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記得十多年前,我還在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時,除了看門診、抽空閱讀與寫稿,平均每星期至少還有十五個以上的行程,每天忙得團團轉。好不容易到了春節連假,難得一整個星期沒有任何演講邀約或會議,每天就待在家裡看書,傍晚跟著AB寶在社區散步,開心得不得了。感慨想著,假如不時能像這樣,全世界同時停下腳步該多好,免得有人雖然想休息,卻被不想休息的人干擾或逼迫。
當時我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狂想,因為即便華人過年放假,但伊斯蘭教的人可不跟你放假,所以跟伊斯蘭教徒做生意的人,當然也就沒辦法暫停了。諸如此類,要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行業,或者不同個性、不同生命追求的人,同步按下暫停鍵,這是痴人狂想。
的確在這次疫情之前,沒有人料到居然會發生這種幾乎全世界同時或先後停班停課的狀況,而且不是一、兩天,或一、兩個星期,而是長達一個月又一個月。大家是不是會像那位金髮少女哭著說:「我人生的多少天不見了!」我不知道,但是這種限制全家人不准外出,一天又一天,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關在家裡大眼瞪小眼的經驗,大概從來沒有過,以後也未必會有。
武漢首先封城後,起初認為會增進夫妻感情,因為大家平常各忙各的,沒空好好談心。但是在各國陸續封城封國後,統計數字出來,許多國家在這段時間報警處理「家暴」事件比平時暴增至少30%以上(不同城市比率不一,但大多是顯著增加)。當然,夫妻被迫整天在一起而感情更好的,一定有;但是平常忙、互動少的夫妻,一旦長期被限制在家,情緒不好導致講話時擦槍走火,多了許多不必要的摩擦,這種狀況勢必也不少。
有趣的是,同樣留在屋裡,「自己想」跟「被強迫」,心情感受可是天差地別。就像我們主動想暫停,跟被迫不准上班聚會、參加活動,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主動暫停,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暫時抽身,讓自己沉澱,或出門旅行流浪,往往可以找回生命的主控權,這對每天為五斗米折腰忙碌的上班族而言,是很重要的暫停。這也是大人有年休假,學生正流行gap year(空檔年)的原因。
不過,我倒是蠻羨慕虔誠的猶太教信徒,因為他們至今仍遵循著安息日的教規。在聖經創世紀中,神花了六天時間創造天地河海、日月星辰、走獸飛鳥……第七天,停下一切動作,是為安息日。猶太教的安息日從周五傍晚太陽下山起到隔天太陽下山為止,在這整整一天中,不能工作、不能開車,連開電燈、按電梯都不行,走路最多也只能走上一公里(走更長就算工作),一整天的休息沉思,跟家人鄰居談心聊天。
我喜歡這樣,在忙碌六天後,有一個完整的空白時光,沒有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手機也不會傳來催魂般的鈴聲,整整一天就是跟自己、跟家人相處。其實這並不難,只要願意,不是猶太教徒,也能擁有自己的安息日。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