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堯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謝向堯
永越健康管理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關於南部粽與北部粽的差異,我是認識了阿水嬸後才比較明瞭的。
阿水嬸最初來我的門診是看失眠。問診時便感覺她有點憂鬱與緊張,因為有四個子女外加幾位孫子,她總是掛念子女而導致自己生活節奏錯亂。而陪她來的大女兒與她性情全然不同,總是笑口常開,像個爽朗的大姊,看診後總是附和我的話說:「對嘛!就像醫師講的,妳操心太多了。」
阿水嬸非常客氣,看診雖然會抱怨一堆,臨走時會一直行禮說:「真是不好意思,造成你的麻煩」;而我總是笑著揮揮手說:「這是應該的,別這麼說」。她看我太瘦了,數年前的端午節突然拿了一大串肉粽來,嘴上一直嘀咕說:「很冒昧,是自己包的,不知道合不合醫師的口味、、、」。我本想接口說「多謝你的好意,但不要太客氣了」,轉念一想,卻怕拂了她的心意;最後選擇默默收下,客套感謝兩句。
她接著解釋說,北部粽是用蒸的,用炒熟的糯米做的,米粒分明;粽葉多用筍殼,棕黃色澤,略帶斑點,質地較硬;至於南部粽則是用煮的,直接以生糯米做,粽葉多用月桃葉,綠色,葉面較寬,氣味較香。由於子女們有的愛吃南部粽、有的愛吃北部粽,對內餡偏好亦不同,所以她在端午節至少會包四種不同粽子,以便迎合每個人口味。
聊到粽子經時,她的眼前發亮,彷彿煩惱一掃而空。但我聽下來卻覺得她太執著了,光一個端午節就如此大費周章,這種個性若不焦慮失眠才怪。
我和護理師很有默契的聽她訴說,一邊回想起我近幾年吃的大多是北部粽,難怪與童年家鄉的肉粽口感不盡相同。縱然無法在看診時完全吸收她的料理心得,然而醫病也需醫心,適度傾聽也有益於後續治療。
前兩年農曆年前,她與大女兒提了一盒水果來。她說本來要煮佛跳牆,卻擔心我不敢吃,掙扎許久才改送水果。看她如此苦惱,我其實很想澄清自己「敢吃佛跳牆」,不過卻不敢開口,怕她以後真的煮一鍋來;而我又不能勸誡她「不要再一直煮了」,以免她誤解我嫌棄她的料理,所以那天連我也跟著糾結了。下診後,我和護理師商議對策,日後對於她的美意,一律用中性言詞應對,不刻意讚美或推辭,客氣地請她不必費心即可。
另有一次,她認真的告訴我,自家養的放山雞肉質鮮美,有機會要抓一隻來給我;我腦海裡剎時聯想到卡通裡,雞在診間裡跑來跑去的混亂畫面。幸好那場景迄今未曾出現。
前幾年我不良於行,走路得撐枴杖,爬上巴士都很吃力。某次阿水嬸卻和小女兒同來,送了一大箱屏東老家栽種的芒果。我感動之餘卻心中叫苦,最後只得搭計程車回家。那趟路途儘管艱辛,但是心裡暖暖的。
偶爾有人會送禮物、卡片給醫師,對我來說重點不在多寡或是否自製,而是患者及家屬的心意。相較於有些看診時愛理不理、連招呼都不打一聲的患者,阿水嬸的熱情毋寧是「肯定我的用心照顧」,這是繁忙行醫過程裡讓人愉悅的片刻。
在我身體最虛弱那段時期,有一次她端詳我幾秒後,突然說:「醫師,你實在是太瘦了!我看了實在是受不了。我要好好幫你補一補,讓你長得像我家養的豬一樣。」乍聽她的心願,讓人莞爾。而大女兒連忙打斷她的肆無忌憚,同時一直向我鞠躬道歉,說她媽媽就是心直口快,沒有惡意啦!我只好自我解嘲說:「沒關係,很多人都說我很瘦,颱風天會被風吹走。我現在也看中醫在調養啦了!」
由於阿水嬸實在是太多慮了,我交代子女們輪流陪她出去散步、運動,轉移注意力,培養生活重心,甚至跟街坊鄰居多交流也好,以免獨自在家想東想西,會更鬱悶的。
但有段時間她的失眠卻加重了。原來社區裡有個團體,成員定期聚會聯絡感情,每人貢獻一道菜。但阿水嬸說鄰居都喜歡她的料理,所以後來變成都是她在煮。她還強調「別人都稱讚我的廚藝很好,連附近餐廳廚師都來向我請益呢!」所以最近一直在想,還有什麼新菜色可以讓大家品嚐。
本意是讓她培養人際關係,卻衍生出新的問題,真是始料未及。這種問題我自己有深刻體認,因為我岳母也是社區裡的料理達人,附近的宮廟拜拜、有人嫁娶煮湯圓或滿月做油飯,都會情商她出動,但卻勞心又勞力;我就勸岳母要適度推辭。
當天和護理師婉轉開導阿水嬸,大家輪流作東,比方說一人帶兩道菜,就有很豐盛的佳餚可以吃,不必非得全由她下廚不可,也要讓別人有表現機會啊!女兒更是雙手一攤不以為然說,如果聚會時有人願意主動包辦,既能免費吃一頓又不用收拾善後,她也願意耍耍嘴皮稱讚那個冤大頭。大家聽了都笑了。
老人家應該就是需要一點成就感與虛榮心吧!但那有什麼辦法呢?我們怕她心煩而影響病情,或許她甘之如飴呢。我們只能在她回診時適度建言,但猜想她是聽不進去的。醫療專業遇到人情義理,有些時候也是講不通的。
於是每隔兩個月,我與護理師在候診名單上見到她的名字,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她又要跟我們分享甚麼新鮮事,憂的是她又準備了甚麼料理來?這次要改用甚麼口吻開導她「不要太熱心」?有時是醫院外頭買的蛋糕、麵包也就罷了,但更常是整鍋雞湯、米糕、麻油腰子湯、燉豬腳等等,我們實在吃不消啊。
由於我在台北看門診後並非馬上回家,有時會順道去辦點事,不方便攜帶那些湯湯水水的料理,於是那些食物常變成護理師們的晚餐。久而久之她們不免開始抱怨:「阿水嬸不是說,要把你養得像豬一樣嗎?俗話說『豬沒肥、卻肥到狗』,怎麼你沒有肥,最後卻肥到我們了?」對於她們的質疑,我只能報以狡黠的微笑。
近幾個月來,阿水嬸回診時多了一位時髦的孫女陪伴。雖然小女生說話有點百無禁忌,感覺上卻頗得奶奶歡心。某天阿水嬸嘆了口氣,我和護理師試探是否有甚麼新的煩惱?結果她居然伸出雙手說:「我孫女幫我畫了漂亮的指甲,但幾個子女們好像都沒人發現耶!」 我和護理師眼神交會,默契十足的各自拿起手機,異口同聲說:「真漂亮!我要幫妳宣傳!」
待她離開診室,我倆相視一笑。她的煩惱終於不再侷限於「要煮甚麼料理了」!她也是很期待漂亮的。雖然我很難治好她的多慮與失眠,也還沒變成像豬一樣肥的醫生;但能讓她看診時心情開朗,也算是一種進步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