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初學者天天堅持慢跑5公里卻想睡?達人:「隔天跑」比每天跑更健康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亮恭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讓失智症患者處在一個情緒平穩而沒有壓力的狀態,是照護的關鍵,一旦病患在場域中感受到壓力,焦躁、不安、幻覺與妄想可能都會一一上場,這些部分正是失智照顧最困難的挑戰。
讓失智症患者處在一個情緒平穩而沒有壓力的狀態,是照護的關鍵,一旦病患在場域中感受到壓力,焦躁、不安、幻覺與妄想可能都會一一上場,這些部分正是失智照顧最困難的挑戰。
圖/ingimage

陳先生是早期失智症的患者,原本個性較內向,罹病後也不太願意參與活動,生活起居仰賴陳太太照顧。而陳太太慣於以命令口吻,反覆叮嚀、指正或責罵「提醒」陳先生完成生活上的常軌。兩人在診間常有衝突,不是拌嘴,而是真的吵架。

言語沒惡意 口氣遣詞是問題

陳先生看診總以平穩口氣敘述他的生活,除了睡眠狀況,能吃能喝,天氣好會去運動。話還沒說完,陳太太就指著陳先生斥責「你說謊!你哪有出門!都是我跟在你身後收拾爛攤子」,陳先生跟著也回敬「妳不要吵!妳不要這麼囉唆!」

你一言我一語,雙方音量漸大,陳先生露出暴躁的神情與舉措,陳太太憤怒地指責,就這樣不可開交。

婚姻關係中,許多夫妻或許也有類似的情境,妻子常常整天不停提醒、告誡、指正生活上各種看不過去的部分,先生的生活習慣在她眼中總有各種不足需要修正。

這些言語都沒有惡意,但遣詞造句與口氣都不太會讓人感受到關心,家庭中總有維持關係的機制,許多的先生學會充耳不聞以減少衝突。

然而,當先生變成失智症患者後,不僅記憶變差,連情緒控制也變差,加上持續感受言語所造成的壓力,進而表現出許多情緒與精神症狀,持續的焦躁不安、被害妄想等等困難的症狀一一出籠。

失智症的照顧需要很多技巧,照顧者理解並接受病患狀態是最基本的一步。由於記憶衰退,病患需要反覆提醒,回答過數次相同問題的人,容易喪失耐性,而病患由於忘記前面的對答,只覺得為何對方沒有耐性而兇悍,跟著自己的脾氣也上來,生活成為一個充滿壓力的情境。

病患情緒難穩 恐生精神症狀

病患情緒若難以平穩,許多表現逐漸變成困擾的精神症狀,照顧者若無法讓失智患者感受到自在的生活狀態,各種行為表現與精神症狀會成為最棘手的挑戰。

我勸過陳太太很多次,但換個角度想,她的個性已經幾十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當看不慣的事情反覆發生,她也克制不住自己,雖然心裡沒有那個意思,但情況就是走向惡性循環。

陳太太覺得很不甘心,為什麼大家都同情陳先生而一味要求她改,對於陳先生卻沒有責難,那個不甘的神情連同在眼眶打轉的眼淚,充分體現了她的委屈。

讓失智者情緒平穩 最難挑戰

然而,讓失智症患者處在一個情緒平穩而沒有壓力的狀態,是照護的關鍵,一旦病患在場域中感受到壓力,焦躁、不安、幻覺與妄想可能都會一一上場,這些部分正是失智照顧最困難的挑戰。

失智照顧充滿困難,我一向對於失智病患的家庭照顧者充滿敬意。他們陷在無解的情緒困境中,不是外人幫得上忙,少動口是這個情境下關鍵一步,但心中過不去的關卡,也不是說說就能解決。

(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失智症 家庭照顧者 陳亮恭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