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健康百科.指甲.足部
越女童雙足變形 來台求醫站起來
越南年僅9歲的吳氏香江,從小動不動就跌倒,3年前她的雙腳嚴重變形,走幾步路就摔得狗吃屎,到處求診卻被誤為怪病,今年6月到基隆長庚求診,才發現是雙足踝變形所致。香江說,術後第一次能正常站立讓她開心好久,她已準備返回越南後和同學一起上體育課,踢毽子及騎腳踏車。◎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5-07-23 健康百科.指甲.足部
越南年僅9歲的吳氏香江,從小動不動就跌倒,3年前她的雙腳嚴重變形,走幾步路就摔得狗吃屎,到處求診卻被誤為怪病,今年6月到基隆長庚求診,才發現是雙足踝變形所致。香江說,術後第一次能正常站立讓她開心好久,她已準備返回越南後和同學一起上體育課,踢毽子及騎腳踏車。◎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21 名人在線.陳亮恭
林婆婆平日身體硬朗,因感冒與慢性濕疹,加上嚴重夜間搔癢就醫,醫師看診開立5、6顆藥物,擔保一定改善。第一天吃藥,林婆婆就感受到效果,但也出現昏沉、口乾舌燥、便秘、小便不順等現象。本想這是藥物常見反應,晚上家人卻發現她意識不清楚、胡言亂語、躁動不安,半夜起來時因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雖然後續照顧得宜,但林婆婆與家人完全搞不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副作用 高於療效老人的藥物處方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除了依照病人症狀給予合適藥物,還要深入考慮藥物可能的副作用及「潛在不當用藥」。所謂潛在不當用藥並非醫師開錯藥,也不是藥物傷肝傷腎;而是在符合藥物開立的條件下,該藥物出現副作用的風險高於藥物療效。這是老年人用藥的特殊狀況。以林婆婆使用的感冒藥為例,打噴嚏流鼻水與搔癢等症狀,依學理是應以抗組織胺治療,也就是大家常服用的感冒藥主要成分。然而,年輕人吃了感冒藥可能口乾舌燥、昏昏欲睡;但老年人卻可能因此意識混亂、譫妄、急性尿滯留,可能因暈眩無力而造成跌倒、骨折等重大事件。此時,若能選用不會影響大腦功能的抗組織胺,即可有效減少這些風險。影響長者 逾6成5也就是說,潛在不當用藥是指醫師在開對藥物的情況下,該藥對老年人的副作用高於治療效果。台灣在多重就診與多重用藥的情況之下,我國長者每年服用潛在不當用藥的比率高達65%以上,歐美各國約20至40%,台灣相對偏高。最近研究也發現,這樣的現象在過去10年逐年上升,對高齡民眾的醫療品質造成若干威脅。潛在不當用藥是用藥概念的提升,究竟對老年人的影響多大?國外研究指出,老年病患若服用潛在不當用藥,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增加跌倒與住院風險等。而台灣呢?最新研究指出,高齡者使用潛在不當用藥,增加53%住院的風險,很多是跟骨折有關的住院,由此推論可能增加了跌倒骨折的風險。這些增加的住院費用,保守估計至少一年140億元;但重點不只在於健保費用,而是生活品質與家庭照顧的負擔。觀念待改 非開錯藥既然潛在不當用藥有那麼多問題,怎麼台灣近10年來的潛在不當用藥比率節節上升?一方面是病患喜歡用藥物解決各種生活上的不適症狀,二方面是醫師對於潛在不當用藥的負面影響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潛在不當用藥並非開錯藥,而且醫學教育中沒有教導這樣的觀念,所以需要更多的教育訓練來提醒醫師。另一方面,病患一定要改變事事找藥吃,沒病補身的用藥觀念,以免得不償失。◎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12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安眠藥種類頗多,服用時機有很大的學問。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袁瑋表示,失眠患者如果半夜起床,無法繼續入眠,需要服用安眠藥幫助入睡,可以考慮使用短效型安眠藥,但如果已經超過凌晨三點,建議就要不再服用安眠藥。袁瑋醫師指出,長效型安眠藥雖然效果可以維持較久,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發揮效果,短效型藥物較快出現效果,不過無論哪種安眠藥,都不適合凌晨三點後服用,如果凌晨三點後才服用,很容易睡過頭,影響作息。袁瑋醫師強調,治療失眠問題多以行為治療為主,使用安眠藥等藥物只是輔助。長時間用安眠藥不只容易產生依賴,年長者也容易因使用安眠藥而影響平衡,增加跌倒、骨折等風險。失智症患過於依賴安眠藥,混亂行為可能更加惡化。袁瑋醫師也提醒,想停用安眠藥千萬不要馬上停,以免引起症狀反彈。有些失眠患者停藥後因症狀反彈睡不著,就更加焦慮、緊張,這樣就更影響睡眠,不但形成惡性循環,且更加依賴安眠藥。建議最好循序漸進停藥,例如一次服用一顆安眠藥,可以先改成一次服用四分之三顆藥,再慢慢減少藥量、停藥。【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5-03-06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一位醫界大老和友人打高爾夫球,球技甚佳的他三度揮桿落空,同是醫師的友人納悶,一問之下,才發現大老最近跌倒,於是建議他就醫。大老原不以為意,沒想到三天內又連續跌倒三次,就醫診斷是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幸好及時手術,救回一命。跌倒引發的問題不容輕忽,除了骨折,跌倒若撞到頭部,年過五十歲的民眾便有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風險。由於症狀並非當下出現,容易被忽略,上述年近九十、曾任醫學中心院長的醫界大老,便因球技退步而意外發現。大老和友人球敘後,沒有馬上就醫檢查,但在兩至三天內三度跌倒,前兩次撞到前額,最後一次撞到後腦,被家人緊急送醫。「這條命是撿回來的,我們原先也沒想到那麼嚴重。」大老妻子透露,先生在加護病房住了一周,出院做了兩個月復健,身體逐漸復元,但現在行動變得謹慎,出門也需人陪伴。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羅文政指出,跌倒可能導致慢性硬腦膜下出血,並造成再度跌倒。由於一開始可能沒有症狀,羅文政曾分析兩百多名臨床個案,半數不知曾撞到頭,或自認只是輕微腦外傷,檢查才發現腦出血。羅文政說明,腦組織過了五十歲便逐漸萎縮,與硬腦膜間產生空隙,若不慎撞到頭部或跌倒,導致微血管破裂出血,一開始因腦組織和硬腦膜之間有空間,不會產生症狀。如果持續出血,甚至形成血塊,一旦壓迫腦組織,不但可能出現劇烈頭痛或單側手腳無力,類似中風等症狀,有人還會失憶、答非所問。若沒有及時治療,可能造成嚴重的神經缺損,引發急症。「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症狀奇怪。」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秘書長、雙和醫院副院長林家瑋說,一般人不容易從症狀釐清,血水若壓迫左腦,就會造成右側無力,少數人還有癲癇、迷失方向等類似失智症表現。
2015-03-06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衛福部資料顯示,事故傷害是老年人口死因第七位,跌倒是其中第二大原因。國內每五位老人就有一位曾經跌倒,女性因待在室內時間較長且下肢肌力較弱,比男性更容易跌倒。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上周凌晨下床行走失去平衡,跌倒摔斷肋骨引發肺積血,經台北榮總緊急手術開刀引流,目前復元情況良好。據了解,吳伯雄因服用降血壓藥物,影響凝血功能,出血積於肺部,導致胸悶疼痛。台大醫院金山分院副院長詹鼎正指出,老人跌倒原因很多,疾病、用藥、視力不佳或穿不適當的鞋子等。詹鼎正曾診治一名長期靠助眠藥物入睡的八十歲奶奶,他評估後勸老奶奶減少藥量,但她不以為意,某天老奶奶半夜起床如廁,因頭腦昏沉而絆倒摔跤,眼眶瘀青後才同意用藥減量。詹鼎正建議,若家裡老人一年跌倒二次以上,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由老年醫學科、復健科或神經內科醫師評估跌倒原因,從糾正危險因子下手,包括減少重複用藥、居住環境改善等,降低跌倒風險。老人一旦跌倒,後續健康問題可能如雨後春筍冒出。王崇仁說,許多老人因傷開刀後,產生心理障礙,不敢獨自出門或運動。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老人不應害怕跌倒而不活動,若肌力減少、肢體不平衡,反而更容易跌倒。她建議老人依自身狀況在公園大步走、快步走,或踩腳踏車等,利用復健器材增進肌力及肌耐力,多曬太陽,同時可減少骨質流失,預防憂鬱症與失智症。另外,老人不需特地減重。彭莉甯說,身體質量指數過輕的老人,比過重或肥胖的老人更易骨折,死亡率更高。老人應攝取充足營養,若擔心肥胖影響健康,應多運動。
2015-02-25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幾年前因為脊椎滑脫,除了到醫院復健治療,自己也在家勤做拉筋等伸展運動復健。剛開始我站或坐著雙膝挺直,雙手根本摸不到腳趾。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慢慢的可以摸到腳趾了。現在我還可以把整個上身貼到大腿上,雙手用力把腳趾往後拉筋。伸展運動做久了,除了痠痛減輕,感覺肢體也變得比較輕鬆,尤其是膝關節及腳踝。因此我把刊登在報刊上的復健示範運動,也納入參考、學習的內容。此外,我也跟著朋友學點基本瑜伽的動作,我稱此為「不完全瑜伽」,還因此常被友人稱讚「柔軟度好」,讓我很有成就感。拉筋是很好的伸展運動,尤其是對最怕跌倒的銀髮族。把筋骨拉開後,身體各關節感覺不會那麼僵硬、緊繃,行動也比較自如、靈活,減少跌倒的機率。但任何運動都必須要持之以恆,才能顯現效果。今年是羊年,我的生肖屬羊,當年爬百岳時,山友暱稱我為「山羊」,如今雖已不復是當年翻山越嶺的勇山羊,但也還是隻健步如飛的老山羊,這也是老山羊在羊年對自己的期許。
2014-12-20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張展維/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組長】 高齡81歲的陳爺爺因跌倒住院,對於爺爺目前所服藥物,家人並不瞭解,一心只想老人家應有自行服藥的能力。某日,家人又發現爺爺跌倒,緊急送醫後才知道,由於爺爺睡前服用降血壓的藥物,半夜欲起床上洗手間,一時頭暈眼花就跌倒了。根據研究報告顯示,高齡長者跌倒受傷的比率高達70%,平均每十次就會有一次造成嚴重的傷害。跌倒造成嚴重的傷害,包含:髖骨骨折、其他部位骨折、硬腦膜下出血及頭部外傷。環境、年齡及使用藥物,都是可能是導致老人跌倒的危險因子之一,主要是老年人(尤其是65歲以上)因生理機能衰退,身體對藥物的反應與一般人不同,使得藥物容易產生副作用,而不管是藥物的副作用或不當的使用,都有可能導致跌倒。老年人的用藥種類愈多,跌倒的危險性愈高。其中又以鎮靜安眠劑、利尿及輕瀉劑、精神方面藥物、抗憂鬱症藥物、高血壓藥物、抗心律不整用藥、麻醉性止痛劑、肌肉鬆弛劑等,都可能影響到意識,造成倦怠甚至嗜睡感,或引起頭暈目眩、低血壓、四肢無力等不同的副作用,而造成跌倒意外。所以,如何防範高齡者跌倒極為重要,建議可從運動、家居環境改善及使用助行器等三方面著手。畢竟跌倒不會只因藥物而引起,但高齡長者常有多重用藥,與跌倒風險增加有關,領藥時可以主動諮詢藥師,詢問服用的藥物是否容易嗜睡或容易造成跌倒?子女對家中用藥長輩,也別忘要多關心幾句,尤其是有使用上述藥物類別時。有些醫院針對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用藥,會在藥袋上特別貼心標註:可能增加跌倒風險,改變姿勢時請放慢動作!一旦藥師特別叮嚀藥物作用或副作用,可能會導致步態不穩或頭暈時,應多加注意防範跌倒,保命防跌可「藥」注意啊!【2014/12/18 聯合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老人照護
【聯合報╱記者段鴻裕、范振和/報導】老人跌倒的第一時間,該怎麼處理才正確?如何判別老人跌跤的狀況?花蓮門諾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榮昌說,通常老人家跌倒時,家人要先觀察老人家有沒有骨折的可能性,再決定該如何處置。研究發現,老人家比較容易骨折的部位和情形,分別有:1.坐下跌倒:這種跌倒的方式最容易造成衝擊的地方是臀部,所引發的骨折主要是股骨頸骨折及股骨轉子間骨折。一旦骨折出現在這個部位,老人家的髖關節會很疼痛,而骨折部位的外表,會出現紅、腫的情形。2.手腕撐地:這樣的情形,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撓骨、尺骨,從外觀上來看,骨折的部位會出現明顯的紅、腫,甚至會出現變形。3.肱骨骨折:這類的骨折與骨質疏鬆有比較密切的關係,容易出現小小的位移。4.脊椎骨骨折:多會形成壓迫性骨折,如果骨質疏鬆情形很嚴重的話,甚至會出現上半身或下腰部劇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