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雙語孩童起步慢,高認知發展好
根據研究,雙母語環境長大的孩子,語言發展會比單語的稍慢,舊有的觀念會認為雙母語環境會造成孩子語言學習上的混淆。但是後來繼續追蹤後發現,雙母語的孩子在解決問題以及適應環境等等高認知功能方面似乎更好。
研究的理論是一開始發展時,因為雙母語的孩子的大腦需要鍛鍊兩種語言的反應區,因此外在表現出來的語言發展就顯得比單母語的孩子慢,但是當大腦習慣了兩種語言的腦部反應,在遇到外在刺激(也許是遭遇問題需要解決、或是學習新的事物等等)時,兩種語言的區塊都會看到有所反應,因此雙母語的孩子在高認知功能的表現上面會後來居上。
實際在醫院遇到異國婚姻家庭的個案時,發現大部分如果另一半是歐、美、日等等先進國家的家庭,外籍的家長幾乎都會用自己的母語與孩子交談。但是若是東南亞地區的外籍家長,大部分還是跟孩子說中文。
其實,根據上面的研究結果和理論,雙母語對孩子來說是好的。尤其近年來東南亞發展快速,不論是越南、印尼或是馬來語,都大有市場潛力。我都非常鼓勵不論何種國籍,外籍的家長都最好與孩子用自己的母語溝通,不只是因為第二外語的市場潛力,更是可以讓孩子的大腦發展更好。
而且,大部分東南亞籍的外籍配偶,中文一定不如我們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硬要用自己不熟悉的語言教孩子說中文,反而是事倍功半。孩子是爸爸和媽媽雙方的責任,如果爸爸與媽媽可以用自己的母語和孩子互動,會是這些孩子們最好的禮物!因此我建議政府單位在進行新台灣住民輔導時,可以多鼓勵這些外籍配偶用自己的母語教導孩子,同時也要積極將他們的另一半拉進來一起教養孩子。
那若是單母語家庭孩子,難道就注定輸在起跑點上了嗎?倒也不必如此悲觀,其實只要爸爸媽媽帶著孩子進行第二外語的學習,都對他們的語言發展有很大的助益。甚至家長同時自己也精進外語能力,也是意外的收穫呢!
雙語的刺激,不論多大才開始都會有效果。老人也可以開始進行雙語的學習,對於失智症或腦部退化都發現有預防的效果。大腦是人類最精密也最神秘的器官,想要預防將來老年癡呆,努力的「使用」它就可以有效的預防。其實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是雙語(台/客/華語)。雖然台語或客語屬於「方言」,是否真的效果依樣還沒有實證,因為語言同時還反映它的使用者本身的文化。這個部分其實可以進行相關的研究。
目前對孩童發展的標準,都是用單語環境作為準則,還沒有針對雙母語環境的孩子進行大型的統計研究來製作出發展的曲線圖。也許雙母語環境的孩子,語言發展的部分可以較單語有更大的容忍度,但是若是其他部分(動作、行為等等)也是遲緩時,還是需要及早帶來早療中心進行評估,以免錯失早療的先機。
另外,雙語並不只侷限於華語/英語,我們應該要鼓勵那些天然擁有雙語環境的家庭從小給孩子雙語雙文化的學習。這將來說不定會成為台灣的軟實力之一呢!

張璽
一個小留日生,長大後,選擇在日本鹿兒島大學攻讀醫學士,因為那是距離家鄉-台灣,最近的地方。後繼續在日本京都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在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三菱京都醫院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如今,他回台灣落葉生根,並孕育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兒科爸爸的角度,觀察台灣的兒科生態,並給台灣父母們最真切的兒科照顧指引。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張璽/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及重症年輕化?看看美日報告怎麼說
張璽/感冒 真的都是因為「冷到」嗎?
張璽/一定要從一而終嗎?當你想問第二個醫師.....
張璽/當孩子跟你說「軟軟」 你進得了這個世界嗎?
張璽/副食品之路 不是非要戰得嫑嫑的
張璽/老婆的臉皮不用常保養 但嬰兒要...
張璽/醫德的有無不等於無償付出
張璽/帶寶寶回家過年秘訣大公開
張璽/新手爸爸:我可以體會虐待自己孩子的人的心情了
張璽/幹細胞的倒帶與快轉,找到疾病解答
張璽/日本人為什麼不打流感疫苗?
張璽/台日新手媽媽的母乳天堂路
張璽/家有新生背起書包上學去
張璽/體驗是成熟的動力
張璽/公雞啼、小鳥叫 爸爸出來了!
張璽/寶寶拉肚子 稀釋蘋果汁優於電解質補充水
張璽/為什麼寶寶哭鬧,抱起來就不會哭了呢?
張璽/寶寶心裡苦...讓寶寶瞬間停止哭泣的音樂
張璽/便利商店式醫療
張璽/有一種冷,叫做媽覺得你冷
張璽/兒科爸爸5招化解小兒鼻塞
張璽/十八般武藝
張璽/養育智慧型手機世代的孩子
張璽/產前篩檢,你準備好要知道答案了嗎?
張璽/與孩子的睡眠大戰
張璽/輸在起跑點?贏在起跑點?孩子的發展(下)
張璽/輸在起跑點?贏在起跑點?-孩子的發展(上)
張璽/寶寶不通、不通,「便」撲通
張璽/如何照顧寶寶的頭型
張璽/2個小遊戲 教孩子正確擤鼻涕
猜你喜歡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