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武漢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上班族
共找到
892
筆 文章
-
-
2020-02-01 橘世代.好野橘
想老小兼顧 三明治族年終獎金怎麼花?
52歲的小陳辛苦一年總算領到年終獎金,2個孩子都還在念書,一個半月的年終獎金對他而言,是筆重要的「年度收入」,繳稅、孩子學費都得靠年終獎金支應。小陳的狀況也是許多家庭的寫照,專家表示,40歲以上的上班族,若想減輕接下來這一年的壓力,的確要好好分配年終獎金,建議可採「3分法」原則,視領到的金額多寡與需求的緩急配置運用。3分法配置 訂優先順序40歲以上的上班族,通常上有老、下有小,也就是俗稱的「三明治」世代,這年紀的族群多少會有財務上的壓力,所謂「3分法」原則,分別是繳款壓力、保障配置、投資配置。繳款壓力:一般指的是貸款壓力,最常見的就是房貸、車貸。繳款壓力每人不一樣。目前央行基本利率還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且已停滯一段時間,年終獎金領到後可適度還些本金,但不需急著把全數獎金都拿去還款。保險配置:三明治世代多是家裡經濟支柱,人有旦夕禍福,要有萬一發生意外,仍可保障家人的準備。短時間緊急備用,要讓家庭支出至少可撐6個月以上,之後再衡量,家庭可以維持基本生活多久,5年還是10年,這還牽涉到撫養與教育,希望保障孩子到怎樣的教育水準。投資配置:可以衡量市場氛圍是否適合加大投資,以2020年來說,看起來是相對審慎樂觀的一年,若繳款與保障配置的壓力不大,可分配部分年終獎金在投資理財上。台新銀行執行副總黃培直指出,四、五十歲者投資配置不外乎2大目標:子女學費、退休規畫。排序上,孩子學費通常會先發生,接著才是退休,這時就要衡量領到的年終獎金多寡。有些人可能還款、保險配置就用掉大部分,再加上儲蓄小孩教育費就沒有了。對40歲到50歲的「三明治」世代來說,建議教育儲蓄優先,行有餘力才做退休配置。50歲以上的,小孩教育應已準備得差不多,建議進行退休理財配置。3種橘世代 退休金準備有別中信銀財富管理產品處副總阮麗璇則表示,「橘世代」可簡單分為「青皮柑橘」、「成熟柑橘」、「黃金柚」3種類型。青皮柑橘:壓力較大,通常子女正值國高中、房貸等責任重擔夾雜其中,領到年終獎金首先要盤點應付帳款或是負債,清償部分債務,降低未來一年的每月支出,接著為子女學費準備,最後是預做退休準備,強迫提撥部分金額單筆或每月定期定額投資。成熟柑橘:因子女已陸續獨立或離巢,領到年終獎金可累積退休金流準備,保障上針對高齡醫療照護與失能補貼補強。黃金柚:為自己準備永續金流不可少,每年可藉年終獎金發放之餘盤點退休金流準備。看更多報導:《橘世代》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1-29 橘世代.好學橘
熟齡履歷指南:再就業、重定位,找出高年級優勢
年節過後通常是求職轉換高峰,這幾年台灣已進入「超熟齡社會」,就業人口年齡層也不斷上升,政府也鼓勵銀髮族再就業,想要重新就業的熟齡者要如何應試?專家建議其實不必執著於精進表層面試技巧,重點在突顯自我優勢。提供熟齡創新服務的社會企業「老玩客」,在2015年曾舉辦「老TED 社區舞台」,引導社區長者整理自己的生命故事並站上舞台分享。歷經3年多的經驗累積,開發出故事整理方法,運用在熟齡履歷上。老玩客執行長廖健妤表示,有四大步驟,幫助熟齡族群定位個人特色,在求職面試中講故事,簡潔扼要地分享自我優勢,打造精彩的人生履歷。步驟1:拾光之旅 書寫人生首先要整理過去,以年齡作為橫軸,在每個階段寫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這一頁涵蓋了20+30+40+50+60等以上歲數的「拾光軸」,記錄每個生命階段最重要的事件,包含家庭、親友、學歷、職場生活等。步驟2:百種個性分析寫下幾種自己的個性,並使用分析矩陣,從優劣分析矩陣中確認自己的優勢個性、想讓他人看見的個性,例如:積極、有耐心、勇於突破等。這會成為寫履歷的重點呈現,讓雇主有強烈印象。步驟3:故事收斂 淘汰多餘的結合前2步驟,找出人生最精彩的階段和優勢個性搭配。廖健妤舉例,若發現自我優勢是體貼,可從拾光軸中,找出適合的事件搭配,把元素組成生命故事,成為求職的特色。廖健妤指出,故事收斂表能幫助求職者找出重點,包含從未工作的家庭主婦、擁有豐功偉業的老職場人,重新釐清找出職場長處。另外,她也鼓勵可以將故事畫出10格漫畫,畫不進去的內容就代表得刪去的部分,這可幫助求職者避免長篇大論,失去重點。步驟4:調整心態 歸零再出發「再創熟齡自我價值,玩出回甘人生!」廖健妤說,每個長者都有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重新踏入職場,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將自己歸零再出發,遇到問題不以經驗老道為擋箭牌,能主動溝通,在合作上會有很大的優勢。電影「高年級實習生」,主角從主管職退休後,成為網路服飾的熟齡實習生,每天的早晨對於他們而言,充滿目標與活力,對企業而言,更是隨時可以諮詢意見的百寶盒。熟齡重新學習新事物,容易因為感覺陌生恐懼而放棄。廖健妤建議,現今政府規劃許多熟齡者的職場就業系列課程,能幫助高年級實習生重新學習與適應職場生態。廖健妤也觀察到同儕力量大,所訓練的熟齡中,有些對學習新事物較膽怯,或學不會就乾脆放棄,但看到其他人的努力,「我應該也可以」,這份信念讓熟齡者願意堅持下去,保持持續學習的動力。-*-。再就業/想當高年級實習生 從兩個層面幫自己評分。不再被需要?55歲上班族竟成家庭職場討厭鬼。七八十歲仍在職場活躍 銀髮族再就業超搶手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1-26 科別.骨科.復健
鼠年鼠來寶 物理治療師教你姿勢正確真正好
年假難得,相信每個人一定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身體出狀況或是有痠痛,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周雅惠,傳授幾個動作,讓您享受年假更愉快。以下是她的分享:過年到,家家戶戶迎新春,打掃整理,出門拜年去,同時也是與老友、親人見面聯繫情感的好時機。難得的假期中,期待能與親人到郊外走走、活動筋骨一下,也可能是家中寒暄、聊天、動動手玩遊戲等。但相信每個人一定不希望在這個時候,身體出狀況或是有些痠痛問題,無法盡興享受假期。偏偏很多時候,可能是在您日常生活一定要執行的活動時出現狀況,可能是刷個牙就腰痛,在過年假期中,物理治療師提醒您幾項食、衣、住、行,可能容易產生痠痛或傷害的動作,小小提醒讓您避免身體突然的抗議而破壞您的假期喔。1. 快樂起床出門去:起床時,請記得不論年齡建議您都能側躺臥再起身,減少腰部因突然彎曲的動作造成肌肉拉傷甚至更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年紀長者,更是要小心,利用雙手給些支撐,坐立時更要確保是否有暈眩狀況?同時切記鞋子要穿到底,避免邊站立邊穿鞋,跌倒就可能發生。2. 穿戴新裝精神佳:請盡量避免過度彎腰動作,穿鞋襪時盡可能坐立下利用板凳墊高減少腰椎彎曲,穿脫厚重外套上衣時,避免突然手臂後伸或上舉,影響肩關節。3. 端正坐姿得人疼:坐姿活動時,記得頸部微縮下巴、不聳肩、腰部直立若須久坐不舒服時,可給予小枕頭等支撐,雙腳平放於地面,手臂平放於桌面。4. 走路安全事事順:帶家中長輩外出時,若平時已有拿單拐行走或雨傘等,記得攜帶,同時請注意高度,避免過低造成身體前傾,同時記得若左腳較無力時,請用右手拿,行走時右手左腳一起動,才能安全行走。過年必是許多遊子返家團圓,也許家中長輩、父母親、甚至上班族、青少年,其實都適用這些生活的小祕方。必能讓您在過年假期中,充分休息同時也給家中親人最健康的禮物。物理治療師祝福您,生活用心、活動安心、快樂順心。
-
2020-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增肌減脂必備 雞胸肉搭健身輕食潮爆紅
健身輕食風潮讓雞胸肉意外爆紅,原本站穩網購人氣冠軍的雞腿排,反被雞胸肉超車。站在風口上的雞胸肉竟然在豬年翻轉成為當紅炸子雞,金鼠年廠商將推出更多口味搶即食商機。外送平台、即食商品在2019年都是熱門話題,也帶動了不少新商機,更凸顯出「便利」是現代人忙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業元素。近年來健身風氣盛行,雞胸肉富含蛋白質,被列入「增肌減脂」的健身菜單中,各大廠商也適時推出簡便、可直接冷食或稍加微波即可吃的即時雞胸肉,大受健身族、減重族及上班族青睞,讓雞胸肉快速擠進網購熱銷排行榜,成為台灣食品市場的新寵。根據統一超商統計,2018年底開始與食品廠卜蜂、大成推出即食雞胸肉,不到一年的時間,銷售量已超過200萬包;台灣老牌豬肉加工廠商台畜,2017年即在全家便利店推出雞胸肉,以年成長率超過100%的速度,累積銷售超過300萬包。食品業者指出,「好吃」絕對是首要條件,方便、容易管理是第2條件,現今的食品加工技術越來越精進,透過科技改良的即食料理,採用低溫烹調的舒肥法,讓雞胸肉變好吃,顛覆過去口感乾柴的印象。雞胸肉是從日本紅回台灣的,卜蜂董事長鄭武樾表示,迎向2020年東京奧運及健身風潮興起,加上女性廋身需求,2017年總公司泰國卜蜂因應健康無負擔的產品趨勢,幫日本廠商量身訂做開發出一系列相關雞胸肉產品,大受歡迎,之後台灣卜蜂也引進此一技術及相關設備,針對台灣人口味進行研發,在台灣同樣賣的「超好的」。鄭武樾說,以前的雞胸肉價格都不好,現在價格已經漲到和雞腿肉差不多,除了統一超商外,在萊爾富通路也創下單月熱銷超過10萬份的佳績,網購也有亮眼的表現。大成董事長韓家宇表示,看準減重又想要享受美食風潮,即食商機竄紅,旗下雞胸肉產品熱銷,已經供不應求;大成在嘉義的馬稠後食品廠預計在2020年第1季完工投產,可望紓解供給吃緊。因應台灣高齡社會來臨,以及單身獨食、愛運動等潮流下,大成將持續開發更多元美味的庶民美食,搶攻即食商機。
-
2020-01-20 養生.聰明飲食
過年送禮注意!滴雞精很好 但4族群不建議天天喝
滴雞精近年來成為民眾進補新寵,由於主打能讓老人家、孕婦、考生,甚至是忙碌的上班族隨時隨地補充元氣,因而大受歡迎。但滴雞精真的比較營養嗎?食藥署「食藥好文網」提醒大家,不論是滴雞精、雞精或是雞湯,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可苡營養諮詢中心營養師黃苡菱指出,雞肉原本是大分子蛋白質,經由蒸煮滴出成湯後,變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因此,不必再經過腸胃道漫長的消化過程,身體也能輕鬆吸收胺基酸,所以許多人一喝下滴雞精,往往會有元氣大增的感覺。滴雞精產品加工製程大致包括清洗、蒸煮、過濾去油,然後充填包裝。傳統雞精通常是將食材隔水熬煮後再經過真空濃縮;而滴雞精加熱過程不加水,收集到的滴出液體也沒有再經濃縮處理,氣味與口感和一般雞湯比較接近。無論是傳統雞精或滴雞精,經過高溫高壓滅菌之後可以常溫保存,但口感可能多少會受到影響,所以,有些滴雞精產品仍維持冷凍保存。提醒大家,可別以為產品放冷凍庫就能夠保存非常久,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考量,還是在保存期限之前盡快喝完比較好。更何況,滴雞精若擺太久,風味也會逐漸流失。購買包裝滴雞精時,應該詳讀產品說明,看看該產品不適合食用的族群有哪些,或者需要注意哪些保存條件等等,像是有些產品強調低鈉,往往鉀含量偏高,不適合給腎臟病患者飲用。此外,還有一種購買滴雞精的管道是委請肉品攤商或店家製作,建議多觀察食材保存環境、加熱器具是否乾淨衛生。若是想自製滴雞精,可以將雞隻洗淨後放入鍋中,隔水蒸煮一小時,起鍋後撈去表面油脂。不加任何調味,嚐起來更加清爽無負擔。黃苡菱認為,虛弱的人想要真正補充體力,仍然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才行。一般人每天喝1~2包(150cc以下)滴雞精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議以下4類族群天天喝:1.慢性腎臟病患者:由於雞精內含豐富鉀離子與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2.高血壓患者:有些滴雞精或雞精含鈉量偏高,可能造成血壓升高。3.痛風患者:滴雞精或雞精屬普林類食品,可能導致尿酸升高,不利於痛風控制。4.楓糖尿症患者:此種罕見疾病無法代謝支鏈胺基酸,滴雞精或雞精內所含胺基酸可能導致疾病惡化。
-
2020-01-17 科別.心臟血管
春節連假避免久坐防範肺栓塞 搭長途飛機應多活動雙腳
今年春節過年有7天連假,不少人安排出國旅遊,聯新國際醫院資深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許詩典提醒,搭乘長途飛機,應留意長時間久坐不動可能引發深層靜脈栓塞,若嚴重造成肺栓塞,甚至會危及生命安全。光是桃園機場過境旅客近3年內,就發生10起以上的肺栓塞案例,人數較以往增多且有年輕化趨勢。許詩典說,只要是久坐不動,包括打牌打麻將、看電視追劇、打電玩上網、搭長途客運火車或塞車,雙腳長時間沒有活動,都有罹患肺栓塞的風險。上個月一名30歲外籍女性旅客過境台灣轉機時跌倒受傷,聯新國際醫院桃園機場醫療中心前往急救。該旅客原本意識清楚,接著臉色發白、身體發涼,測量不到血壓及血氧,出現瀕死症狀,趕緊送往聯新國際醫院加護病房,施以葉克膜搶救。電腦斷層檢查時,赫然發現兩側肺動脈有栓塞現象;當葉克膜管子插入股動脈時,亦有血栓塞住。經妥善治療,女子在第3天生命徵象恢復穩定,拔除呼吸器,轉至一般病房;2周後順利出院。肺栓塞是通往肺部的動脈血管發生阻塞,以「深層靜脈栓塞」最為常見,好發於搭乘長時間久坐的長途飛機,也就是所謂「經濟艙症候群」。許詩典指出,肺栓塞並不是很罕見,但是症狀不明顯,不易診斷,容易被忽略。當久坐、久站或長時間固定姿勢不動,小腿的末梢血液黏性增加,於深層靜脈淤積形成血栓凝塊,如果有大量大塊血栓順著血流堵塞肺動脈,則可能引發急性肺栓塞,導致心肺衰竭,有立即死亡的危險。肺栓塞致死與否,許詩典說,如果只有一、二個小血塊塞住肺部的小動脈,可能出現缺氧等症狀,但還不會立即致死;如果栓塞血塊夠大夠多,就可能有立即生命危險。如果是在飛行高空發生肺栓塞,飛機未能立即迫降,可能無法及時挽救,就有相當高的致死率。許詩典提醒,春節連續假期將屆,民眾會規畫行程較遠、飛行時間較久的出國旅遊,建議搭機時做好防範,在飛機上應盡量起來走動或做腳部活動。民眾可以參考飛機座椅的衛教文宣資料,做些抬腳動作,藉由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並且避免維持固定姿勢太久,可多起來走動、多喝開水補充水分,但不要喝太多酒,做好預防措施。另外,年紀大、抽菸、有慢性疾病、手術後、開過刀、曾有長腿骨折病史、有血栓或心肌梗塞病史、服用避孕藥、不運動、不動族(如上班族長時間久坐)、肥胖,也是肺栓塞的危險因子,都應多加注意。搭機時如有不適,應立即通知空服人員,請求醫療諮商協助。
-
2020-01-17 科別.皮膚
出現這種「斑」竟提高癌症風險!醫師揭白斑可能帶來的5種可怕疾病
白斑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自體免疫、神經性影響等。目前學界盛行的理論,主要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自身黑色素細胞所造成的。這是因為早期的白斑病灶病理切片檢查,會發現有很多發炎細胞聚集及黑色素細胞減少的現象。近10年來,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白斑的形成和免疫細胞CD8 T細胞、還有自體免疫抗體有關,因為自體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的發炎細胞攻擊自身的黑色素細胞,導致黑色素細胞的破壞消失。而部分局部白斑,只是因為調節型免疫細胞,把這群具有自體攻擊力的細胞困在局部,當這些調節型免疫細胞無法控制時,就會隨者血液擴散到身體各處;除了造成身體各處的白斑以外,也會造成其他器官像是甲狀腺的破壞。24歲的林小姐是上班族,19歲時在左手臂發現一塊白斑,隨著時間白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林小姐四處求醫但是白斑仍然持續擴散,而最近1年以來,林小姐開始出現關節疼痛、疲累的症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白血球都是偏低的狀況,同時也有落髮的情形。 到我門診後,幫她檢測ANA自體免疫指數,發現除了白斑之外,她也同時罹患了紅斑性狼瘡。大規模的研究統計發現,白癜風合併紅斑性狼瘡的發生率大約5%。全身型和成人才發病的白斑症,容易伴有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的是甲狀腺疾病,其他包括紅斑性狼瘡、圓禿、愛迪生症、惡性貧血、胰島素依存性糖尿病等。由於白斑發生與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較高,病人最好同時接受甲狀腺方面的檢查。對於全身型白斑病患,一般皮膚科醫師會建議抽血檢查,看是否有甲狀腺功能、自體免疫指數、血液異常,以排除與這些疾病同時存在的可能。白斑的「寇博納」現象患有白斑的人,小心不要受傷或是摩擦皮膚。這是因為皮膚在受傷的時候,會吸引免疫細胞來對抗外來細菌和修復傷口,如果是有白斑體質的人,也會吸引到攻擊黑色素的自體免疫細胞,造成受傷/摩擦部位白斑的形成;這種名為「寇博納」現象(Koebner phenomenon)。這種受傷部位發生原本皮膚疾病的情形並不少見,像是乾癬和一些自體免疫失調相關的皮膚炎也會看到。白癜風的臨床表現白癜風的病徵是在皮膚出現界線清楚、形狀不規則的白色斑塊。如果是全身型的白斑,常常會呈現對稱性分佈。每個人影響的範圍不一定。有些病人在白斑出現前,皮膚先經歷了紅腫發炎,如濕疹一樣;或是先有皮膚曬傷或受傷,病灶癒合之後才出現白斑。但更多時候,白斑是靜悄悄的出現在身體的某處,漸漸的變大,甚至東一塊西一塊擴散到身體各處才被發現。白癜風可以分成擴散期和穩定期,擴散期的時候,黑色素細胞受到攻擊,臨床會發現白斑迅速的變大,在短時間1-2周內擴散出去。白癜風的病程無法預測,有時候發病之後會穩定一段時間,再次受到刺激就會擴散出去,因此規則的追蹤是必要的。目前所有的治療都無法「根除」白癜風,只能夠穩定它。就好比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我們使用治療來穩定它,不讓它持續破壞身體,否則破壞到最後,就只能夠用移植的方式去修復組織。白癜風常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40歲的黃小姐,斷斷續續出現感冒和暈眩,後來開始出現視力模糊,伴隨著臉部白斑的出現,同時還感到耳鳴。她四處求醫卻查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因為這些不典型的症狀而到身心科治療,懷疑自己是否因為白斑造成情緒不穩和焦慮症。到門診檢查時,發現黃小姐是罹患罕見的「原田氏症 Vogt- Koyonagi-Harada」; 她所出現的頭痛,眼睛、 聽力以及皮膚的白斑,都與這疾病相關。這主要是因為黑色素細胞都存在於這些器官,當免疫系統混亂的時候,會連帶攻擊到這些器官。大約20-30%白癜風會合併其他疾病的發生,我們稱之為「共病」。這些年越來越多研究證實,皮膚疾病和內科疾病有關。因此在診斷白斑的時候,必須做全身性的問診、抽血評估。根據一項臺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白斑病人比較容易罹患甲狀腺癌、淋巴癌和膀胱癌。但是最常見的還是甲狀腺異常,圓禿和紅斑性狼瘡。此外,很多白斑病人也合併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這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到病程,在治療的時候不容忽視。延伸閱讀: 連醫院都在用!失智症專科醫師教你:每天「素描」15分鐘,預防失智、有效活化左右腦●書籍介紹黑斑白斑有話要說作者:黃昭瑜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日期:2019/10/01作者簡介/黃昭瑜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
2020-01-16 養生.聰明飲食
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每到了下午3、4點的時光,辦公室總是開始出現吃下午茶的招喚聲,上班族常吃的午茶點心,包括咖啡、奶茶.等之類的飲品,加上了奶油或是奶精,熱量飆升不在話下,除了飲品之外,通常會再搭配雞排、奶酥麵包、蛋糕、泡芙等高熱量的食物。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薛安栗分析, 一套下午茶的熱量計算下來,往往超過500大卡之多,天天吃、常常吃,體重就會節節升高。而肥胖不光只是體形上的困擾,更重要的是會造成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謝性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等,都與肥胖脫不了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上班族一到下午時間,就感到疲累不堪,如果又吃錯下午茶,可是會讓自己越吃越累,因為含糖量高的食物會消耗人體的維生素B群,讓人感到容易疲累。雖然說下午茶內容的選擇,宜避免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食物,但可別以為不選這些類別的食物,就與下午茶絕緣了!其實,下午茶也可以吃得既滿足又健康。建議可將全天熱量攝取平均分配於下午茶時段的餐點中,內容可選些可兼顧營養、均衡的食物種類,例如蔬果與奶製品是一整天當中必須攝取的營養來源,但是,很多人卻很難排入一天的三餐中,這時不妨將這些食物的攝取時間安排在下午茶時段,如此可以直到下班前都能保持良好的精力,也因為下午已經墊過肚子了,晚餐就會吃得比較少。飲品方面的選擇,建議可選用無糖茶飲如綠茶,若是想要喝手搖杯飲品,建議選擇鮮奶茶,以鮮奶來取代奶精,甜度選擇最好是減糖或是無糖;很多上班族習慣喝咖啡來提神,甚至已經有酗咖啡之虞,但咖啡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性,因此,應控制攝取量,尤其避免喝加了奶精的三合一咖啡。若能夠在下午茶時段喝一杯含有果肉的現榨蔬果汁、低脂牛奶或是無糖優酪乳,就更理想了,或者可以泡一杯含有枸杞、紅棗的養生茶,也是健康的選擇。若喝了飲品還不滿足,搭配糕點的時候,不要選擇奶酥等高熱量的精緻食物,建議可以吃些蔬果等食物,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具有提神的效果,例如蔬菜三明治,或是全麥土司、烤地瓜等含有高纖維的食物;另外,也可以高纖蘇打餅乾取代洋芋片等這類只含空熱量的零食,因為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不但有助血糖穩定,高纖維食物也容易有飽足感,另可加點起司,補充蛋白質與鈣質。堅果類的食物如腰果、杏仁等,也可以安排於下午茶時段來做補充。不過,市售堅果多有調味,因此盡可能選擇原味產品,且堅果屬於高熱量食物,攝取務必要適量,千萬不要抱著一桶堅果,吃到想停才收起來,而是先抓一小手掌的量,吃完該份量就好了,這種方式有助份量的控制;另外,也可多選擇需要咀嚼的食物,以提升飽足感,例如芭樂之類的水果。 下午茶常被視為上班族肥胖的主因,但只要選對下午茶,不但不會增加額外的熱量,反而有助均衡飲食的調配,改善營養素攝取不足的問題,讓自己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可達到健康加分的效果。延伸閱讀: 心情差靠吃發洩? 常吃3種食物反倒更憂鬱 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多吃7種食物紓壓解鬱 
-
2020-01-15 科別.精神.身心
選舉症候群 求診增2成 醫師:3步驟調適
台中市62歲陳姓上班族大選結束後,因支持者敗選心情失落,情緒失控、失眠,甚至血壓飆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李俊德說,選後因選舉症候群患者求診患者約增2成,建議透過「離」、「空」、「轉」原則來調適心情。李俊德說,陳姓患者因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出現明顯的選舉壓力症候群,建議3步驟調適心情,先要遠「離」壓力源,不要談政治、看政論節目;其次放「空」,找健康、適合方法轉移注意力,例如運動、旅遊、跳舞或做5到10分鐘腹式呼吸等;第三要正向「轉」念,用同理心、尊重觀點看待。李俊德指出,若出現睡眠障礙,白天應維持適當的活動、運動,睡前避免思考難題及談論不愉快話題,睡前有放鬆的行為,例如關掉大燈等,待有睡意才上床,若上床20分鐘仍無睡意,建議下床等待有睡意再上床。精神科醫師林本堂建議,選舉有輸有贏,贏的一方要安慰輸的一方、扮演傾聽角色;其次是正向思考,畢竟選舉是為台灣好;第三是要回歸正常生活,該工作的工作,該念書的念書,避免談論政治。若查覺親友持續焦慮、失眠、情緒失控、過度憤怒或憂鬱等困擾,甚至嚴重影響生活,應適時求助精神科醫師。中醫師蔡惠君建議,午後避免飲用咖啡因飲料,睡前蛋、奶助眠,也可泡安神茶,成分有茯神、浮小麥、百合、生甘草跟酸棗仁,和緩情緒及助眠。
-
2020-01-14 新聞.健康知識+
習慣用嘴巴呼吸? 錯誤方式不僅讓你累還可能減壽命
人體是由數十億個細胞所組成,每個細胞都需要攝取足夠的氧氣,有了充足的能量,進行相互分工合作,才能維持生命;一旦呼吸的能力及效率變差,對於身體的健康,就會產生負面且深遠的影響。台灣整合口腔矯正醫學會理事長、牙醫診所院長趙哲暘說明,雖然呼吸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每個人的呼吸方法,可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用錯誤的呼吸方式,會慢慢地導致身體缺氧,因而出現「慢性缺氧症候群」,隨時隨地都容易感到勞累,且常頭昏腦脹,動不動就身體痠痛、肌肉僵硬等,最終造成身體病痛一大堆。錯誤1:用肚子呼吸包括肥胖者、上班族、姿勢不良的人,最容易用肚子來呼吸,舉例來說,坐姿呈現彎腰駝背的人,肺部不容易正常起伏,吸不到空氣的結果,加上頭部重心往前,位於耳垂後方的胸鎖乳突肌,會收縮來維持頭部的姿勢,但也會造成吸氣時,將胸部的肋骨及肋間肌往上拉,反而導致腹部壓力喪失,當橫隔膜鬆弛時,肺部不容易呼吸,就會導致被迫用肚子來呼吸。錯誤2:用嘴巴呼吸如果從小愛挑軟的食物吃,口部咀嚼功能受限,臉部會發育出比較狹窄的臉型,連帶影響鼻腔的結構,當鼻道狹窄就不容易呼吸,可能會不自覺的改用嘴巴呼吸。或是許多老人家也會因為缺乏咀嚼,加上35歲後都有鈣質流失的問題,臉部結構變得狹窄,同樣也會影響鼻腔的呼吸功能,也可能用嘴巴代替呼吸。一般來說,肥胖者容易睡覺打鼾,但許多老人家瘦弱,仍然有咽喉下垂、打鼾現象,這些都是用嘴巴呼吸的癥兆。趙哲暘指出,若是以口呼吸的錯誤方式,影響全身健康不容小覷,目前有學術研究討論到,這可能是導致腺樣體肥大的原因,最後堵塞後鼻腔,引發鼻竇炎、中耳炎或是氣管炎。當鼻子功能不佳,容易增加鼻過敏與鼻塞的症狀,最終也可能造成戽斗或暴牙臉型,口乾舌燥則會導致口腔內酸鹼值降低,也是容易出現牙周疾病與大量蛀牙的關鍵原因;此外,髒空氣直接進入肺部,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感冒,也可能造成胃腸脹氣,而若病菌入侵扁桃腺的話,還可能造成擾人的異位性皮膚炎等自體免疫等疾病。根據目前醫學研究證實,習慣用嘴巴及用肚子呼吸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相較於一般人,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炎的風險多了2~3倍;發生中風、癌症的機率多2~5倍;增加攝護腺肥大的風險提高2~6倍。整體而言,壽命更會少活20年之多。正確的呼吸方式,其實操作方法很簡單,想像一下跑步的時候,腹部緊實、屁股夾緊的感覺,胸部起伏變得劇烈,呼吸深且量大。趙哲暘建議,首先,上半身挺直,頭部擺正,腹部內收、屁股夾緊,腹內壓自然提高,此時橫膈膜會往下降,讓肺部活動空間變大,以獲得最大的肺活量,才會有良好的呼吸效率。呼吸時,胸部與腹部是幾乎沒有明顯起伏的,透過橫隔膜往下、往上,來獲得肺活量的增加;只有在運動時,胸部才會有較大的起伏。 延伸閱讀: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可能是免疫系統出問題 空氣品質拉警報! 常吃3類食物養出乾淨肺  
-
2020-01-14 名人.好食課
只要有吃蔬菜就有足夠膳食纖維?營養師曝殘酷真相
足夠的膳食纖維能常保腸道的健康,但好食課營養師團隊分析百名上班族的飲食後發現,僅2%的人每日有吃足衛福部建議25~35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平均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1/6!張宜臻營養師指出許多人以為只要有吃到蔬菜,就有足夠的纖維質,實際上並非所有蔬果的纖維含量都是高的,如果要達到25~35克的纖維質目標,除了每天吃足三蔬二果外,還要選對高纖食物、攝取未精緻的全穀雜糧類,像是五穀飯或燕麥才行。多吃膳食纖維 助減重顧健康那「膳食纖維」到底是什麼,它對我們的身體又有什麼幫助?營養師解釋,它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除了常聽到有助排便順暢以外,水溶性膳食纖維常是腸道益生菌的能量來源,能幫助調整腸道菌叢,進而影響激素分泌,也可調節膽固醇、延緩胃排空的速度,避免血糖急遽上升,或是增加飽足感,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因此,攝取足量膳食纖維不僅能助減重還能顧健康。高達九成上班族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為了瞭解國人攝取膳食纖維的情況,好食課根據食藥署的食品營養資料庫(連結)計算百名上班族三餐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發現高達98%的人沒有吃到衛福部建議25~35克的膳食纖維攝取量,而且平均每人一天僅攝取不到5克的膳食纖維,僅達建議量的1/6,嚴重攝取不足!這對於上班久坐的族群來說,如果平時下班後的活動量又少,隨著年紀增加代謝降低更快,再加上未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更會提高罹患許多慢性疾病的風險。補足膳食纖維 關鍵是吃對食物營養師指出,雖然蔬果當中都有膳食纖維,不過也有多寡之分。以常見的高麗菜來說,每100g只含1.1g的膳食纖維(連結),如果要達到25~35克的目標,一天需要吃下2.2-3.2公斤的高麗菜才行,其他常見蔬菜像是小白菜、青江菜、萵苣、白蘿蔔每100g也只含1g左右,因此如果平時常選擇低纖維的蔬果,當然容易膳食纖維不足!3招輕鬆補充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好處多多,為了讓大家能吃得足夠,營養師特別針對膳食纖維傳授三個秘訣:1.吃對食物除了蔬果外,豆類、菇蕈、海藻、未精緻的全穀類也含有膳食纖維,而且有些高於部分蔬菜,以每100g舉例,黑豆就含有22g纖維、奇亞子有29g、黑棗有11g、即食燕麥片10.5g、大麥片6g、五穀米5g、燕麥片5g、土芭樂5g,其他纖維含量相對高的食物還包含花豆、紅豆、毛豆、無花果、香菇、杏鮑菇、苦瓜、杏仁果、玉米筍、紅蘿蔔、奇異果等,建議每日飲食中輪流替換這些食物,就能提高膳食纖維攝取量。2.選擇添加膳食纖維的食品雖然均衡飲食能夠吃到足量的膳食纖維,但對於忙碌且外食上班族來說,如果每天都要達到膳食纖維攝取量目標,飲食的選擇會相對單調,而且常會因為聚會與應酬而破功,因此建議時常外食的族群,可以購買添加膳食纖維的食品來補充,市面上已經有強化膳食纖維的商品,像是雙纖優酪乳、茶、飲品或是錠劑等,且在便利商店就能買到,想要兼顧健康與忙碌生活的人,不失為一個好選擇!3.照著一日纖維菜單吃吃看為了維持我們的腸道健康,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次營養師也特別為大家準備了幾款高纖飲食菜單,照著上面的小訣竅搭配下面幾個菜單一起健康吃進膳食纖維吧!【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98%上班族攝取纖維不足!富含纖維菜單讓你吃對蔬菜水果、事半功倍】
-
2020-01-10 橘世代.好野橘
別再只買儲蓄險!2020理財新計畫 一步驟放大退休金
年關將近,上班族的年終獎金陸續落袋,大家都怎麼使用這筆獎金呢?2020年開春之際,不妨善用年終獎金理財,放大退休小金庫!理財專家、《第三人生任逍遙》作者施昇輝分享,50歲後的橘世代在制訂理財規劃時,首重安全、保守、最低風險的投資,只用兩檔「明牌」,就可以享受有保障的退休生活。橘世代的理財首重「確定收入」50歲之後,大家開始為退休做準備,施昇輝認為,理財不該再汲汲營營的追求高風險的獲利。他舉例,許多投資人在股票市場殺進殺出,全球經濟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擔心的難以入眠;或是不斷的觀望,一心想等到最好的價位,可是往往等著等著,股價慢慢漲高,反而錯過投資的好時機。「橘世代的理財規劃,最推薦領股息而非賺價差」,對退休族來說,最關心的是能擁有「確定收入」,而存股獲得的股息就屬於確定收入。而且在低利率的時代,存股的報酬率勝過定存利率,要在市場中找到每年3到5%殖利率的股票並不困難。例如,台積電(2330)、台塑(1301)、兆豐金(2886)等,這類產業龍頭股或是官股色彩的股票,不僅獲利穩定,更有「大到不能倒」的力量支撐,適合想穩定領股息的投資人。20年期儲蓄險 退休族真的適合嗎?「年年配息超過10年以上」、「大到不能倒」,是他在選擇存股標的時,最在乎的重點。若是對選股沒把握的人,施昇輝推薦,不妨選擇含括一籃子股票的指數型基金(ETF),像是元大台灣50ETF(0050)和元大高股息ETF(0056),並長期持有。這種投資方法,不僅不用苦苦等待最佳進場點,且不看盤也能安心睡覺。對於橘世代的投資提醒,「時間風險很重要」施昇輝說。很多人喜歡買儲蓄險,假設在50歲買了20年的儲蓄險,要到70歲才能拿回這筆錢,而且20年期儲蓄險,在第15年之前中途解約都是賠錢的。這樣的投資不僅卡住資金的靈活度,更輕忽臨時急需用錢的風險,退休族必須留意。早已樂活退休的施昇輝,近年來樂衷健行、郵輪旅遊,甚至還重回學校念研究所,一圓年輕時的電影夢。「人生短短幾個秋,再等下去能等幾年?」施昇輝不僅道盡他的人生觀,更反映在他的理財態度上。。延伸/2020遇水則發 財運最旺三生肖在這裡!。延伸/「錢母」使用指南 一招助你財運滾滾來。延伸/退休到底要準備多少錢?超詳細算法一次讓你看個夠! 無恐懼退休 理財心法 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歡迎加入】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 好 野 橘】
-
2020-01-09 科別.腦部.神經
年紀越大腦力越差?日常這10件小事都在悄悄破壞腦力
不少人有健忘的毛病,犯起健忘,輕則造成生活困擾,重則可能損及財產、甚而危及生命,絕對不可等閒視之。此外,失智症的某些徵兆與健忘相似,一個閃神不注意,會錯失治療先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葉伯壽表示, 「記憶減退」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部分的生理原因在於人類形成短暫記憶的主要大腦區域海馬迴(hippocampus),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萎縮,有研究顯示,在年過50歲之後,海馬迴以每年1%至2%體積的速度逐漸萎縮。健忘除了生理性結構的原因影響之外,若是記憶時頻率和強度不夠、專注力不集中,也很容易發生。葉伯壽表示,嚴格說起來,大多數的健忘只能算是「現象」,稱不上是疾病,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這樣的症頭,不過要注意的是,失智症的部分初期症狀與健忘有點相似。腦部記憶功能的好壞,與腦細胞的健康、所獲取的養分,以及是否得到適當休息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因此,經常熬夜的夜貓族、菸酒不離手或吸毒、心情常常很憂鬱、不喜歡與人互動、壓力大到受不了等狀況,都可能讓腦部功能退化,被健忘找上門。1、熬夜或常常失眠:腦袋瓜像電腦一樣,會利用夜間睡眠這段沒有外來資訊輸入(input)的時間,把白天發生的事件整理歸納,資訊不凌亂,隔天醒來時,會覺得頭腦清新、想事件變得更有條理,記性也會比較好。經常熬夜的夜貓族或是長期被失眠所擾的人,無法利用夜間休息,不利於腦袋的重整,當然會減損記憶功能。2、吃太多甜食:攝取太多甜食可能讓人變得健忘。根據一則發表在《神經學》(Neurology)月刊的研究指出,血糖濃度太高,比較可能造成記憶問題。研究以141名平均年齡63歲的長者為對象,研究對象都沒有罹患糖尿病、也非糖尿病前期,測試結果發現,血糖濃度較低的受試者,記憶測驗成績較高,至於血糖濃度高的受試者,在聽到15個單字後才過半小時,就想不起來。3、抽菸、酗酒:抽菸和酗酒都會破壞心血管的健康,而心血管的健康與腦細胞的健康密不可分,健康的血管會輸送足夠的血氧到腦部,讓腦細胞變得較為活躍,記憶力也會變好。老菸槍和長期酗酒的人,動脈血管容易硬化,容易成為健忘一族。如果只是偶爾小酌,則不會影響健康。抽菸也被證實是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4、三高和肥胖:中年人血壓收縮壓>160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5倍。控制高血壓可以降低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另有研究顯示,中年時期肥胖者(BMI> 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則升高2倍。容易健忘的人雖然不一定是阿茲海默症,但有三高或肥胖等新陳代謝疾病的患者,因為心血管健康的問題,也會連帶影響記憶。5、飲食不均衡:腦細胞跟身體所有的細胞一樣,都需要均衡飲食,才能保持或是提高健康程度。如果長期偏食,或太偏重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的不健康飲食,將會傷害腦細胞的健康,使記憶力衰退;另有研究發現,若維生素B12攝取不足,也容易出現記憶力欠佳的症狀。6、憂鬱或不喜歡社交:研究顯示,曾罹患憂鬱症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其相對風險值約為無憂鬱病史者的2倍。憂鬱症患者或不喜歡社交生活的人,因為與外界的溝通聯繫減少,腦部的刺激不足,可能產生健忘的情形。7、缺乏運動:運動是腦部各區域的協調表現,運動時腦細胞需要充足的氧氣,幫助精密的組織、迴路運作更加順暢。8、經常心猿意馬:現代人的事情太多,經常分心,也會影響腦力。例如學生上課時一邊聽課、一隻耳朵掛著耳機聽音樂、手還忙著滑手機或平板電腦,這樣聽得進去老師說什麼嗎?同樣的,也有上班族一心多用,邊開會邊上臉書,如此當然對上司交待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影響工作表現。9、更年期:有研究發現,女性更年期的症狀,容易導致記憶力不佳,尤其是熱潮紅的症狀越嚴重,身體不適,就會影響記憶力。10、壓力大:壓力會使心情煩躁、影響專注力,同時會讓身體的內分泌及自律神經失調,讓腦部變得更加疲累、忘東忘西。延伸閱讀: 常忘東忘西、記性差? 可能是大腦缺少這7種營養素 一轉身就忘了剛才要做什麼? 5情況都會讓記憶力衰退 
-
2020-01-08 養生.健康瘦身
妙齡女提行李摔倒竟骨折 疑與長年吃減肥藥有關
高雄市一名女子年紀不到30歲,在大陸工作時提行李跌倒在地,大腿因此骨折受傷,返台前往義大醫院進行身體檢查。醫生檢測發現,女患者的骨質密度比正常值低很多才會骨折,懷疑與她經年服用成分不明的減重藥有關。27 歲女性上班族身高165公分、體重46公斤,身體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只有17,外型十分纖細,平日在大陸工作;為了維持身材,女子自行在當地藥局購買減重藥,服藥時間約 4年。這名女子某次下車取行李時不小心摔倒,這一摔竟讓她痛到站不起來,送醫發現大腿骨折,花不少時間治癒。女子返台前往義大醫院身體檢查,醫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發現,女患者的骨質密度竟然只有-3.1(正常值應高於-1.0),骨密度比同年齡層人士低很多。骨質疏鬆症約出現在50歲以上人士身上,密度低於-2.5 就算骨質疏鬆。義大醫院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為達減重效果,減肥藥中可能含有利尿劑、甲狀腺素等加速身體排尿或代謝藥物,雖達減重目的,但也可能把體內鈣質帶走,建議患者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減重藥,所幸患者還年輕,要求她多運動與曬太陽,適當補充鈣質。
-
2020-01-07 科別.精神.身心
新年改名字扭轉運勢? 別急!先做這4件事再決定
俊昊和從事科技業的怡蓁是表兄妹,這兩人近10年來都曾有改名的經驗。俊昊從大學畢業後的工作運一直很不好,畢業10多年來不停換工作,對他而言,一年換4~5個老闆是很稀鬆平常的事;親友都很納悶,剛出社會的小毛頭,工作不順、求職碰壁是很正常的情況,但俊昊已經老大不小了,怎麼工作還不穩定?對於工作運常年不順,俊昊自己也很苦惱,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運勢不好,但旁觀的親友覺得和他的人格特質、心理狀態有關,3年前俊昊決定改名,沒想到,改名之後,情況沒有改善,去年反而官司纏身。比較年輕的怡蓁就較穩定,沒有經常換工作,但她覺得工作環境氛圍讓她很不舒服,和同事相處並不融洽,直屬長官也老是找麻煩,她老是有「快做不下了」的感覺,也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夠好。在台灣,改名已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據了解,未成年的人改名,大多是父母親要求的,成年之後改名的,則是當事人自己想要改名。會要求改名者,除了當事人覺得姓名粗俗不雅外,絕大多數都是算命後決定改名字,希望能增強或是改變個人運勢。多數華人喜歡算命、改運,總認為人生的不順遂,是外在環境及命運的使然,和個人性格、特質沒有直接關聯性。因此,一旦想換名字的念頭萌生,通常是透過口碑介紹,直接到命相館逕行改名,不會尋求心理諮商。聯合心理諮商所執行長陳凱婷指出,改名的人一定都有一個目的,包含家庭婚姻、情感、事業、工作、人際關係等,建議在改名之前,不妨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透過心理諮商可以幫助當事人釐清和找出造成困擾的因素。碰到生活上的問題,想要藉由改名來翻轉運勢者,陳凱婷說,花錢請算命師改名前,不妨先停一下,建議可以自己檢視和做的部分:1、先尋求心理專業人士:例如企業主想挽救事業頹勢,可以找專業企管顧問;學生有課業或情感困擾,可找輔導老師;上班族有職場適應上的難題、為何老是當情感上的第三者?都可以尋求身心科醫師或是心理師。在會談時,專業顧問或心理專業人士協助當事人看到問題的核心。2、自我覺察和做記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能常在人際或情感上犯下同樣的錯誤,或是行為模式不斷的重蹈覆轍,透過自我覺察及做記錄的方式,進一步的來幫助自己。3、閱讀心理相關書籍:若當事人不想尋求心理專業人士,可以閱讀相關心理專業書籍來改善、幫助和提升自己。4、找親友聊:雖然親友有一定的幫助,但透過專業人士的專業帶領,提供客觀的分析及協助,可將問題看的更深入及提供當事人適合面對和解決的方式。對於改名與否,心理師大部分都會站在尊重、客觀、中立的立場,不會告訴當事人要不要去改名,但心理專業人士會和當事人一起去討論有關為何想改名;建議如果心理困擾已超過2週以上,還是應盡快尋求心理諮商專業協助。延伸閱讀: 別成為網路霸凌的加害者 天氣冷心情跟著鬱卒? 吃對10種食物趕走你的壞情緒 
-
2020-01-06 橘世代.健康橘
每逢過年婆媳關係開始緊張 你有「好媳婦病」嗎?
每逢過年,網路討論區總會出現不少女性煩惱的貼文,年輕或中年的她們有著「媳婦」身分,對於身兼多職的現代女性來說,「回家過年」比達成工作業績目標,顯得還要困難許多。而不少也很善用社群的「婆婆」,也會透過網路抒發,不知道今年又該如何與媳婦好好相處,畢竟以前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照著家庭傳統規矩「教媳婦」,為什麼被抱怨連連?一個輕鬆的過年,卻年年循環著兩代、甚至三代女性的煩惱。「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筆名為「逆媳」的韓國作家,在《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書中,寫出了許多現代媳婦的心聲與煩惱。本書作者分享學習以自我為優先,不再萬事討好婆家,做家事也與老公一起,點出「家事是生活在共同空間的人都應該一起分擔」,她分享凡事要先不感覺委屈,才更有力量挺身照顧好家庭的個人經驗。自從改變自己的做法與想法後,不因婆家和老公吵架,夫妻生活也因此更甜蜜。當自己的「掌上明珠」,放過自己(跟別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作者也鼓勵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讀者,「逆媳」不是在慫恿大家都要變得一樣,而是提醒當妳想鼓起勇氣改變時,能夠想到作者用力為自己生活的勇氣。「所有婆婆的起點也是媳婦」,走入跨越橘世代的年齡,兒子終於娶妻生子,從少女、人妻、母親一路努力走過來,很可能當婆婆的妳還有上班族的身分,甚至自己也還有婆婆,但一輩子辛苦當個「好媳婦」,到頭來卻發現,怎麼做都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沒人感激還被嫌煩,與新世代兒媳婦間也相處不佳,是許多熟齡女性的內心困擾。從現在起,打破婆媳關係惡性循環就從自己開始,過年要完全放假,可安排與另一半外出旅遊、走春、放空休閒,不勉強全家族共同團體行動,都很累了還要打起精神招待親戚跟晚輩。並充分理解「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當媽媽與當婆婆是完全兩種不同角色,「婆婆」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要當她的母親,而是充分給予小倆口更大空間,放手讓他們好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在過年前,就有許多掃除整理工作要忙碌,維持環境清潔絕對不單是女性的責任,身為家庭內的公公、老公、兄弟身份的你,可以起身動手一起幫忙,2020開始,讓老婆跟媽媽的「好媳婦病」都共同痊癒吧。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1-04 科別.骨科.復健
還沒30歲脖子卻先老! 6個習以為常的動作都是在自殘
吃飯玩手機、睡覺前看手機、搭車時 也滑手機……,低頭族可說是現代人的寫照。但頸椎的結構原本就很脆弱,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的頸椎病越來越年輕化、越來越普遍,甚至30歲不到,頸椎就開始退化了! 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林鍵指出,大部分人都會習慣低頭看手機,仰起頭來才發現肩頸的肌肉酸痛,尤其是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幾乎每天8小時都坐在電腦前面,催生一批因3C產品引起的頸椎病患者。 頸椎是頭部與身體神經、血管、經絡連接的通道,一旦頸椎出問題時,影響範圍波及全身。從臨床上來看,最常見的頸椎病是出現手臂與手指的麻木,如果再嚴重一點,還可能伴隨著暈眩,甚至還會影響到下肢。 我們經常不知不覺養成一些壞習慣,雖然這些壞習慣並不是立即性的影響身體健康,但長期下來,卻會誘發頸椎病;快來看看,讓你頸椎提早老化的不良習慣,你中了幾項? 不良習慣1:低頭滑手機低頭會讓頸椎多承重3倍的壓力,很多人都不曉得低頭、頸椎前傾對頸椎的傷害很大。李林鍵解釋,正常姿勢下,人體的頸椎是呈「C」字形的弧度,頸椎承受的重量約為5公斤(頭部的重量);不過,當我們為了看手機、用電腦等,頭往前傾、低頭的姿勢時,結構細長的頸椎,得額外承受3至5倍的重量,長期下來,當然容易引起頸椎的老化。 改善方法:建議使用手機時,應維持良好的坐立姿勢,減少長期低頭的姿勢,尤其看手機、平板電腦或是看書時的高度,應與視線平行才適合;同時每30分鐘,應該要中斷,放鬆5分鐘,做個伸展操,舒緩肩頸壓力,這些都是預防頸椎病的必要手段。 不良習慣2:坐軟沙發很都人習慣攤在沙發上看電視、看書,這個姿勢不僅會引起頸椎的傷害,更會徒增腰椎的壓力。因為軟沙發富有彈性,當人坐上去之後,臀部會陷下去,背肌因而無法挺直,若此時又低頭看書或是滑手機的話,頸部得承受的重量又更大,就會增加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機率。 改善方法:中國人流傳幾千年的「坐如鐘」是有道理的,因為直立挺直的姿勢,可以讓脊椎維持在適當的位置。因此,平常應盡可能少坐軟沙發,即使坐在沙發上時,也應該將頸椎及腰椎挺直,如果實在太累,寧可躺著也別窩在沙發上。 不良習慣3:不睡枕頭或枕頭過高頸椎本來就有一定的弧度,假使長期不睡枕頭或是睡的枕頭過高,都會使頸部肌肉及韌帶勞損,加劇頸椎盤內的壓力,就容易誘發頸椎週圍韌帶、肌肉的疲勞。 改善方法:調整枕頭高度。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夠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仰臥時,枕頭的高度約為一拳頭高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側臥時,高度應比仰臥時略高,大概一個半拳頭;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千萬不能使頸部脫空。 不良習慣4:單肩揹包包單肩揹重的包包,會使得的肩膀變得一高一低,長期下來,還會使肩膀的肌肉處於收縮狀態,緊張的肌肉除了引起腰酸背痛之外,還容易使頸椎的壓力不平均,長期會引起頸部肌肉痙攣,甚至改變頸椎的弧度,尤其經常感到腰酸背痛的話,更應該避免單肩揹包包。 改善方法:建議背後背的包包,如此能使背包壓力平均分配於兩側肩膀,減輕一側肩膀及頸椎的壓力。 不良習慣5:趴在桌上睡覺很多人習慣午睡時趴在桌上,這種睡姿非常容易引起頸椎的老化。人類頭部的重量占身體的十分之一,正常情況下,頸椎的生理弧度可以減輕和緩衝重力對大腦的衝擊。 不過,若是趴著睡,卻會讓頸椎的生理弧度消失,除了容易造成頸椎關節的錯位變形之外,還會使頭部的血液供應不良。臨床上就發現很多人因為趴睡習慣了,常常引起脖子酸、肩頸酸痛,頭痛、頭暈而來就診,檢查後才發現頸椎及腰椎勞損、長骨刺了。 改善方法:睡午覺時,盡量能夠躺下來睡,如果真的難以躺下,建議趴睡時,不要把頭直枕在胳膊上,應該把桌子墊高,趴在中間有洞的午睡枕,盡量維持脊椎的直立,避免頸椎、腰椎的彎曲,而引起額外的壓力。 不良習慣6:長期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會增加脊椎,特別是頸椎與腰椎的壓力。脊椎是由多個椎骨連接而成的構造,當我們姿勢挺拔時,椎骨與椎骨的接觸面幾乎為平面,椎骨間的受力會得到分散,不容易造成損傷。 不過,如果穿高跟鞋,這時重心就會往前移,造成椎骨間的接觸面變小,特別是腰椎與頸椎,受力點會集中在某區塊,就容易造成頸椎與腰椎的壓力不均,長期下來就會老化。 改善方法:為了脊椎著想,建議女性朋友能避免穿高跟鞋就避免,如果真的非得要穿,建議鞋跟盡量不要超過5公分,每天不要穿超過4小時。注意頸部保暖,就能避免損傷 延伸閱讀: 還在低頭滑手機? 小心!就是這個姿勢讓頸椎被滑出病 頸紋愈來愈多? 就是這4習慣害你脖子長皺紋 
-
2020-01-03 養生.家庭婚姻
過年前先治癒「好媳婦病」! 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
每逢過年,網路討論區總會出現不少女性煩惱的貼文,年輕或中年的她們有著「媳婦」的身分,對於身兼多職的現代女性來說,「回家過年」比達成工作業績目標,顯得還要困難許多。而不少也很善用社群的「婆婆」,也會透過網路抒發,不知道今年又該如何與媳婦好好相處,畢竟以前自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是照著家庭傳統規矩「教媳婦」,為什麼被抱怨連連?一個輕鬆的過年,卻年年循環著兩代、甚至三代女性的煩惱。「媳婦的每個節日,都是勞動節」、「女婿是客人,媳婦是工人」,筆名為「逆媳」的韓國作家,在《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一書中,寫出了許多現代媳婦的心聲與煩惱。本書作者分享,學習以自我為優先,不再萬事討好婆家,做家事也與老公一起,點出「家事是生活在共同空間的人都應該一起分擔」,她分享凡事要先不感覺委屈,才更有力量挺身照顧好家庭的個人經驗。而自從改變自己的做法與想法之後,不因婆家和老公吵架,夫妻生活也因此更甜蜜。當自己的「掌上明珠」,放過自己(跟別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作者也鼓勵所有感同身受的女性讀者,「逆媳」不是在慫恿大家都要變得一樣,而是提醒當妳想鼓起勇氣改變時,能夠想到作者用力為自己生活的勇氣。「所有婆婆的起點也是媳婦」,走入跨越橘世代的年齡,兒子終於娶妻生子,從少女、人妻、母親一路努力走過來,很可能當婆婆的妳還有上班族的身份,甚至自己也還有婆婆,但一輩子辛苦當個「好媳婦」,到頭來卻發現,怎麼做都被家人視為理所當然,沒人感激還被嫌煩,與新世代兒媳婦間也相處不佳,是許多熟齡女性的內心困擾。從現在起,打破婆媳關係惡性循環就從自己開始,過年要完全放假,可安排與另一半外出旅遊、走春、放空休閒,不勉強全家族共同團體行動,都很累了還要打起精神招待親戚跟晚輩。並充分理解「媳婦,也是別人家的掌上明珠」,當媽媽與當婆婆是完全兩種不同角色,「婆婆」們根本不用強迫自己要當她的母親,而是充分給予小倆口更大空間,放手讓他們好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忙碌的現代社會,許多家庭在過年前,就有許多掃除整理工作要忙碌,維持環境清潔絕對不單是女性的責任,身為家庭內的公公、老公、兄弟身份的你,可以起身動手一起幫忙,2020開始,讓老婆跟媽媽的「好媳婦病」都共同痊癒吧。
-
2020-01-02 養生.聰明飲食
雞腿飯和排骨飯哪個便當的熱量比較少?營養師這麼說
許多人每天午休或下班後買便當,可能有同樣的煩惱,到底等等要買雞腿飯還是排骨飯?這2個主餐或許都各有擁護者,但營養師認為,不論炸雞腿或炸排骨,熱量都非常高。如果再加上飯吃的比較多,配菜熱量高,體重恐怕不知不覺飆升,專家建議買便當避免選炸物當作主菜,增加蔬菜代替飯量,才能好好控制體重。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1隻生的大雞腿,熱量就有375大卡,如果經過油炸,熱量馬上就增加到570大卡;1片生的手掌大排骨,熱量約225大卡,放到油鍋炸一下,熱量也馬上增加到315大卡,然而普通上班族1餐攝取600大卡熱量就足夠,單是1隻炸大雞腿,就可以抵1餐熱量。不僅僅炸的主餐熱量驚人,白飯和配菜也要很小心;張斯蘭提醒,如果是常見的3格配菜便當紙盒,白飯量約1.5飯碗,熱量就有420大卡,常見配菜油豆腐2塊熱量就有76大卡,螞蟻上樹(炒冬粉)熱量也很高,如果主餐又搭配炸大雞腿,1個便當熱量就超過1千大卡,一般人1天熱量所需也就1700大卡上下。張斯蘭強調,吃便當不管選主餐還是配菜,都要非常注意,才不會讓腰圍不斷增加,如果想吃雞腿或排骨,滷的一定比炸的好,而配菜最好選擇清炒的青菜,3格配菜如果選擇高麗菜、波菜、大白菜等,總和熱量約100大卡左右,讓白飯減少一半或3分之1,都能有效控制熱量。張斯蘭補充,如果便當主菜或配菜沒有辦法自己選,單餐熱量攝取比較高,也可以降低其他餐的熱量,維持住單日總熱量攝取。也就是說,如果中餐吃了熱量比較高的便當,晚餐就可以選擇湯麵類主食,搭配燙青菜和滷豆腐,同樣能夠吃到主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但熱量相較便當則減低許多。★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1-02 新聞.健康知識+
養成10大生活好習慣 遠離空污預防肺癌
身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高尚志提醒,除了政府擬訂對策打擊空污,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防護措施,他提出減少空污影響健康的的10大生活習慣,請務必跟著做,得以降低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預防肺癌的發生。對策1 保持室內潔淨有空氣污染疑慮時勿過度掃地清潔,也不宜使用吸塵器,以免揚起的灰塵惡化室內空氣;用濕拖把拖地,則有助於減少這類揚起的灰塵。家中使用空調、加濕器、空氣清淨機,也能明顯降低PM2.5的濃度。對策2 培育植物植物的葉片能夠吸收有害氣體,以及吸附PM2.5,還能產生對健康有利的氣體。對策3 霧霾天氣少開窗、避免出門有霧霾的天氣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險時刻,最好不要出門,也不宜晨運,否則可能誘發病情。此外,別忘了選擇合適的時間開窗通風,例如中午室外污染緩解時;不可全天關閉門窗,否則室內污染可能更嚴重。對策4 減少室內PM2.5污染源燒烤、火爐、煤氣、暖爐、蠟燭以及任何其他燃燒的事物(焚香、蚊香、吸菸)等,都要避免。對策5 外出戴專業防塵口罩一般常規口罩防不了PM2.5,因為懸浮微粒太細小。KN90、KN95、N95級別的防塵口罩才能有效過濾這類細微顆粒。對策6 避免煎、炒等烹飪方式這類作法易產生大量油煙,污染室內空氣,建議在家烹飪多用蒸、煮等方式。對策7 實踐社區環保利用植栽美化社區、隨手節約用電、多搭大眾運輸工具、確實執行汽機車定期檢驗、祭祀不燒金焚香、不燃放鞭炮等,舉手之勞做環保,都是讓生活更美好的方式。對策8 校園體育課場所校園體育課,空污嚴重時應改於室內。因此,學校宜設置體育館,並加裝空氣過濾裝置,以備空氣污染嚴重時作為體育課等活動場所。對策9 兒童應注意日常絨毛玩具的表面灰塵、細菌和塵蟎多,儘量別在家中擺放,或讓孩子把玩,若真的需要,請經常清洗、曝曬陽光。對策10 撘乘大眾運輸工具最放心空氣污染嚴重時,上班族儘量別騎自行車、電動車出門,改利用大眾運輸工具較安心。此外,上下班時間的交通空污最嚴重,須作好個人防護,並讓小孩遠離污染嚴重的交通幹道。高尚志建議,務必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5大愛肺守則。攝取足量且多色蔬果的「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以及定期篩檢,確實做到整合性防癌,積極照顧自己的肺部健康。
-
2019-12-31 新聞.健康知識+
久坐的人比較容易不開心?研究揭情緒低落原因
有算過自己1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是否有「坐」超過8小時以上呢?即將邁入新的1年,在迎接2020年的前夕,為自己訂定每天「坐」不超過8小時的目標吧!根據1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若少於8小時,憂鬱及焦慮程度比久坐超過8小時者更低。該研究為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周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1周,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至10小時」、「10 小時以上」3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情緒,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周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2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而「8至10小時」與「10小時以上」的2個組別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像是上班族工作已長時間久坐,回到家又選擇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會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能進行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徐錦興說明,研究中久坐的時間在周末與周間的差異並不大,可能原因為不喜歡動的人假日仍會選擇靜態的生活型態,而久坐對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程度遠高於每天運動的效果,減少久坐的時間比建立運動習慣對身心健康的幫助更大,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 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1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是個很重要的提醒,無論我們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常是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工作者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的痠痛、也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的各種負向情緒沒能轉換。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1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 15至20 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不僅能幫助員工維持健康的身心,還能增加公司的生產力,相信這是企業與民眾所樂見的。★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19-12-3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過勞死的前一步,就是腦疲勞!台大醫師:上班族要拒絕的5件事
無法逃脫的職場真相!疲勞、多工與AI 有10個字可以精準描述現代職場的慘況,你覺得是哪10個字呢? 「不辭做到死,不死做到辭。」 初入職場時,還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智商180的年輕人,過不了半年,開始變得腦殘、腦補、腦疲勞,接著就是工作意外、憂鬱症、想死、慢性病纏身,甚至悲劇性的過勞死。這是個哀號震天價響的阿鼻地獄......。 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2014年,台灣科技業發生一件大事─大企業家、國碩及碩禾前董事長陳繼仁,在該年5月發現生病後,休假療養,旋即在半年內辭世,享年僅54歲。國碩是太陽能科技業的龍頭老大,陳董事長的奮鬥過程激勵了無數人。然而,他在給同仁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 我終於認真的理解了,17年來我已經過度超用了我的身體,未來我也必須要慢慢償還過去不當對待身體的債務……希望大家能注重身體保養,多一份保養,多一份健康! 根據報導,他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且個性非常急,只要交辦的事情沒做好,就會在會議中直接罵人。長期處於心理高度壓力下,不只身體疲勞,也產生腦疲勞,生命意外提前結束。以台灣男性平均壽命78歲來看,足足減少了24年的壽命。不過,陳董的肺腑之言,在競爭白熱化的科技業裡,並未得到太多共鳴。 媒體披露,大型科技企業的財務長年薪約3千萬至5千萬元,行銷長年薪約1,500萬至3千萬元。在科技業最景氣時,工程師雖然底薪不高,但年終分紅及獎金均較一般上班族來得豐厚。若當上執行長、副總、總經理,甚至董事長,薪資更是天文數字─「年薪」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多麼光彩亮麗的行業。 然而,當科技榮景衰退,科技新貴只剩下一個真相─前半輩子,「拿命換錢」;後半輩子,「拿錢換命」。清朝劇作家孔尚任《桃花扇》中,已寫下這段預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你,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好吧!退而求其次,求個「吃不飽,餓不死」的鐵飯碗─當公務員吧!卻頻頻出現這樣令人心驚的新聞:「近年公務員撫卹案件前3大死因中,自殺高居第3名,第1與第2名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 自殺在最新的國人死因排行中,已經掉出前10名,但在公務員族群中竟然是第3名。公務員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已與往昔相當不同,包山包海的公務、超時工作與加班、自我意識提高的民眾,以及民意代表的請託施壓、大刀砍除的經費預算......讓公務員不再是美差了。 即使逃過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自殺的魔掌,心裡想著:「等撐到退休那天,我就要開始過健康生活。」 結果,本來打算10年後退休,政府卻說:「財政有點困難,要延後5年。」再等5年,準備要退休了,政府又說:「財政更加困難了,請共體時艱,再延3年。」好不容易撐到退休的那一天,政府表示:「財政非常困難,只有砍了你的退休金,國家才會更美好!」 「說好的」月退俸並未出現,這就是退休後的現實。可是,這還不是最悲慘的!年金改革前,許多銀髮族順利退休了,確實開始過著「自己的生活」,但地點卻是在醫院的病床上。 與AI人工智慧爭天下的職場 其實,職場中身心過勞還不是最悲慘的事,更慘的是為了工作犧牲健康之餘,老闆最愛的卻不 是你! 根據媒體報導,某大企業期待未來公司改雇用機器人的比例能達到九成,因為一個機器人可以 負責原本10個人的工作量,業務、稽核、銷帳......全部都能輕鬆勝任,屆時發薪、會計、報表等行政流程也會從原先的10天縮短至一天,而且機器人不挑工作、不抱怨、不鬧情緒、絕對服從、全年無休,讓老闆龍心大悅、愛不釋手! 請問腦疲勞的你,自認為贏得了未來的同事─機器人嗎? 也許,你以為如果是大學教授或研發人員等專業人士,就不用擔心被機器人取代了嗎?試問:你每週可以讀完幾篇原文論文?最近,美國出現一位「超級學者AI」,你知道他每週可唸幾篇論文? 答案是:10兆篇! 我在撰寫《大腦營養學全書》時,參考1,500篇醫學論文,實際引用300多篇論文,就已覺 得是世界10大寫書工程奇蹟了,但在超級學者AI面前,你我拿什麼和它拚呢? 專業人士都如此了,更別說沒有專業技能的上班族鐵定會更快被AI取代。根據資誠(PwC) 2018年發布的「英國經濟展望報告」(UK Economic Outlook Report):英國到了2037年,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將大行其道,取代英國700萬份工作,其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依序是:製造業(減少25%)、運輸倉儲業(減少22%)、公共行政部門(減少18%)、國防(減少18%)。 你身在這些行業嗎? 英國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預言:「AI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好或最壞的事......AI一旦脫離束縛,人類將不可能與之競爭!」 職場的AI未來,「沒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顯然,上班族無法再用勞力、蠻力與血汗賺取「皮肉錢」,必須開始用「大腦」工作,讓自己更有競爭力。無窮的創造力、更頂尖的專業技能,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這才是AI無法取代的。 在不婚不育、少子化的大趨勢下,「退休金改革」的風險只會愈來愈高。各國退休年齡逐年延 後,「人生70才開始」變成「工作70才開始」,請問你:要提早摧殘自己的健康嗎?如果還沒發揮最新專業與創造力,就已經嚴重「腦疲勞」,這就像參加奧運田徑,裁判還沒鳴槍,你就已經癱倒在起跑線上了! 對所有的上班族來說,唯一的路就是讓大腦「升級」。你的日常生活不能再只靠滑滑手機這樣 的「小確幸」,而要向手機學習─每年都在升級。 當你低頭時,請自問:「現在我還可以做些什麼?」你可以:暫時放下手機,開啟眼睛、耳朵與皮膚,感受自己、別人與世界;自由聯想,做做白日夢也好,捕捉無意間浮出的靈感。關掉手機,給大腦完全休息的時間,有太多人身體疲累時,會懂得去按摩、泡泡溫泉,但對腦疲勞卻置之不理。 最後回頭想想,你有善待陪伴自己終生的工作夥伴─大腦─嗎? 面對AI時代,上班族應避免的5種行為! ● 反正沒有明天,每天都只專注在「小確幸」。 ● 「捐肝」或「賣命」給老闆,為求表現,把自己操到極限。 ● 用時間與勞力換取金錢,專業沒有提升、失去創造力。 ● 不關心健康,想說死拖活拖撐到退休,再全心照顧身體。 ● 漠視腦疲勞的事實。不理會初期大腦症狀,如失眠、焦慮、憂鬱、分心、健忘,拖到末期出現慢性憂鬱症、失智症、心臟病、腦中風或癌症時,健康已是兵敗如山倒,只能躺在病床上,怨嘆「大勢已去」! 延伸閱讀: 癌症其實是種發炎疾病!長庚名醫江坤俊:吃這個預防16種癌症,降60%癌症風險●書籍簡介 終結腦疲勞!台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作者: 張立人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01/30語言:繁體中文 ☛台大醫師親身實證 僅找回身心健康,還瘦了15公斤!購書連結 張立人 醫師 身兼多職的「醫師上班族」,從身為上班族的「切身之痛」出發,致力推動預防醫學革命。曾接受美國功能醫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Functional Medicine,IFM)整合醫學訓練、牛津正念中心種子教師訓練,擅長結合功能醫學檢測、營養醫學策略與深度心理諮詢,改善大腦、皮膚與過敏症狀,積極協助職場工作者重獲身心整體健康。 他累積多年成功治療經驗,體悟在職場中不僅要能與壓力共舞,維持健康,更要積極改善體質弱點,及早開啟抗老化的生活型態,被譽為不只會「看病」、更會「看人」的仁醫。經常受邀至企業機關、各級學校演講,廣受好評。 台灣大學醫學系暨中國文學系輔系畢業,現為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暨主治醫師。暢銷作品包括:《大腦營養學全書》、《在工作中自我療癒》、《生活,依然美好》、《上網不上癮》等,榮獲國民健康署及文化部推薦讀物肯定。 相關資訊:請上「張立人的秘密書齋」部落格:blog.sina.com.tw/kaspar/
-
2019-12-27 橘世代.健康橘
「一人生活學」正夯 4點快速檢視你準備好了沒?
一人KTV、一人燒肉....一人生活學正夯,迎接人生下半場,你也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了嗎?無論有無配偶或小孩,總有一天你只能靠自己。而「一個人生活」定義,並非要求自己離群索居,也不是刻意去營造孤獨,是不依賴家人、不顧慮別人看法,能依照自己的步調走的自在生活。以下4點助你快速檢視,不論是正值青壯年或人生已邁入橘世代,都需要學習面對一個人生活的能力,面對孤獨坦然自處,和孤獨做朋友!上了年紀也要當個「帥氣的老人」。1.身體健康最優先總是常收到朋友間的問候,大家會互相提醒「健康最重要」,這不是一句敷衍的話,而是必須持續面對的嚴肅議題。適度運動、不暴飲暴食、定期健檢等都要堅持下去,「維持自己身體的健康」,是一種對自己和家人最負責的態度、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沒有一個人能自在生活的後續任何想像了。2.持續工作的心理準備高齡化社會,你可能比自己想像中來得更長壽!保持良好經濟能力是「一人生活」的重要關鍵。網路上流行存退休金試算公式,高額存款數字,讓許多人感到遙不可及,或許不可能存到大筆金錢,若依靠年金制度無法滿足情況下,在個人健康跟能力允許的情況,透過社會銀髮資源媒合尋找職缺,除了保持經濟能力更能有效與社會接觸,讓生活有新的重心。3.重拾興趣、跨世代交流不一定是展開激烈的戶外運動才叫做培養興趣,先回想你原本對什麼題材很想深入瞭解,是最想學習的?或是你希望分享豐富知識和人生經驗,希望能與相同興趣的人多交流?透過網路社團、LINE等現代多元管道,讓跨世代跨地區的人際連結變得更容易,緊密社團人際網絡甚至可起「類家人」的關懷效應,「一個人生活」不孤獨。4.預先寫好人生最後的企劃書寫好人生最後一份企劃書,遺囑、DNR。根據衛服部資料顯示,2000年通過立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國人擁有預先簽署DNR (Do not resuscitation)權利,並註記到健保卡晶片中,當面臨末期醫療階段,醫師可以透過健保卡註記與家屬溝通。無論你現階段是否有配偶子女,都要有最終一個人的心理準備,而全球最知名的上班族「島耕作」作者弘兼憲史,在《和孤獨做朋友:弘兼憲史的一人生活學》(弘兼流 「ひとり力」で孤独を楽しむ)書中分享自己的經驗,當人生邁入下半場時,除了在心態坦然接受「一個人獨自生活」,更要在「自處能力」、「金錢能力」、「家事能力」及「安排能力」...等精進。相信「優雅老去」或「不堪老去」是可以選擇的,當個「帥氣老人」的訣竅,正取決於如何提早培養能力,無論你是年輕人、要進入下半場的青壯年、還是已經跨越橘世代,現在開始加強自己永遠不會嫌晚。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19-12-27 科別.眼部
久盯螢幕眼睛痠 眼科醫:3個常見舒緩行為其實很NG
科技數位的進步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許多人每天在工作中使用電腦作業,下班睡前更離不開手機追劇玩遊戲,長時間將焦點集中在近距離的物體上,便容易產生不適症狀,而這些都是過度使用的現象。當發生不適時,多數人會傾向採取一些自認為保健的方式,像是按摩、使用外用藥水或觀看綠色物體等,但這些方式真的有用嗎?中華民國專科學會理事王孟祺醫師指出,僅管不少人都會隨身攜帶或長期仰賴外用藥水來舒緩不適感,但若在不瞭解成份的情況下使用,除了可能過敏,長期使用含有類固醇成份反可能導致問題加深,最好還是諮詢專業醫師,以採取最恰當的事後補救方式。除了濫用外用藥水,王孟祺更進一步點出日常中最普遍的NG行為與觀念,如上班族們桌上總會擺放綠色植物,認為只要多看綠色物體就有助於舒緩放鬆。其實,不管是不是綠色的,重要的是望遠,才能真的放鬆;因此,若能到戶外望遠會更好,而日常則建議每半小時站起來做一些伸展及放鬆,對健康更佳。此外,適度的按摩的確可以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但臨床上看到有些患者會使用肩頸按摩棒去震動按摩,若不慎按壓錯誤的位置與力道,反而易導致傷害。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也可以使用40-45度的溫水進行5-10分鐘的熱敷,亦有放鬆的效果。雖然感到不適時,多數時候只要好好休息就可復原,但王孟祺強調,不當的保健方式反而易延誤問題,舒緩不成反導致更大的傷害,採取對的保健方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充足的休息與睡眠,亦可適度地補充有助於緩解不適的關鍵營養素,包括葉黃素、玉米黃素、蝦紅素、花青素等。延伸閱讀: 從上車滑到下車 晃動、光源不足讓眼睛更快壞 狂盯3C眼睛乾! 不用人工淚液,日常8習慣也能幫眼睛保溼 
-
2019-12-25 養生.聰明飲食
冬天喝太多咖啡手腳冰冷?專家:助利尿會帶走熱量
冬天冷,起床上班好難!現在上班族、民眾都常早上、下午人手一杯或多杯咖啡來提神,也造就飲料店、便利商店的咖啡商機。但最近網路上有女性上班族表示,天氣冷的時候,她一天喝兩、三杯甚至五杯咖啡,但覺得手腳還是冰冷,且比往年還嚴重,好奇是否冬天喝太多咖啡,會造成手腳冰冷?而引起網路討論。對此,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表示,喝咖啡容易利尿,想上廁所,而大量的尿液排出,有助身體散熱,此時若穿得太少或沒注意保暖,就可能導致手腳冰冷,建議此時要多補充水分。陳醒荷說,適量喝咖啡雖有助提神、降低猝死風險,但攝取過多咖啡因,也可能阻礙人身體中鈣和鎂的吸收。民眾喝如美式、含牛奶的拿鐵等咖啡,其咖啡因不因種類而減少,得視攝取容量與咖啡濃淡而論。目前台灣咖啡市場已很成熟,如便利商店或連鎖咖啡店,多會標示咖啡因含量,陳醒荷建議民眾在挑選時,可依照自身需求挑選濃淡、控制飲用量。若以一般便利商店一杯約400西西來說,民眾一天喝個兩杯應還在合理範圍內,若超過五杯就真的太多。她也提到,若喝過濃的咖啡,也有可能導致心悸、睡不著外,民眾若本身有胃潰瘍、慢性疾病、感冒或懷孕等,也不適合攝取過多,以免身體負荷不了或藥效降低。
-
2019-12-25 新聞.生命智慧
經歷中年失業、女兒燒傷…68歲任爸: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
今年68歲的任爸,在54歲以星爸身分「出道」。他妙語如珠、談吐間不忘幽默,也總是展現和家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採訪前一週,任爸才跟任媽去歐洲玩了一趟萊茵河遊輪,「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和太太一起到處走走看看,心情好了、精神也就好了。」過去經常在螢光幕前侃侃而談的任爸,現在上通告的時間少了,選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有如自帶陽光的任爸,實則經歷過中年失業、女兒Selina燒傷等種種人生波折,但他仍然時時刻刻把「感恩」掛在嘴邊作口頭禪。他說:「沒有人的人生是沒有痛苦的,唯有不斷調適、克服,心態決定一切。」不甘40歲被認老,起床第一件事先運動說話宏亮,總是「人未到聲先到」的任爸,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這歸功於他多年勤於運動保養,今年還和Selina合體代言營養飲品。任爸回憶自己「動起來」的契機,其實是因為路人的一句話。「有次我在街上跟路人因為停車問題吵了起來,對方氣呼呼烙了句:『要不是看你年紀大,我早就喔……』,那時候我才40出頭而已!我心裡一驚:在別人眼中我是看起來多老?」「我後來還有公開在節目上感謝那個人,是他那句話刺激了我,不然我可能會繼續當一個老態臃腫的中年阿北。」任爸笑說。現在任爸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出門運動。除了爬山、上健身房之外,還練合氣道,連出國旅行都會帶著伏地挺身器隨時運動。「運動的好處除了讓身體健康,它還會讓大腦釋放腦內啡,讓你感覺快樂。」 離開安逸公務員人生,卻遭遇中年失業總是笑容可掬的任爸,其實出身在嚴格的軍人家庭,「從小家裡管得非常嚴,而他們對我的期望就是去考公務員,過安穩日子。」他大二就考取公務員資格,畢業退伍後進入國營事業上班,「每天只要工作6個小時,後面打3個小時的乒乓球,薪水還比一般上班族多。」「後來是我岳父看不下去,跟我說:『你這樣是在糟蹋你的人生。你還年輕,應該要去外面闖盪一下。』本來心裡就已經有感覺,這樣的生活太安逸了,老丈人的話,可以說是推了我一把。」但私人公司與公家機關環境截然不同,「薪水只有一半,但工作時間是2倍」。他也曾經因為工廠交不出客戶要的樣品,被對方直接怒丟東西在臉上,「對我來說是折磨、但也是磨練。」曾歷經外商貿易公司、傳產,做了上班族20幾年的任爸,沒想到自己竟會在50歲時被公司資遣,「我想說以自己的工作經歷,失業再找就好,沒想到半年都找不到工作。」難過時就去爬山,把低潮交給大自然其間他自覺體格不錯,還曾豁出去應徵大賣場的搬運工,都決定錄取了,不料登記身分資料時,對方一臉抱歉地說:「任先生不好意思,這個職缺我們只能錄用40歲以下的人。」那段難熬的日子,任爸排遣的方式是:走出戶外,在大自然裡釋放情緒。「我家住天母,我就去爬水管路,1千700多階,早前有些路段沒有圍欄,不騙人,有些時候真的想跳下去。」登上山頂後,他就對著山下大喊:「我行!我行!我一定行!我任明廷一定會成功!」但回到家裡,他盯著客廳的白色牆壁,那鬱悶的感覺又來了。「有時我一天還去爬2次,讓自己累到什麼都想不了。」直到半年後,任爸才因為昔日人脈的介紹重回職場。「俗語都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其實後半段還有: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我是中年才體悟到,朋友對人一生的影響真的非常大。」他也保持著閱讀跟留意時下流行、新知識的習慣,講話時信手捻來就是各種名言金句,「腦袋裡一直有新的資訊、新的觀念進來,思考就不會僵化。」不做爸媽,要當兒女的朋友工作事業遭遇挫折的日子,老婆和2個寶貝女兒,無疑是任爸最大的心靈支柱。但他自承過去對大女兒Selina求好心切,經常用打罵方式管教,「我就是把我爸的那一套軍事化管理,又複製在孩子的身上。」任爸回想起Selina還在念高中時,某回大發脾氣之下用皮尺痛打了她一頓。任媽進房間安慰女兒之後,出來告訴任爸:「你女兒說『爸爸很久沒有抱我了。』」任爸一聽到這句話就後悔了,馬上跑進房間3人抱在一起痛哭,從此他再也沒打過女兒一次。若覺得有些話在孩子面前說不出口,任爸也建議不妨用「留字條」的方式和孩子溝通。「有時候面對面講話容易有情緒、失去重點變成單純發洩,文字可以冷靜表達、不被情緒牽著走,說愛時也不尷尬。」現在他時不時在家族群組故意和任媽放閃,女兒們會好氣又好笑地說:「拜託這裡是公共空間好嗎?」大家笑笑鬧鬧,愈虧愈有好感情。 任爸也說到,和兒女相處時要「開心」而非「關心」:「關心會讓你變成一個囉嗦的家長,抽離父母的身分,用朋友的立場去和他相處,跟你在一起沒有壓力,孩子才會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事情。」 選擇原諒,是讓自己更好過我們正猶豫該如何提起當年Selina遭受火傷的意外,任爸倒是自然不避諱地提起這段往事:「其實當時這事發生,我雖然在大眾前都是樂觀、不怨天尤人的態度,但我骨子裡其實是個悲觀的人。所謂悲觀,是說我遇到事情,都會先作最壞的打算。」在意外當下,他第一時間不是哭或崩潰,而是冷靜地詢問傷勢嚴重到什麼程度、會如何做處理。「為什麼我一直說感恩、選擇原諒?因為意外已經發生了,責怪對事情沒有幫助,後來一個朋友告訴我:『上帝選擇讓你承受磨難,是因為你有能力面對。』」「那時候我跟我太太說:不管怎樣心痛,要哭回家再盡情哭,在女兒面前難過,會讓她有罪惡感,那比自己身體的痛苦更難熬。」「感恩」的另一層意義,是因為社會關注之下,任爸感受到許多來自陌生人的善意:「那時候我走到哪裡,都有路人來跟我說:『任爸加油!希望你女兒早日康復。』我是真的很感謝那時候大家給我們的鼓勵。」任爸說,從意外發生到2年多的漫長復健過程中,他沒掉過眼淚。「我第一次哭,是看她在節目中把壓力衣脫掉、不遮掩地露出那些疤痕。那哭是高興的哭,因為那代表她終於可以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現在她已經進步到可以去泡溫泉、游泳,不那麼在意別人眼光了,這是最讓我高興的事。」平淡生活,健康快樂就是福即使已是公眾人物,任爸仍然維持著平實的生活習慣,平時吃飯幾十塊的便當、鍋貼就解決,他除了幾套「工作用」的衣服,平時仍然穿著樸素的T恤吊嘎,到哪都背著母校「雄中」的紀念小書包。「我在年輕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想得到下半輩子這麼充實、有這麼多收穫,所以我真的是很感恩。」熟悉的口頭禪再度出現。最後任爸說,人上了年紀要有「五老」:老妻、老友、老本、老嗜好和老運動。「現在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好好照顧自己,不要太早讓小孩幫我們推輪椅。」原文:永遠感恩的68歲任爸:不求人生順遂,重要的是有毅力面對
-
2019-12-23 科別.眼部
吃太補了!20歲女生視力模糊出血 眼角找到鐵結晶
24歲的上班族李小姐從小就嗜吃藥膳,天氣一轉涼,幾乎天天都喝當歸羊肉湯、吃麻油雞和麻油腰子,不只買藥材在家燉補,連外食也必點,有時從中餐、晚餐吃到消夜,一天三餐也不厭倦;最近她覺得左眼視力模糊,就醫赫然發現竟是眼內緩慢出血肇禍,且血塊還形成結晶體,懷疑是「吃太補」造成。收治病患的大仁科技大學藥學暨健康學院副教授、眼科主治醫師洪啟庭表示,患者有100度輕度近視,眼球各部位檢查均正常,但左眼矯正視力後仍只有0.4,且眼壓偏高,達28mmHg(毫米汞柱)後以裂隙燈觀察,發現左眼眼角有多處明顯血塊、角膜下的前房出血,雖口服止血藥並使用降眼壓藥水,2周後仍持續有血塊及結晶體產生。洪啟庭說,為避免傷及患者視力,他趕緊進行手術將血塊取出,該血塊及發亮結晶體經生物染色檢驗,確定是鐵質沉積造成,所幸患者術後隔天除角膜些許水腫,前房已沒有出血,眼壓也降到20mmHg以下;術後一星期,矯正視力已回到1.0。「藥膳味道真的很香!」李小姐受訪時表示,因為藥膳美味無法擋,自己連夏天都常吃當歸排骨、羊肉和豬腳,冬天到了更嗜吃麻油雞、麻油麵線和麻油腰子,從醫師得知眼睛視力模糊及不適感是出血引發,還可能是吃補造成,「當下真的有嚇到」,眼睛術後她視力恢復,已不敢再多吃補。洪啟庭說,經常被用作藥膳食材的當歸,可去除腥味,增加肉的香氣,並有活血止痛作用,但過量食用,會有嗜睡、口乾、煩躁流鼻血、月經量多,甚至血壓下降等;至於冬天進補最常用的「麻油」,加上薑、酒等熱性食材烹調,雖可促進血液循環,但吃多了反容易上火。洪啟庭表示,病患疑因吃補過量引發眼出血的情況,尤其還在眼球上造成鐵質結晶沉積,查遍全世界文獻都沒有類似案例,可說相當罕見。不過冬天冷氣團一報到,各家羊肉爐、薑母鴨或燒酒雞就生意強強滾,建議平常人一天喝藥膳湯的總量,最好不要喝過4碗,有三高病史、痛風及腎臟病患,更須謹慎食用。
-
2019-12-20 新聞.健康知識+
補水是冬天第一要務!每天該喝水量=體重乘這個倍數
在美國馬里蘭州梅德斯塔蒙哥馬利醫療中心(Medstar Montgomery Medical Center)擔任營養師的鄺赤雅指出,不管是中醫或西醫,都強調均衡,只是西醫的保養主張並沒有季節之分。她認為,冬季氣候非常乾燥,「補充水分是第一要務」。鄺赤雅說,補充足夠的水分,人體會比較舒服,因此,不只夏季要補充水分,冬季更為重要。所謂補充水分,最快速方便的就是喝水。一般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足夠?鄺赤雅建議,體重以公斤為基準,乘以30,便是一個人每天的喝水量。例如,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至少喝1500西西的水。1500西西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其實,從早晨起床開始到睡前,一天有十餘個小時,若是分次定量喝,不知不覺就喝完了。定下目標 每天分次喝完 上班族可以在辦公室準備水瓶,把要喝的水量準備在手邊,喝完再補充,就不會因為久坐在位子上忘了喝水;若是退休族,可以把每天要喝的水量準備好,一天內分次喝完。若是平常少喝水的人,可以每天增加一些飲水量,並給自己目標在五天或一周內達成每日目標。另有人擔心,晚上水喝多了夜裡會頻尿,鄺赤雅說,那就盡量在白天喝。例如,外出時自備水瓶,隨時喝上幾口。現在很多公共場合或商場都有飲水機,方便補水。總而言之,「漸進式的調整飲水量和飲水習慣,身體自然會慢慢適應」。另外,三餐喝的湯和水果,也可以算在每天的目標水量中。水果的水分不易量化,因此,計算飲用開水和湯汁的量就可以。鄺赤雅祖籍廣東,家中常煲湯,她婚後也常煲湯給家人喝。中國人煲湯主要是雞湯、排骨湯、牛肉湯等,再放些蔬菜、香菇等配料一起燉,廣東人還會加蜜棗、陳皮等材料。鄺赤雅說,冬天煲湯喝,可以暖和身體,吃素的朋友可以燉蔬菜湯,一樣有營養。不過,有些人認為喝湯就喝進了營養,而且湯中的肉和配料沒有味道,便只喝湯不吃料。但鄺赤雅說:「所謂喝湯,是指湯和料都要吃,光喝湯是不夠的。」尤其,若家中有長輩,一定要鼓勵長輩把湯料也吃完,這樣才能攝取蛋白質。湯中的蔥薑和中藥材等,則可以不吃。按部就班 睡飽睡好補充水分還有一項是塗乳液,臉和手這些暴露在衣物外的部位,冬季都要塗上乳液。鄺赤雅說,不只女性,男性也一樣。其次,冬季天氣變化大,要注重保暖。鄺赤雅說,大家都知道身上要穿得暖,但有時可能出門時天氣還不錯,沒帶帽子或沒帶圍巾,但氣溫說降就降,所以,出門必備帽子、圍巾、手套,放在隨身包包裡,有需要時可拿出穿戴。第三,即使天冷,也要適度運動,若是氣溫低不想出門,可以在家運動,例如做柔軟操或瑜珈,可以和社區朋友一起做操或和緩的太極拳,或看教學視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跟著做。不過,冬天氣溫低,氣血循環較慢,長者要留意站穩腳步,動作確實,不要摔跤。她說:「凡事不要操之過急,按部就班最重要。」最後,睡眠也是冬季保養很重要的一環,鄺赤雅說,有些人冬季手腳冰冷,可以泡個腳或穿上襪子再入寢,並保持睡眠環境安靜。睡得好、睡得飽,對精神和體力都有幫助。 後天預防 減少誘因冬天天氣冷,民眾以為只有年長者才會患風濕病,而且是颳風下雨時才會發病。紐約長老會下城醫院風濕病科主治醫生袁維佳指出,絕大部分的風濕病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且任何年齡的人都有可能患病;冬天氣候轉變,可能會加重病情,但並不是風濕病的病因。袁維佳專門研究炎症,她說,自體免疫風濕病就是「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分辨自身組織與外來入侵者,因此把自身組織當成入侵者,攻擊不同的器官,出現不同的症狀。」常有人以為氣候是炎症或風濕病主因,但以研究來看,身體內有易感基因(遺傳)和環境觸發,兩相結合,便有可能發病。袁維佳說,遺傳因素是先天不足,無法預防,但後天因素如飲食不節制、起居不正常、過度勞累、情志內傷等,要盡量避免,也就是生活飲食要達到均衡。冬天氣候變化快,氣溫低,更應該減少激發疾病的不良誘因。注意飲食,對風濕病控制有意想不到的作用。袁維佳說,臨床研究發現,減少某些食品可顯著改善類風濕症狀。
-
2019-12-17 養生.運動天地
運動傷害有4大主因 這項因素對夜間運動造成傷害最大
上班族白天忙碌,晚上運動維持健康已是常見的生活形態,然而最近天氣變化劇烈,白天與夜間溫差可能達到5度以上,身體恐難適應,如果運動前暖身不足,會造成肌肉傷害,專家建議,氣溫低天氣冷,必須做好暖身才能避免運動傷害,如果身體不適最好暫時修養。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運動傷害大致上可分為4個主因,分別為熱身不夠、肌力不足、姿勢不良、環境不佳。臨床中,氣溫忽高忽低容易讓人誤判,如果晚間運動時熱身不夠,在肌肉與神經都還沒有準備好的狀態下,運動傷害風險就會增加,輕則肌肉酸痛,重則危及生命。簡文仁解釋,當身體遇到冷空氣,皮膚與肌肉組織就會緊縮,導致血壓上升,如果心血管狀態不好,突發危險的機會就跟著增加,在肌肉僵硬狀態下,平常容易做到的動作,可能需要額外用力才能達成,容易讓肌肉撕裂或受傷,產生疼痛。運動前暖身非常重要;簡文仁說明,暖身有3大作用,首先加快血液循環,讓體溫上升,身體比較不會受到低溫影響,再者,當體溫增加,肌肉延展性就變好,能保持肌肉韌性,最後,熱身也能讓加強神經傳導,提升肌肉反應力與協調性,讓運動時更順暢。簡文仁強調,運動作用在於長期規律,偶爾休息不會影響效果,反而讓身體獲得修復機會,避免危險傷害上身,如果在運動時,出現些微肌肉酸痛、身體協調性變差、輕微不適,都算是黃旗警示,應該降低強度或暫緩運動計畫,但如果出現頭暈、想吐、心口悶或痛等,就是紅旗警示必須立即停止。★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