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精華區

張楊乾 /一度電0.6元,買不買?!

張楊乾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如果有一種發電方式,不但安全、無汙染,而且成本比現行電價便宜50-80%,如此夢幻的組合,國家應該會傾全力來發展,民眾亦樂於接受吧!

這樣的假設,可能還真的存在,如果決策者能把「節能」,也當成一種能源。

根據新北市政府的資料,過去一年執行「智慧節電計畫」時,每省一度電,平均的成本控制在新台幣0.6元左右,不但比國際經驗值0.84-1.5元低,和目前住宅用電平均電價2.85元相較,投資這種發電方式實在是太划算了。

節電值得投資,也絕不只是新北市政府這麼想,在國際上早成為減碳政策的主流。國際能源組織(IEA)就曾分析指出,節能是目前最經濟的減碳投資,並對其寄與厚望,認為要達成2℃的目標,除要落實各國目前提交給聯合國氣候公約組織的自主減碳承諾外,至少還有49%減碳量,要靠提升能源效率才能夠達成。

既然事情被描述地這麼美好,為什麼節能這件事情,市場的接受度總是緩慢,政府去年甚至投入新台幣三十億元,「鼓勵」各縣市去節能呢?

加裝或換裝節能設備,高昂的初始投資費用,以及需要較長的攤提年限計算,才能讓投資者感受到有實際的誘因,都是讓節能設備不易推行的阻礙。舉例而言,目前舊電梯只要加裝電力回生系統,約可以讓電梯節能10%以上;若是裝在電梯使用頻繁的百貨公司,透過電梯剎車所發的電量,甚至可以回生到30%。然而,這項設備必須要以十年期來作攤提,才能得出節電每度只要2-2.5元的結論,對於擁有電梯的業主,除非是外在法規有規範,或是內部經理人對節電有特殊要求,否則會願意擁抱最新節能技術的業主,在台灣社會仍屬少數。

很多人或許想,那如果用補貼的方式,來鼓勵民眾更換節能產品,是否或更具誘因?今年的消費提振措施結合節能家電推廣,帶來了兩萬多件的申請案,近四成民眾拿去買大尺寸但「相對」節能的電視,許多冷氣行裡,現也堆滿因補貼而購買的節能冷氣。在沒有舊換新的配套下,補貼節能家電究竟是推動節能,還是在增加全社會整體能耗,也已經引起討論。

補貼另外帶來的一個反效果,是讓市場傾向等待與觀望。像彰化縣今年補貼農民換LED燈照菊花,申請件數踴躍到只能以抽籤決定,固然有農戶就算沒抽到,覺得自己換也划算,抽不到就買下去;但也有為數不少的農戶,仍觀望接下來是否還有下波補貼。類似的狀況其實不斷地在台灣上演,一等再等,對全體社會投入減碳的進程,其實反有負面影響。

而政府以公權力直接更換節能商品,比如說LED路燈,固然也是立竿見影的另一種方式,甚至有一種說法,指目前真正作到節能的縣市,最有效的其實就是換路燈,換完就很難再有戲了。但在此同時,卻也看到有些鄉鎮,可能因為業者低價搶標,裝上的LED路燈品質參差不齊,不論是輝度、照度或可靠性,引來不少民怨,反讓人質疑技術的成熟度。公共預算的投入,除了價格以外,品質其實更為重要,若不能建立民眾的信心,新技術有時反而容易被扼殺。

如果政策能作適當的引導,利用綠色信貸解決初期投資問題、補貼機制能產生正向偱環並對耗能商品定下落日條款、逐步取消對化石燃料的補貼,在電價上適時反應外部成本,加入健康或是氣候風險的計算、引入碳定價機制,都會讓節能的市場不斷擴大,也會誘發更多節能技術的創新。

0.6元這樣夢幻的成本,不會適用在每一種節能手法,卻是在台灣實際看得到的經驗。也只有喚起社會對節能的重視,台灣才可能走向綠色經濟的全新道路,否則面對氣候危機,恐怕真得等待一場天翻地覆的變革,才可能讓人類繼續存續在這顆星球上。

節能 減碳 電價 張楊乾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