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柏檉/教練式溝通 醫病關係新解方
「教授,我剛又被醫師罵了。」這是常在醫院走動的我常聽到的聲音。
「我血糖又沒控制好,醫師要我這個不能吃、那不能吃,要多運動,可是她不知道我真的很難做到,每次來看診就跟考試一樣緊張。」她說。
「我感覺妳很緊張,看來回診讓你很不好受。那從妳的角度來看,妳知道為什麼控制不好嗎?」我問。
「我不是很確定耶,之前醫師叫我去聽營養師衛教,她講好多,什麼水果要吃一個拳頭大,每天要幾份,每天飯不能吃超過幾碗、幾克,老實說我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做到,也記不住那麼多。」她苦笑。
「那平常有量血糖嗎?」我又問。
「偶爾,我真的很不喜歡被針扎啦,可是我知道這很重要。」她有點心虛的說。
「哈哈,妳可以飯前、飯後量血糖,測試自己適合吃什麼、怎麼吃,就跟減肥要量體重一樣。」我說。
和病患聊聊天 緊張感不見了
「對耶,我記得醫師有跟我這樣說,可是我從來都沒做到。」
不知不覺,她已不再如剛看完診般緊繃,再談了一會兒,她重新想了想要怎麼做,跟我約定,下次回診前至少要把一周要量幾組血糖的目標定下來。我知道她有能力做到,只不過在此之前有沒有好的溝通,影響了她「想不想得到」及「願不願意做」。
雖然我不是專業教練,但我應用教練式溝通來幫助他們。所謂的教練,是新興的職業。根據國際教練聯盟(ICF)定義,教練是「扮演客戶的夥伴角色,透過啟發與創意思考過程,讓客戶自己訂出目標並踏實執行計畫而前進」的職業。教練結合了許多新興的心理學理論而成為完整的職業,教練式溝通有幾個特色:
1.以開放式提問取代指導與命令。
2.富有同理心的聆聽與忠實的回饋,進而創造反思與啟發。
3.能看到客戶的優勢與價值觀,給予具體肯定與讚美,並能將其連結到改變的目標與行動上。
教練式溝通 學習修心的過程
近十年來,歐美有許多研究將教練及教練式溝通應用到醫療,可更有效讓人們改變生活習慣,從根本解決慢性病成因;教練也能扮演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橋樑,改善醫病關係。
近期,北醫公衛所有博士生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執行健康教練研究,發現健康教練的輔導,在三到六個月內幫助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顯著改變,不只血糖控制好,也是「心」的改變。
教練式溝通必須經過學習,不只學習技術,更是修心,想把話講得出口,終究自己的想法也要隨之改變,才能進一步幫助別人改變,這正是企業早就吹起教練式領導風潮的原因。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只在醫療界,從政府、企業、個人,都需要上課、培訓,培養教練式溝通能力。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韓柏檉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從地獄幽谷中走出來,從病痛中得到領悟,個性幽默、風趣,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少,喜歡生活中帶點品味及樂趣。
平時喜歡親手煮咖啡請人家喝,自己則每天必喝烏龍茶。在飲食上精挑細選,不碰罐裝飲料及零食餅乾。喜歡做有趣的事,或把事情變得有趣。愛搞創意,常和太太一起討論研發少油但兼具色香味的舒食防毒料理。
認為「與其排毒,不如防毒」,掌握這個原則,生活自然能夠隨性愜意。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疾病都受情緒影響 韓柏檉:有時候「認錯」就對了
韓柏檉/能不能看中醫?不要隨便斷絕病人對希望的追求
韓柏檉/素食、蔬食到舒食 我每天的抗癌餐盤清單
韓柏檉/抗癌養生18招 天天做常保健康
韓柏檉/實踐這四個字 養生方能長久
韓柏檉/心念與態度 決定晚年生活品質
韓柏檉/懺悔與感恩 抗癌無形的療癒力
韓柏檉/病後領悟 改變自己從Say yes開始
韓柏檉/八年抗病 認錯感恩
韓柏檉/抗癌餐盤 必備食物有哪些?
韓柏檉/吃東西,如何趨吉避凶?
韓柏檉/給我一帖心靈逍遙散
韓柏檉/提高健康勝算 從排毒開始
韓柏檉/找回真心快樂 提升抗病力
韓柏檉/傳播健康 聽得懂、才能做
韓柏檉/公共衛生不高深 「養生」兩字而已
韓柏檉/癌後生活 身體力行的重要
韓柏檉/身心的進與出 健康運行之道
韓柏檉/從罹癌到接納 致力傳播健康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