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懷宗/環境太乾淨會損害免疫力,真的嗎?
衛生假說的理論是這樣解釋的,人類生命早期免疫系統的形成(特別是5歲以前),必須建立在微生物暴露的良好環境中,如果現代社會太乾淨、太衛生了,這就意味著幼兒在生命早期接觸健康菌群的可能性變小,因此就會對過敏的抵抗力較低,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如同孩子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長大後就愈不能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理論是一樣的。然而,我們看到許多對衛生的敘述,例如: 家用肥皂/牙膏含殺菌劑、孩子餐具用酒精消毒、空氣中亂噴消毒水、不准去草地上玩以及不准在家養貓狗等等,對不起,這些都不是衛生的正確概念,而是錯誤的衛生觀念。所以,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難道正確的衛生觀念也會導致小孩免疫力有缺陷? 你信嗎? 以後吃飯前不洗手! 東西掉地上,可以撿來吃! 全家不必公筷母匙! 小孩過敏率就會降低,筆者首先不信。
根據2021年7月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就提到,有關現代社會講求乾淨衛生,才導致兒童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理論已經過時,更應該被丟棄。該篇論文主要作者為倫敦大學學院臨床醫學微生物中心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Graham A.W. Rook),他指出了四個重要的研究結論,反駁了所謂衛生假說。
• 首先,現代水泥建築物中(辦公室或家裡)發現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們免疫進化所需的微生物(unnatural microbiota)。
• 其次,疫苗除了可以保護我們免受病原菌(壞菌)的感染之外,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因此我們不需要為了要增強免疫力,去接觸病原菌,甚至有些人會面臨死亡的風險。
• 第三,科學界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天然綠色環境中的微生物菌群對我們的健康特別重要(natural environment)。現代建築物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接觸的自然環境,甚至會讓人產生疾病(稱之為:病態建築症候群)。
• 最後,流行病學家發現打掃家庭衛生與健康問題(例如過敏)之間的連結,不是因為環境太乾淨所引起的,而是由於肺部暴露於清潔產品下所引起的,這些清潔產品會促進過敏反應的發生。
進一步分析這些發現,完全符合人類的進化和歷史進程中,所看到的現象,那就是兒童要發展出良好的免疫系統,就必須在他們的腸道、皮膚和呼吸道中發展出健康的菌群,而這些有益菌群主要來自於(1)接觸健康的母親(自然產、喝母乳、和媽媽抱抱),(2)其他家庭成員的正常接觸(父親、兄弟姐妹、祖父母),(3)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在草地上玩、呼吸新鮮空氣、郊遊踏青、戶外運動),以及最後(4)施打疫苗。
最後,筆者要強調的是,乾淨與衛生是好事,特別是為了防止疾病的感染與傳播,所以需要針對最常參與感染傳播的手和某些特定的物體表面(把手、按鈕、桌面、水龍頭等等),進行清潔,甚至在新冠肺炎時要戴口罩等等,這些都是正確的衛生觀念,在本篇論文中把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叫做Targeted Hygiene ---亦即有目標、有方向、有科學根據的衛生觀念,而這些正確的衛生行為和接觸母親、家庭成員、自然環境和疫苗以便獲取我們需要的免疫力,完全不衝突。所以倫敦大學學院感染科名譽教授魯克醫生在結論中提到,採取正確的衛生行為是必要的,並且應該停止並丟棄,將衛生誤認為是免疫調節紊亂的原因之一。
Journal Reference:
1. Graham A.W. Rook, Sally F. Bloomfield. Microbial exposures that establish immunoregulation are compatible with targeted hygien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21; 148 (1): 33 DOI: 10.1016/j.jaci.2021.05.008

潘懷宗
文字工作者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潘懷宗/美國史上第二個接受全臉移植,換臉11年後公開露面說了這句話
潘懷宗/如同量血壓、測膽固醇…美國領先全球研究:抽血診斷憂鬱症,並預知抗鬱劑療效
潘懷宗/標靶藥物有沒有效可預知?透過基因檢測,大腸癌治療可望更精準!
潘懷宗/無針頭也能測血糖和打胰島素?糖尿病患不再皮膚處處是傷口!
潘懷宗/預防缺鐵降中年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率 葷食、素食可吃這些補鐵
潘懷宗/乙醯胺酚成分止痛藥熱銷!孕婦也適合服用嗎?
潘懷宗/素食肉陷阱多!健康吃蔬食,先搞清楚你吃的是天然或加工的
潘懷宗/飲食中補充鋅能幫忙控制高血壓嗎?研究結果給出這樣建議
潘懷宗/研究:孕婦補充DHA早產率顯著減少,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或DHA補充劑
潘懷宗/眼淚是珍珠!一滴眼淚竟可篩檢血糖、驗乳癌和失智症?
潘懷宗/百花齊放花粉熱 2因素加劇爆發
潘懷宗/塑膠微粒污染胎盤,合體塑膠嬰兒誕生?減塑已刻不容緩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真的是這樣嗎?
潘懷宗/老藥新用!抗憂鬱症藥竟可治療攝護腺癌,副作用大減
潘懷宗/逾半塑膠微粒來自5號聚丙烯!而這些日常用品都是聚丙烯做出來的
潘懷宗/心臟病人常因等不到換心就走了!研究找出可望修復心肌損傷的方式
潘懷宗/吃骨鬆藥卻仍骨折?科學家:忽略這個重要因素,骨頭應變力變弱了
潘懷宗/發病前20年就有跡象 抽血檢測阿茲海默症可望成真
潘懷宗/別人有1、2種好菌,它卻有10幾種!神奇的「克菲爾」如何在家DIY
潘懷宗/6個不尋常的新冠肺炎症状
潘懷宗/為何新冠肺炎輕症多、重症少?看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病毒的三角關係
潘懷宗/在家煮飯該用什麼油?為何專家不推薦黃豆油?
潘懷宗/得新冠肺炎會不會死,免疫力決定!具體5招提升你的免疫力
潘懷宗/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到底有沒有藥醫?
潘懷宗/癌症治療時補充保健品 是助力還是阻力?
潘懷宗/內視鏡十二指腸黏膜更新術 有效改善第二型糖尿病
潘懷宗/全球唯一減緩且逆轉阿茲海默症新藥 最快後年上市
潘懷宗/令人恐慌的致癌物 是將藥吞下肚才大量產生的?
潘懷宗/塑膠微粒汙染嚴重,北極下起「塑膠雪」!個人減塑先從喝水做起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