建議一般民眾也可適時補充。黃立民小檔案年齡:64歲現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台大醫學院兒科教授經歷:台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
2022-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病毒藥物是結束疫情最終武器 儲備量需求專家這樣算
Omicron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全球確診患者屢創新高,想要終結疫情,各界看重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也已默沙東完成簽約,預計購買一萬人份抗病毒藥物。專家表示,依推估台灣至少需要15萬人份藥物,目前全世界都在搶貨,台灣一定要儲備且數量愈多愈好,因抗病毒藥物是結束疫情的終極武器。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說,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經兩年觀察,有別於流感有好發季節性,新冠病毒沒有季節性,但若要終結疫情,仍須期待走流感化路線。也就是說,疫苗、抗病毒藥物缺一不可,首先國人接種第二劑疫苗覆蓋率需達8成,並盡速催打65歲以上長者第三劑疫苗,快速提升長者保護力。其次,一定要備足抗病毒藥物,以全台65歲以上長者約300萬人計算,其中150萬人未接種第三劑疫苗,當中一成、約15人感染新冠病毒引發輕症,而台灣抗病毒藥物基本上就需要15萬人份,目前僅採購1萬人份,遠遠不夠。蘇益仁表示,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治療病情輕中度患者,但現在藥物多儲備在醫學中心或專責醫院,往後藥物足夠時,應該要放到基層診所,讓醫師針對輕症患者直接使用,降低病毒擴散機會,大家就不會恐慌。目前指揮中心仍重視本土疫情清零政績。蘇益仁說,要如何從清零跨越到流感化的鴻溝,這是一大挑戰,因不知道民眾能不能接受每天確診病例暴增情形。「抗病毒藥物目前產量也有限,全世界都在搶貨。」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台灣一定要儲備抗病毒藥物,且數量愈多愈好,目前看來抗病毒藥是物終結疫情的最終武器,大家都很期待,如可能克流感治療流感病毒一般。邱政洵說,抗病毒藥物調配,應由指揮中心統一調度較為適合,因指揮中心較能掌握哪些人需要治療可以適當調度,有利控制疫情。
-
2021-11-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藥物陸續研發成功 有助舒緩民眾緊張心情
為讓新冠肺炎獲得治療,各國藥廠無不積極研發治療藥物。輝瑞藥廠最新研發新冠口服藥初步試驗結果,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89%,相較默沙東藥廠上月公布的新藥莫納皮拉韋,降低重症、死亡風險50%效果更佳。國內專家表示,新藥研發可降低重症患者人數,也讓民眾心情不要過於緊張,但要防止疫情擴散,疫苗與藥物須相輔相成。新冠肺炎新藥研發,是否有利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那是一定的」,如同防範流感疫情,一方面靠施打疫苗,另一方面還可用克流感防止疫情擴散,兩者相輔相成,如同施打新冠疫苗後發生突破性感染,就可用藥物治療,避免輕症變為重症。對於默沙東及輝瑞藥廠陸續研發新藥,黃玉成說,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日前已與默沙東藥廠台灣分公司舉行會議,聽取關於新藥莫納皮拉韋的簡報,目前也正安排與輝瑞藥廠進行視訊會議,了解新藥情形。黃玉成說,新冠肺炎新藥陸續研發,但仍不希望走向流感化,期望病毒變異不要太大,施打疫苗後的保護力可持續久一點,不要每年都需接種疫苗。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說,新冠肺炎新藥研發,看起來就是要與流感相同,往後可用藥物治療患者,但對疫情有何影響,還需觀察醫師用藥經驗、健保給付等問題,克流感藥物也是使用經10至20年才有現在的成果。至於,新藥研發帶來的影響,黃立民說,藥物可以降低重症患者人數,讓民眾感覺生病後有機會治療,心情不要過於緊張,但要控制疫情還是必須靠施打疫苗,個人防疫仍不可鬆懈。黃立民說,目前看來默沙東藥廠研發新藥效果,略低於克流感效果,但輝瑞藥廠研發新藥效果,雖然仍低於克流感,但兩者已十分接近、相差不多。
-
2021-10-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默沙東新冠口服藥 有望成開發中國家救星
美國藥廠默沙東(Merck & Co)的實驗性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搶先同業傳出好消息,使這款藥物尚未問世就備受期待,預料進入市場後能在開發中國家抗疫路上發揮關鍵作用,並成為全球疫情更加可控的轉捩點。彭博資訊報導,國際藥品採購機制(Unitaid)總幹事Philippe Duneton表示,已經與默沙東和非專利藥製造商洽談,希望確保中、低收入國家將能取得首批「molnupiravir」口服藥,最快下周可敲定協議。他說,這幾個月來一直在等待新冠口服藥問世,「這種療法開了一扇希望之窗,現在我們需要齊心讓它在較貧窮國家發揮更大效用。」默沙東與合作夥伴Ridgeback在1日宣布,共同開發的「molnupiravir」在臨床試驗中表現極佳,能有效將染疫患者的重症住院或病故風險降低一半,這意味著新冠療法可能將有類似克流感一樣方便的口服藥。由於低收入國家遲遲無法取得充足的新冠疫苗,其疫苗施打率遠遠落後於先進強國。新冠疫苗問世迄今九個月來,全球還有55多個國家的疫苗接種率不到10%,超過24國的接種率甚至連2%也不到。
-
2021-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翁啟惠:新冠肺炎恐流感化 只能靠疫苗、口服藥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COVID-19病毒一再變種,恐將「流感化」,接下來「藥物」應對COVID-19疫情很重要,尤其是口服藥,未來只有靠「疫苗」及「口服藥」才能讓世界逐步恢復秩序。早在2020年2月疫情爆發之初,翁啟惠即在生策會網站撰文示警,COVID-19病毒恐將「流感化」,要有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心理準備,最有效方法是靠疫苗。翁啟惠目前人在美國進行相關工作,他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時指出,以現在狀況看來,COVID-19病毒會持續存在人類社會,且會一直突變,最可怕的是有很大的比例是無症狀的感染者。他表示,有史以來只有天花一個病毒被消滅,其他都還在,現在COVID-19病毒已進到各式各樣的人體裡,很難去除,只能與它共存;因此接下來「藥物」應對COVID-19疫情很重要,尤其是口服藥,未來只有靠「疫苗」及「口服藥」才能讓世界逐步恢復秩序。不過,翁啟惠坦言,疫苗不太可能完全預防感染,但可預防重症,藥物則可治療輕症,就像「克流感」一樣,有症狀的話可以透過服藥降低重症發生率。針對近來討論熱烈的「免疫橋接」議題,翁啟惠表示,現階段正值COVID-19疫情大流行,現實面要做真正的傳統三期臨床很困難,因為涉及醫學倫理問題,各界都在思考新方法,與現有的疫苗「比較」也是一種可能。翁啟惠分析,現在被使用的COVID-19疫苗在評估對各種變種病毒的有效性上,也沒有完整臨床數據,不是真的把打了疫苗及沒打的人曝露在Delta病毒下來進行臨床試驗,大多是用比較的方式。不僅是COVID-19疫苗,翁啟惠透露,每年流感疫苗的開發,主要也是看安全性及免疫反應的評估,沒有真正做有效性的臨床實驗。現在每年新一代的流感疫苗都是以安全性及血清抗體產生的效價做為核准依據,只做一期看安全性及免疫反應,並沒有在真實人類世界去做二期、三期來實測有效性。正因為如此,翁啟惠說,流感疫苗開始施打時,沒人知道真正的保護力有多少。翁啟惠預期,免疫橋接可望成為新的認證管道之一,也可能會是未來發展趨勢,包括英國、日本、韓國等都計畫以免疫橋接認證COVID-19疫苗;至於怎麼比較以及比較什麼,將會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