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0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抽絲剝繭找病因 賴仁淙成耳科福爾摩斯
台灣耳科權威賴仁淙年輕時一頭闖進醫界,秉持福爾摩斯精神挑戰當時堪稱耳科絕症的暈眩及耳鳴,花了近30年歲月,只為抽絲剝繭找出病因,讓上千名患者脫離耳鳴、暈眩的苦海。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賴仁淙日前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之所以走上從醫道路,完全是誤打誤撞,原來在他就讀台中一中時,因自認成績不錯,便和好友們一起選了丙組,未來如果考不上醫學院,恐怕就得當農夫。賴仁淙說,他就讀高中時台灣還處於戒嚴年代,資訊非常封閉,從未想過以後要做什麼,只知道要努力讀書,如願考取當年第二志願的台北醫學院,當時包含他在內,全班僅2人考上醫學院。平時愛玩橋牌,養成賴仁淙喜愛思考的個性,大學畢業後面臨選科十字路口時,婦產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是他的前三志願,卻遭到同是醫科畢業生的女友、現在的太太極力反對。他說,一方面認為在那時生育率高的年代,婦產科醫師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內科醫師則是每天看起來都不快樂;另一方面是女友實習時,看到耳鼻喉科醫師每天下午4、5時就能下班,這樣兩人相處時光才能多一些。為了博得女友芳心,賴仁淙乖乖選了耳鼻喉科,但當時他對耳鼻喉科的印象並不好,他說,以前在醫院耳鼻喉科實習時,醫師什麼都不教,即使開刀也不讓實習生在旁觀摩,被實習生戲稱為「ENT」,代表「Ear No Teaching」,直到實際踏入這一科,才發現別有洞天。賴仁淙說,耳鼻喉科實際上又分為耳科、鼻科、喉科,是屬於外科部,尤其耳科問題更是只能用外科手術解決, 一旦遇到堪稱「耳科三大絕症」的耳鳴、暈眩、耳聾等內科系統疾病,更是連醫師也不懂,只能建議患者和耳鳴和平共處。不過,在賴仁淙眼中,耳科絕症雖然難、卻相當迷人,他笑說,就像福爾摩斯辦案一樣,需要抽絲剝繭、利用推理找出答案,讓喜歡推理的他相當感興趣,從擔任住院醫師時就開始認真鑽研,這才發現當時專門治療耳鳴的醫師,其實都亂看一通。一名暈眩患者,看4名醫師可能診斷出4種不同疾病,他說,有的醫師把暈眩患者通通診斷為「大腦循環不良」、即腦中風前兆,還有醫師一律診斷為「梅尼爾氏症」,也有醫師認為是病毒感染導致,還有醫師認為頭暈時脖子會酸,推測暈眩是脖子引起的,後來他甚至見過一名女性患者暈到吐、無法吃飯走路,住院一個多星期找不出病因,最後被診斷為精神病,但在他眼中,這些答案都說不通。1991年,賴仁淙赴美國學習暈眩症和梅尼爾氏症手術,一名教授認為,年輕女性之所以有較高比例出現暈眩症,大多是偏頭痛引起,這句話在他治療暈眩的路上點了盞明燈,回台後他開始以「前庭性偏頭痛」替患者診斷,後來他甚至發現容易暈眩、耳鳴、梅尼爾氏症的患者,其實都是「偏頭痛體質」在作怪,他將其統稱為「過敏的大腦」。賴仁淙解釋,當大腦遇上聲光刺激、睡眠障礙當機時,產生的發炎物質跑到不同腦區就會出現不同症狀,若跑到三叉神經就會引起頭痛,跑到平衡神經會導致暈眩,跑到情緒系統就會造成焦慮、恐慌、憂鬱症,只要對症下藥就能緩解很多症狀。賴仁淙說,30多年來他在臨床暈眩症、耳鳴等患者中不斷抽絲剝繭,找尋背後病理源頭,不僅引進減敏療法,也強調耳鳴是救命的警鈴,多年來治療國內外上千名患者,近期更出版「過敏的大腦」一書,盼幫助更多醫師走出暈眩的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