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亮恭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圖/ingimage
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圖/ingimage

飲食與各國的文化及養生觀有關,古人的養生很大部分是透過對世界的觀察,是具地球觀的一種思維,所以《黃帝內經》寫道:「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其中強調人要順著自然的變化而調整,從飲食作息乃至於情緒等等都要順應自然。

《黃帝內經》也鼓勵以榖類及蔬果為主食,但不可缺少肉類,內容寫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顯然,古人重視各項食材調和,飲食調和得當可補精益氣。

然而,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卻認為:「常須少食肉,多食飯。」這奠定飲食文化中以米飯為主食的基礎,多吃肉被視為不養生的飲食方式。

南北朝的《養生延命錄》中則記載:「人食肉,不用取上頭最肥者。」顯然,南北朝時醫師們認為肥肉對健康有害,但也沒有禁忌吃肉。

古時吃肉大不易 仍鼓勵長者多吃

以古代的食物來源觀之,吃肉還真是件大事。古時候農業與畜牧業不比今日,糧食產量不及今日三分之一,也難有充足的飼料豢養食用動物。

所以,古代人的蛋白質來源應該是比較偏重在植物性蛋白,古籍上常把幾種主食並列,例如「菽粟」,意即大豆與小米,或「菽麥」,指大豆與麥子。

但人類年長後,可能需要更多動物性蛋白質,維持健康或強健體力。所以,《禮記》寫到「六十非肉不飽。」這是對年長者的特殊考慮。

「健康老化」足量蛋白質更有活力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5年出版「全球高齡與健康報告」,內容重新定義「健康老化」,把健康老化視為一個發展與維持功能的過程,進而強化晚年的健康,而強化個人功能儼然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課題,健康老化特別在意的便是避免失能失智的狀態。

西方「健康老化」的策略當中,飲食與運動成為養生主要核心,而現代健康老化因應平均餘命的增加,更在意生命能否有活力,不希望自己成為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世界衛生組織與自然養生的想法不同,更重視足量蛋白質的攝取與阻抗運動訓練。

許多長者退休後專心養生,把中年期想減的體重、少肉多菜的飲食習慣都落實在退休生活,結果快速消瘦,造成肌少症與體力衰弱,瞬間顯得衰老,反而增加了跌倒與失能的機會。

退休養生「仙風道骨」 反得肌少症

古人老後生活單純,活動範圍不大,所以對肌力與活動力的要求低。今日長者生活樣貌多元,而且還希望可以更活躍,自然不是古人的養生觀所因應的眼光。時代的變化,我們對晚年生活也有不同的目標,維持足量蛋白質攝取輔以充足阻抗運動,比起仙風道骨的老翁,現代人或許更期望一個強壯而活躍的長者。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蛋白質 養生 肌少症 失能 失智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