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豐偉/我怕他說我有病
【元氣周報/陳豐偉】
曾有個案因為失眠來看診,提到晚輩天真地說:「妳去看精神科,那妳就是神經病啦」。連小孩都學會貼標籤,也難怪病人常需鼓起勇氣、堅持信念,才敢走進診間。
門診常見到生育兩三位兒女的中年太太哭訴先生外遇。感情事難論是非,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些先生會說:「她孤單一人,妳還有我陪,為什麼妳不能接受她?」硬是要個案接納對方。太太自然無法接受,在長期壓力與憤怒下變得情緒不穩定、失眠、動輒吵鬧或對小孩發脾氣,先生就以「妳有病啊」回擊。
曾有個案夜夜難眠數年,因為高中時期的同性戀人突然失去聯絡,許久後才由其他朋友得知舊情人已嫁給世家子弟。她從此不斷夢到舊情人而驚醒。
這是一種被背叛、以及找到下一段出路就被丟在一邊的不舒服感覺。如果能找到她,告訴她這幾年來心裡承受的委屈,或許會比較舒坦吧?但是,「我怕她會認為我有病」。的確,友人沒虧欠她,她也沒立場要她聽她說話,只能把這不舒服放在心裡。(註)
在一些不穩定的關係裡,暗示對方精神異常的「妳有病啊」說法,便成為優勢者的武器,用來掩飾、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弱勢者不敢伸張、無法回擊,無法嚥下這口氣而激烈抗議,更落實「妳有病啊」的指控。精神科醫師常被指責在為病人「貼標籤」,其實在社區門診裡,我們更常遇到被親近的人貼上標籤的個案,努力平撫他們承受的打擊。
有些病人的確有過份激烈的舉動,比如割腕、摔門、狂發簡訊、打電話追蹤、喝烈酒澆愁,但如果我們也處在同樣的境遇,遭遇相似的家庭與經濟危機,是否也能保持冷靜?
「有時我很想把我知道的事實真相寫出來,讓大家知道他的真面目」,有些病人這麼說,但寫好後多半放棄,不想玉石俱焚。
作為門診裡的聆聽者,我們無法確定被控訴的另一方是否真如此差勁。我們會在言語與情緒上支持個案,因為這是我們的服務對象。
但多數情況下我們可確定,有些個案是某種程度上的弱勢者,或許是家庭關係,或許是經濟或社會階層上的弱勢。他們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無法合理化自己的遭遇,長期心理壓力最後衍生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症狀。
在落入「有病」的標籤之前,他們經歷了那些漫漫長路?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厚厚的一本歷史,只是,多數人得不到被仔細聆聽、仔細閱讀的機會。
(註:本文案例均經大幅修改,以除去個案特徵。)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2009/06/07 元氣周報】

陳豐偉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豐偉/神經多樣性的悲與喜
陳豐偉/新手爸爸的壓力
陳豐偉/表觀遺傳大革命
陳豐偉/普拿疼也有抗憂鬱作用?
陳豐偉/讓人感到無力的PM2.5空氣汙染
陳豐偉/肥胖跟許多癌症高度相關
陳豐偉/想活久一點的期待
陳豐偉/對抗安眠藥的大作戰
陳豐偉/吃藥越多活越久——「搖搖哥」留下的難題
陳豐偉/有一種憂鬱症不容易好
陳豐偉/抗精神病藥物的哀愁
陳豐偉/巴拉刈的恩怨情仇
陳豐偉/小孩生病,你也跟著生病
陳豐偉/改善伴侶互動 從好好吃一餐開始
陳豐偉/網路、愛、成癮
陳豐偉/成為人類的第一步
陳豐偉/被莫名症狀左右的人生
陳豐偉/對食物成癮的人
陳豐偉/動不動就暴怒 你有「間歇暴躁症」?
陳豐偉/腸躁症 該先看精神科嗎?
陳豐偉/吃了這顆藥 反推你是什麼病
陳豐偉/工作複雜度高 老來腦袋較好
陳豐偉/沉迷網路的媽媽們
陳豐偉/鎮靜安眠藥導致失智症? 且慢下定論
陳豐偉/一顆憂鬱症藥物 改變大腦
陳豐偉/常被忽視的精神病患家屬負擔
陳豐偉/停經婦女與憂鬱症
陳豐偉/忘不了的舊情人
陳豐偉/你陷入「關係惰性」嗎?
陳豐偉/對愛成癮的男、女人
猜你喜歡
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更高!一張表看懂新冠疫苗常見副作用
「高潮是什麼感受?」她不想再靠演技配合求解答
林靜芸/病患心中好醫師 是人性的關懷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嚴震生/巴納德第一步,被振興醫院發揚光大
張金堅/加速癌細胞惡化 這些邪惡鄰居是助紂為虐的禍首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潘懷宗/脂肪不見得都不好!棕色脂肪能降代謝性疾病,但要如何增加呢?
打掃做家事其實很幸福?醫:別懷疑,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林思偕/查房
鄒頡龍/從日劇《半澤直樹2》談老年人聽力障礙
施昇輝/電影系的奇幻旅程:我不是白髮翁,我是少年郎
許金川/喝酒傷肝 別等肚子大了吐血才後悔!
張鴻仁/有了新冠疫苗,就能「解封」開放?
許金川/全民超起來 人人好心肝
黃達夫/美國人平均壽命下降 跟萊牛萊豬無關
黃美涓╱不能出國度假 沒有年貨大街 今年的新年怎麼過?
匡列居家隔離人多 哪些是家庭傳播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