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三高
共找到
1457
筆 文章
-
-
2024-05-06 醫療.心臟血管
壞膽固醇LDL濃度越低的人反而死的越早?教授告訴你最新研究證據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在2024-4-19用LINE寄來一篇文章,問我是否可信。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很多人也在詢問它是否可信。這篇文章既沒有註明發表日期,也沒有顯示作者是誰。由於它是長達1628個字,又分成20個長長短短的段落,所以為了節省篇幅我就只把前6段拷貝如下(紅色字):現代醫學之罪!你知道嗎?美國的第三大死因竟是"現代醫學"!一項持續15年,追蹤19,000多人的研究報告表明,醫生們聲稱的“壞膽固醇LDL”濃度越低的人,反而死的越早!這可顛覆你的認知了吧?告訴你一個秘密:有史以來銷售額最高的藥物,就是用來降低“壞膽固醇LDL”濃度的Lipitor,中文名叫「阿托伐他汀」或「立普妥」,這個藥,生產商是輝瑞(Pfizer)公司總共賣出了1,310億美元,賺得缽滿盆滿!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是個大騙局,長期服用會導致阿爾茲海默病、癡呆症等症狀。來自食物的優質脂肪和蛋白質有助於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膽固醇的生成。但大藥廠控制了醫療行業默默害人,把明明對人體有益的膽固醇貶損為邪惡,誤導人們服用他們的有毒產品!膽固醇高不好?我們都被騙了!美國喬爾·D·瓦拉赫博士(Dr.Joel Wallach)是最著名的錄音帶《死去的醫生不說謊》(自 1994 年以來已發行約 4,000 萬張)的製作人。他說,阿爾茲海默病是醫生造成的,40年前根本就沒有這個病。而現在,阿爾茲海默病已是美國65歲以上成年人的第四大殺手。在討論這六段文章之前,我想先讓讀者知道,台灣有位心臟科名醫是全家都在吃「他汀類」藥物,說是「超前部署」,請看低密度膽固醇越低越好?他汀類藥物保養心臟?。還有,台灣的心臟科醫師們在一個心臟科醫學會裡互別苗頭,看誰的LDL是最低,請看靠吃藥打針來降低LDL是值得炫耀嗎。有關上面的第六段裡提到的Dr. Joel Wallach,我在2018-10-8發表的建議低鹽飲食,應當被處死裡面有這麼說:「Dr. Joel Wallach是自然療師。他除了叫大家要多吃鹽之外,還叫大家每天要吃10顆蛋,每天要吃一條奶油,等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顛覆性言論。凡是正規醫學所建議的健康之道,他全都要大家反其道而行。他還出書,演講,攻擊正規醫學。那,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他在1997年創立了一家叫做Youngevity的公司,以多層次傳銷(Multilevel marketing,簡稱MLM,在台灣就簡稱為直銷)來賣各式各樣的所謂的營養品。在這家公司的網站可以看到,它要大家每天要補充90種所謂的營養品,其中包括60種礦物質。基本上,化學元素表上面的各種元素,全都要補充。總之,這位自然療師就是鼓勵您要放縱食慾以達三高,這樣您才會心甘情願地去享用他那90種補充劑的驚人療效。」我想,從上面這段話,您應該就能了解為什麼Joel Wallach會說「阿爾茲海默病是醫生造成的」了吧。事實上,第六段裡提到的「最著名的錄音帶《死去的醫生不說謊》」,就是這位自然療師精心編織出來,專門攻擊正規醫學的荒謬言論。我在2024-4-4發表的自然醫學博士的潛在價值有這麼說:『套句Quackwatch 版主Stephen Barrett醫生的話:「自然醫學博士這個文憑有個潛在的價值- 它是一個可靠的信號,表明不應向該人士諮詢建議。」』不管如何,有關「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會導致阿爾茲海默病、癡呆症」,我們就來看一篇最新(2022年)的研究論文:Statin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 or Alzheimer’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和癡呆或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觀察性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統合分析)。結論:這些結果證實了他汀類藥物治療不存在相關的神經認知風險,並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潛在的有利作用。需要進行特定的隨機臨床試驗來探索這種潛在的神經保護作用。至於「壞膽固醇LDL濃度越低的人反而死的越早」,我們也來看兩篇最新的研究論文:2021年: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ifespan: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壽命:孟德爾隨機研究)。結論:此遺傳證據支持較高的 LDL-c 水平會縮短壽命。在沒有心血管風險的一般人群中,降低 LDL-c 療法可能會帶來壽命益處。2022年:Associ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ith the risk of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with 1,232,694 participants(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死亡和心血管事件風險的關聯:對 1,232,694 名參與者進行的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結論:LDL-C ≥ 130 mg/dL 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相關,顯示LDL-C 高的成年人應採取介入措施,將LDL-C 水準調節至低於130 mg /dL 。我在2016-3-18設立這個網站時就在關於本站裡說:「現今網路活絡,手機氾濫,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在瞬間傳遍全世界。像有關養生保健的資訊,往往在沒有查證的情況下,立即就被傳送到無數至親好友的眼前。我當然也常收到這類資訊。遺憾的是,一百個裡面,難得有一個是正確的。」八年多了,這段話猶然如新。原文:壞膽固醇越低死的越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5-04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王蘭福控制飲食、多運動養生,「騎腳踏車」是健康祕訣
衛福部台東醫院守護後山鄉親健康128年,去年2月台南部立新營醫院副院長王蘭福轉調接掌部東,胸腔內科專長的他,盡其所能將畢生所學奉獻給偏鄉外,更要帶領這台百年醫療團隊列車,提升部東醫療服務量能。王蘭福養生祕訣管理一間百年醫院,若沒有健康的身體和心靈,著實是很難勝任,王蘭福的養身之道就是控制飲食、多運動,始終讓自己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喜愛運動的他,尤其喜歡騎腳踏車,以保持穩定的健康狀態。王蘭福表示,現在2個孩子都讀大學,太太工作也較不忙,所以兼顧家庭蠟燭兩頭燒的辛苦面已經不太常發生,反倒是工作的壓力在所難免,所以休假時他會到處旅遊走走調適心情,讓自己的身體和心緒獲得紓解,有好的身心,才能帶領團隊不斷向前邁進,更上一層。發揮所長 對抗肺結核王蘭福畢業於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是一名公費醫師,87年畢業後,幾乎都在偏鄉地區的縣市服務,包括苗栗、玉里、新營和現在的台東,就這麼巧讓他的胸腔內科專長,得以在肺結核好發的偏鄉縣市盡情發揮,治療更多鄉親。台東縣肺結核發生率居全台第三高,王蘭福表示,結核病常見「發燒、咳嗽超過2周、體重減輕」三大症狀,潛伏期雖然能長達5年但無傳染力,萬一發病只要按時服藥2周即可降低傳染率,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治療6至9個月就能痊癒。肺腺癌是國內癌症第1名,王蘭福也關注台東民眾的肺,雖然台東有乾淨的好空氣,但肺腺癌的成因與長期抽菸、廚房油煙及家族遺傳史有關,建議民眾一定要定期接受檢查。招募新血 推長照醫療對於台東偏鄉醫療,王蘭福認為,目前部東醫院的規模及設備雖不比台東馬偕和台東基督教醫院,但就醫療體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尤其部東醫護上下團結一心,疫情期間肩負起收容重症患者的大任,近年更守護起東海岸醫療的責任,讓台東醫療不重疊浪費。部東醫院有128年歷史,歷經無數次的大樓整建及組織調整,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持續堅守台東醫療的第一線。要如何讓部東的運作更有效率和提升服務量能?王蘭福上任後積極招募新血,讓本院和成功分院陸續增加了胸腔內科、眼科、牙科、精神科、急診醫學科、麻醉科等8位專科醫師;同時優化醫院資源,與其他醫院合作引進更多資源。「未來醫院持續重視專科醫師的增加和長照的發展。」王蘭福說,目前部東精神科醫師已漸完整,也針對老人、一般成人及孩童的診療爭取更多醫師到部東服務,同時面對台東高齡化的問題,長照醫療將是他推動的重點服務之一。王蘭福小檔案年齡:51歲專長:一般胸腔疾病、肺癌、肺結核、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重症加護現職:部立台東醫院院長、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碩士經歷:台北榮總胸腔部住院醫師、總醫師、臨床研究員;玉里榮民醫院胸腔科主治醫師;部立苗栗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台南新營醫院副院長給病人的一句話:照顧健康是自己的責任,唯有照顧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才能做更多對自己、對社會有意義的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5-01 養生.聰明飲食
夏季消暑美食台中限定版:深綠色「麻芛(麻薏)湯」具有補鈣控糖的效果
麻芛(芛讀音:ㄨㄟˇ ),也有根據閩南語的發音寫成麻薏,「麻芛湯」或「麻薏湯」是台中市獨有的特色小吃,且夏日限定,每年5至9月為盛產期,在南屯區的傳統市場可以看到新鮮的麻芛(麻薏)葉,小吃攤則販售碧綠且濃稠的麻芛(麻薏)湯。什麼是麻芛(麻薏)?有哪些營養價值?麻芛(麻薏)是黃麻的嫩葉,早年農民惜福,把苦味很重的麻芛(麻薏)去除葉脈、搓揉葉片,加入地瓜和小魚乾煮成湯,成了清涼降火氣的夏日佳餚。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說,麻芛(麻薏)富含β-胡蘿蔔素、葉黃素、維生素A、酚類化合物、膳食纖維和鉀、鈣、鐵等多種礦物質,能抗氧化、降三高、幫助排便,具有補血又能預防骨質疏鬆。以每日成人所需的鐵、鈣,吃半碗麻芛(麻薏)就能攝取足夠的量。徐佳靖指出麻芛(麻薏)當中含有「水溶性纖維」,遇水會形成濃稠膠狀,能降低食物消化速度,包括減少脂肪的吸收,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上升、吸收膽固醇。徐佳靖建議糖尿病、三高病患可多食用麻芛(麻薏),水溶性纖維可調節血糖與血脂,患者很有感。膳食纖維有助於排便、維護消化道健康;此外,麻芛(麻薏)含的酚類化合物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具有能抑制體內癌細胞的生成,可預防癌症的生成。麻芛(麻薏)的料理方式與飲食禁忌?麻芛(麻薏)有獨特的烹煮方式,嫩葉經過搓、揉、洗步驟,再加入小魚乾、地瓜,綠油油的「麻薏地瓜湯」甜中帶苦,冰過後淋在飯上是內行吃法。徐佳靖分享,可以多加一分豆類或肉類、雞蛋,平衡蛋白質的不足。麻芛(麻薏)有豐富的鉀離子,徐佳靖提醒,腎臟病患者要節制忌口,尤其又加了高鉀的地瓜,易造成血鉀過高,恐引發全身無力、手腳發麻、心律不整等症狀。除了麻薏湯,徐佳靖推薦私房料理「低脂雞肉麻薏麵線」,把新鮮的麻芛(麻薏)葉搓揉洗去苦味後備用,處理好雞胸肉及麵線,再拌入調味料,就成為一道清涼降火氣的佳餚。低脂雞肉麻薏麵線材料:雞胸肉切薄片蒜頭蔥白紅蔥頭酥燙好的麵線做法:1.將蒜頭、蔥白炒香2.加入水、麻芛(麻薏)、紅蔥頭酥、雞肉片煮熟3.最後加入麵線及少許鹽巴調味
-
2024-05-01 退休力.健康準備
從餐桌找回健康,麥得飲食防失智:營養師分享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
逆轉腦齡防失智可以吃出來!大腦退化不僅可能出現記憶力衰退,更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而失智12大危險因子中,飲食相關因子占4項,足見飲食習慣影響甚巨。營養師蘇韋霖指出,預防腦衰可採取麥得飲食(MIND diet),多攝取高抗氧化力食物,研究顯示,能降低53%大腦功能退化風險,延緩大腦退化約7.5年。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規畫退休5力系列課程,在「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中,邀請蘇韋霖分享養腦、紓壓、強健腸胃、肝腎排毒、保護血管的飲食原則,現場也會手把手帶大家自製料理,從餐桌上找回健康。5月19日第一堂課將傳授「養腦飲食」,並自製地中海紙包魚和莓果豆漿。腦神經細胞 40歲後每天減少1萬個根據研究,20歲時大腦中的神經細胞達到巔峰,之後逐年下降,40歲後每天以1萬個的速度減少,影響記憶力、協調性及其他功能;若認知功能、語言表達、判斷力嚴重受影響,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也記不清人事時地物,可能罹患失智症。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失智12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飲酒過量、肥胖與飲食息息相關,建議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纖維素,可降低三高及失智症發生機率。預防失智症的飲食原則是麥得飲食,蘇韋霖表示,結合地中海飲食與得舒飲食的麥得飲食,提倡攝取豐富的蔬果、全穀類、低脂肉類、魚類、橄欖油、堅果,尤其是可保護大腦細胞的高抗氧化力食物,如漿莓類和綠色葉菜類。提升記憶力 多吃富含Omega-3魚類蘇韋霖建議,綠色蔬菜每周至少攝取5份,非綠色蔬菜則每天至少一份,補充植化素及膳食纖維;食用富含Omega-3魚類,其中DHA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能讓細胞膜變柔軟,加快訊息傳遞速度,有助於思緒清晰、提升記憶力。料理方式也會影響腦力,蘇韋霖說,高溫烹調醣類與蛋白質的食物,易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也就是焦糖化反應。當體內AGEs過高,會產生超氧化自由基,誘發發炎反應,進而造成老化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併發症、腎臟病、失智症等,建議烹調時以低溫為主,選擇蒸、煮、燙等方式。推薦一道「地中海紙包魚」養腦好料理。地中海紙包魚材料:鮭魚一片、洋蔥25g、花椰菜60g、南瓜65g、小番茄4-5顆、黃檸檬適量、蒜頭1瓣調味料:初榨橄欖油1大匙、酸豆1/2匙、黑胡椒適量、鹽適量、米酒1大匙、乾辣椒末適量作法:1.鮭魚抹鹽、米酒靜置10分鐘。2.洋蔥切絲、花椰菜切小塊、南瓜切薄片、小番茄切成4等份、黃檸檬切片、蒜頭切末備用。3.取烘焙紙墊底,由下至上依序鋪上南瓜片、洋蔥絲、鮭魚,周邊放上花椰菜及小番茄,再撒上酸豆、黑胡椒、蒜頭、乾辣椒末、橄欖油,最後擺上檸檬片。4.將上面烘焙紙對折,左右兩側捲起,呈現糖果包裝。放入預熱190℃的烤箱10至15分鐘;或放入平底鍋,加入少許水,蓋上鍋蓋,以小火加熱15分鐘即可。逆齡料理系列—打造愈吃愈年輕的餐桌5堂課課程時間:.5月19日(日)讓大腦變年輕 吃出記憶力.5月26日(日)讓心情變年輕 吃出免疫力.6月02日(日)讓腸胃變年輕 吃出保護力.6月16日(日)讓肝腎變年輕 吃出代謝力.6月23日(日)讓血管變年輕 吃出抗老力地址:台北市衡陽路72號3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報名:https://forms.gle/6H8LRJzHgmV5xgVi8
-
2024-04-30 醫療.腦部.神經
天氣熱脫水易引發急性腦中風 醫警告「三種人」注意!
台灣夏天高溫炎熱,容易出現水分流失狀況,一旦脫水嚴重,恐引發腦中風危機!一森診所院長、家醫科醫師林錦龍特別提醒,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水分攝取和留意氣溫變化,以確保健康不受影響。三高患者適當補充水分維持血管健康林錦龍強調,三高患者應適當補充水分,降低因血壓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而發生急性腦中風風險。此外,適度控制室內空調溫度,以避免急劇溫度變化,也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慢性病患者中,約5成同時患有多重共病,往往會增加急重症的風險,尤其神經科的病人常有多重共病,常見的是三高問題。一森診所神經學暨記憶健腦門診總監王培寧強調,這些慢性共病必須好好控制,神經科疾病的症狀才能被穩定住。血糖控制不佳恐二次中風一位80多歲典型三高患者,中風後到一森接受治療,患者和家人注意力只在中風後肢體的恢復,但血糖控制不佳,過年期間飯前血糖更一度飆到400mg/dL,肢體更無力了,令人擔憂二次中風發生的可能性。針對這名患者的治療,一森診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柏儒表示,經由醫療團隊和營養師積極介入,為患者規畫個人化的治療照護方案,在專業指導與陪伴下,順利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睡眠及其他三高問題也在正確用藥下逐漸改善,病人的復健也進行的更順利。
-
2024-04-28 醫療.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睡眠呼吸中止症有3種類型 診斷與治療方式一次看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時常被枕邊人抱怨打呼很吵,且打呼聲時而大、時而無聲,恐怕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大致上分有「阻塞型」、「中樞型」、「混合型」,且涉及耳鼻喉科、胸腔科以及神經內科,患者通常無法自覺,若沒有枕邊人提醒,現在市售許多穿戴式裝置,能夠監測身體數據,透過血氧、血壓變化也可以自我警覺。肥胖、過敏兒組織增生,造成呼吸道狹窄。睡眠呼吸中止症是睡眠過程中,因為身體組織、大腦神經病變造成呼吸道不暢通,或是呼吸系統無法正常作用。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致顯表示,人體睡眠時肌肉會放鬆,上呼吸道肌肉也會有一定程度塌陷,若沒有阻塞呼吸道等結構問題,就不會造成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但若是肥胖、過敏兒等族群,會造成組織增生,連帶呼吸道狹窄,一旦空氣流經組織因此震動,就會發出打呼聲響。會造成腦部缺氧、白天精神不濟,加重三高等慢性病。「有打呼聲代表患者還有空氣可以呼吸。」劉致顯指出,若組織太過腫脹,呼吸道整個塌陷、沒有氣流經過,就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一般人身體疲憊時,睡眠時呼吸道肌肉太放鬆,也會造成塌陷、打呼,只要沒有阻塞到造成呼吸中止,打呼都算正常生理現象,沒有干擾到生活就無需醫療介入;但大多數患者都是枕邊人反應「打呼聲很大,又會突然沒有聲音」,這時就會高度懷疑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劉顯致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腦部缺氧,若不治療,白天常會精神不濟,若合併有三高等慢性病,可能連帶影響病況。三種類型最常見「阻塞型」,主要是上呼吸道空間狹窄。1.阻塞型劉致顯表示,大多數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屬於「阻塞型」,主要是上呼吸道空間狹窄導致的呼吸中止,可能是鼻腔、軟顎、舌根位置異常,屬於耳鼻喉科專業;有時則是下呼吸道、胸腔出現問題,屬於肺部、胸腔科領域。2.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是身體組織導致的疾病,可能也和「腦疾」有關。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指出,人體大腦有一套控制呼吸的系統,平時24小時無須思考即可運作,但部分患者因為腦損傷、腦腫瘤、基因或自體免疫疾病因素,呼吸系統受損,就會導致「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風患者若發作腦區在下視丘或是大面積腦中風,皆可能有影響。劉一宏表示,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白天透過肌肉張力還可以維持呼吸系統運作,但睡覺時一旦放鬆,隨時都可能發作。但目前相關案例相對少,僅佔整體睡眠呼吸中止症的5%。3.混合型同時患有阻塞型與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如何察覺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1.至醫院睡眠中心檢查若要確認自己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目前需經由各大醫院的睡眠中心診斷,得在醫院睡一整晚,以監測睡眠情形。但國人睡眠問題嚴重,要在醫院睡這一覺,通常得排隊數月甚至半年、一年。劉顯致說,監測睡眠狀況是為了判斷嚴重程度,若平均下來一小時內呼吸中止5次,就會確診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超過15次屬於中度、超過30次即為重度患者。另外,也可用睡眠內視鏡,透過藥物誘導模擬患者睡眠時的狀況,但主要是監測組織震動狀況。2.居家睡眠檢查裝置民眾若排不到睡眠中心,部分呼吸器廠商也有提供居家睡眠檢查裝置,可以當做初步篩檢。3.智能手錶協助察覺現在許多科技廠研發出智能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其實也可以幫助民眾自我警覺。劉顯致說,若民眾的穿戴式裝置可確實監測生理數據,也可以輔助民眾自我判斷。由於睡眠呼吸中止會造成缺氧,體內氧氣濃度下降,身體就會開始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若發現這些數據變化,可懷疑是否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但不論是使用呼吸器居家檢查,還是穿戴式裝置,最終還是得夠過睡眠中心的詳盡檢查,才能確認睡眠呼吸中止的實際嚴重度、發生情形等等。側睡、戴呼吸器病因多樣,治療方式個人化。長期睡眠呼吸中止,大腦缺氧、休息不足,白天昏昏沉沉精神不濟,但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僅僅是睡眠品質。醫師表示,近年臨床發現,慢性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之間相互影響,更容易造成三高等慢性病患者病況難以控制。若疾病已經影響到生活,特別是高危險工作者如司機、建築工人等,一定要趕緊接受治療。胸腔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都可能收治相關患者。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致顯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可能在胸腔科、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部分患者是因為感覺吸不到氣、胸悶等症狀出現後,先到胸腔科就診;但部分過敏、肥胖患者,也會因為呼吸不順到耳鼻喉科求醫;有些民眾發現自己睡眠品質不佳,也可能直接到醫院睡眠中心掛號。「即使是輕微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建議治療。」劉致顯指出,主要得看患者的生活型態,有些人是司機、工地工人,若白天嗜睡、精神不濟,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險,建議一定要接受治療;但也有中重度患者,因為是退休族或是自覺生活影響程度不高,因此覺得無需接受治療。睡眠呼吸中止合併三高,慢性病控制更困難。睡眠呼吸中止症若有合併症狀,也建議要接受治療。劉致顯說,醫界近期發現慢性疾病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關聯,統計發現患者的三高問題,特別是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慢性病控制更加困難;因此建議有心臟、代謝、腦部等慢性疾病患者,務必接受治療。劉致顯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相當客製化,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若在耳鼻喉科領域,發現患者上呼吸道組織增生造成狹窄,例如鼻息肉、軟顎肥厚,若相當嚴重就會透過手術介入治療;部分則是患者天生短下巴、舌頭肥厚,或是睡覺時舌根後倒所致,通常透過睡眠時戴「正壓呼吸器」控制。治療個人化,包括減重、側睡、口咽肌肉訓練、戴呼吸器等。患者若不想配戴呼吸器,也有其他方式可替代。劉致顯說,若民眾睡眠呼吸中止症合併肥胖問題,會建議進行減重。也有人在睡眠檢查後發現,患者平躺時才會舌根後倒,就會建議睡覺姿勢改為側睡。國外則流行「口咽肌肉訓練」,透過口腔肌群訓練,讓舌根有力,睡覺時就不容易後倒。但要先確定自己的病因,經由醫師、復健師、語言治療師評估後,才能決定治療方式,且仰賴病患自主配合。中樞型以呼吸器治療為主,另有酸鹼刺激治療法等。若是中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表示,由於腦神經的睡眠呼吸中止隨時都可能發生,白天可以肌肉控制,但晚上發作就無法控制,第一線治療還是以呼吸器為主。其餘則有酸鹼刺激治療法,由於血液二氧化碳濃度較高,身體會透過呼吸速率來調節,加快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以降低血液酸度,若讓血液酸一點,就可以刺激腦神經,改善中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後則是膈神經刺激法,橫膈膜是負責呼吸的肌肉,透過控制橫膈膜縮放也可改善。使用止鼾牙套、鼻貼、鼻噴劑……改善打呼,更要找出病因。若要預防睡眠呼吸中止症纏身,日常生活要養成好習慣。劉致顯表示,組織結構性的問題無法預防,許多纖瘦的患者睡覺也會打呼,但若是肥胖導致的組織肥厚,就得控制好體重;同時,血壓、血糖、血脂及其他慢性病也要控制好,依照醫囑服藥,避免相互影響。市售的許多產品都說可以改善打呼,是否真的有效?劉致顯建議,只要沒有副作用,民眾其實都可以嘗試看看,但大多數來到診間的患者,通常都嘗試過止鼾牙套、鼻貼、鼻噴劑等各式各樣產品,但還是會打呼、睡不好;他說,若是鼻中隔彎曲導致打呼,卻戴止鼾牙套,沒有對症下藥,還是沒辦法解決。建議經過確切的檢查,才有辦法確認阻塞位置、病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8 醫療.精神.身心
健保大數據/白天嗜睡、精神不濟 輕忽睡眠呼吸中止症恐危害心血管健康
枕邊人時而鼾聲如雷,時而安靜無聲,除了擾人清夢,更是健康警訊。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就是在睡眠期間暫時停止呼吸,患者無法獲得一夜好眠,長久下來更會造成全身性疾病。此疾病近年漸受國人重視,除了民眾較有病識感,也與肥胖盛行相關。今天的健保大數據,分析患者年齡層與就醫概況,提醒您重視疾病徵兆,盡早就醫。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年新增病例約1萬多人,其實有更多的患者尚未被診斷,形成黑數。衛福部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說,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睡眠,更造成白天嗜睡,對於從事精密工作、大貨車司機等需要專注力的職業,將增加執業意外風險,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引發高血壓等三高問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健保署目前於藥物、手術等治療均有給付,希望給予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相關,肥胖防治是重點。睡眠呼吸中止症致病原因,除了身體結構因素外,也與肥胖有關。石崇良說,健保不再是以治療疾病為主,還希望推展至前端的疾病預防、促進健康,因此去年開始與國健署積極合作,致力於慢性病、肥胖等防治工作,期盼國人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準總統賴清德提倡「健康台灣」,也就是生活型態醫學的介入,包括運動、營養、避免有害物質(如菸、酒、檳榔等)、睡眠、壓力管理、正常社交活動共六大要素。石崇良指出,「睡眠」排名第四,因為睡眠品質好壞對健康至關重要。輪值工作影響睡眠,打亂生理時鐘。石崇良指出,他在台大醫院服務時是急診醫師,常需要輪值大夜班,但接下來又要值白班,所以非常重視調整生理時鐘,這與健康關係密切。他甚至也曾投入相關研究,如護理人員常被安排「花花班」,也就是一下大夜班、一下白班或小夜班,會讓生理時鐘無法調整,增加健康風險,因此,護理人員反對「花花班」,有其道理。根據醫學研究發現,護理人員排班時,應從值大夜班後,經休息接白班,再接小夜班的輪值方式,而不應大夜班後接小夜班,再接白班,如此會打亂生理時鐘。保持睡眠環境無光,能增加睡眠品質。「輪值大夜班後,就會特別重視睡眠品質,以恢復精神、體力繼續工作。」石崇良說,依他的經驗,輪值大夜班後,如果沒有好好睡覺,多需要兩天時間,才有可能恢復原先的精神。如果在白天休息、睡覺,他一定會把窗簾拉上,晚上睡覺時,也是關掉所有的燈,保持睡眠環境的黑暗、安靜。有人喜歡睡覺時開夜燈,但他個人不太建議,研究也發現「無光」的環境對睡眠最好,如此才能獲得充份的休息。他說現在健保署公務繁忙,常感覺睡眠時數不足,品質就顯得更重要。加強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及早就醫檢測。健保署往後會透過衛教與專業學會合作,加強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認知。石崇良說,許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往往是枕邊人被打鼾聲吵得無法入睡,而要求另一半就醫,進而發現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可治療的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如睡覺打鼾,或是即便睡覺時數足夠,但白天還是感覺精神不濟,應懷疑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盡速就醫。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良好習慣有助預防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仍是使用正壓呼吸器,但健保尚未給付。石崇良說,健保財務有限,給付了很多醫療項目,當考慮給付新項目時,須評估醫療目的及必要性,再依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採取暫時性支付或長期給付,若是長期給付項目,一定是患者已使用其他方式治療無效時,才會予以給付,若要納入給付,需經專家會議討論及醫療科技評估(HTA)。石崇良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除使用藥物、呼吸器、手術外,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十分重要,包括規律運動、多吃有營養的食物、控制體重,並適時紓解壓力,均有助於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發生機會。肥胖致病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近5年初診人數占65%。38歲男星山豬(陳俊甫)日前因敗血性休克離世,震驚演藝圈。他曾在社群平台透露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被說打鼾太大聲,晚上睡覺1小時內中斷呼吸高達19次,相當於一晚睡8小時、斷氣超過100次,讓睡眠呼吸中止症引起社會關注。去年診斷人數達10萬人,男性遠多於女性。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民國108至111年診斷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每年約落在8萬至9萬人之間,去年新冠疫情逐漸降溫後,民眾就醫人數增加,診斷人數高達10萬人,其中男性多於女性,近5年初診人數約占整體就醫人數65%。由此可見,大家對此疾病愈來愈熟悉及重視。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昆達說,正常呼吸,氣流是從鼻腔到嘴巴,再到舌頭後方,進入氣管,只要氣流通道被堵住,就會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主因是呼吸道結構狹窄、鬆弛,或是舌頭肥厚、扁桃腺較大、下巴短小、肥胖等,當睡覺正躺時,造成呼吸道塌陷,而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呼吸道組織隨年齡鬆弛,中壯年族群最多。依健保資料庫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年齡為30歲以上中壯年族群,以去年就醫患者年齡層分析,40至44歲最多達10,970人,其次45至49歲10,890人,第三為50至54歲達10,530人。周昆達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多為中壯年族群,可能原因有二,第一是呼吸道組織隨著年齡增長鬆弛,或是到了中壯年後才被診斷。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容易合併其他疾病,以健保資料庫108至112年分析,最常合併阻塞型、非特異型等睡眠呼吸中止,占比達五成;其餘有鼻中隔彎曲、慢性鼻竇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原發性高血壓等。近3年患者合併過敏性鼻炎的排名,從過去第四名,上升至第三名,打鼾排名也有上升;過去4年排在10名外的「起因於熱量過多的病態性肥胖」,去年升至第七名,顯見國人肥胖問題嚴重。常合併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肥胖者尤須注意。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莊立邦說,從打鼾聲可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程度,且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將高出2.6倍,若枕邊人出現打鼾等症狀,應勸導就醫。周昆達說,國人肥胖問題確實嚴重,相關統計指出,國人應是東亞第一胖,且國健署108年統計,約五成國人體重過重,增加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至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常合併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等,周昆達則說,因鼻子問題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比率約5%,因此兩者的因果關係很難評估,但仍建議一旦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應速就醫。區域醫院就醫人數最多,未治療易致全身性疾病。據健保署統計,112年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於門診就醫人數達到10萬人,其中至區域醫院就醫占比最高為39.07%,其次為醫學中心占35.5%、地區醫院16.61%、基層診所8.82%。住院患者人數約1.1萬人,區域醫院占比為45.05%、醫學中心占43.95%。健保署表示,這應是為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常需要進行睡眠檢查,此類儀器多在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因此民眾多前往此兩層級醫院就醫。「如果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妥善治療,將會引發全身性疾病,以心血管疾病最具影響力。」周昆達說,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晚上睡覺時,可能因呼吸中止,身體感覺有如「怒海求生」,導致血壓上升,久而久之,就會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肌梗塞、腦中風機率,甚至造成免疫力下降,並容易感染肺炎,或是引起白天嗜睡問題,更可能增加車禍的機會。藥物僅能輔助,正壓呼吸器效果最好。「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睡覺時戴上正壓呼吸器,協助呼吸道保持暢通。」周昆達說,睡眠時一小時內呼吸中止5至15次屬於輕度、15至30次屬於中度、超過30次屬於重度,若是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藉由側躺緩解症狀,若中重度患者則需使用正壓呼吸器。周昆達說,目前此項治療健保並不給付,患者需自費治療;健保給付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治療,多為使用鼻部用藥、阻塞性氣道疾病用藥、抗組織胺等藥物。他說,這些藥物治療都是「擦邊球」,無法真正緩解睡眠呼吸中止症。他提醒,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死亡的人數雖然不多,但長期影響健康甚鉅,呼籲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狀時,務必盡速就醫檢查。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27 性愛.性福教戰
夫妻床頭吵床尾和!當男人遇到3種狀況時,真的不要勉強做愛
俗話說「夫妻床頭吵、床尾合」,原因就是在於性愛潤滑,讓夫妻感情更密切,不過,泌尿科醫師提出,3個不宜性愛的時間點,如果勉強做愛,恐怕會出問題。義大大昌醫院男性健康中心主任王起杰指出,每個人都有生理需求,在經營婚姻生活時,如能滿足另一半的需求,不管是性慾或是食慾,相信可以讓感情變得更好。男人遇到3種狀況時真的不要硬上不過,有些時候真的不適合做愛,首先就是生殖器手術之後,一般建議,不管是割包皮或是陰莖矯正,術後都需休養生息,至少禁慾4至6周,最好是6周,期間不可發生性行為,也不可自慰。王起杰表示,曾收治過1名陰莖流血的個案,在割完包皮之後2周,實在忍不住,認為小弟弟已經可以衝鋒陷陣,沒想到,才一上場,因為勃起而導致手術傷口裂開,當場血流如注,緊急就醫。第2個禁欲時間點為,出現感染症狀,例如,男生罹患尿道炎、攝護腺炎,如果硬要做,感染情況勢必惡化。至於女生陰道炎、膀胱炎,也不宜與人發生性行為。第3個禁欲時間點為喝醉酒,王起杰說,小酌可以助「性」,例如,1小杯葡萄酒(150cc)酒精含量約21公克,這可以擴充血管。但如果喝了烈酒,就會導致血管收縮,男生可能硬不起來。王起杰提醒,三高等慢性疾病患者務必規律用藥,以高血壓為例,若處於亢奮狀態,血壓變高,使得心臟負荷較大,如果血壓不穩,就較容易引發中風或心梗疾病,務必謹慎。延伸閱讀:.性學專家傳授「2招性愛秘技」,餵飽伴侶不再讓她欲求不滿.如何挑逗伴侶?專家傳授「陰道敏感帶愛撫密技」, 圖解實用手指技巧.愛愛如何更持久?專家授「1分鐘速解法」延長時間,1類人不建議嘗試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7 養生.聰明飲食
多吃魚好健康?他吃到腎功能大降、貧血!應該少吃的大型魚有哪些?
魚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多吃魚很好,但如果吃錯魚會怎樣?醫師分享案例指出,一位70多歲患者長期吃大型魚吃到腎功能大降及再生不良性貧血。醫師提醒,如果吃了較多重金屬食物,應多喝水、多運動,才能把重金屬排掉。吃錯魚,他吃到腎功能大降、貧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個吃魚吃出問題的病例。洪永祥說,一位70多歲爺爺長期在他的門診看診,某次回診檢查,他發現爺爺的腎功能大降,但其它數值還好。洪永祥問病人日常飲食都吃些什麼,陪診的奶奶說,之前爺爺視力模糊、反應變慢,她聽鄰居說要多吃魚油、魚肉,於是她去買高劑量魚油來給爺爺吃,另外每天也會煮鮭魚、鮪魚等魚肉給爺爺吃,吃了大半年,在這次檢查發現除了腎功能大降之外還貧血,而且爺爺的貧血並非一般只是血色素掉而已,而是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都掉,也就是骨隨造血退化,比較像再生不良性貧血,而再生不良性貧血多與重金屬相關。多喝水、多運動有助排掉重金屬洪永祥說,魚確實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之一,魚油也含豐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吃魚很好,有助降三高,但建議選擇巴掌大的魚吃,天天吃都沒問題。但如果你常吃大型深海魚,就要當心重金屬沉積問題,海洋的重金屬以甲基汞最多,大型魚因位於食物鏈頂端,含汞量很高。重金屬最容易沉積在皮下脂肪,因此吃魚時,魚皮、魚內臟千萬不要吃。吃大型魚更要注意一周不能超過2次。像是台灣人很愛吃的迴轉壽司,鮭魚經常是一盤接一盤,提醒大家務必控制不要吃過量,以免攝入過多重金屬。如果擔心已經把重金屬吃下肚了怎麼辦?洪永祥說也不用太擔心,平常多喝水、多運動,多流汗仍有助於將重金屬排出體外。譚敦慈推薦吃「CP值」最高的鯖魚大型魚不能常吃,我們能吃什麼魚呢?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推薦她家裡經常吃的鯖魚,肉質豐美鮮甜、營養價值高,且價格親民,「CP值」相當高。譚敦慈說,鯖魚不需要過多加工調味,南方澳撈捕的鯖魚,汞汙染也最低,搭配番茄、洋蔥等食材簡單烹調就很美味,保健效果增倍。應該少吃的大型魚有哪些?根據食藥署「魚類攝食指南」指出,沙魚、旗魚、鮪魚、油魚4種大型魚類,證實會傷害胎兒腦部發展,建議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6歲以下的幼童,不論任何烹調方式,例如生魚片,最好不要食用這些大型魚類。若是一定要食用,每周攝食量不宜超過35到70公克;6歲以下兒童每個月不宜攝食超過35克。【參考資料】.《醫師好辣》YouTube .衛福部食藥署.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4-24 焦點.用藥停看聽
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長期吃會怎樣嗎?藥師解答止痛藥十大常見問題
藥局作為社區健康的第一線,對民眾扮演衛教重要角色,民眾的問題五花八門,小花藥師花逸修統整藥局第一線常見問題,幫助民眾更釐清健康與用藥知識。Q1:胃痛可以吃消炎止痛藥嗎?A:不行,反而會更慘胃痛絕對不可以自行購買止痛藥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應儘速就診,由醫師診斷病因。Q2:(情緒上的)心痛可以吃止痛藥嗎?A:情緒上的心痛沒效:)Q3:抗生素跟消炎藥有什麼不一樣A:消炎藥是可以抗發炎的解熱鎮痛劑,抗生素是拿來殺菌的,例如治療細菌等外來微生物引起的感染。Q4:抗生素可以消炎嗎?A:如果是細菌引起的發炎,把細菌殺死之後就不會發炎了。Q5:止痛藥都傷腎嗎A:錯!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跟鴉片類止痛藥不會。Q6:普拿疼會傷腎嗎?A:不會。不過,若長期服用藥物仍應諮詢專業醫療人員意見。Q7:什麼麼止痛藥會傷腎A:我們簡稱NSAID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Q8:洗腎都是止痛藥害的嗎?A:不一定,血壓血糖血脂其實更重要。Q9:必須長期吃止痛藥怎麼辦?A:定期抽血、監測腎功能。Q10:止痛藥吃多久會傷腎?A:很難講,控制好三高跟定期監測腎功能更重要!以上是藥局第一線工作人員常見的止痛藥問題,很多民眾遇到疼痛會自行買止痛藥緩解疼痛,造成藥物濫用的情形,若有身體問題,仍應諮詢專業醫師藥師,為自身的健康做好把關。關於作者/小花藥師花逸修 社區藥局筆記Instagram粉絲數5.1萬為知識型藥師KOL 第一名長年關注藥局產業,希望整體產業更好
-
2024-04-24 失智.大腦健康
失智與健忘不同!走不穩且講話顛三倒四症狀要當心,提早發現1症狀是治療黃金期
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成重要議題,醫師提醒,一般人可能以為失智就是健忘,若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應及早就醫治療助延緩。愈高齡失智比例愈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名失智者,愈高齡比例愈高,75至85歲盛行率可達7到13%。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儘管目前醫學無法治癒這種近乎不可逆的腦部退化疾病,但早期發現、尋求醫療介入有助於延緩疾病進程。失智與健忘不同 許多面向都受影響不少人認為失智就是健忘,顏佐樺解釋,其實失智症影響的不只是記憶力,包括空間感、語言功能、抽象思考能力、認知能力、情緒都會受影響。顏佐樺舉例,忘記早餐吃了什麼可能是因為健忘,但如果忘記有沒有吃飯、不知道現在到底幾點,可能就不是單純健忘,而是失智症狀;若長者合併走路不穩、講話顛三倒四,甚至表達想像出來的不真實事件,家屬就該有所警覺恐是失智症,並及早就醫尋求治療。造成失智症原因、高危險因子造成失智症的原因,顏佐樺表示,大致可分為退化型和血管型兩類最為常見,前者又以阿茲海默症最多,與腦部病變和遺傳基因有關,後者則是受到三高等代謝症候群疾病影響而導致的失智症。此外,不良生活習慣是失智症高危險因子,如酗酒、抽菸、缺乏社交與失智症有密切關聯,生理疾病如聽覺障礙、肥胖、憂鬱症、腦部曾受傷也容易讓失智症找上門。提早發現1症狀 是治療黃金期顏佐樺強調,腦部退化不容易逆轉,早期發現格外重要,輕度認知障礙是未達失智症的前期階段,是治療黃金期,建議幫腦部做健檢外,適當健康飲食、多運動等,都有機會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23 醫療.中醫
刺激放鬆穴位、恢復生理節奏 中醫教你按摩9穴位有助改善睡眠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節律是人體生理時鐘調節的過程,隨著一天24小時的進展,人體會進行一系列活動變化,包括日常作息、運動、進食、睡眠等。遵循生理時鐘運轉正常,身體就會健康;相反地,違反自然律動,健康也跟著亮紅燈。保持晝夜節律 提高睡眠質量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表示,生理節律受到內部生物鐘的調控,也受外部環境影響,尤其是光照的變化。保持正常的晝夜節律對人體非常重要,維持穩定的睡眠,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和白天的警覺度,以及調節新陳代謝、免疫功能、消化系統和心血管功能等。如果生理節律失序,可能會導致睡眠障礙、情緒波動、免疫功能下降、代謝症候群,甚至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當睡眠與清醒的節律被打亂,會出現白天昏昏欲睡、夜間該上床時卻精神百倍狀況,林舜穀建議,透過9大穴位刺激,可以協助改善睡眠障礙、日夜顛倒問題。刺激放鬆穴位 恢復生理節奏穴位按摩治療包括自我刺激或放鬆9大穴位,刺激穴位為四神衝、合谷、足三里、血海等4穴位,放鬆穴位則是印堂、安眠、心兪、太衝、肝兪等5穴位。每次治療15分鐘,3分鐘刺激或放鬆一穴位,刺激穴位以輕輕拍打方式進行,放鬆穴位以按摩方式進行。林舜穀建議,進行穴位按摩時,選對時間能達到更好效果,例如早上或開會前、讀書前按摩促進清醒的穴位,睡前按摩放鬆的穴位,助眠超有感。現代人手機成癮,常伴隨睡眠障礙問題,常見失眠、頭痛以及視網膜損傷等症狀。林舜穀指出,針灸治療可作為一種干預手段,透過針灸穴位刺激,扎針百會、神庭、印堂、安眠、合谷、內關、神門和三陰交等穴位,治療持續7天,每天30分鐘,有助於恢復生理節奏,降低焦慮、抑鬱的負面情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9 醫療.新陳代謝
改變7種生活模式 糖尿病前期可逆轉
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每4人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轉,健檢若發現血壓、空腹血糖值、三酸甘油脂3項數據異常,應儘快就醫,並透過7種生活模式改變,可降低5成以上糖尿病的發生。國健署2017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全台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盛行率,分別為26.8%、25.6%及11.1%。糖尿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家醫科醫師陳宏麟指出,糖尿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時,已是「糖尿病急性期」,代表身體早已長期泡在糖水裡面,危害健康已久,罹患心血管疾病、腎臟病風險增加。「台灣逾36%中年人有代謝症候群。」陳宏麟說,民眾從對糖尿病無感到有感時,往往就是疾病從「可逆到不可逆」的過程,若不主動檢測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腰圍、血壓等,都不知道早已罹患代謝症候群。陳宏麟指出,許多人等到有症狀後才會就醫,糖化血色素都超過5.7%,其實從生活方面開始改善,減重5%可促進代謝,減重10%可改善高血壓,若減重15%則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都可能逆轉。7種生活模式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吳昭軍說,避免三高異常(血壓≧130/85mmHg、空腹血糖值≧10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透過以下7種生活模式改變,便可降低5成以上糖尿病的發生風險。飲食原則:戒菸戒酒少油少糖少鹽高纖運動原則:每周至少15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身體活動陳宏麟呼籲,民眾可利用國健署提供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或勞工健檢、自費檢查等,及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
2024-04-18 養生.聰明飲食
16種食材炒過之後更營養!β-胡蘿蔔素助養眼、顧心、護肺、好處多
天然食材有利健康、養生,了解食材的特性更有利吃到更多營養。像是有些食材是「炒過之後更營養」的,β-胡蘿蔔素就是關鍵之一。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其營養價值、特性,以及哪些食材可以先炒過,讓營養價值再提升!β-胡蘿蔔素炒過之後更營養!變成維生素A後4養生特點。 油炒、切片/絲更營養!劉怡里營養師表示,β-胡蘿蔔素之所以炒過之後會更營養,在於它是一種脂溶性營養素,和油脂一起炒過、烹調後會更容易與油脂結合,使吸收率提升、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切片或切絲之後因接觸油脂的面積增加,身體自然能夠吸收更多的營養。 有哪些好處?β-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之後會轉換成維生素A,也因此常見這兩種營養素一起討論。維生素A有利於保養血管、防範三高等心腦血管疾病。也可幫助維持良好的免疫力,減少感染、生病、發炎等機率。並且也能保護及修復皮膚和黏膜,有助保養皮膚及呼吸道、胃腸道等各器官黏膜。最知名的好處就是保養眼睛,對於維持良好的夜間視力、防範夜盲症有很大的幫助。 16種食材炒過之後更營養!認識β-胡蘿蔔素常見食材。 蔬菜類&澱粉類,炒過更營養!劉怡里營養師指出,β-胡蘿蔔素廣泛存在於紅色、深綠色、橘黃色的蔬果當中,不過也不僅如此。蔬菜類可如胡蘿蔔、大番茄、青花菜、萵苣、菠菜、紅莧菜、空心菜、紅辣椒、芥藍菜、韭菜、油菜、地瓜葉等,澱粉類則如南瓜、地瓜、玉米、芋頭等,這些都可以先經過油炒,提升吸收率。 水果類雖不炒,但也吃得到!水果類則可如芒果、香瓜、哈密瓜、木瓜等,雖然通常不會拿來炒,但也可以攝取到β-胡蘿蔔素。上述這些含有β-胡蘿蔔素的蔬菜類、水果類、澱粉類當然也都各有其他不同的營養。 β-胡蘿蔔素吃多會中毒?變黃?營養師解答,這樣吃最健康! β-胡蘿蔔素吃多會中毒?皮膚變黃?許多民眾或許聽過「β-胡蘿蔔素吃多,可能會中毒或是罹癌風險」,對此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此說法可能要留意的關鍵在於劑量較高的β-胡蘿蔔素保健食品,有研究指出健康風險,但還有待更多研究證實。不過和一般天然食材很難到超量傷身的地步,注意適量即可。而β-胡蘿蔔素吃多確實皮膚會變黃,但這不是中毒的表現,只是天然色素使皮膚色素沉澱變黃。 β-胡蘿蔔素不能和葉黃素一起吃?劉怡里營養師表示,此觀點也是較需留意於劑量較高的保健食品,β-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兩者在腸胃道被吸收的途徑是非常相近的,高劑量狀態下同樣的一道門兩個人要通過,就會出現競爭、互相影響。但若是以天然食材來說,劑量不足以到競爭的地步,因此不必擔心,像是玉米就同時具有這兩種營養,也常和胡蘿蔔一起搭配,胡蘿蔔也常見和葉黃素量高的蛋一起做胡蘿蔔炒蛋。 β-胡蘿蔔素這樣吃最健康!劉怡里營養師也提醒,β-胡蘿蔔素雖然有助健康、炒過更容易吸收,但不代表就只吃這個。於此介紹β-胡蘿蔔在於讓提供有哪些食材可選擇作為參考,例如主食就可以選擇南瓜取代白米,藉此攝取β-胡蘿蔔素。養生關鍵還是在於營養豐富並且均衡。 《延伸閱讀》 .最佳養生減重飲食法:彈性素食!營養師:穩降體重,還助防三高、癌症! .你以為是蔬菜,其實是澱粉。8食材別混淆,聰明吃避免變胖血糖飆!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4-15 養生.健康瘦身
更年期女性為什麼少吃還是變胖?營養師授減重食譜,3策略減脂不減肌肉
「已經吃很少了,為什麼還瘦不下來?」「更年期一定會發胖嗎?該如何從飲食改善?」營養師指出,女性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歲到55歲之間,由於卵巢功能退化,逐漸減少製造女性荷爾蒙,身體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疾病、肥胖也跟著來。建議飲食應掌握「吃原型食物、均衡攝取六類食物及優質脂肪」3大原則,即可輕鬆減脂健康瘦。2原因讓更年期女性少吃還是胖許多更年期女性很疑惑「為什麼少吃還是變胖?」林口長庚醫院營養師陳姿吟說,最主要的因素是荷爾蒙改變,引起胰島素阻抗,不僅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易造成脂肪囤積。雌激素具有穩定血糖的功能,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女性的經期前後,血糖變化特別大;尤其是停經後,對糖的代謝能力大大降低,一不小心就會變胖。更年期女性容易發胖,另一個原因是基礎代謝率下降。過了30歲之後,基礎代謝率每10年會下降2至5%左右,很難減掉多餘的體重。陳姿吟表示,門診病人常抱怨「吃很少卻沒瘦?」其實只要詳細記錄一整天吃下的食物,會發現三餐的量不大,但不自覺吃零食、甜食,尤其是高熱量的手搖飲,攝入的總熱量一定超標。均衡營養才是重點不建議生酮飲食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也是一種慢性病,陳姿吟指出,更年期女性少吃也不一定變瘦,而且容易缺鈣發生骨質疏鬆、肌力變少。相對的,攝取各種均衡營養素才是飲食重點,尤其是含有優質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可避免其他不好的熱量來源。建議掌握3大飲食原則,有助更年期減重,遠離三高、代謝症候群等健康威脅。陳姿吟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想減重,並不適合「生酮飲食」,此飲食法雖然可以讓體重體脂快速下降,但也大幅減少維持身體健康所需的營養素。努力節食不如正確吃,而且要吃得足夠,才能放鬆腎上腺素,使肌肉有力氣,增加消耗卡路里的能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5 醫療.心臟血管
愛爬山、重養生,他卻心臟衰竭,心功能剩一半!醫指出關鍵問題
隨健康意識抬頭,許多民眾注重養生,卻也常讓人在異常症狀出現時,誤以為只是單純的老化。日前就有一名67歲案例平常注重身體保養、平常喜歡到郊區爬爬淺山,但時不時感覺喘、體力大不如前,原以為是年紀大,拖一段時間才檢查。 檢查時發現,他的心功能只剩一半,左心室收縮分率僅剩30%,診斷為心臟衰竭。這讓案例匪夷所思,更進一步檢查下發現膽固醇和血糖都偏高,還有3條冠狀動脈阻塞,另也有缺血性心臟病變,併發心室早發性收縮的心律不整。所幸問題都不大,案例病識感還算高、發現的算早,經治療及控制病情,約半年後恢復健康。 平常有運動、養生卻心衰竭?醫指主要3關鍵,不容忽視。 長者、慢性病好發的「心房顫動」: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表示,一般而言人體靜止未活動的狀態下,心跳頻率約介於每分鐘60-100下,不規律、太快或太慢等不正常的模式稱為心律不整,常見出自於心臟的心房或心室,慢性三高者、年長者最常好發的就是「心房顫動」,死亡率會比同年齡層的正常人高2倍,中風率則高5倍,卻有75%的患者沒什麼嚴重症狀而輕忽。 心房顫動逐漸常見? 陳玠宇醫師指出,據統計,60歲以上的族群約每100人就有4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則約每10位就有一位。台灣逐漸邁向老年化社會,心房顫動也會越來越常見。 心跳快也可能是:另一方面,心跳比平常來得快、甚至容易喘,這除了和交感神經較興奮有關以外,也很可能暗示其他問題,例如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脫水、發炎感染、貧血、甲狀腺亢進等,需近一步檢查釐清原因。而心跳過慢則可能引起頭暈、暈厥、癲癇發作等情形。 心臟疾病族群:若有心臟衰竭等心臟疾病的族群,心跳速率越快對心臟的負荷也就越大,可能加重心臟缺氧。據國外研究,心衰竭的患者若每分鐘心跳超過80下,和平均小於65下相比,會增加將近4成的一年內死亡率。而歐洲心臟衰竭指引,更建議將此警示數據下修到70下。 因此提醒,有慢性疾病、心臟病,或是年長族群,日常都需要注意,像前述提到的案例三種情況都符合,即便日常有在運動、有在養生。 簡單觀察心跳速率是否異常,超過最大值的一半盡早檢查! 220-歲數=100%最大值:為了能在生活中就察覺心臟是否有所異樣,陳玠宇醫師表示可透過觀察心率進行初步了解。方法很簡單,以220減掉年紀約為100%的最大運動心率,例如50歲的最大運動心率就是170,也就是每分鐘會到170下。 再依各狀態百分比觀察:算出最大值後,再依百分比評估其他情境下的心律。最低強度的等級一在50-60%,例如慢走。低強度的等級二在60-70%,例如快走。中等強度的等級三在70-80%,例如慢跑。高強度的等級四在80-90%,例如快跑。最高強度的等級五則在90-100%,例如衝刺。當靜止、放鬆時,心跳速率超過最大心率一半以上,就得懷疑有潛在問題存在。 養成測量血壓、觀察心跳習慣,更有利醫師精確評估和處置! 基於前述,陳玠宇醫師平時門診都會建議心臟不佳的患者,心跳控制在50-70下,並視個人情況予以調整。像是平常有在運動的族群,心臟也會較為有力,尤其是年輕的運動員,有時就會出現心臟較慢,屬正常現象,但對一般人而言就會需要留意是否心臟提早退化。 心跳過快或過慢都可能代表著異常的生理意義,建議平時養成測量血壓、觀察心跳並記錄的習慣,會比端看症狀來得更加保險,尤其是有慢性病、心臟病、年長族群,也更能提供給醫師參考,更有利精確的判讀和處置。 《延伸閱讀》 .護心也能防腦中風!?如何避開心房顫動地雷? .常常胸悶、心悸?留意心房顫動!醫:可控制,盡早檢查慎防腦中風!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4-04-14 醫療.新陳代謝
糖尿病前期就要學穩糖 血糖波動劇烈對全身器官傷害大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監控血糖是例行重要工作,除了注意血糖是否飆高,偶發的低血糖危害也不能輕忽。醫師提醒,如果是需要施打胰島素的患者,就要每天測血糖;服用藥物控制的,建議周測1至2次,最重要的是要每3個月定期回診,也要一併檢查血脂、血壓等數值,平常要記錄飲食內容、避免晚睡或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空腹血糖值+糖化血色素,兩大糖尿病判定指標。「要控制好血糖,就要先掌握各項數值代表的意義。」台大醫院副院長、家庭醫學科教授黃國晉說,空腹8小時抽血測量的,叫做「空腹血糖值」,一般人的空腹血糖值不超過100mg/dL是安全的;如果介於100至126mg/dL就屬於空腹血糖值異常、接近糖尿病狀態;至於飯後血糖值,是餐後2小時測,但會受到食物內容影響,較少用來作為檢測標準。「糖化血色素」能反映一段時間的血糖濃度平均值,一般會用來觀察3個月內血糖控制的狀況。黃國晉指出,臨床主要觀察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2大指標,正常的糖化血色素值應小於5.6%;若在5.7-6.4%之間,屬於偏高,有罹患糖尿病風險;數值大於(含)6.5%則確診為糖尿病。黃國晉表示,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正常、糖化血色素異常,就會透過逐餐測量血糖,找出造成血糖波動的是哪餐,所以患者平常也要養成記錄用餐內容的習慣。吃多、喝多、尿多、體重減輕,最好就診接受檢查。黃國晉說,如果出現血糖值大於200mg/dL,且有吃多、喝多、尿多等「三多」的高血糖症狀,或是尿液滴到地上引來螞蟻、體重減輕、脫水等情形,加上糖化血色素數值,都可以用來判斷糖尿病。但通常初次診斷後,會請患者透過調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一段時間後再回診確認。黃國晉說,通常男性糖尿病患者人數較多,不過隨年齡層增長,女性比例會愈高,這和平均壽命相關。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飯前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高等情形,會建議到醫院做「葡萄糖耐受測驗」。 糖尿病前期患者,先從飲食、運動、減重調整。針對還沒被診斷糖尿病,但已經有高血糖的患者,會先從調整飲食著手。黃國晉表示,除了減少澱粉類、甜食攝取,同時也要搭配有氧運動消耗血糖,並且評估有無服用其他藥物,因為類固醇或中藥添加的甘草都會影響血糖,會建議調整用藥,非得使用的話,建議使用最低有效劑量。另外,過重的患者要減重,如經上面調整,血糖仍降不下來,就要吃藥控制。黃國晉說,糖友可藉由餐前130mg/dL、餐後180mg/dL的「38原則」監測血糖,糖化血色素則建議控制在7%以下,年長患者如80歲以上,可以跟醫師討論是否採較寬鬆的認定數值。服藥患者每周測1至2次,打胰島素者每天都要量。至於血糖的檢查次數和時間,黃國晉指出,患者要每3個月定期回診,如屬於診斷初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型態改善。經過3個月改善,相關數值卻沒有進步,可能就是遺傳性的糖尿病,需要透過吃藥控制,這類服藥控制的患者,建議每周量1至2次血糖,打胰島素的則要每天測。黃國晉表示,第二型糖尿病因為潛伏期長,診斷糖尿病前期,就會對眼睛、心臟、腎臟等器官和血管產生傷害,所以除了血糖外,回診時還要測三高、膽固醇、血壓等數值,因為吃的藥多,需要驗肝功能;心臟如果有缺氧,要進行心肌評估、需不需要做心電圖;冠狀動脈攝影、血管鈣化指數,則用來檢測血管狀況。「糖尿病就是生活型態病。」黃國晉說,血糖跟生活作息有關,晚睡、睡眠不足、少運動、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生活習慣,都可能讓你成為糖友候選人。發抖、心慌、冒冷汗 糖友別輕忽低血糖糖尿病患或糖尿病前期,容易受胰島素波動影響。黃國晉指出,有些病人會出現發抖、交感神經亢奮、心慌、冒冷汗、坐立不安等精神症狀和頭暈等,像是「餓過頭」的低血糖症狀,醫師會詢問有無家族史、血糖狀況、用藥情形等資訊,因為忘記吃東西、吃得少、藥物干擾等,也都可能影響血糖。黃國晉提醒,糖尿病前期血糖變化大,進食會增加胰島素分泌,但消化完胰島素仍高,就會造成低血糖,「只要血糖低於70mg/dL就屬於低血糖」,當下如果有血糖機就先測血糖值,並透過甜食、運動飲料、汽水、巧克力等食物穩住血糖,再到醫院就診。 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12 癌症.飲食與癌症
「泡芙人」竟也是癌王胰臟癌的好發族群之一!5大胰臟癌好發族群報你知!
嗜吃甜食、油炸等食物的人,除了可能會發胖外,更要小心胰臟癌上身!一名有抽菸習慣的55歲楊姓婦人,愛吃精緻甜點及高油脂、油炸食物,健檢發現她是體脂肪過多的「泡芙人」,進一步檢查竟被檢出罹患了「癌王」胰臟癌。什麼是泡芙人?胰臟癌大多如何發現?早期有那些症狀?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楊姓婦人體態看起來不胖,但檢查卻發現她的肌肉量偏低、體脂肪35%,也就是所謂的泡芙人;再從腹部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胰臟有一處明顯異常訊號的腫塊表現,高度懷疑是胰臟惡性腫瘤,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第2期胰臟癌,腫瘤約4公分大。事實上,楊姓婦人的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僅偶爾會感覺腹部有些微悶脹感,覺得那只是飯吃多了,才會使肚子脹脹的。由於她已多年沒有接受健檢,於是近期安排較全面的高階影像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胰臟有異常,隨即安排她至其他醫院接受治療。錢政平指出,初期胰臟癌大多沒有明顯症狀,即便有症狀又會因胰臟身處位置在胃部後方,當發生像是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被當作只是一般腸胃消化不良問題,因此很難早期發現,大多都是健檢意外發現。肥胖也有隱形肥胖嗎?如何預防胰臟癌?「肥胖」是健康的慢性殺手,錢政平說,肥胖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尤其應留意體脂是否過高,也就是男性體脂肪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就會形成「隱性肥胖」,過高的體脂容易造成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問題,也會提升其他慢性病風險。胰臟癌的致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該如何預防胰臟癌?錢政平建議,民眾日常應維持飲食均衡、戒菸戒酒,作息正常,以降低發生機率。此外,如果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務必提高警覺,應主動安排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有那些?●肥胖●吸菸●遺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和黑色素瘤家族史者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12 性愛.性福教戰
早上沒有升旗要當心!從「晨勃」看健康,泌尿醫曝關鍵6原因
大部分男性在睡眠中或早晨剛睡醒時,陰莖會有自發性的勃起反應,是夜間陰莖勃起(Nocturnal penile tumescence, NPT),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晨勃、晨間勃起。一般來說晨勃一晚約會有三到五次,尤其在快速眼動期,至今原因尚未有定論。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表示晨勃是性健康的指標之一,若你持續沒有晨勃,也許該注意一下你的身體健康和勃起情況。造成早上沒有晨勃的6大原因晨勃是性健康的指標之一,高銘鴻整理幾個可能造成你早上沒有升旗6大原因:原因1:三高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糖尿病、心血管功能異常,等都可能影響勃起功能。原因2:睡不好睡眠中斷的話,夜間勃起頻率當然會受到影響。原因3:藥物副作用服用某些安眠藥、利尿劑、胃藥、抗憂鬱藥物等,也有可能會影響勃起功能。原因4:抽菸、酗酒抽菸有可能會助長動脈硬化的不良影響,使得血管擴張擴張困難,造成不舉 的情況,抽菸者罹患勃起功能障礙的機率比不抽菸者還高上很多。而長期酗酒者經研究發現會有勃起能力下降、精液產量降低和精子數量減少的情形。原因5:老化男人隨著年紀增長,導致睪固酮等男性荷爾蒙減少,使夜間勃起次數減少。原因6:白天已經有充足勃起若你白天已經有充足的「自我訓練」,身體會需要休息,因此夜間勃起次數自然就會減少了。高銘鴻提醒,上述6大可能造成你早上沒有升旗的原因,平時要留意。雖然晨勃和雄風不振沒有必然關係,但如果持續沒有晨勃,也許該注意一下你的身體健康和勃起情況。如果真的覺得狀況很不好或很擔心的話,建議去醫院找泌尿科醫師檢查一下,找出問題原因,並對症下藥。延伸閱讀:.晨勃又想尿尿該怎麼辦?醫教4招化解:這是一個幸福的困擾.不升旗藏警訊/「晨勃」不再問候 慢性病恐已上身.外國研究:勃起功能障礙藥物,有機會減少阿茲海默症風險
-
2024-04-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預防失智之我見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資深醫師的人生智慧」。一位旅居美國多年的大學醫院退休教授以個人長期對氣功的興趣,加上這幾年來與一群亞裔銀髮族結緣,透過互動與學習,開始構思在高齡化社會,應該有的養生法則,尤其應該重視如何預防失能、失智。→想看本文他也在同週的另一篇文章,以 ChatGPT 輸入關鍵字「如何預防失智」,瞬間得到十項重要的預防方法以及該注意事項,而將之整理出「預防失智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一篇是一位資深腫瘤科醫師分享她在參觀一座非常精緻的私人博物館,巧遇一位已退休多年的同事,不覺想起過去受到她的影響,而深思自己在退休之後的生涯規劃。在今日人工智慧盛行,知識的獲得已經變成輕而易舉,如果用 ChatGPT 輸入關鍵字:如何預防失智,它在五秒鐘內,洋洋灑灑的列出十項重要的預防方法以及該注意事項,為了節省篇幅,今只把 ChatGPT 給的答案重點,整理如下:「預防失智症需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實施如下的各種策略,來維持大腦和身體的良好狀態。 雖然無法完全保證癡呆的預防,但下述建議可以幫助降低風險,並促進大腦的健康:規律運動、保持健康飲食、管理心血管危險因子、刺激你的思考、保持社交活躍、獲得優質睡眠、管理壓力、限制飲酒、戒菸、照顧你的心理健康。(只列出標題)這些建議並非萬無一失,但它們可以幫助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可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最後,建議您諮詢醫療保健專業人士,以獲得個人化的建議,並討論您對癡呆症或大腦健康的任何擔憂。」這幾乎是滿分的回答,顯示人工智慧的驚人表現,尤其是開宗明義的說明:「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採取不同的策略,來促進大腦的健康,降低失智的風險。」非常正確的點出非單一方法能奏效。若仔細看其內容,其第一項全文如下:「 規律運動:參與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游泳或騎自行車。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同時進行肌力訓練;完全掌握了運動的重點:規律,有氧,外加重力訓練。」這一點,我完全同意。為了測試 ChatGPT 的功力,我問了一個新的問題:失智症發生的可能機轉為何?同樣的,不出五秒鐘,答案有好幾種假說。在這諸多假設的可能機轉中,竟然沒有包含「大腦血流不足的假說」在內,因此,我想提出我個人的非神經學專家的看法:長期的,間歇性的 micro-stroke 超微小中風,導致神經元逐漸減少及其傳導功能喪失,喪失功能的區塊愈來愈大,終至嚴重失智,所以年紀愈大、失智比例愈高、愈嚴重。如果這假設成立,則我們的規律運動,要加入更多的刺激元素。今用下述兩個例子來佐證筆者的想法:Dual-task Gait Performance 雙任務步態表現去年(2023) 在英國柳葉刀醫學雜誌(Lancet)有一篇來自西班牙的研究,大約一千位40至64歲的成員,完成安靜走路(對照組)、走路的同時做減法演算(測試組),以及受試者接受大腦五種認知功能的測試。結果發現:這個族群的「雙任務步態表現」分佈,在 54歲產生分界點,54歲以後逐漸變差,而且是和認知功能中的處理訊息的速度 (Processing speed) 不夠快、工作記憶 (Working memory) 變弱有關。這就有趣了,當額外的任務交給大腦,如果血流的分配不足,當然執行起來略遜一籌,所以組織的血流不足和認知功能變差是相關的。90+老人的長期追蹤研究現今的社會,愈來愈多人活超過90歲。加州爾灣大學在1981年開始,追蹤社區內將近一萬四千人的年長者,作長期觀察與失智的研究,比較特殊的是許多年長者,願意於過世後捐出大腦作研究之用。由兩位神經病理專家,在不知臨床病史的情況下,檢查分析大腦的病變,於六個不同的區塊取樣,依八種不同的病理病變來分類,在解剖分析兩百多個 90+的超高齡長者大腦後,發現除了Tau蛋白和失智有明顯的相關聯性之外,有52%的大腦有微梗塞(microinfarct)或明顯的肉眼可見的梗塞,其中58%失智,若以微梗塞數目超過三個以上來統計,81%的案例失智,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表示說大腦血流與失智相關,而且其關連性已經達到:血流的變化是Tau蛋白之外,一個很重要的獨立相關因子。站在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上醫醫未病,如果預防的方向正確,失智的風險應該會大幅度的降低,也因此,所有與微梗塞相關的發生因子,如三高、糖尿病、肥胖、吸菸等要盡量去除,飲食要盡量清淡多蔬果,運動一定要規律,而且盡量做有氧運動,同時用分區灌溉的理論,全方位的刺激不同部位的打腦,使血流均勻分佈至整個大腦。延伸閱讀:4/8 氣功養生——預防失能與失智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8 醫療.泌尿腎臟
男性有「停經」確切信號嗎?有哪些更年期症狀及可如何改善?
「才40出頭,性欲卻大減,對事物也失去興趣,總覺得力不從心,容易焦慮煩躁,健康出問題了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戴定恩說,這些都是男性更年期症狀,別以為只有女性會產生更年期症候群,男性也會因為睪固酮減少而產生身心變化。女性可以從月經周期的改變,知道自己即將進入更年期,男性則是30歲過後,每年以1至2%的速度減少睪固酮分泌,而40到55歲是男性更年期好發期,通常是因為性欲減退、勃起困難才就醫治療。戴定恩表示,男性沒有「停經」的確切信號,可能持續數年才找出關鍵癥結。睪固酮減少 可補充男性荷爾蒙睪固酮是男性的活力來源,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再加上壓力及不健康的生活形態,容易讓更年期提早報到。戴定恩提到,民眾至門診就醫,首先抽血檢查睪固酮的濃度,若伴隨性欲低、勃起功能差,以及體力衰退、焦慮情緒等,則建議採行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平衡正常標準值(300-320ng/dl)。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可分為口服藥、肌肉注射、鼻噴劑、外用擦劑,療法不受年齡限制,但戴定恩提醒,有泌尿道疾病、攝護腺癌患者以及未來還想要生小孩的男性,不建議使用,因為荷爾蒙補充療法會抑制造精能力,讓精子數量變少,治療前應與醫師溝通討論使用禁忌症。年齡,三高、癌症、代謝症候群、腦下垂體功能低下等都會影響睪固酮分泌,尤其是肥胖的脂肪會抑制荷爾蒙的合成。戴定恩強調,「運動」是改善的最佳良方,不但可以維持肌肉量、防止身體機能老化,而且能提升血流量,降低勃起障礙的機率,對性生活很有幫助。運動均衡飲食 改善更年期症狀除了運動,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也非常重要,多補充優質蛋白質,睡眠充足十分關鍵,可緩解男性更年期的不適,也紓解白天的壓力。有更年期問題千萬別礙於面子忌諱就醫,更年期面臨退休和體力衰老,若長期情緒不穩定,可能導致憂鬱症,家人應多加留意。男性更年期症狀有哪些?1.性欲低落:男性荷爾蒙是維持性生活的關鍵,「性趣缺缺」是最明顯的表徵。2.性功能障礙:有勃起困難、勃起時堅硬度下降,以及排尿問題。3.體力衰退:精神跟體力變差,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變得不想動。4.精神問題:暴躁、易怒,變得沒有自信。5.容易疲勞:最常見晚餐後容易打瞌睡,沒有活力。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4-05 醫療.耳鼻喉
地震後感覺晃不停?頭暈不適竟跌落高鐵軌道!醫師解析:6種狀況常有頭暈問題,有一症狀要小心是中風前兆
規模7.2的大地震,許多人震到心驚恐慌,後續出現大大小小的餘震,讓人覺得「好晃」,甚至旁人說地震停了,還始終覺得持續在搖,直呼是不是該吃止暈藥?高鐵板橋車站在2024年4月5日下午2時18分發生民眾掉下月台的意外事故,高鐵公司表示,落軌旅客自述因身體不適、頭暈跌倒,掉下月台,獲救後意識清楚,未被撞擊。此事件造成受影響時段內的3班次列車緊急停車,目前高鐵已恢復正常營運。「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與疾病有關嗎?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地震後仍感覺搖不停,可能跟睡眠不佳、過度操勞、心理因素、自律神經系統或其他其病有關。平常沒有頭暈問題的人,地震停止後,很快就沒有搖晃感,但平常就有頭暈目眩、偏頭痛的人,易產生「地震是不是還沒結束」的錯覺。「暈眩」可分為哪幾種類型?與那些問題有關?有可能是重大疾病的前兆?「暈」是感覺到身體不平衡,像是站不穩快失去平衡;「眩」會有一種天旋地轉感,甚至想吐。康宏銘說,暈眩主要可分為二種類型:中樞型及周邊型,中樞型指的是跟中樞神經系統有關,即為中風、腦出血、腦腫瘤、基底動脈循環不良等腦部的問題。康宏銘強調,有三高、動脈硬化、心臟病疾病的人,若暈眩感不止,要小心急性腦中風的前兆,盡快依「微笑、舉手、說你好」口訣檢查臉部表情是否不對稱或嘴角歪斜、單側手腳是否有無力現象、說話有困難,只要三症狀符合其一,有72%的可能性是急性腦中風,要趕緊撥打119送醫。周邊型的暈眩指腦部之外的原因,主要跟內耳有關,常見四種狀況:1.前庭神經炎:常發生在感冒之後,病毒或細菌誘發平衡失調,暈眩感可能會持續數天,可用止暈藥物治療改善。2.前庭性偏頭痛:被喻為「文明病」,當壓力大、生活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太熱太冷時易發生,上述原因讓血管脹縮引發頭痛、眩暈、平衡障礙等。3.耳石脫落:主因為年紀大、頭部外傷、長期噪音傷害、慢性中耳炎等,當頭部姿勢改變時,耳石掉進半規管內而有眩暈感。4.焦慮情緒:「知覺性頭暈」易發生在焦慮患者身上,急性眩暈過後,暈的記憶暫留在腦海裡,可服用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情緒。有暈眩狀況的族群該如何就醫?如何避免復發?康宏銘提醒平常就有暈眩毛病的族群,可諮詢神經內科、耳鼻喉科,現在還有暈眩的專門門診,查出致病的原因。另外,低血壓也會使人頭暈眼花,嚴重時有休克、致命危險;經常頭暈者,亦要留意低血壓、注意血壓監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4-04 養生.聰明飲食
清明常吃「這些食品」都是熱量炸彈,營養師透過營養均衡來改善!
清明連假,家家戶戶準備供品祭拜祖先神明,常見三牲、水果以及草仔粿、紅龜粿等,回家後還有精心準備的餡料自製潤餅。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假期過後,門診常湧入許多血糖超標的病患,因為「應景美食吃太多」,健康亮紅燈。看似分量不大的草仔粿,口味有甜有鹹,清甜香氣引人食欲,但熱量也非常可觀。草仔粿、紅龜粿在象徵吉利的背後,隱藏著熱量炸彈的隱患徐佳靖說,草仔粿、紅龜粿的Q軟外皮使用糯米粉、在來米粉製作,糯米含有大量的支鏈澱粉,會讓血糖上升速度快,屬於高GI食物。而內餡加了油、鹽拌炒蘿蔔絲和蘿蔔、絞肉、蝦米、紅蔥頭,被讚爆的古早味其實熱量超高。而甜的紅龜粿除了紅豆、綠豆泥,另添加大量砂糖,象徵吉利的「粿」隱藏了許多地雷。吃一些傳統節慶米食並無大礙,有長輩會把草仔粿、紅龜粿當成早餐,一大早就讓血糖飆升,容易導致糖尿病或加劇三高狀態。徐佳靖建議,可另外補充蛋白質食物、蔬菜,均衡營養攝取,幫助穩定血糖波動,掌握糖尿病的「均衡飲食」原則。潤餅熱量逼近一個便當,餡料中埋藏大量的陷阱潤餅是清明節必吃的節日食品,相傳是古代的「寒食節」禁火限制,演變成節日吃潤餅的習俗。在餅皮內加了高麗菜、豆芽菜、紅燒肉、蛋酥、豆干絲,另撒上花生糖粉調味,熱量將近一個便當。徐佳靖提醒,潤餅有些餡料要留意,例如南部潤餅的做法會加入油麵,高醣類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蛋酥豐富口感但是油炸帶來的熱量,建議改用碎堅果粒代替。甜花生粉雖然是潤餅提味精華,但也是熱量爆表關鍵,可選用無糖花生粉。「輕食潤餅捲」食譜材料1. 高麗菜100克2. 豆芽10克3. 紅蘿蔔10克4. 香菇5克5. 芹菜5克6. 香菜2克7. 小黃瓜絲10克8. 雞里肌肉100克9. 花生粉適量10. 潤餅皮2張11. 鹽巴適量12. 蠔油適量作法1.將雞里肌肉與芹菜、香菇,一起炒香,並且用蠔油調味。2.將高麗菜、紅蘿蔔、豆芽菜一起炒熟,加鹽調味。3.取兩張潤餅皮,鋪上高麗菜與里肌肉,再搭配小黃瓜絲、花生粉、香菜。4.將潤餅捲起,完成。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7 慢病好日子.慢性腎臟病
慢病最愛問【腎臟病】肌酸酐、尿素氮...專有名詞一大堆,慢性腎臟病的報告怎麼看?
專家告訴你回覆專家: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血液透析室護理長 徐碧秀當被告知腎功能異常時,醫生會安排驗尿和抽血檢查,而驗尿則是檢測是否有蛋白尿,在健康的狀況下,尿液中只會含有微量的蛋白質,但若蛋白質量過多,每天排出量大於150毫克則稱為蛋白尿。代表腎小管或腎絲球開始病變,使得對蛋白質的回收能力變差,需進一步抽血檢測。抽血檢查會看病人的肌酸酐(CR)和尿素氮 (BUN),肌酸酐經常與尿素氮一起檢測,醫師會透過兩者的比值評估患者的腎功能。肌酸酐是指肌肉代謝的產物,當腎功能異常時,肌酸酐無法從腎臟排出,數值就會升高。尿素氮是指腎臟代謝廢物的功能,當尿素氮異常升高,可能代表腎臟功能有問題。不過,尿素氮數值和飲食有關,假如食用過量蛋白質,有可能造成尿素氮短暫偏高,但不一定代表病人有腎臟病,必須搭配其他指數診斷。接著,醫師會檢測患者腎臟移除廢物的能力,將肌酸酐、年齡和性別帶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腎絲球過濾率 (eGFR),腎絲球過濾率就像腎臟的成績,分數越低,代表腎功能越差,不過會隨著年齡衰退,必須搭配其他檢驗共同評估。透過肌酸酐、腎絲球過濾率和蛋白尿等三個數值,判斷慢性腎臟病的分期。通常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第一、第二期的腎友,建議作息正常、控制三高,不亂服來路不明藥物,第三期、第四期的腎友,建議要開始低蛋白飲食,食物選擇以低磷、低鉀為主,及持續控制三高,要特別提醒,由於有些藥物會傷腎,若已知有慢性腎臟病,當感冒到診所拿藥時,要提醒醫師自己的腎功能不好,避免開立會影響腎臟功能的藥物,才能保護腎臟。而第五期的腎友,需要準備進入洗腎。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模式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若年齡病況許可下,可以考慮腎臟移植。【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3-27 失智.像極了失智
詹鼎正/長者常常忘東忘西,是得了失智症嗎?
前陣子好萊塢動作影星布魯斯威利傳出「額顳葉失智症」(FTD)惡化,令人心疼。根據統計,台灣失智症患者也不斷增加,大約每30分鐘就新增1名患者。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的盛行率愈高,65歲以上老人中,每13人就有1位失智症患者,80歲以上老人中,每5人就有1位患者。失智症對社會的衝擊不容小覷,及早預防十分重要。如何區別失智症與正常老化?首先,了解失智症與正常老化的區別很重要。年長者大腦,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功能可能減退,神經元數量雖未顯著減少,但神經元間通訊減弱,導致反應時間變長,若是突然忘記某件事,或突然想不起某人的名字,但事後會再想起來,這是正常的老化。如果記憶力或是認知功能的變化開始影響生活,例如完全忘記既定行程、無法執行熟悉的動作、自理生活能力下降、判斷力異常,甚至出現妄想或性情大變,這就可能是非正常老化現象,需要透過評估、診斷,來確認是否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10項失智症警訊,如果出現時,需提高警覺進一步就醫診斷。門診檢查常使用「簡易心智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作為評估工具,有30道題目來評估患者對人事時地物的認知、注意力、計算能力、記憶力、語言及空間建構能力,作答無時間限制,滿分是30分,分數愈高代表認知愈好。失智是腦功能慢性的損壞,患者通常沒有病識感,而是藉由家人察覺不對勁求診。但也不乏有正常長者會因為老化產生的健忘或反應慢,而憂心忡忡以為自己罹患失智症。失智症的種類有哪些?有方法可減低日後失智的風險?失智症主要分退化性和血管性兩種,常見的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屬於退化性失智。除了遺傳因素外,心血管危險因子也會提高罹患失智症風險,常見危險因子包括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頭部外傷、菸酒、憂鬱、聽力損失、肥胖、缺乏社交、缺乏運動、空氣汙染等,控制這些危險因子對於避免失智症很重要,不僅要關注先天基因影響,也要注意後天身體健康及環境條件。失智症絕大多數是不可逆的,目前沒有藥物可治癒,但經常運動、愛動腦,例如閱讀、玩牌、玩數獨,以及喜歡社交互動的人,比較不易罹患失智症,而增加健腦訓練,也在失智症發生初期有幫助。研究顯示,每周運動3次、每次運動50分鐘以上的老人,比起沒運動的老人更不容易得到失智症。儘管失智症無法治癒,但藉由藥物可以延緩惡化速度。對於失智症患者及照護者,適時地尋求醫療專業的介入、保持樂觀態度,將能減輕彼此身心負擔。●10項失智症警訊1. 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2.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4.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5. 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出現困難。6. 語言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9.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退出。10.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26 醫療.心臟血管
膽固醇也分好壞,過高怎麼辦?營養師教你健檢報告的總膽固醇數值怎麼看
看到健檢報告「膽固醇過高」紅字,很多人會擔心未來發生心肌梗塞風險增加。醫師表示,並非所有膽固醇都有害身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為「好的膽固醇」,能保護心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稱為「壞的膽固醇」,若長期壞固醇的濃度過高時,就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膽固醇是必要營養素 但過多易引發心血管疾病膽固醇聽起來似乎十惡不赦,但其實膽固醇是人體一種必需的物質,能夠製造膽汁、荷爾蒙與維持細胞的機能。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表示,膽固醇是必要的營養素之一,對於人體神經傳導細胞、細胞膜形成,以及荷爾蒙激素的生產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膽固醇過多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李浩維指出,經常飲食「過於豐富」,就容易導致膽固醇過高,超出身體需要的膽固醇會被免疫細胞吞噬,並堆積在血管內皮細胞中而產生「斑塊」,漸漸導致血管慢性發炎、硬化、纖維化,嚴重會造成腦血管堵塞,就會中風;若是心血管堵塞,則是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若在腎血管堵塞,會導致腎臟受損,影響層面遍及全身。好的膽固醇可以「把脂肪送到肝臟代謝」美兆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王筱婷說,好的膽固醇可以幫助人體「把脂肪送到肝臟代謝」,壞的膽固醇負責把脂肪送到皮膚、血管,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膽固醇的形成,3成為飲食因素,7成為人體自然形成,因此即使沒有吃高膽固醇食物也可能超標,基因異常所致的「高膽固醇血症」便是,得透過藥物妥善控制。李浩維指出,好的膽固醇有機會透過運動、健康油脂的飲食增加,但更多的影響是來自體質;而壞的膽固醇在影響健康前,則可以透過生活調控不讓其快速增加,包括高強度運動、高纖、少油、多蔬菜的飲食等方式,但若是高風險族群,如有家族史、三高、心臟病等就得積極用藥介入,除了口服藥外,目前也有針劑的投藥方式。健檢報告的總膽固醇數值怎麼看?健檢報告上的總膽固醇數值,是由「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酸甘油脂」所計算而成,正常總膽固醇數值應在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國健署指出,根據調查,高膽固醇血症在成年男性與女性的盛行率約為10%,代表國人十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有高膽固醇血症。高膽固醇血症會導致許多疾病,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一般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130 mg/dl,即屬過高。」李浩維表示,年紀、生活習慣都會讓數字在往下修正,若有心臟疾病、糖尿病、家族史、抽菸史的人,只要超過100mg/dl就應該要注意,對於心血管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快、更危險。李浩維提醒,膽固醇控制好,可以降低4至6成的心血管事件發生,但許多人醫囑遵從度不高、藥物服用不定時,讓疾病控制的難度增加。許多個案的健檢數據預估在幾年後會有心肌梗塞發生,但在醫病共同努力控制下,數據可以降到本來的一半甚至更低。降低膽固醇的治療方式相當多元,李浩維表示,複方藥物、針劑都能夠配合病患的需求及習慣,關鍵在於病患有無意願與耐心,同時配合自己的生活、飲食、運動調控,才能達到真正良好的治療效果。(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6 醫療.呼吸胸腔
肺炎為什麼可怕? 演變成「這種情況」時就需靠葉克膜保命
進入春天,秋冬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持續延燒,根據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統計,新冠肺炎和肺炎排名上升至第三、四名,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美食家王瑞瑤夫婿、名廚「保師傅」曾秀保因肺炎住進醫院十多天,病情惡化裝上葉克膜救命;肺炎發炎造成呼吸損傷,嚴重者可能引起各種併發症,危及生命。社區型肺炎通常較輕微 非社區型肺炎棘手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沈聲燁說,肺炎是肺部感染而導致發炎的疾病,可分為「社區感染型肺炎」、「非社區感染型肺炎」。社區型肺炎的定義為發生在未住院或住院未滿48小時,致病因子包含細菌、病毒與非典型病原體(真菌),例如: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肺炎黴漿菌、退伍軍人桿菌等,目前最常見致病菌是肺炎鏈球菌。非社區型肺炎則是指住院48小時以後,或距上次住院結束後14天內發生肺炎,常發生在長照機構或長期住院病人,患者常具有慢性病(氣喘、癌症、三高、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因自身免疫力保護低,容易反覆感染、產生抗藥性。沈聲燁表示,社區感染型肺炎屬於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症狀較輕微,一般人施以抗生素後,大約七天可見療效。若自身免疫力差,或是演變成重症肺炎合併呼吸困難,會進行廣效抗生素,另視病情進行氣切幫助病人呼吸。當病程進行到急性呼吸窘迫症、器官衰竭,則要靠葉克膜協助肺部運作。誰是罹患肺炎的高危險族群?哪些人是罹患肺炎的危險族群呢?沈聲燁指出,年紀大的長輩,因吞嚥功能不佳而容易嗆到,常見食物、水等異物進入肺部導致發炎。慢性病患因免疫力下降,不利於抵抗致病菌,受到感染易引發併發症。另外,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也要注意,胃食道逆流、胃脹氣、胃潰瘍等會把逆流的食物或胃液帶到氣管,引起肺炎,注意睡前四小時不要吃東西、喝水。肺炎臨床症狀多 變成「大白肺」恐侵襲整個肺部肺炎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咳嗽、發燒、黃痰、呼吸困難、胸痛等,應盡速就醫治療。有些患者會出現頭暈、腹瀉、皮膚起疹子等症狀,常忽略治療黃金期,過了幾天引起高燒,照X光變成「大白肺」,肺炎範圍變廣,幾乎侵襲整個肺部,嚴重影響呼吸功能。要預防肺炎感染,一定要施打疫苗,尤其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國內已擴大65歲以上民眾接種1劑13價及1劑23價政策,提供更完整的免疫保護力。沈聲燁提醒,注意均衡飲食、控制好慢性病、維持良好作息,提升自我抵抗力。(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22 醫療.消化系統
咖啡當水喝,心臟刺痛查不出心臟疾病,卻查出另3種病!
台中一名40多歲男上班族,常覺得壓力大,為紓壓他把咖啡當開水喝,一天最高喝1000CC的黑咖啡。日前突然驚覺胸悶、心臟刺痛,擔心有冠狀動脈疾病,到大甲李綜合醫院就診,發現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及輕微的胃潰瘍,藥物治療與飲食控制,已經逐漸恢復正常。咖啡當水喝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讓心臟刺痛醫師安排抽血、心電圖、超音波檢查後都正常,在醫師建議下轉至肝膽腸胃科,經過評估疑似胃食道逆流,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及輕微的胃潰瘍,並檢測無幽門桿菌感染。大甲李綜合醫院的台中榮總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彭彥鈞表示,患者就診時自述,胸口心臟部位會不定期的產生刺痛感,胸口也會悶痛,先前經過心臟科醫師進行相關心臟檢查,均沒有發現異狀,患者過去曾罹患食道逆流,同時表示下腹部偶有痛感,因此,進一步安排檢查。彭彥鈞表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有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腸壁至少有多處受到侵蝕,胃部也有輕微的發炎與潰瘍,先給予用藥治療,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與後續追蹤,患者症狀已明顯改善。他說,有些患者胃食道逆流會伴隨胸痛,病徵與心絞痛的症狀類似,心臟造成的胸痛必須先做心臟科評估,是否需要心導管緊急治療,若經內視鏡診斷後胃食道逆流則給予藥物及用藥物、改善飲食與生活形態即可。心臟刺痛由胃食道逆流引起 更查出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心臟刺痛當下真的嚇死自己,立刻飛奔到醫院就診。」林姓患者透露,家中有三高家族病史,因此,當心臟產生刺痛感時,猶如針在刺的感受,完全不敢拖延,馬上先看心科,所幸沒相關檢查後都沒問題,才放下心中大石,但是刺痛感卻還在,經醫師建議改轉診肝膽胃腸科,沒想到,居然是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火燒心」心臟刺痛,進一步檢查還有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林男說,他每天到公司上班,一大早便先喝黑咖啡提神,喝完再續杯,幾乎已經到了把咖啡當開水喝的模式,工作忙起來,不自覺喝黑咖啡紓壓,有時一天喝了1000CC,偶爾搭配吃甜食,長時間下來,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都不自知,經過醫師診斷後,先戒斷咖啡,調整飲食與生活模式,依照醫囑服藥,經過追蹤與治療,症狀才逐漸改善,也不再有心臟刺痛。彭彥鈞表示,患者可能工作壓力過大,情緒緊繃促使胃酸分泌,吃東西吃太快,再加上過量喝咖啡,形成壓力性潰瘍與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刺激胸口的食道產生灼熱,讓不少人誤認為心臟出問題,尤其咖啡、茶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會導致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鬆弛,更容易發生逆流,建議患者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才能舒緩病症。
-
2024-03-22 醫療.心臟血管
急性心肌梗塞引發心衰竭與休克,台北慈濟醫院使用「這方式」續命!8招可預防心肌梗塞
76歲許先生日前因急性心肌梗塞合併嚴重心臟衰竭與休克,緊急送至台北慈濟醫院救治,診斷為3條血管阻塞的嚴重冠狀動脈心臟病,必須施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先裝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輔助心臟跳動,但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導致心臟功能很差手術風險高,因此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在術中裝置「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讓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心臟功能逐漸恢復。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徐展陽表示,術後許先生的心臟在微型心室輔助下獲得充分支持,缺血的心肌得以在良好氧合供應下逐步恢復功能,術後第三天就移除呼吸器,積極進行床邊復健,第七天心臟功能恢復順利移除輔助器,轉至普通病房復健後出院。什麼是「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常用在哪些情況?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是目前體積最小的心臟幫浦,可經皮穿刺股動脈或透過右鎖骨下的微小切口,由右鎖骨下動脈植入,可提供急性心臟衰竭患者的心室輔助、高風險心導管治療、心臟手術後的短暫心臟衰竭穩定的血液循環支持。徐展陽說,目前臨床運用在心因性休克患者的機械輔助灌流裝置,包括短期的主動脈幫浦、葉克膜體外心肺支持系統以及中長期置入體內的心室輔助器等。微型心室輔助器的角色和葉克膜一樣,定位為暫時的心室輔助系統,若因心臟衰竭嚴重、心肌無法恢復,仍需考慮進一步裝置中長期體內心室輔助器,邁向移植之路。葉克膜適合哪種病人?「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與葉克膜相比優點在哪?有哪些病人不適用?葉克膜常用於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急性心衰休克患者,可在最危急時迅速裝機並建立體外支持心肺循環。徐展陽說,傳統葉克膜系統是經由鼠蹊部逆向灌流,若病人心臟功能非常差,很可能造成心臟腫大、嚴重肺水腫、泡沫血痰、下肢缺血壞死等全身併發症。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系統裝置因避免從鼠蹊部介入,病患能在心臟手術後迅速拔除呼吸管、在心室輔助下積極下床復健,慢慢調降支持力度直至拔除,可避免長期臥床插管帶來的併發症。徐展陽強調,並非所有病人都能使用微型心室輔助器(Impella),凡心臟換過金屬瓣膜、存在心室內血栓、或同時併有呼吸窘迫、缺氧的患者均不宜使用。心肌梗塞預防8重點?●飲食應採低脂低鹽,減少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避免三高(高血糖、高血壓及高血脂)疾病,有相關病史者應定期至醫院追蹤檢查。●避免抽菸及過度飲酒。●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少吃精緻醣類食品。●維持理想體重,避免肥胖。●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保持充足睡眠。●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情緒激烈起伏,適時抒發壓力。●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平時應多注意身體健康警訊。資料來源:元氣百科 心肌梗塞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