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社區在地化服務 盼長照2.0烹出好菜
議論許久的長照2.0終於上路,然而許多服務與問題並沒有一覺睡醒而改變。長照2.0的政策中帶有許多的創新規畫與政策目標,自然也非一蹴可幾,然而政府確實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希望能穩健的邁向正確的方向。
許多人在長照2.0規畫過程中論述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角色,也談及民間產業的發展,以目前的規畫來看,很清楚的架構是:中央籌措預算與規畫制度、地方規畫服務與整合平台,民間是實體服務執行。長照的本質是社區在地化服務,中央政府僅需提供穩定財源與整體規畫,對於服務的輸送著實無須過度著墨,畢竟各個社區之間均具有差異。
建立整合平台 地方是關鍵
比較關鍵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必須要建立醫療與照顧整合的服務平台,創造一個以民眾為中心的服務體系,讓社區中各類型的長照服務提供者能充分合作;而民間團體在穩定的經費與政策架構下,全心針對社區中每個失能個案提供優質服務。
長照2.0創造了些新名詞,ABC是大家琅琅上口卻一直搞不太清楚的。我個人認為不必過度執著於ABC,而是回頭檢視長照服務法當中的規範,將長照服務單位依照服務內容分類即可。長照2.0一共要推動17項服務,坦白說,民眾期待的應該是社區當中可以完整取得這些服務,對於服務由ABC哪一層取得應該不太關心。
社會安全體系 界線須模糊
可以預期社區中的長照服務提供單位將依照他們的發展量能擴充,最理想的狀況是社區中完整具備各項服務,民眾可以很方便的取得所需的服務,在這個狀況之下,ABC單位之間的界線勢必模糊化,但這才是民眾之福。
政府冒著爭議,辛苦籌措了300億元投入這個不准失敗的政策,除了建立成社會安全體系,民間也期待長照產業發展的可能性。但坦白說,這種支付條件與經營成本透明的服務體系,以及具有高度公共化的政策架構,不易形成產業規模。
跨出第一步後 才是關鍵
民間業者應換個角度詮釋這個現象,長照2.0的17項服務是政府承諾民眾的基本生活安全保障,但在這17項之外仍有許多服務能提升民眾生活品質,而這便是壽險公司推動商業長照險與民眾自費的可能市場,產業發展的可能性應在這部分,而非政府支付的17項服務。
長照2.0終於跨出第一步,這一步跨出前雖然紛紛擾擾,卻是現況下可以端出的最好菜色。政府作為一個好廚師,可不能只靠這一道菜,後續的挑戰才是關鍵。
從產業來思考 謀長遠之計
國外經驗指出,穩定的財源才能有效帶動業者投入,而支付條件設計更攸關成敗。政府與民間若能以產業思維來思考長照服務,提供從業人員具有職涯未來的工作環境,不是單純的保障薪資至某個水準,明確以職涯未來作為吸引人才誘因,讓更多的優秀人才持續,才是全民之福。另外,長照2.0的創新服務仍有部分欠缺操作方式,也與既有政府服務重疊,後續整合也是重要工程。
(本文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陳亮恭/醫師怎麼這麼凶?疫情下的溝通困境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