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醫學生考題:「中西醫有何不同?」
學生:「西醫治標!」「中醫治本!」
老師:「那中西醫合治呢?」
學生:「治成標本!」
雖是笑話,卻也有幾分道理。
中國傳統醫學看病的四大要訣「望聞問切」,以現代醫學眼光來看仍然是正確的。古人說「觀其眸子,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是視診很重要的一環,不只眸子,整個人外觀、氣色,都是看病的第一步。
例如到了疾病的末期,人都會有病容,可能變瘦了、變憔悴了,家人朋友都會看得出來,但等到病容出現,通常為時已晚。
以肝病為例,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只要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還在,人就感覺跟常人一樣,體力也沒有變化,外表當然也看不出來,因為這四分之一正常的肝臟就可以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反之,如果皮膚黃、眼白變黃、面容憔悴體形削瘦、肚子大、腳腫,通常是肝硬化加肝癌末期了。
民國75年以前出生的國人,那時尚未全面施打B肝疫苗,因此目前中年以上的國人,很多人曝露在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中,只是在發病的初期、中期,通常沒有症狀,一有症狀通常表示肝炎厲害或肝硬化、肝癌末期了,此時再來求醫,不管中西醫都很難救回了。
因此,凡我國人務必養成定期檢查肝臟的習慣,有B、C肝一定要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抽血檢驗胎兒蛋白;沒有B、C肝也至少每年做一次這樣的檢查。肝癌不長眼睛,隨時都可能發生在你我這一輩未注射B肝疫苗的這一代。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好心肝會刊83期已出刊,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