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0 退休力.健康準備
不懂自己買哪種實支實付醫療險?小心一出事可能傾家蕩產
金管會保險局即將針對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進行改革、調整,已有多家保險業者停售相關產品。對此,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景肇梅提醒,民眾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保險產品,如果想購買實支實付醫療險等產品,也要花點時間找專業,且願意為保戶著想的業務員一起討論、規劃出符合自己需求的保單組合,如此一但需要支付高額醫療費用,才不會因理賠金額差太多而傾家蕩產。金管會的政策,是為了避免民眾「利用生病保險理賠賺錢」,主要改革方向分為兩部分:第一,民眾所獲理賠金上限將以實際住院、醫療開支為主;第二,在業者部分,將有新的通報機制,也就是說業者將更能掌握保戶的整體保單、核保理賠狀況,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將回歸「損害填補」原則。當理賠與醫療費用差距太大,就可能陷財務困境景肇梅觀察到,雖然的確有些人存心想詐領保險金,但多數民眾所面對的問題在於,許多人並不瞭解自己過去所購買的保險在理賠上有哪些條件、理賠上限,導致真正有醫療需求、住院的時候,理賠金額無法含括所有自費醫療、住院費用,此時就可能傾家蕩產。此外,由於健保架構的限制,有些健保所支付的醫材、療程不見得符合病患需求,必須要用自費醫療、療程才可能達到較好治療效果,當自費醫療、療程的費用很高昂,像自費達文西手術費用動輒三十、四十萬,如果民眾不了解自己的醫療險理賠上限、理賠條件限制而貿然答應接受這類高額自費療程,等發現自己的保險理賠金額與實際醫療、照護花費差距過大,往往為時已晚。損害填補:實際花多少錢,就補多少錢對於未來實支實付醫療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景肇梅十分贊成,她解釋,「損害填補」原則是指保戶在接受醫療救治、住院時,「實際花了多少錢,保險理賠金就盡量補多少錢。」過去,保戶向第一家保險公司購買實支實付醫療險時需使用收據正本申請,而向第二家以上保險公司購買相似保險產品時,則可用收據副本,也就是可用影本申請理賠,導致有心人有機可趁、亂象叢生,而保險公司為了減少損失,也逐漸調高醫療險保費,長期來看,對民眾並沒有好處。景肇梅也建議,民眾一定要多吸收醫學、醫療常識,多靠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調整保養身體健康,如果生病,則需要多了解醫師專業,並詢問是否有推薦適合療程,療程規劃才能真正符合所需。有足夠理賠金,較不會因病拖垮個人、家庭經濟至於對相關政策的制定,景肇梅認為,金管會保險局與政府單位應投注更多心力進行推廣,讓民眾對保險的意義有正確認知,對於犯法的人也要嚴懲,以嚇阻犯罪。對於新的政策走向,原本金管會保險局預計設投保公司、保單數量上限,但她建議放寬限制,讓保戶可以向多家保險公司投保,只要遵循「損害填補」原則即可,主要原因在於,當出現醫療需求,除了醫療本身,看護費用也是一筆龐大支出,如果真的需要看護,必須要有足夠理賠金,才有機會支付看護費用。另外,景肇梅也希望民眾可以有機會投保高額醫療險,這樣才能支付高額醫療費用,若是年輕人想投保,也期待不是單純以年齡作核保標準,可以考慮以財務狀況做核保標準,這樣可讓年輕人在保險產品的選擇、保費的付出上有更多彈性、更多選項,當需要高額住院、醫療理賠給付時,也才能獲得所需,如此也較不會被沉重醫療負擔拖垮個人、家庭經濟。責任編輯:吳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