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關鍵數字/精子可授精期 48-72小時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採訪整理】精子射精後可活多久?一般而言,在女性體內的可授精期約48到72小時,但也有極少數情況,精子在女性體內可活一周。也因為精子授精期可能超過72小時,有人以計算安全期方式避孕,還是可能懷孕。不過,若射精後精液在人體之外,如衛生紙上,就活不了這麼久。諮詢: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茂盛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採訪整理】精子射精後可活多久?一般而言,在女性體內的可授精期約48到72小時,但也有極少數情況,精子在女性體內可活一周。也因為精子授精期可能超過72小時,有人以計算安全期方式避孕,還是可能懷孕。不過,若射精後精液在人體之外,如衛生紙上,就活不了這麼久。諮詢:中山醫學大學教授李茂盛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元氣周報/記者高詩琴╱報導】是否要有婚前性行為,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與意志,然而,當女生「說不」時,部份男性常扣上「妳不夠愛我」的大帽子。網路討論上,甚至有網友提議「半哄半騙硬下去,人就是你的了」,暗示男方不要管女方意見,做下去就是。此種說法不但罔顧女方感受,其實也已游走在法律上的強暴罪定義邊緣。「妳不夠愛我」的說法雖然可議,但也有些意思,難道愛真的與性綁在一塊兒?如果一個女人因為不夠愛對方而不願親熱;那麼一個有強烈性需求的女伴侶,又真的是因為那麼深愛對方嗎?事實上,性與愛能否分離,是每個人的自由價值觀選擇,男人實在不用把所有女人都統一解讀。另一方面,生物學理論則老早提出,女人相較於男人,天生就無法隨意地性交,這是因為女方注定要懷孕、哺育下一代,生物本能讓她們性交前,審慎選擇一個最能提供滋養與協助的伴侶。男人為了增加繁衍的機率,則是天生傾向多人交配。生物學理論聽起來有理,卻也成了不少男人們偷吃時的藉口。【2012/01/01 聯合報】
2014-09-23 性愛.性福教戰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許多人認為男性年齡再大都還能生,國內最新研究則推翻這項說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教授李茂盛研究發現,小於35歲男性臨床懷孕率高達75%,超過40歲以上臨床懷孕率僅剩一半,只有37%,中老男性精蟲明顯影響懷孕率,男性生育能力也有黃金期限。年齡大除了懷孕率偏低,40歲以上男性即使成功讓另一半懷胎,但流產率平均為12%,比35歲以下組流產率6%高一倍,畸形兒比率也較高。所謂臨床懷孕率為一次性行為的懷孕成功率,以中老年男性為例,平均得三次性行為,才可能讓另一半順利懷孕,但35歲以下男性每次性行為,另一半就有七成五機率懷孕。這項研究在台灣生殖醫學會舉辦2014年研討會中發表,引起與會學者重視。李茂盛指出,隨著身體老化,精蟲DNA自然損害、精蟲染色體異常、Y染色體長度改變,這些都可能造成男性不孕,提高流產率、畸形兒機率。這是國內首次針對男性年齡與著床率進行研究,研究團隊利用捐卵病人評估男性精蟲會不會影響胚胎著床率及懷孕率,從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總計219個案。個案分為小於35歲(24個案)、大於40歲(153個案)、35至39歲(42個案)三組,結果發現,超過40歲以上男性精蟲活動率為67%,小於35歲者精蟲活動率75%。年逾40歲臨床懷孕率僅37%,小於35歲男性懷孕率高達75%。李茂盛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女性到了35歲,就是不孕高風險族群,但想當爸爸也得趁早,超過40歲就會影響另一半的著床及懷孕率,生下畸形兒的風險也提高。【2014/09/03 聯合晚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元氣周報/記者陳俐君/報導】夫妻因無血緣關係,只要血型相同,相關檢測沒問題,是可以互相捐輸血的。但夫妻捐輸血時,必須考量妻子是否正在懷孕。倘若妻子正懷有身孕,又接受丈夫捐血,可能會有新生兒溶血症的疑慮。
2014-09-2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聯合報/編譯組/報導】心臟長在體外的美國男嬰萊恩.馬貴斯(Ryan Marquiss)誕生時,醫生並不指望他能存活。這種狀況極罕見,嬰兒通常胎死腹中,或在出生後3天內夭折。不過小馬貴斯卻創造奇蹟,活了下來。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馬貴斯的心臟也發育不全,因此他只有半個心臟。這兩項缺陷使他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只有半個心臟、且生在體外的人。他的母親懷孕僅12周時,醫生建議他大受打擊的父母拿掉胎兒,但他們勇敢拒絕。這場冒險已獲回報,馬貴斯即將慶祝3歲生日。34歲的母親表示:「醫生告訴我們,和萊恩擁有同樣缺陷的嬰兒,從未有人存活下來。他如今能在我們身邊,實在很神奇。他真的讓所有人大吃一驚。」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那些地方最重男輕女?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分析,去年連江縣男女嬰失衡情況居全國首位,達一百五十六比一百,其次依序為嘉義市、嘉義縣、宜蘭縣,以及新竹縣。專家指出,非都會地區男女嬰比例失衡,可能受傳宗接代觀念影響,或早期農、漁業縣,需要較多的勞力人口,會儘可能選擇生男;而現今大都會不排除是因為醫療資源與資訊較多,經濟水準也相對較高,民眾肯花錢也比較懂得利用醫療科技做性別篩選。這可以從高齡產婦新生兒嚴重失衡可見一斑,她們的經濟能力及傳宗接代的壓力都較年輕婦女高。國健局分析發現,連江縣除九十六年及九十七年沒高居失衡首位縣市外,直到民國九十二年,都排名第一,尤其是當年,還高達兩百一十七點六比一百。國健局指出,原因仍待了解,但不排除連江縣新生兒少,只要多生幾個男嬰,性別比例就會「差很大」。至於去年高居性別失衡第二位的嘉義市,男女嬰比為一百一十五比一百,前年情況更嚴重,高達一二二點三二比一百,高居廿五縣市之首。去年居第三位的嘉義縣,男女嬰比則是一一三比一百。衛生署目前已鎖定,接生性別比例顯著大於一點零六的十九家醫療院所、四十九名接生者,積極比對,以了解人為操控性別的嚴重度。為「一舉得男」,有孕婦選擇花費新台幣七、八千元到一萬元,以母血篩檢胎兒性別。但婦產科醫師說,孕婦的目的可能是不想「誤生女嬰」,但在胎兒細胞很少的情況下篩檢,下場卻可能是「誤殺男嬰」。台北榮總生殖內分泌科主任張昇平說,若產婦兩次懷孕時間非常接近,第一次懷孕後動過流產手術,以母血篩檢胎兒性別即可能失準。前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李茂盛則表示,雖然母血篩檢的準確率相當高,懷孕第六周時就可檢測胎兒性別,但這時候,胎兒細胞量仍很少,較難「精準」取得胎兒細胞,取得的很可能是母體細胞;卻誤以為懷的是女嬰,「在這種情況下墮胎,很可能拿掉的就是男嬰」。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母親必須在瓦礫堆下的兒女間作出救誰抉擇的困境,現實生活中出現在英國。倫敦每日郵報8日報導,39歲的英國婦女瑞秋‧愛德華斯8月19日。開車準備帶16歲的長子傑克及2歲的女兒伊莎貝拉,前往林肯郡梅布爾索普鎮與其他家族成員共度假期,行經林肯郡波士頓鎮附近時,因為車子碰到路上的坑洞而掉進水溝。水灌進迅速下沉的車子時,已經懷孕6個月的瑞秋,奮力打開車門並浮到水面上,吸一口氣之後,立刻再潛入水中,試著抓住女兒伊莎貝拉。她無法搭救2名子女,更不能放開伊莎貝拉,只好先把女兒拉到安全的位置。傑克困在緊閉的前座車門旁,在媽媽回來救他之前已不幸溺斃。瑞秋又說,當她準備再回到水中救傑克時,趕到的醫務人員阻止她。瑞秋表示,不能救回傑克使她痛苦萬分。她說:「事發之後,我一直在想當時應該怎麼做才能把他們兄妹全救回的問題。」她又自責說,事發前,她曾要求傑克關車窗,以免風吹醒已經睡著的伊莎貝拉,當時繫上安全帶的傑克顯然因為車窗緊閉而無法及時逃生。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Upaper╱記者嚴文廷】台大昨天召開少子女化論壇,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指出,從數據分析,台灣的第一胎性別仍維持均等,但第二胎與第三胎卻出現男高度多於女的狀況,尤其是第三胎,以女嬰100來計算,男嬰可能高達115,估計每年至少墮胎3000個女嬰,造成台灣的男女性別不平等,甚至失衡的狀態。針對年輕人不想生小孩的現象,薛承泰建議,目前稅制中對於家中有大學生,可列舉扣除額2萬5000元,但屬於這類的父母親約50歲左右,但家中有6歲小孩的父母,年齡約35歲左右,屬於事業剛起步,應該比照列舉扣除額,讓擁有2至6歲的小孩的家庭減輕,可讓觀望的年輕夫妻願意生。薛承泰認為,目前各縣市獎勵生育的補助不一,此舉不見得能獎勵生育,變換生育地點,例如某縣市補助高,很多鄰近縣市懷孕的女性會遷入戶籍,但卻無法有效增加生育率,因此他建議,全國補助生育應該一致化,避免類似狀況發生。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33歲張姓婦人懷胎7月,前天在台中市住處馬桶裡臨盆,產下一女,女嬰送醫不治。婦人自稱不知道懷孕,檢察官認為,婦人這次懷第三胎,怎可能不知道懷孕?認為婦人涉及過失致死罪,裁定10萬元交保。警方調查,這名張姓婦人原本住嘉義縣,育有二名子女,最小的女兒念國中,去年七月因遭受丈夫家暴,申請保護令獲准,孩子由丈夫撫養,她獨自遷居台中市,靠在餐廳打工維生。張姓婦人告訴警方,前幾天她覺得肚子痛,吃了二次止痛藥,仍不見好轉,前天中午,她肚子疼痛加劇,想上廁所卻沒有便意,於是使用軟便劑,等了很久,在前天下午4時30分,產下一名女嬰。張姓婦人表示,她不知道自己懷孕,因此女兒呱呱墜地時,直接產在馬桶內,哇哇大哭,她嚇呆了,連忙從馬桶將女兒撈起,剪斷臍帶,並且抱著女兒叫計程車,送往林新醫院急救,但女兒經送醫後,在前天傍晚不治。婦人推算,孩子7個月大,是和丈夫分居前懷的,她很肯定女兒是丈夫的,她因曾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導致經期不順,誤以為冬天吃多了變胖,才會不知道自己懷孕。張姓婦人的丈夫在接到警方通知,從嘉義趕到台中了解情況,滿臉憤恨,心裡有很多疑問,孩子是不是他的?怎麼死的?昨天下午了解情況後,表示對女兒的死沒意見。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邵心杰/台南報導】1年多前,懷孕30周即產下1364公克重「巴掌兒」的吳美玉昨含淚說:「以前很擔心兒子養不大,心中的焦慮,記憶猶新」,多對早產兒家長昨天在新樓醫院見證醫院整合性早產兒醫療服務,分享愛與生命的奇蹟。新樓醫院在98年11月28日成立台灣第5家安胎示範病房,與奇美醫學中心並列台南地區第一。王惠瑛表示,當她知道自己可能生下早產兒的時候,一開始也感到沮喪失落。「現在兒子平安健康長大,反而懷念起當年安胎時,公主般的享受」。吳美玉抱著1歲9個月大的兒子徐盛菖,徐小弟身高、體重和同齡孩子沒什麼兩樣,她和王惠瑛等多對早產兒和父母,感謝新樓醫院安胎療護及整合性早產兒醫療服務。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台灣首次對實習醫師試辦「客觀結構式臨床技能測驗」(OSCE),昨天全台有一千多名醫學系應屆畢業生接受假病人出招,一些實習醫師比平常到診間跟診更緊張。昨天動員全台四百廿名醫師當考官,兩百八十名「標準化病人」演戲出題,進行情境問診、檢查。過去醫學系學生,只需通過實習醫師筆試就能畢業,這項測驗形同加考術科,若試辦良好,考選部打算明年列為醫師國考應考資格。考生謝向傑說,考試最難處,在於如何「自然」問出敏感問題,像是「生理期何時來、有沒有懷孕」等隱私問題。台大醫學系考生王祥至坦言,測驗時他最心虛的是「解釋病情」,因為發現對某些疾病認知不夠,「回家要多讀書了。」曾美雲經商退休後,因好奇加入標準化病人訓練,她說,每名實習醫師問話內容、方式都不同,演出時沒有特定台詞,但要忠實呈現劇本指定重點,不能亂改劇情,也不能流露私人情緒。台灣標準化病人協會理事長曾慶煌表示,標準化病人來自各行各業,多屬志工,一次演出費五百元。台灣醫學教育學會理事長、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表示,OSCE在於評估醫學生面對病人時,能否展現良好的醫病溝通能力與同理心,這項測驗沒有強制性,不過今年台大醫學系一百一十八名畢業生統統報考,不及格者,得補考到過關。衛生署醫事處副處長王宗曦也說,有些實習醫師雖然夠專業,但問診時,卻不敢直視病人,透過標準化病人測驗,可讓學生學習修正。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李奕昕/台中報導】台中市有女病患抱怨到婦產科就診超尷尬,醫生當面問起性經驗、懷孕,教人難以啟齒,差點引起家庭革命;還有準媽媽產檢,醫生竟帶實習生當場教學,令陪同的丈夫難以接受。「真是有夠白目!」李姓女大學生因月經不順,媽媽陪同就醫,婦產科醫生劈頭就問:「有沒有性經驗?」女大學生事後抱怨,已成年且早有男朋友,「該做的事都做了」,但老媽就在旁邊,害她不知道該怎麼講。吳姓未婚女子在男友陪同下看診,醫生詢問「是否曾懷孕?」女子答「有!」男友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待出診間就追問女友「我怎麼不知道?」女子回嗆「你又沒有問過我!」男友氣到撇下女友,自行離去。這名女子認為過去的事何必提,難道男友會主動公布歷屆情史?她對醫生問診不隱瞞,但卻造成困擾,因此希望醫生能考量病人隱私,別問太敏感的問題以免引起家庭革命。25歲沈姓女子第1次到婦產科就診就讓她很難堪,她和初戀男友有親密行為後,感覺下體疼痛,醫師語帶驚訝詢問「第一次?」好像諷刺她「這麼老了才第一次」,醫師檢查發現下體輕微破皮,開藥後叮嚀「以後要有前戲,比較不容易受傷」,她氣得差點想回嗆:「干你屁事!」沈姓女子認為,醫師不該流露主觀情緒,以免傷到女病患的自尊心,一些涉及隱私的問題可以透過問卷填寫,再由女護士詢問,最後才交給醫師檢查,避免尷尬。黃姓警官陪妻子產檢感覺也不好。黃姓警官說,他的妻子到大醫院產檢超音波時,圍了一群實習醫師探頭探腦,醫師邊檢查邊教學,感覺把病人當教材,妻子還被「看光光」,一點都不尊重病人隱私。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洪敬浤、陳秋雲/台中報導】不少婦產科醫師都有被女病患投訴的「前車之鑑」,有的先由女護士詢問懷孕等基本資料,或隔開家屬問診,問診時也得察顏觀色,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病人自主意識提升,國內已陸續修改規範,訂定「門診醫療隱私維護規範」、「實習醫學生臨床實習指引」等,內容明確規定醫生詢問病史或檢查前,必須顧及病患隱私,若有實習醫師在場,也需當場取得病人同意。大部分醫院婦產科或診所的做法,女病患問診前先單獨進診間填基本資料,由女護士詢問「是否結婚?有性經驗?是否墮過胎?」等問題,基本資料以紙條附在病歷表上,問診時醫師不必多問,就心知肚明。署立豐原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元德說,要內診或問性行為、懷孕或墮胎等問題,會技巧性把男友、家屬請到診間外,有時女患者面對男醫師無法啟齒,還得請女護士代為詢問。內診更要小心,會詢問有無性經驗,萬一沒有性行為,貿然內診會弄破處女膜,引起醫療糾紛。不過內診有時是必須的,34歲未婚的患者因流血不止求診,醫師問明她是未婚,請患者找來母親陪同簽下切結書,才予內診,結果確定是子宮內膜癌。台中榮總婦產科主任周明明說,病患狀況不一,問診要特別小心,曾有女子由現任男友陪同產檢,不願讓現任男友知道她曾生過孩子,希望醫生保密,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問診時會配合。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去年一名孕婦疑似因積欠健保費,流產了也不敢就醫,最後因出血死於家中的憾事。健保局今天宣布,為了讓懷孕婦女可以安心產檢、生產、看病,即使有欠費,一律不鎖卡,可以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就醫,之前積欠的保費,健保局也會協助分期繳納、或是轉介給愛心團體等協助。據統計,目前約有19萬多名非經濟弱勢民眾,因健保欠費被鎖卡。健保局除了陸續對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近貧戶、以及遭受家暴、失業等特殊境遇家庭,解除健保欠費的鎖卡禁令。今天宣布,懷孕婦女也一律不鎖卡。健保局承保組科長程穆表示,為了讓孕婦可以安心接受產檢、生產,已通知各特約醫療院所,協助孕婦就醫。程穆表示,因欠費遭到鎖卡的婦女,從懷孕初期,經過醫師確診懷孕後,接下來的一年內,都可以以健保身份繼續就醫。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也會通報健保局辦理解卡。就算是過去完全沒有加保紀錄的婦女,也可以先就醫再協助加保。至於遭鎖卡孕婦之前積欠的保費,程穆表示,也會協助辦理分期繳納、紓困貸款等,或是轉介給愛心團體等單位,協助繳清保費。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為了讓孕婦安心就醫,健保局昨天表示,即日起,因積欠健保費遭鎖卡的孕婦都可解卡一年,準媽媽從產前檢查到分娩後兩個月,不必擔心鎖卡無法就醫。去年底,一名孕婦疑似積欠大筆健保費,流產也不敢就醫,導致出血死亡。健保局統計,目前約有十九萬人,因積欠保費超過三個月遭鎖卡,絕大多數都是有能力負擔卻不繳保費的人。健保局承保組科長程穆說,為保障母親與胎兒健康,只要準媽媽到醫療院所就醫,醫師確診懷孕起一年內,不論十次產前檢查、懷孕期間生病、分娩或產後檢查,都可放心就醫。先前積欠的保費,健保局也會協助分期繳納,或轉介愛心團體協助。健保局表示,他們已通知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一旦發現孕婦遭鎖卡,不只當次就可以健保身分看診,醫院也會立即通知健保局解卡。就算過去完全沒有加保紀錄的婦女,也可先就醫,再協助加保。至於寶寶出生後,因十八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一律不鎖卡,孕婦不只懷孕期間可安心就醫,新生寶寶直到十八歲,就醫都不受影響。
2014-09-23 名人在線.張天鈞
【元氣周報/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民國86年11月29日,法國博琉教授來台灣演講,11月30日在西華飯店聚餐。在餐會中,博琉教授的法國友人魏延年先生提及,把博琉教授著的「墮胎丸」一書譯成中文。我自告奮勇的把這件工作承接下來,後來也就有了「RU486」這本書的出版。RU486是用於早期懷孕的口服避孕藥,也是博琉教授的重大發現,可是當時就引起很大的爭論,因為牽涉到應不應該墮胎,這個十分具爭議性的議題。日前前司法院副院長謝在全大法官,看到我在元氣周報發表的文章,覺得我很喜歡念書,就送我一本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著的「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書中討論到諸如募兵制、代理孕母等重要議題,什麼樣的看法才具正義。而有關墮胎,書中提到,有人認為墮胎該禁,因為不該奪走無辜生命。其他人則不同意,認為法律不該在生命何時開始這種道德神學爭議上面選邊站。這一派主張,肚子裡的胎兒的道德地位是茲事體大的道德問題兼宗教問題,政府應該保持中立,由婦女自己決定是否墮胎。至於我國於民國98年7月8日修正的優生保健法,第一條提到,為實施優生保健,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特制定本法。第四條稱人工流產者,謂經醫學上認定胎兒在母體外不能自然保持其生命之期間內,以醫學技術,使胎兒及其附屬物排除於母體外之方法。這裡的人工流產也就是墮胎。雖然第九條的規定,在前面的五款看似規定甚嚴,也合乎道理,定義也很清楚,例如:一、本人或其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二、本人或其配偶之四親等以內之血親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者。三、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懷孕或分娩有招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或精神健康者。四、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型發育之虞者。五、因被強制性交、誘姦或與依法不得結婚者相姦而受孕者。但是在第六條中: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則顯得寬鬆,而定義模糊,因此墮胎在台灣等於已經合法化。 其實性衝動早在十幾歲就開始,這時如果沒有安全性行為的知識,不但容易感染性病,也很容易未婚懷孕,這時生下來的小孩誰來照顧,很成問題。因此即使自認為先進的美國,也會有墮胎是否正義的爭論。總之,正確的生理教育,防患於未然,才是根本之道。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白錫鏗/台中報導】中市鄭姓孕婦3年前到衛生署台中醫院做產檢,院方僅告知胎兒心臟較大,她後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診斷出胎兒罹患地中海型貧血,當時已懷孕31周,僅能注射藥物使胎兒心臟停止,她請求台中醫院及醫師損害賠償,但合議庭不能認定鄭婦引產遲延所受損害,與醫師未告知有因果關係,判決駁回。鄭婦98年前往台中醫院進行產前檢查,同年8月醫院告訴她胎兒心臟較大,請她去台中榮總檢查。鄭婦到台中榮總就診僅做例行性檢查,未抽血檢驗,她覺得不妥,同年8月自行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診斷胎兒罹患地中海型貧血,建議終止懷孕。鄭婦認為台中醫院及醫師未盡告知義務,造成她莫大身心傷害,請求醫院及醫師連帶賠償201萬餘元。合議庭查出台中醫院為地區醫院,並無遺傳專科醫師,且鄭婦引產遲延所受損害,與醫師未告知並無因果關係存在。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報╱記者陳雅芃/台北報導】台北市衛生局上半年接獲303件醫療爭議,其中以就醫爭議205件最多。衛生局提供民眾安全就醫4絕招,包括就醫態度要正確、安全看病講清楚、檢查及治療方法要確認、聰明用藥等,來減少醫療爭議。衛生局公布1至6月醫療爭議案件統計,共303件,其中以就醫爭議案件205件最多,其次為醫病間溝通71件,再其次為行政流程與費用問題平均27件。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說,除醫護人員端,民眾在就醫前也應該準備及建立正確的就醫態度,在與專家、學者討論後,提供民眾安全就醫4絕招。首先就醫態度要正確,如在照X光片、胃鏡前,民眾應穿著容易穿脫衣物,避免配戴過多飾品。就診時不宜要求醫師打針、開藥,應尊重醫師專業上的判斷。其次包括過去病史、有無藥物過敏的情形、有無懷孕等,在看病時都應誠實告訴醫師。接著在醫師建議做相關檢查或治療時,不清楚處要請醫師詳加說明。最後聰明用藥。看診領取藥物時應核對藥袋上姓名、性別是否符合,同時與藥單上藥品名稱及數量是否一致,並應多利用醫院或藥局「藥物諮詢窗口」。衛生局表示,民眾若在市內各醫療院所有醫療糾紛,可透過醫療爭議案件陳情專線27287080通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開亞洲先例,疾管署今年將正式把孕婦列為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鼓勵孕婦施打。疾管署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已建議,孕婦應是接種流感疫苗的優先族群;疾管署以2009年時孕婦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的經驗,評估認為懷孕六周以上接種疫苗,不會增加28天內的自然流產風險。流感疫苗使用的是安全性高的不活化疫苗,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疫苗雖不影響媽媽及胎兒健康,全孕期都可以施打,但準媽媽如果有疑慮,可避開12周以前的懷孕初期施打;另外,對雞蛋過敏、發燒期間,也不建議施打。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將孕婦列為接種流感疫苗的第一優先對象,美國2009年起提供公費施打經驗,去年已有半數孕婦施打流感疫苗,日本、香港則推動孕婦自費施打。我國每年秋冬提供老人、幼兒施打公費流感疫苗;今年起,在老人、幼兒之外,將孕婦也列為接種對象;疾管署表示,國內一年約20萬名產婦,懷孕期間會遇上秋冬流感期者,估計至少有1萬名孕婦,可在懷孕3個月後施打。部分準媽媽對打疫苗接受度並不高,但之前曾有孕婦感染流感造成胎兒死亡及母子雙死憾事,讓準媽媽們陷入兩難。疾管署統計,2010年至2014年流感流行季,共有21例孕婦流感併發症,但人數可能被低估。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孕婦若感染流感病毒,容易產生肺炎、呼吸衰竭等重症,要進加護病房治療;還有孕婦感染流減病毒後,雖然發高燒、咳個不停,卻擔心吃藥影響胎兒,陷入煎熬;他也說,美國研究發現,孕婦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會從胎盤傳給胎兒,寶寶出生六個月內仍有保護力。【2014/07/29 聯合晚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衛福部推出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專家直言對國內提升總生育率、改善少子化問題的幫助非常有限,最重要的是應提供更好環境,讓年輕男女願意早婚、早生;醫師則認為,40歲以上人工生殖成功率偏低,補助應有年齡限制。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表示,補助人工生殖對於總生育率提升不太有幫助,影響不到1%,現在不少年輕人因工作和經濟壓力不婚不生,政府可透過相關政策,改善塑造更好的環境,增加早婚早生意願。他說,雖有多國推出人工生殖補助,但不同年齡有不同規畫,例如丹麥規定,必須是30歲後有正常性生活三年卻無法懷孕者、40歲後一年內正常性生活無法懷孕者,才提供補助。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表示,年齡愈大、人工生殖懷孕率愈低,補助應限制40歲以下,40歲以上不補助,才能鼓勵早婚,否則政策反而可能增加晚婚現象。但也有醫師支持人工生殖補助。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黃建榮表示,補助計畫是很大的誘因,對想生卻生不出來的夫妻很有幫助,臨床曾碰過有30歲夫妻不孕求子,卻因費用龐大作罷,等38歲事業有成再求子,卻試了三、四次都無法成功,這項補助對類似情形的夫妻,是一大福音。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人工生殖補助目前未設年齡限制,主要是考量人權及人工生殖法,對一般夫妻未設有年齡限制。【2014/08/27 聯合晚報】
2014-09-23 新聞話題.醫藥新聞
【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台北報導】國內生育率偏低,為鼓勵不孕夫妻「做人」,衛福部今天宣布明年起分三年推動人工生殖三階段補助,預計三年花9.4億元,可增產近4000名新生兒;衛福部部長邱文達表示,這項補助盼能將總生育率從今年的1.055%,提升至106年的1.1%。三階段補助,第一階段104年優先補助中低收入、低收入戶,每年每人最高補助10萬元;第二階段105年,補助家庭收入所得77萬元以下,第三階段106年,補助家庭收入總所得142萬元以下,二、三階段每年每人最高都補助3萬8000元。邱文達表示,去年台灣總生育率只有1.065%,遠低於聯合國193個會員國;聯合國會員最後一名是南韓的1.21%、倒數第二是新加坡1.22%;而有鑑於日本、韓國、新加坡、丹麥、法國等均已提出人工生殖補助,為了鼓勵不孕夫妻,政府決定推出補助計畫。衛福部國健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生育補助預算將從菸品健康捐支應,不會造成全民健保負擔,明年上路的第一階段先編列3000萬元,優先補助中低收入戶,預估391人次受惠,可望增加143名新生兒;第二階段需3.5億元,預估9431人次受惠,可增加1646名新生兒;第三階段需5.6億元,1萬4844人次受惠,估計增加2194名新生兒。外界認為補助人工生殖,對提升人口、搶救少子化幫助有限,邱淑媞解釋,我國民國98年人工生殖嬰兒有3464人、99年4117人、100年5486人、101年5825人,人數看起來增加,但其中可能與植入較多胚胎有關,人工生殖補助除了希望提升生育率,也可改善減少不孕夫妻為提高懷孕率,植入較多胚胎造成多胞胎、早產等風險。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黃泓淵表示,美國不孕症約占11.7%,推估台灣約12%,加上晚婚、晚生,很多夫妻面臨不孕窘境,但自費人工生殖的經濟負擔沈重,有人為了提高懷孕率要求植入多胚胎,造成多胞胎比率高,對胎兒及孕婦風險都很大;有了補助,可減少不孕夫妻植入較多胚胎、一試成功的想法,減少風險發生。邱文達也說,為了營造友善生育環境,衛福部也會規畫助生、托育及就醫無障礙等多元方案。【2014/08/27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