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12:11:29 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聯想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03-23 12:11:29 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
2020-03-23 00:03:00 食安拉警報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法國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禁用「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物。儘管目前歐盟並未全體跟進,但針對法國反映二氧化鈦不確定性的安全性因素及數據缺口,歐盟也將進行試驗並搜集各方意見進一
2020-03-22 17:21:55 記者真心話
每次揭露醫界黑暗的一面,網路留言大都沒好話,總會被批。之前還被某醫事團體封為國內「三大仇醫使者」之一,這該覺得驕傲,還是該深刻檢討。對於醫藥記者來說,醫師是受訪者,雖能夠當成好朋友,但絕對不是討好對象。
2020-03-21 00:45:00 科普好健康
四歲何小弟自幼瘦小,經常生病,雖然胃口不錯,但體型偏瘦,運動後容易氣喘吁吁。有次看診時,醫師聽到有心雜音,轉介至本院,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約0.5公分(見圖),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與父母親商量後,為治療他的心臟衰竭及促進發育,入院接受心導管封堵心室中隔缺損。
2020-03-20 08:00:00 長期照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
2020-03-18 10:50:48 長期照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
2020-03-16 19:56:13 器官捐贈移植
68歲楊姓退休大學老師,日前顱內出血暈倒,家人送往大林慈濟醫院急救,手術後未好轉,家屬決定依其遺願捐贈器官,拯救了5個家...
2020-03-16 13:54:21 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挑戰權威、勇於發問在醫師養成教育的重要性」。隨著人權的抬頭,醫療與教育開始重視病人的安全與福祉以及學生的尊重與鼓勵。第一篇文章是來自一位醫師看到一位醫學生勇於挑戰權威而寫出的
2020-03-15 16:30:47 記者真心話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延燒,對全球威脅,更勝於恐怖主義,所幸我國預防成效卓著,被喻為「防疫績優生」,政府及醫界贏得美譽,但這場防疫作戰,卻有如一把照妖鏡,撕破了白色巨塔的假面具,部分醫師自私邀功之行徑,完全現形,跟一般人沒兩樣。
2020-03-14 00:59:00 科普好健康
口述/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莊士賢
2020-03-13 08:00:00 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
2020-03-11 08:00:00 長期照護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
2020-03-09 14:07:31 杏林.診間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什麼是善終」。一位醫師在接受安寧照護的臨終病人的最後一刻,因為家屬的不忍而轉院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奇蹟,促使他自省並道出心得:「也許問題不在病人能不能善終,而在於不自覺的,我們已
2020-03-06 08:00:00 杏林.診間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
2020-03-04 11:08:47 杏林.診間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
2020-03-02 15:24:39 杏林.診間
【編者按】2018年以來,「醫病平台」曾邀請醫學倫理與法律專家討論「病人自主權立法」,並有幾位安寧照護的專家醫師撰文討論生命末期的照護。本週的主題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由參與
2020-03-01 18:12:42 用藥停看聽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不少人會藉由食補調養身體,也不乏購買各式各樣的保健食品強身,以增加免疫力。近日更有網路傳言指出,雙黃連成分之中成藥可能具有控制感染,增加免疫力的效果,導致相關產品詢問度增加,甚至
2020-02-27 10:47:12 用藥停看聽
對於許多慢性病患者來說,彷彿就像走在一條看不到盡頭的單行道。我了解這樣長期用藥,不管是對患者本身或家屬來說都是容易感到灰心的。或許初期還會積極吃藥治療,但當時間一拉長,就會開始出現「不想一輩子吃藥」、
2020-02-23 13:43:17 科普好健康
一名10歲小女生,在聽到鞭炮聲響後暈倒,家人以為她嚇暈。直到有一次,在學校暈倒後心室顫動發作,經學校老師急救得宜,消防隊抵達後使用自動去顫器電擊後恢復心律。事後經診斷為QT延長症候群,與家長討論後,為小女生裝上體內去顫器,同時用服用藥物治療,以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2020-02-21 09:41:53 用藥停看聽
發燒是人體發炎反應所造成的現象,是身體發出的警訊。80%的發燒是由外來的感染引起,另一則是體內異常細胞導致發炎反應所致,如痛風、免疫風濕疾病、癌症等。這些感染源會使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心,將原本的體溫設
2020-02-19 10:52:15 生死議題
編按:在民歌黃金時代,以〈化裝舞會〉等經典歌曲為人熟知的于台煙,當年跑遍各大校園演唱會,如今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民歌界蔡依林」。但伴隨走紅的盛名之累、感情與事業種種波折,一度讓她陷入憂鬱低潮,56歲的
2020-02-17 11:04:19 杏林.診間
【編者按】「醫病平台」的終極目標是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包括病人與家屬)互相了解。本週的主題「醫生的心語」是由三位不同世代的醫師說出他們在行醫生涯難忘的經驗:一位是在學生時代勤於筆耕的年輕醫師,因為
2020-02-16 14:50:20 科普好健康
衛生習慣裡洗手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是要如何具現化洗手的必要性?美國一個小學老師Dayna Robertson在臉書上展示一個麵包實驗,讓人直呼以後不敢不洗手了。 Robertson與行為專家Jar
2020-02-15 09:19:39 科普好健康
口述/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
2020-02-13 09:58:30 生死議題
曾經獲得、卻又失去一切,經歷常人難以想像的起落人生,會造就何種心境?總是以華麗貴婦形象現身螢光幕,被稱為「日本賈桂琳」的黛薇夫人,今年79歲,從社交界活躍到演藝圈,卻經常語出驚人或辛辣評論時事;72歲
2020-02-11 11:18:14 科普好健康
肉類經常被視為有害環境的替罪羔羊,部分原因是在相同蛋白質成份下,牛肉生產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比豆類多20倍。不過,我們可能過度苛責肉類了。 根據一項在日本的研究結果,反映出大多數富裕國家的現實:相較
2020-02-09 15:21:27 科普好健康
很多耳鳴患者都會抱怨頸部痠痛,大多會在後腦勺,或者擴展到兩側肩膀或上背部(膏肓處),以為是「氣血不順」或「頸頭症候群」,在接受按摩或針灸後,會覺得耳鳴好像變小聲了,這是為什麼呢?
2020-02-08 15:32:31 科普好健康
挑選牛奶時,你喜歡全脂的香濃口感,還是為了身材傾向於低脂甚至脫脂奶? 關於牛奶對健康的討論,大多集中在牛奶脂肪對體重和心血管的影響上。但一項新研究提示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因素:牛奶脂肪含量的多少,還與
2020-02-07 11:43:08 科普好健康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必然會有一堆保健產品打著增強免疫力的旗號出場。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免疫力越強越好嗎? 在講免疫力之前,我們先來講一個故事。 有一位朋友去紐約玩,因為太興奮忘了上廁所,結
2020-02-05 00:45:00 用藥停看聽
「醫生,我沒有抽菸喝酒習慣,還固定運動,最近血糖怎麼突然變高?」、「我一直按時吃治療糖尿病的藥,也改吃低脂和高纖的食物,但為什麼血糖就是一直降不下來?」不穩定的血糖值,常造成許多民眾緊張,懷疑自己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