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氣溫炎熱,飆到38度高溫,讓許多人叫苦連天。為了消暑,便利商店、冰品店不斷推出冰品促銷,就是要搶「夏天財」。但許多民眾吃冰後身體不適,出現頭痛、腹瀉、甚至全身痠痛等症狀,「冰」對人體百害無一利嗎?
Q 燥熱、寒冷體質的人吃冰,對身體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A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中醫科主任黃雪雅指出,一般人吃太多冰品會引發腹瀉、食欲差、腸胃消化不良等症狀。但燥熱體質的人其實需要溫潤、冰涼物質來中和「燥」,若適當攝取冰品,反而讓燥熱體質的人感到舒適;寒冷體質的人,腸胃系統的能量本來就不足,若繼續吃冰涼的東西,消化功能恐持續下降。
亞熱帶國家民眾如台灣、菲律賓等,大多為「濕熱體質」,黃雪雅表示,冰進入到人體後溶解成冰水,但冰水會影響消化系統,造成腸胃吸收、排出的功能下降,導致腸道內留有過多水分,無法排出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濕疹。
Q 吃冰對人體的影響,有科學根據嗎?
A 西醫說: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正強表示,「冰淇淋頭痛」是常見的症狀,一般人體常溫約攝氏37度,但若急著吃冰,0度低溫刺激到口腔內神經,影響口腔周邊血液循環,血管急速收縮而造成頭痛,但不會導致嚴重後果,慢慢等待溫度恢復,血管重新放鬆後,不適感將消失。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張炳勛表示,國外研究發現,喝500cc的3度冰水,在一小時內能提升基礎代謝率5%,也就是喝冰水後,身體為了抵抗核心溫度,細胞會不斷產生熱能,同時也是在消耗能量。
中醫說:竹東宏安中醫醫師徐煥琳表示,冰的溫度比體溫低,吃進後寒氣將停留在體內排不出來,會影響到肺泡,進而引發氣喘;腸胃若過「寒」,也會也會影響消化系統;而吃太冰的東西,毛細孔劇烈收縮,熱量排不出來,可能導致發燒症狀。
Q 身體痠痛也與吃冰有關?
A 民眾外出買東西,一回到車上立刻開冷氣、喝冰水,徐煥琳表示這樣「一寒一熱」情況可能造成四肢、脖子關節疼痛,腰部也會出現痠痛症狀,因為毛細孔在冷熱交替時劇烈收縮,不知不覺中細胞「早已受傷」,因此常常會「這裡痛,那裡痛」。
除了身體痠痛,張炳勛提醒,吃冰雖能達消暑作用,但也要注意熱量攝取,尤其冰品內的添加物多半都是甜的澱粉類,如紅豆、綠豆、薏仁等,加工品難掌握熱量。若飯後點一碗八寶冰,熱量幾乎是一個便當,攝取過量對身體來說是一大負擔,造成現代人增加代謝症侯群,如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等現象,「消了暑但消不了脂肪」。
Q 哪些時候,千萬別碰冰品?
A 剛好遇上生理期的女性,黃雪雅提醒盡量不要吃冰,因為冰水造成血流量下降,進而影響到子宮排血;張炳勛表示,冰品內若有乳類製品,可能讓經期不順產生疼痛反應。
Q 麻辣鍋配冰品好過癮,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嗎?
A 用餐時待在冷氣房內吃麻辣鍋、喝酒,飯後再上冰品、甜食,長期下來臉部、頭髮會經常性出油,嚴重時會掉髮,甚至禿頭。常有民眾吃完冰,沒隔多久開始腹瀉、甚至演變為急性腸胃炎,陳正強表示,冰品中夾帶的細菌為造成腹瀉主因,因此建議在吃冰前可以先喝水,舒緩腸胃。
Q 慢性病患者吃冰,要注意什麼?
A 醫師提醒,疾病患者吃冰時得更加留意。
糖尿病患:時常有「口渴、尿多、吃多」的現象,建議在攝取冰品時盡量避免吃到含有大量糖分、奶製品的冰品,否則可能造成血糖值不穩定情況發生。
氣喘患者:喝冰水後,氣管收縮明顯,因此不太適合喝冰水。
心律不整者:吃冰輕微可能造成心悸、嚴重則會暈倒。
忍不住想吃冰……喝冰飲速度 越慢越好
陳正強說,夏天吃冰、喝冰水很常見,尤其剛運動完的民眾,常常一整瓶冰水直接喝到底,或是剛跑步完就去沖冷水澡,這些行為對身體細胞來說都是很大刺激,建議運動完後補充水分,但是喝冰飲的速度「越緩慢越好」。
黃雪雅建議,想吃冰的民眾,可以選擇薏仁、蓮藕等配料,除了降暑氣也能清熱利濕、健脾;若不想吃冰但又想消暑,西瓜、水梨等水果都是很好的消暑聖品,但盡量常溫為主。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