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4 00:38:00 周邊故事
確診者經驗/像普通感冒?一咳嗽肺部劇痛、清冠一號無處拿…「與病毒共存」是騙局?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2-06-14 00:38:00 周邊故事
【前言】新冠肺炎疫情襲捲兩年來,台灣從「防疫模範生」排名迅速下墜,只因政府說「我們要與病毒共存」,五月廿七日這天確診數達頂峰有九萬四千多人,既然確診幾不可避免,聯合報工會出版的《聯工月刊》邀請會員以「
2022-06-13 17:37:02 預防自保
Omicron變種病毒雖普遍輕症,但染疫後也常見出現各種後遺症,包括胸悶、易喘等呼吸道問題;出現恍惚、注意力不集中等腦霧情況;以及常常感覺疲倦不堪、提不起輕神等。對此嫚嫚營養師建議,染疫後可適度補充營
2022-06-13 17:17:59 防疫懶人包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6月15日零時起放寬邊境檢疫措施,所有入境旅客居檢方式從「7+7」改為「3+4」,也就是入境日為第0...
2022-06-13 15:27:04 台灣疫情
邊境首次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是否會成為主要流行株備受關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府組長羅一鈞表...
2022-06-13 14:29:45 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日確診新冠肺炎,目前人在居家隔離,每日的疫情記者會由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今日記者會上有媒體詢問陳時...
2022-06-13 14:15:20 台灣疫情
歐美近期BA.4及BA.5變異株疫情再起,尤其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國內也首見BA.4、BA.5變異株,醫療應...
2022-06-13 14:08:05 台灣疫情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幅下降,國內今天本土個案跌至4萬5081例、境外移入個案29例,另有死亡個案109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
2022-06-13 11:12:31 泌尿腎臟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昨天(2022-6-7)寄來的電郵裡有一篇當天發表的新聞報導Regular Use of Erectile Dysfunction Drugs Associated With E
2022-06-13 10:01:17 黃達夫
我在1969年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獲教職後,1972年搬進自己蓋的住家,至今已經50年,不知不覺中,就累積了許多舊物。近...
2022-06-13 09:18:20 更年期變化
● 更年期常發生於45到55歲
2022-06-13 09:13:57 婦產科
50歲黃女士長年深受多發性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的困擾,最大顆子宮肌瘤直徑達5x4公分,子宮肌腺症造成她的子宮肌肉層厚度是...
2022-06-13 03:10:06 台灣疫情
六月十五日零時起,我國入境檢疫改為「三加四」,適用所有旅客,但歐美近期BA.4及BA.5變異株疫情再起,恐將影響國門開放...
2022-06-13 03:07:03 台灣疫情
確診者三個月內將獲得一定的病毒抵抗力,如同吃下「無敵星星」?對於某醫院專責病房工作的蔡姓護理師來說,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因...
2022-06-13 00:35:12 兒科
疫情期間網路替代實體教學,但親師都發現,愈來愈多孩子坐不住、專注力低,嚴重者甚至影響學業表現。部桃營養師鄒孟君認為,可能...
2022-06-13 00:30:00 牙科
全球新冠疫情燒不盡,隨著Omicron變種的亞型毒株接連出現,抗疫成了一場沒有終點的長期戰爭,充滿新的變數,雖然確保成年人接種疫苗、提高兒童疫苗接種率,但若沒有在日常就做好防疫,「病從口入」就不再是諺
2022-06-13 00:06:00 健康瘦身
中醫認為肥胖多與痰濕相關,萬病以痰濕為首,肥人多痰。加上現代人多有久坐習慣,「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亦會導致脾胃虛弱、痰濕內停。並且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臟能消化飲食,將養份輸送至全身,若脾氣不足,
2022-06-12 16:30:04 健康知識+
▍咳嗽、打噴嚏會傳播疾病 事實上,細菌和病毒大不相同。最明顯的不同在於尺寸―多數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如果仔細觀察咳嗽和打噴嚏時發生的事情,這點就很容易理解。我們認為這是令人討厭的感冒前兆。雖然有些其他
2022-06-12 15:32:05 周邊故事
台南市歸仁區詹先生一家四口人,詹妻和二個幼女先後感染新冠肺炎確診,詹先生全副武裝,戴起N95再套上兩只醫用口罩和護目鏡,...
2022-06-12 15:26:54 專家觀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透過指揮中心宣布確診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居家隔離中。不過,陳時中今年已年屆68歲,年齡...
2022-06-12 14:41:05 傅志遠
醫療工作這些年,我觀察到民眾對於醫療保險的理解比過去成熟。
2022-06-12 14:28:06 林頌凱
膝關節疼痛是我門診病人中最大族群,尤其退化性關節炎更是大宗。病人在意的不只是疼痛本身,還有因疼痛而導致的不便,更擔憂會不...
2022-06-12 14:12:07 台灣疫情
國內新增5萬657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5萬643例本土個案及1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63例死亡。
2022-06-12 12:07:03 台灣疫情
指揮中心日前便宣布今天不開防疫記者會,沒想到上午卻傳來指揮官陳時中確診的消息,所幸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發言人莊人祥、醫...
2022-06-12 10:49:18 癌友故事
好友與家人輪班照顧,體會患難見真情。
2022-06-12 10:45:07 更多慢病
一名剛停經的婦女不小心跌倒導致胸椎、腰椎處疼痛,因沒有太嚴重的外傷而忽略就醫,幾天後覺得胃部悶痛到腸胃科看診,腹部X光一...
2022-06-12 10:19:04 防疫懶人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自6月15日零時起的航班表定抵台時間,於調控入境一定人數總量為前提下,同步放寬下列邊境檢...
2022-06-12 10:16:41 保健食品瘋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Ophthalmology(眼科學)今天(2022-6-9)發表兩篇跟魚油相關的論文: 臨床研究:Efficacy of Marine ω-3 Fatty Acid Su
2022-06-12 09:57:38 預防自保
Omicron確診者多輕症,但有些人染疫後仍會留下俗稱「長新冠」的後遺症,常見咳嗽、喉嚨癢,嚴重的會胸悶、心悸或發生專注...
2022-06-12 09:48:16 預防自保
針對染疫後的調理,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陳如瑩表示,不管是輕、中重症患者,部分人會有長新冠的現象,尤其是影響肺部...
2022-06-12 09:37:33 預防自保
「沒想到新冠後遺症嚴重影響我的生活。」30多歲的林小姐,今年初自歐洲返台,上飛機前還是陰性,下飛機後的世界改變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