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清淡 高血脂照樣來敲門
別以為吃得清淡從此與膽固醇絕緣,許多人對於膽固醇的認識一知半解。元氣講座「都是膽固醇惹的禍」與輝瑞大藥廠合作,邀請專家為讀者建立正確的血脂觀念。
總膽固醇超標 先別急著緊張
50歲到79歲的民眾,高膽固醇的盛行率約為20%到25%之間,若從男女性來分析,女性過了更年期後,高膽固醇的比率比男性高。不過高膽固醇並不一定代表「身體不及格」,常有患者看到「總膽固醇」顯示超標就嚇壞了,其實,總膽固醇的計算方式,是將三酸甘油脂除以5,再與好壞膽固醇相加,得到的數值;若是總膽固醇超標,但是因為好膽固醇含量多,其實不必太擔心。
膽固醇無辦法溶解於血液中,必須與「脂蛋白」結合,從血液中運送到身體各部位,與脂蛋白結合會出現四種類型,分別為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中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容易堆積在血管內,久而久之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斑塊一旦剝落,就可能會出現中風等風險。
王宗道解釋,膽固醇在血液中是採取「顆粒的方式」存在,顆粒大的膽固醇密度比較低,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堆積在血管內,當這些低密度的脂蛋白愈被分解後,顆粒就會逐漸變小,顆粒小的膽固醇密度比較高,就會成為高密度脂蛋白。
換句話說,膽固醇是被這些不同大小的顆粒攜帶,顆粒大的脂蛋白會把膽固醇攜帶到血管上使其沉積;顆粒小的脂蛋白攜帶的膽固醇,就像是垃圾車一樣,能順利通過血管,把髒的膽固醇順利帶到肝臟去代謝掉。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壞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則是「好的膽固醇」,主要與他們能否協助膽固醇送到肝臟代謝有關。
三酸甘油脂增 好膽固醇降低
講到膽固醇,一定會講到三酸甘油脂,當三酸甘油脂高的時候,也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壓低好膽固醇的數量,一旦好膽固醇數量減少,表示人體沒辦法一如往常代謝膽固醇,統統堆積在血管上。
如何提高好膽固醇,只要把三酸甘油脂降低就可以了。三酸甘油脂的來源,主要是澱粉、醣類、甜的水果等,因此,飲食控制上,最直接會影響的是三酸甘油脂的攝取。
不過,國人飲食西化,三酸甘油脂超標的情況嚴重,若是超過500g/dl以上,應該要立即治療,否則會有肝臟炎、心血管疾病的情形。
堅持不用藥 累積血管傷害
膽固醇對於人體的影響是以年來計算,時間愈長對心血管造成的風險愈高。當飲食、運動控制無法降低膽固醇,必須投藥治療。很多患者認為吃藥會傷血管,實際上沒有吃藥才會傷害血管,降膽固醇藥物能協助將血管壁上斑塊消除,若置之不理,斑塊不斷累積,傷害的是血管。
也有人會問,膽固醇高要一輩子吃藥嗎?王宗道說,藥物必須要連續吃半年,才會看見效果,若是沒辦法維持半年以上,就根本沒辦法消除斑塊,藥物也沒有效果。
現行最有效的降膽固醇藥物以史達汀藥物為主,健保署也已依照各種風險族群提出給付的條件,同時,患者也需要戒菸、運動,降低膽固醇存在於體內的風險,才能遠離高血脂。也建議有家族遺傳的族群,最好年年檢查血脂,一般成人則建議五年檢查一次。
■膽固醇小辭典
總膽固醇
三酸甘油脂÷5 再與好壞膽固醇相加= 總膽固醇。
(正常值為為130到200mg/dl)
脂蛋白
脂肪被人體吸收後,由肝臟被製作成膽固醇,被包覆在脂蛋白中,並送至血液。脂蛋白分為4種類型,分別為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
又被稱為「壞膽固醇」,含60%到70%的膽固醇,主要是將膽固醇由肝臟帶到周邊組織,容易在血管中沉積,造成動脈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HDL)
又被稱為「好膽固醇」,含20%到30%膽固醇,主要是將膽固醇由周邊組織帶回肝臟代謝,避免膽固醇沉積在血管中。
三酸甘油脂
從飲食中攝取或從肝臟自行合成,正常值應在200g/dl以下。
資料來源/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 製表/陳雨鑫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關節比氣象台還準! 身體這3地方變天就容易跟著痛
「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抗癌名醫教你降低患病風險
有高血壓別睡超過8小時!研究:中風危險遽增
猛打哈欠是不是大腦「缺氧」?醫生突破迷思
習慣吃飯速度快怎麼辦? 6招助養成細嚼慢嚥習慣
總是在半夜在同一時間醒來…你可能要看醫生了
陽光露臉別被騙了! 慎防溫差傷心 8個好習慣讓心臟更強壯
冬天運動可以燃燒更多脂肪加速減肥?專家告訴你答案
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癌變!身體出現3大警訊要當心
「怎多一隻腳…」阿嬤晨運完洗熱水澡 竟然中風了
令你生病甚至死亡 美國抗癌名醫指出損害健康的關鍵
大家都知道扭傷要冰敷 但是正確步驟和原則你懂嗎?
居住環境PM2.5濃度高 研究指罹患眼睛疾病風險增6%
有助緩解憂鬱和焦慮 研究稱這項運動比其他運動更有效
棉花棒直接擦拭傷口好嗎?醫師解惑5大錯誤觀念
Line瘋傳「醫管局」籲喝水預防流感 衛福部急澄清
冷氣團發威!專家建議剛起床先做這件事禦寒
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專家:即使乾淨一樣爬上身
天冷泡湯正是時候?皮膚科醫師提醒7種情況得留意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冷天來杯咖啡讓身體熱起來?學者:反而不利保暖
健檢報告有看沒懂?這樣看懂你的糞便檢查報告寫什麼
韓國研究:1天刷牙3次 心臟衰竭風險降12%
研究:罹患這疾病患者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有心臟病風險
定期全身健檢無法減少死亡率?醫師4點詳盡分析
病毒濃度更高!美國研究:肥胖者可能使流感疫苗作用減弱
天氣轉冷注意保暖 醫師提醒吃飯配紅、黑色食材助暖身
未來罹患癌症風險可能增7倍!研究揭這些患者有隱憂
喉嚨微痛、快感冒喝薑茶 為何反而症狀加重?
偏頭痛發作 為何吐一吐就好了?
猜你喜歡
有效改善血液黏稠 一天中3個時間記得要喝水
人並非慢慢老去的 史丹佛研究:衰老發生在3個轉折點
演藝圈又傳憾事!CEO美模腦瘤病逝 享年39歲
輕度脂肪肝也可能癌變!身體出現3大警訊要當心
郭彥甫險休克劉畊宏即刻救援 醫:再晚2小時就不行了
一頭白髮的基努李維女友 暢談為何拒絕染髮
薯條倒餐盤吃 速食店員工揭真相勸:最好不要
總是在半夜在同一時間醒來…你可能要看醫生了
素食網紅吃一口肉後「崩潰」改宣揚肉食主義激怒粉絲
台南名醫唐心北登山驟逝 親友病人不捨
創立全台第一個乳癌病友團體 醫界「雷公」陳楷模辭世
進急診室小心4大地雷!2大謊言絕不能說...
影/上完廁所有異樣感 他用手拉出10公尺活寄生蟲
6度罹癌 日81歲資深演員梅宮辰夫病逝
「餓死你的疾病,餵養你的健康!」抗癌名醫教你降低患病風險
「紙廠倉庫堆花生?」蔡總統您的一驚可能值2400萬
搶打公費流感疫苗 全台亂象頻傳
「自然療法大師」51歲身亡 看看風靡的養生法有多雷
手機電量10%掉超快、1%卻異常耐用?解析手機電池的判定準則
令你生病甚至死亡 美國抗癌名醫指出損害健康的關鍵
第二階段公費流感疫苗今開打 聯醫:兩種情況不適合打
女星心臟痛掛急診 竟被醫生笑:「你知道心臟在哪嗎?」
有高血壓別睡超過8小時!研究:中風危險遽增
長蝨子是因為身體不乾淨?專家:即使乾淨一樣爬上身
沒錢看醫生!部分美國人吃魚類抗生素治病
男雙手發黑疑「血栓」跑急診 醫要他去洗手秒治好
她3度就醫未揪出麻疹 今確定住院期間害護理師遭感染
冬天運動可以燃燒更多脂肪加速減肥?專家告訴你答案
海帶為什麼要打一個結?營養師揭露2原因
Line瘋傳「醫管局」籲喝水預防流感 衛福部急澄清
頂級貨色組成僅31元!雲林營養午餐讓台北上班族掉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