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精準治療已成癌症治療顯學,提升癌症病人存活希望,但伴隨令人詫異的高價,健保資源有限,近幾年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速度是一般新藥的一倍。根據立委陳昭姿今年3月最新統計,健保給付癌症新藥的中位數約為555天、平均數782天,即便苦等納入健保,也被限縮給付條件。
三箭齊發促進癌症治療
少子化、老齡化社會來臨,預期將來健保費基萎縮、醫療使用增加,健保財務不會太樂觀。癌症希望基金會自2017年即不斷倡議,促進癌症治療可近性必須三箭齊發,分別是「健保改革、資源合理分配」、「創設新(癌)藥基金」、「商保補位健保」,其中商保補位健保,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有些令人期待的展望。
台灣商業保險蓬勃發展,但成本居高不下,原因何在?台灣民眾並不缺乏以商業保險轉嫁醫療自費風險的概念,平均每人擁有健康險保單三到四張、保險滲透率長年位居世界前三名。
健康險跟不上醫療發展
但台灣商業保險多為長年期保單,常見須以壽險為主約,才能添購健康險附約,導致長年期保單理賠無法跟上醫療科技發展,又主、附約讓保費疊加、保障卻破碎。癌症希望基金會調查中,有近一半的癌友認為商業保險轉嫁醫療自費風險的量能不足。
商業保險在自由市場運作,與社會保險本質截然不同,有些商業保險蓬勃發展的國家,常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政策介入市場,以達到保護消費者、促進公平性、可負擔性、獲得醫療服務的公共衛生目標。
澳洲、香港,為了疏解公立醫院壅塞人潮,以政策鼓勵民眾購買商業保險來轉嫁私立醫院費用;新加坡在其健保(Medishield Life)的基礎上外推IP計畫(Integrated Shield Plans),民眾可額外選購私人綜合健保計畫,以覆蓋健保以外的範圍。
商保補位健保政策可期
商保補位健保年底政策經過癌症希望基金會七年多來的倡議,在各界響應、立委協助問政下,終促使健保署正式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動研究論壇,以「強化醫療保障─探討全民健保協同商保的可行性」,展開為期一年研究,以期梳理出最適合台灣的商保補位健保模式,預定在2024年底發表政策建言書,說明相關政策建議。
政策建言若發表後,如何執行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即將於五二○上任的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長期指導癌症希望基金會討論商保健保協作議題,期盼彭教授以其金融與保險的學識與經驗,帶領金管會積極與外部溝通。
更期待行政院成立專責辦公室或委員,並責成衛福部健保署與金管會保險局進行跨部門協作,透過政策介入,加速規畫建置「第二層補位健康險」,讓商保補位健保不再只是理想口號,能夠具體實現。倘若該政策能夠付諸實現,相信能帶給台灣民眾更周全的醫療保障,朝「健康台灣」邁進。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