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關鍵數字/卵子可受孕期6-12小時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採訪整理】同樣在女性體內,卵子存活期比精子短得多了。成熟卵子自卵巢排出,通常活不過一天,大約6到12小時後,就會慢慢凋零,不太容易受孕。諮詢/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茂盛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採訪整理】同樣在女性體內,卵子存活期比精子短得多了。成熟卵子自卵巢排出,通常活不過一天,大約6到12小時後,就會慢慢凋零,不太容易受孕。諮詢/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茂盛
2014-09-23 健康百科.婦科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李奕昕/連線報導】內政部公布,女性的初婚年齡再創新高。晚婚趨勢,讓還沒遇上Mr.Right的不少熟女,紛紛向醫院婦產科諮詢,想先冷凍卵子,為未來買個「保險」。女人的初婚 逼近三十歲內政部調查,女性初婚年齡,去年比前年又延後零點二歲,已延至廿九點六歲,逼近〺大關。「晚婚潮」日益普遍,高齡生育卻成棘手問題,婦產科觀察到,不少熟女想冷凍卵子。「很多女性怕五年、八年後不易受孕,來問能不能先冰卵子」,高雄長庚婦產部長龔福財說,詢問的都是〺幾歲輕熟女,教育程度高,可惜還未碰上理想伴侶,或暫時還不想生小孩。婆婆和媽媽 冰起來備用中山醫學大學教授、生殖醫學會前理事長李茂盛表示,因晚婚趨勢明顯、加上生殖科技進步,求診冷凍卵子個案日增,詢問電話更接不完,「未來只會越來越多!」〺六歲「女強人」準備到大陸經商,因長期在大陸發展事業,目前沒有對象,她決定出發前冷凍卵子備用。曾有一個單親媽媽帶著一對女兒取卵,兩名女兒年近〺,大學畢業、外貌清秀,卻遲未交男友,急著想抱孫的媽媽要求女兒,「取卵先『冰』,以後什麼時候結婚,媽媽不管!」「技術不成問題,除非急迫需要,否則不鼓勵」。龔福財舉例說,有個罹患直腸癌廿八歲女性,療程評估可能終生無法受孕,醫師基於她未婚,建議治療前先冰凍卵子,可惜婦人四年後癌症復發死亡,冰存的卵子沒來得及派上用場。太老凍未條 天然的尚好前高雄縣議員許慧玉說,對熟女來說,冰凍卵子進可攻、退可守,「先冰,以後還可以不要;不留,將來想生就沒得生」。公務員張心綾說,不考慮冰卵子,畢竟生產不是好玩的,會考慮領養。高市性健康協會理事林宛瑾說,冷凍卵子確能保留生育機會,不過年齡愈大,要考慮子宮會老化。李茂盛說,〺五歲以下的婦女,卵子存活率可達百分之九十五、受孕率接近六成,但年紀太大卵子老化,「卵子就像骨架散掉,冷凍了也不能用!」如果年齡只有廿來歲,他不鼓勵,來日方長,有時間尋找另一半,還是「天然的尚好!」新聞辭典》冷凍卵子世界第一個冷凍卵子成功生產個案,一九八六年出現在澳洲。人工生殖醫學發展日新月異,最新的玻璃化冷凍技術(Egg Vitrification Egg Storage),能將受精後的胚胎或男性精蟲、女性卵子經處理後瞬間急凍,置放在負一百九十度C液態氮內冰存,細胞內的生命在置入液態氮那刻起開始凍止,直到解凍才又活化起來。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精子強不強,看它的鐵頭功就知道。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科兼任副教授歐名哲研究發現,精子頭部的頂體越強,受精時引發的頂體反應也越明顯,成功鑽進卵子而受孕的機率也越高,可見擁有「鐵頭功」的精子,較有「生」機。歐名哲表示,成年男性射精後,數以億隻的精子蜂擁而出,競相游到子宮頸附近,爭取最早和迎面而來的卵子相遇的機會,再以頭部的頂體鑽破卵子外膜,鑽進卵子受精。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下,速度的精子才有可能「勝出」但早到並不代表就能成功受精,如果頂體反應不夠好,無法順利鑽破卵子外膜,所有努力還是白費。為了找出游得快,又具有良好頂體反應的「鐵頭功」精子,歐名哲找來內徑僅容一隻精子通過的玻璃管,再讓成群精子一隻隻游進去,再從玻璃管的另一端衝出去撞到培養皿上。他說,這些自動排成一直線的精子,以極快速度往前衝,一旦衝出玻璃管另一端時,會一隻隻「黏」在以輸卵管液體組織製成的培養皿上,一動也不能動。接著他再以媽媽血清製成的培養液,沖洗這些「黏」在培養皿上的精子,黏得不牢的精子會被沖掉,能留下來的都是些黏得非常緊,也就是具有「鐵頭功」的精子。歐名哲進一步培養這些鐵頭功精子,高達9成出現很好的頂體反應,不僅可增加受精成功率,胚胎置入子宮的成功率也高,最後也較有機會順利生下小寶寶。他以此寫成的研究論文,刊登在國際級的「Andrologia」 (男性醫學期刊)。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茲與史戴脫醫師在1978年合作,生下全球第一個試管嬰兒;當年並無超音波設備,只能以腹腔鏡在排卵期取得卵子,當年難度相當高。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昇平表示,1970年代因輸卵管阻塞問題,許多婦女骨盆腔發炎,抗生素使用不發達,開刀後仍無法修復輸卵管,導致終生無法受孕生子。過去超音波不發達、取卵不易,不孕夫婦想求得一子,只能透過自然排卵或吃藥排卵方式取得,加上培養機及培養液設備差,生子路遙不可及。愛德華茲從小老鼠直接剖腹取卵,但對人類開肚取卵風險高,因此找來當時全英國腹腔鏡高手史戴脫醫師協助。他們發現排卵前,女性荷爾蒙會升到最高,此時將誘發黃體激素上升,取得成熟卵子最好時機。張昇平說,30多年前實驗室無菌設備差,又沒有培養皿,使得卵子取出後常得丟棄,成功率僅5%,不過,愛德華茲發展試管嬰兒卻讓人類生殖技術往前一大步,對於基礎科學、生殖及分子醫學、生物與後來的精子顯微注射有極大貢獻。過去愛德華茲以腹腔鏡取卵、全身麻醉、耗時40分鐘。目前人工生殖已進步到陰道取卵,靜脈麻醉只需10分鐘,大幅降低手術危險性。張昇平說,20多年前只能以「全套式培養機」給予卵子養分,但目前技術已提升到「分階段培養機」給予較好養分供應,讓卵子在囊胚期可選擇更好的胚胎植入,提高受孕成功率達40-50%,並減少多胞胎機會,降低取卵發生腹部發炎與出血機率,以及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導致嚴重致死。張昇平指出,一般來說,試管嬰兒須先取出卵子培養6小時,若卵子成熟度足夠,此時會注入精蟲,並檢查是否受精,正常情況加入精子第三天後,就可植入子宮,植入第14天就可知道是否懷孕,之後4到5周即可以超音波檢查保寶寶心跳,但此時仍有胚胎萎縮、感染、身體排斥、染色體異常、子宮腔瘤等影響胚胎發育情形,通常取卵成功機率約95%,受精成功率75%,植入胚胎成功率約1到4成。不過,目前醫學已進步到胚胎染色體基因檢查,除瞭解胚胎是否異常外,還可避免血液、罕見及遺傳疾病,如血友病、地中海貧血等,以獲得健康寶寶。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張耀懋/報導】有人認為試管嬰兒的影響,遠比登陸月球的成就還大。其實就是從上帝造人的自然機制中,轉為人為造人。 不孕科醫師蔡鋒博指出,懷孕的過程就是精子要游過層層障礙,最後鑽進卵子中「達陣」。治療不孕,不外乎掃蕩這段歷程可能出現的障礙,或設法提高其機率,提高卵子的顆數,以提高機率。 最簡單的,醫師可能刺激卵泡生長,或直接刺激卵泡生長的荷爾蒙,改善排卵不正常或增加排卵數。再進一步,就是算準卵子落下的時間,直接將精蟲送進子宮頸底的人工授精,以減少精蟲游泳的距離,以免總是在女主人不在家時才造訪。這些畢竟都還是在婦女體內完成。 1969年,愛德華茲直接將精卵細胞放在試管內「送作堆」,少了前半段的辛苦歷程;因此,只需一、兩百萬隻精蟲就足夠了,大大開啟「精力不足」者的希望。 但是,這對精蟲數更少的人,還是無濟於事。1993年,比利時科學家更進一步,免除精蟲最後一道「鑽」卵外圍透明膜辛苦,將精蟲直接裝在超微細針內,用顯微注射方式,穿破透明膜,直接注入卵子內。也就是說,只要有一隻會動的精蟲,就可以「強迫中獎」,完成授精。 從完全無法受精,到理論上可百分百的強迫授精,實際上70-80%的授精率。精卵結合技術的精進,可說讓有精卵,有受精障礙者,從零到輕而易舉。不過,就孕育新生命,這還只是第一步,理論上,植入的胚胎愈多,成功率愈大,1953年,人類就可以冷凍保存精蟲,但是,至1983年才有胚胎成功冷凍的報告。冷凍卵子更難,因為卵細胞體積遠比精子大,卵細胞的紡錘絲,在冷凍和解凍過程裡,很容易被破壞,造成染色體異常,使卵子停止發育。解凍卵子時,也會使卵子的外膜變硬。若以試管受精,精子就會「踢到鐵板」難以穿透;因此,1986年才有第一個冷凍卵子受孕成功,目前全世界成功案例也不多。台灣則在2002年才在台大醫院首度生下冷凍卵子受胎的嬰兒,目前已有8例。愛德華茲是試管嬰兒的開山祖師,是第一代。單一精蟲注射術則屬第二代。目前則已進入到胚胎切片的基因篩檢的第三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英國政府計畫允許「三親試管嬰兒」,由於生下來的孩子不是有「雙親」而是三親,而且涉及使用基改卵子或胚胎,爭議很多。英國是「三親試管嬰兒」研究的最前線,因此這種生育療法的研究、政治辯論,以及其在科學上的進展,都受全球密切注意。今年稍早,英國政府表示,實施大眾諮詢、聽證會及書面說明之後,大多數人支持這種新療法。爭議的面向有好幾個。英國媒體2008年首撰「三親嬰兒」一詞,因為一個嬰兒由母親、捐卵者、父親共同造成。科學家表示,「三親」之說不精確,因為從捐贈者的卵子取用的DNA 數量微不足道。此外,新療法涉及把基改胚胎植入子宮,而任何方法只要使用胚胎,就牽涉理不清的倫理道德 (ethical)問題。反對人工生育技術的團體說,破壞卵子或胚胎,就是不道德。生命權人士甚至批評這方面的研究,表示在實驗室裡製造胚胎階段的嬰兒,逼迫那些胚嬰遭受「不自然的過程」,是虐待。另外一個擔心是,修改胚胎來避免疾病,後患無窮,可能成為走向「定做嬰兒」的第一步,亦即對胚胎實施基改,得到定作者想要的下一代身高或髮色。有人問英國醫療總監莎莉‧戴維斯,她大力推動人類基改,破壞上帝的傑作於心可安,她表示,她和許多專家辯論、集思倫理問題多年,結論是此法應該獲得允許「在嚴格管制下實施」。慈善組織「英國基因聯盟」主席肯特聲明表示:「許多粒線體缺陷非常嚴重,嚴重到孩子在嬰兒期即可能致命,對孩子全家帶來一輩子的衝擊。給有生下這類孩子的風險的家庭多一個選項,值得歡迎。」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彭宣雅╱台北報導】為預防粒線體疾病,英國擬同意進行基因治療,改造粒線體缺陷婦女的後代基因。國內醫師表示,國內相關技術仍在起步,且受限法令無法用在人體。但有醫師透露,近幾年有醫師為治療不孕症,私下將婦女卵子粒線體「偷天換日」,用好的細胞質取代壞的細胞質,提高卵子品質。台北馬偕小兒遺傳科主治醫師林炫沛說,近幾年曾有不孕症治療,為了提升卵子品質,將不孕婦女卵子的細胞質抽出,注入年輕女性的細胞質,私下偷偷「抽換」粒線體,增加卵子的「活力」,目的是提高受孕率。由於遺傳特質主要在細胞核非細胞質,國內的做法對遺傳特徵影響不大,但仍存在醫學倫理爭議,因此並沒有大張旗鼓進行。林炫沛說明,粒線體存在細胞質中,是「細胞的發電廠」,也是細胞供應能量的來源。如果粒線體有缺陷,會引發神經、肌肉病變,目前已知跟粒線體相關的疾病至少有50多種。國內產前檢查、基因診斷權威蘇怡寧表示,粒線體功能如果出問題,生出來的小孩會產生多發性異常,臨床表現非常複雜,且一旦發病就非常嚴重。粒線體疾病來自母系遺傳,若媽媽的卵子有問題,生出來的小孩不論男女,幾乎都有問題。他解釋,粒線體在細胞的「細胞質」上,採用基因治療避免遺傳粒線體異常疾病,方法是用好的細胞質取代壞的細胞質,這也是醫學上爭議最小、正當性最高,且難度最低的治療方式。國內已有許多動物研究,但用在人體因為受限法令,還無法達成。蘇怡寧表示,臨床上約有20、30個遺傳家族病例,面對這些病患,他常覺得無力又心疼。但因為疾病無法透過產前診斷檢查出來,也無法事先告知孕婦寶寶可能面臨的風險,一切要等「生出來」才知道。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資料來源/國科會】人類卵子的粒線體有數十萬個之多,精子則只有數百個,一旦精子與卵子結合為受精卵,精子的頭部區域會進入卵子內進行細胞核融合並產生染色體互換,保留在受精卵外中段區域的特化粒線體會全數銷毀殆盡。這機制造成日後受精卵發育為胚胎時,其粒線體DNA是全數由卵子所提供,這是母系遺傳的一個重要特徵。例如萊柏氏遺傳性神經病變,就是由母親遺傳給下一代的粒線體缺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