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少數不需使用農藥的蔬菜!天氣漸熱食欲差,2種涼拌菜吃了不發胖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韓柏檉

韓柏檉/教練式溝通 醫病關係新解方

韓柏檉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教授,我剛又被醫師罵了。」這是常在醫院走動的我常聽到的聲音。

「我血糖又沒控制好,醫師要我這個不能吃、那不能吃,要多運動,可是她不知道我真的很難做到,每次來看診就跟考試一樣緊張。」她說。

「我感覺妳很緊張,看來回診讓你很不好受。那從妳的角度來看,妳知道為什麼控制不好嗎?」我問。

「我不是很確定耶,之前醫師叫我去聽營養師衛教,她講好多,什麼水果要吃一個拳頭大,每天要幾份,每天飯不能吃超過幾碗、幾克,老實說我不太確定自己有沒有做到,也記不住那麼多。」她苦笑。

「那平常有量血糖嗎?」我又問。

「偶爾,我真的很不喜歡被針扎啦,可是我知道這很重要。」她有點心虛的說。

「哈哈,妳可以飯前、飯後量血糖,測試自己適合吃什麼、怎麼吃,就跟減肥要量體重一樣。」我說。

和病患聊聊天 緊張感不見了

「對耶,我記得醫師有跟我這樣說,可是我從來都沒做到。」

不知不覺,她已不再如剛看完診般緊繃,再談了一會兒,她重新想了想要怎麼做,跟我約定,下次回診前至少要把一周要量幾組血糖的目標定下來。我知道她有能力做到,只不過在此之前有沒有好的溝通,影響了她「想不想得到」及「願不願意做」。

雖然我不是專業教練,但我應用教練式溝通來幫助他們。所謂的教練,是新興的職業。根據國際教練聯盟(ICF)定義,教練是「扮演客戶的夥伴角色,透過啟發與創意思考過程,讓客戶自己訂出目標並踏實執行計畫而前進」的職業。教練結合了許多新興的心理學理論而成為完整的職業,教練式溝通有幾個特色:

1.以開放式提問取代指導與命令。

2.富有同理心的聆聽與忠實的回饋,進而創造反思與啟發。

3.能看到客戶的優勢與價值觀,給予具體肯定與讚美,並能將其連結到改變的目標與行動上。

教練式溝通 學習修心的過程

近十年來,歐美有許多研究將教練及教練式溝通應用到醫療,可更有效讓人們改變生活習慣,從根本解決慢性病成因;教練也能扮演醫護人員與病人的橋樑,改善醫病關係。

近期,北醫公衛所有博士生在北部某醫學中心執行健康教練研究,發現健康教練的輔導,在三到六個月內幫助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顯著改變,不只血糖控制好,也是「心」的改變。

教練式溝通必須經過學習,不只學習技術,更是修心,想把話講得出口,終究自己的想法也要隨之改變,才能進一步幫助別人改變,這正是企業早就吹起教練式領導風潮的原因。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只在醫療界,從政府、企業、個人,都需要上課、培訓,培養教練式溝通能力。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血糖控制 減肥 運動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