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6 焦點.杏林.診間
搜尋
人生
共找到
4857
筆 文章
-
-
2023-09-06 養生.家庭婚姻
媳婦婚後該跟公婆同住嗎?當心引起婚姻導火線!律師呂秋遠給婆媳相處的10建議
婆媳問題一直是許多女性婚後的最大課題,不只媳婦擔心跟婆婆想處有隔閡,婆婆也會擔心與媳婦感情不睦。呂秋遠律師就曾發文勸婆婆跟媳婦不要住一起,彼此的關係才不會受破裂。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詢問網友對「解決婆媳問題」的看法,引發廣大迴響,網友們紛紛留言自身經歷。改善婆媳問題3個訣竅在華人世界裡,婆媳相處一直都是難解的課題,婆媳問題是許多女性婚後最擔心的事,若能遇到疼自己如親生女兒的婆婆,那真是上輩子燒好香,反之就有如身處地獄中。許多媳婦表示,最擔心婆婆對自己頤指氣使、逼自己生小孩、擅自開房門侵犯隱私、把自己當女傭使喚、要求家事全包;而婆婆也擔心媳婦不喜歡自己、同住還要整天伺候、被嫌煮飯不合胃口、把自己當空氣不打招呼、對自己擺臉色。對於婆媳問題,呂秋遠律師表示,婆媳關係要能妥善處理,只有3訣竅:「首先不要住在一起!其二仍然不要住在一起!其三還是不要住在一起!」。如果真的逼不得已要住在一起,還是有3訣竅:「老公在幹嘛?老公在哪裡?老公死了嗎?」,住在一起摩擦就會多。如果連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同住都會有許多爭執,那就更別說沒血緣關係的「類女兒」會跟婆婆有多少衝突。別住在一起,對彼此都好。婆媳該不該同住?支持派vs反對派對於改善婆媳關係,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詢問網友對「婆媳問題」的看法,貼文引發網友們廣大迴響,紛紛留言自身經歷。有網友表示,支持婆媳不要住一起。「對!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感」、「認同!200%正確」、「真的沒住在一起反而人家更尊重更客氣」、「不住一起好處多,不住一起沒煩惱,各過各的多快樂。」、「眼不見為淨是名言!有距離=有保險」、「婆息和夫家其他家人真的不要住在一起,彼此生活習慣跟觀念想法不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磨擦,造成離婚最大原因」、「本來就是,住一起何必呢,自己有錢住婆家幹嘛」、「讚同!保持距離反而促進婆媳和氣」。也有網友表示,反對婆媳不要住在一起。「跟婆婆住在一塊也有好處,老人家會幫忙煮飯做家事還會帶小孩,讓兒子媳婦安心上班,雖然有些不自由,可是好處很多」、「搬出來以後覺得要點感傷,要不是孩子大了需要空間,不然蠻喜歡和婆婆住在一起的」、「婆媳問題互相體諒,婆婆把媳婦當女兒,媳婦把婆婆親媽!三代同堂不是很很好?」。媳婦對於婆媳問題的看法。「就算跟婆婆感情好,就是不要住一起!」、「碰到孝子和媽寶就難了」、「尪通常假死、裝忙!」、「不回話,也能走過來」、「不要去婆家走動、不要去走動、不要去走動、很重要說三次」、「感謝老公讓我有位好婆婆」、「此題真的無解!」、「如果沒能力買房或不願意綁20~30年房貸,可以考慮分居婚,皆大歡喜的婚姻方式」、「強勢婆婆+媽寶老公=破碎婚姻」。婆婆對婆媳問題的看法。「要有同理心!媳婦也是一家人!要善待她」、「現代版婆媳,都是婆婆要讓媳婦!」、「矛盾的心裡問題,不想跟公婆住,卻想把小孩往長輩家推」、「婆媳要和平共處三句話:尊重,捨己,珍惜(緣分)」、「每個人都會老化,互相理解與體諒吧!做子女的榜樣」、「住隔壁住附近,最好」、「我不和結婚的孩子住,但是會幫他們買房。」、「以後自己當婆婆時就體會了」。也有網友打趣的回覆,「不要結婚不是比較直接」、「誘惑公公 ,就會被要求搬出去了」、「不要住在一起還是會嚼舌根,要找沒婆婆的」。律師呂秋遠給婆媳相處的10點建議面對婆媳關係的難解之題,律師呂秋遠曾在臉書上分享他的專業建議。提醒準備當「好婆婆」的阿姨們,10個必備婆媳相處攻略。1.請不要堅持跟兒子與媳婦同住,最好把他們趕出去。就算他們只能租房子,那也是他們的事情。遙遠的距離美感,保證讓你們婆媳關係良好。2.不要把您媳婦當女兒,只要把她當作您兒子的老婆、您的朋友,那也就可以了。您可以把您兒子永遠當作未成年,但請把您媳婦當作同輩一般的尊重。您罵她一句,她會記一輩子。這世界上,只有她媽能管她,而她媽不是您。3.您媳婦亂買東西、愛看韓劇、喜歡滑手機、不洗衣服煮飯、衛生習慣不好、不愛整理家裡、不會帶小孩等等的壞習慣,通通不關您的事,那是您兒子跟她之間的事情,而您兒子的事情,也不關您的事,他真的成年了。4.如果住在一起,請互相尊重。不要去碰他們夫妻的東西,不要幫他們洗衣服煮飯、不要幫他們帶孫子。除非您的媳婦拜託您,而您行有餘力願意幫忙,再考慮就好。他們的事,自己處理,不要煩您。5.他們夫妻吵架,請裝作沒聽到。您跟您老公吵架,會希望婆婆介入嗎?如果不希望,您現在介入會不會很怪?兒子抱怨的時候,就說媳婦好話,而且立刻忘記。至於媳婦抱怨,那就多罵您兒子幾句。6.孫子的爸媽是您兒子與媳婦,不是您老公與您。隔代教養是不理想的,盡量讓他們親自帶孩子,尤其不要剝奪媳婦教養孩子的權利,怎麼看不慣,後果也是他們擔。7.媳婦沒必要孝順您,該孝順您的是兒子,請培養兒子,成為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協助您跟媳婦之間的相處。媳婦對您的好,要時常掛在嘴上,您對媳婦的好,要立刻忘記。8.兒子在法院談離婚的時候,請不要來。這樣會讓他看起來很像媽寶,而且您也進不來調解室與法庭,只能在外面乾著急而已。9.多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不要把重心放在兒子女兒身上,人生即便已經過半,還有許多有趣的新鮮事物可以學習。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更璀璨,是您的任務,請在死去前把所有的財產花光,不要讓財產變成遺產。10.孫子不是你們家的,而是他爸媽的寶貝,請自動默唸三遍。呂秋遠最後也提醒:親愛的阿姨,當一個好媽媽不容易,但是當一個好婆婆很簡單。簡單的口訣就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您可以多關心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您兒子與媳婦的,我相信您的生活會更美好,說真的,兒孫自有兒孫福,照顧自己才重要。延伸閱讀:.媳婦最想的婆婆人選!尹汝貞:不喜歡就別見面,幹嘛製造婆媳問題.婆媳問題超常見!為何很少聽到「岳婿問題」 過來人點出1關鍵.婚姻是墳墓,離婚是重生,小三愛來盜墓?踏入婚姻前必思考6問題
-
2023-09-05 醫聲.慢病防治
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2
「我的家人快出院了,如果又有狀況,該怎麼辦?」「回到家裡,我家人有沒有好好吃藥,我怎麼會知道?」對於家有精神病病患的家庭,當病患老是急性發作、住院、出院,陷入旋轉門輪迴,家人往往十分無助,上述憂慮更是家常便飯,而這樣的現象,不僅限於思覺失調症病患,像第一型躁鬱症或其他精神病病患,也可能發生。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直言,目前,只有思覺失調症病患、家庭可獲得出院照護、追蹤服務,也只有思覺失調症病患積極接受治療、使用長效針劑,才有健保點數鼓勵,這對其他精神病病患、家庭,不盡然公平!給付改善方案上路,思覺失調症病患多受惠在健保署於2022年公告的「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思覺失調症方案)中,包含「擴大收案條件」、「新增高風險病人定義」、「提升財務誘因及增列服務項目」與「修訂品質獎勵方式」等4大面向。在這項方案中,對於長效針劑用於思覺失調症治療,訂立很具體的支持、鼓勵辦法,並針對出院後思覺失調症的病人,推出「急性後期照護」(Post-acute care, PAC)服務,除了對出院的思覺失調症病人進行追蹤訪視、居家訪視時所提供的照護服務進行點值支持,同時鼓勵醫師主動介入、改善高風險病人病情不穩定、未規律就醫等情況,期待思覺失調症病人可獲得連續性照護。急性發作、住院病患,出院更需支持、關心與會專家認為,事實上,不只出院後的思覺失調症病患需要這些照護服務,只要是急性發作、住院的精神病病患,像躁鬱症、妄想症、情感性思覺失調症等,當病患出院後,也都需要進一步的支持、關心。此外,部分長效針劑的適應症包括思覺失調症與第一型躁鬱症,因此相關鼓勵、支持辦法也要含括這兩大病患族群,這樣才不會顧此失彼,也才符合公平、公義原則。躁鬱症反覆發作,病人、家人都辛苦「躁鬱症病患處於躁期階段,常自我感覺非常良好,也常認為自己已經痊癒,更難規律就醫、用藥。」蔡長哲解釋,在急性住院的病患中,第一型躁鬱症病患也為數不少,這些病患若沒規律就醫、用藥,除了可能產生自殺風險,當行為失控,也可能亂買房子、車子、亂投資,或在職場上造成混亂,對家人、職場人際關係,都會產生很大影響。不只如此,若長期任由病人反覆在躁期、鬱期輪迴而不予以控制,大腦功能就會受損、退化,病患、家人的生活都會更辛苦,也更容易產生激烈衝突。因此當躁鬱症病患急性發作而需住院治療,出院的照護、支持同樣非常重要。三軍總醫院研究副院長葉啓斌表示,躁鬱症病人一旦急性發作,嚴重程度往往比思覺失調症病人更嚴重,也常產生無法抑制的暴力衝動、傷害事件,且可能出現自殺、自傷行為。急性發作時,藥物劑量往往也要增加,而藥物劑量的增加,對醫療資源、病患藥物副作用風險控管等,都會帶來負面衝擊。長效針劑,可治療思覺失調、躁鬱症在長效針劑的使用上,不少研究發現,部分長效針劑不僅可幫助減少思覺失調症復發、住院風險,對改善躁鬱症症狀、促進病患社交功能恢復與提升藥物順從度等,也有所助益。雖然去年及今年,健保署所列的27億長效針劑專款是不限疾病種類,但因缺乏進一步誘因,導致在臨床端,長效針劑於躁鬱症的治療上,發揮較有限。蔡長哲認為,長效針劑的使用,在這部分,的確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蔡長哲補充,過去,精神病病患與家人常因口服藥用藥狀況而產生爭執、衝突,主要原因在於,有些病患會偷偷丟藥、藏藥,當病患家人對病患失去信任,衝突就會增加,若使用長效針劑,病患不需每天服藥,與家人的衝突就會減少,病患與家人的關係也會趨於緩和。全方位評估,政策才能更符合所需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理事長王仁邦表示,對於精神病患的治療與各項資源整合,應「以病人為中心」,精神科基層診所與醫院、醫學中心等,需垂直整合,病患、病患家人才能受到更完整的照護、支持,對於預防病患急性發作、降低住院風險,也才會發揮效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則觀察到,許多急性精神病患在住院、出院後,常疑惑自己到底需要接受多久的治療,若對此進行統計、評估,對於相關計畫、預算的擬定,就會更精準,也更符合醫療、病患需求。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顧名思義,「全民健康保險思覺失調症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主要只針對思覺失調症族群,未來若想納入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療,或讓相關治療鼓勵、支持辦法同時含括思覺失調症、躁鬱症,便必須改變方案名稱或另起計畫,這需要進行協商,並評估預算多寡、編列預算,若明年展開協商,最快也要後年才有機會施行。各方攜手合作,照護、支持才會更到位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指出,目前心健司對急性發作、住院、出院的精神病患已進行列冊管理,也提供出院後續關懷服務,但因為人力尚有缺口,等未來人力到位,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等資源佈建更完全,將可服務更多病患、病患家人,對精神病患的照護、支持,自然也會更全方位,也更明顯優化。【延伸閱讀】🎧|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翻轉精障人生1/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翻轉精障人生2/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3/這家醫院靠「一神招」,讓精神病人主動想打針、治療!翻轉精障人生4/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翻轉精障人生5/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
-
2023-09-05 醫聲.醫聲要聞
法務部、衛福部提「遠距」補稀缺醫療/圍欄內的醫療6
監獄中醫療資源有限,監所關注小組指出,監獄中的醫療本該是衛福部的職責,但礙於執業地點在監獄中,長期以來衛福部與法務部互踢皮球,遲遲未提出解方。法務部與衛福回應,近期研擬透過遠距醫療補足,監獄醫療資源稀缺的問題。受刑人納健保 衛福部、法務部推遠距醫療衛福部長薛瑞元說,監所受刑人醫療納入健保給付,已解決多數受刑人遇到的經濟問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目前已納入監所醫療,一般疾病若非初診,都有機會使用遠距醫療看診,未必須要將受刑人帶至監外,這也能減輕醫療人員不願進入監所服務的困境。薛瑞元也說,受刑人雖要支付掛號費,但這是一視同仁的做法,且受刑人也有家庭,並非所有人都是自力更生,靠自身勞作金收入在監所生活。至於社福身份,因目前「社救法」是用家戶概念統計,有些受刑人無法符合資格,或因在監所內而無法獲得社會救濟,可再討論如何提供協助。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目前各監所都與當地醫院院所合作,因受刑人也享有健保,司法醫療等同於國民待遇;他不諱言,圍牆內的醫護人才難覓,最近也希望能與大型醫院引進遠距視訊醫療的合作,這是參考近來偏鄉醫療採遠距看診作法,既可方便受刑人就醫、減少戒護就醫人力,也讓醫護人員不用擔憂安全問題。蔡清祥也強調,受刑人生病就醫問題,監所人員只能尊重專業判斷,只要能自理生活,監獄沒有拒收的理由,至於病情嚴重性,以醫師診治判斷為主。矯正官員表示,受刑人在監求診,一般與外界差異性不大,但受刑人人身自由受限制,難免認為不會到最佳治療方案。官員說,監獄其實是社會的縮影,注意受刑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工作之一。監獄內沒錢看病、難尋第二意見怎麼辦?時常有受刑人出獄後,對監獄內的醫療評負分,並認為勞作金不足以負擔醫療費,矯正署副署長楊方彥表示,受刑人在獄中有勞作金、保管金,保管金在3000元以下的受刑人如果在外有欠債被執行,獄方不會動這筆錢,另外,對保管金少於500元者,只要提得出證明,矯正機關會以貧困救助方式協助看診。有受刑人認為只在監內就醫,難以尋求「第二」專業診斷,楊方彥說,對生病受刑人的照料,分監內就醫、戒護外醫、戒護住院、送台中培德病監四個程序,如果還是無法獲治療,就進入評估保外醫治的程序。楊方彥指出,一般來說,只要受刑人可自理生活,依法監獄不能拒收,對於老、病受刑人的對應方法,則是視個案安排他們去療養舍、病舍、老人工場。一名矯正官員表示,自從2013年全民健保納入受刑人後,受刑人可享有的公務醫療資源已與一般社區等同,全國51個矯正機關皆設有門診,並視監獄特質與健保署認定合格地方醫院溝通,委任適合的醫護入監看診。舉例來說,台北監獄即與國軍804醫院合作、桃園監獄與部立桃園醫院合作,由醫院安排醫護替受刑人看診,如評估為監內追蹤即可,會讓受刑人用藥、觀察,遇緊急或嚴重特殊病況,再依醫囑協助轉介戒護就醫。依需求調整門診 矯正署:就醫比社區還方便官員表示,大型監獄周一到周五都有門診,但不像社區醫院細緻區分科別,一般來說分內科、外科,協調多少醫護人力?要看監獄特質及需求調整,需求量大,增加監內門診診次也是常見。離島或偏鄉機關如金門監獄、澎湖監獄的服刑人數少,監內門診頻次不比中、大型監獄,官員表示,如在夜間、假日發生緊急狀況不能立刻滿足就診需求,也有評估後送的相關機制。官員說,受刑人在監服刑就醫其實有「可近性」,住家附近多有超商,不見得有醫院或診所,包括心理疾病、牙齒方面的問題,每一矯正機關都會引介社區的醫療資源入監所幫受刑人診斷,就診方便性甚至優於社區。熟知管理實務的矯正人員說,受刑人的道德感不見得整齊,有些人會無病呻吟,向家屬抱怨監獄輕忽人命,事實上,監獄就是社區的縮影,最常聽見受刑人喊胃口差、摀著腹部說肚子疼,管理員無法揣測真假,但一律會要求填寫報告單安排看診。
-
2023-09-04 活動.活動最前線
「你的退休力,今年有幾分?」填指標就有機會抽好禮!
「你的退休力,今年有幾分?」百歲時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至少活到一百歲來規畫人生,退休或不退休都是未來生活的選項。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的人生,聯合報推出「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每年都要健檢一次,檢視自己的退休能力。所以,你今年填答了嗎?還沒有填答的你,歡迎立即檢視,自我評估退休準備,及早超前部署。 即日起到九月底之前填寫,有機會喝咖啡拿精選好物。 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2021年起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在近三萬筆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準備樣貌,再經找出代表動物。六種動物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各自有值得讚許的優點,卻也有不足之處,期待大家透過檢測得知代表動物,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那些面向需要加油。●「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元氣網「退休力」為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元氣網「退休力頻道」推出一站式服務,從許多專家及過來人經驗中,幫你畫重點,列出必做事項清單,提供預約未來美好生活的解方。●抽獎辦法:即日起至9月30日(六)完成填寫指標,並留下會員聯絡資料,即可參加抽獎,總金額超過一萬元!本活動將隨機抽出100名市價45元電子咖啡禮券及4名市價1280元的膠原葉黃素軟膠囊。 ●10月2日(二)隨機抽出得獎名單,主辦單位於12月15日(五)以簡訊或電子郵件發送電子禮券序號予所有得獎者。 ●參加者進行本活動時,即視同接受本活動相關注意事項與活動辦法,元氣網得取消其得獎資格並對於任何破壞本活動之行為保留相關權利,參加者不得提出任何異議。 ●元氣網保有活動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網站公告為準。 ●為確保中獎者權益,活動參加者務必於加入會員時留存正確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地址),並確認聯繫電話皆為真實且處於可正常接收訊息狀態,主辦單位將依中獎者所提供電話、電子信箱通知領獎相關事宜。若手機於傳輸過程中因非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因素(如手機號碼非正常使用中、手機無法接收訊號、手機因系統過濾無法寄達等)致未收到中獎通知,恕不負責。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加入會員參與本活動者,一切權利依聯合報會員規定。(https://www.udngroup.com/members/udn_privacy)
-
2023-09-04 醫聲.癌症防治
健保署將設「新藥基金」 病團樂見但有幾大提醒
受限健保財源有限,癌症新藥納健保給付速度緩慢,適應症條件又多加限縮,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表示,將於明年元旦成立專屬辦公室,加速醫療科技評估(HTA)審查,同時與食藥署一同辦理新藥平行審查機制,期盼讓新藥審查至納入給付,時程可從現在的2年多,縮短至1年左右,且將研擬比照英國癌藥基金模式,籌設規模達100億元至120億元「新藥基金」,造福更多病患。癌藥基金規劃五大面向出爐 健保署朝試行5年滾動調整石崇良日前於「2023數位健康產業政策前瞻研討會」提到「癌藥基金」規劃,將分為五大面向,納入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等癌症新藥,朝試行5年滾動調整。據了解,今年健保總額內給予新藥給付為20億元,癌藥基金初步編列40億元預算,健保署正安排向行政院報告積極爭取。若以每年40億元預算增加,約3年即可達到超過百億規模。健保署為照顧癌症病友著手規劃癌藥基金,最新規劃分為5個面向:1.適用藥品:針對「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或「其他經評估具治療潛力」但臨床效益、財務衝擊不確定的癌藥新藥或新適應症。2.暫行收載:原則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3.預算額度:依新藥預算模式推估,編列於健保總額預算外。4.財務管控:超出當年預算的金額,由參與廠商依使用預算比率,分攤超支部分的藥費。5.效益評估:原則要求以1.5至2年時間蒐集進行中的臨床試驗資料及真實世界資料評估,必要時,要求建立登錄系統;若3年後療效評估未能完成,合約自動失效。病團批:基金、總額一把抓 評估、決議過程又缺病人代表 為讓「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財源穩定,病友團體期望透過修訂「癌症防治法」爭取預算編列,但立法曠日費時,恐無法短期內在立法院三讀通過,且健保署規劃的「癌藥基金」與癌症病友團體倡議的「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在收納藥品條件有些許不同。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若不修癌症防治法,用健保署公務預算成立新藥基金,根本是健保大水庫、新藥基金小金庫都要一把抓,再加上專責辦公室組成看不到病友角色,基金要納入什麼藥物、支付期滿後是否常規納保,實務上都掌握在健保署手中。若要以此方式成立基金,不如把錢放到健保總額中,成立癌症新藥專款。他指出,既然健保署要參考英國「國家健康暨社會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成立專門辦公室成立「台版NICE」,就應比照英國模式,讓病人在醫療科技評估過程中,有正式代表席位。目前健保署委託醫藥品查驗中心(CDE)進行醫療科技評估的過程中,並沒有病人代表角色;決定藥物給付與否的健保共擬會,病友也只是列席。「英國、歐洲、澳洲、加拿大等國,都已在醫療科技評估中納入『病人專家』。」劉桓睿表示,健保署要成立專辦執行醫療科技評估,病友團體會強力要求應納病人專家;新藥基金將有委員會決定哪些藥物要納入,評議過程務要凝聚共識,且委員會應做出制度建議,而非直接審議藥品。劉桓睿也說,國內醫療科技評估認為病人意見「不量化就無意義」,但國外多會納入病友經驗分享、質性訪談。健保署雖設有「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蒐集意見,但現行制度下病人多須自費用藥,新藥要價不菲,有使用經驗者本來就少,就算有病友分享意見,也難匯集成健保署認定「具統計意義」的意見。他強調,既然健保署要創建新制,一定要考量病友需求;醫療科技評估對藥品的價值判斷,不應只看財務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收入減損、國家勞動力損失等社會層面,也應被納入,「這才是真真切切在影響病人、社會的因素。」就連中國大陸復旦大學受託進行醫保之醫療科技評估時,都已把社會影響納入,衛福部卻從未關心藥物帶來的社會效益;英國的醫療科技評估五大指標中,其中一大指標就是病人需求,包括生活品質優化、副作用的減少、照護成本等均納入考量,不會單以經濟因素評估藥物價值。兩癌團提建言 皆盼財源永續、給付期滿接軌健保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也於臉書表示,癌症家庭新藥自費已成常態,包括台灣癌症基金會、乳癌病友協會、年輕病友協會、厚生基金會等13個癌症相關團體多年來持續倡議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mCDF」,希望參考英國做法,減輕癌症家庭負擔。1. 盡速通過癌症防治法修法工作,給予「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獨立於健保外運作的法制授權。2. 明定基金穩定的預算財源,提撥固定比例建立完善的醫療科技評估(HTA)制度。3. 確保收納藥品審查作業的獨立性,由腫瘤臨床醫師、藥物經濟學專家、癌症病友團體共同籌組審查委員會,直屬於衛福部。4. 調整健保預算項目,確保2年後通過基金暫時性給付的新藥能順利納入健保。5. 落實前瞻預算推估(Horizon scanning)透明化,健保新藥新科技預算編列充足,確保相對療效明確新藥納保。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依英國癌藥基金(CDF)規劃,也是先從納入癌症新藥開始,再逐步擴大到創新新藥基金(IMF),台灣也可循此模式進行,政府應盡速說明癌藥基金、新藥基金的規劃時程,讓癌症患者治療能夠跟上新藥的腳步,感受到政府的美意,而不是陷入遙遙無期的等待心情。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說,基金會樂見健保署正面回應,爭取設計百億規模的「新藥基金」,納入癌症、其他特殊族群迫切需求的新藥,給予短期、暫時性的給付,讓病人即早用得到藥,但制度必須完善才能讓美意成真。她提出三大建言:1.明確規畫納入的藥品2.確保財源永續3.基金給付期滿後與健保給付接軌嚴必文說,納入藥物品項連動基金的財務規模,健保署專家應與病團甚至藥廠討論後,審慎評估,並明確畫定要納入的新藥項目;基金成立後,政府必須承諾財源穩定,永續經營,造福病人並帶動台灣醫療生技發展。基金財源必須獨立於健保總額,另尋財源撥款,否則將重蹈覆轍,導致侵蝕醫院點值等疑慮。此外,新藥基金係「暫行給付」,並在期間搜集病人用藥的「真實世界數據(RWD)」,以評估未來常規納保,或走入自費市場。嚴必文說,在新藥在基金給付2年後,應由專家根據真實世界數據評估成效,且過程要嚴謹、公開、透明,若經專家認定應常規納入健保給付,也要確保能夠接軌,不會因財務衝擊,再度被拒於健保大門之外,否則無助於緩解病人經濟壓力。嚴必文強調,好的政策,需搭配完善的制度與長遠規劃,才能真正落地執行,造福未來所有生病的民眾。石崇良:基金先考量未滿足醫療需求或突破性療法石崇良說,目前許多新藥適應正限縮的原因是健保考量「經濟效益」,有些藥就是「沒那麼值得。」未來納入基金的藥物,首先考量的會是有未滿足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或突破性療法等。前者例如三陰性乳癌,對荷爾蒙治療無效,但因特定基因突變(BRCA)已有標靶藥物能夠治療,後者則是例如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基因療法,過去並無藥物能夠治癒,如今藉該治療,患者能夠痊癒。他也說,新藥給付緩慢,「評估」、「資源」是兩大關鍵,明年成立專責辦公室加速新藥、癌藥評估審查,專責行政人員將從現在的8人擴增至百人,並由統計學、健康經濟學等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任務是收集病人治療資料後,執行藥品醫療科技評估,同時輔導業者提交藥物經濟評估報告,以評估為暫時性收載或納入健保。專責辦公室長遠計畫會另立專法,於3至4年內成立行政法人專責單位。另期盼利用平行審查機制,與食藥署合作讓未滿足醫療需要的新藥納健保給付,可由過去平均2年以上,縮短至1年以內。(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9-04 醫聲.慢病防治
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翻轉精障人生1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在民國110年,因精神相關疾病就醫人數達145.4萬人,較十年前上揚54.8%,其中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的治療與照護,近年因社會事件、藝人新聞受矚目。據全球流行病學統計,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兩疾病的終生盛行率都是1%,兩疾病相加,台灣病患人數推估達50萬人,若算進受影響的家人、職場同事等,牽連人數達上百萬人。一旦病患沒接受穩定治療,很容易因疾病反覆急性發作、住院、出院產生「旋轉門效應」,病患的家人、親友、同事等也會飽受折磨,「如何打破旋轉門效應?」成當務之急!在台灣精神醫學會與聯合報主辦的2023年「完善精神照護體系,治療策略挑戰與展望」專家會議中,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在開議致詞時指出,精神病患者最棘手、最難處理的議題,就是旋轉門效應。薛瑞元表示,當病患沒有規則用藥,導致疾病病情惡化、反覆住院,就像旋轉門一樣,病患就在醫院、家庭間繞來繞去,這對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若透過鼓勵長效針劑施打、推動長效針劑相關給付等措施破解旋轉門效應,便是「功德無量」。以往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病患使用長效針劑的施打率不高。去年開始,健保署編列27億元的長效針劑專款預算,使用率超過54%,今年上半年施打率則已有40%。打破旋轉門效應,百萬家屬可受惠蔡長哲觀察到,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病患若沒控制,進而導致疾病頻繁急性發作、住院,不僅病患的大腦功能易受破壞、行為更失控,病患的家人也會非常痛苦,而「長效針劑的運用」、「用藥的穩定度」與「病患出院後的支持、照護」,更是決定病患發作、住院頻率與打破旋轉門效應的重要關鍵。楊斯年表示,精神相關疾病是一種「障礙」,不是只有個別病患受影響,從家庭到國家,牽連甚廣。「很多精神病患者產生自殺、藥物濫用等共病。」葉啓斌表示,越早使用長效針劑等藥物,對自殺防治、改善藥物濫用等共病情況,都有幫助,除了病人本身,對病人家屬、社區安全也都有好處。提升長效針劑使用率,需靠多方智慧如前述,去(2022)年,健保署啟動長效針劑專款政策,編列27億元預算,使用率超過54%,今(2023)年再度編列27億元預算,在第一季,使用率為16.7%,不過精神科基層診所在第一季的專款使用率只有約7.42%,呈現明顯落差。王仁邦認為,精神基層診所醫師使用長效針劑,常擔心健保核刪、抽審、醫療廢棄物處理與護理人力不足等問題,若能根據原因進行改善,相信就有機會提升長效針劑使用率。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對此澄清,健保署除了積極納入長效針劑新藥,提供病友多種選擇,目前並沒有針對長效針劑設定給付規定限制,對於長效針劑等抗精神病用藥也沒有列入重點管理或列抽審指標,目的就是為了提升長效針劑使用率,讓病患獲得更穩定的治療。早發到成年,病患、社會觀念需翻轉事實上,早發型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病患的治療,也是一項棘手的挑戰。長時間醫治、陪伴兒青、年輕族群的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王明鈺表示,常有年輕病患認為自己已經痊癒,便擅自停藥,或擔心在校園用藥,可能引起異樣眼光,這部分實在很需要衛教加強宣導,若可邀請廣受年輕人歡迎的Youtuber幫忙宣導,也許可以翻轉一些病患、病患家人想法。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徐淑婷也觀察到,許多弱勢病患很容易失聯,還有不少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病患與病患家人對注射長效針劑有錯誤觀念,認為注射長效針劑代表病情加重,而沒有理解「長效針劑主要用來預防復發、穩定病情」,這些困難都是需要去克服。近年來,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對於運用SDM(Shared Decision Making, 簡稱SDM)幫精神病患作出適合治療的決策,頗有經驗,他認為,只要讓病患、病患家人充分了解不同治療方式的利弊得失,多數病患都可了解長效針劑的好處,並願意好好接受治療。不只醫療,病患、家人須獲「平等對待」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表示,不可否認,除了醫療,精神病患回到家庭、社區,需要許多的支持,而目前社區資源相對不足,隨著去年《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三讀通過,在社區支持上,都有相關條文提供法源基礎,未來執行社區支持的中、長程計畫,預計將有更多經費,期待從醫療體系到社區體系的連結,可以更緊密,讓精神病患、病患家人不但可以得到協助,也可獲得社會「平等對待」。【延伸閱讀】🎧|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翻轉精障人生1/百萬精神病家屬陷「旋轉門」魔咒?精神科權威提三神招解套翻轉精障人生2/精神病病患出院,家人只能剉著等?精神科權威建議「這樣做」翻轉精障人生3/這家醫院靠「一神招」,讓精神病人主動想打針、治療!翻轉精障人生4/精神病患者出院失聯,怎解?重磅級專家提「一重要建議」翻轉精障人生5/不捨思覺失調症、躁鬱症家人受苦?研究:用「這招」很有效
-
2023-09-0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謝緯醫師,謝緯牧師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謝緯醫師」,這是「醫病平台」首次在同一週三篇文章都是針對同一位身兼醫師與基督教牧師的典範人物的追憶。我們最先接到的文稿是來自一位長期住在美國的台灣麻醉科醫師,他除了醫療專業之外,對國際醫療不遺餘力,並對文學、歷史、音樂、藝術涉獵甚廣,他寫出他對謝醫師的仰慕與追憶。接著我們邀請一位從台大醫學院退休以後,進入神學院取得神學學位與牧師資格的資深精神科教授,寫出他對謝醫師的仰慕以及自己年輕時受到謝醫師的感召。我們並邀請對聖經、宗教界與醫界人物介紹著作等身的牧師,介紹謝醫師不平凡的一生。透過這三位背景不同的作者寫出他們對謝醫師、謝牧師的認識,使我們更能體會他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希望在台灣目前價值觀念急遽沉淪之際,追憶這位典範捨己為人所追尋的人生意義與價值,可以喚醒追求名利的芸芸眾生。 1916年3月2日生於台灣南投,為南投名醫謝斌和母親吳上忍長老的次男。從小生長於基督教的家庭,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罹患嚴重的肋膜炎(Pleurisy),入院治療,群醫束手無策,差一點就喪命。上帝的憐憫醫治了他,重新點燃了他的新生命,他決心獻上自己,作為神的僕人。1934年畢業於日據時代台中一中,1938年 3月19日畢業於台南神學校,當他完成神學校最後一年學業的時候,日本政府已經加緊了他們對教會生活的壓制,常常受到日本秘密警察的騷擾以及種種規章的限制。他作出逃避這種枷鎖的選擇,毅然決然地決定離開故鄉,到日本東京的一所大學去硏究文學,他到了日本帝國的中樞,慶幸自己逃離了在日本殖民統治,那種皇民政策下苛薄嚴控的生活。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日本國內外開始全國總動員,役男有可能被徵調去當軍伕,他的伯父和父親都是醫師,世代行醫,因此他再度逃避,這回是跑進了醫學院就讀,遂於1943年畢業於日東京醫專醫科。1945年他正在東京都市郊的澁谷一家醫院服務,那時美軍B-29轟炸機開始對這個城市輪番大肆地轟炸,他服務醫院的四週,到處有炸彈在爆發,於是他決定逃避到東京都以北的仙臺市去。一開始在一家私人的小醫院擔任醫師,住在一棟舊木屋的小房間,屋後有一片墓地,日子倒過得很平靜。然後這種昌平的日子沒有維持多久,美軍轟炸機對準著他所居住的仙臺市也開始日夜轟炸。一天夜晚,因為尖銳的警報聲,加上俯衝的飛機以及爆破的炸彈,他的房間震盪不已,似乎這個世界已經瘋狂到極點。突然間,有一近得嚇人的碎裂聲響,緊接著一聲爆炸,帶着噴出的巨大火燄,穿透了他的門牆。他即時的反射動作,跳過後窗,衝進了墳場,呆坐在一座墓碑旁,眼看著這棟古舊的屋子陷入在火海中,一個人獨自在這火花閃爍的黒夜裡。 一種極其安寧的心情開始悄悄地溜進他的腦海裡:「謝緯,謝緯!你在逃避什麼?」當時不是上帝,但若我是在逃避人,那麼我又如何能幫助他們呢?他回到了東京,發現以前那間醫院安然無損。他再度為病人工作,並且在協助治癒他們之餘,找到了新的熱誠,由於他已經不再顧慮到自身的安全,所以他能夠更積極更長久,且更辛苦的工作而不覺疲乏。那一年的後期,戰事逐漸告終。他應邀到風光明媚的靜岡縣協助舅父醫院,巧遇到小時候即相識的表妹,她是一位醫科畢業生,年輕貌美,雙雙墮入了愛河,1945年11月與台南名醫楊雲龍的長女楊瓊英醫師在日本結婚,1946年偕夫人返台行醫傳道。1947年任職赤水教會義務傳道。1949年2月28日封立為南投教會的副牧師,成為主任牧師吳天賜的得力助手。在當時對於故鄉的改革還充滿了熱誠與理想。不過過了兩三個月後,才覺察到經過了許多年戰爭的洗禮,留下了至深的傷痕,尤其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島內經濟復興的絕望。有一夫他遇見了孫理蓮教士,她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偉大的先驅和领袖孫雅各牧師的牽手,相談之下,決心全力投入台灣偏遠地區、山區弱勢族群的醫療工作,於1949至1951年間,與美籍宣教師 Glaber,孫理蓮教士 Mrs.Lillian R. Dickson,及年輕有為的呂春長牧師等人從事台灣山地原住民部落巡廻醫療,他們四五個人一起行動,攀緣崎嶇的山徑,睡在泥濘地上,在霧中雨淋、全身溼透,他們決志要向偏遠窮困的人們傳講主的事蹟,為了祂的緣故來包紮人們的傷口,照顧衆子民的病痛,渴望與主同行,來拯救生靈。1951至1954年謝緯在孫理蓮教士協助下,赴美國賓州大學醫院接受最新外科相關醫療技術訓練,爾後再到紐約州水牛城總醫院實習,1954年返台後,與胞兄謝經,胞弟謝綸和牽手楊瓊英醫師們協力合作,在故鄉南投市開大同醫院醫療作業,服務桑梓。1953至1956年與孫理蓮教士同工,以竹子搭房舍,開始埔里山地醫療所工作,關心肺結核病患的療養事工,進一步興建埔里基督教病院,義務性訓練護理人員,奠定了埔里基督教醫院院訓「甘願作戇人」的精神基礎。1956年在各個教會,美國學生聯盟會,埔里地區社會各界人士的協助下,於南投縣鯉魚潭畔,創辦基督教肺病療養院,收容原住民和乏人照顧的肺結核病患。這個頗具遠見愛心的療養院,經過許多年的慘淡經營,已使早年肺結核的禍害,漸漸地走入歷史。謝緯醫師、牧師家屬愛心的捐獻,即是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屬下的「謝緯牧師紀念青年營地 」。1957年應召軍中服役醫療工作,為時6月。同年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董事,前後長達13年之久。1960年在孫理蓮教士的推薦下,與同為東京醫專畢業的王金河醫師合作,開始在台南縣北門嶼烏腳病免費診所從事每週兩次外科截肢手術,以減輕烏腳病病患的痛苦。其工作直接地影響省府委員候全城先生大力推動烏腳病防治計劃,並改善嘉義及台南縣部分地區砷含量超高的飲水問題。1961年參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中中會彰嘉雲沿海傳道醫療團,在鹿港、線西、芳苑、二林、大城、竹塘、水尾、西港尾、茄頭、龍井、三塊厝等地服務病患,大力促成二林基督教醫療中心。1964年11月3日成立二林基督教醫院,是全國唯一沒有差會協助而成立的醫院。宣教士瑪喜樂女士也受到謝緯醫師的感召影響,在二林成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關懐肢殘兒童。1964至1966年擔任長老教會台中中會第34、36屆議長,熱心中會事務,1968至1969年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副議長,總會議長的職位。而高俊明牧師為當年他的副議長。當時正值「新世紀宣教運動」以及國民政府分化滲透教會且強烈壓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退出普世教聯(WCC)之際。1970年6月17日謝緯醫師、牧師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必須趕時間到二林,我慢了一分鐘,病人就要多受一分鐘痛苦;我不能讓病人多受一分鐘痛苦。」就在前往二林基督教醫院的途中,經過名間鄉綠色隧道,不幸撞上路樹,車毀人亡,蒙主恩召,得年55歲,身後遺下師母和四子女,帳戶僅存兩萬餘元,車禍時身上的褲子是補丁的,車子也是借來的。1981年遺族將兩處療養院,捐贈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先後成立謝緯牧師紀念青年營地和松年團契營地。1992 年逝世後22年,獲頒全國最佳醫療貢獻獎。以基督為主的信仰,是謝緯醫師、牧師生命的動力,他時常用「甘心作戇人」、「不辭辛勞,不要逃避」作證道詞,他時常苦口婆心地勸勉各位弟兄姐妹,循循善導,讓人在他身上看到耶穌的樣式,他是實踐神學的篤行者,堪稱是一位躬親必盡,行為見證的絕世忠僕 。北美洲路加醫療傳道會2006年舊金山年會,筆者曾經透過演說,與席間赴會的年青世代醫療工作者,分享謝緯醫師、牧師 醫療傳道的心路歷程。同時大會同工也藉此機會贈送師母一個水晶玻璃,上面銘刻著四個字「在所不辭」,來懷念這位我們景仰的醫療傳道先驅,表達我們後輩對謝緯醫師、牧師夫婦的敬意。我用心地收集整理一些親朋們對謝緯醫師、牧師一生的註腳,與各位兄姊分享。主要是讓你我能夠學習這信仰前輩的精神,為神的國度努力作工,竭力彰顯基督無比的愛。「在我一生中最偉大的力量,乃是上帝的存在。當上帝與你同在時,你便能做任何事工,只要清楚地認識每一件工作的價值,再運用堅強的意志和信心來完成它。」謝緯醫師、牧師的名言。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04 醫聲.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1/心理諮商爆滿另類現象 有人坦言為兩個字來
為降低年輕人自殺死亡率,衛福部八月起實施「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50歲族群免費3次心理諮商,但有精神科醫師發現,部分前來諮商的人為失戀、課業壓力,心情不好,就申請諮商,甚至有人坦言只想「嘗鮮」。但也有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認為,心理諮商有其必要性,但需清楚說明諮商對象應是曾自殺或有自殺意念高風險族群。據了解,衛福部心健司本周將公布最新方案,不排除調整適用對象、補助方式等。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顯示,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10年來大約增加20%,依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歲至30歲年輕族群有精神科相關診斷者,從22.1萬人成長至29.2萬人,健保就醫人數占率由4.8%成長至7%,成長率為47%。「心理諮商方案大受歡迎,卻也發現另類現象。」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說,有些人失戀,心情不好,有些是功課變差、人際關係不好前來諮商,也有人坦承從沒做過心理諮商,想要嚐鮮。就他來看,這些人還不到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地步。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說,衛福部推廣年輕人心理諮商,給予外界感覺是希望民眾靠近、了解、多使用諮商,但真正用意應是讓有自殺高風險的年輕人利用諮商降低自殺風險,「如果沒有限定對象,一定會出現濫用、浪費的情形」。羅惠群說,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屬不同層次,若心理問題未達疾病診斷,可由心理諮商協助,當心理問題危害到生活功能則進入心理治療,再嚴重引起焦慮症、憂鬱症等,才需精神醫療。諮商心理師不希望國人心理問題走向精神疾病,重視預防端才能省下健保資源。衛福部推動年輕人心理諮商,關鍵在於篩選出自殺高風險的人轉介至精神醫療,「把想自殺的人救起來」。「不否認可能有少數人如此,但大部分應該不是。」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張家銘說,台灣多數人內心是壓抑的,擔心被人貼標籤或歧視,不容易走進診間諮商說出自己心事,尤其青少年常有課業、感情、生涯等心理困擾,時常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造成自殺率上升,如果可以讓個人、醫療機構一起來面對,這都是開始,願意接受諮商的人,應該都是有需要的。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心理諮商十分有意義,最近有名女大生利用衛福部方案前來諮商,到診間時還沒有說任何話先哭了30分鐘,哭完後心理師詢問了解,女大生因男友劈腿苦不堪言,哭完、聊完後,心情放鬆不少,避免心情持續憂鬱,諮商是很值得的一件事。衛福部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提供醫事人員免費6次心理諮商,每次補助6000元,但15至30歲諮商方案僅3次,每次補助1600元,許多心理師認為諮商次數、補助金額應比照疫情時的模式。羅惠群說,全聯會已向衛福部心健司反應,且心健司於9月上路的第二階段方案,會更清楚說明降低自殺率的政策動機。楊聰財指出,不能因為少數人影響多數人的諮商權益,心理諮商、心理治療都需要療程,就像寫篇文章,要有「起、承、轉、合」,一般至少要4次,建議政府增加預算支援,避免「不完全」的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療程,對個案及醫病關係反而造成傷害。★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9-04 醫聲.醫聲要聞
諮商爆棚2/直播主被黑粉攻擊失眠 個案身份令人驚訝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直播產業發展快速,到處都是直播平台,青少年接觸率高,更有人立志成為直播主。一名13歲國中生拒學被學校列為諮商對象,經了解,這名學生從事直播及經營IG已有2、3年,近期田大為受不了FB、IG黑粉留言攻擊,引發慣性失眠,白天無法起床上課而拒學。心理諮商師發現,因為成為直播主衍生問題而需要心理諮商的個案,最近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表示,該名國中生平常白天上課,晚上開直播,直播流量可達好幾萬人且有實質收入,但近日受不了酸民、黑粉留言攻擊,開完直播後睡不著,引發慣性失眠,嚴重打亂生活作息,最後因白天無法起床上課而拒學。羅惠群指出,個案拒學被學校發現,啟動輔導機制介入處理,原來這名學生只想直播主,不想上課,但因為國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拒學後學校須通報,家長還會被罰款,這名學生承受來自學校及父母的雙重壓力,同時兼顧直播及學業,「摸不清楚自己是誰、搞不清楚自己扮演那種角色」。這名學生從直播獲得粉絲簇擁的滿足、享受,但身為學生的人也又因為拒學等問題被指責,因而出現罪惡感、自責感等心理矛盾,開始鑽牛角尖,深陷泥沼,引發睡不好、吃不下、頭痛等身心焦慮反應,因此在家裡一直躺在床上,但起不了床又被責罵,反覆惡性循環。「青少年知道自己有年輕、漂亮、討人喜歡的本錢,因此直播主多為青少女居多,這也符合市場機制,直播有流量、有收入。」羅惠群指出,直播初期確實能吸引粉絲、鐵粉,但中後段出現黑粉,必須承受批評而開始影響課業,此類個案確實較前幾年有增加的情形。羅惠群分析,青少年時期為理解及整合自我的階段,過往青少年生活較為單純,可以從父母、同學間獲得自我認同,即使認同度不高,也可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但直播主想從幾萬、幾十萬名粉絲獲得認同,這是十分困難的,任誰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而出現患得患失、人格分裂、迷失自我,甚至自我認同被摧毀,站也站不起來。「許多人最後受不了選擇關閉帳號,但隨後又會感覺失落,陷入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窘境。」羅惠群指出,極端的個案就會發生自殘、自殺,過去這樣的情形多發生在藝人、明星身上,但現在隨著直播平民化,任何人可能發生這樣的情形。外表光鮮亮麗的藝人、明星,因時常受到批評,內心素質都十分強大,可是擁有這樣的心理素質,需經過人生的歷練及翻滾,才能不被擊倒繼續工作,可是這在青少年身上恐無法做到,尤其台灣的青少年被賦予是好好讀書的學生角色,如此一來,青少年就會陷入混亂。羅惠群經與個案父母、老師、周遭朋友溝通,讓他們了解直播產業及個案正在做的事情,重新連結彼此,實際給予個案關心、支持,增強個案的心理韌力,並提醒個案不要一直迷失在直播的世界,同時承諾個案不會斷網,可以持續從直播中獲得滿足,諮詢後的效果都不錯,國中生慢慢在直播主及學生角色取得平衡。★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
2023-09-03 名人.楊定一
楊定一/閉氣練習 逐步改善體能、安定身心
現代人每天面對生活的壓力,身心總是處於一種高度緊繃的狀態。我們什麼都急,不光要求別人,也要求自己遇到事要立即反應。我們非但頭腦停不下來,就連一口呼吸都要搶快。不知不覺,過度呼吸、甚至用嘴巴呼吸成為許多人不自覺的常態。一般可能會以為,呼吸多一點、快一點沒有什麼不好,畢竟身體運作需要氧氣,多爭取一點應該是好事。然而,快呼吸、過度呼吸,其實會讓體內二氧化碳流失過快,反而打亂血液的化學平衡,降低身體取得氧氣和運作的效率。此外,習慣了過度呼吸、血液二氧化碳濃度偏低的狀態,這時如果因為運動加速身體代謝,血中二氧化碳高起來,身體反而難以耐受而會加快呼吸速度。一運動就喘,這種經驗對一些朋友可能並不陌生。有些人甚至可能因此害怕運動。這一來,體能也就不容易改善。談到體能,我們一般會注意運動的速度、耐力和肢體的靈活度,但很少人會注意到憋氣時間也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反映身體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度和氧氣利用的效率。我在《呼吸,為了療癒》介紹過憋氣與運動表現的關係,舉例來說,自然憋氣時間短的朋友,如果想透過運動改善健康,建議從低強度的項目開始,才不至於因為太喘而很快放棄。我也在「清醒的呼吸」線上活動帶出一些像遊戲一樣的方法,幫助讀者逐漸拉長憋氣時間,或說提高身體對二氧化碳的耐受力。這些方法都非常簡單,做的時候只要能放鬆心情和肩頸背部的肌肉,就能順利地練習。短時間閉氣,讓二氧化碳重新累積、並將血液酸鹼值修正回來,這本身已經在提高身體運作的效能。此外,體內的二氧化碳也有幫助血管放鬆擴張的作用,這對心血管的健康是有益的因子。有些朋友對於閉氣有恐懼感,我會請他們自己做一個小實驗,比較吐氣後閉氣和吸氣後閉氣的不同。一般來說,吸氣後閉氣,會比較有安全感,不那麼容易落入氣不夠的恐慌。此外,吸氣後守住呼吸不吐氣,在胸腔造出的微微壓力,也能促進淋巴、體液和氣脈的流動,幫助排除身體廢物,而帶來一種淨化。我們現在就可以從3~5秒的閉氣練習開始,讓身體逐漸習慣。首先,用鼻子自然呼吸幾次,再用手捏住鼻子憋氣約3~5秒。放開,恢復自然呼吸約10秒,再捏住鼻子憋氣約3~5秒。重覆幾次「鼻子呼吸10秒+憋氣3~5秒」循環。熟練了,憋氣時間不光是自然會延長,還可以在閉氣的同時讓肌肉更放鬆。很有意思的是,肌肉放鬆,閉氣時間反而可以更長,不是更短。透過輕鬆的閉氣練習,自然憋氣的時間逐漸延長,無論走路、爬樓梯、追公車、運動的體能表現等等都會有正面的進步;面對生活的挑戰,包括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反應也比較沉穩,不容易大驚小怪。這是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體會到的變化。我從小就喜歡游泳和潛水,在水中長時間閉氣,對我是一種放鬆的享受。平時觀察潛水的人,也會發現他們不光是習慣閉氣、長時間在水裡很自在、呼吸比一般人深而長,而且遇到事通常也比較穩重,不那麼容易急躁。透過閉氣,我們不急著去抓每一口呼吸,身心反而從一種隨時的緊繃走出來。我們觀察自己也會發現,閉氣時連念頭都會減少。一個人雜念減少,遇到事不疾不徐,都應付得來,心情是輕鬆而安穩的。這樣子,人生不再充滿著「非怎樣不可」的規矩,不再隨時緊繃,而是很自然能夠放下,可以放過自己,也可以放過別人。多年來,我推廣真原醫,談飲食、運動、感恩和靜坐,和呼吸練習相輔相成,也就是希望更多人在身心各層面達到平衡,讓自在與快樂隨時浮現出來。這才是生命本來的滋味。
-
2023-09-03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皮蛋和豆腐 怎麼和平相處?
「皮蛋豆腐」方便、營養又美味,材料簡單,皮蛋、豆腐、醬油(膏)為主,香油、蔥花、柴魚片、肉鬆、香菜視口味增減,唯一的問題是,皮蛋和豆腐要怎麼和平相處?要兩者攪爛、你儂我儂,還是涇渭分明、食者自便?一「皮」成了天下難事,兩派似乎相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肯定的是,餐館絕對不會把兩者攪爛端上桌,除了賣相不佳,重點是剝奪了客人的選擇權。皮蛋曾在2011年被CNN評為「全球最噁食物」,2019年,義大利警方還查扣當地華人店鋪的800顆皮蛋、鹹鴨蛋,形容這是「不適合人類食用」的食物。英文更將之稱為「百年蛋」或「千年蛋」,讓人誤以為皮蛋是因儲存過久才變黑。皮蛋歷史約有600年,最早的文字紀錄可能是明孝宗17年(1504年)宋詡的《竹嶼山房雜部》,把皮蛋稱作「混沌子」,清初方以智《物理小識》把皮蛋叫「變蛋」,主要是取「蛋味變了」之意,在中國以江蘇高郵和湖南益陽的松花蛋最有名,台灣研製的減鉛皮蛋兼具美味和健康。仔細觀之,皮蛋「蛋白」晶瑩剔透、朵朵松花若隱若現,蛋黃似琥珀,溏心細如絲綢,美哉!從科學角度解釋,皮蛋是利用氫氧化鈉的氫氧根離子,滲透到蛋裡讓蛋白質變性的原理,當蛋白質受到鹼的作用時,會讓蛋白質裡面的水分凝聚,這就是皮蛋蛋白與蛋黃凝結為膠凍狀的原因。皮蛋蛋清也會變成黑色,但不是因為儲存很久造成,是因為蛋本身含有鐵、銅、鋅等礦物質,鹼和蛋白質作用就會產生硫化氫的氣體,再與這些礦物質反應形成硫化物,讓皮蛋變黑。皮蛋的特殊風味常被形容是「阿摩尼亞」味,這是因為在皮蛋熟成過程中會生成硫化氫、氨,氨就是常聽到的「阿摩尼亞」味道。皮蛋的誕生眾說紛紜,大致上都是鴨蛋誤放在石灰水(古時燒柴之灰)內的美麗錯誤,我最喜歡的是一個浪漫故事,高郵窮小子「水哥」母逝,只好賣屋辦後事,從此以鴨棚為家,他趕鴨到湖邊覓食途中,兩隻鴨子鑽入「松妹」家的菜園吃菜,隔天經過,松妹抱出鴨子要還他,水哥看鴨子肚子飽飽的,說不是他的鴨,松妹氣得丟還傻小子,水哥後來拿了鴨蛋送松妹,松妹也不收。後來松妹媽病倒在床,水哥每天就偷偷讓兩隻鴨到松妹家菜園下蛋,松妹發現,拉他到菜園說有30來個鴨蛋,要他拿回去,水哥說不然煮來請他,沒想到泡在柴灰水裡的鴨蛋竟然變質,兩人一試竟別有滋妹,開始製售「變蛋」,賺了錢,也成就良緣。皮蛋吃法多元,最簡單是直接切片沾醬油膏吃,不少人喜以此下酒,啤酒尤佳。也可做宮保皮蛋、炸皮蛋等,皮蛋瘦肉粥老少咸宜。港人「打邊爐」(港式火鍋)的平民湯底之一,就是皮蛋芫荽(香菜),香港作家何故曾以一鍋皮蛋芫荽湯,寫了一篇「愛在煙霧瀰漫時」,描寫一段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只是,不敢吃香菜的男女,就與愛情無緣嗎?大學時暑假,與新民羅浮群溯溪北橫,一名負責背負出發當天午餐的女夥伴,把圓鐵鍋綁在背包外,下方綁著塑膠袋,內裝剝好的皮蛋、豆腐和調料,一路顛行抵達休息處時,皮蛋、豆腐已四散融為一體,大家笑成一團,欣然食之。當晚,月明星稀,圍坐營火,哼著「晚會」歌,「朋友們,大家看,太陽已下山……大家來,圍成個圈,歡樂在今晚」。此情此景,皮蛋不再是調皮搗蛋,而是上天給我們的人生彩蛋,值得一生回味。
-
2023-09-02 焦點.元氣新聞
帶著愛犬去旅行/長腫瘤被宣告剩2年壽命,主人帶環島留下珍貴回憶
「養寵物是一生承諾!從你把寵物帶回家的那天開始,就要全心全意照顧牠一輩子。」米菇本來是隻在外流浪的1歲母黑狗,在2011年三月初的夜晚被大男孩領養回家,某次男孩帶米菇去短途旅行,在旅途中的第二個月發現米菇長了惡性腫瘤只剩2年壽命,男孩決定把旅行的時間無限延長,從此展開男孩與狗的環島旅程。與米菇的初次相遇 是此生「最棒的禮物」2011年三月初的夜晚,男孩下班於停車場在各自的機車上和同事聊著天,發現一隻前腳跛的非常嚴重的黑狗,不停嘗試著想爬上別人的機車踏板,卻被驅趕下車。隨後她緩慢地朝男孩方向走去,同事們見況後紛紛詢問彼此能否領養,但每個人都有無法領養的理由。男孩心想,家裡正在做貓咪中途,還有63隻貓房客尚未送養,當下並沒有答應領養黑狗。待人潮慢慢散去,只剩下黑狗無助地留在原處,心疼黑狗的男孩決定打電話詢問爸爸能否領養回家。在得知黑狗的情況後,爸爸答應說:「你帶她回來吧。」殊不知爸爸的這句話,改變了男孩至今整整11年的生命,男孩說這是他這一生收過家人給的「最棒的禮物」。將黑狗抱上車帶她回家後,鋪了一些舊棉被,她就自動的趴睡在棉被上安心入睡,好像知道自己終於不用再流浪,而黑狗也被男孩賦予了新的名字「米菇」。長惡性腫瘤剩2年壽命 開啟了環島旅程男孩在經歷和人類結伴環島兩度失敗後,決定改找一條不會抱怨的狗(就算抱怨男孩也聽不懂),展開一人一狗的環島壯舉。起初,原本預計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環島旅行,卻在途中發現米菇脖子上長了一顆惡性腫瘤,因生長部位太敏感只切除掉四分之三的瘤,做切片後紙本報告上寫著只剩2年壽命。男孩為了讓米菇最後的生命有美好的回憶,不想讓她只能在家裡跟附近公園活動,決定繼續環島旅行,直到米菇走不動為止。外公因罹攝護腺癌 無法實現旅行的夢想而之所以會有帶著米菇去長途旅行的念頭,是深受男孩外公影響,外公是位嚮往旅行的人,卻在男孩國中三年級時罹患攝護腺癌末期,讓他在短時間內從能自理,到生活需要別人輔助,至最後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死亡;癌症導致奮鬥了大半生的外公,到臨終前都始終無法實現旅行的夢想。男孩不希望米菇因罹患了醫學中判定的絕症,就走回頭路等待死亡,更不想讓她像外公一樣,到最後都奄奄一息在病床上,而周遭來探望的人都是充滿悲傷的情緒,等待的只有死亡這件事。於是,男孩與米菇踏上環島的旅程,因旅費不充裕,他們一邊打工一邊往下走,男孩做過山上採竹筍、酒店少爺、鞋店、燒烤店、民宿管家、民宿打掃、鐵工等等工作。但由於很多工作都無法帶著狗,讓男孩覺得自己有很多時間無法陪伴米菇,對她感到很抱歉。後來經由朋友建議,開始將旅途中所拍下的照片一一做成明信片,開啟了帶著狗在每個城市角落擺攤的生活。男孩說:「兩年的餘生,我所要做的就是持續的帶她走下去。」擺攤中小插曲:面對生命的到來與結束在擺攤的日子裡遇過不少過客,其中一位客人讓男孩印象深刻。當時男孩帶著米菇剛擺設好明信片,被一位看似學生弟弟的客人詢問,「我可以投錢然後摸摸你的狗嗎?我的狗狗昨天過世了。」這短短短一句話,讓男孩當下淚崩。在徵得男孩同意後,學生弟弟蹲下來摸米菇,聊天中得知他剛過世的狗狗陪伴了他15年,是從他一出生來到這世界就出現在人生裡的「家人」,陪伴他從0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到成為懂事的少年。對於這樣痛苦的離別,男孩於學生弟弟離開前給他祝福:「希望未來你還能遇到可以陪伴人生的狗狗!」身體逐漸老化 男孩細心照護米菇的老年生活「狗」大概在8歲時開始進入老年狀態,男孩與米菇一路相處11年,轉眼間米菇準備邁入12歲,當年和她在路邊相遇的畫面依然清晰可見。男孩慶幸自己這些年來都把時間留給了她,從六年前的旅行到現在,這當中的轉變就是慢慢迎接狗的老化,照顧方式也默默的準備迎接她的老年生活,像是隨時隨地都帶著她必須要的物品,牽繩、胸背帶、運輸袋、睡墊、食物、食器、衣物、毛巾,以及口服跟各種外用藥品、尿布。上下樓梯會跟米菇互相配合,讓她上肩背著或抱她行走,細心地照顧著她的起居,想休息就立刻幫鋪好睡墊,出門遊玩活動的時間也抓到了一個平衡。平時要例行帶米菇到診所回診,因為先天自體免疫的問題,導致會讓皮膚狀況比較敏感,夏天時皮膚狀況變得嚴重,必須一天換藥2-3次的長期照護,如果身邊沒有朋友協助一起換藥,男孩一個人手腳並用去處理,一次都是一小時左右。但儘管照顧到這種程度,還是有人會閒言閒語。起初,男孩會很在意,後來男孩轉念一想,只要照顧好身邊那些在乎我們以及我們所愛的生命就足夠,不要讓那些不相干的人動搖內心。米菇的離去 結束了環島旅程2022年11月17日,男孩照慣例帶米菇去獸醫院看驗血報告,被醫師誇讚報告的肝腎指數有進步。卻在離開獸醫院後沒多久,米菇發出兩聲微弱的聲音,在男孩身上斷氣。男孩當下嘗試CPR也壓不回米菇的心跳,到附近獸醫院後確認她已離世。米菇的離去對男孩是天大的打擊,導致身心狀況依然不太好,心像被挖掉一整塊,在任何時候都會突然不停流淚或爆哭,無法控制。回顧這11年中,和米菇一起度過了許多風風雨雨,各種情況以及喜怒哀樂,7年的流浪生活中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們,有支持、疑惑、質疑的,到最後還是一起在路上走著。11年來男孩與米菇幾乎是24小時的完全相處在一起,才驚地發現自己的人生不知不覺已在任何時候充滿米菇,凡事以她為優先考量。從一開始偶一為之的疼惜,到後來的每一次搬遷、工作,乃至於旅行,米菇早已是男孩人生密不可分、不可捨的一塊。男孩說道:「一開始旅行時,是我想和米菇一起看看這片土地的美好,到後來,則希望未來在我們別離後,我們走過台灣的每一個地方,都能擁有與她的回憶。」至今男孩才明白,當初撿米菇回家,以為是自己改變了她的生命,其實,她的出現也是來改變男孩的人生。男孩感謝家人讓自己從小就能決定很多事,讓自己決定自己的一生,也感恩在旅行的路途中所相遇的每一個人「因為妳而造就了今天的我,感恩米菇引領我與你們相遇。」人的一生的確不知道在何時會結束,或許你見到的人下一刻就消失在這世上,也或許你們就是最後一面。男孩叮囑有養寵物的主人,因為愛,不容有遺憾,要珍惜跟毛孩子彼此相處的時光,因為那些日常都非常珍貴。請在遺憾發生之前,開啟屬於你們的旅程!
-
2023-09-01 醫聲.Podcast
🎧|李玟逝世揭精神疾病現況 蔡長哲籲藉教育撕標籤
「你的笑容有多燦爛,就讓我們有多心痛…」巨星Coco李玟離世,藝人悼念字句道出了親友撕心裂肺。時間無法沖淡一切,若精神疾病患者缺乏病識感,任誰也難伸出援手,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說,較熟悉的憂鬱、躁鬱、思覺失調,已有口服藥物或長效針劑穩定病情,不過,他更建議將心理疾病列入國高中課綱,透過教育去理解這項疾病,也一舉將負面標籤撕下。🎧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遺傳、壓力、大腦生病⋯注意!躁鬱症自殺率更高精神疾病主要有兩大範圍,蔡長哲說明,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酒癮、藥癮等,都屬於精神官能症,而躁鬱症、思覺失調則是精神病,會有思考情緒、知覺、認知、行為異常,思覺失調患者常見幻聽、幻視,若沒有即時治療,認知功能、抽象和邏輯能力越發下降演變成慢性病。而躁鬱症又有躁期、鬱期,使情緒起伏波動大,自殺率高達憂鬱症的四倍。他指出,躁鬱症和思覺失調在台灣盛行率大約為1%左右;男女比例,思覺失調為1比1,好發年紀落在青少年階段,躁鬱症則是女性多於男性為3比2,好發年齡層除了在青年,30到40歲也可能是另一個階段。「像是剛畢業到外地就業、出國留學、組織家庭等人生轉換,由於處理壓力能力較常人弱,每一項壓力事件皆有可能成觸發疾病的因子。」誘發精神病的危險因子種類眾多,遺傳佔了部分,如果父母其中一方為思覺失調患者,孩子罹病風險為12%,如果是雙親皆為患者,風險就會增加到40%。同樣地,父母一方為躁鬱症,孩子罹病風險為12%到15%,雙方皆為患者,機率會到50%。「其實不只有遺傳,與大腦、體內激素等生理構造息息相關。」蔡長哲說。新藥問世治療選擇多 固定睡眠避免精神病復發「大腦和肝、腎、心一樣都是器官,所以也會生病。」蔡長哲說,精神疾病前來看診治療,都能獲得控制,藥物治療為其中選項,1950年代法國開發出全世界第一個治療精神病的藥物,後續衍伸出不同劑型,雖然曾有患者認為口服藥有嗜睡、身體不適等副作用,不過,目前藥物進展到第二代、第三代,以及近期上市的長效針劑,讓患者能穩定持續服藥。特別是長效針劑問世,破解了病人擅長的「隔空棄藥」。蔡長哲說,精神病患者總認為自己沒有生病,當然不願意配合吃藥,臨床上,即使醫護人員將藥物送到患者手中,親眼看著配水吞下去,誰知道患者的魔術把戲,不是瞬間將藥丟到垃圾桶,就是藏在口腔軟顎內再吐掉。他說,長效針劑推出後,醫護人員親自注射,而患者也感受到用藥前後差異,自然會定期回診打針,通常針劑要連續施打四到五個月,血液中才能維持藥物濃度。同時也提醒患者,失眠是精神病前導症狀,就算穩定用藥,如果睡不好相關症狀依舊會復發,所以要避免咖啡因攝取,並維持固定睡眠時間,避免精神混亂。鄰居、里長也能申請!社區優化助患者就醫靈丹妙藥難敵患者本身缺乏病識感或拒絕就醫,現行對於會影響社區鄰里的精神病患者,政府推出「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畫」,蔡長哲說,不管是鄰居、里長或病患家屬,只要一有狀況便能申請,轄區內的公衛護理師會到疑似個案家中診斷,確診後會依患者意願提供藥物選擇;若出現棘手的傷人或自傷行為,則會請警察、消防強制送醫急診。此外,衛福部草屯療養院也設有24小時的「精神醫療緊急處置專線中心(Call Center)」,警消接獲報案的當下,周遭醫療院所沒有精神鑑定的醫療人員,就能致電該專線,由醫療人員在電話中依照情況量表評估,不過,最後送醫與否,決定權會在第一線的警消。蔡長哲分享在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任職時,曾碰過一位患病的奶奶在後花園焚燒物品,由於鄰里擔心釀成火燒山,於是里長通報警消和他到場協助,抵達現場,經過研判確實患有精神疾病,不料,這位奶奶突拿起長棍亂揮,試圖攻擊在場人員,所幸警消經驗十足,將毛毯裹在阿婆身上強制送醫。回歸社區,一直是精神疾病患者控制良好後的目標,蔡長哲說,患者長期治療下其實和一般民眾無異,去機構化、朝向社區醫療邁進是國際趨勢,台灣近年也設立工作坊、康復之家、同儕支援訓練等。醫療和在地民間組織合作,織起接住患者的網。落實基礎教育 從小撕下精神病負面標籤影視作品對於精神疾病深刻描繪,引發眾人省思,看似緩緩撕下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標籤,實則仍黏有殘膠。蔡長哲說,近年診間碰到一位18歲高三生,罹患重度憂鬱,雖然有病識感,但形容隨時想從學校頂樓跳下,由於患者未成年必須得告知家人,然而,學生卻緩緩地說,父母一定會阻止自己來看精神科,最後是學校老師出面找來家長陪同看診。「這孩子的爸媽頂多才40多歲!」蔡長哲訝異,反映出的是社會仍對精神疾病的不理解,這讓他有感教育重要性。「認識精神疾病應該列入國高中課綱。」他強調,國高中介於罹病的好發年紀,從小教育能夠體察自己的心理狀況,進而除去標籤,這就和感冒生病,看醫生就會好。蔡長哲小檔案學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畢業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現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內湖身心精神科診所醫師經歷:台中美德醫院院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邱書昱音訊剪輯:高啟書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張羽萱特別感謝:台灣精神醫學會
-
2023-08-31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嘉義縣】老年人口占比第一 趙紋華:五計畫提升疾病衛教
嘉義縣的老年人口占比全台第一,因應長者照護的需求,嘉義縣近年積極推動腦中風防治,從衛教、運動、營養多管齊下,利用桌遊、複合式歐式健走等有趣的方式帶動長者邁向健康,同時結合社區據點與醫療科技,更能提早防治失智、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老人憂鬱等身心疾病。計畫一:設計桌遊 推廣腦中風防治 嘉義縣衛生局統計,全縣人口老化比率21.69%,冠居全國,腦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在嘉義縣歷年十大死因排名第四。衛生局局長趙紋華表示,老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為加強腦中風防治,嘉義縣運用圖卡或社群平台、發布新聞稿、地方電台廣播等方式宣導「微笑、舉手、說你好」的腦中風前兆辨識口訣,提醒民眾只要其中一項做不到,應該立即撥打119送醫,爭取治療黃金時間。●微笑: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舉手:單側手腳是否無力、舉不起來●說你好:說話是否口齒不清衛生局並委託北醫大副教授林立峯設計「腦中風識能提升創意桌遊」。趙紋華說,桌遊中融入了腦中風知識、危險因子辨別、症狀辨識和急性處置方法等知識,衛生局已培訓社區據點的139位種子教師學會桌遊卡牌的製作和玩法,他們回到社區後便透過桌遊來帶領民眾認識腦中風,學會照護自身健康,衛生局也會不定期到各社區據點驗收。趙紋華強調,透過這些模式推廣下去,老人家雖然不能100%清楚疾病,但至少懂得做不到「微笑、舉手、說你好」時要馬上撥打119求救,不久前她認識的一位住在很鄉下的老人家中風,就是因為記住了口訣,在第一時間打119,幸運地搶救成功。嘉義縣衛生局會在特殊節日時加強宣導,同時運用LOCAL(在地化)的方式和語言,拉近與縣民的距離。例如10月29日「世界中風日」曾與腦中風醫學會合作,由縣長翁章梁用台語拍攝「微笑、舉手、說你好」的宣導影片。此外,衛生局也常透過各村里辦公室,用在地民眾最熟悉的台語舉辦健康講座。計畫二:推動複合式健走翁章梁同時把運動與營養列為施政重點。疫情期間,衛生局特別與中正大學合作,推出「在厝顧健康」的30分鐘教學節目,每天早上和下午在地方電視台播出一次,由運動教練和翁章梁示範如何在家運動,同時還有日常的身體保健、 健康飲食等衛教內容。針對高齡長輩,近年衛生局推動複合式健走,是在健走時雙手握著特製手杖前後擺動,給予全身額外的推進力,可同時大量使用手部和背部肌肉,讓走路從半身運動變成全身運動。衛生局鼓勵長者每天健走30分鐘, 每周150分鐘,並利用嘉義縣梅山鄉生產的竹子製作竹製健走杖。趙紋華說, 複合式健走不但可防止長者摔跌,還能訓練四肢肌力、平衡力,減少對關節的負擔,延長行走時間,促進心肺功能,達到預防及延緩失能。在營養的衛教方面,衛生局推動「營養灶咖」。趙紋華表示,這是出動營養師到社區據點教導老人如何採買、烹調和食用才健康,例如中秋烤肉盡量選用原形食物,少烤加工食品,衛生局還製作「食物紅綠燈」、「阿嬤的冰箱」圖卡,從生活中教育民眾正確的飲食觀念。計畫三:強化ICOPE 主動出擊趙紋華也說,嘉義縣的衛生所功能很強,因為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所以要往前延伸,強化ICOPE(長者健康整合性照護評估),延緩失能,希望早一點找出長者的問題,今年全縣ICOP 評估5349人,有1011人異常,其中597人是行動不便,406人是用藥問題,篩檢出來之後再做轉介,盡早展開治療與照護。另一方面,社區據點對民眾的健康照護格外重要。趙紋華表示,衛生局常前進各據點舉辦活動,或由種子教師下去推動衛教,讓前往參與的民眾成為「種子的種子」,讓他們協助找出真正的高危險群來篩檢。例如有憂鬱症的老人不會出門參加據點的活動,但種子教師可以教導參加活動的老人如何辨識憂鬱症,讓他了解「隔壁的老人有類似症狀」,畢竟偏鄉仍有許多熱心民眾會主動通報和關心他人的問題。衛生局還主動訓練村里幹事和農藥商學會辨識與通報憂鬱症,扮演自殺守門員的角色,不久前就有農藥商很機警的通報一位平常從不買農藥的阿嬤來買農藥,原來她正是因為被詐騙而憂鬱想輕生。失智與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也是高齡化社會的常見疾病,嘉義縣推估2023年全縣失智人口約8493人,目前設有29處社區失智據點、3個失智共照中心,今年5月也與故宮南院、台北榮總合作研發「今牌人生-認知牌卡」的桌遊牌卡,以故宮文物內容做為促進認知功能的藝術輔療工具,帶著老人用圖卡去回憶生活和生命故事,強化認知功能,延緩失智。趙紋華也說,嘉義縣衛生局去年起推出「失智整合照護計畫社區篩檢」,以老年人口占比高達27.99%的六腳鄉為示範點,第一年篩檢出58位確診的失智人口,失智率很高,今年是第二年,要繼續前進其他村落篩檢。她強調,嘉義縣的高齡人口多,但很多老人不願主動篩檢,衛生局要透過多種管道,例如出動車輛載著老人到社區衛生室室篩檢,同時整合共照中心、長庚科大、長庚醫院與鄉鎮公所的力量,提供失智整合照護,「衛生局絕不能放著他們不管」。趙紋華表示,目前比較困難的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的篩檢, 因為沒有篩檢工具,國家政策也沒有推動,某些患者初期易被誤以為是失智,之前衛生局曾在社區據點篩檢出一位疑似失智的老人,後來因為使用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用藥有效,才發現原來他是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但無論是哪一種疾病,衛生局都希望能盡早發現 ,盡早治療,讓老人在地照護。計畫四:全台唯一 智慧綠能醫療車嘉義全縣18鄉鎮市遍布山區與海濱,為照護行動不便、出門不易的慢性病長者,嘉義縣衛生局積極推動行動醫療,每一個鄉鎮每月都會有醫療車巡迴至當地辦理 成人健檢、慢性病篩檢,長照的照護專員也會跟著到當地宣導,深入社區拜訪村里長長,了解有哪些長照需求 。趙紋華特別介紹,嘉義縣採用全台獨有的智慧綠能醫療車,以鋰鐵電池取代車輛柴油發電,結合AI科技推動心房顫動篩檢、智慧眼底鏡檢查,還有高科技雙能量 X 光骨質密度儀器(DEXA),病人的檢測影像結合AI,直接上傳雲端, 由醫師在後端判讀,讓社區健康守護更上一層樓。計畫五:潛伏結核篩檢計畫隨著嘉義縣的新住民人口增加,衛生局推出「潛伏結核篩檢計畫」。趙紋華說,東南亞國家因為沒有結核病的預防接種政策,結核病發生率較高,而嘉義縣目前有五千多位新住民,大多數來自越南、印尼和泰國等地,為免他們可能有潛伏性結核且在免疫力低落時發病,必須提早篩檢、提早治療。這項計畫去年先進行試辦,今年3月24日的世界結核病日正式展開,預計以三年半的時間完成。趙紋華說,今年目前篩檢一千例,已完成765例,陽性率高達18.7%,這些潛伏性患者正進行用藥治療中。預算分配 健康優先趙紋華同時談到,嘉義縣的預算有限,衛生局在爭取預算時,第一是考量是否與民眾健康相關、而且目的與對象都清楚的計畫,第二是考量死亡率,凡是和其他縣市相比偏高的疾病,衛生局也會加強防治預算,而縣長翁章梁都會非常支持。例如胃癌在嘉義縣的發生率占癌症的第八位,衛生局今年即展開胃癌篩檢,之前嘉義縣的C肝因陽性率偏高, 近年也加強篩檢,做的非常不錯,C肝篩檢率全台排名第四,肝癌發生率已逐步下降。而當預算有限時,衛生局會積極尋求民間資源,例如智慧醫療車的心房心室顫動、智慧眼底鏡等設備,都來自扶輪社等單位捐贈。【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享受數位陪伴 偏鄉、身障者線上輕鬆跨出門/送餐人生5
新冠疫情促使整體社會數位能力提升,不過對於獨居長者來說,因為社交網絡薄弱,要數位轉型仍是困難。Wacre遠距健康及數位人道協會創辦人潘人豪表示,對於高齡長者來說,無論是線上線下的社交活動,都有助於促進認知功能,維持生理機能,如果少掉這個連結,像是疫情期間,許多失智長者減少了外界的生理、心理刺激,短時間就從輕度失智變為中度失智。潘人豪以自己的母親為例,因為中風半癱需聘請外勞照顧,新、舊外勞交接後,因為新外勞怕媽媽跌倒,不敢讓媽媽走路,短短一至兩個月時間,少了活動刺激,加劇媽媽的肌少症,從過去旁人攙扶下可以自行走路,也可以甩動腳,但現在別人攙扶下走路更加吃力。在高齡社會下,延緩、維持生理機能十分重要,因為退化速度實在太快。潘人豪表示,政府推行長照2.0,利用不同資源鼓勵長輩到社區據點,使用共餐、課程,增加社交活動,提升健康識能,但如果是身障者或不良於行者,則需要家屬多加費心,安排交通接送,讓長輩到日照中心與其他長輩互動。在新冠疫情影響下,諸多社區據點轉以線上遠距課程進行,民眾在家就能同步跟老師做運動,克服無法出門的障礙,與此同時,也吸引到一群身障朋友,加入線上課程使用行列。潘人豪說,像是wacare 提供線上live課程,同時間500名同學在線上,開鏡頭與老師一起互動,即使長輩在家,但給予他「數位陪伴」感,讓他感受互動性,與單純看電視、滑手機看影片有很大差異。近年全台已有超過20個縣市,600個社區據點使用Wacare平台,替長輩做健康促進活動,先前與台東縣社會處合作,一堂線上拳擊有氧,同時有40個社區、800個長輩同時在線上上課。潘人豪說,長輩會有「數位恐懼」,對於嘗試新事物有恐懼感,往往不敢「下一步」,就怕一個不小心弄壞手機,但只要有人教他一次,學會就上手,因此許多長輩疫情期間,靠著孫子女教導精進數位能力。雖然疫情後許多人回歸線下活動,但仍有許多長輩愛上線上課程,包括騎機車、到運動中心運動,無時無刻都掛在網上,產生高度數位黏著度。但對於獨居長者來說,少了家人幫忙,數位能力較難快速進步。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開刀失能 8旬嬤嘆「不想讓人知道」斷社交/送餐人生4
高齡女性因為失能,不願再與好友聯繫。89歲的孫奶奶,10多年前因膝關節、髖關節陸續開刀,漸漸不良於行,今年又因摔倒導致手腕骨裂,生活無法自理,加上還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而申請長照送餐、居服服務。她過去從事服飾業,愛美的她會在有人來訪或上醫院時,特地打扮化妝,但她坦言,現在只與家人聯繫,拒絕與過去閨蜜好姐妹聯絡,「我現在這麼落魄,要人家幫忙,不見比較好,見了反而難受」。孫奶奶表示,自己有高血壓、白內障,10多年前開始,兩邊的膝關節、右邊髖關節都開過刀,沒辦法自己上下樓,今年過年時不小心跌倒,導致手腕骨裂,現在還在復健中。也因為手變得不靈光,無法做家事、也無法自行外出、就醫,幸好有長照2.0的居家服務員,每周一三五會來帶她到醫院復健,二四六協助打掃家裡、洗衣服及洗澡。她也擔心,哪天記憶變不好,不希望變成痴呆症(失智症)。孫奶奶年輕時在西門町開服飾店,對於美感很有一套,家中除了收藏許多富有設計感的衣服,也珍藏許多骨董,她現在只要有人來訪,還是會挑漂亮衣服打扮化妝,將外表儀容打扮得體。不過她回憶,早年店鋪遭小偷,損失慘重,年紀大了也不可能有人再聘她,不過她當年有買了間套房,經過里長幫忙下,她後續申請到低收入戶身份,得以使用長照2.0送餐服務,「很謝謝送餐員幫忙送餐,他們很辛苦」。孫奶奶數年前在家跌倒,正好送餐員抵達門口,聽到她微弱呼喊,發現不對勁,趕緊通報萬華老人服務中心,找到住附近的妹妹,但因為孫奶奶從家中反鎖,最後找來消防隊破門才進入家中。她透露,現在妹妹們會幫她帶早餐,姪女也會幫忙拿東西過來,自己大多與親戚聯絡,「我現在這麼落魄,不敢跟以前朋友聯絡,都要人家幫忙,我不想讓朋友看到,還是不見比較好,不然我反而難受」。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運將中風難趴趴走 用福利過活「只想等死」/送餐人生3
66歲的王伯伯,當了40多年的計程車司機,長期有抽菸習慣,3年前中風後不良於行,期間又多次跌倒,現在若要外出就醫,得靠居服員攙扶。原本預期可以開計程車到70歲,但63歲時被迫提前退休,雖然申請低收入戶,也用長照送餐、居家服務,每周除了親人還有志工、居服員輪番關心,但他現在的樂趣,是躺在床上抽菸、玩手遊、喝罐裝咖啡,沒有絕望想不開,但想順其自然「等死」。「以前會跟朋友唱歌、下棋,中風後,現在朋友慢慢沒聯絡,每天就是吃飯睡覺,日子變得很孤單、很無聊,朋友也不會找你,找你你也無法出門,出門他還要照顧你。」王伯伯患有高血壓、膽固醇、糖尿病等,近期又因為過敏免疫風濕疾病,2個月瘦了10幾公斤,到現在不到70公斤,他說,醫師說能維持原狀就阿彌陀佛,已經不會再變好了,「現在只剩吃飯、睡覺,沒有什麼想做的」。王伯伯的哥哥每天探視他,先前每天會和遠在美國的姊姊通電話聊天,但20天前因為手沒力氣,不小心摔壞手機,手機因此打不開,他換了新手機後LINE也重辦,自此和姊姊斷了聯絡,哥哥或其他親戚年紀都比他大,也都不知怎處理。他笑稱,等姊姊回台灣再處理,但姊姊年紀比他還大,久久才回台灣一次,不知何時才能飛回台,除了姊姊以外,幾乎沒有通話對象,「以前電話還會響,現在2、3天接不到一通」。王伯伯說,平時在家會看電視,像是「小明星大跟班」或政論節目,但自己不想投票,因為對政治不熟,只喜歡看電視上的人都在罵誰,他印象年輕時只投過一次票,是當時居住景美時,管區警察提醒他應行使自己的公民權,他才看了候選人名單,因為紀政是奧運選手比較有名而投她。他現在使用萬華老人服務中心送餐服務,稱讚「菜色好吃」,他也認為社會福利夠用就好,多了他也用不到,「現在只想等死」。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失能失目標 長者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送餐人生2
長照預算經費高達600多億,產出各類型長照服務,雖然接住了民眾照護需求,但卻未能顧及心裡需求,且根據統計,高齡長者尤其男性,一旦失能後,自殺率相較女性更高。專家表示,長照鼓勵在地安老,希望民眾走出家門參與社區活動,但仍有一群困難案主走不出來,如果政府沒有關注到年長者心理變化,當他們失能又失去生活目標,大多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教授黃松林表示,衛福部111年統計,各年齡層自殺死亡率,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8.4人,尤其老人自殺比率在失能後以男性居多,男性自殺比率為10萬分30至40人,女性則為10萬分之20至30人。黃松林說,當長者失能達到一定等級時,多半會建議到住宿機構,但不少高齡男性拒絕住機構,認為自己失能會被看不起,若不願意使用住宿機構,大多希望有社區照顧據點或長照服務可以協助他。此外,相較於女性一生經歷許多階段,像是懷孕生子、更年期等,對外自我揭露程度高,較容易說出心裡話,即使低潮也可以將情緒抒發,但男性不容易說出口,碰上憂鬱、想不開,「很多時候就走了」。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許多長者因為肢體障礙,延伸出環境障礙、心理障礙,漸漸不想與他人互動,會認為社區中其他人都很優秀,自己因為疾病、障礙而不好,更不願走出去,我國長照政策雖然滿足民眾生理、居家環境安全等服務,但較少去理解長者內心變化及生死議題,若沒有訂定生活目標,延續生命意義,對長輩來說就是「等吃、等睡、等死」三等人生。張淑卿說,長照社區據點多年發展下,會願意走出來的長輩,大多已經出來,老盟關注到一群不願走出來參與社會的長輩更需關心,因此去年起推出「孤獨處方箋-幸福好朋友」實驗計畫,培訓在地社區的長輩擔任志工,進入鄰里關心獨居長者,比起社工來說,在地志工與獨居長者多了份情感連結,也能陪伴他的生活,但根據觀察,至少要花2至3個月才能建立互信關係,甚至有些拜訪十幾次仍被拒絕。黃松林說,在英國,80歲以上有超過79%的獨居比率,將來只會更多不會少。針對我國現有67萬名獨居老人,近日老盟接受衛福部社家署委託,進行「獨居老人需求分析」研究,先請各地志工深入社區,針對獨居長輩的需求進行調查,再根據不同的需求,對應不同的系統介入,包括社政體系、醫療體系或長照體系,此調查估計花1至2年時間進行,以因應台灣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
-
2023-08-31 醫聲.高齡社會
唯一可說話對象 送餐員見一面成獨居救命繩/送餐人生1
送便當到家門口,送餐志工或許是獨居長輩每天唯一的說話對象。擔任送餐志工長達11年的鄭先生,趁著週末空檔,每周不間斷提供送餐服務,除了送便當以外,藉由短暫會面觀察長輩的生理變化,也看盡長照百態。他曾被高齡伯伯破口罵送餐太晚讓他餓,沒想到僅過幾個月,伯伯衰退嚴重,躺在床上無法動彈,也有家屬怕失智老先生走失,用鐵鍊「拴住家門」,但老先生在家摔破頭後,一周後不幸離世。現年50多歲的鄭先生本身有正職工作,在10多年前,於網路看到一段送餐給獨居長者的影片,深受感動,因而興起想加入志工行列的念頭,不過北市送餐單位,大多僅服務周一至五的午晚餐時段,經過多日搜尋,正好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徵求送餐志工,他寫了封自我介紹信到中心,在111年獲錄取,開始送餐志工的行列。送餐過程讓他感慨萬分。一位90多歲的老兵患有白內障,身體相當硬朗,但與室友關係不佳,若不在時,室友見鄭先生來送餐,會嚷嚷著「敲什麼門,別吵,把便當放地板」等語,鄭先生遂另準備塑膠袋,把便當裝在內掛在門把上。日前,老兵突然向他吐一句「我這麼老,國家還養我,我對不起國家」,鄭先生趕緊送上安慰,肯定他一輩子為國付出,老兵一聽默默流下淚,彷彿緩解片刻孤獨。另一位90多歲失智症伯伯,多年來由40多歲姪子照顧起居,兩人住同棟不同樓,先前因多次走失,姪子索性用「鐵鍊栓門」,因為鄭先生需送餐,才持有伯伯家鑰匙,可以開門入內幫忙放便當。一日,他送餐發現伯伯躺在地板,後腦勺血流已乾但仍有意識,告知姪子時,卻換來「一個大白眼」,讓鄭先生很是錯愕,一周後,得知伯伯離世噩耗,雖遺憾,但他能理解沒有替手的家庭照顧者有多辛勞。中心每日須完成100多個便當配送,每位送餐員大約分配送10個便當,以萬華服務中心來說,送餐志工大多由退休族組成,年紀最大有75歲,最年輕則有大學生,鄭先生則是中生代。他表示,先前有位送餐大姐膝蓋不好,但送餐路線需要爬樓梯,總忍著腳痛就為了送一個便當,他發現後,主動與大姐換路線,讓大姐送有電梯的公寓大樓路線,緩解大姐的送餐負擔。在北市的送餐員,每次出勤可獲300元補貼,鄭先生說,送餐員為了趕時間,可能會暫時臨停,面臨被警察開單風險,但也有善良的鄰居會幫忙看車,也有熱心肉鬆店老闆會贊助肉鬆給長輩加菜,先前有次太晚到,讓一位長輩餓著而換來一頓罵,沒想到過幾個月,那位長輩病情快速惡化,從中氣十足罵人,到躺在床上動也不動,鄭先生想起那幕,仍忍不住哽咽,「現在有長輩要罵都給他罵,至少他還有力氣罵」。「我以為當志工是來付出,但其實收穫更多。」鄭先生說,有時長輩見他冒大雨仍送便當來,會不好意思地反饋關心,他認為,可以當志工是何其福氣,代表自己身體還很健康,他的家人也十分支持,現在他能將溫熱便當送到長輩手上,更是他最大的滿足,他也期許,未來有更多人可以加入送餐志工行列。
-
2023-08-31 養生.家庭婚姻
「只當一天的父親!」5歲小男孩因太思念父親,對路人提出這要求 結局反轉如日劇情節
文 / 推特@gife102、日本行銷最前線失去父親的5歲男孩,因為太想念爸爸,竟然對路人做了這件事!日本網友推特瘋傳的故事,細膩的描繪,就像日劇情節一樣感動無數人。認錯爸爸的小男孩這是發生在15年前,當時我28歲的事。上班午休時間,我坐在公園吃著便當,一個小男孩向我走過來,對我說「爸爸!明天要來運動會喔!」我完全不懂這小男孩在說什麼。這時小男孩的媽媽過來對我說「對不起!」看到我抬起的臉,小男孩的媽媽顯得非常驚訝,這位媽媽說,她先生在半年前去世了,而我長得跟她先生很像,所以小男孩搞錯了,5歲的小男孩還不知道父親走了,也無法理解人的死亡是怎麼回事,才把我跟他父親搞錯了。運動會一定要來喔!我看著小男孩幾乎快哭出來地說「運動會一定要來喔!」,當時的我既沒娛樂也沒戀人,假日也是挺痛苦的,我就問小孩媽媽「我可以參加妳兒子的運動會嗎?」媽媽開心地說「可以嗎?那就拜託你了」。隔天,我穿著適合運動會的運動服來到幼稚園,運動會裡有許多親子活動的項目,我緊握著小男孩的手死命奔跑,度過非常快樂的一天。運動會結束後,小男孩問我「爸爸不回家嗎?」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感到對自己的厭惡,為了騙小男孩而當一天父親這件事感到後悔。在那之後過了許多天,我對小男孩的媽媽說,「請讓我當妳兒子的父親吧」,她回答「好的」。經過15年後,我的兒子在今天20歲了,我萬分感謝15年前的那一天,兒子在公園裡把我跟他父親搞錯這件事,就算沒有血緣相繫,從運動會那天起,我跟兒子就是父子了。給親愛的兒子,20歲生日快樂父字網友:根本日劇情節上演這樣的故事情節彷彿是日劇的真實翻版,細膩的情感描述感動了不少人!雖然不少網友玩笑說到,「也想到公園坐坐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假爸爸」在陪伴小孩當了一天爸爸的後悔,真的真情流露。「不論真實與否,今天聽到一個好故事!」研究:失去親人,孩子永遠記得感人的背後,也讓人感受到孩子失去父母後,渴望再度擁有的心情!科學研究,不論子女年紀多大,失親的經驗都會深切影響他們的身心狀態。尤其幼稚園以前的年紀,其實並不是很明確了解「死亡」的意義,如果大人對「死亡」這件事表現得很平靜,孩子就能很自然的接受;否則如果大人表現得比較情緒激動,孩子就會覺得死是件可怕的是。所以,教導「死亡」不是嘴巴講,而是由行動上做起,正向面對才能溫柔放下。延伸閱讀:.「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失去至親如何走出悲傷?心理師教你「怎麼好好說再見」.無繳交期限!病危教師板書「最後的回家作業」:未來相遇時請告訴我你完成了※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3-08-30 醫療.泌尿腎臟
天天以手搖茶飲當水喝,當心尿路結石!日常3重點預防
許多人不愛喝水,習慣喝手搖飲,甚至一天會喝上好幾杯,但手搖飲茶種常含草酸,長期大量飲用,恐影響身體正常代謝,增加尿路結石發生機率。長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邵郁鏵表示,炙熱夏天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等尿路結石旺季,病人數較其他季節增3至4成,病人有年輕化趨勢,以往結石好發於50歲,如今已降至30、40歲。天天喝茶為什麼會引起尿路結石?哪些因素會增加尿路結石發生率邵郁鏵曾收治一名18歲大學生,因長期喝茶類手搖飲引發腎結石,經治療後才排出結石,但這輩子都需要注意結石復發風險。另有一名30歲工程師,經常以無糖茶替代白開水補充水分,以為一天喝超過2000㏄的無糖茶,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水分,不料,常飲用的無糖紅茶茶種富含草酸,因此罹患腎結石。「大多數人因為攝取過多的草酸,加上基因遺傳或體質因素,因此罹患腎結石。」邵郁鏵說,發生尿路結石因很多,可能是受個人體質、家族基因、飲食習慣等因素多重影響,又沒有補充足夠水分,經常攝取高鈉、高普林、高草酸飲食或用藥狀況等,都可能加速結石生成。邵郁鏵舉例,以泡牛奶來說,如1匙奶粉用30㏄的熱水沖泡,可以把奶粉完全沖開,但若用30㏄的熱水沖泡2匙奶粉,奶粉就會沉澱在杯底,除非用60㏄的熱水才能完全沖開,避免罹患結石的方式也是如此,因此,民眾應有適度飲食的觀念。喝茶、咖啡可調劑人生,但不能把手搖飲取代水分攝取茶、咖啡等飲品是許多現代人生活的調劑品,認為可以替代渾然無味的白開水,因此很多人誤以為「喝手搖飲可以完全取代水分的攝取。」邵郁鏵說,其實這是錯誤觀念,重點是喝手搖飲的同時,也要多補充水分。建議手搖飲1天以1杯為限,飲用最好不超過600㏄,主要以白開水作為補充水分的來源,一般日常每日飲用超過2000㏄的白開水,即可有效遠離結石。「喝手搖飲、喝茶,一般份量的飲用不會增加結石生成的機率,每天大量飲用高草酸的茶類,才可能造成結石的生成。」邵郁鏵提醒,若有糖尿病史者腎功能原本就不好,喝手搖飲必須注意。他曾收治一名50多歲男子,患有糖尿病多年,又愛喝手搖飲,沒想到兩側腎臟都出現腎結石,引發急性腎衰竭,緊急手術取出結石後,才避免腎功能完全喪失的危機。民眾平時如何檢視自己是否罹患尿路結石?有早期症狀嗎?民眾如何檢視自己是否有結石?邵郁鏵說,腎結石患者大部分沒有症狀,少數患者出現症狀時,可能會有輕微血尿,但若結石掉至輸尿管時,可能會覺得側腰有不定期的疼痛感,並開始有血尿、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建議盡快到醫院接受檢查。邵郁鏵指出,當檢查真有結石存在體內,會依個人病情進行手術、體外震波等治療,在身體不舒服期間,每日應喝白開水約2500至3000㏄,切記不要憋尿,以減緩結石帶來的疼痛,並幫助結石排出體外。尿路結石預防方法1多喝水,每天喝水2000㏄。2飲食清淡,少吃肉,吃太多肉和鹽是尿酸形成原因。3含草酸高的菠菜、紅菜、巧克力、楊桃等食物要少吃,也易造成結石發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30 養生.家庭婚姻
婚姻是墳墓,離婚是重生,小三愛來盜墓?踏入婚姻前必「思考6問題」
現今許多長輩仍認為婚姻是女人的歸宿,只有結婚生子才能幸福。但真的是如此嗎?婚姻到底是愛情的堡壘、天堂,還是墳墓?有些人的厄運正是從婚後才開始,若不幸嫁錯郎,婆媳問題、生子壓力、家庭暴力...,婚後的生活宛如人間煉獄;此時,有些人就會斷捨離,果斷離婚逃離「愛情的墳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對此,元氣網在臉書粉絲團詢問大家對婚姻的看法,「結婚是墳墓,那離婚是什麼?」,引起網友廣大網友留言回覆對婚姻的看法,多數人認回離婚是解脫、自由、天堂。對於結婚與離婚,你的想法為何?對婚姻的看法,你偏好哪一種?有網友表示,離婚是通往重獲新生之路。「離婚是走向天堂!自由的香氣」、「人生新的里程碑」、「生命的後花園」、「重生的機會」、「人生無限美好時光!」、「結婚是愛情的墳墓,離婚是幸福的開始」、「浴火重生」、「爬山,從谷底開始爬向高峰」、「二次投胎,好好再來過美好的人生」、「解脫~重獲自由」、「結婚是墳墓,離婚是真面目」。更網友表示,離婚後再婚是再踏入墳墓。「再婚就是執迷不悟!」、「離婚是開始下一個墳墓」、「外面的人想跳進去;裡面的人更想逃出來」、「死裡復活,然後準備再踏入墳墓」、「離婚是撿骨,再婚是重新下葬」、「找更好的風水寶地」。也有網友表示,結婚是圓滿家庭的開始,不鼓勵離婚。「結婚是圓滿家庭的開始,也是人生課題的學習。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夫妻應知足常樂,互相忍讓」、「今時今日年輕人離婚好平常,但會影響小朋友心靈創傷」、「結了婚有情有義者有血有淚,若遇到婚後不如意,第一定會為孩子的前途咬牙忍住,盼望著孩子平安順利長大成人」、「對婚姻幸福的來說離婚是地獄」。除了以上留言,也有一些有趣的網友回覆。「離婚是屍變,從墳墓爬出來」、「離婚是在棺材裡醒過來!復活」、「很多人爬出墳墓一段時間後~還會再度入墳墓!重溫墳墓夢」、「到過陰間一回,又起死回生」、「被小三盗墓」、「穢土轉生」、「脫離苦海,得道升天」、「開棺發財」、「離婚是移除墓園」、「自己爬出來掃墓」。網友分享「愛情繆理論」其中一個網友更分享「愛情繆理論」,來看看網友對婚姻感情的觀點如果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渴望愛情 → 不知死活物色對象 → 活得不耐煩了相親 → 為自己的墓地看風水愛慕 → 大限之期不遠矣表白 → 自掘墳墓拒絕 → 死裡逃生談戀愛 → 這不是玩命是什麼寫情書 → 為自己的墓地分期付款冷戰 → 苟延殘喘分手 → 千鈞一髮破鏡重圓 → 該來的還是要來求婚 → 教唆自殺儲蓄結婚基金 → 投保壽險訂婚 → 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結婚 →雙雙殉情第三者 → 盜墓移情別戀 → 遷墓離婚 → 置之死地而後生訂婚宴客 → 追悼會結婚宴客 → 超渡法會親朋好友 → 奔喪大隊包紅包 → 慰問金公證結婚 → 由法院出具死亡證明集體結婚 → 集體自殺結婚熱潮 → 爭先恐後趕著去死理想的結婚對象 → 人間淨土結婚多次的人 → 示範公墓婚友社 → 葬儀社婚姻專家 → 公墓管理員結婚紀念日 → 清明掃墓節一般狀況結婚 → 壽終正寢閃電結婚 → 猝死先上車後補票 → 爽死奉子之命結婚 → 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對婚姻猶豫不決 → 生死一瞬間假結婚 → 裝死異國之戀 → 客死他鄉女人總是引誘男人走向愛情的墳墓 → 最毒婦人心男人總是帶著女人奔向愛情的墳墓 → 無毒不丈夫進入婚姻前 該思考6個問題結婚是一個人生的重大決定,需要好好思考和衡量,切莫一時興起衝動踏入婚姻。在進入婚姻之前,你該問自己的以下6個問題:1.慎選交往的對象:找到適合自己、能夠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的伴侶,能夠共同經營一段幸福的婚姻。不要因為壓力而草率地選擇對象。2.了解雙方家庭背景: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還涉及到雙方家庭的背景和價值觀。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對方,避免未來出現矛盾。3.婚前應談好條件:婚姻需要共識,包括婚後的生活規劃、財務管理、子女教養等等,應該在結婚前討論清楚,確保雙方在未來的日子中能夠相互支持。4.婚姻需努力經營:婚姻不是一個靜態的狀態,需要雙方不斷地努力經營。學會溝通包容、理解和妥協,經常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和愛意。5.婚姻非人生必需:結婚是一個人生的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必須結婚。如果你覺得單身也能過得很好,那就不要被壓力或別人的期望左右自己的選擇。6.不要急於做決定:結婚是一個重要的決定,不要急於做出決定。要好好地了解自己和對方,思考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再做出決定。要遇到好的對象不容易,結婚也不一定就有依靠,還是要有能力養活自己,自主決定過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已經結婚的若不幸福勇敢斷捨離,還沒結婚的先仔細思考是否適合自己,祝大家都能往想要的幸福邁進!延伸閱讀:.女人結婚才有依靠?媽曝血淚史反駁爸「嫁你倒楣下半輩子」.富養VS窮養,親眼見證階級複製!網友嘆:沒錢不要生小孩.無法忍受夫不願吃虧,妻訴請離婚!專家點出「讓婚姻走到絕路的10大地雷」
-
2023-08-29 癌症.大腸直腸癌
愛運動、不吃燒烤油炸卻罹大腸癌!男星「貪小便宜」做一檢查救自己
曾演出鄉土劇「甘味人生」、參加歌唱選秀比賽節目「超級紅人榜」的八點檔男星涂晨洋透露自己飲食養生、不菸不酒卻罹患一期大腸癌,所幸即早發現。而早發現的關鍵,竟是因為他「貪小便宜」的個性。飲食養生每天運動,沒想到會罹癌52歲的涂晨洋日前在《健康點點名》節目中透露,今年6月份到醫院打疫苗,護理人員告知他有免費的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可做,涂晨洋一聽到「免費」兩個字立刻答應。做完不久後,他便接到醫院打電話來告知他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陽性,回診確認為大腸癌,所幸早期發現為第一期,已安排好9月做大腸鏡手術切除。不是飲食健康就不會罹癌!大腸癌致癌因子多 涂晨洋之前受訪表示,他不太吃燒烤或油炸物,平常大都吃水煮食物及大量蔬果,也沒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飲食上可說是相當健康;此外他還每天上健身房運動,實在想不到自己竟會得大腸癌。醫師告訴他,罹癌不止因為飲食,也有可能因為基因、壓力等影響,導致體內癌症基因被誘發。其實像涂晨洋飲食養生卻仍罹癌的病例也不算少見。之前更有不少人以為吃素就比較不會得大腸癌?對此,國健署也曾闢謠指出,罹癌向來並非單一因素。大腸癌的致癌因子,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體重過重等都是危險因子,有些民眾以為吃素就是清淡飲食,若在烹調時使用過多的食用油或攝取過多素料,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哪裡做?既然飲食健康也不一定保證不會得大腸癌,定期健檢更是預防的關鍵!由於在台灣,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目前國健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 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持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檢查。最新特約院所名單查詢: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糞便潛血檢查若陽性,也不代表就是罹患大腸癌,需要再後續追蹤。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曾受訪指出,潛血檢查陽性者,代表糞便內有血液,懷疑腸胃道內有出血情形,或有息肉、腫瘤導致,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時,看到息肉多半會切除,若是腺瘤性息肉,後續可能癌化為侵襲癌,甚至大腸癌或轉移,而切除息肉產生併發症機率低於千分之一,無須過度擔心,重點是要及早切除以避免病變。大腸癌篩檢結果後續怎麼做?●陰性結果→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篩檢●陽性結果→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息肉直接切除。若無法做大腸鏡檢查時,可用鋇劑攝影+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能疾病:腸胃道出血,或息肉、腫瘤【資料來源】.《健康點點名》YouTube.國健署大腸癌篩檢.疾病百科/大腸直腸癌.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8-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儀容重要?還是遺容重要?
出門要打扮,要儀容端正,這是社交禮儀,尤其女性出門要化妝自不在話下,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同樣的,人往生了,遺容也要整理一番,以對往生者的一種尊重,也讓家人寬心。儀容要好看,第一點人要健康,如果已經病得很嚴重,再怎麼打扮,臉上還是看得出有病容,例如一百元新台幣上的國父那張臉,就是典型肝病末期的病容。古語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看一個人的瞳孔,可以知道他有沒有說謊,事實上醫生在判斷病人生死,就是用光線照瞳孔,看對光有無反應,如果對光沒反應,表示病人沒救了。如果往生時遺容很安詳,大部分是猝死的,尤其是心臟病或腦血管病因而往生的;如果是癌症末期往生的,通常是臉型消瘦,形容枯槁的。儀容可以打扮,有時可以判若兩人;遺容也可以裝飾,以安慰死者及家屬,但不管如何,生前知道身體的健康如何保養,比往生之後再來整理遺容重要多了。
-
2023-08-26 養生.人生智慧
昔墜馬與死神擦身而過!林志玲曝優雅之道:遇問題時「面對、解決或放下,然後啟程」
啟程再出發,而不是原地踏步。歷經墜馬意外,與死神擦身而過!當我遇到問題時,我有一個反射性的口號: 「面對、解決或放下,然後啟程。」 其中並沒有逃避的選項,因為逃避等於原地踏步,我也不覺得一定要找人來負責承擔錯誤就是解決的方式。 我們的人生,本就是一個要不斷下決定或解決的過程。而最終你會理解,要負責任的就是自己,沒有人可以全程幫你。 二○○五年,我在大連拍攝廣告時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意外。當時我所騎的馬,原本應該是在平坦的草原上奔馳,但卻突然不受控制往森林的方向瘋狂奔跑。 其實我不是被摔下來的,我是在馬快要進入森林的前一刻,決定跳下來的。那一刻我知道,只有跳下馬我才能夠保護我自己。 在一秒當中你所做的決定,決定了你的未來。當然之後就是一片空白,好像身體靈魂去了一個別的世界。我醒來時,看到的白色牆面有很多血跡,確定了我在醫院。我隱約聽到旁邊醫生的討論:六根肋骨七處斷裂性骨折,再往上一公分是心臟,就沒得救了。好,那我至少可以活著。 每天面對白色的天花板,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疼痛,每一口呼吸都在痛。 恐懼、未知、不安,但是我一滴眼淚都不敢掉。因為如果哭了身體抽搐一定更疼痛。我要用所有的精神修復每一顆細胞,我一定要復原。 經紀公司以及家人對於誰該負責、誰該解決,有著來來回回的討論。當然也包括大律師的各種建議,覺得這個案件太受矚目,必須要訴訟索賠。因為當時還是小模的我,連基本保險都沒有。記憶中,我用了非常微弱的力氣說:「都不需要,請大家放手。我會自己好起來。」 【延伸閱讀:林志玲的優雅之道: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從容面對時間與青春,不要做一個被年齡支配的女人】遇到問題的2個選項:解決或放下 這真的不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但確實是我生命中,遇到最大的一個挫折和難關。沒有人能夠解決,連我自己也不行。 那次我的選擇,就是放下。解決,或者放下,看似說得輕鬆,但中間可能會有著很多很多的情緒轉折,無助、慌亂、恐懼、不安……,也有可能是對人或是對自己的失望,在心裡反覆不停的播放。 但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被自己給困住了。複雜的或許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心裡有各種情緒在它周圍蔓延滾動。 結果時間和精力沒有放在問題的解決上,而是來來回回的跟情緒角力與較勁,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解決,給了自己成長的機會;放下,給了自己解脫的機會。然後無論腳步是沉重、堅定或者輕盈,最終都能好好的啟程前進。 不要害怕做決定,遇到挫折時,我們可以從容淡定面對,只有這兩個選項:解決或是放下。請不要為難自己陷入原地踏步的漩渦。 我一直相信,老天爺給你多大的困難,就會給你多大的智慧。擁有放下的格局 放下,也許有更美麗的轉彎,轉身看看另一片天空吧。【ChiLing優雅小提醒】◆遇到問題時,面對、解決或放下,然後啟程。其中沒有逃避的選項。 ◆解決,給了自己成長的機會;放下,給了自己解脫的機會。 ※本文摘自遠流《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延伸閱讀:.林志玲48歲像20歲的凍齡秘密!志玲姊姊「9個抗老保養好習慣」.爸10字家訓改變林志玲一生!提醒培養思考與創造力,做自己的主人.林志玲優雅之道: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不要做被年齡支配的女人
-
2023-08-26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講堂/會收驚的泌尿科權威李明輝!養生靠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
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李明輝是泌尿科權威醫師,對於間質性膀膀炎的研究與照護貢獻卓著,擔任院長近4年,致力推動醫院朝急重症、社區醫療及長照方向努力,目前院區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放射腫瘤治療中心,期許多面向提升院內醫療量能。養生秘訣/ 早睡早起 早餐吃蛋避油炸45歲時,李明輝開始避吃油炸物,每天早餐吃2個水煮蛋,中午食量較少,飲食清淡;50多歲時,他盡量早睡早起,每天清晨6點15分起床,晚間10點半就寢,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晚上他會看非自身專業的書,是他平日紓解身心的方式之一。李明輝學生時代打籃球,還是大學校隊隊長,後來打高爾夫球30多年。他認為打高爾夫球到一定程度,就是心智遊戲,落球雖離洞口僅幾尺,但一失準影響大。緊張環境可訓練控制情緒、技巧,對他操刀也有幫助,但近年打高爾夫球的時間少,多利用空閒散步運動。李明輝的生活哲學是「己所與人己愈有」,認為不要害怕多給與別人會造成自己損失,幫助別人精神、心靈更充實。到國外旅遊幾乎都是參加醫學研討會時,會多請幾天假帶妻子同行,走訪過的國家中,他喜歡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日本也是鍾愛的旅遊地。學過收驚 順勢走上行醫路老家在高雄橋頭的李明輝,父親在他年幼時因肺結核病逝。國小五、六年級時,他被一名國小退休校長選定「接班」傳授收驚手法,他其實不情願,但親戚都相信,學會後也只在家裡幫親戚的孩子收過驚,讀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時,仍認為收驚沒科學根據,心想都要當醫師了,還幫人收驚很不協調,但找他的親友反而更多。「小姨子移民紐西蘭前,小孩發燒生病多天,多處看診也不見效,拜託我收驚,我勉為其難幫忙,沒想到第二天真的就退燒,也許是巧合,但難以解釋。」李明輝說,他自小學業成績好,父親又因病早逝,加上收驚助人經驗,他順理成章選擇學醫,走向行醫人生,濟世救人。高醫畢業後,李明輝到北榮任住院醫師,選擇當泌尿科專科醫師。他說,過去皮膚泌尿科總讓外界有「花柳科」的誤解,其實泌尿、皮膚科各有不同領域,泌尿科包括男女腎臟、膀胱、腫瘤醫學及攝護腺、陰莖、性功能等男性醫學,他原可留在北榮,因妻子娘家在台中,後來轉到部立台中醫院服務,也從事泌尿科功能性的臨床研究。病友福音 提創新照護模式李明輝表示,過去間質性膀胱炎較少受關注,但這類病人生活其實很困擾,膀胱常有尿意,但排尿卻少,不解又痛苦,病患常求助無門,這類患者女性占八成,尤其結婚女性甚至因疼痛放棄性生活,影響家庭幸福,因此他進行此領域的研究,希望加強這類病患的照護。李明輝提出創新照護模式,包括結合生理、心理、社會的BPS模型,2004年發起成立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透過協會運作讓大眾知道有這種疾病,幫助病友不只在醫院有生理醫療照護,也有精神科、心理諮商師協助,並被社會接納。苗栗醫院是全縣唯一公立醫院,屬於區域醫院,苗醫發展有三大方向,第一要務是照顧民眾健康,除了要發展急重症醫療,並以雁行計畫連結社區開業醫建構醫療網路,同時強化長照。李明輝說,苗醫在癌症照護方面,開刀、化療能力都具備,但欠缺放射治療,院方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及放射腫瘤治療中心目前是「進行式」,除硬體設施外,也要推動並整合全人照護,持續為日後醫療能量播種奠基。馬惠明小檔案.專長:膀胱功能障礙、尿失禁、攝護腺疾病、攝護腺肥大、疝氣、尿路結石、泌尿腫瘤、膀胱癌、攝護腺癌.現職:衛福部苗栗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加州聖地牙哥醫學中心研究員、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畢、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經歷:衛福部豐原醫院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代理院長、衛福部台中醫院副院長、衛生署台中醫院泌尿科主任、台灣間質性膀胱炎關懷協會發起人.給病人的一句話:人生三大樂事:吃得下、尿得好、睡得著;當面對疾病困擾時,聖嚴法師四句話轉送病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
2023-08-26 退休力.理財準備
步入超高齡的社會,需避免3NG行為陷入「退休金不足」的困境!
台灣社會面臨生育率不及死亡率,且2023進入65歲老年人口將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生不如死的時代,人口結構改變也讓現行退休制度面臨挑戰,然而絕大多數人在準備退休金時,仍會誤踩3大NG雷區,造成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NG雷區1: 不求大富大貴,以為靠勞保勞退就能維持基本生活台灣平均死亡年齡已經超過80歲,逼近90歲。面對高齡化,假設想在65歲退休,將有長達25-30年只有花費、除了退休金外沒有收入的第三人生。舉例來說,一位25歲新婚、剛進入職場的王小姐,開始盤算自己退休後可領取多少「勞保+勞退」。若以薪資每年調升2.5%計算,王小姐退休後每月最高可領取的勞保年金為28,396元(勞保年金=投保薪資現行最高級距為45,800x投保年資x1.55%),再加計勞退每月可領約6,640元後,每月可領取金額有35,036元。這樣的金額在目前看似不少,但如果計入每年2~5%通膨水準,這筆錢絕對不夠支應40年後退休生活的花費。不NG解法:無論退休前、退休後,都要把錢放在可以打敗通膨的穩健投資上!表一:不同通膨條件下,王小姐40年後每月消費金額及扣除勞保+勞退缺口NG雷區2: 省吃儉用,就能存下一筆豐厚的退休金樂觀的王小姐就想:自己還有長達40年的時間可以存錢,只要自己願意每月省吃儉用,就有機會存到一筆錢、補足退休後活到平均餘命84歲、長達19年每月不足的花費缺口。但是她萬萬沒想到,如果以通膨3%計算,在不加計退休後仍持續通膨的狀況下,退休後19年間需要花費10,564,380元。也就是說:王小姐在25~65歲這40年的工作期間,每月需省下22,009元來因應退休後的花費。以王小姐剛入職場的新鮮人而言,月薪大概落在3萬上下,存下2.2萬並不容易。但若能將錢投入年化報酬率為6%的投資組合,每個月只需要不到5,000元的投資,就有很高的機會達標(見表二)。不NG解法:善用時間魔法、透過投資組合,以長期穩健的投資報酬,大幅減少每月需投入的金額或縮短達標的時間!NG雷區3: 養兒防老,先投資子女,退休後就有保障王小姐又想,既然自己存錢不易,那把老後生活交給子女總行了吧!然而,「養兒防老、積穀防饑」是過去大家庭時代的觀念,隨著育齡婦女生育人數逐年下降,現今育齡婦女總生育數更僅0.98人,這意味著:一個家庭可能連1個子女都沒有,養兒防老成為不切實際的舊時代觀念。(如圖一)不NG解法:靠子女不如靠自己,立即試算你的退休金缺口有多少→靠自己,打造不NG的退休現金流「趁早」、「紀律投資」是累積資產的兩大心法,接著於屆齡退休時再將這筆資產投入有配息的基金,是退休金準備的2大步驟。以王小姐現年25歲的年紀而言,想在65歲退休時存到1,000萬,以投入投資報酬率6%的金融產品而言,每月需要的投資金額不到5,000元,比起35歲才開始的人每月投資金額幾乎只需要一半,因此越早開始越不費力。表二:65歲累積千萬資產,不同投資報酬率下,各年齡層需投資的金額退休準備這檔事,只怕不做、不怕晚做。關於退休準備最大的問題,就是大多數人總以為退休離自己還很遠,往往都在40歲過後才開始思考退休的議題,在少了長時間累積的可能性後,這時更需要野村投信獨家D檔投資法。D檔投資法的原理是:遇基金淨值與前10個基金營業日下跌超過10%時,會自動逢低加碼,不用盯盤就能自動化操作,實現巴菲特名言:「只要是好標的,就應該逢低加碼」的價值投資法精神。根據過去的經驗,D檔投資法遭遇過去5次危機事件時,不管是相對高點或低點進場,投資成效都比定時定額更好,讓資產累積更高效,為樂退人生奠定良好基礎。【野村投信獨立經營管理】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須知)。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本公司及銷售機構均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亦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查詢。基金買賣係以投資人自己之判斷為之,投資人應瞭解並承擔交易可能產生之損益,且最大可能損失達原始投資金額。基金不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如因基金交易所生紛爭, 台端得先向本公司申訴,如不接受前開申訴處理結果或本公司未在三十日內處理時,得在六十日內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台端亦得向投信投顧公會申訴、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申請調處或向法院起訴。 (野村投信贊助刊登)AMK01-230800115野村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 110615台北市信義路五段7號30樓(台北101大樓) 客服專線:(02)8758-1568 野村投資理財網:www.nomurafunds.com.tw
-
2023-08-25 焦點.元氣新聞
八字輕易見鬼?命理師揭鬼月安全守則:多做好事,晚上少出門,宅家為上策
你是否曾聽過八字重「富貴」,八字輕「命薄」的說法?是不是小時候也曾被家人帶去算過自己的八字,並對得出的結果心生疑惑或好奇?簡少年,不僅是新創科技圈的國師,還是專業命理看相風水師,他在《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中分享了一個關於八字與命運的故事。他的夥伴之之,從小就聽過人家說,八字輕的人容易被鬼跟,甚至她的媽媽都說他們家的小孩八字偏輕,是「賤命一條」。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認識之之的人都知道,她和她的家人並不是所謂的「賤命」,反而生活得相當不錯。八字真的能決定命運嗎?袁天罡預測女帝,脖子細長登龍位!八字的輕重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嗎?首先,我們來淺談「袁天罡秤骨歌」。袁天罡,唐朝的玄學家和易學勘輿大師,被稱作唐朝的國師。他最為人所知的事蹟是對於嬰兒武則天的預言。當時,他僅看了一眼襁褓中的武則天,並對其母說:「如果這個小孩是女的,她將成為真龍天子。」有傳言說,這是基於她脖子的特徵來判斷的,因為細長如鶴的脖子被視為一種貴相。此外,他和天文學家李淳風合作撰寫了《推背圖》,儘管後人對這本書的詮釋不一,但它仍被認為是一本關於未來政權和中華文明的預言之作。八字輕重,真的準嗎?男命、女命,差異千差萬別所以八字的輕重,到底準不準?我是覺得沒那麼準!第一點,八字還得分乾命與坤命,也就是男命、女命,男女不同命運也會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我和之之雖然八字同重量,在她身上卻特別不準。可能有人會好奇,女命是不是將男命的解析反過來就好,也不完全對,因為這牽扯到行運邏輯,運勢狀態本來就不一樣。第二點,透過《秤骨歌》的方法進行計算,有時會出現相同的重量數字,意味著不同的八字能夠得出相同的命運重量。雖然此方法基於概率,但實際上每人的八字都是基於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天干地支而定,因此命運也理所當然會有所差異。八字重量輕不必急,西方分析法中性多如果你已經測算完你的八字輕重,看到上面寫得不好,其實也不用太在意,因為很多運氣好的人,八字重量兩數可能也是屬於低的。加上古代中國的測算技術有項特色,習慣描述絕對的好與壞。以現在大家較常接觸的西方測算技術來說,前面提到的生命靈數,或近幾年很流行的人類圖等等,在分析解釋的用字上都是屬於中性的,所以不用過度在意八字輕重的解釋。八字輕怕鬼跟?富貴轉世,鬼也得讓路!那八字輕的人到底會不會容易被鬼跟,或是容易見到鬼呢?說實話,這主要不是八字輕不輕的問題,可以想成是你的運爛不爛?照常理來說,運氣背或衰,氣比較弱,的確就容易見到鬼嘛。你想那些富貴之人,古書上都講說他們是星辰轉世、天人轉世,那些鬼看到他們的時候,其實看到的是他們的靈體,如果你是什麼關公轉世,怎麼敢來弄你?當然這世界上沒這麼多神明轉世,但你只要是跟這神明附屬相關聯的,自然而然就不會遇到這些了。吃素、多行善、多唸經,八字輕?晚上宅在家最安全!最後鼓勵大家不妨可以嘗試吃素,若從紫微斗數角度來看,因為有其對應的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剛好都有對應的動物,如果你吃到宮位對應的動物,就會不太好,像我自己這兩年亥位都不太好,我就減少吃豬肉的頻率。如果你真的屬於八字輕的人,很容易小事化為大事,要是《秤骨歌》測完發現自己不足三兩,在這邊誠心建議大家,你屬於極端值,盡量不要從事危險運動,晚上少出門,懷抱感恩的心,對自己都是比較好的,多行善、多唸經都有幫助,總之不要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都是好的。 延伸閱讀:.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專家提供「改寫命運」的實用建議.鬼月應做祭祖?命理師:農曆七月祭祖增好運,人生路更順.哪種面相天生有理財天分?專家:「這面相」者財運亨通,是因為這原因本文節錄:《簡少年現代生活改運書》一書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5 醫聲.醫聲要聞
🎧|台灣無國界醫生前線非醫療第一人!鄭巧鈺分享任務經驗與正向改變的成就感
爽朗笑容是初識鄭巧鈺給人的第一印象,深聊到她所去過的第三世界,語調稍微放緩,謹慎挑選字詞,力求精準傳遞當地醫療現狀;捨棄會計事務所優渥薪資,內心潛藏著不安於流俗的強大抱負,在加入無國界醫生前,早已跟著國內的醫療團參與各項任務,提供迫切的醫療援助,踏遍了這些國家,她窺見了內心無需再武裝逞強,擁抱錯誤和不斷地學習。反倒富足了自己心中的世界。🎧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不甘人生這樣過 從國際志工起步而後踏上醫療服務之路「可能小時候在南非成長,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即使工作後也關注國際新聞,會看到各國內亂等衝突。」聽到鄭巧鈺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會計系,不免讓人好奇追問什麼機緣,拿下光鮮亮麗的頭銜,踏入國際醫療行動。其實,大學剛畢業的她,回到台灣順理成章進入會計事務所工作,每天疲於奔命「心裡沒有成就感、有一塊空空的。」不願落於窠臼,她做出人生重大決定,一個早已埋藏心中多年的改變。國際志工是鄭巧鈺的第一步,跟著路竹會到訪非洲索馬利蘭,任務先從管理備品開始,隨後,參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醫療團,更深入地接觸了醫療相關計畫,最後來到台灣無國界醫生展開了一連串的任務,2014年的剛果民主共和國,2016年南蘇丹、2018年再赴世界上最大的孟加拉羅興亞人難民營,她已是台灣前線非醫療專業背景第一人。開誠佈公不讓家人擔憂 行前教育資訊充足 執行任務時要有「保有彈性」空間攤開鄭巧鈺出任務的經歷,不外乎是水旱災又或是戰爭內亂之地,在大眾眼中無疑是冒險犯難,難免會抱持擔心想法,更何況家人們。她笑說,「家人、爸媽一定會擔心…我後來發現溝通非常重要。」什麼事情都隱藏,反而會徒增憂心的想像,所以主動分享工作環境、宿舍地點、吃得食物,還有工作的同事們,用透明開誠布公去抹除他們的隱憂。這個問題丟回到鄭巧鈺身上,任務之前都不緊張?她想都沒想回答,「其實還好耶!當下做決定時都有評估考量,而且行前教育會有詳盡的簡報、任務安排和培訓,資訊量非常充足,反而是害怕自己沒有辦法把工作做好。」把個人的事全然信任地交給組織,留下的只有凡事求好心切。前線行動,非醫療專業背景佔了無國界醫生一半人數,好比鄭巧鈺會計財經背景,輔以人力資源管理,要負責人員招募,查閱履歷和面試,再到新進員工教育訓練、能力培訓、團隊管理等作業,「自己帶過的專案,團隊最小的有120人,最大有400多人。」勢必得和後勤、醫療各方主管調度人力。她親自說法力薦非醫療人員投身行列,除英、法語能力及二年專業經驗外,至關重要的是「時間」,她說,除了外科醫療人員任務期間只有六星期到三個月,其餘都要六個月以上。「保有彈性!」鄭巧鈺建議新進後輩們要保有這項特質,因為到了當地前線,事情很少能按部就班,多得是隨機應變,當然,抗壓性也不可或缺。她半開玩笑說,有時候和隊員們長時間相處很膩,有心事就去找心理輔導員談,身心靈健康也是組織重視的層面。完成工作的強大成就感:隊員來自世界各地、虛心接受不同想法、改變的是自己現在工作雖然主要以行政職為主,談起第一線,鄭巧鈺依舊散發滿腔熱血,能感受到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對我來說改變蠻大,以前會計師工作要擺出專業架勢,即便不知道也得硬撐,但加入無國界醫生,面對的是不同文化、國情,虛心抱持著開放接受各種想法,並且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隊員們彼此支持學習,用自己力量,帶來正面改變。」「如果從實際面來看,現在會更珍惜手邊的東西。」鄭巧鈺笑說,以前愛逛街購物的她,如今告訴自己,堪用就好。轉換跑道,褪去會計師西裝革履的鄭巧鈺,穿上簡便服飾站在與流離失所的民眾身旁,看似天翻地覆得做出改變,不變得是,盯著每筆任務費用的報表、打計算機,真真切切地將每個款項,換作各項醫療服務提供給需要的人們。延伸閱讀:🎧|醫療服務為根本!無國界醫生挺進第三世界,替流離失所的民眾發聲和解決醫療問題鄭巧鈺小檔案學歷: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會計系現職:台灣無國界醫生公民社會互動與聯繫經理經歷:無國界醫生組織台北辦事處經理台灣路竹會國際志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駐史瓦帝尼的醫療團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邱書昱音訊剪輯:邱書昱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健康事業部特別感謝:台灣無國界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