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比燒餅、油條還罪惡,熱量最高竟是它!一圖看懂中式早餐熱量排行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葉勝雄

葉勝雄/兒科醫生的已讀不回

葉勝雄

兒科醫師


圖/ingimage

現在網路越來越發達,尤其是臉書,如果醫生使用中文本名或開粉絲專頁,就很容易被搜尋到。也因此常收到不認識的人透過訊息問診,久而久之,連簡單的問題都決定「已讀不回」了,為什麼呢?

一、簡單的問題常緊接著複雜的問題:舉例來說,一開始可能問體溫幾度以上算發燒?接著就變成發燒該怎麼辦?最後就變成我的孩子為什麼發燒了。其實簡單的問題,上網查一下就可以知道答案,比透過網路問醫生更快。複雜的問題,則是直接看醫生比較快。

二、描述不一定精準:即使是面對面看診,醫生也都要再對症狀的描述加以確認,並判斷嚴重度。例如發燒、咳嗽、痰、鼻涕、鼻塞,並不是簡單區分成有或沒有就好,咳嗽可能是氣喘,痰可能是倒流的鼻涕。有的家屬說的鼻塞,是指鼻腔塞滿鼻涕,而不是鼻黏膜腫脹。

三、家屬沒注意到的症狀,反而更重要:看醫生的價值,其實就在於發現家屬沒發現的問題。即使家屬透過網路描述了所有感冒的症狀,醫生還是需要透過身體檢查才能排除比感冒更嚴重的疾病,例如透過耳鏡檢查是否有中耳炎,透過聽診器聽看看有沒有肺炎等等。

<br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四、即使是單純衛教,也要因材施教:家長對於小孩發燒的處理,其實存在兩種極端,有個人即使燒很高還是不想退燒,有的人一點點燒就非常緊張,醫生在作衛教的時候,其實就是要把這兩種人的距離拉近一點。很多時候,醫生是透過問診時的觀察,來了解這一切,這是網路問診無法取代的。

五、醫生不能越俎代庖: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家屬在看完A醫師後,透過網路問B醫師問題。其實不管如何,A醫師有親自看診,B醫師都應尊重A醫師的判斷,除非B醫師也有親自看診,否則不適合去評斷A醫師的處置。

說了這麼多,應該開始有人會想,既然醫生不愛回答陌生人的問題,又為什麼要在網路上容易被找到呢?因為可以:

一、追蹤現有的病人:網路是很方便的工具,有些老病人,看到臉書上全家出遊的照片,大概就知道病已經好得差不多了。有些病人則是會透過網路回報轉診後的情況,速度比醫院之間的轉診單回覆還要快。最特別的經驗是,一個因為發燒來看病,意外被診斷出有斜頸的寶寶,在歷經五個月的物理治療和居家復健後,已看不出有斜頸,媽媽特別透過網路訊息表示感謝,也讓人十分感動。

二、找回老朋友:其實醫生也和一般使用者一樣,可以透過網路的連結,找到許多失聯已久的朋友。透過網路,醫生和醫生之間也能很快地傳遞訊息,例如流感流行趨勢的升降,最快感受到的就是在第一線看診的醫生了。

三、網路衛教:在網路上,尤其是互動頻繁的社群網站,衛教之後的回饋非常即時而且直接,正反都有,甚至偶爾還會遇到來踢館的網友。這方面的磨練對醫生來說也是一種收穫,以往投稿一篇文章刊登到報紙上,到底有多少人看到?看懂不懂?看完以後有什麼反應?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另外,寫衛教文章可以幫助很多人,回答訊息只能幫助一個人,這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因此,喜歡衛教的醫生不一定喜歡回答訊息。

網路是很好的工具,但很多時候,網路還是有網路的侷限。面對面看診可能只要十分鐘,但藉由網路溝通,醫生光是要釐清病情,一來一回就不只十分鐘。更何況,缺乏身體檢查,醫生對病情也無法完全掌握,充其量也只是一個比較有醫療經驗的網友而已。除非醫生一天有48小時,否則還是會存在許多「已讀不回」的訊息的。

網路 衛教 葉勝雄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