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莉/母乳哺餵3個月以上 妊娠糖尿病不纏身
體重控制
產後恢復理想體重(BMI)很重要,體重超重越多,血糖異常機率就越高,減重建議採漸進性,瘦太快也不是好事,最遲在一年內達成目標,尤其是準備哺餵母奶的媽咪熱量不能太少,在食物份量選擇上,可以跟專業營養師討論訣竅。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補充,對於產後恢復、母乳分泌、傷口痊癒都有幫忙,倘若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引起發炎問題,也會同時導致血糖升高的狀況。
此外,產後運動除了有助於體重控制,對於血糖也有幫助,最好安排在餵奶後、排空膀胱後,開始來動一動。產後可以立即開始的運動,就是躺著都能做的腹式呼吸,還有利用坐在馬桶上練習分段排尿動作會陰收縮(凱格爾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種況調整頻率、強度,逐漸延長運動的時間與增加種類,就算是10分鐘的零碎時間,積少成多也能達到每天30分鐘的運動效果。
母乳哺餵
母乳是嬰兒最有益的營養來源,包括降低呼吸道感染、高血壓、哮喘、過敏和糖尿病的風險,而且妊娠糖尿病媽咪如果持續哺餵六個月母乳,寶貝將來肥胖的風險較低喔!
另外,母乳哺餵還能幫助媽咪降低心臟病、代謝症候群的風險。研究指出,母乳哺餵超過三個月以上,可以延後血糖異常的發生時間最長達18.2年。每延長六個月的母乳哺餵,就可以再降低1%的BMI,更能夠每天幫忙消耗400-500kcal的熱量,15-19天就可以甩掉一公斤的體重,好處多多。
持續追蹤
血糖恢復從生產後開始,部分媽咪發現產後血糖改善,自然掉以輕心,再加上忙碌處理自己的身心變化,照料寶寶的種種狀況,就已經分身乏術,雖說如此,但有妊娠糖尿的甜媽咪在產後能好好追蹤血糖,也是照顧好寶寶很重要的一環喔,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17年發表的糖尿病醫療照護標準建議,媽咪產後4-12週再做一次葡萄糖耐量測試,喝下300毫升加有75公克葡萄糖的水,兩小時後檢驗。因此,最快在寶貝滿1個月準備施打B型肝炎疫苗時,當天媽咪就可以當天同時看診,接受血糖追蹤。根據血糖數值結果進行照護:血糖(<140mg/dl)在標準範圍的媽咪1-3年再追蹤,即可安排在寶寶滿1歲施打(水痘、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再回診檢查,餐前、餐後血糖或糖化血色素等。血糖(140-199 mg/dl)稍高的糖尿病前期媽咪,趕緊調整飲食、運動生活型態,3個月後再追蹤一次,如果仍無法改善,建議掛號診請醫療專業協助控糖。血糖(≥200mg/dl)可能是第二型糖尿病:需遵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
照顧寶寶、照護自己之餘,媽咪要抓緊時間多休息,國外研究顯示睡眠少於6小時的女性,具有較高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對於照顧新生兒的媽咪來說,睡到飽是天大的奢求,平時能夠跟著寶寶分段休息,就已經很難得。想要充足的睡眠,不妨向親愛的家人們尋求支援幫忙,畢竟充足睡眠能減輕壓力,對產後恢復、母乳分泌都有很幫助。

林靜莉
振興醫院門診糖尿病衛教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專長為糖尿病衛教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林靜芸/不要低估鼓勵的力量
許金川/好心不一定好肝 一定要超一下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林思偕/查房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