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8 科別.婦科
跟著中醫師這樣做 改善經痛3體質
從中醫觀點看經痛,所謂「不通則痛」,當身體氣血運行不順暢,就會導致痛經,而痛經的發生與體質有非常大的關係,中醫師張文馨表示,可細分為以下幾類型:★★肝鬱氣滯血瘀(壓力型經痛)★★˙成因:平時壓力大,情緒抑鬱不暢,鬱則氣滯,久而血瘀,經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特點:下腹脹痛,陣痛牽引腰背、血塊、經血色暗、常伴隨經前症候群、經出不暢或經量變少。˙症狀:胸脇脹痛、胸悶、頭痛、失眠、肩頸僵硬、腸胃不適。˙調養:治療原則以「疏肝理氣,化瘀止痛」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柴胡、玫瑰、香附、桃仁、紅花、熟地、當歸、川芎、芍藥、延胡索等藥材調理。˙茶飲助陣:玫瑰山楂茶 藥材:玫瑰6克、丹參3克、山楂3克、枸杞3克、生薑3片。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置入鍋中,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轉小火再煮10分鐘。˙按穴解痛:太衝穴【大拇趾和第二趾中間,第1與第2蹠骨之間凹陷(大約在夾腳拖鞋區域)】 ★★寒濕凝滯胞宮(吃冰型經痛)★★˙成因:長期貪食生冷冰涼、原本體質虛寒,或經期時淋雨、涉水、游泳,造成經血凝滯不暢而產生痛經。˙特點:下腹部冷痛,牽及腰脊痠楚,或伴隨經量少,經血色黯淡或夾有血塊,經前容易有下半身水腫、白帶等問題。˙症狀:伴隨怕冷、手腳冰冷、容易腹瀉。˙調養:治療原則以「溫經暖宮,調血止痛」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吳茱萸、桂枝、艾葉、小茴香、乾薑、當歸、芍藥、川芎、茯苓等藥材調理。˙茶飲助陣:桂枝桂圓茶 藥材:桂枝3克、桂圓3顆、當歸3克、去籽紅棗3顆、生薑3片。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置入鍋中,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轉小火再煮10分鐘。˙按穴解痛:關元穴【肚臍正下方3寸(相當於四指幅併攏寬度)】★★氣血虛弱(體虛型經痛)★★˙成因: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行經時血海空虛;嚴重挑食,或大病久病後氣血兩虧,經血運行無力。˙特點:經期時下腹隱隱作痛,伴隨小腹下墜感,按壓腹部經痛減緩,經血色淡,經量時多或時少,月經淋漓不止,經來腰痠無力挺直。˙症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疲倦,排便偏軟或腹瀉。˙調養:治療原則以「補氣養血、調攝衝任」為主,視個人體質選用人參、黃耆、茯苓、白朮、熟地、當歸、川芎、芍藥等藥材調理。˙茶飲助陣:黃耆當歸茶 藥材:黃耆6克、黨參4.5克、當歸3克、去籽紅棗3顆。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置入鍋中,與1000cc水同煮至沸騰,轉小火再煮10分鐘。˙按穴解痛:足三里穴【膝蓋前外側關節交界處的凹陷,從凹陷處往下3寸(相當於四指併攏寬度),且距離小腿前側骨頭邊緣一寸處(約大拇指指節寬度)】張文馨提醒,經痛非女性生理期不適的唯一表現,經痛類型只能做為體質辯證的參考依據,若要正式用藥,還需觀察是否合併其他症狀,經過整體評估後再針對體質做根本改善,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切勿自行吃藥,以免傷身。而日常生活的預防保養該怎麼做呢?中醫師彭溫雅建議,行經時,可用暖暖包或熱水袋放置於肚擠與骨盆下方的氣海穴和關元穴,為子宮保溫、加速循環,氣血順暢才不經痛。睡前也可將雙手搓熱輕拍此處,每天拍上30至50下,對於改善經痛有所幫助。或每天泡腳,只需泡至膝下、腳踝處即可,暖和腳踝附近相關的腎經穴道,如三陰交、湧泉穴、大墩穴、太衝穴等,效果不錯。運動也能有效舒緩痛經狀況,其中以瑜珈、腹式呼吸、慢跑等和緩運動較為適合,激烈運動,如快跑等就不建議;而許多女生會藉由吃巧克力、喝紅糖水等舒緩疼痛,能增加身體溫度,也是有效的。(諮詢專家/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張文馨、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彭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