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旦用餐結束就需妥善儲存 專家揭剩菜可以在冰箱裡保存多久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潘懷宗

潘懷宗/鈣片可能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

潘懷宗

藥理學教授


圖/shutterstock

2016年10月11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與食用新鮮含鈣食材來補充鈣質的人相比,服用鈣質補充劑的人,動脈硬化斑塊(plaque)沉積的情況較多,心臟病的風險亦有顯著提高的情形。

此研究作者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臟科的艾琳.米寇斯(Erin Michos) 醫師,受測者共有2,742名年齡介於45到84歲間的成人,研究期間持續長達10年,於研究開始前和結束後皆讓受測者接受電腦斷層掃描(CT),藉以測試並分析其血管動脈鈣化的程度,因為動脈鈣化是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受測者中有1,500名於實驗開始前,從未曾有服用鈣質補充劑的習慣。

研究人員依據每位受測者的日常飲食與服用鈣質補充劑的習慣,將他們分組,10年後將各組受測者的CT結果比較後發現,鈣攝取總量最高的受測者(每天從新鮮食材攝取1400毫克以上),與最低的受測者(每天從新鮮食材攝取400毫克以下)相比,血管鈣化機率(也就是心臟病風險)降低了27%。

此外,參與研究調查的受測者中,共有46%服用鈣質補充劑,與不服用鈣補充劑的人相比,血管鈣化的機率足足增加了22%。

由研究結果推論,當鈣的攝取是來自於天然食物時,攝取量充足就越能避免心臟病。但是,當鈣的攝取是來自於補充劑,超量攝取時心臟病的風險反而就會增加。人體器官顯然能夠區分鈣質來源為天然的食物或是補充劑,而腸胃道在消化和吸收鈣質補充劑時,血中鈣含量也會因此瞬間大量上升,雖然此時,身體也拼死命的迅速恢復血鈣濃度的平穩,但是動脈硬化斑塊沉積的情形已經逐漸增加,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血管鈣化,最後導致心臟疾病的發生。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有類似的研究報告發表,像是2012年5月瑞士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預防醫學研究所的羅爾曼教授(Sabine Rohrmann)發表在心臟期刊(Heart)上的長期追蹤研究指出,從天然的食物中攝取較多鈣質的人會比鈣質攝取量較少的人減少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但如果是利用鈣質補充品來補鈣,卻反而會增加心肌梗塞的發生風險。

羅爾曼教授邀集了23,980位德國海德堡35~64歲的居民參與研究,受試民眾原先都沒有心血管疾病,平均追蹤11年後發現,從天然的食物中攝取較多的鈣質(平均820~1130毫克)的人會比鈣質攝取量較少(平均512毫克)的人減少31%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服用含鈣的綜合補充劑,會比沒有吃的人多了高達86%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若是只吃單純鈣片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則更為顯著,會比沒有吃鈣片的人高出2.39倍。

另一篇是2013年2月份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蕭博士(Qian Xiao),他共邀集388,229位50~71歲的民眾參與,平均追蹤12年,調查分析後發現每天補充超過1000毫克鈣片的男性會提高20%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此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Internal Medicine)上。

另外,2013年2月份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 )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報告也顯示,女性若每天從鈣質補充品攝取超過 1,400 毫克的鈣,可能會讓心臟病風險升將近兩倍。此研究共有61,000位婦女參與,追蹤時間持續 19 年,最終共有 4,000名婦女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約 1,900 名死於心臟病,1,100 名死於中風。

根據調查,台灣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女性平均每天攝取的鈣質才536毫克,男性則為611毫克。而國健署建議18歲以上每人每日鈣的足夠攝取量應在1000毫克,針對此一現象,潘老師建議大家,還是以攝取天然含鈣食物來補充鈣才是正確選擇,因為服用鈣質補充劑會讓血中的鈣濃度出現「瞬間上升」(flooding effect)的現象,對心血管造成負擔;反之,若是從奶類、堅果、豆製品和葉菜類中均衡攝取鈣質,由於身體必須有吸收及代謝的時間,就不容易瞬間造成心血管的負擔。

一杯250cc的牛奶,就含有約250毫克的鈣質,如果有乳糖不耐症,就改吃3~6塊小豆乾或板豆腐,另外,像是起士、黑芝麻、小魚乾、莧菜、芥藍、紅鳳菜等,都是鈣質含量豐富的食材。除鈣之外,維生素K是骨鈣蛋白(osteocalcin)進行羧化作用(carboxylation)所必需的輔助因子,所以平常也應該多吃含維生素K的天然食物,而深綠色蔬菜、高麗菜、乳製品、全穀類、蛋黃等都含有維生素K的食物。

另外,2005年5月份由瑞士伯恩大學( University of Bern)發表在農業與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研究指出,洋蔥內的活性成分GPCS( γ-l-glutamyl-trans-S-1-propenyl-l-cysteine sulfoxide ) ,可以抑制蝕骨細胞 (osteoclast) 的活性,有效減緩骨鈣流失。多吃洋蔥,可幫助減少骨鈣流失。文章中指出,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治療骨鬆的藥物還要好。

<br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2005年11月份由英國醫學會人類營養研究中心(MRC Human Nutrition Research)發表在《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報告也指出,洋蔥內含有微量元素-矽(silicon),矽可以促進骨膠原生成,主要是因為矽本身就是膠原蛋白的輔助因子,也是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所以對於骨質的生成及留住骨本具極佳功效。矽還可以與鈣及維生素D3產生協同作用,促進骨細胞生成,增加骨密度。所以一天攝取200公克左右,大概是一顆洋蔥的份量,就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br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除了多吃高鈣和富含維生素K的天然食物以及多運動、適當日曬外,更應該要避免吃零食、洋芋片、泡麵、香腸、蜜餞、火腿、可樂汽水、罐裝果汁等高鹽、高磷食物,這樣才能減少體內鈣質不必要的流失。

潘老師最後建議大家,可以自費做骨質密度檢測,目前臨床上測量骨質密度是以 T值來表示,若是沒有骨鬆者( T > -1 ),就不需要補充鈣片;如果有骨鬆的病人( T

>>看更多潘懷宗文章

鈣質 鈣片 心臟病 潘懷宗 醫師公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