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不亂傳健康養生訊息
所謂「農場文」是來自於所謂「內容農場」的網站,這些平台本身不生產內容,專靠寫手提供文章,藉此創造流量,賺取廣告費,當點閱率愈高,廣告收入就愈高,而那些拼湊文章或轉貼推廣文章的人,也可以從中分到錢。
所以,這些文章的創作者根本不管內容正確與否,反而要愈誇張,讓人愈害怕或愈驚奇,才會吸引人看並且分享給親朋好友。因此,這些文章往往是二、三分真實,七、八分虛構,或故意扭曲、斷章取義,這些文章也往往喜歡擅自掛上名人或名醫的抬頭,吸引注意。
對於一般人來說,要破解這些偽養生資訊不太容易,因為以人類的演化歷程來講,我們大腦先天被設定成對於有害的事物,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後天的理智(克服先天的情感)來分析這些訊息,並且在沒有求證之前,對那些沒有署名作者與出處的訊息,你也無法判斷是真實的,那就乾脆不要再分享出去就對了。
當然,假如我們懷有某些願盡一己之力改變社會的理想,還可以多做些事,比如對於那些也許會「危害人間」的內容,可以委婉提醒傳來訊息的朋友,能夠的話,順便澄清一下這則假新聞。其實只要稍微多做一個動作,這些流傳的健康保健的偽消息,在網上都已被相關的專家或官方網站給破解了。
其實蠻有趣的,頭腦愈是沒有邏輯、沒有科學基本認知的人,常常把科技當成信仰在崇拜,也特別容易被偽科學給騙了。原因正是來自於他們不了解科學的發明或進展,是來自於一大群科學家漫長又緩慢的集體努力,但又因為這些人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的運作與原理完全不懂,所以只要有人套用一些似乎很炫的科學名詞,就會信以為真。
說到這些誇大的偽科學,最大宗的來源,就是在抗老、美容、養生……之類的產品宣傳,因為一大批戰後嬰兒潮世代已進入高齡,他們手上擁有不少財富,加上對健康的渴求,所以形成龐大的商機。
其實對健康養生抗老真正有效的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老生常談:吃得正確、睡得好、多運動、多動腦、多交朋友。但是這些事做起來很累又麻煩,誰不希望買顆仙丹,吞下去醒來就變年輕,那該多麼輕鬆。
美國長壽研究中心創辦人羅伯巴特就直接挑明了說:「多數的營養補充品只是在製造昂貴的尿液。」假如花了錢沒效果那就算了,但是很可能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豈不是更糟。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李偉文/越活越自在
李偉文/趕上風潮走路去
避開看似美好的退休陷阱 李偉文:每周給自己一個挑戰
李偉文/設計自己的第三人生
李偉文/尋找生命裡的寶藏
李偉文/大自然與天然殺手細胞
李偉文/疫後你最想去什麼地方
李偉文/蔬菜跟水果有什麼不一樣?
李偉文/餓一下,更健康長壽
李偉文/登山防寒最要緊
李偉文/給自己出點狀況
李偉文/共享幸福的傳家菜
李偉文/越老會越孤單?如何「刻意」練習與自己相處
李偉文/緊湊但不忙碌的生活
李偉文/閒在家裡,時間變長還是變短?
李偉文/告別的姿勢
李偉文/按下人生暫停鍵
李偉文/劃出結界 創造獨處的神聖空間
李偉文/不花錢的美好生活
李偉文/關於貓狗的隨想
李偉文/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李偉文/成為那個自己喜歡的人
李偉文/尋找快樂的方法
李偉文/我的懶人養生法
韓國瑜舉例的「最快樂國家」不丹幸福力漸漸瓦解?
李偉文/因為愛,與家人和解
李偉文/可預防與不可預防
李偉文/信仰安頓我們的生命
李偉文/人人都是高年級實習生
猜你喜歡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用不修行的方法修行 名醫揭「走路的人」療癒祕訣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李偉文/回應來自心靈與自然召喚的行者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