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偶爾會有診斷「暴食症」的病人來看診,特徵是無法控制地一次吞食大量食物、而且頻繁出現,有些會伴隨催吐、挖吐。最近我發現用「對食物成癮」來解釋,病人比較能明白到底怎麼了,對治療也有幫助。
腦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可以確認,美味食物裡的糖、鹽、脂肪,都有可能讓大腦裡的多巴胺濃度增加,引起跟吸食毒品類似的欣快、愉悅感覺。有些人從食物中得到的正向回饋比別人強,就容易對食物「成癮」。
不過,我們從小到大每天進食,正常狀況下,也不是那麼容易食物成癮。除體質因素外,暴食症常見於因自我評價低、刻意減重的人身上;有些人則是在龐大壓力、強烈憂鬱心情底下,寄託於飲食,結果得到強烈快感,從此難以自拔。
對暴食症病人,我會解釋說,暴食就像菸癮、酒癮,菸、酒都可以讓人心情放鬆、愉快,有些人使用後感覺很好,就會容易成癮。要戒菸、戒酒最基本的就是不要碰菸、碰酒,不要去買,或像一些戒酒村,將個案隔離在不容易買到酒的偏遠地區,漸漸降低大腦對菸酒的癮頭。
但食物就沒辦法了,總不能不碰食物,這會餓死。三餐要吃飯,一接近、吞嚥食物,往昔飲食帶來的愉悅,就會重回大腦。咀嚼食物時,無可避免的又會激起大腦想要享受食物、忘記不快樂的「暴食衝動」。而現代人冰箱裡通常都儲存許多食物,太方便了,使得要克制暴食衝動相當困難。
長期放任自己的暴食衝動不管,就是在傷害身體健康。除了營養不均衡以及肥胖帶來的疾病風險外,容易引起暴食衝動的食物,如鹽酥雞之類零嘴、化學原料配出的甜食、不健康的脂肪酸,長期大量攝食會造成許多器官的負擔。
暴食衝動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加重,許多病人原本看的是其他問題,是在問診時提到,才發現病人有暴食症。病人會意識到自己有菸癮、酒癮,但不容易感覺到自己的暴食是危險行為。等到哪天連一點也不餓時也會一直吃,或吃到覺得自己很病態,才發現一切都已經失控。
既然是「癮」的概念,要能夠成功壓抑暴食衝動一段漫長時間,讓大腦漸漸不再想起這回事,不會因為甜食出現在眼前就亢奮起來,是改善暴食的關鍵。培養正向的價值觀、降低壓力、靠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不要讓食物太容易取得、由身邊親近的人提醒、阻止暴食行為,都可以幫助讓暴食別再出現。
如果想盡辦法,還是無法克制對食物過度的癮,那就看精神科門診吧。健保的藥物治療,對暴食也有不錯的療效。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抗憂鬱藥物的貢獻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