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女醫師其實./別糾結於母奶量!4方法判斷寶寶吃飽沒
身為母奶媽媽,最近也常會關注身邊家有新生寶寶的媽媽們的心聲。
最近聽到一個朋友的經驗,覺得好心疼……她說她有母奶,也想親餵,寶寶也會吃,但是婆婆一直說,親餵沒辦法知道寶寶吃了多少量,所以一定要她擠出來餵。後來乳房少了吸吮的刺激,奶量就越來越少了。而另一位朋友,則是被要求不要一直抱嬰兒,結果寶寶常常哭鬧,卻一直被責備說是母奶量不夠,或沒有營養,寶寶餓了才哭鬧。
寶寶真的是餓了嗎?我們到底要怎樣知道寶寶吃的夠不夠呢?
其實每個人的食量都不同,每個寶寶也是不一樣的。硬是糾結在奶量的數字上,其實是沒有必要的。而寶寶有沒有吃飽,有很多可以判斷的方式。
1.觀察尿布: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了!無論是母奶或配方奶,一天當中只要有達到5到6片濕尿布,就表示寶寶那天吃的奶量是足夠的哦!也可以觀察便便,喝母奶的寶寶出生約第2~3天後大便就會由黑色(胎便)轉為黃綠的過渡便,之後就是稀稀黃黃的大便,次數因人而異。全母奶的寶寶,有的一天大十幾次,而我女兒則是七到十天才大一次,只要大便的顏色,型態正常,就不用擔心!
2.吸奶時觀察乳房和寶寶的動作:當寶寶吸吮時,可以豎起耳朵聽聽有沒有吞嚥聲,或可以觀察寶寶下巴的動作,是快速的在吸或舔還是有一口一口在吞嚥呢?或是摸摸乳房,如果有漸漸的鬆軟,也表示母奶有被寶寶喝下去哦!
3.吃奶後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寶寶吃飽了,他可能會將頭轉離乳房,對含乳沒興趣,露出滿足的表情,放鬆四肢與手掌進入睡眠等等反應。
4.觀察發育:在定期的嬰幼兒健康檢查中,只要寶寶的成長曲線都在正常範圍值內,爸媽就可以安心啦!寶寶手冊裡都有身長曲線表可以查哦!
正常足月新生兒的胃容量不大,少量多餐是很正常的現象。初乳的分泌量不多但是富含營養,每一到三小時喝一次,甚至像我女兒一直到三四個月大時,一天有時還是會吃到十二三次,都是正常的哦!希望媽媽們對自己要多多有信心呢!
在我們的長輩當母親的年代,配方奶剛引進台灣,那時候甚至會有配方奶比母奶更好更有營養,有錢人喝配方奶,窮人才喝母奶的觀念。這些錯誤的觀念近幾年才漸漸開始被矯正,但婆婆媽媽們可能就沒有更新資訊,結果就干擾到我們這一代的媽媽們的母奶之路。
當然,如果真的有不得已的狀況無法餵母奶也不用太難過或有罪惡感,有愉快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寶寶哦!但如果是奶量或哺乳姿勢等等的問題,別太早放棄,現在也有專門的哺乳諮詢門診,給專門的醫師看看,會很有幫忙哦!

急診女醫師其實
前台大醫院急診主治醫師,成人(ACLS)與小兒高級救命術(AP/PALS)指導員。
曾於台大,慈濟,榮總工作,也曾待過多個區域及地區型醫院,看遍急診冷暖而成立了臉書粉絲專頁-「急診女醫師其實.」,以畫筆呈現人性故事,及將醫療專業知識化為有趣的小漫畫而擁有十幾萬粉絲。著有《急診室SOP》一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急診女醫師其實./吃止痛藥怕傷胃 改打針可行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小嬰兒發燒 跟大人的嘴巴有關!
急診女醫師其實./抗生素沒吃完 自我感覺良好就停藥?
急診女醫師其實./發抖、手腳冰冷 發高燒前會打寒顫?
急診女醫師其實./傷口縫合 找親友作陪好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腸子黏在一起?可能肚子打開過!
急診女醫師其實./鼻胃管怎麼放?用吞的
急診女醫師其實./插鼻胃管急救?誤會大了
急診女醫師其實./把急診病患分流到小醫院去
急診女醫師其實./評鑑作假害了急診
急診女醫師其實./沒有人喜歡讓自己的病人在那邊等!
急診女醫師其實./產後憂鬱症
急診女醫師其實./寶寶老是被叮一大包?原來是血管性水腫..
急診女醫師其實./懷孕期間喝咖啡會怎樣?
急診女醫師其實./感冒能餵母乳嗎?
急診女醫師其實./胃痛、胃酸逆流,光吃胃藥是不會好的!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