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8健康新聞網
問8新聞網是由一群熱血的醫師所組成,我們涵蓋各大科別,提供有別於一般傳統衛教的醫學知識,另有「免費」線上醫療健康諮詢,並提供一個絕對私密的諮詢空間,只有提問者與該醫師能在線上看到問題,完全保護個人隱私,我們夢想可以藉由我們散播的知識提升國人的醫療常識,改善緊繃的醫病關係與國人健康。
https://www.wen8.com.tw/index.php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問8新聞網是由一群熱血的醫師所組成,我們涵蓋各大科別,提供有別於一般傳統衛教的醫學知識,另有「免費」線上醫療健康諮詢,並提供一個絕對私密的諮詢空間,只有提問者與該醫師能在線上看到問題,完全保護個人隱私,我們夢想可以藉由我們散播的知識提升國人的醫療常識,改善緊繃的醫病關係與國人健康。
https://www.wen8.com.tw/index.php
2023-05-30 10:20:36 胃癌
前言 在台灣全國十大癌症的發生率之中,胃癌佔據了第十名的位置,2021年台灣十大癌症死因更排名第八!經常困擾國人的胃潰瘍亦是胃癌的高風險族群,不容忽視。下文將會介紹胃癌的危險因子、分類、並談論胃癌的
2023-05-29 14:46:46 新陳代謝
根據統計,美國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當中,最致命的正是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包含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
2023-05-14 10:18:11 新陳代謝
世界上並不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按照相同的菜單飲食,就能百分百康復的「完美的飲食菜單」。書中也提到,更重要的是「能長期維持的飲食模式」,而不是「每餐營養素的分配」,因此閱讀以下建議時,也可以思考看看跟自己目前的飲食方式有什麼不同,以及可以改善的部分,而非全盤推翻固有的飲食習慣。
2023-05-01 08:00:00 心臟血管
「打麻將久坐,一覺醒來竟覺得下肢腫脹不適。」你也有這樣的煩惱嗎?可能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找上身喔!人體的靜脈與動脈相比,管壁彈性較差、管腔壓力較小,易受到外力壓迫而影響血液回流,造成水腫、酸脹等症狀,而
2023-04-29 14:16:46 新陳代謝
一、介紹糖尿病共病—高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的疾病,定義是收縮壓大於130mmHg、舒張壓大於80mmHg,收縮壓、舒張壓分別代表的是心臟收縮和舒張時血管的壓力。而高血壓最主要的成因就是心輸出量或周
2023-03-30 10:04:39 泌尿腎臟
「腎臟」是人體中相當重要的器官,受到傷害時對健康會有不好的影響;而「藥物」也是 醫生用於恢復健康的工具。然而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吃藥傷腎」這種說法。那麼為何用來幫助健康的藥品,卻會對自己腎臟有不好的影響?但不管是什麼藥物,有一些原則是不會改變的,包含就診取藥時明確告知用藥史、取藥之後確實遵守醫囑及處方用藥、以及得知自己服用之藥物具腎毒性,或代謝時間(半衰期)較長時,能特別留意身體狀況之變化。
2023-03-15 12:13:49 大腸直腸癌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是全台癌症發生數第一多、發生率第二高、死亡率第三高的癌症,當年因大腸直腸癌死亡的人數是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2.81%[1]。根據國外2020年的數據,大腸直腸
2023-03-14 09:42:09 飲食與癌症
跟西方人的飲食習慣大所不同,比起西方人較喜歡喝牛奶;亞洲人則是習慣到「來X永X豆漿」來一杯溫暖的熱豆漿,暖心又暖胃。無奈江湖上不斷盛傳,關於豆類製品中的雌激素會提升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難道我們女性
2023-03-08 10:30:00 耳鼻喉
「覺得喉嚨卡卡,一直有異物感,吞不下去也咳不出來⋯⋯ 」 「喉嚨不舒服,不停清喉嚨、咳嗽變成習慣,有點尷尬⋯⋯」 「聲音老是沙啞,多說些話就喉嚨痛⋯⋯」 這些是在耳鼻喉科門診,每天都
2023-02-27 10:37:18 泌尿腎臟
腎臟主要功能為排除多餘水分及廢物、平衡電解質、調控血壓、回收營養素以及分泌紅血球生成素,因此腎臟是個沈默但是重要的器官。當腎臟生病時失去功能時,無法排除多餘的水分及代謝廢物,此時累積下來的毒素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就需要進一步接受透析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洗腎,甚至是換腎來維持生命。
2023-02-26 10:36:27 大腦健康
失智症,是一種症狀群,而非某個疾病的特定診斷。在台灣,失智症患者約有35萬人。而所謂的失智症前期,即「輕度知能障礙」患者,預估約有70萬人,但因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直到症狀嚴重時才去醫院檢查,往往為時已晚。如今有一項創新技術,檢測大腦年齡,叫做「腦神經年齡(axonal brain age)」磁振造影檢查。解決了上述的缺點,只要掃描15至25分鐘的磁振造影,人工智慧(AI)就能分析你的大腦健康,並預估你未來的失智風險,好處是客觀、精準、敏銳、無輻射、無傷害,特別是可以在有症狀前提早預測失智風險。
2023-02-21 09:54:39 泌尿腎臟
一般輕微症狀的攝護腺肥大,不一定需要治療,可以先改變生活模式,比如說睡前少喝水、白天喝水慢慢喝或開始多做運動,有時症狀就會明顯改善。若中等症狀的攝護腺肥大,就可以選擇給予藥物治療。一般常用的藥物如下:甲型交感阻斷劑、5a還原酶抑制劑、PDE5抑制劑、副交感阻斷劑、抗利尿激素。
2023-02-19 10:05:27 泌尿腎臟
攝護腺肥大的典型徵狀稱為下泌尿道症候群,而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的病因有很多,在泌尿科所做的檢查目的就是要排除所有造成下泌尿道症候群的疾病,也包含攝護腺肥大。專業的泌尿科醫師一般可能會做的檢查如下:問卷評估IPSS、排尿日記、理學檢查及肛門指診、驗尿與抽血、超音波餘尿測量、尿流速檢查、攝護腺超音波、膀胱鏡及完整尿動力學檢查。
2023-02-16 09:47:21 泌尿腎臟
幾乎所有接受攝護腺刮除手術後的病患,都無可避免的會有射精量減少甚至射空包彈的後遺症。但並不影響勃起功能及性高潮。這是因為攝護腺被刮開以後,精液會逆向朝膀胱射出後再隨尿液排出,基本上不影響健康。
2023-02-12 14:35:04 胃癌
目前使用的胃癌分期系統是依以下三個方面來評估腫瘤狀態,包括腫瘤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結轉移狀況,以及有無遠端器官轉移的情形。醫師會再依腫瘤的臨床期別與患者討論治療策略。對於可以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部分胃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手術,與充分的淋巴結廓清,仍是目前胃癌的標準治療方式。手術後的檢體經病理科醫師檢查後,確認腫瘤以及淋巴結轉移的狀況,再依最終的腫瘤期別安排後續的定期追蹤或治療。
2023-01-11 09:44:45 新陳代謝
肥胖會造成許多全身性的健康問題,最常見的有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像是糖尿病)、關節疾病、皮膚皺摺、內分泌疾病等。由於肥胖造成的健康問題多不勝數,所以歷史上,找尋有效的減重方法,就成了醫生們的重要任務
2023-01-02 15:58:15 新陳代謝
糖尿病是一種系統性的慢性疾病,病因基礎是胰島素阻抗,造成身體無法好好利用我們所攝取的糖分,細胞處於看得到糖分卻吃不到的窘境。而血液內充滿大量的糖分,看似無害實則造成人體各個器官很大的傷害,長久下來將產生各式的併發症。
2022-12-25 15:33:52 泌尿腎臟
攝護腺體積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持續增大,即使接受過手術後,攝護腺仍有機會繼續增大。然而只要手術當中攝護腺刮得夠多夠乾淨,大部分的人一輩子都不需要再手術一次。 雖然攝護腺肥大主要與基因遺傳有關,但還是
2022-12-20 10:00:46 泌尿腎臟
腎臟一旦失去功能,便會導致體內代謝所產生的毒素以及多餘的水分無法有效排除。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便是指腎臟受長期損傷下(持續3個月以上),功能或結構產生之不可逆的異常。導致慢性腎病腎功能損傷的原因有很多,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相關疾病,其他如免疫、感染等發炎,或藥物、有毒物質傷害等。若慢性腎病持續惡化,終將進展成末期腎病變,會導致大量的尿毒素累積。
2022-12-18 10:06:08 泌尿腎臟
什麼是攝護腺肥大?該怎麼自我評估? 李醫師,我最近兩年開始尿尿越來越慢、要站在小便斗前等好幾秒才尿得出來,尿完以後就一直滴滴答答弄到褲子都濕了。白天的時候一想尿尿就很急,還沒到廁所就漏一點出來,半夜
2022-12-06 09:56:16 頭頸癌
根據衛福部108年癌症登記報告[1],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是台灣十大癌症中的第八名,於男性中排名第十二,於女性中則是排名第四。甲狀腺癌的發生個案數約佔所有惡性腫瘤個案數的4%,而死亡個案數僅佔所有惡性腫瘤
2022-12-04 16:24:08 頭頸癌
「頸部長了一個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的?是甲狀腺癌嗎?」不用擔心,繼續往下看,教你認識甲狀腺癌的流行病學、診斷、分類及癌症分期。 甲狀腺癌流行病學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年發布的「108年癌
2022-11-28 10:03:22 皮膚
敏感肌該怎樣判斷? 想要從根本徹底改善敏感肌,首先要確定為什麼會出現敏感肌?也就是造成敏感肌的原因為何?其實敏感肌不是一種皮膚疾病,而是一種不健康的皮膚型態。但是敏感肌一旦形成,修護起來需要耗費許多
2022-11-27 16:18:42 用藥停看聽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物的研發及療程的規劃革新也變得更加快速,各種「傳統」療法、「新型」療法、「輔助」療法、「另類」療法也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不過這些療法,是否真的對於疾病有功效呢?退一步說,是否至少不會對
2022-11-21 14:52:18 皮膚癌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皮膚癌症佔10.1人(每十萬人),位居第八。男女發生率與排名相仿,女性新發生皮膚癌的比例為8.7人(每十萬人),男性的比例則為
2022-11-20 15:50:45 頭頸癌
「得了口腔癌,只能開下巴嗎?」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採取放射、化學藥物等治療方法,抑或是合併使用不同的療法。讓我們來認識口腔癌的治療方法吧! 口腔癌的診
2022-11-17 09:47:19 大腸直腸癌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大腸癌佔42.9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一。男女發生率與排名具有差異,女性新發生大腸癌的比例為34.6人(每十萬人),排在第三,
2022-11-13 15:56:03 肺癌
「這幾日東北季風南下,下週PM2.5、PM10皆飆高!」看到新聞這樣寫,總是心驚驚,擔心自己健康受到危害,而不敢出門嗎?事實上,長期暴露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確實是肺癌的危險因子,但做好基本的自我防護,也
2022-11-09 11:19:16 肺癌
依據108年衛福部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十萬人當中有315.9人新發癌症,其中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佔39.8人(每十萬人),位居第二。男女發生率與排名相仿,女性新發生肺、支氣管及氣管癌症而死亡的比例為35
2022-11-07 14:47:28 頭頸癌
「嘴破究竟是火氣大,還是口腔癌?」新聞標題聳動的寫著嘴破一年未癒竟罹癌,您是否也擔心自己的嘴破是不是口腔癌前兆?抑或是火氣大而已?別擔心!只要學會自我檢查,您也可以自己分辨、不致過度恐慌或錯過就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