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70餘歲葉太太糖尿病多年,但血糖控制起伏不定,對於醫師的醫囑建議總有自己的想法,一進門就可聽到她抱怨治療不見效,每個醫師都搞得很頭大,也不知為何病況難以控制。
醫師一位換過一位,而到了我的門診,言談中,她對其他醫師並沒有什麼批評,只是苦於難以控制的血糖。
或許是交談上的共識,葉太太同意接受胰島素治療,來回幾次調整之後,血糖相對變得穩定。然而,好景不長,幾個月的穩定後又出現類似的狀況,在短短數個月間,藥物劑量使用的調整範圍有點不太合理。
每次就診,診間總是上演類似的對話,葉太太覺得自己很命苦,已經沒吃東西,為何血糖不見控制。談到運動,葉太太更是皺著眉頭搖頭,說自己沒時間,她必須照顧孫子,她放不下單親的孫子,每天做家事已經累翻,一次就診可聽到4、5次命苦。
「你也放棄我 我寧可不治療」
最近一次就診,血糖狀況令我昏頭,提出要幫她介紹新陳代謝科醫師,當我低頭從門診表上尋找轉診醫師時,她卻掉下眼淚說:「你不要放棄我好嗎?我的命很苦,如果你也放棄我,我寧可不治療,死了就算了吧!」 坦白說,她的舉動嚇到我了,連忙解釋,轉診目的不是放棄,而是這種起伏不定的狀況或許有更好的處理。
但這止不住她的眼淚,仔細探究,她其實飲食沒有妥善控制,更沒有積極運動,因為她準備全家的餐食,捨不得丟棄食物,而其他子女的探訪也帶來更多零食與補品,她總覺自己命苦,多少會用零食與休息慰勞自己,而非忌口與運動,血糖的起伏其實與她該段時間情緒的狀況有關。
最終,我沒能轉介她給其他醫師,我認為合理的轉診卻引來她激烈的反應,確實讓我嚇了一跳。
原來病患對於醫師的依賴及害怕被放棄的心思,如此沉重,或許是葉太太的狀況特殊,心中有許多的愁苦與放不下,看診是她有限的機會能對人訴苦,平日的她無法對人訴苦,所以總在就診時釋放大量負能量。
主治醫退休 患者從此不服藥
而近日又聽聞,一位紅斑性狼瘡患者因原主治醫師退休,就索性從此不看診、不服藥,一個月後被送往加護病房,命在旦夕。
原本我也很難理解,對於如此重大的疾病,為何因醫師退休做出如此輕率的決定?但從兩個病患的例子來看,醫病之間的關係確實非比尋常,特別是慢性疾病的長期夥伴合作,共同治療與控制疾病也是生命中一段重要的關係。
醫病建立穩固關係 不容忽視
慢性病患3個月一次的就診,一年4次碰面,每次碰面交談,其實都是有意義。病患看診時其實不太會帶來好消息,不是有新的症狀就是藥物反應,「穩定」是醫病雙方共同的追求,把握3個月一次與醫師的交談,看診常常就變成處理負能量的過程,同樣問題的訴說、反覆詢問確認,雖是醫病的日常,但其間所建立的穩固關係不容忽視。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陳亮恭/醫師怎麼這麼凶?疫情下的溝通困境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